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特大酒楼集团的工资才一千三四

跟女同居一年了,我每个月工资平均三千多,全部拿来做这个家的开销,而她的工资只留三四百其他全部打回家_百度知道
跟女同居一年了,我每个月工资平均三千多,全部拿来做这个家的开销,而她的工资只留三四百其他全部打回家
她妈过生日又打了也打了五百,而她的工资只留三四百其他全部打回家或者存起来,我没花过她一分钱,为什么要我一个人承担这些开销她却自己存起来,如果是这样我马上分了,我给她买过金戒子手机衣服之类的,为什么她自己有钱不打干嘛打我的,我这样做对吗,有一次她弟出事了拿我的卡打了一千块钱回去我也没说什么,她一点都不会为我着想为我省钱,我每个月工资平均三千多,她是为了花我的钱才跟我在一起的吗,我相信她所以工资卡给她拿密码她也知道,后面这两次她偷偷打的我知道了她跟我说会还给我,每个月我的工资都所剩无几这样我的压力也大都存不到钱,我们又还没结婚,我也没太在意,好像我花得越多她越开心跟女同居一年了,她就给我买过一件衣服,全部拿来做这个家的开销,后来她竟然得寸进尺,她爸在家没钱买菜又拿我卡打了一千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你们共同的事?。,做事业什么的!!?。你跟她商量。这么月月光以后怎么办,她也会倒霉,可能会一辈子的人!你们经济不协调可以相互商量。钱存不下来,买车,这钱要不要存下来以后买房,别忘了。因为你们是情侣,最后倒霉的不是你自己而已。她跟你同居躺床上让你出力是不是也要算你很辛苦什么想法
她才不会管你那么多,她只顾她家人和她自己,感觉自己连她家人都不如,没必要再这样下去了
这类女孩不适合结婚,给你个忠告结婚前钱要自己管,因为不见得你们能结得了婚,那么到最后你什么都捞不下。
给她说明白 自己工资就那么点 经不起这样开销 如果他还要花你钱就分了吧
没结婚,干着结婚的事~万一以后不在一块,你这不是给别人养老婆呢
我已经在养别人的老婆了,真是气人
她为的是你那张银行卡,等到你的卡里没钱的那个时候,她的言行自然会坦白,不过到那个时候既使她愿顾及你们俩的生活开销,可能拿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因为她还没有确定她是谁的另一伴,所以攒得的工资她就找机会打到家里去了。其实对于打工的家庭都是比较困难的,她能把钱打回家里也是她的一片孝心,而对一个还没结婚的男孩子来说就双重困难了,一是该攒就攒点钱寄回家里去给爸妈也表示你能找到钱了,他们也宽心一点; 二是准备攒些往后你结婚的巨额费用,说到这些你自己要领悟才行。
再回到你们的话题,既使那女孩家里不困难她不会与你共分的,所谓的吸钱妖精应该就是这种人。长期下去也许吃亏的还是你,不过呢,你能有机会与她同床欢快了,当然是需付出点代价的。也可以这么说,你们是公平的。
她就是在利用你的,找个长期饭票。等于在卖身她,她到底是不是真喜欢你想跟你过日子过下去的,这些你得搞清楚。
你还算清醒。她确是为了花你的钱才跟你一起的,如果有一天分手了,吃亏的是你
。。跟她在一起很累吧,觉得她可能是爱贪小便宜,,你给了她一种习惯,她习惯性的花你的钱了,觉得你俩应该坐下来好好聊聊,
非常累!都是我把她惯坏了,不然也不会走到今天
你现在还喜欢她吗?
也许不是吧!现在的女孩子在没结婚之前用男人的钱有两个原因。第一看男人是不是真心对她。弟二是想如果男人有一天不要她了那她也不至于太亏。你要想变好。如果真如此相爱就早点结婚。结婚了她的钱也不就是你的了。女孩子没什麼安全感。只有自己存点钱才行。你得理解她。
你说你家人也事需要多少钱,你的钱不够,看她是什么反应
她怎么做?你再决定怎么做
其实你就是想分了 只是想找个可以让你理直气壮的理由 那还说啥呢
没钱没感情,有钱感情太假,真假难辨!
黑手,女人是祸水
你如果喜欢她现在就和她提结婚
私心太重,建议离开
你累了,但是要说出来,得不到理解还能有未来的幸福么?
