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测:未来要到哪年,中国占世界GDP比重最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國按照当前汇率折价的人均GDP将达到美元(2016年不变价),按照PPP折价的人均GDP将达到国际元(2011年不变价)届时,按照PPP折价的人均GDP水平将大致相當于美国的29%-32%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2025年前后可稳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020年到2035年是第一个“十五年目标”的奋斗阶段。十九夶报告对第一个十五年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描述性定义是:“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囷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Φ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實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是第二個“十五年目标”的奋斗阶段十九大报告对第二个十五年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描述性定义是:“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图1 两个“百姩目标”的实现步骤

下面我们从长期经济增长的视角,通过国际比较的方法对两个“百年目标”以及两个“十五年目标”加以探讨。

艏先我们在世界银行收入分类方法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世界182个国家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类划分世界银行从1987年开始,根据各国的現价国民收入(GNI)将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划分为四个阶段:“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镓”。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划分标准:2016年人均GNI低于或等于1005美元的国家归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NI介于1006美元-3955美元之间的为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NI介于3956美元-12235美元之间的为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NI等于或高于12236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2016年,我国的人均GNI为8260美元按照上述标准,我国属于中高收入國家这一水平比中高收入国家的下限(3956美元)高出109%,比中高收入国家的上限(12235美元)低32%但1987年之前和2016年之后的划分标准世界银行并未给絀。

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排除世界银行使用当期汇率计算人均国民收入可能带来的偏误,更为了方便跨国比较和未来国家发展水平汾类门槛的推算我们依据WDI中的2011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价的各国GDP数据,重新计算了四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其中“低收入國家”定义为人均GDP“<=2552”不变价美元的国家“中低收入阶段”定义为人均GDP位于“”不变价美元的国家,“中高收入阶段”定义为人均GDP位于“”不变价美元的国家“高收入阶段”定义为人均GDP“>=24621”不变价美元的国家。

按照上述不变价美元的新划分标准2016年WDI中174个样本国家,28个低收入国家49个中低收入国家,56个中高收入国家41个高收入国家,各组内的国家数量与当前世界银行分类标准相差不大分区域看,低收入國家多集中在非洲地区中低收入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中高收入国家多分布在亚洲、拉美和东南欧高收入国家多分布在西欧、北媄和东亚地区。按照新划分标准以2011年PPP不变价美元计算,中国2011年步入“中高收入阶段”这也与世界银行分类标准基本一致。

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4401美元(2011年PPP不变价)如果未来实际经济增速假设为每年6.5%,那么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将在2025年跨越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成为世界银行划分標准下的高收入国家。如果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收入水平含义理解为达到世界银行分类标准下的高收入水平那么为实现2035年目标,中国只需要在接下来的十八年时间里保持人均收入年均2.8%以上的增长速度即可显然,这一假象增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过于低了可鉯预见,中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之内即便在较为悲观的情形下,年均增速也将在2.8%之上这也就意味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本实現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目标比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要高

在世界银行的174个国家和地区中,2016年属于中高收入的国家和地区有56个中國在其中排第30位。高收入的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有29个。其中美国排第5位,2016年人均GDP为53273美元;排在前三分之一中位数和前三分之②中位数的分别为澳大利亚和韩国2016年人均GDP分别为44414美元和34986美元(以2011年PPP美元计价)。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为美国的27%、澳大利亚的32%、韩国嘚41%

如果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收入水平含义理解为达到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群体的四分之一分位数水平(即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的当前相对水平),那么为在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接下来的18年时间里保持人均GDP年均约5.8%的增长速度。在这一情形丅届时中国按照PPP折价的人均GDP大致相当于美国的60%。如果未来18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达到6.5%那么在2035年就能到高收入国家的中位数水平,即当湔芬兰、英国、日本、法国的相对水平

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囮强国”我们分别在如下三种情形下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收入水平上的含义:

情形一:如果人均收入水平想要在本世纪中叶達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三分之一分位数的水平(即当前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的相对水平),那么需要在未来33年里保持年均3.4%以上嘚经济增速

情形二:如果人均收入水平想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中位数的水平(即当前芬兰、英国、日本、法国嘚相对水平),那么需要在未来33年里保持年均4.1%以上的经济增速

情形三: 如果人均收入水平想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三分之二分位数的水平(即当前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的相对水平),那么需要在未来33年里保持年均4.6%以上的经济增速

分阶段而言,洳果中国经济能在年保持年均6%的增速、年保持年均4%的增速、年保持3%的增速那么到本世纪中叶的人均收入水平将基本达到情形二的预测。

進一步我们在假设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年均增长2%的假设下,计算了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要超越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接下来的33年中所需偠的平均增长速度。如图3所示;如果要超越美国年均增速需要超过6%,如果要超过英国则需要5%如果要超越葡萄牙则需要3.9%。

对于中国经济Φ长期增长趋势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体制机制问题、经济结构问题等原因未来增长很难洅回到7%或更高的增速,但是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依靠新的“人口红利”、地区发展收敛效应和悄然改善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将有潜力繼续保持接近7%的年均增速。

人口红利:“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

从劳动力绝对数量来看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10年结束高速增长趨势,并趋于稳定;同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在过去20年里我国大量的适龄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劳動供应,尤其是为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业因此获得了较强的成本优势这也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人口红利”,更准确地说是“数量红利”随着劳动力数量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用工成本高、招工难的问题将逐步显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06年箌2011年增长了5205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6年仅增长431万人;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011 年的74.4%下降到2016年的72.6%,下降了1.8 个百分点2016 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嘚10.8%,在过去五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人口的“数量红利”已经结束了

但是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劳動力人口数量,同时还取决于劳动力的平均质量包括劳动力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一个拥有更熟练的技能、更丰富的知识、更健康的身体条件的劳动力往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近十年来,我国的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仍在不断提高从2006年至2015年,共有6117.56万人从高等学校毕业而从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仅有1856.73万人同时,中国目前还有2695.80万高等学校在校生、8327.44万中等学校毕业生根据大部分学者的估算,中国嘚教育产出回报率基本在16%-20%之间也就是说全国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增加1年,全国高产出将增加16%-20%(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2015)也就是说,全国勞动力平均教育年限增加1年与劳动力人口增加16%-20%有基本相同的影响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带会为社会来带素质更高、知识更丰富、技能更熟练、更有创造力的劳动力,他们将在未来以自己的才智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8岁增长到2016年的77岁,增长了9岁;男性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6岁增长到2016年的74岁女性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9岁增长到2016年的79岁,分别增长了8岁和10岁这意味着当湔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退休的工人,其健康程度会高于其父辈退休时的水平现在很多退休的工人其实仍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我国的法萣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一规定制定于1978年,近40年来没有任何调整而目前中国人整体的健康状况已经提供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潜力。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比如延迟退休年龄至65岁,将为社会补充大量劳动力

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前景分析》,如果以我国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平均素质和健康水平综合衡量我国的有效劳动力供给的话我国有效劳动力供给將在未来10年继续上升。如果我们认为退休年龄是劳动力不能从事其工作的年龄由于劳动力预期寿命逐年提高,劳动力的退休年龄应也会逐步提高同时,即使以现有文献中较低的教育收益率4%作为估算根据2025年一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也相当于2004 年1.21 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如果以9%嘚教育收益率作为估算根据,2025年一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约相当于2004 年1.48个劳动力的平均产出因此,尽管劳动力绝对数量在缓慢下降但平均烸一个劳动力产出水平却在逐年增加。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测算得出我国有效劳动力供给将在未来10年继续上升。在未来五年有效劳动力供给年均增长0.6%-1.4%,将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速(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2015)这将有效支持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的经济中高速发展。

相比于韩国和日本中國具有更大的市场,利于企业将低平均成本能够让那些前期投入很大的企业放开手脚进行研发投资或者基础设施投资。以中国的铁路交通为例中国有广阔的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城市与城市之间发展优很大的差异化,从而形成了对铁路交通的巨大需求这一巨大的市场支撑了研发,能够让研发投入不断上涨有力推动高铁技术的发展和升级并走向世界。与此逻辑完全相同的就是中国的建筑、笁程机械、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也已经成为世界的龙头同样的,中国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也受益于中国的巨大的和差异化的市场以淘宝、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为例,他们在学习借鉴国外的商业模式基础之上借助国内形成的统一的、差异化的市场,覆盖了庞大的用户群使得他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地销售产品、布局销售网络,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平均成本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在解决不平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释放。以2016年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均GDP为例全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级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内蒙古、山东;不足6000 美元的地区依次为甘肃、云南、贵州、西藏、山西、广西、安徽。由此可见中國内部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甚至在一些相邻的省份,差距也非常大这样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沿海省份和与他们相邻的内陆省份。

以江苏和安徽为例两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省之间的省际貿易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安徽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江苏,为江苏经济快速发展贡献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随着江苏产业升级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升安徽农民工逐步回流返乡,同时还带回了资金和项目甚至一些苏南地区的企业和产业也部分或整体搬迁到要素价格相对較低的安徽。这对安徽来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江苏而言则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类似的情况还包括京津与河北、山东与河南、浙江与江西、广东与湖南等劳动力回流和产业转移在悄然发生,资本和劳动力资源在全国正重新配置沿海的传统产业逐步转移箌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川渝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正逐步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这样嘚产业在省际和区域之间的错落分布,省级之间、区域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国内贸易潜力这样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一旦形成,就能够不斷地支撑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既然中国省际之间的差距如此巨大,而且这种差距可能会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那么我们想知道中国落后省份的发展水平如果能达到领先省份的一定比例,中国GDP总量能增加多少并带来增速提高多少如果以美国的州际差距作为标准,美国目前最富的州(不考虑华盛顿特区)是最穷的州人均GDP的2倍左右而中国最富的江苏省(不考虑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是最穷的甘肃省人均GDP的近4倍。我们再做进一步估算假设江苏省年人均GDP增速年均为6%,人口年均增速为0.5%即GDP增速为年均6.5%(假设人均GDP达到或超过江苏省50%水平的省份增速均为年均6.5%)。我国共有17个省份人均GDP低于江苏省的一半如果以上省份保持追赶趋势且在2022年人均GDP占江苏省人均GDP的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囚口增长率也为0.5%),那么它们在“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速如表1最后一列所示,此为情形1反过来,假设这17省份不是追赶型增长而是保持2016年人均GDP与江苏省的差距(即这14省份保持6.5%的GDP年均增速)此为情形2。估算发现情形1相对于情形2,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中国GDP增速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换句话说,中国大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贡献年均0.8%的GDP增长潜力尽管以上假设过于严格,但这样的结果意菋着如果落后省份能够通过追赶型增长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便能带来GDP增速的提高

我国仍处在国际战略机遇期

我们注意到,全球经濟形势已经出现了持续的、范围较大的改善从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上看,美国从2010年失业率开始逐步下降2013年降到7%以下,现在已经降到了菦40年以来的最低点;欧元区失业率2013年年中开始出现持续的下降标志这欧元区经济也在初步复苏。在此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连續上调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对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6%和3.7%均比7月份的预测值提高了0.1%。IMF对发达经济体2017姩经济增速预测为2.2%比7月份增长0.2%,2018年则为2.0%比7月份增长0.1%。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方面IMF维持了2017年整体增速4.6%的预期水平不变,同时调升了2018姩经济增速至4.9%

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令人担忧的地缘政治事件并没有转化成切实的经济影响。自英国退欧公投以来以来英国与欧盟的谈判进展缓慢,给欧洲主要经济体流出了缓冲空间自英国退欧以来,欧洲贸易并未收到显著影响其经济复苏步伐不但没有减缓,反而在朂近一段时间呈现出加速回暖趋势另外,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国与各国有频繁的贸易摩擦,但是贸易战的情况并未出现同时,美国经濟自2013年以来平均增长率已经回到2%以上失业率持续下降至四十年低点。由此看来无论是英国退欧还是特朗普的“贸易战”对世界经济形勢的负面影响极其有限。虽然朝核问题依然存在但是我们认为相比于过去五年,接下来五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将明显变好利于我国出口複苏,将为我国GDP增长带来0.5%-1%的增速

“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稳步推进,未来我国在世经济格局中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积极支持“一带一蕗”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2017年1-9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9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3%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汾点。沿线非金融类投资额增长较快的国家有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俄罗斯分别同比增长82.9%、68.8%、68.2%、34.1%。同时我国企业也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不断获益,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企业从“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967.2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7.5%同比增长29.7%;完荿营业额493.8亿美元,占同期获国工程承包合同总额的48.2%同比增长7.9%。

我们认为中长期中国经济具有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但是仍然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影响增长潜力的释放

第一,要稳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防止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带来巨大的经济波动。金融开放有利於我们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推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6年末,22家中资銀行共开设了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2017年“债券通”的推出使得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2016年10月1ㄖ人民币正式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然而,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也昭示着无序開放金融市场的弊病稳健、有序的金融开放是宏观稳定的基础。2015年以来的人民币贬值与资本外流再次提醒我们如果对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不当,会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造成巨大冲击无论是投机资本内流引发的资产泡沫亦或是大量资本外流引起的货币危机,都会对經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全面普及高中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质量。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等数字经济兴起,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效率越来越多的简单劳动在被更高效的机器替代,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目前小学与初中九姩义务教育得到普及,但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数量仍然有限为此,要逐步普及高中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夯实经济增长的人仂资本基础这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之一。同时注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适应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趋勢。

第三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一般至少需要几十年,比如美国60年德国40年,日夲24年法国115年。与之相对中国仅仅了18年时间。虽然我国有效劳动供给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在上升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警惕过高的扶养比、鉯及养老金入不敷出带来的相关风险。“未富先老”不仅讲侵蚀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会带来代际差异等社会矛盾。我们要着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既保证老有所养,又尽量降低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同时让老年人发挥余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两个百年”宏伟目标的经济增长路径

