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的养老问题

统筹解决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
统筹解决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 & & 广州亚残运会的召开,使残疾人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加快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残疾人社会安全网,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对保障人权、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 &我国政府一向比较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作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 & &就残疾人社会保障而言,目前社会救助(核心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是比较充分的。医疗问题,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和逐步完善,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制度安排。对就业的残疾人,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险同样也是适用的;但对未能就业的残疾人,目前各项社会保险的制度安排是不够充分的,特别是养老问题比较突出。解决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 & &虽然残疾人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但无论从保障残疾人自身的权益、还是从花费的社会成本来看,都不宜单独建立一套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统筹考虑整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去设计简约、简单但切实管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 &解决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需要“大思路”。建议尽快建立国家养老金,统筹解决包括职工、残疾人、生活无着遗属、农民工、土地被征用农民等在内的各类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具体做法是:对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大幅度改革,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以社会统筹基金为基础建立国家养老金制度。国家养老金合并养老、残疾和遗属保障,参保对象覆盖城镇职工、农民工、土地被征用农民、城乡残疾人和生活无着遗属(包括无劳动力的单亲家庭等)。其中,残疾人、生活无着遗属的待遇可以提前发放,其他参保者的待遇需要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发放。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难点。 & &实行国家养老金制度后,对于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逻辑上可以把他们看作长期非自愿失业人员,终生领取略低于失业保险金水平的生活保障费用,大体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左右,这正是国家养老金的水平。对于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则通过就业扶持政策使其尽量实现就业,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对于领取了国家养老金后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残疾人家庭,仍用城乡低保制度“兜底
评论:0 | 查看次数:0
总访问量: 3451186
文章总数: 17134 篇
评论总数: 1268 个
今日访问量: 65浙江残疾人带心声至“两会” 建议关注残疾人养老保险问题
&&&&&&& 1月14日,杭城上空冬雨绵绵,有些寒冷,但一迈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两会”驻地,就被代表、委员们的热情融化了。
  来自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意见和建议,精神饱满地来到驻地报到,今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保障房建设、收入分配、就业等民生热点话题上。
  有代表建议关注 困难残疾人的养老保险问题
  1月14日,浙江省人大代表杨云飞在她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杭州新侨饭店报到。
  杨云飞是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职员,又是全省残疾人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自然非常关注残疾人。
  “在来‘两会’前,已经有很多残疾朋友找到我,让我把他们的心里话带到‘两会’上。我觉得,浙江省应该加大对无业、困难残疾人的养老保险问题的关注力度。”杨云飞代表说,“浙江省有311万残疾人,但是在劳动年龄段中就业比例只有59%。而残疾人的人均收入大约在社会平均收入的65%—76%,加上残疾人需要支付康复、医疗等费用,生活显得更加困难,政府更应该给予关心。”
如QQ客服人员都不在线,请发邮件至:&当前时间: 10:12:37
龙游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养老能否专项支持 06-上海两会特别报道-解放日报
& 06: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徐凤建委员为残障人士老龄化问题鼓与呼
残疾人养老能否专项支持
日 & 06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本报记者 沈轶伦  “看到每一份提案都有回应,目睹有关部门每一次的改进,作为一个市政协委员,很有成就感。”市政协委员徐凤建,还拥有另一个身份: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上海市有95万残疾人,其中视力和听力残疾人约占60%以上,除了老年性残疾以外,持有残疾人证的视力和听力残疾人约15万以上。他们和其他人一样会有身体健康的问题。然而,听力残疾人使用的是手语,医生看不懂。视力残疾人由于看不见指示牌,找不到应该去的科室。如果没有家属陪同,就医往往成为他们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他的提案促进下,去年上海多所三甲医院开始为听力残疾人提供手语翻译、为盲人提供陪同的志愿者服务。  目睹残疾人老龄化,徐凤建委员也忧心忡忡,他在《关于妥善解决残疾人养老的问题》提案中提到:目前的普通养老院缺乏为视力和听力残疾人服务的专业能力,而残疾人普遍经济困难,支付能力较弱,对社会服务有更多需求。因为使用特别的沟通方式,他们特别渴望通过本类群体的相互关心、精神慰藉来度过晚年生活,这与一般的老年人需求有明显的不同。  为此,他建议在现有养老院中,由市民政局和市残联共同出面,在充分听取残疾人及养老机构意见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地理位置、服务能力适中、愿意承担特殊服务工作的单位,作为本市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特约机构,制定专门办法,给予资金、人员培训和工作指导方面的支持。令他欣喜的是,这份提案也有了回应,目前在芦潮港和航头镇的两所民办养老院已经表示愿意接收老年残疾人。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我会对残疾人问题继续关注、一直鼓与呼。”徐凤建委员说。  建议在现有养老院中,选择一批作为本市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特约机构,制定专门办法,给予资金、人员培训和工作指导方面的支持。
友情链接: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404错误提示
404错误提示
页面没有找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疾人的心理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