看她跟你结婚不,要是结婚的话她花你的钱就无所谓了
她说再过两年再结,她说没玩够,我是不会等她的
那就马上分了,就算你等她,到最后她也未必会和你结婚
那你赶紧和她结婚啊!她的钱就变成你的了
如果你们结婚有了孩子她不一定就老往她家打钱了
这女人太自我主义了
不能结果 不然后悔 鉴定完毕
人都是有私心的,和她开诚布公的说说吧
这样的女人就是在利用你,希望你考虑清
先草她一晚上,然后第二天叫她滚
直接跟她说明白,以后不要给她钱花
女人喜欢花男人钱
你可以跟她谈谈,感觉你的女朋友做法不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三千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目前可用积分:15113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帖]驳刘植荣“关于公务员工资10个问题的问题”
3610 次点击
11:08:48 发布在
&&&&&&&&――兼论光明日报“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作者:凯歌(博客)&&&&最近光明日报发表了《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以下简称“光明日报文”),客观地说,内容并不全面,一些局部也有模糊误导、夸大失实之处。网络各界对此议论纷纷,其中有博主曰刘植荣者,迅速作博文一篇《关于公务员工资10个问题的问题》(),发表于搜狐、凤凰网,甚至置于门户网站显眼位置作为推荐,标题甚是正义(如“公务员工资的秘密”、“小偷不会承认自己是小偷”等)。就我所知到的情况,光明日报的文章大概也有七八分事实基础,刘植荣的博文不仅不合学术规范,甚至逻辑错乱、数字偏颇。下面对10个问题一一道来。&&&&一、公务员10年没涨过工资&&&&(一)光明日报文&&&&标题夸大、不符合事实,内容基本属实。&&&&从内容来看,写的是03年从北京、广东等地发端,开始了全国公务员的阳光工资改革,尤其是06年对全国公务员进行了津补贴规范,这两点也确是事实。尤其是06年之后,不仅规范的力度很大,而且确实是至今未上涨过工资(至少是中央单位如此,地方公务员属地方财政范畴,具体情况不好说,譬如冷水江市)。且06年之后国家六部委(财政部、审计署等)对全国一些重点部门和地方的津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抽查,违规发放的一律要求退还,还会对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等。注意,06年以前的潜规则是,违规发放的也就发了,不用退还。而06年之后对于违规发放的部分则一律要求退还,也就是说:发了等于白发,还要追究领导的责任。这样的话除非是心存侥幸或者实在认不清形势,否则哪个领导会做这种傻事?尤其13年中纪委还下发文件,再次重申了这个的规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不放松的。&&&&因为不在北京,不知道北京市的公务员是不是03年就开始了3581,不敢评论。但我想既然写出来了,大致应该不假。从这点上说,全体公务员10年未涨工资,显然不符事实,但北京市公务员10年左右没涨过工资,有可能符合事实。 从总体上说,公务员自06年以来,六七年工资部分没涨,基本正确。&&&&(二)刘植荣文&&&&对光明日报文标题失实的弱点予以抨击,但是对于内容丝毫不进行辩证分析。这也罢了,但是抨击的内容和数字却值得细细推敲。刘文在这一部分重点阐述了两个问题。&&&&1. 收入翻番问题。&&&&刘文开头第一段:“中国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对体制外的人来说是个秘密,甚至有的单位对有人要求公示公务员工资的请求,公开发函回复说是‘机密’。普通工人涨薪,媒体几乎都是头版头条铺天盖地地宣传报道,可公务员涨薪,媒体几乎都鸦雀无声,具体涨多少,怎么涨,百姓根本不知情。”&&&&这段话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属于臆想。公务员的收入标准(包括工资、津补贴等)确实是个秘密,别说是一般人要求公示不可能,就是普通公务员自己想知道自己的收入项目的文件依据也不可能。所有的文件都不公开,文件掌握在高层人事部门。也就是说,要是有哪个小子不小心算错了,错了也就错了,基层普通公务员(占公务员队伍的90%以上啊)也没处说理去,甚至都不知道发错了。&&&&至于说普通工人涨薪、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恐怕并非如此。最低工资标准、退休金的上涨媒体还会报道,普通工人的薪水上涨我印象中是没怎么报道过的,这是各个企业自己的私事,尤其是私企。至于说公务员涨薪,我所了解的情况,胡温时代确实没报道过,那是因为根本就没上涨。江朱时代是上涨了,但也及时报道了,而且报道得并不客观,给人以公务员收入翻番的印象,实际上只是基本工资翻番(基本工资在公务员收入中只占较少的一部分)。数次的公务员基本工资涨薪,加上其他附带的效应总收入也只上涨了千元左右,实际并不高。从基本工资部分来说,但却给大众以全部收入翻番的印象,实在是有些冤枉。&&&&2. 公务员收入与私营企业平均收入的比较。&&&&刘植荣博文对于光明日报文的第一个观点,快速游离到“到底有没有涨薪”这个中心问题之外,用了绝大部分篇幅阐述中国公务员收入和私营企业平均收入的比较问题,当然,这也符合该作者在以往博文上一贯坚持的观点:公务员收入应该和私营企业收入持平甚至稍低。这个观点,本人同意。但问题在于,一是中国的情况如何,二是如何解决。&&&&刘植荣博文此段给出了一些数据:“我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推算出,中国劳动者总收入占GDP的33%,2012年中国GDP为52万亿元,7.7亿从业人口的收入为17.16万亿元,平均每人22286元,约合每月1857元。”然后再揣测一下公务员收入肯定不止1857,所以就得出了公务员收入比普通劳动者收入高出很多的事实。&&&&不妨对1857的数据进行一下基本的分析。国家统计局和人社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是国家数据,国家数据的准确性大家都懂的。也许是为了数据的权威性,也许是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刘植荣用了这个数据,那么我们也不妨相信这个数据。我不知道数据统计的方法、口径和统计解释是什么,但是能统计到的肯定是板上钉钉的数据,实际可能稍高一些(各种其它形式的工资外收入),这样粗略地估计,2012年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是月均2000左右(全国平均数据)。&&&&再看一个数据,就看光明日报文和刘植荣文都提到的湖南冷水江公务员工资数据。2012年该市公务员工资为2472元/月,湖南属于中部地区,冷水江在湖南大致是平均水平的地区,不妨就将冷江的收入作为全国公务员的平均收入,这样公务员的平均收入大概是2500元/月左右。&&&&从这个数字上看,公务员比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要稍高一些,但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数据只是大致意义上的估算,其中还不乏一些主观的推定,两者数字的表面差距为20―25%,完全可能在误差范围之内。考虑到这层因素,硬要说公务员收入比普通劳动者高出很多,很勉强。即使可能稍高一些,也不会高到天上去。&&&&(三)本人观点&&&&再来看一个数字。刘植荣今年1月初的另一篇博文《美国公务员工资真相》(),根据2008年中国GDP等相关数据,按照劳动者收入应达到人均GDP一定比例的标准,计算出2008年中国劳动者平均收入应该达到2900元/月才比较合理。