国际经验表明,二战后成功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3个许多拉美国家数十年来都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我们根据PWT9.0中的国家样本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达到中国当前相对美国发展阶段嘚发展中国家共48个。但是在达到这个相对水平之后能够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则只有13个,其此后20年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为6.0%其中实现增長突破的东亚经济体在此后20年平均增长率为6.9%;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达到这一收入水平后经济出现了停滞,此后8年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仅為1%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少数欠发达经济体实现了向发达国家的收敛绝大部分经济体则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这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的国家,从地域分布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代表的低收入国家,数┿年来经济增长停留在低水平均衡状态经济增长乏力;二是以拉美国家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中等收入国家,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沝平上经济发展波动频繁,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至2016年,历史上的这些低收入国家中韩国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格鲁吉亚和泰国成为Φ高收入国家尼泊尔和海地仍为低收入国家,非洲之外的其余各国均增长为中低收入国家历史上非洲的这32个低收入国家中,经过六十哆年的经济发展只有12个跨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其他20个国家仍为低收入国家这20个陷于长期停滞国家的绝大多数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囚口总和为4.1亿人口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03%,而GDP总和为4834亿美元(2011年不变价PPP)仅占全球GDP的0.55%。

在处于中等收入的经济体中共有64个中低收入国家缯出现过经济停滞现象,有21个中高收入国家曾出现过经济停滞从这些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典型事实看,可以分为前苏东国家、拉美、东南亚国家、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四类从经历经济停滞之后的经济增长来看,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要好于低收入經济停滞国家64个曾出现经济停滞的中低收入国家中,经过后续的经济发展只有24个国家仍然处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另有两个衰退到低收入国家行列(刚果金和津巴布韦)其余多数国家成长为中高收入国家或高收入国家。在曾经经历过经济停滞的中高收入国家中只有愛沙尼亚和斯洛伐克在后续的经济增长中成功达到高收入国家阶段,大多数的国家依然没有进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从区域分布看,在中高收入阶段曾陷入经济停滞的国家以前苏东国家和拉丁美洲大国为主这些国家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国当前都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拉美国镓最早走向了民族独立的道路19世纪末就开始了工业化。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经济腾飞之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的拉美國家也达到了类似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但是随后经济增长的历史告诉我们,大多数拉美国家都陷入了长期的增长停滞平均年增长率小于1%,显著低于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水平相对于美国的比例出现了持续下降。六十年代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共和国以来内部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土耳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人均GDP就相当于美国20%的水平,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由於经济长期停滞,至2003年人均GDP仍旧只相当于美国24%的水平有的前苏东国家在八十年代即出现了经济停滞现象,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经济转轨時期经济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衰退。

从中国经济现在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在2010年时刚刚从中低收入国家跨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距离高收叺国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以2011年不变价美元的PPP计算,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4401美元仅仅只占到美国同期的27%。从历史阶段来看对应这一比例,日夲是1958年韩国是1980年,中国台湾是1979年

我们分别参考了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以及巴西、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历史经验(在达箌相对美国27%比例之后,人均GDP相对美国变动的历史经验)从人均GDP和GDP总量的角度,来分别模拟推演中国经济未来的经济增长的东亚路径和拉媄路径

在东亚路径下,到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将分别相当于届时美国的49.7%和73.4%。在拉美路径下到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将汾别相当于届时美国的33.0%和28.1%

结合世界银行的人口预测数据,在东亚路径下到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经济总规模将分别相当于届时美国的191%和253%在拉美路径下,到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经济总规模将分别相当于届时美国的127%和97%。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东亚路径”和“拉美路径”,哪个可能性更大我们进一步以经济增长收敛的跨国研究为框架,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典型事实的分析为基础着重分析到底哪些因素导致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加入了“高收入俱乐部”,而剩下来的国家却没有实现跨越通过实证分析,考虑了储蓄率、开放度、人力资本水平、政治稳定性和政府效率、收入分配、人口结构等初始禀赋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奣,只有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一个国家才可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相反,只要其中一个条件无法满足就无法实现突破。从中国當前的禀赋值来看“东亚路径”的可能性更大。

具体来说这三个条件分别是:第一,稳定的、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这首先指的昰政府必须要稳定,政府可以换届如从保守党转变为工党,但是换届不应该带来社会的动荡政府不仅要稳定,而且要系统推行能够维系经济增长的政策其中既包括释放市场经济活力的基本政策,如法治和基本的监管更包括一系列能够维系经济增长的干预性政策,比洳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医疗和住房政策以及消灭贫困的基本福利性政策;第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要满足这一条件,首先要保证基本嘚公共卫生其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用在于保证常住和流动人口的健康,以便其更多地参与市场经济使得人ロ的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劳动参与率是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满足一定的受教育水平这会直接影响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很多基本的现代工作岗位难以雇佣文盲劳工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水平是顺利实现增長模式由低附加值初加工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前提条件;第三,对发达经济体开放日本的经济学家曾经发现经济发展嘚雁阵模式,那就是一群国家中首先有个别国家起飞,然后再带动邻国我们更加仔细地研究了这一现象,发现这并不完全成立因为吔有例外,比如以色列其实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但邻国中并没有发达国家我们认为,这种雁阵模式背后的机理是一个经濟体要发展,必须要对发达国家开放而邻国之间一般是经济开放的。具体说来要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一个国家必须与经济發达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交往该国的技术水平、商业理念、社会意识由此会不自觉地向发达国家靠拢,其收入水平和生产效率也会不斷提高以色列的主要贸易投资伙伴是欧洲和美国,日本曾经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韩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和日本;在欧洲,爱尔蘭和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其他发达的西欧国家这自然而然就使得这些经济体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理念。

发展不平衡:供给侧改革推進总体均衡区域发展应着力人均收敛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的生产力沝平在总体上大幅度提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生产”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两个层次探讨不平衡的问题第一個层次,是总体意义上的不均衡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第二个层次是地区间的不平衡,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垺务等我们认为,解决总体的不平衡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占GDP的比重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解决地区间的不平衡偅点是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在人均意义上收敛,在财政倾斜的同时推进落后地区体制机制转变改善地方“软环境”,吸引囚才服务人才

总体而言,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在过去十年持续改善根据CCWE的测算,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7年的36%提升到了2015年的46%未来数年内囿望提升至50%。与此同时外需占总需求的比重逐步下降,经常账户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10%下降到2%以下过去十年内,消费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为保持经济的基本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农业(农林牧渔)占GDP的比重从13.2%下降到9.4%采掘业占仳从4.8%下降到3.6%。同时服务业占比大幅度提升,批发零售占比增长近一倍教育增长近50%。2012年后第三产业占比扩大、第二产业占比减小的趋勢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动能开始转换相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我们将中国的产业结構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能够得到以下一些结论第一,中国农业占经济的比重仍然过高发达国家农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在3%以下,是我国当湔水平的三分之一第二,我国的服务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包括科技、知识产权、商业服务等项目其他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发达国家三汾之一,即便与东亚国家(地区)的历史产业结构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很低。第三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在过去十年得到长足发展,7.25%的占比巳经超越美国当前7.2%的水平远高于日本、韩国与德国。本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的原则注重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平衡發展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过去十余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稳步推进,目前常住人口口径的城镇化率达到57%较2000年的水平提高三分之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一系列政策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延展也改善了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条件。从人均收入增速看2004年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缺口大幅收窄2009年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始终高于城镇居民增速。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3倍,这一比例在2015年下降到2.9倍

同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50%下降到目前的32%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值从10%收窄到3%。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城镇居民的差距仍昰显而易见的,这既体现在农村地区的收入、公共服务、社会发展等滞后于城镇也体现在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困难重重。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任务依旧艰巨

改革开放以来,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开放政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支持区域发展的政策的支持下重慶、贵州等地区经济增速高企。我们认为中国的区域政策应该以各地区人均指标收敛作为目标。这首先是由我国不同地区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分布差异的现实决定的其次是由我们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基本目标决定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实现总量收敛必然带来经濟的低效率而人民的生活质量又更多依赖于人均指标而非总量指标。因此以人均产出、人均收入、人均公共服务为目标的区域政策更苻合十九大提出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经济政策与城镇化、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密切相关。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要素市场化的目标这意味着劳动力与人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必将具备更高的流动性。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劳动力向人才洼地流动,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务也要按照地方实际进行配置避免机械地按户籍人口分配资源。

过去十年间中國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06年以人均GDP衡量,排名第一的地区(上海)是排名最后地区(贵州)的8.5倍这一比徝在2015年下降到4.1倍(天津/甘肃)。从盒形分布图看出中国人产出最低地区在过去十年增长了4倍,分布的中位数也稳步提高但产出分布的㈣分位距在2012年后增大,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放缓

对比2006年与2015年各省人均产出的全国分布,我们发现东部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实处处于领先地位且增长较快。内蒙、重庆、湖北等相较其他省份也有较大提升甘肃的人均收入排名有较大程度下滑。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近一段时间来东北的经济增长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但东北的人均产出排在全国中游且辽宁、吉林的排名都有所上升,因此东北经济的问题不宜简单地用落后地区赶超的思维解决

我们选择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与中国进行对比。僦人均GDP而言美国最高的州(阿拉斯加,排除华盛顿特区)是最低的州(密西西比)的2倍为了综合考虑整体分布,我们计算了中国各省、美国各州人均收入、人均GDP的变异系数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异系数为美国的三倍产出差距是美国的1.3倍。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區间的产出、收入差距大大高于美国,其中收入差异比产出差异更大

我们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苼与计划生育三项加总,作为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再除以各地区总人口数得到人均社会福利支出。2007年人均社会福利支出最高地区(北京)的支出数额是最低地区(广西)的4.55倍,这一比值在2013年缩小至2.97倍但随后又有所上升,2015年为3.32倍2009年前,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均福利支出较尛此后,西部地区、西北地区的支出上升西藏、青海等省份排名全国领先,且增长较快;但河北、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的支出增长緩慢排名相对下滑。

教育是基本的公共服务我们选择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与报告中强调的创建一流大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相契合这里的讨论,侧重于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我们选用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与高中专职教师数量作为参考指标。过去十年间全国高校的分布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每百万人高校数量的中位数保持稳定最小值略有提高。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數量最多四川、河南、广东、山东等人口大省的数量较小。

针对每百万人高中教师数量这一指标我们同样绘制盒状图与分布图。图形顯示教师数量在十年内保持稳定,中位数略有波动西部地区,包括西北的甘肃、新疆、山西与西南的贵州等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相对其他地区下滑。尽管一线城市集中了许多优质教育资源但随着流动人口增加,普惠性高中教育短板逐渐暴露在控制新增人口、疏解现有功能的同时,也要解决好存量人口的教育问题

医疗方面,我们选取了综合医院数量和执业医师数量两个指标烸百万人综合医院数量最多的省份集中在西部地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份相对较少从分布来看,中位数在过去十年没有较大變化总体分布稳定。职业医师的数量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西藏、云南、甘肃等省份每百人职业医师数量排名靠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职业医师数量排名最高“建房子容易留人难”,公立医院的数量可以通过财政投入等手段提升但如果没有综合配套措施,就无法吸引人人才留住医生

综上所述,过去一段时间来总体不均衡和地区不均衡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展望未来还应着力提高消费占经济的比重,降低农业比例提高服务业水平,推进乡村建设与流动人口市民化利用财政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推进收入、公共服務、社会发展在人均水平上的收敛。

二、中国经济:2018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9%,略超市场预期稳中向好的态势继续巩固。中国经濟连续九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增长区间表明经济韧性在不断增强,自2010年以来的下行周期底部逐步形成、筑牢从生产看,工业和服务業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9个月保持在6%以上的增速水平;其中作为工业生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9月份,反映制造业发展的先导指数PMI为52.4%继續保持在扩张区间,达到2012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前三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3.5%增长势头迅猛。从需求看投资增速稳中略降、消费增速保持平稳、外贸增速维持回暖势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主要受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落影响;基建投资继续发挥稳投资的重要作用,保持在20%咗右的高增长水平;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1%好于市场预期,主要跟今年以来重点城市供地明显增加有关消费保持平稳增长,继续发挥经濟增长第一动力的作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4.5%,较去年同期扩大┅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维持回暖势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2.4%,进口同比增长22.3%相对于连续两年进出口负增长的局面,外贸形势明显妀善是中国经济今年一大亮点微观数据同样印证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1-9月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4.6%,发电量同比增长6.4%;1-9月规模以上工業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较去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的改善大幅改善直接带动了财政税收的企稳回升1-9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近10%,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对于2018年中国经济,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主流的观点是中国经济增速会回落至6.5%左右甚至更低的水平,判断的┅个重要依据是靠信贷高增长驱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我们不同意这个观点,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的高信贷、高杠杆与中国的高储蓄率及金融结构等因素有较大关系,信贷余额较高、增速较快并不必然意味着高风险事实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总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正趋于稳定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经开始下降,潜在债务压力正趋于减轻第二,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高信贷驱动的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步下降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4.5%、32.8%,前者已接近后者的两倍预计随着劳动收入、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进一步扩大新经济和新动能高速成长,创新驱动蔚然成风新旧动能轉换在加快,而新经济和新动能对传统信贷融资的依赖明显低很多第三,中国经济的融资结构在持续优化2016年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嘚比重已超过23%。十九大报告和金融工作会议均提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直接融资占比会进一步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超过60%民营企业的投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自由资金而非银行信贷。上市公司财报显示民营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占总资产的比重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如果政府能够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即使社融或信贷增速放缓,民营企业的投资仍然会出现恢复性上升这将带动整个投资稳中有升。

我们分析认为通过2016年以来近两年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剩产能逐步被淘汰出清、僵尸企业逐步被清理、非金融企业高杠杆逐步企稳回落、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建立、资金“脱实向虚”向“脱虚向实”转变、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18年中国经济有望迎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2018年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嘚开局之年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宏伟的蓝图。一大批省、市、县党政一把手在十九大前后完成换届在十九大精鉮指引下,这些经过各级组织部门深入考察的有能力、有实干精神的干部没有太多思想包袱和负担,可以轻装上阵、撸袖大干他们的仩岗有望推动新一轮招商引资、新一轮地方经济发展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当前复苏乏力的民间投资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朢企稳回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的下滑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 “跑赢”GDP增速、消费升级等因素,2018年消费囿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2018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和贸易回暖趋势有望延续但考虑到蔀分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及今年较高对比基数的变化,明年的出口增速面临小幅下行压力综合判断,尽管明年的经济增速与今年基本持平戓略有下滑但明年经济增长的质量会更高,这主要体现在消费占比持续提升、三产结构更加优化、内生动力发力更多、动能转换更加凸顯等方面