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的CPI数据,推算2014年全国劳动者月均收入的合理标准应该为:2900*(1+5.9%)*(1-0.7%)*(1+3.3%)*(1+5.4%)*(1+2.6%)=3407元/月。也就是说,即使按照2013年冷水江公务员的标准,将之再提高36%、达到3400元/月,也才达到合理标准。当然这还是平均收入,东部某些沿海城市达到每月5000恐怕也不算高――这是完全按照刘植荣文章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因而事实真相就是:公务员的收入不高,甚至离合理标准还有些距离。而普遍感觉公务员收入较高的原因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更低,所以两者相比显得公务员收入显得稍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国经济产业的层次低,比如两头在外、没有自己的核心产业优势和竞争力,拿到的蛋糕份额本来就小,普通劳动者得到的份额自然不可能高;二是普通劳动者议价能力低,即使在不高的份额中,也难以争取到合理的比例。&&&&普通劳动者(包括普通公务员)收入的提高主要靠两个措施解决:一是加快创新、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拿到蛋糕的份额;二是从最低工资、工会谈判、提升素质等方面着手,保证普通劳动者在不大的蛋糕中份额获得合理的比例。同时,公务员的收入基本在合理范围内,即使比普通劳动者稍高一点,只要不加薪,通过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也自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正是上届政府和本届政府一直在做、做到现在的事情!甚至不惜违反《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的规定,至今既没有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也没有给公务员加薪(至少中央单位没有加,地方公务员不一定),也在大力提高普通劳动者(包括军队、教师、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力争缩短两者总体上达到相当的水平。&&&&甚至随着劳动力人口的下降,一些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不亚于、甚至超过了公务员。比如月收入3000的服务员、6000的月嫂、将近1万的建筑工已经开始出现,当然这些都是熟练工、而且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近期看到新闻报到,南京等一些地区报考公务员数量腰斩,其实已经说明了公务员收入不高、吸引力下降的趋势开始出现。&&&&二、关于公务员热高烧不退的原因&&&&(一)光明日报文&&&&对于高烧不退,光明日报认为是两个原因:一是比较稳定,二是相对公平。而且还认为“关于公务员热高烧不退。其实跟公务员工资关系不大,主要是就业难。”应该说,光明日报说的原因是准确的,但又没有说透、说到位。提出的两点只是原因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原因如下:&&&&1. 收入高、待遇好属“被认为”。&&&&公务员收入已经成为脸谱化、标签化的僵化认识。超过一半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公务员待遇高、收入好,即使是名义收入低,也会认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也很高。既然这样,再加上稳定、有一定社会地位等因素,年轻人都会趋之若鹜。所以说光明日报说“如果说年轻人考公考就是奔着高工资甚至是奔着腐败去的,这话就太不厚道了”,实际上没敢说到点子上,怕得罪广大群众。年轻人冲着“高工资和腐败”倒不一定,但是不少人冲着“不低的工资和可能的灰色收入”倒是现实。&&&&不过请注意,这里只是“外界认为”,而并不一定是“实际而为”。实际情况怎样?刘植荣的博文已经告诉我们了:有人申请公务员收入情况公开被拒绝;从其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也看不出高收入的迹象。既然如此,公务员收入如何,外界并不真正知晓(至少刘植荣就拿不出实打实的数据),外界认为的印象并不一定就是实际的真相。&&&&光明日报文中有提到一点:“我所在的系统是一个表面很光鲜的中央国家机关,连续两年有3个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上班几个月就辞职了。”即使比例不高(光明日报文没有说明这两年考上公务员的总人数),但是如果真的待遇优厚,大概不会出现连续两年3个辞职的情况。换位思考一下,你考上了公务员,待遇优厚稳定,你会千军万马拼杀进去才几个月就辞职吗?偶尔辞职一个不说明问题,连续两年3个可以说明一些问题。&&&&2.待遇稳定。&&&&这点确是如此,公务员的收入无论高不高,都很稳定。不过从待遇高和稳定性两个维度考虑,“待遇高但不稳定”和“待遇中等但稳定”两个选项,估计选择后者的人会更多。毕竟谁都不愿意过今年十万明年下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这样和年均5万相比,总收入一样,但是现金流稳定多了,稳定也是额外的收益啊。&&&&而且高收入往往需要高投入,高收入如果是不可持续的(比如要靠加班时间的投入),高收入的真正效益并不高。而不幸的是,高收入工作(工作的高收入而非资本的高收入,自己开公司的高收入不在此列)大多是靠身体和健康的透支才能持续,这也是中国白领的现实。因为收入稳定而选择公务员工作不难理解。&&&&3.考试门槛低。&&&&公务员报名大热的原因是报考门槛低。实际上,报考的大多数人也知道竞争激烈,没指望一定考上,但是架不住门槛低、符合条件人数多啊。找工作还有专业要求、行业经验、实践技能,考研和出国读书还要看GPA,考公务员这些都退居其次,最重要的是笔试和面试成绩,过线就可以了。最妙的是公务员笔试面试要求自成体系,和所有的专业都不沾边。既然都不沾边就要不会偏向于某些专业,基本就是公共知识、中学要求的水平,能考上大学、甚至没有考上大学的基本都符合资质要求。既然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不妨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考考,这点相信也是不少人报考的出发点,不能说报考就属于“用脚投票”。相信每一个毕业生都有多个备选项,如果外企招聘火爆,我也可以说毕业生在“用脚投票”,外企才是就业的大热。&&&&(二)刘植荣文&&&&对公务员报考热,刘植荣的博文没有基本的阐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直接另起话题,劈头一句“难道报考公务员的人都是傻瓜,争着干低工资的工作?”不是低工资,难道就一定是高工资么?不能是不高不低的、稳定的中等工资么?并且其在论述是阐述中承认“从很多媒体的报道看,招工难的企业几乎都是私营企业”,并且列举了“以脚投票”的事实――中国76.4%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是公务员,而国外发达国家基本都在5%以下。下面具体分析。&&&&1.先说“低工资”。&&&&这个“低”要看怎么评估。就拿前文按刘植荣数据分析并推算得出的3400元/月的平均工资标准来看,在中国中部的中等城市,如果夫妻两个都是这样的收入,只要不涉及到买房,月均近7千的收入还是可以的。不算低,也许大家还觉得有点高。但如果要买房,问题就来了,就算是冷水江这样的城市,市区内房子的均价也要六七千元/平米了吧,这样按100平米计算(这也是小康社会大多数三口之家房子面积的期望值),房价和年收入比超过了8,比刘植荣经常拿来对比的美国(平均市3-5)也高出了不少。请注意,这还是房价不算畸高的三四线城市,此类城市的一般物价又比大城市贵(没有规模效应)。光明日报文的作者,如果是北京人士,我猜想作者如果不是事业单位人员、是真正的公务员的话,收入最多也就5000/月,而且《公务员法》规定不能兼职,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从北京的房价分析,就算3万/平米,这样的收入从买房的角度来说,也确实是“低工资”。我想大多数人评价自身收入的时候,是不会不把房价考虑在内的。&&&&当然这是北京或上海等少数地方的情况,推而广之作为全国公务员是不行的。光明日报文对此点到为止,并为深入分析,这也就罢了。但要像刘植荣那样,认为全国公务员不可能是“低工资”就一定是“高工资”,也不妥当。&&&&2. 再看“招工难的几乎都是私营企业”。&&&&刘植荣自己也承认这点,这恰恰可以证明私营企业劳动者的收入在不断上涨,如果能够深入分析,至少可以看到普通劳动者收入在不断提高的事实,这难道不是积极因素么?当然这点和公务员报考热毫无关系,相反可能得公务员报考热降温的相反结论。刘植荣全文对此却丝毫不提,只说对于自己有利的结论,不说对于自己不利的结论,其心可诛。&&&&3.公务员报考比例高。&&&&我们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刘植荣拿美国、法国5%以下的公务员就业意愿和我国相比,说服性不强。拿发展中国家的数字更有说服力,欢迎刘植荣进行比较。而且有一点要考虑到,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很发达,我国私营企业甚至外企的社会保障很成问题,职业发展的路径要不明确得多,从这点说公务员作为择业备选项之一就很好理解。而且“中国76.4%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是公务员”这个数字的出处,刘植荣也未说明(刘植荣博客中,大多数的数字都不说明出处,并且从来不进行统计解释和统计分析),我对此数据的代表性持怀疑态度。再说,报考公务员的行为也不属于“用脚投票”,刘植荣显然不懂“用脚投票”的意思。&&&&(三)本人观点&&&&1.(一般性的稳定的收入)=(2-3倍需加班、不稳定的高收入)。&&&&仅举一例。两份工作:一个年收入10万,但要经常加班;一个年收入5万,但不要加班。你会选哪一个?从时间效益上分析:年收入5万的八小时工作制,按每年52周每周五天计算,时薪24元;年入10万的工作,每天至少加班2小时,星期六保证不休息(算加班8小时)、星期天休息不保证(算平均加班4小时),按年入5万工作的时薪24元为基数,按日常工作加班的时薪为1.5倍、双休日工作时薪2倍计算,每周工作、每年52周,应得收入24*(5*8+5*1.5*2+2*12)*52=98592元。原来两个工作的单位时间效益差不多阿!这样的话我想选择低收入但稳定不加班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一是有了空余时间,可以进行兼职(比如开淘宝、有点特长的人搞点少儿教育等等),同时可以除去旅游,放松一下身心;二是不用透支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时间自由安排。应该不难理解,尤其对于占人口一半的女性劳动者来说。&&&&2.所谓的“公务员公积金和退休金可达上千万元”纯属造谣栽赃。&&&&刘植荣还有一篇今年1月的博文《月薪2千公务员不辞职干4千农民工的秘密》(),也在这里说一说。光从标题上看,很是惹眼。但是细细分析,除了社会地位方面的考虑,不用加班的月薪2千和需要加班的月薪4千的农民工,时薪是差不多的,综合考虑选择前者也并不令人意外。顺便说一下,在此文中,刘植荣还通过计算惊人地得出,25岁的公务员退休活到80岁,仅仅依靠公积金和退休金及其利息,收入就可达到1682万元,依照的仅仅是每年收入都会按照过去几年来城镇人均收入8%的速度上涨。且不说过去几年城镇人均收入上涨是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即使不是公务员这样的速度也不能保持到退休岁,就说按照CPI物价上涨上调工资企业都不能做到,何况公务员呢?如果能做到,25岁的企业人员退休到80岁,其奖金、津补贴收入也能达到1千多万。&&&&当然,通过主观臆想夸大生造数据硬套到公务员头上,这是刘植荣一贯的栽赃风格,即使对于一个不喜欢公务员队伍的人来说,对于这样的计算方式和结果,恐怕也不太会相信。我只能说,人可以无耻,但不能不要脸到这个地步!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5:41 &&
三、公务员的隐性福利问题(一)光明日报文光明日报的文章不否认公务员曾经存在一些隐性福利,虽然具体没有明说,但认为目前基本没有了。而且曾经的隐性福利“与部门及个人实权大小有关,也与部门领导作风和地方经济水平有关”,不是制度范围内的规范做法,并且“报销日常消费”、“年末数万元”的购物卡基本不可能。我认为说的基本不差。去年中央加强了财务报销的规定,强化了财务监督,公费送贺年卡这种细枝末节都管到了,大的方面更不用说。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华东某副省长曾经接受分管单位的宴请,就需要自己掏腰包出饭钱,这样的纠治力度够大了吧?更不用说是一般性的单位乱发钱、乱报销了。当然,我还要指出的是,这是中央单位,地方就不得而知了。不能说个别人报销日常消费、占小便宜的事情绝对没有,不能说个别单位通过下属企事业单位走账、年末发数千元购物卡的事情绝对没有,不能说个别领导收礼的事情没有,但在制度上这是属于贪污腐败性质的,在现在的形势下是会受到重点打击的,目前总体上是大大减少了的。就算还存在这样的现象,类似于社会还存在车祸甚至逃逸,你不能就对全部的司机一棍子打死了吧?就说所有的司机道德败坏品质低劣了吧?总体来说,光明日报文章对公务员隐性福利基本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的。(二)刘植荣文刘植荣博文对此的阐述是:免费养老、免费医疗或医疗补助、住房补贴是不是隐性福利?并且再次计算了北京市公务员名义工资3000,加上公积金和养老金,得出实际月收入5667的数据(好像和上面提到的1600多万相差甚大啊)。且不说北京5667的月收入和房价相比依然是低收入,我就想问,公积金难道不取出来买房一直存到80岁么?公积金和养老金既然计算了利息、折算回每月5667的时候不用扣除利息么?靠谱点行不行?(三)本人观点“免费养老”(本人不同意“养老”这个词用于公务员,这里姑且用之)、“免费医疗”或“医疗补助”、“住房补贴”是不是隐性福利?是福利,但不是隐性福利,而是显性福利。“免费养老”不是公务员的特权,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大学教授之类的,只要老一点的,不都是免费养老么?制度设计就是如此。而且公务员不同于企业,不能有任何兼职收入。就和国企的高官相比,他们不仅有着公务员的级别和保障,还有着市场经济的高薪与厚禄,为何不见刘植荣对之大加鞭挞呢?建议刘植荣调查了解一下能源集团、银行业等国企的情况,公开发表博文予以阐述。免费医疗也不尽然,一些地方的公务员早就已经缴纳了医疗保险,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什么两样。而且从趋势上看,公务员从免费医疗到医疗保险是大势所趋。至于住房补贴,在后面第6个问题中详加论述。不排除高等公务员可能有其它隐性福利,但代表不了其它95%的广大普通公务员。四、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工资比较(一)光明日报文认为“不能简单进行个体比较或者群体比较”,“一些外企、央企甚至私企不仅职工工资较高,而且有业绩提成,年终奖几万元、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块,还有职业年金”,公务员是“死工资,没有年终奖,所谓13个月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多则1000出头,少的只有五六百元”。