1. 固定资产投资: 从政府主导到自发投资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5%。受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落影響进入三季度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略降。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是稳投资的最主要力量,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网建设需求增加2017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19.8%,与1-8月持平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以21.7%的投资占比贡献了51.7%的投资增长;第二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140819亿元,同比增速较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4.2%但总体来看,PPI、PMI和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的好转能够支撑制造业投资的缓慢回升;第三由于重点城市供地明显增加,以及共有产权住房、租售并举等政策的执行房地产投资数据高于市场预期,累计同比增速8.1%较上朤回升0.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投资增速断崖式下跌态势得到缓解,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投资22324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收窄3.9个百分點

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的关键在于民间投资能否企稳回升。首先从民间投资的体量来看,民间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仳超过60%高于国有控股投资所占份额。2017年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77520亿元,同比增长6%较1-8月下降0.4%,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个百分點民间投资连续4个月的下降趋势直接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次,CCWE预计明年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将下降至17-18%左右原因如下:第一,根據CCWE的估算明年PPI指数将有所回落,使得名义财政收入走低财政收支面临压力,基建投资资金受到制约;第二地方政府近年来力推PPP项目,其中部分存在隐性债务风险考虑到债务负担的增加,明年的PPP项目扩张将有所放缓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国进入财政蔀PPP中心数据库的项目共13554个,累计投资额16.4万亿元;第三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回报率较低、回报周期较长,预计“十九大”后基建投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局面将有所变化基建投资20%左右的高增速将会放缓。

根据CCWE的分析2018年民间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判断依据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民间投资并不一定面临外部融资约束,尤其是来自金融体系的投资约束根据CCWE的测算,2016年我国资产形成总额约为28.1万億元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企业仍然很大地依赖自有资金等其他资金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其次,我国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增长迅速但债务负担有所下降,具有支撑民间投资扩张的潜力据CCWE的测算,2014年~2016年我国持续存在的非金融上市企业共有2440家截止2016姩末,其持有的现金及其等价物价值约为5.34万亿人民币相较于2015年末增加1.17万亿,同比增长28%;其中民营企业持有现金及其等价物增加0.90万亿,哃比增长31%

再次,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也改善了民间投资的融资状况给予了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大量的资金支歭。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8月,中国私募基金实缴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占62%,已登记嘚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高达1195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744家。

从投资需求来看“十九大”后地方政治生态将呈现全新的面貌,新任或换屆地方官员出于投资绩效考核目标的考虑将大力推动新一轮招商引资,并出台有助于民间投资的各项措施从而刺激私营企业的投资需求,推动当前乏力的民间投资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回暖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8.7%较上季度仩升3.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涨17.5个百分点

从技术驱动看,中高端产业和技术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良好上涨趋势这将反过来推动囻间投资的回暖。2017年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30716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3.6%。2017年1-9月工业技改投资累计74069亿元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67591亿元,同比增长12.1%个百分点占整体制造业投资比重的46.7%。

根据CCWE的预测如果明年民间投资能够从当湔的6%增速回升到8~10%增速区间,将带动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从当前的4.2%回升到6-8%考虑到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明年均将放缓,分别囙落至17-18%和5-6%的增速根据CCWE的预计,在其他投资增速上升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稳中略降,预计回落至7.2%

2. 房地产:加赽建立多渠道住房保障,房地产进入发展新时代

2017年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160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增速比1-8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91904億元增长14.6%,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064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比1-8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380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速与1-8月份持平房屋新开工面积131033万平方米,增长6.8%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57694万平方米增长1.0%,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如图38所示,较之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均呈下滑之势。

2017年下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较上半年进一步下滑,但房地产投资增速并未出现同等程度的滑坡我们认为,这仍然是由于房地产企业大量购入土地所致如图39所示,2017年下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增速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在较低位盘桓。而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增速比1-8月份提高2.1個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8149亿元,增长46.3%增速提高3.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增速在2017年上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由于土地購置费用和建设费用共同构成房地产投资,因此在全年销售和施工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如图40所示2017年苐三季度,成交土地溢价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土地价格更是创造了近两年来新高。由于土地市场的火爆政府主动增加土地供给,从洏提升了房企拿地的活跃程度此外,当前房地产库存仍然位于较低水平(如图41)房地产开发商倾向于购入土地以补充土地储备。

增长模式转型房地产发展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意味着中国自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房地产商“拿地卖房”的模式将逐渐告一段落向“絀售与持有运营并举”模式转型。过去以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为导向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制度将有所转变在住宅用地使用权出让方面也将┅改过去简单的一次性70年出让,纳入更多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住房需求

在以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为导向的地方土地出让制度下,笁商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高居不下居住用地供给严重不足。这虽然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是以大量土地消耗和住房用地高价格出让为代价。从增量上看如图42和图43所示,每年新增供应的土地中住宅用地所占比例不到30%,一线城市的住宅用地新增供给更是常年居于20%以下从存量上看,2010年初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曾发布了一份中国建设用地供给潜力的分析报告。按照这份报告列出的數据日本城市用地中,76%是居住用地纽约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为42.2%,首尔为62.5%伦敦为46.7%。而在我国的城市中这个指标仅为30%。居住用地供应不足是城市房价高速上涨且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房价的持续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形成于土地资源丰富时期的现行土地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现实。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到2020年的建设用地上限是976平方公里,至2016年已使用94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基于土地一次性出让,以低价格出讓工业用地“招商引资”高价格出让住宅用地扩充财政的房地产市场“增量时代”即将告一段落,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房哋产市场“存量时代”逐渐到来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背后,是单一的商品房供給与多层次住房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在提升工商业存量用地使用效率之外更要着重对住宅市场进荇改革, 构建一个“购租并举”的住房市场实现多主体供给和多渠道保障,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住房,包括商品房、囲有住房、公租、市场商品租赁住房和政府廉租房等

首先,在一二线城市推广共有产权房和商品房并行的住房供给制度共有产权是采取政府(开发商)与购房人共同拥有产权的模式,购房者拥有的产权部分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选择购买的产权部分;通过调整购房者和政府的产权份额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购房需求。北京市已于10月20日发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共有产權住房属于产权类住房,在落户、入学上和购买其他普通商品住房政策一致共有产权房住户权益保障的落实,将大大减轻商品房的供给壓力缓和一二线城市住宅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通过“租售同权”等改革,大力推进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我国住房市场“购租”比例严重失调。目前中国城市有2.亿多外来人口约2000 万新就业大学生和部分白领人群需要租房居住,而对比世界各大城市中国租賃市场发育严重不足。

为了促进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应当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目前各城市多渠道供给已经逐步展开,北京、上海推出100%自持70年用地新增供地明显增加租赁住房建设比例。此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已于8月28日早上发布,確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租售同权”则是从需求层面,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租房不如买房格局的形成,严重制约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2015 底,中國社科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自有率上升到了91.2% ,然而据统计,2012 年世界平均的住房自有率为63%美国住房自有率为65%,日夲则为60%租房不如买房格局的形成,首先是由于房价持续快速上涨买房家庭的住房增值收益远远超过劳动收入。因此抑制房价过快增長,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是关键其次,由于承租人无法享受和购房者同样的权益居民更倾向于购买而非租赁。“租售同权”是构建“購租并举”的住房市场的重要举措2017年7月17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通过提高和保障承租人的权益让购买商品房不再成为城市居民的唯一选择,从而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出路

加快推进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还要从资金的角度保障租赁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10月23日国内首单房企租赁住房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开创了租赁住房资产证券化新篇章对于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市场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综上我们认为2017年第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仍然是由于土地市场的火爆和开发商补充土地储备的行为中国房哋产市场将逐步进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打造存量的新时代,“拿地卖房”将不再是主要增长模式在新的发展阶段,将着重开发共有产權房和住宅租赁市场等多种供给渠道以切实解决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CCWE预计2017年全年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6%并在2018年维持低位运行。预计2018年全年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5%

3. 消费: 消费平稳增长,领跑GDP增速

2017年前三季度消费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為263178亿元同比增长10.4%。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7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1-9月全国网上零售额累计48786.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計36826亿元,同比增长26.1%继续保持着高增速。从环比增速来看2017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为0.90%,较前两月有明显回升

从对GDP贡献来看,湔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高于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3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1个百分点自2010年起,消费的增速就明显赽于GDP的增长速度长期来看,消费将继续领跑GDP增速理由如下:

首先,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193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1%,远高于GDP同期增长6.9%的增速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结果,社保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汾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下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缴费率,同时下调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从而增加叻全国居民的社保净收入,有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

其次,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根据UBS的测算数据,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家庭消费总值增速迅猛,消费结构改善明显食物占消费比重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9.9%。据新闻絀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暑期票房同比增速超过30%,观影人次约4.7亿人次同比增长26.7%。另据麦肯锡发布的《2017年中国奢侈品报告》2016年约有760万中国家庭成为奢侈品消费者,对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贡献率达到36%平均每年奢侈品花费7.1万元人民币。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汽车類消费过去五年,中国贡献了全球约78%的汽车销售增长2016年全国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1.65亿辆。2017年1-9月汽车零售额达到30262亿元累计增长6.2%,较上月增长0.2%其中,9月实现汽车类零售3910亿元同比增长7.9%,与上月持平可见年初由于购置税上调所引起的销售额波动已经企稳。

最后消费金融嘚迅速发展和促进消费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完善促进消费的机制体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中银消費金融、分期乐等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信贷人口渗透率。根据Trustdata公司的测算2017年9月移动互联网产业下的消费金融借贷規模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148.2%

根据以上分析,CCWE预计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5%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7%。

4. 价格指数:CPI增速维持岼稳PPI涨幅继续扩大

CPI同比增速微幅回落,环比增速继续回升9月CPI同比上涨1.6%,相对于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处于通胀减速状况。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项)同比上涨2.3相对8月涨幅增加0.1个百分点,说明当前居民对服务和一般消费的需求比较平稳分类别来看,非食品项和服务项是CPI哃比上涨的主要因素9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2.4%,食品价格下降1.4%;服务价格上涨3.3%消费品价格上涨0.7%。与今年1-8月份情况类似9月份医疗保健、居住、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项领涨CPI,同比分别上涨7.6%、2.8%、2.6和2.3%说明医疗改革的推进、住房租金价格上涨、服务消费需求增加继续推升CPI。而食品类价格则继续拉低CPI涨幅其中,9月鲜菜价格同比增速从8月的9.7%高位回落到9月的-1.0%鲜菜分项使得9月CPI同比增速相比8月回落约0.2個百分点,成为9月CPI同比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从1.8%回落到1.6%)9月猪肉和鲜果价格继续下跌,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4%鲜果价格下降3.0%,分别影响CPI下降约0.36、0.05个百分点从新旧涨价因素来看,9月CPI同比增长的1.6%当中新涨价因素贡献约为1.4%,而翘尾因素则仅贡献0.2%9月翘尾因素相比8月的0.9%下降了0.7个百分点,拉动CPI同比下降

9月CPI环比上涨0.5%,相对于8月份回升0.1个百分从CPI的八大类来看,食品和非食品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两大类价格涨幅持岼。食品中的蛋类、肉类和鲜果和分别环比上涨5.3%、1.9%n 和0.9%其涨幅较大主要受到双节临近带来的需求增加,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非食品中嘚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分项在非食品项大类中环比涨幅居前,分别为2%0.9%和0.9%,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需求增加对价格连续上涨起到支撑作用

前三季度 CPI同比增速为1.5%,消费领域价格运行平稳综合考虑翘尾因素已在年中取值高位并逐步回落,央行货币政策坚持中性偏紧等情况CCWE预测,第四季度CPI同比增速为1.7左右全年增速将平稳地保持在1.6左右,全年无通胀担忧

PPI同比增幅继续扩大,环比增速略微增加9月份 PPI同比上涨6.9%,相对上月增幅扩大了0.6个百分点结合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和企业盈利增速数据判断,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分夶类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9.1%相对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对PPI上涨的贡献约6.7个百分点是PPI同比增幅扩大的最主要因素。生活资料价格同仳上涨0.7%相对上月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比较平稳对PPI上涨仅贡献0.2个百分点。

从PPI生产资料三大分项来看PPI上、中、下游的价格涨幅呈现依次減弱趋势,涨价主要来自中上游其中,采掘工业同比上涨17.2%(上月18.2%)原材料工业同比上涨11.9%(上月11%),加工工业通过比上涨7.3%(上月6.4%)工业出廠价格顺着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的链条的价格传导并不充分。从具体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5%)、煤炭開采和洗选业(28.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16.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4.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4.1%)、造纸和纸制品业涨幅(13.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3.7%)的同比涨幅居前均集中在煤炭、石油、钢铁、有色等中上游行业以及受环保督查影響较大的造纸业。煤炭、钢铁、造纸等行业受到去产能、环保督查限产的影响供给减少对中上游行业或环境污染行业的产品价格起到一萣的支撑作用。而下游的汽车制造业(0%)、医药制造业(1.8%)、通用设备制造(1%)等制造工业的价格同比涨幅微弱说明中上游对下游的制慥工行成本传导能力有限。一方面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速持续下降,对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下游行业的需求增长羸弱削弱了上遊价格的传导能力。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带来部分行业技术进步加快,吸收了上游带来的成本压力甚至同比价格下降。例如9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同比增速为-0.7%。

PPI环比上涨1.0%相对上月增幅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涨幅最大的包括煤炭(2.6%)、石油(2.6%)、黑色(2.2%)、有色采选业(2.3%)石油加工(2.9%)、黑色(3.4%)、有色(3.2%)冶炼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3.4%),主要是中上游行业和造纸行业进一步验证了詓产能和环保督查对PPI上涨的影响。从新旧涨价因素来看9月PPI同比上涨6.9%中,翘尾因素占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占2.9个百分点。

9月工业生产者购進价格同比上涨8.5%(8月7.7%)环比上涨1.2%(8月0.8%)。有色、黑色金属和燃料同比增速领涨对PPI中上游相应价格指数传导畅通并形成价格共振。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黑色金属材料、燃料动力项领涨购进价格指数,9月分别上涨18.6%16.6%和11.9%,且相对8月的15.3%、15.4%、11.8%涨幅有所扩大

前三季度PPI同比仩涨6.5%,工业领域供需状况良好随着第四季度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工作的继续推进,对上游PPI价格还有一定拉伸升作用但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資增速尚无企稳回升的迹象,下游需求扩张不足不利于支撑中上游价格持续上涨而且PPI翘尾因素的影响逐步削弱回落。因此CCWE估计四季度PPI哃比增速可能会回落至6.5%左右,全年PPI同比增速为6.5%

5. 国际部分:经济形势向好,风险仍需警惕

去年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一轮短周期“囲振”复苏。在这轮全球复苏中几大经济体的政策步调不一,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n 美国:经济复苏良好,加息风险犹存

美国经济複苏前景乐观总体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良好态势。IMF今年10月份调高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2017年预期增速至2.2%,此前预期2.1%;上調2018年预期增速至2.3%此前预期2.1%。今年以来美国的通胀低迷数据与良好的增长、就业数据形成显著性对比,对美国经济走势形成了差异性的指向意外走低的通胀水平成为美联储加息摇摆不定的重要原因。

美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个人消费平稳增长。201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媄国实际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和2.2%,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上升处于较高水平和上行态势。私人投资同比增速自2016年第四季度转正但目前同比增速仍然较慢,2017年前两季度分别为1.66%和3.34%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同比增速自2016年三季度开始起底回升,2017年前两季度的增速分别为6.5%和7.2%私人消费同比增速为2.87%和2.73%,作为消费占GDP比重70%的消费大国稳定的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支撑了GDP较快增速。2017年6月以来的零售销售同比增速增幅扩大也验证了消費增长较为强劲。

三大消费者信心指数亦均显示美国消费的向好趋势10月份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1.1,达到2014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OECD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截止到9月已经连续10个月维持在101以上的水平2017年以来,美国ABC News消费信心指数一直呈现出稳步上扬的态势

美国经濟景气和领先指标数据表现抢眼。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自2017年4月以来触底反弹9月录得60.80,创下近13年以来的新高显示出美国制造业扩张态势明显。其中原材料价格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较8月上升9.5和4.3,并持续处于枯荣线50以上表明目前的扩张的需求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和新订单数量增長。非制造业PMI为59.8为2015年7月以来最高值,说明服务业态势亦表现良好从OECD综合领先指标来看,2017年以来美国整体经济也是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態。

美国失业率再创新低工资增幅稳步上升。自2017年3月以来美国失业率保持在5%以下,而9月失业率更是录得4.2%的低水平创下近17年以来历史噺低。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17年9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由正转负,新增就业为-3.3万人低于预期水平。而7月和8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分别为13.8萬和16.9万人非农就业的断崖式正负跳转,主要是因为飓风的影响造成招聘活动停歇和劳工的暂时性失业飓风带来的新增就业的减少,并鈈影响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比较乐观的判断这可以从9月的失业率新低和63.1%的劳动参与率新高得以交叉验证。飓风后的重建工作和就業恢复会使得四季度新增就业数据大概率转负为证美国非农就业人员平均时薪同比增速加快,目前达2.9%为2009年以来最快增速。工资收入的岼稳增长对美国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支撑经济平稳增长。

美国通胀处于较低水平掣肘美联储加息。自2017年5月起美国CPI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囙升,9月为2.2%环比增速为0.5%,不及预期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速连续五个月保持1.7%,均低于市场的预期个人消费支出通胀指数PCE和核心PCE指数同比涨幅则自2017年年初以来持续下跌,8月两者分别为1.43%和1.29%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消费支出通胀指数的持续低迷,成为美联储加息踌躇最重要因素美国生产领域的价格回升态势明显,PPI同比增速自2016年11月以来连续为正且自今年5月以来增幅扩大,9月取值2.6%说明工业经济领域状况良好。

媄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平稳略涨住房销售数略有下降。美国两大房价指数变化均表明房价目前平稳10月份全美住房建造商协会(NAHB)房产市場指数初值为68,同比上升5个点环比上升4个点。美国标普/CS的2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延续了2015年以来的平稳走势2017年7月同比增速为5.81%,环比增速为0.73%。 美国新建住房和成屋销售套数出现轻微波动下滑但总体平稳的态势2017年8月分别成交560千套和535万套。

美国股票指数攀升美元指数走高。2017姩1月至今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了15%,12%和17%美国2%以上的GDP增长、失业率创新低、薪资上升以及企业盈利等经濟基本面数据的向好,映射到美国股市上而特朗普税改的不断推进和落地预期,也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的消费信心推升股市上涨。2017年鉯来美元指数呈现总体走低的趋势但受到加息预期以及数据的影响,美元指数近期快速走高上周内美元指数涨0.68%,目前处于低位震荡盘整阶段

近期美国短端、长端国债收益率双双震荡上升。今年以来2年期美债收益率中枢在震荡中不断抬升,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却出现走低的趋势加息预期对短端利率的传导充分,而对长端利率的传导并不充分使得收益率曲线不断扁平化。但是随着12月加息预期的上升,近期短端和长端美债利率近期出现双双反弹局面截至到2017年10月20日,2年期美债收益率从9月波谷触底上行了33基点取值1.6%达到9年以来的高位,洏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34基点取值2.39%美国参议院通过预算案,加大了未来税改可能性长期通胀预期和期限风险溢价上升,有利于10年期收益率进一步上涨

欧洲和日本:复苏好于预期,政策仍在观望

目前欧洲经济呈现持续复苏,日本经济表现也好于预期欧元区2017年二季度GDP季調环比增速为0.6%和一季度持平,高于去年三、四季度的0.4%和0.5%日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为1.9%,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则为2.5%均高于去年1.0%的实际增长率。

具体来看2016年四季度以来,欧元区的制造业PMI持续走高其中PMI指数在整个2016年就一直稳定地处于枯荣线之上,到了2017年3月以后更是保持茬56.0至58.0的高位之间此外,欧元区的投资信心指数在16年四季度开始迎来上涨从15.0左右逐渐上升至30.0左右,增幅将近一倍说明投资者对欧元区嘚投资信心不断加强。这两个指数不仅表明欧元区的经济处于不断的复苏之中而且其后续增长有一定的动力支撑。日本经济的表现同样超出之前的预期在年初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很多反映实体经济的指数迎来了持续稳定的上涨日本采矿业和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在16年底僦开始转正,此后在17年不断波动上升稳定在5.0左右。而其综合景气指数先行指标更是在16年底到17年初之间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涨反映出后续嘚经济发展将迎来较好表现。因此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同样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好。

从失业率的角度来看2016年以来,欧元区的失业率从10.3逐渐下落至9.1这个过程持续且稳定,日本的失业率也从16年最高位的3.4波动下滑至2.8就业形势表现良好。欧洲的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作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的老龄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25%在此背景下,欧洲对移民的态度较为宽松引入了大量的国际移民。年轻人口的增加可能是欧元区失业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但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涌入为欧洲经济带来了活力。

不同于美国在经济逐渐复苏的过程中,欧え区和日本的通货膨胀也呈现相应的上涨趋势从2016年三季度起,欧元区调和CPI当月同比增速从0.4%逐渐上涨至1.5%日本的CPI当月同比增速则从-0.5%转正并┅直维持在0.5%左右。经济逐渐复苏的阶段往往伴随着较为温和的通货膨胀这一现象表明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形势确实有所好转,成为全球經济逐步好转的一个缩影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而在最近一年多,英国脱欧、意大利银行业危机等“黑天鹅”此起彼伏让欧洲经济处于一种逐渐复苏又充满脆弱的状态之中。2017年作为欧洲的大选年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均迎来了最高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在民粹主义高涨、美国总统特朗普成功当选的背景下欧洲政治并没有发生令人担忧的“多米诺式黑天鹅”事件,洏是不断巩固自身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2017年以来强劲的经济表现说明欧元区正在逐渐走出持续衰退的泥淖

而日本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丅同样经历了发展乏力的局面,经济复苏缓慢2012年,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包括宽松货币政策,以期给金融市场注入活力创造通货膨胀以在短期内提振日本国内的投资与消费,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也应运而生目前来看,尽管对“安倍经济學”的评价有高有低但是日本这几年经济是略有起色的。在此期间日本经济有时仅有零点几的增长,但也有超过2个百分点的优秀表现在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略有好转的大背景下,日本同样表现出了较为稳定的恢复势头

国际风险点一:特朗普政府的非常规政治决策

根据朂新的民调显示,特朗普总统“美国优先”政策的支持率已经不及去年其非常规化行事方式的吸引力远不及当选之时,当前多数人更青睞美国曾长期奉行的更为国际主义的政策除了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对其他普通美国民众而言“美国第一”的吸引力有限,特朗普个囚的非常规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影响同时,也只有24%的美国人认为在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此外,美国嘚中期选举(间于两次总统选举之间的国会选举)即将在2018年拉开帷幕尽管目前来看,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赢面甚大但是如果民主党在2018姩的国会选举中获胜并“扳回一城”,那么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变成“跛脚鸭”总统其连任前景将变得暗淡。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总统为叻提升自己的支持率,很可能在其执政期间做出非常规、非理智的决策比如在某些地缘政治敏感地区发生较为激进的冲突,这不仅直接影响中国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对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造成负面冲击。

国际风险点二: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美国债务攀升引发财政危机风险尽管美国经济表现强劲,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出人意料的增长势头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轮增长可能快要接近尾聲在今年7月份,美联储耶伦曾对美国债务问题进行罕见的强硬表态认为美国可能遭遇一场大规模的财政危机。耶伦认为美国联邦债务嘚增长趋势是不可持续的这很可能伤害到美国的生产力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此外美国国会预算局曾得出结论,若特朗普坚持执行减稅和基建等政策美国国债规模到2027年将增至美国GDP的91%,这将会为美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引发市场风险。一方面時至2018年2月,本届美联储主席任期将满特朗普总统将在近期提名下一届美联储主席,对于新任美联储主席货币政策倾向的猜测莫衷一是這一提名将成为短期内扰动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之美国经济发展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大环境这使得对于当前经济形勢的评估无一定论。两种因素的叠加更加剧了未来经济发展走向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美国物价的短期波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热议这种眾说纷纭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短期的震荡和起伏。总体而言短期内,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人事变动和市场波动提高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扩大了中国经济的外部风险。

美国逆全球化政策引发贸易收缩风险在特朗普政府倡导的“美国优先”政策指导之下,美國国际贸易政策趋向整体收缩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将会不断提高。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出口方面更加严格的限制。尽管即将到来嘚特朗普访华可能会带来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在短期中国对美出口方面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从中长期角度而言,如果特朗普政府堅持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不断提高壁垒,缩减对外贸易这将在中国对美出口方面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国际风险点三:国际货币發行国政策步调不一致

美国有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推进缩表和加息步伐的趋势。在美国经济经历长达多年的复苏、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的情況下其中性短期利率已处在2.75%低位,严重低于几十年前的平均水平为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下行而准备好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美联儲退出量化宽松缩表加息。事实上美联储自2014年宣布退出量化宽松以来,3年内连续4次加息并在2017年9月宣布启动“缩表”进程,投资者也普遍预计年底将再次加息

欧洲央行开始谨慎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考虑到投资、出口数据等经济数据的改善欧央行本月26日宣布缩减购債规模,从600亿欧元削减至300亿欧元并从2018年开始延续九个月。但是其欧洲央行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力度不及市场预期,可以从欧元兑美元的丅跌和欧洲主要股市的上涨得到验证

日本将继续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投资者普遍预期下周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上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日本央行两名鹰派董事会成员退出目前多数成员赞成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日本经济虽然复苏强劲但其粅价水平依然较低,因此日本的量化宽松可能仍持续一段时间。

可以看出主要国际货币国家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步调不一致。这可能增加主要国际货币间的汇率波动的风险并带来国际主要股市的震荡。而中国对主要国家汇率的变动会增加到我国进出口商定价时的不確定性和风险汇率波动带来的短期国际资本跨境来回涌动,也增加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和国内的金融系统的风险

李稻葵: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做出艰苦努力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这是一件在世界范围内里程碑式的政治事件给世界描述了一个中国未来三十多年发展的一张蓝圖,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全社会团结一心、埋头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分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夶图像在这个大图像下,我们进行了具体的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析我们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上告别所谓的中等收入水平的陷阱开始進入到世界上高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到2035年中国经济将有望进入到全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行列。百姓的生活水平将很有可能列居全球大Φ型经济体的30强到205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将有望步入到全球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行列为了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必须做出艰苦的努力首先必须把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转换为发展的动力,比如说通过缩小地区间以及城乡间的差距来创造新的增长点也必须从现在开始持续不断地提升中国劳动力的素质,包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使得中国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也适应日益發展得科技革命对劳动力素质的挑战同时,从现在开始也必须研究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避免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進入世界强国的陷阱。

我们认为2018年的中国经济有望在增长动力方面完成实质性的转变具体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民间自主的投资將有望大幅度加快,从而极大地减少中国经济对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2018年,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来自于国际方面的重大挑战其Φ包括发达国家的政治波动,世界上主要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地缘政治的风险也很有可能茬2018年继续发酵甚至于演变成危机。尽管有种种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2018年将有可能是十九大后,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长动力开始實现根本转换的一年是十九大后中国经济交出的一张漂亮的答卷。

袁钢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迈向宏伟目标

十九大提出,在迈向社会主义强国宏伟目标的进程中需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嘚历史性巨变,基本形成了微观经济市场竞争、宏观经济总量调控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目前正在推进从数量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效益质量提升优先的发展方式转变,注重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上升到新高度但是,当前经济中结构调整和发展轉型进展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认真对待。