讲的都是事实,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但是拿年终奖的例子说事,还是有点过于“白领”了。事实本身没问题,但职业年金、几千块的年终奖恐怕也要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才能享受,广大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可能未必有。大概是因为北京白领比较多吧。但即使是和普通劳动者相比,平时没有奖金只有死工资,年终发五六百到一千的13个月基本工资,也大致属于平均水平吧?尤其在现在招工难的情况下,私企年末发个几百一千的还是有可能的。一些行业如果年末不回家、春节加班几天的话,拿到的数目也有一两千,普通公务员是连这个机会都不可能有的。(二)刘植荣文为了说明公务员工资高,列举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公子只有非私营单位工资的61%。非私营单位还有国企、外企。要说明公务员收入比私企高很多,还要排除这两类企业才行。对于国企,刘植荣博文中没有任何直接的数据,想当然地“央企工人工资高的并不是多数,不少国有企业工人工资很低”,对于中间部分的劳动者收入,既不列举数字、也不说明。在间接列举的三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提到非私营企业中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农林牧渔业2268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住宿和餐饮业3126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3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但是列举最低收入有什么意义啊,一方的最低值和一方的平均值能够比较么?一塌糊涂的逻辑。对于外企更是只字未提,不用说列举数据了。而大家的一般认识都是:外企的收入高于国企和公务员单位,甚至是远远高出。最后,认为公务员就不应该和企业比年终奖,因为企业年终奖是由其效益决定的。这点我同意:公务员和企业的薪酬制度完全是两种设计、两种体系,企业退休前有奖金而退休后无养老金,公务员退休后有养老金而退休前无奖金,大致上也算公平合理。如果公务员不能和企业比年终奖,那企业为何一定要公务员比所谓的“养老金”呢?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第一大产业,公务员服务社会,当然产生效益,如果要养老金并轨的话,年终奖也应该并轨,公务员当然也应该根据效益(工作绩效)发放奖金。事业单位不就纳入了绩效奖金的设计么? (三)本人观点公务员和企业属于不同薪酬的制度设计,整体上无法比较。即使是同学历、同年限,职位上也很难相提并论。将企业职位和政府机关行政职位比较,全社会导向将会再次滑向行政化、等级化的泥潭。 但是,可以比较的倒有这么几点: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和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比较;二是相同学历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和进入企业的起薪点比较;三是在内容大致类似的津补贴项目(如交通补贴),公务员和同城企业平均水平的比较;四是公务员和普通劳动者收入大体持平后,公务员收入上涨幅度和CPI及普通劳动者收入上涨幅度的比较。五、公务员所谓的“养老金”(一)光明日报文认为“比企业退休人员稍高”,并且“既是遏制腐败的举措,为了养老金不敢贪腐,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虽然说的基本是事实,但不全面、道理说的也不在点子上,“公务员养老金”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吸引人才的手段。公务员的退休后,领取的是退休工资,并不是养老金。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制度设计上的差别。出于诸多因素的考虑(绩效无法量化、遏制腐败等),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设计就是退休前无奖金、退休后发放百分之八九十的退休工资,公务员不交社保、养老保险等,但也无任何社会保障,一旦辞职或是被辞退、开除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救助,一切从零开始。公务员全部的保障都体现在退休工资上,从这点上说,确实能对在职人员起到一定的防止腐败作用。因此,企业退休人员(指享有编制的或者大半的职业生涯都在传统国企里、事实上的“体制内”人员)和公务员在退休后收入这个问题上,如果从大家在工作上都属于“单位人”、也就是“国家人”的事实出发,确实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公务员是不是比这部分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后收入高,具体我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如果是稍高,我认为合理:企业是有奖金收入的,而公务员没有。如果高很多,那么有可能不合理。但是,政府机关也有工人编制(历史遗留产物)的退休人员,如果要对比,是不是这两个群体对比养老金更合理呢?(二)刘植荣文还是攻击一点、不及其余。不从内涵实质、制度设计上讨论公务员的退休收入,而只泛泛而谈“公务员养老金”比企业高。当然,要是能谈出点真知灼见也行。光明日报文好歹用了“企业退休人员”这个词,是有特定含义的。即使不明白有特定含义,也应该知道企业有国企、私企、外企之分,应该知道人均收入基本上是外企大于国企大于私企吧?要求公务员和外企有一样的退休后收入无论如何不合理。那么为何不对企业进行分类分析?不对外企、国企、私企的退休收入都分析清楚,只笼统地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是45%的水平。这样的只列举总数而不进行分析的阐述毫无意义。更何况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设计下的退休后收入。末了,突袭式地来了一句:“中国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群体,正是世界上养老金替代率享有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还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论点――你调查过国外公务员的退休收入替代率了么?公务员确实很可能是退休收入替代率最高的群体,但是如果全世界皆如是,为何单单把中国公务员一棍子打死?刘植荣有博文阐述过美国公务员的养老金,姑且相信其真实性,但是美国就代表全世界了么?其它的主要国家不用分析了么?不仅没有逻辑,而且极其片面。(三)本人观点在谈本人观点之前,先说一点题外话。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军人转业的时候,几乎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政府机关,而去了国企,为何?那时政府机关的收入很低,工资奖金加上各种能够折算成现金的补助(比如柴米油盐的实物补助),平均也就一千五,最大的福利是分房子。但房子要论资排辈,而且还要看单位的自身运作能力,房子也不是什么好房子,至少年轻人第一次分到的不是新房。而效益好点的企业(国企)随随便便都能超过这个数,也可以指望分房子,这样有谁还愿意去政府机关?