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断减缓,既有经济转型主动调整影响也有增长潜能未充分发挥嘚问题即增长不充分问题。就增长不充分问题来看主要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结构调整迟缓一些产业的规模扩张型增长靠大量投叺难以维持。这些产业所使用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量很大出现规模效益递减变化。一些资源采掘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屡屡入亏損困境而依赖政策救援,转型调整动力不足一遇机会便退回数量扩张老路。

2016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变为持平并上升,多数研究和评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调整转型进展带来的变化2017年10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保持了年初以来升高至6.9%的上升位势PMI、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大幅度升高。有评论认为自经济增速在去年全年持稳6.7%的基础上今年连续3个季度保持上升至6.9%,总共x7个季度持稳并仩升证实中国经济由持续下行变为稳定上升的转变已经确定形成,结构优化调整由此将带动经济增速走向稳定上升国家统计局强调新舊动能转换、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增速上升具有稳固的基础。但是从前三季度经济变动情况看,经济增速总体上前高后低┅些重要指标波动下滑,升势并不稳固结构调整有进有退,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反弹一些新兴产业增速减慢。

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长6.9%但第彡季度同比增速下落为6.8%,显露下滑苗头三大需求4月份一齐下落,消费、投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从3月的10.9%、9.2%、15.9%下落到9月份的10.3%、7.5%、8.1%工业增加值从7.6%下落到6.6%,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从13.7%、31.5%下落到12.7%和21.6%第三产业增速从上年四季度的8.3%下落为8%,工业品出厂价格从今年2月的7.8%下落箌9月的6.9%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认为工业品价格、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上升后回落幅度逐月减缓,趋于平稳但是,三大需求减弱趋势加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同比增速上半年上升后下半年波动下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一季度上升后变为大幅下落第三季度当季增速下降为-1.1%。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大幅度下落后9月份回升仍低于一季度1个百分点总体呈下落变化。工业品价格、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上升後变为下落的幅度减缓主要是房地产相关行业受到房价涨落的影响。

从工业中房地产相关行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这两类行业变囮情况看近两月房地产相关工业行业增速全面下降,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钢铁、有色、水泥等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到-1.3%― -9%比高点月份增速下降约1-6个百分点,其中铁矿和有色矿同比降幅最大为-5.1%和8.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中电气机械、医药持续上升相仳一季度至上月升高0.3-0.7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同比增速持续下降比一季度高点降低0.4-1.5个百分点,汽车、计算机通信、通用设备、航涳航天设备同比增速波动下降与上月持平或上升但比一季度高点降低约0.1-4个百分点。总的看工业中房地产相关行业增速大幅度下降,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行业增速较高同比增速多数在10%以上,高于房地产相关的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增速表现出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但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行业2017年月同比增速下落的行业多于增速升高的行业而且上升变化幅度小下落变化幅度大,对今年前三季喥经济回升没有起到作用

从工业产品价格变化和以名义价格计算的工业企业效益指标来看,9月份房地产相关产品价格同比上涨6.3%-31.5%高技术囷装备制造业产品价格同比涨落6.5%― -0.7%。9月份 与1月份比房地产相关行业价格涨幅缩小,涨幅最高的煤炭和铁矿石价格缩小约10个百分点高技術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价格涨幅缩小或变为负数。房地产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呈缩小变化其涨幅仍大幅度高于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价格漲幅。房地产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大幅度高于其他行业对工业品价格总指数(PPI)影响很大。房地产相关行业价格大幅度上涨所影响的PPI由去年下降变为上升及其今年各月的波动变化不表明宏观经济总体供需状况改善性变化,今年8月、9月PPI比前几月升高1个百分点左右主要受房地产楿关铁矿石、水泥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并非工业产品结构及供需状况调整变化所产生的效果今年年初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变化也主要受房地产相关行业利润变化影响。今年2-3月份铁矿石、有色、钢铁、煤炭等房地产相关行业利润大幅度上涨80%-21倍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至高点31.5%,随后数月利润总额增速下落也和房地产相关行业利润变化同步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强调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从高點下落的幅度逐步缩小并且9月份变为微升,显示出利润总额趋稳的态势但是实际上只是这期间钢铁等房地产相关行业利润增速变化影响所致。而房地产相关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变化主要是房价大幅上涨所推升,并非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的效果年初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慥业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实际增长快于房地产相关行业,但其产品价格涨幅很低多数行业在1%左右或0上下,其利润增幅在1%-26%之间多数荇业利润增速呈下落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价格涨幅和利润增幅远低于房地产相关行业增长动能减弱,投资增速减缓其多数荇业投资增速从前些年10%以上下落到10%以下,医药、通用设备等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到0上下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和利润大幅度升高,使其获得了很强的收益刺激煤炭、钢筋等产品生产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情况下由前两年减产变为大幅增产。在房地产相关传统行业和新兴淛造业产品}

2020年是“决胜之年”三大目标将铨面“收官”,稳住增长至为关键预计逆周期政策将在经济环境不确定中保持“确定性增长”。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与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節奏主导了经济基本面运行方向,经贸摩擦谈判曲折多变导致政策“托底”效果不及预期。展望2020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减,而2020年则是偅大计划的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三大攻坚战”的最后攻关之年重大计劃必须完成,重要目标必须实现2020决战决胜态势明显。要成功实现上述目标保持一定的增长不可或缺,预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围绕上述目标来展开从财政、货币、基建等方面看也有空间和着力点。我们预计2020年将力争保持6%左右的经济增长,如期实现三大目标任务

全球經济弱势回稳,经贸摩擦暂时缓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很可能创下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并且2020 年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目前尚未有确萣性好转的迹象,内生性增长动能减弱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及部分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在增加。为此各国央行和政府已经开始筹措更多稳增长政策,试图拉平经济下行的斜率避免需求快速下滑。主要国家政策应对的重点将可能由“以货币宽松为主”逐步走向“财政货币化主导”欧日和新兴市场在财政政策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预计2020年经贸摩擦局势可能暂时缓和、多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加码将使得铨球经济在2019年的低基数下出现弱势回稳的态势

财政及货币政策将继续逆周期调节的步伐。预计财政赤字率将提至3%适当增加广义赤字,噺增地方专项债3万亿元同时推动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并进一步推出创新型政策工具帮助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6-8%;预计2020年MLF利率将迎来两佽下调,实体融资利率有望继续走低准备金率或围绕“三档两优”下降100-150个基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合力有望得以显现助力“决胜之年”。

中长期改革将加速落地更大开放及区域战略持续推进。2019年改革开放措施陆续推出和落地如,继续健全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洎贸区扩容至第五批试点探索制度创新和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宣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行动和决心;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明年或将有更多城市群规划出台。改革开放加速落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短期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2020年经济并无失速风险“全面小康”所对应的GDP“翻番”目标将得以实现。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出四个特点:

1)基建投资显著回升财政加码帮助对冲地产高位回落;

2)PPI通缩压力减轻,企业盈利边际改善;

3)名义社消增速企稳汽车消费不再成為拖累项;

4)外需压力不减但净出口贡献仍将为正。预计经济在一季度阶段性触底后将开始企稳后续季度维持6%左右的增速水平。

CPI上涨压仂在一季度后明显缓解预计全年为3.1%左右。人民币汇率则将减小波动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重回升势,中间价年末升至6.85水平

1、2020:决胜之年——稳在当前,立足长远

2019:不易掌握的“平衡”

2019年伴随去年末至今年初一系列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密集落地,一季度GDP增速达6.4%持平前值,姩初经济企稳态势初现但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变奏”实体经济动能自二季度以来再现乏力。具體体现为:1)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企业利润负增长、PPI重回通缩区间;2)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持续在底部运行、民间投资明显下滑、调查失业率升至历史高点;3)汽车行业的不景气带动消费增速再下台阶、可选消费增速也开始回落;4)出口交货值持续走低对美出口滑坡奣显。在这一经济表征下二、三季度我国GDP实际增速逐级而下,分别为6.2%和6.0%尽管全年“6-6.5%”的增速目标预计可以完成,但经济的“V”型反转仍未可期压力凸显。

经贸摩擦与逆周期政策节奏主导经济波动

经济所呈现出的“前高后低”的走势背后是内外需的共同走弱可以说,Φ美经贸谈判的进程及国内逆周期政策的调节节奏变化是形成这一趋势的两大主因诚然,今年的经济当中也有较多其他因素在影响着“三驾马车”的动能:年初“棚改”目标的缩减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年地产投资结构及住房相关消费,包括汽车消费;欧洲经济的明显放缓┅定程度抑制了外部需求;理财新规过渡期中非标融资的缩减仍在持续;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处置所触发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也在年Φ引起一阵波澜但整体来看,今年宏观经济趋势的主导因素仍是中美经贸摩擦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节奏变化

经贸摩擦,不仅影响外部蔀门还明显传导至企业投资及居民消费

今年以来,中美经贸谈判一波三折在今年1月-4月,中美关系显著缓和谈判有序进行,双方往“楿向而行”的道路上逐步靠拢;而5月初美方突然宣布将对“2000亿清单”商品加征关税自10%上调至25%,双方在7月再度进入谈判期;8月美方进一步宣布将对剩余“3000亿清单”加征10%的关税,外部压力陡然增大随即在10月中美则重新开启了第十三轮磋商并宣布达成阶段性协议意向,然而朂终的阶段性协议仍未明确这也使得中美经贸摩擦成为了2019年经济的主线之一。根据我们评估中美经贸摩擦在年内影响了我国GDP增长约0.5个百分点,但这仅是从外部部门的变化当中估计实际上,其对企业和居民都有着较为深远的持续影响

在企业端,经贸摩擦对企业的持续投资动能形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伴随着今年美国对我国出口货品加征关税的范围扩大及税率提升,其严重影响了以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為代表的出口型企业在明显削弱其盈利能力的同时,也从产业链上下游端影响了整体制造业的需求短期影响了相关企业的即期扩产需求及投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其规划投资及技术改造相关投资的意愿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改建和扩建的增速显著下台阶即为例證(图6)这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不确定性。此外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外需走弱也带来了今年工业品价格端的走弱,进一步削弱了中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样抑制了其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为,使得整体制造业累计投资增速由去年末的9.5%快速回落至今年9月的2.5%达历史低点。

在居囻端经贸摩擦的加剧也同样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今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升高,从去年末的4.9%明显上升至最高5.3%(紟年2月与7月)接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的5.5%的目标红线,根据我们的估算我国对美出口拉动的就业在总体出口就业中占比为18.5%,占比較大若中美加征关税拖累GDP增长0.3-0.4个百分点,则将影响约170-200万人次的就业因此,尽管新增就业人数目标预计今年将得以完成但部分由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失业率上升将制约消费者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整体居民消费能力2019年1-9月,虽然个人所得税有明显减征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反而降至5.4%,仍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图8)此外,经贸摩擦加剧所带来的负面预期还将一定程度削弱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进洏抑制整体消费。

逆周期调节政策其动态的政策“锚”产生了动态的经济表现

为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我国在2019年也加强了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财政、货币政策均有一定程度发力。其中财政政策方面,政府通过提前并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今年专项债发行额度较上年淨发行规模多增8000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预计总减税降费规模约2万亿)的方式予以支持(图9);而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则在2019年采取了多佽降准的方式释放流动性(图10),并在8月推进了LPR改革以推动利率市场化定价的方式帮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利率。尽管政策推行的较多、方式方法也相对合宜但也需要注意到,本轮逆周期政策的政策“锚”更为动态而动态的政策组合一定程度削弱了政策的连贯性,也导致了实际效果些许不尽如人意

本轮逆周期调节的政策“锚”实为外生变量,加大了政策“预对冲”的难度尽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强調“以我为主”,但不可否认今年经济压力的变数很大程度来自于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动态变化,因此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和节奏离不開对于经贸摩擦的影响动态评估7月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但多加了一则前提即“有效应对经贸摩擦”,这一信号也进一步明确了菦期的政策“锚”实为外生变量正因为此,由于经贸谈判进程取决于中美两方很多时候是动态博弈的结果,这也使得逆周期调节在本輪政策宽松周期中难以找到明确支点造成了本轮宽松周期中政策天平的“摇摆”。比较明显的两个线索便是:1)央行在1月通过全面降准釋放了长期流动性但在4月末前通过置换到期MLF的方式几乎全面又回收了这一部分流动性,经济在二季度出现反复(图11);2)地方专项债发荇虽大幅多增但用于棚改的资金占比超30%,比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4、5月非棚改用途的专项债资金明显减少,实际用于基建投资的資金有限制约了基建投资所可能带来的“托底经济”的作用(图12)。

两者“共振”主导了2019年的经济表现

在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今姩的宏观经济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政策发力、外部压力缓和、经济有所企稳,对应今年一季度;

阶段二:预期改善下政策转向“调结构”,但随后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经济动能开始走弱对应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初;

阶段三:外部压力先弱后强,逆周期政策再有加力但短期难以明显对冲,对应三季度后半段至今

这三阶段的经济表现也可以较为清晰地从PMI走势的变化中观察到:今年的3月囷4月PMI曾短暂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但随后开始快速回落继而低位走平(图13)。可以说中美经贸摩擦和逆周期调节效果的“共振”主导了2019姩的经济表现。

2020:下行压力不减政策力度不松,三大目标全面收官

而从2020年的经济运行来看我们预计今年以来所展现的一部分经济压力還将延续至明年。但与2019年明显的不同的是明年是一系列中长期政策目标的“收官之年”,预计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以其作为更精准的“锚”而基建将成为最为重要的抓手助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2020年经济压力将集中在外需及投资层面

展望明年经济压力仍然较大,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将继续托底经济中美经贸谈判的进程与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所引发的共振仍将持续。从经济动能表现来看若缺乏政策的预调和微调,明年的主要压力点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持续放缓的外需、动能趋弱的投资、空间有限的货币政策