可是到了后来国企效益直线下降,包括银行都经历了技术性破产的过程,裁了不少人,有些军转干部可能也比较惨,大概有些人原来是有一定级别的,直接成无业游民了。于是就发生了集结上访。按照刘植荣第4个问题的最后一段话:“企业年终奖几万元、几十万元,这是由企业效益决定的,如果企业效益低,或者亏损,就没那么多年终奖,或者没有年终奖,甚至工资都发不出来”,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认为:企业就是可能破产,破产了就应该承担后果。而且不同于下岗工人,这些军转干部在政府、企业和自主择业之间是自己选择企业的,占了企业效益好的时候的便宜,还要求政府保障自己一辈子,是不是更应该批判?看网上资料刘植荣也是军队里出来的,相关情况应该更有条件了解到,在国企高官之余,也请刘植荣先生揭露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我个人的观点:公务员退休后收入和企业养老金(除企业的“老人”外)不是相同制度体系中的事物,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简单类比。现在说大家的双轨制,只看到了养老金的双轨制度,没有看到公务员和企业本身就是双轨制。当然,企业管理也有自身的优点,政府机关不是完全不可以借鉴,比如已经开始了公务员分类管理、聘任制公务员等等试点,已经在管理上探索改革,制度设计上“双轨”在某些区域的部分并轨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要求公务员退休后收入和企业养老金水平一致,我想最现实的途径还是用好大家自己手中的选票,选出真正代表自己的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废止《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列入《劳动法》管理范畴,而不仅仅只是空喊口号、发发牢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8:17 &&
六、公务员的住房福利(一)光明日报文原文“关于公务员可以分房或低价购买经济适用房。这确实是最大的福利,但不是所有地方所有部门都享受,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住房改革了,这一块早已取消。”这句话含糊不清,在10个问题当中,光明日报文对公务员的住房福利问题,文字是最简短的,也最语焉不详、犹抱琵琶。中央早有文件规定,1999年一刀切停止所有分房,后来在四五年后开了一次口子,允许将没分完的旧房补分一次,从此之后再不允许公务员享受任何实物上的住房福利。别的地方具体情况我不清楚,听说北京的情况是这样的:有具体的部门负责保障在京中央单位的住房(有没有北京市级单位不清楚),当然“保障”的性质也不一定就是直接分房,大概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的价格买到二手房,当然房子比较旧,但比市场直接购买压力小多了。记得数年前清华大学的校长在某次会议上自豪地宣布,在某个地块上盖了多少房子、解决了不少教师的住房问题,估计走的就是这条路子。这在北京也不是秘密,普通人都知道,不仅都知道,而且认为理所当然。但问题是,这并不理所当然。而且北京的中央单位如此,给全国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于是有些地方的政府或者高校在自己单位的土地上盖了房子分了(也许没有土地证,只有房子的使用权),有些地方变相允许公务员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有些地方拿出地来盖了房子让公务员低价购买并办理了两证,当然这些都是在公务员不得享受任何实物房福利的前提下,符合程序地操作,比如土地拍卖由开发商开发等等。但是像北京专门有一个部门,堂而皇之地保障在京单位公务员的住房,全国其它地区恐怕是没有的。虽然客观地说,在京中央单位的工资就算是冷水江的一倍、每月5千,买北京二手房价的一半价格的房子还是非常吃力的。光明日报文作者如果是京城人士,对上述情况应该很清楚。模模糊糊地说“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住房改革了,这一块早已取消”,就很不合适。(二)刘植荣文一如既往的,根本没有说到重点。抛开“集资建房,政策分房,经济适用房”这些真正的“住房福利”不谈,舍本逐末地谈“住房补贴”,牛头不对马嘴。当然也可以理解,公务员住房福利不像编造数字,广大民众不会深究数字的来源,也未必明白什么统计解释和统计口径没,只要感到你有出处来源、不像假的就行。但是公务员房子的事情说出来是要有实际证据的,没有实例的乱说等于没说,于是只能拿“住房补贴”说事了。住房补贴确实是公务员总收入中的一个项目,具体形式有两种,具体到个人只能选择一种:一种是一次性补贴,在购房后一次性补助,金额根据各地的不同大约三万到十万的范围,大家都知道这点钱对于买房杯水车薪;一种是每月补助,用法大致等同于公积金(其实公积金本身就是住房补贴的一种),标准根据各地经济水平而定。但住房补贴和公积金不等于“住房福利”,住房福利”这个词有特定的含义,特指实物住房上的福利。当然,要是将两者看作广义的住房福利也可以,希望不是刘植荣不知晓此间的差别。但是“住房补贴”或者“公积金”是公务员合法收入的项目之一,如果要说企业没有“住房补贴”,事实确是如此,但不能说公务员就是超国民待遇。企业也有很多收入项目公务员没有(比如奖金),如果公务员要取消“住房补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有的收入项目(比如年终奖),公务员的工资条上是不是也应该有呢?(三)本人观点中国十几年来的住房改革从市场化角度是成功的,从保障普通劳动者能买得起房的角度是失败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普通劳动者、也有普通公务员。房子不仅仅是商品,还有保障安居乐业的功能和价值,现在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力图解决改革的负面问题,但从市场化的角度有点开历史倒车的意思。公务员的变相分房,只要政府除了钱、出了地,无论如何在实质上都是错误的。至于“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是否应该列为公务员合情合理的收入项目,要请教法定部门人社部。但再次重申的是,公务员薪酬和企业属于不同体系,因而可以比较总收入水平或相近项目的具体标准,在结构体系设计、具体项目设置上不能强求一致。要强求一致,请先废除《公务员法》,将公务员作为普通劳动者纳入《劳动法》管辖范围。七、三四线城市公务员和本地居民收入的比较(一)光明日报文对三四线城市公务员收入比本地居民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当地产业层次低,因而本地居民收入也低;二是公务员从事的是复杂工作,比其简单劳动的工作收入高是正常现象;三是当地招收公务员更易发生腐败,更容易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对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不太了解,甚至对这个现象都不太知道。从日常的了解情况,这三个原因基本靠谱,尤其是一和三。原因二可能要开展一些辩证分析。(二)刘植荣文依然不从总体上辩证分析,直接抓住一点开展攻击,以直接从道德角度抛出了“公务员到底是公仆还是老爷”的质问,须知这和你自己树立的靶子“公务员复杂劳动的收入就一定要高么”完全是两个问题。再看看论据,和“公务员到底是公仆还是老爷”的道德质问完全不沾边,从“复杂劳动收入就一定高么”出发,列举了两个论据。一是理论论据,即市场经济国家收入主要由市场调节;二是实例论据,“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几乎所有手工业和重体力劳动者的收入都比白领高,比公务员的工资更高”。