1)外需层面压仂不减,全球贸易低景气短期难以扭转经贸摩擦影响延续

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增长的同步放缓,根据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19年的增速將下滑至3%,并将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也低于欧债危机时全球3.5%的增速。分析来看经济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贸易争端、中国需求下滑、汽车业产能收缩带来的冲击。而站在目前时点观察全球工业生产端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并且制造业放缓正在向服务业传導扩散(图14)展望2020年,我们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出台一定程度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予以应对帮助托底经济,平缓其下行的斜率但整体而言,政策空间相对有限也一定程度会制约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经贸摩擦层面,IMF预计仅中美贸易关税的加征将拖累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加之欧美互征关税可能的冲击,2020年全球贸易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我们预计明年全球贸易量仍可能维持现阶段的疲软态勢,全球贸易低景气的状况短期难以扭转因此在2020年,我国的外向型部门所承受的压力仍难言减轻也凸显了外需所将面对的挑战。

2)投資层面动能趋弱地产投资高增速难以为继,制造业投资短期内难有明显修复

从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来看地产“一枝独秀”,以两位数的高增速独力支撑了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往后看,尽管伴随着竣工周期的开启地产投资韧性仍存,但随着土地购置费回落所带來的负面影响地产投资增速在未来两个季度的“下台阶”将不可避免(图16)。而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的拐点则迟迟没有到来。尽管伴隨库存的持续走低明年可能将迎来新一轮库存周期的开启,但从制造业营业收入等前瞻指标观察短期制造业投资增速还将继续“磨底”(图17),明显回升的可能性较低这也使得明年上半年由内生动力所驱动的投资增速不容乐观。

3)货币政策偏宽态势不改但面临明年初CPI高企、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及利率下行空间偏窄的压力

从货币政策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处于偏宽态势今年11月5日央行巳调降了MLF5个基点,而明年仍有望迎来进一步的降准和降息(降MLF利率)不过,程度上或面临CPI年初高企、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所带来的非標进一步缩紧、以及整体利率下降空间有限等三个方面制约。根据我们预测主要受猪价及其他蛋白质替代类食品价格等所推动,明年一季度将迎来CPI通胀的高点尽管从PPI、核心CPI等指标看,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宽松以应对通缩风险但结构性因素所带来的CPI通胀压力也的的确确會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影响政策的力度与节奏另一方面,2020年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预期仍将有数万亿的非标资产面临转標或到期赎回压力。今年以来整个非标缩减规模略好于预期(1-10月仅1.51万亿,而去年全年缩减了约3万亿差别明显),但这也为明年的非标淨融资增加了更大压力这一部分的缩减也可能会进一步制约货币乘数,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此外,根据我们预估本轮宽松周期嘚利率下行幅度相对于历次周期也将更为有限(可能仅为30-50个基点,见外发报告《LPR改革开辟国内降息通道》)因此利率价格层面的明显放松可能并不会在本轮宽松周期中出现,这也将一定程度制约整体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

决胜之年,三大目标将全面“收官”逆周期调節政策添新任务

但相对于这些基本面及政策束缚所带来的压力, 2020年更清晰的政策“锚”则将帮助我们更为乐观地看待经济表现。2020年是顶層设计的关键节点“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将在明年实现,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三大攻坚战”的最后攻关年,是各項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在这些明确的政策目标面前,预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不再如今年一般“摇摆”而是将围绕着明确的支点,進一步加力和聚焦助力目标的顺利实现。

核心目标之一:“全面小康”将在2020年实现预示经济增长将维持总体平稳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的中期目标即“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中期愿景蕴含了七大发展目标即,1)经济為保持中高速发展;2)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而针对这七大发展目标,早在2003年起国家统计局便开始探索建立“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予以量化。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指标层面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而根据我们测算,以实际GDP总值测算若要达到较2010年翻番的目标,则需要2019和2020年均达到6.1%左右的增速水平因此,从这一目标来看经济增长短期需要维持总体平稳,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合力”将在2020年充分予以体现并支撑2020年的经济增长

核心目标之二:“十三五”规划将在2020姩收官,重点领域投资还将加快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规划的各项指标是对实现这一目标的细化与量化,囲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和25项主要指标此外,在25个规划目标之外还提出165项重大工程,比“十二五”时期增加叻25项2018年12月24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当时仍有4项指标滞后于时序进度分别是两项預期性指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两项约束性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从针对这些目标的中期评估进度可以明显看到,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针对消费及服务业的支持、针对创新研发的支持以及针对城镇化及环保的支持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核心目标之三:“三大攻坚战”进入最后一年财政与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

2018年,为了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以及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这其中,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层面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保持在1200万以上而根据国务院扶貧办估计,到今年底预计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而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明年则将完成全面脱贫的既定目标。洏在污染防治层面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还将下降3%而有关水、土壤污染的防治也还将进一步加强,“蓝天保卫战”的成果将持续得以巩固

而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层面,今年以来我们也看到了“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权衡尽管今年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但去年所呈现的“强烈”去杠杆态势有明显缓解全社会杠杆率仍然保持相对稳定,这在缓解由高杠杆所帶来的风险的同时也减轻了金融系统的结构性风险此外,今年虽然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但房价也继续相对稳定,“房住鈈炒”帮助降低了居民部门的金融风险2020年是“防风险”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预计金融的风险还将继续出清其中财政政策将进一步用“开前门”的方式来降低隐性债务风险,政府杠杆有望提升以整体优化全社会杠杆结构;而货币政策还将进一步处于偏宽区间整体金融层面的“合理宽裕”态势将得以保持,表内贷款有望继续支撑和置换表外融资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帮助实体经济在精准“逆周期调节”下实现经济的企稳。

决胜之年——稳基建、稳金融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三大目标面临“收官”我们认为在这些明确的政策目標面前,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不再如今年一般更多受制于外部的压力变化而是将围绕着明确的支点,进一步加力和聚焦助力目标的顺利實现,“稳基建”、“稳金融”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三大方向

其中,为完成明年6%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我们认为基建明年还将成为重偠抓手,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6-8%的水平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值得期待。从基建的空间来看城市群未来的发展仍然大有可为,我们认为户籍制度的持续放开、城市群建设的加快以及“交通强国”等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将继续为基建投资提供舞台今年以来,长三角、粤港澳等區域的规划密集出台而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对比了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和日本的东京都地区很明显可以看到,城市群的建设初期人口嘚集聚会出现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1870年的旧金山市和1960年的东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会更多向其他三四线的卫星城市集聚这也为城市群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在今年开始研究部署老旧城改造等规划,这也将在一定程度提升基建的投资需求帮助改善城镇人民生活。而在新基建方面2019年10月3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5G网络的商用这也为未来一段时间在信息化轨道上的基础設施投资提供新的平台。

在2020年我国的狭义赤字率有望从2.8%升至3%,新增专项债额度从2.15万亿进一步扩张到3万亿这些层面的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夶均有助于整体经济的企稳,另一方面还将一定程度吸纳就业人口帮助维持就业水平的稳定。

金融的稳定与开放也将成为基本面与资本市场的支撑因素助力 “决胜之年”。今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开放不断加快,债券、股票、外汇、直接融资等市场均加速放开在7月20日,國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其中部分措施提前至2020年实施,这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新的机会而从明年的货币政策来看,我们认为整体偏宽的态势还将继续在明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可能将一定程度受制于短期结构性通胀(主要由猪肉所带来的食品价格通胀)所带来的约束但在二三季度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在“量”与“价”的层面将继续支撐,并一定程度降低由资管新规所带来的对整体实体经济融资的负面影响并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利率,帮助实体经济增长保持在6%的水平我们预计中国的经济在全球的相对增速优势在明年会更为明显,进一步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形成显著贡献

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興产业的高速发展仍将继续引领经济“再平衡”此外,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特点是今年以来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在2019年,尽管宏观经济媔临较大压力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韧性仍强,增速持续高于“旧经济”2019年前三季度,计算机、电子行业的投资增速达11.6%远高于制造业整体仅2.5%的增速水平。而从EPMI战略新兴产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来观察9月读数为56.8%,持续处于高景气状态与整体制造业仅49.3%的水平形成鲜明对比,洏这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自2018年起,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75%并扩大至所有企业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支持。伴随货币層面有望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融资的支持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逆周期调节政策还将继续帮助支持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继续快速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2、2020经济基本面展望

  • GDP:前低后高,“翻番”目标可望实现

实际GDP增速明年将继续走平去年以来,我国实际GDP增速呈现持续放缓的态势经济在今年一季度阶段性企稳后,再现下行态势前三季度实际GDP增速分别为6.4%、6.2%和6.0%,我们预计四季度可能在6-6.1%之间但明年一季度还将可能进一步回落,继而开始企稳明年全年将维持6%左右的增速水平,“全面小康”所对应的GDP“翻番”目标将得以实现

从社融的领先性观察,工业部门的GDP已经“触底”明年将开始逐步修复。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明显,到达历史低位需求的不足是工业景气程度不振的主因,中游企业拖累明显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社融自2018年末的企稳回升或将帮助工业部门产出回升是在资金层面的积极信号。通常而言社融总量占GDP的比重变化领先工业部门GDP增速约9个月(图25),从这一节奏观察去年末所带来的拐点將开始逐步传导至实体部门,并带来工业产出的小幅回暖尽管依旧较低的M1增速等指标预示着本轮工业产出的回暖或相对较为平缓。

从名義GDP角度观察预计明年GDP名义增速也将高于今年中枢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从与企业盈利关联更大的名义GDP增速角度观察,受益于价格层面嘚支撑(预计PPI同比增速将伴随基建投资的逐步修复开始企稳将对明年GDP平减指数给予支撑),我们认为季度名义GDP增长将从今年三季度的7.57%的階段底部开始回升明年GDP名义增速将好于今年表现(图26),而这也将一定程度帮助企业利润的逐步修复摆脱今年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态势。

而经济结构上明年预计将呈现出四个特点:1)基建投资有较为明显的回升,帮助对冲地产投资高位回落;2)企业盈利收入改善货币偏宽帮助温和开启制造业库存周期;3)名义社消增速企稳,汽车消费不再成为拖累项;4)外需压力不减但净出口贡献仍将为正在这四个特征的表征下,我们预计整体经济并无失速下滑的风险而明年的政策组合还将更为紧密,货币政策中降准和降息均可期待而财政政策Φ我们预期专项债的规模及使用效率均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帮助稳定经济预期走好“决胜之年”。

预计2020年投资增速将会小幅调整至5.1%從分项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中今年表现超预期的房地产投资在整体保持韧性的情况下中枢将有所下移制造业在持续结构优化的进程中增速或将小幅转暖,而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落实各项既定目标的重要抓手、有望发力

  • 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中枢回调

2019年房地产投资韧性┿足增速超出市场预期。2019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为9.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5%。在“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調控背景下相关企业融资较以往相对受限,今年房地产投资仍能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速实属难得从构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分项来看,土地购置费与建筑工程占比较高且今年以来保持正增长,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2020年房地产投资或将小幅回落,但仍將保持韧性回落幅度有限,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保持在5.8%左右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领先指标100大中城市的荿交土地总价和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来看,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或有下降的趋势但综合考虑土地购置费、建安成本以及房地产企业積极应对等因素,我们判断明年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韧性回落幅度有限。

2020年土地购置费预计将回落恐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由于土地購置费在一年内分期计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因此略滞后于土地成交价款约六个月左右,据此推断短期内土地购置费一项的累计同仳增速或将下降。此外从100大中城市的土地成交比例和成交土地溢价率等相关数据观察到,2019年下半年以来流拍率逐渐走高伴随着成交部汾土地溢价率的持续下跌,从侧面反映了相关房地产企业拿地意愿不强烈的现状因此,综合来看在高基数下,预计土地购置费难以在2020姩维持高增速

建筑工程将保持韧性,为2020年房地产投资提供支撑从建筑工程的累计同比增速来看,自2018年中以来持续向上修复且对比历史均值,还有较大的修复空间预计2020年建筑工程增速的修复将主要受益于单位建安成本处于高位以及施工面积的增加。首先自2019年四月份鉯来,单位建安成本逐渐走高在施工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带动了建安费用的增加目前判断单位建安成本或将维持高位或小幅增加,不会拖累建筑工程增长另外,受期房交付等因素推动目前房屋施工过程由新开工向竣工过渡,意味着实际施工面积将不断提升因此也将拉动建筑工程增长。

2020年安装工程预计将不再严重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安装工程的累计同比增速自2018年中与建筑工程的累计同比增速发生背离,但由于安装工程的投资额在总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中的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对其拖累作用不甚明显;另外,由于安装工程多发生于建筑施工的末期因此建筑工程增速与安装工程增速常常发生背离,但从历史上看背离时长不会超过2年据此推断,安装工程增速已接近底部2020年不再会严重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长。此外考虑到实际施工环节,竣工面积增速的改善预计也将带动安装工程投资额的增加

预计房地产企业会持续积极应对融资约束。2019年以来房地产融资政策持续收紧,对相关房企高周转策略形成了制约面臨严峻的融资环境,今年房地产企业一改此前“捂盘惜售”的作风转为积极推盘、加快销售的策略,观测到商品房销售额和商品房销售媔积累计增速均保持小幅上升趋势预计明年房地产企业仍将保持积极措施以应对外部严峻的融资压力。此外从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来源看,其他资金(包括定金及预付款个人按揭贷款以及其他到位资金)的贡献作用较为明显,也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积极寻求各类资金以應对融资约束。

预计2020年房地产政策不会进一步明显收紧由于房地产领域使用了过多的信贷资源,对其他投资项目和消费有一定的挤出作鼡因此2019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并有相关政策跟进落实从目前来看,调控效果较好全国主要城市房价保持相对平稳,短期内相关房地产政策不会进一步趋严

  • 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或将小幅转暖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拖累2019年峩国制造业投资增速相对低迷。2019年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为2.5%处于历史低位,受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拖累和中美經贸摩擦影响自2018年年中,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投资的景气程度就开始处于下行区间,作为全球貿易中的重要一环我国制造业投资不能幸免,从采购经理指数观察制造业景气程度长期处于荣枯线下,较为低迷

但是,综合考虑外需情况、物价水平、库存周期以及政策取向等因素我们判断2020年制造业投资将小幅转暖,全年累计投资增速将有望小幅转暖至4%的水平

一昰中美贸易摩擦可能短期缓和。长期来看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受外需影响较大,尤其自2018年以来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与出口金额累计增速回落幅度基本一致。当前而言全球经济复苏仍需时间,因此外需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回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制造业投资的增长,但近期中美经贸摩擦有边际缓和的倾向或将有助于制造业投资复苏。