两个论据基本正确或是事实,但是和中国的适用条件不一样。举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例子,问题有二:1.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么?且不说西方主要国家没有承认过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恐怕我们自己说我们是的时候也不太自信。可能集中在一些私企发达的领域,如果这些领域是市场经济了,那么这些领域的劳动者的收入低,是不是也是市场调节的合理结果?如果我国整体上是市场经济了,那全部劳动者的收入是不是也是市场调节的合理的结果?说到西方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同样不是市场调节,而是根据社会水平正常增长。2.我国是服务业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么?欧美国家的手工业或者体力劳动者收入高,是因为这些国家首先社会保证和福利比较好、人工成本高,其次服务业发达。但也不是所有的人工服务者收入都高,要是技术工才可以,一般的简单工,收入还是不高的。有刘植荣博文为证,一经提到的刘植荣今年1月初博文《美国公务员工资真相》(),提到2008年(2014年的了还用08年的数据,查下最新的数据这么难么?)美国工资最高的5个职业是“外科医生、麻醉师、牙医、妇产科医生、增型外科医生”,工资最低的5个职业是“餐馆上菜工、厨师、饭馆洗碟工、餐厅酒吧配餐工、理发师”,我想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吧。复杂工收入应该比简单工高,这点毫无疑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也肯定这一观点。当然,脑力工不一定就是复杂工,体力工也不一定就是简单工。但如果产业层次比较低端,体力工的收入一定是不高的,而且不仅体力工,整个产业的普通劳动者收入也不会高,包括当地的公务员。可能一些三四线城市,确实当地公务员收入比农民工高一些,但是也大致属于普通劳动者收入范畴内。如果整个城市和产业都不行,当地的财政收入必然不怎么样,公务员的收入还能高到哪里去?实际上,这里说的三四线城市多在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确实是对这些地区的人们惠及不大,下一步怎么发展也是个问题:是继续立足于当地发展,还是借着城镇化的东风将那里的人都吸引到一二线城市来?如果是后者,三四线城市的产业仍会是低端,农业条件又不好,普通劳动者收入不高的局面仍将会继续存在,如果当地的“餐馆上菜工、厨师、饭馆洗碟工、餐厅酒吧配餐工、理发师”比公务员收入低,对比刘植荣言必称公务员工资典范的美国,我想也不用大惊小怪吧?(三)本人观点由于不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不了解情况。光明日报文分析的原因总体上还是比较靠谱的;当然,说公务员学历高就应该得到收入的回报是不对的。应该说,现代的政府公共服务越来越需要专业化人才,对公务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政府系统提供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基础上,公务员获得合理的收入回报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比低端产业劳动者收入高恐怕也是正常现象,就象比高端劳动者收入低一样。至于刘植荣文,自己提不出三四线公务员收入高主要原因,徒笑话尔。八、公务员是否“创造价值”(一)光明日报文认为“公务员是社会管理者,他们不直接参与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就像每一个企业都有管理人员,有办公室,有行政部门一样,没有他们,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他们的工作是整个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必要保障。”这样说没有错。而且不仅仅是“整个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必要保障”层次,公共服务本身就是价值,就能创造价值。(二)刘植荣文“价值”这个问题对于刘植荣这位自诩的“学者”来说,大概太高端了,所以只能将这个问题低俗为“工人农民没有公务员可以活,公务员没有工人农民能活吗”。照此逻辑,工人也没有价值,整个社会只有农民有价值――只有他们种粮食。那么请问刘植荣的收入是多少呢?你有价值吗?如果你没有价值,如果你的收入比农民高,那是不是合理呢?至于“企业的管理者也是直接财富的创造者,因为企业管理者都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者”等谬论,不值一驳。(三)本人观点什么是价值?被市场和社会认可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政府的服务、公务员的劳动如果被市场和社会认可,那就有价值、就在“创造价值”。不仅政府公务员,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亦如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9:14 &&
九、公务员是“工作繁重”还是在“喝茶看报”(一)光明日报文认为喝茶看报“有的部门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公务员加班加点还没有加班费的情况普遍存在,白加黑、5+2的公务员非常多。”公务员到底忙不忙、工作压力大不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考核。大家都知道对政府、对领导的考核虽然不尽科学(比如唯GDP),但是考核压力是很大的,或者说攀比的压力是很大的,大得都需要造假统计数字了。当然,也可以说这是领导的压力,但是领导有压力了底下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就算普通基层的公务员没有心理压力,总要被鞭子抽打得像陀螺一样转起来,喝茶看报这样的清闲是不太可能的。当然,不排除有些部门考核压力不大。2.工作性质。就拿现在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分类来说,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三类,前两类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的比例并不高,公务员的主体还是行政执法类,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外勤,说他们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不符合实际。当然,不排除综合管理类的机关部门,有些人存在喝茶看报的清闲状况。(二)刘植荣文提出了“任务非常繁重”的公务员能占几成的提问。具体数字我没有,但是从公务员的人员分类上我想已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当然,刘植荣从字里行间实质上给出了标准,认为只有到富士康工人的那种程度才算“任务非常繁重”,而如果不算的话就是在“喝茶看报”,那么恐怕大多数人包括你自己也在“喝茶看报”之列。这样的逻辑是在是不通。还举了一个例子。江西公务员李昌金认为:在他所在的机关里,每天8小时满负荷工作的人几乎找不到,绝大多数人有1/3的时间用于工作就足够了。把县里的机构和人员砍了一半,也不会影响政府正常运转,甚至可能比之前运转得更好。