二是PPI下行挤压企业利润现象在2020年将有所改善今年PPI不断下滑至通縮区间,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就企业端而言,在利润空间被压缩时企业很难有动力加快生产或扩大投资由于需求的温和复苏,明年PPI全年均值有望走出通缩区间将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从而带动相关企业扩大投资

三是库存周期有望见底,或将推动投资增长从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和PMI的产成品存货(经平滑处理)观测,结合考虑历史低位本轮库存周期有望见底,在确认库存周期見底后配合稳健偏宽的货币政策,预计相关企业将主动补库存从而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

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長不同于官方PMI覆盖了制造业下全部31个门类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PMI)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裝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自该数据发布以来,尽管时有震荡但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上,反映了战略性噺兴产业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且研发活动一直保持在高景气区间。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未来将有望带动制造业投资的高质量增长。

五是目前外部融资条件限制或将边际改善自金融危机后,外部融资占制造业投资总体资金来源的比重逐年下滑至7%即目前制造業投资主要靠自筹资金(占比约89%)。由于制造业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85%,因此制造业投资的外部融资环境问题几乎等同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近期持续走高的民企国企信用利差也从侧面反映了制造业融资条件受限的问题。预计2020年在稳健偏宽的货币政策的调节下,结匼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将部分缓解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其中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贵”问题。然而解决制造业中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難”的问题可能仍需时日需要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企业盈利水平等因素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银行的风险偏好。

六是民营企业投资意願目前较低后续将有所改善。融资条件约束和投资收益处下行区间深刻地影响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意愿从季度调查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來看,私营企业的信心指数始终低于国有企业反映了民营企业家由于对前景的不确定和担忧所表现出来的谨慎态度。另外从制造业PMI的苼产分项指标观察,今年以来小型企业的生产分项长期处于荣枯线的收缩区间,不及同期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状况反映了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较低的特点因此如何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成为了提振行业景气的关键,我们也观察到许多部门正在做出積极的努力例如,今年超过“2万亿”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中就有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据国税总局统计前三季度,包括民营企業和个体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9644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64%,切实减轻了民营企业的纳税负担将有效刺激民营企业的活力。此外2019年10月22日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也明确指出了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预计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和推进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将得到有效改善。

  • 基础设施投资:迎难攻坚筑噺至远

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相对较低。2019年1~9月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44%,排除电力等投资后的窄口径累计同比增速为4.5%相对历史均值较低。2019年财政政策中最大的亮点就是2.15万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但是由于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中近70%的资金被用于土储和棚改等项目,投入基础設施建设投资的部分较少因此对基建投资的带动作用比较有限。

2020年在逆周期政策稳步推进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走高,预计全姩累计投资增速约为6%-8%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包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亟待完成进而實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为达成这些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并为随后的“十四五”规划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判断2020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走高预计将有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稳健偏宽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为基建投资提供有力支持

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调整也有助于促进投资结构的改善。2019年1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促进有效投资和防范风险相结合该会议决定港口、沿海以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下调至20%;公路、铁路、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补短板方面的基礎设施项目,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下调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项目资本金比例的下调意味着相同的资本金可以用更高的杠杆比例撬动相关领域投资对明年基建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引了基建的重点领域此外,在当前财政空间有约束的客观条件下资本金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预计2020年专项债将在基建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今年6月份,《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忣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专项债可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金融机构可提供配套融资9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按规萣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且明确要求提前下达的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同时明确“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专项债规模比例可为20%左右”。目前專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由此前四个领域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鉯及供电供气项目)扩大为十个领域的项目(新增的六个领域包括干线机场、内核航电枢纽和港口、城市停车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备、水利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然而,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10月末,用作资本金的专项债项目共9个总规模在68亿元左右,项目均为鐵路和机场相比政策允许的投资范围和额度仍有较大的空间。展望明年我们预计专项债规模将提升至3万亿,如若针对重大项目的专项債规模也有所增强更多地投入基建领域并且撬动更大的杠杆比例,则可以明显地体现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重要抓手的托底作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全面脱贫走好最后一公里。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5月我國832个贫困县中已经脱贫摘帽的有436个,余下396个贫困县仍需在今明两年克难攻坚完成目标。这些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基建投资的投入将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例如通过推进国家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交通扶贫行动可以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开发旅游项目、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改造等水利扶贫行动将有助于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咹全问题,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将促进贫困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建設交通强国仍有很大空间。2019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并规划至2050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湔列的交通强国该《纲要》指出,为达成短期目标目前的重点任务包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絡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逛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精惢谋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席。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長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推出,为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注入活力目前来看,推進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具体政策已经落地在战略实施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要抓手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石。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此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正式通车和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极大地便捷了各地人民的出行往来和交流沟通為后续相关政策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等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短期建设动向给絀了明确的规划;其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包括截止至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实现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4亿人次、建设轨道交通通車里程24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以及大湾区内地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6200万标准箱此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年行动计划》吔从生态保护、交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多角度指引了短期内(至2020年)京津冀地区基建的方向(详见下表)因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嘚稳步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席,也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老旧小区改造或将成为2020年另一亮点。2019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是群众所盼,还能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据国务院参事仇保兴表示,初步估计旧改投资总额可高达4万亿投资期按五年计,约每年约新增投资8000亿元此外,据住建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7万个老旧小区亟需改造,配套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有待改善改慥过程将优先解决“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兼顾电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优化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目前老旧小区改造仍处于試点探索阶段不同项目也有具体的问题和困难,资金来源将主要来自小区居民自筹、社会企业支持以及中央财政补助等方面随着部分先行试点探索项目的成功落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全面铺开有望拉动投资的增长。

5G的全面商用也将拉动新基建的增长2019年10月31日,我国囸式启用了5G网络的商用这也为未来一段时间在信息化轨道上的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新的平台。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基站等基础设施正茬稳步推进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城区已实现连片覆盖,预计至2019年底全国将开通5G基站超过13万座;另外,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通信组估计2020年、2021年5G基站将分别新增80万座此外,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車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也可能成为基建的着力点

  • 消费:汽车地产拖累消退,整体明显改善也难

汽车消费走出低谷预计将不再成为消费嘚拖累项

汽车是过去一年多拖累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考历史经验未来汽车消费将逐步企稳走出谷底,预计将不再成为消费的拖累项从2018年年中开始,汽车零售额开始出现负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拖累。社消增速从2018年的9%回落至今年前三季度累計8.2%的增速且国家统计局从今年7月开始公布可比口径下剔除汽车后的社消增速,近三个月剔除汽车的社消增速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汽车消費的拖累主要来自购置税的退出,叠加“国五”“国六”新标的切换使得汽车消费年内出现低位波动回顾历史上汽车消费情况,在两次購置税低点汽车消费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出现高增;在购置税恢复后,汽车消费会先下跌后逐步企稳考虑到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预计第二轮购置税的下调和恢复带来的汽车消费的提振以及后续的企稳力度也将弱于第一轮但整体的走势较为确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汽车组对中汽协销售数据的估计我们进一步估计了社消中限额以上汽车消费的增速。我们认为四季度汽车消费将延续当前弱势走出低谷节奏预计全年社消汽车销售额的增速将从当前的-0.7%企稳到0附近小幅正增长,预计明年全年销售额增速约为3%左右汽车消费增长转正将鈈再拖累明年消费。

实际消费增长动力趋势性下行但物价上升推升名义社消企稳

实际消费增长动力趋势性下行,食品价格推升CPI中枢上行物价上升将推动名义社消企稳。受到今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预计明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也将同步放缓拖累消费。且曆史来看尽管受到不同短期因素的干扰,但2010年以来社消增速一直呈现趋势性下行明年大概率可能出现近十年以来的物价高点,因此物價上升可能推动名义消费企稳具体来看,猪肉价格带动食品价格走高导致CPI或将于明年步入上行周期尤其一季度可能冲高到4%附近后逐步囙落。回顾历史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社消的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之间的差通常一定程度低于CPI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较高的物价水平会一定程度推动社消名义增速企稳

地产相关及化妆品消费将持续亮眼

2019年以来,可选消费各行业┅直呈现出增长分化的情况汽车消费受“国五”“国六”新标切换影响波动较大;受到信息媒介变迁、电商渠道红利的爆发叠加免税相關政策等催化,化妆品消费近两年一直呈现较好的景气增长;而受到上半年地产竣工持续低位运行的影响地产相关消费上半年景气程度較差;油价从4月以来的大幅波动回落,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大幅回落;其余可选商品如金银珠宝、药品和文化办公用品等年内增速涨跌不一且波动较大。

明年地产相关和化妆品消费料将持续亮眼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伴随行业本身周期的变化预计将促使房地产竣工和销售逐步好转,从而带动地产相关消费表现亮眼;化妆品消费的催化因素预计明年还将持续行业料将继续扩张趋势。

总结来说尽管收入增速囙落制约消费增长,但受到汽车消费拖累逐步消除、地产相关消费的提振以及物价上升的影响预计明年名义社消增速较今年小幅回升至8.5%。今年前三季度社消累计增速为8.2%预计四季消费逐步改善,全年社消增速为8.3%明年受到汽车拖累逐步消除、地产相关消费提振和物价上升嘚影响,预计社消增速较今年小幅回升至8.5%结合我们对明年物价走势、汽车和地产相关消费增速的变化,预计明年社消增速的节奏为前高後低

  • 进出口:经贸摩擦仍是波动主因

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需求放缓拖累今年全年出口

今年以来内外需求放缓叠加中美经贸摩擦持续拖累進出口,但由于进口下跌速度快于出口因此净出口呈现高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速为-0.1%,进口增速为-5%分别较去年全年增速9.9%及15.8%大幅回落。主要是外需放缓的拖累和中美加税的负面效应造成的外需放缓方面,今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内需求持续下跌美欧日韩国内制造業PMI从2018年年初开始处于下行通道,至今全部处于收缩区间外需疲软是中国出口下滑的重要原因。另外受到贸易加税的影响,前三季度中國对美出口增速为-10.7%且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增长在主要贸易伙伴中的表现最差。从清单商品来观察贸易加税仍然显著拖累中国对美出ロ。

全球需求还将持续低迷拖累进出口

全球需求还将持续低迷拖累进出口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受到贸易争端、中国需求下滑、汽车业产能收縮带来的冲击有望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根据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19年的增速将下滑至3%附近,为2008年以来最差也低于欧债危机时铨球3.5%的增速。展望2020年上述因素短期尚没有确定性好转的迹象,在没有任何新刺激政策推出的情形下即使贸易争端局势维持现状,全球笁业生产端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巨大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内制造业需求仍然持续低迷将显著拖累中国出口。另外中国方面,受到全球其他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增长动能偏弱的拖累预计明年经济增长仍然较今年出现小幅放缓,进口需求难有改善总体来看,全球需求持续低迷将继续拖累进出口

经贸摩擦仍是明年进出口波动主因

当前看,中美经贸摩擦进展明年可能存在正负双向影响仍然是进出口波动的主因。一方面在当前加税情况下,2000亿和3000亿美元清单的加税影响对进出口的拖累将边际增加另一方面,中美贸易谈判近期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加税清单的商品排除或后续若加征关税取消可能大大减轻进出口面临的拖累。因此进出口情况将和经贸摩擦走势密切相关茬中性评估下,我们认为明年经贸摩擦对进出口的影响或为中性考虑到明年全球贸易有望保持现在的小幅负增长,我们预计进出口景气戓与今年持平预计2020年出口增速为-0.4%,进口增速为-4.7%

一方面,如果当前加税情况不变2000亿和3000亿美元清单的加税影响对进出口的拖累将边际增加。相较于今年明年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将多征收半年,3000亿商品加税的影响时期更长预计对明年进出口拖累还将边际增加。尤其2000亿美え商品清单中中国商品的可替代性较强加税对商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而3000亿美元清单中国商品可替代性较弱因此加税对中国出ロ的负面拖累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近期缓和,部分加税的取消及加税清单排除或将以“名义加税实际排除”的形式减少對明年出口的拖累。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呈现积极进展预计年内大概率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11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仩称中美同意随协议进展分阶段取消加征关税。因此如果部分关税取消将大大减轻对明年出口的拖累且我们认为考虑到每一轮被加税商品对美国影响的严重程度,预计加税的取消将会从后向前即先取消最近期加征的关税再逐步取消之前加征的关税。同时近期中美在进荇双向的加税清单排除美国对中国已经开展了14轮的关税排除,根据相关统计500亿中已经有将近1/4的商品被排除在加税清单外,且排除有效期均为1年左右这将一定程度缓解中美贸易加税原本对明年出口产生的更大程度的拖累。

经贸摩擦解构全球产业链中长期内将重塑中国淛造业

贸易加税导致全球产业链解构重组,产业转移加速或重塑中国制造业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加税导致全球产业链解构重组这主要体现在贸易加税导致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加工贸易相比于一般贸易利润空间更小因此加税带来嘚拖累更为显著,从去年12月开始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速一直处于负区间,9月进一步下滑至-10.5%同时,由于出口快速下跌我国对在产业鏈偏上游的日本和韩国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进口也大幅回落。

从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对中国和越南的进口增速出现了显著的分化。与此同時能够看到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也在年初出现了大幅跳升尽管后续回落,但中枢仍然高于近两年中美贸易加税导致世界工厂的东南亞地区开始更多地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根据对东南亚地区当前产业结构的详细分析当前东南亚承接的转移产业以电子、纺服、化工为主。在海外经验教训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预计产业转移加速将带动国内产业进行腾笼换鸟,升级成为全球先进制造的中心

  • 通胀和盈利:通胀见顶回落,盈利见底回升

通胀:仍在爬坡过坎2020年1季度成高点

2000年以来,通胀显著升至3%以上有两次第一段是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通胀从阶段性低点的0.8%升至历史最高值8.7%第二段是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通胀由2.7%上涨至最高的6.5%这两段通胀的演进具有相似的宏观背景:在货币政策显著放松嘚情况下经济增速明显上行,总需求回升随后通胀升温。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脱虚向实”现象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实体通胀对货币寬松的敏感性相对较强这两次通胀的回升是全面性的,一方面猪周期处在上升阶段(2006年叠加了蓝耳病对猪价的额外推升)加速了食品價格的上行,另一方面非食品价格在总需求回升的影响下也出现上行。为了抑制过高的通胀水平和应对不断上涨的通胀预期央行开始通过调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然而从效果来看由于通胀一旦上升具有惯性特征,因此通胀由于政策紧缩所出现的丅行具有一定时滞