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更多地是在机关衙门中而非行政执法队伍中。而且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公务员体制的问题:部门越设越多、岗位越分越细,没有统筹管理人力资源。这也正是公务员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我会专门就公务员管理和制度的改革单独写篇博文(独立写作,保证质量,绝不会不负责任的两三天扔出一篇哗众取宠,博取所谓“影响中国百大博客”的名声),过一阵发表。(三)本人观点公务员工作任务饱满是大多数情况,不乏5+2、白加黑的现象,尤其是大多数领导干部,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甚至重要紧急事件半夜开会、工作连轴转的情况也不鲜见(多亏了考核啊)。但是忙闲不均的现象也存在,而且哪个地方都有二八效应,能干的公务员也就是那么一小部分,能干活和不能干活的,忙闲程度的差距可不止是一两倍,每个部门都有“喝茶看报”的人也不奇怪,但和总体相比,终归是少数,但这也是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制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十、公务员能力问题(一)光明日报文对于公务员的能力高低问题,光明日报认为既有很多专家学者型的公务员,大多数公务员进入企业如果专业对口、也同样优秀甚至拔尖。前者不假――我们国家是没有普通公务员(事务官)和高级别领导(政务官)之分的,即使到了一定的级别也算是公务员,确实有不少领导是专家学者型。后者不好说,因为政府和企业所需的专业和工作经验相差甚大,但如果从公务员招录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考虑,这些人的能力素质不会差,去企业也完全可以胜任,如果学习能力强,跨专业也没有问题。(二)刘植荣文标题上提出了“要到社会上检验”,这点我同意。但是内容完全脱节,提出了 “搞了什么发明创造?你为社会发展提出了什么理论、什么思想?如果真觉得自己是优秀人才甚至是拔尖人才,那他绝不会去当公务员,而是在社会上创业,搞发明创造。”的理论。且不论检验标准,刘植荣的博文此处又偷换了概念。光明日报文主要说的是“优秀人才”,而刘植荣在此说的是“顶尖人才”。只有顶尖人才,才可能“搞什么发明创造,为社会发展提出了什么理论、什么思想”。(三)本人观点公务员能力素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专家学者未必一定是高的行政领导,行政领导也未必一定要是专家学者才优秀。近年来随着公务员招录考试的举措,公务员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当然,能力平庸的公务员混日子、优秀的公务员不能适才适用等情况并不少见,这些也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但公务员的能力是否优秀,有自身的职业检验标准,高级公务员还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评判,未必能用公务员到企业是否合格获优秀来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非科技领域的发明和产业领域的创业来要求。如果一定这样要求,刘植荣有了什么发明创造、提出了什么思想理论?如果没有,那岂不是也和公务员差不多?至少可以请你不要用谩骂的口吻讨论和你素质能力差不多的人的收入问题。而且,也请你删去博客上“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的字样,换之以“社会评论业务爱好者”,这样更为恰当。最后和大家说一件事情,我近来有个朋友,他对我说:我听说大城市的环卫工人收入很高,每次招收人员,都有大量的人员报名。根据我推算的数字,清洁行业人均月收入在8千以上!我问过他们,他们说每月总收入才1千多。怎么可能?肯定有很多灰色收入!难道他们都是傻瓜、挣着去做低工资的工作? 我和他们说,你们可以去当月嫂、当建筑工,月收入3千不是问题,他们没一个去的,可见他们的收入绝对不止1千多!而且工作很清闲――白天基本看不到他们在工作,他们到底是公仆还是老爷?我看到过他们工资条的一项,居然还有洗澡费,绝对是超国民待遇!而且他们中有人还说,其实他们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把人砍掉1/3,整个城市的清洁一样能做好,但是每个人的工作量增加了,工资还要提高一倍才能招到人。听听,总人数只不过减少了1/3,他们就要提高一倍的工资!只不过现行的管理制度,只能允许他们每个人扫一条街道,扫了两条也不多发奖金,所以只能如此。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不交养老保险,可见他们的养老待遇有多好。最关键的,他们老说他们收入低,但是没有一个辞职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0:23 &&
贴完了,此文够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8:3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3:19 &&
刘植荣,一小人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9:21 &&
7:43:19&&的原帖:刘植荣,一小人尔.刘植荣是不是小人可以先打个问号,但楼猪肯定不是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5:33 &&
现在的舆论被某种势力操控着,先黑了小老师,小医生,现在轮到小公务员。就北京地区而言,如果一个高学历公务员只有~5-6000元/月工资,而没有福利分房,这样水平工资实在不算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0:41 &&
刘植荣就是一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59:15 &&
考公大军浩浩汤汤,足见此职必有可取之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8:40 &&
刘植荣的文章确实逻辑混乱,不知哪里的数据拿来就用.当大家都是傻子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54:20 &&
刘植荣是推手吧?每篇文章质量奇差,还在每个知名网站包括凯迪全部都发,昭然若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11:27 &&
无聊的刘植荣,看找的代笔就知道了,确实是代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33:14 &&
跟帖回复:
贪官前仆后继,让基层公务员躺着中枪。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共 3610 次点击,15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801271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0999 / 昨日发帖:3436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驳刘植荣“关于公务员工资10个问题的问题”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特电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