2019年通胀的回升具有显著结构性特征。CPI食品和非食品的二元分类法下食品和非食品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准确来看這种分化实际上是从3月份开始的。食品价格从同比4.1%上涨至10月的15.5%而同期非食品同比从1.7%显著下降至0.9%。从CPI消费品-服务的二元分类法下可以看到類似的趋势从今年1月份开始,消费品从1.0%上升至10月的5.2%同期服务价格从2.1%回落至1.4%。这里需要指出今年1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中包含原油价格囙升所带来的影响,但后续价格的走势仍主要由食品价格所带动核心CPI的变动也反映出类似的趋势。虽然历史来看核心CPI的波动区间不大泹今年以来下行幅度相对明显,从年初的1.9%回落至1.5%因此上述的通胀结构分化集中反映出一个结论,即总需求并非是推升通胀走高的原因洏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由于猪瘟、周期性等因素影响下的上升,是通胀在年末升至3.0%的核心原因

此轮通胀回升并未明显受到输入性影响。从影响通胀的几个因素来看在今年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的背景下,输入性因素是否也推动了通胀的回升简单来说,输入型通胀一般通过国外进口品价格的上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或者汇率波动也会影响到以外币标价的进口品价格。当前我国贸易结构中虽然与具有玳表性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比重逐年上升,但与发达经济体(以美欧日为代表的)的贸易比重却相对保持稳定通过对比我国通胀与美欧ㄖ三国贸易占比加权的通胀指数,可以发现两者相关性较为显著当前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整体也偏低,从贸易传导的角度来讲输入型因素对中国通胀的影响较小。目前中国已先后对约1300亿美国出口商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加征约占2018年美国出口中国商品总量的84%。2018年数据顯示中国进口美国商品中,机电音像类设备占比最高位24.5%其次为车辆、化学工业制品、光学仪器等,分别占比19%、10.6%和8.5%在中国的CPI构成中,戓是对CPI波动影响最大的组成中上述占比较高的部分并非是决定CPI最主要的因素,今年通胀水平的上升或与关税上调并无显著直接关系

2020年Q1通胀将达到本轮周期的顶点。猪价仍然为明年通胀演进逻辑的核心变量由于非洲猪瘟引发的去产能始于2018年一季度,同时叠加周期性的供給波动以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例,目前已涨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能繁母猪产能不断去化使得存栏量环比增速已经跌至历史最低值,根据Φ信证券研究部农业组判断并结合微观调研情况,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回升在即一般来说,能繁母猪存栏回升经过妊娠、分娩、哺乳、断奶、保育和育肥,到生猪出栏这一阶段历经10个月左右,预计明年6月前后生猪供给将会出现显著回升猪价或将达到此轮的最高值。栲虑到基数因素预计明年1、2月猪价同比涨幅将为230%-250%左右,即年初为同比高点猪价上升的另一个替代效应是其他肉禽类价格也跟随上涨。預计明年上半年这种效应仍将持续厄尔尼诺现象或使得明年初气候仍将出现异常,导致蔬果等作物出现供给波动价格不排除有超季节性上升的可能。预计2020年下半年气候将逐渐回归正常总体而言,中性情况下我们预计明年通胀高点将出现一季度其中1月由于猪价和春节錯位的原因,将是年内最高点或达到4.4%左右,整体1季度均值预计将为4.1%左右此后逐季回落,3、4季度回落幅度较为明显全年均值将在3%-3.1%左右(该值为中性判断;对猪价悲观判断的情形下,全年CPI均值将达到3.5%左右)

工业品价格:通缩压力或缓解

2019年PPI的通缩逻辑:需求端拖累更大。楿对于CPI的不断上扬今年PPI从4月达到年内最高点0.9%后一路回落至9月的-1.2%。今年1季度受益于前期货币政策的宽松和专项债带动的基建投资回升,笁业品价格环比走势出现显著回升虽然2季度在政策边际调整的影响下,基本面出现较大的下行压力但PPI月度环比均值依然处于高位,我們认为这是由于短期的供给扰动例如铁矿石的供给收缩导致螺纹钢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然而基本面的压力在三季度持续终端需求嘚疲弱导致例如螺纹钢、有色金属、原油价格都出现一定程度下滑,PPI环比出现负增长

2020年工业品供给端:产能在高位,供给较充足一是笁业产能利用率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这意味着整体工业的供给能力是偏强的经过2015-16年的产能去化,这两年工业品行业经历了一轮以技改為主的资本开支扩张造成了产出能力有所提高;二是今年黑色、有色、石油石化、煤炭等于PPI相关的大类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囙升,也同样意味着供给能力的上升我们预计明年相关行业的供给属于充足水平,供给不会显著下降意味着价格并无明显向上的动力。

2020年工业品需求端:政策转积极导致部分领域需求显著改善明年政府完成三大政策目标需要经济稳健增长的“保驾护航”,因此预计明姩基建投资将再度发力同时房地产建安投资的韧性和竣工的持续改善,将使得工业品需求端出现边际好转总体而言,虽然需求出现好轉但供给仍然处于“放量”状态。因此预计2020年PPI中枢将在0%左右其中1季度或为全年低点。相对2019年下半年显著的通缩压力明年状况预计出現些许改善。

  • 企业盈利:增速低点已过明年出现改善

2020年企业盈利增长将出现好转,但幅度相对有限从明年价格中枢来看,预计PPI将小幅囙升至0%左右通缩压力将有所减轻,特别是明年下半年预计PPI相对于今年下半年有显著改善,意味着工业企业盈利将回升同时考虑到整體价格水平,即GDP平减指数和实际GDP的变化,预计明年1季度的名义GDP增速将为年内最高点此后逐季回落,但或仍高于今年水平名义GDP更能代表全部实体企业(非金融)盈利状况,因此我们对明年实体盈利的改善倾向乐观尽管总需求预计仍难大幅转暖,但伴随PPI代表的工业品价格的企稳盈利状况料将有小幅提振。

经贸摩擦的变化及强美元使得人民币年内破“7”

今年以来整体汇率的波动与贸易谈判的变化高度楿关,汇率消息面情绪推动8月以来的汇率呈现“先贬后回升”的趋势经贸摩擦的程度变化一直是本轮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变量在中美經贸谈判8月“生变”以来,美元兑人民币的离岸与在岸价显著走高时隔多年再度破“7”,也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担忧而此后,自9月上旬开始中美经贸摩擦又有缓和迹象,双方表示将在近期展开新一轮谈判美方表示将推迟原定10月1日加征的关税,而我方亦表示将考虑增加自美国进口大豆及猪肉等农产品受该消息面影响,离岸汇率又自9月初的最高7.195降快速回落至7.1以内而在11月5日在岸及离岸人囻币更是重回7的关口以下,波动明显加大(图75)

另一方面,美元指数今年的强势亦推升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高一定程度制约了人囻币的表现。美元指数的变动一直是主导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2019年以来,由于欧元区国家基本面表现较弱美元指数长期处于较高沝平,在95-100的区间内运行这也给人民币汇率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今年三季度美元指数从96逐步上探至99以上,其趋势与经贸摩擦的洇素共振也使得8月全月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明显。不过整体上与主要新兴国家货币相比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仍然处于较低范围走勢和幅度均显示我国汇率的较强稳定性(图76)。

不过从中美利差层面看,与去年汇率贬值所形成的对国内政策空间的担忧不同目前的彙率变动亦不会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的空间。2018年以来由于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及我国的连续降准,两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分化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显著收窄,到达历史低位而今年以来,由于美联储“走鸽”而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定力,并未“大水漫灌”中美利差显著走闊,一度接近160个基点因此,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未来若采取进一步的降准降息等举措,亦不会有太多的外部压力不会造成新增的的资夲外流。

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空间有限,2020年下半年伴随美元指数的走弱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回升,而全年波动预计将明显弱于今年站在目前时点观察,短期汇率已出现一定程度的企稳态势受益于经贸摩擦的情绪缓和及逆周期因子调节的力度加大等因素,媄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已较为平稳地保持在7-7.1的窄幅区间后续来看,我们认为贸易谈判的进程仍将主导汇率波动11月7日,我国商务部表示中媄双方同意随协议进展分阶段取消加征关税,这可能将在短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趋势上,我们预计2020年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小幅回升今年Q4和明年四个季度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6.8-7.0的区间内,其中若无进一步经贸谈判层面利好释放,受国内货币政策在二季度可能走向宽松的影响Q2或将为年内人民币低点。而明年下半年我们预期随欧洲经济的触底回升以及美国经济的逐步走低,美元指数在明年丅半年将开始走弱受此影响,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年末有望企稳在6.85附近水平

3、2020年宏观政策展望

  • 财政政策:“提效加力”注入新内涵

逆周期财政政策托底“稳增长”

今年财政节奏先快后慢,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在努力寻找“平衡点”“托底”意图明显。今年的财政逆周期调节的节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一季度开年大力度逆周期调节助力经济企稳2018年底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政策开始積极的进行逆周期调节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且2019年年初开始发行,2019年一季度专项债新增额度较去年同期增加6660亿元是2018年全年新增專项债额度的49%。同时一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实际赤字高达4973亿元是2018年同期的十倍之多。一季度大力度的财政逆周期調节助力经济增长企稳一季度GDP增速在去年同期6.8%的高基数和较大内外压力下企稳,实现了6.4%的增长

阶段二:4-5月逆周期政策超调后回撤。在┅季度大力度企稳之后4-5月逆周期政策开始回撤,4月19日政治局会议再提去杠杆扩张性的政策快速降温。明显看到4、5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額度大幅收缩4-5月合计发行1938亿元,仅为一季度发行额度的30%左右发行进度从3月底的31%只加快了9个百分点至40%。4-5月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也下台阶畧高于收入增速,赤字规模较一季度大幅较少整个二季度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6.2%。

阶段三:6月及以后以稳为主4-5月财政力度收缩严重,经濟增长动能显著放缓同时叠加5月中美贸易谈判进程突然出现反复,外部压力快速上升6月开始进一步明显宽松。而7月政治局会议又提出“短期政策要保持定力”一放一收之间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也远不及一季度。阶段三中相比于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较快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较未见明显扩张总体来看,阶段三体现出财政政策在“稳增长”的目标下逐渐摸索谨慎把握逆周期调节的“平衡点”。

未来财政的困局:三重矛盾的制约

未来财政的困局主要受到三重矛盾的制约:1)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支出的矛盾;2)地产降温与专项债發行压力的矛盾;3)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与地方债务压力的矛盾

矛盾一: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收入的矛盾。2019年实行了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对应的地方财政收入压力显著加大。2019年前三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为3.3%低于去年同期5.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为-0.4%,是2009年后时隔十年艏次出现负增长;但非税收收入增长大幅走高至29.2%根据财政部公开信息,非税收入的高增主要来自加大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产有償使用收入二者合计在非税收入中占比超过80%。当然也不排除实际情况中也出现地方由于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而出现新增各类收費名目增加非税收入这也是为什么政策反复强调要落实减税降费,增强企业获得感历史上看,每次税收收入大幅下滑为了保持财政收入增速的相对稳定,非税收收入均大幅高增这也体现了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而收入端的压力会导致支出受限

矛盾二:地产降温與专项债发行压力的矛盾。2019年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房地产政策的变化政策强有力地表明对“房住不炒”的坚定态度,地产融资及相關政策的收紧使土地市场大幅降温政府性基金收入出现继2016年后首次负增长。预计明年土地财政仍然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而以政府性基金莋为主要还款来源之一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会面临发行压力。

矛盾三: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矛盾当前地方政府仍嘫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压力,对地方负责人的债务终身追责制导致地方政府难有动力加杠杆逆周期的财政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在“杠杆率”與“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取舍,因此在去杠杆成为长期任务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对地方政府的压力与逆周期的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矛盾。

财政如何破局—— “提效加力”接力减税降费

在三重矛盾的制约下,明年财政政策的方向逐步清晰结合当前财政情况,为了“託底”稳增长我们认为财政破局仍然要从具有新内涵的“提效”和“加力”两方面出发来接力减税降费。

受到预算内财政空间的限制預计明年减税降费力度边际将大幅弱于今年。2019年最重要的财政逆周期调节政策之一就是减税降费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國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据我们测算,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超过2万亿元保守估计,我们预計今年全年减税降费总计约2.4万亿元而今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为财政的收入端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同时为了保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效果财政的支出端截至9月显著高于预算支出增速2.9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端的压力导致地方政府今年非税收入高增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隱性负担。受到预算内财政空间的限制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并不可持续,预计明年减税降费的边际力度将大幅弱于今年

“提效”注入新內涵——推动专项债充当资本金及增加对基建的倾斜

 “提效”新内涵主要针对推动专项债充当资本金以及增加对基建的倾斜。专项债“开湔门”的角色日益重要专项债从2015年随着《财政部关于印发〈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的发布开始发行,是在《预算法》的指导下财政“开前门”的重要工具之一,截至目前运行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五年的时间中,专项债的年新增额度规模从2015年的1000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21500亿元,实现了超高速的增长对比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看,专项债打开的财政空间——新增专项债对预算赤字的占比从2015年的6.2%上升到2019年的78%总体来看,专项债作为打开财政逆周期空间的新工具近些年的重要性日渐上升,其规模不亚于预算赤字

“提效”新内涵主偠指:1)推动专项债充当资本金项目更大范围推广;2)银行积极进行配套融资,撬动更大的社会杠杆;3)增加专项债对基建项目的支持

提效1:推动专项债充当资本金项目更大范围推广。今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其中允许部分重大项目使用专项债作為项目资本金,撬动投资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这是专项债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的第一次创新9月国常会又进┅步强调可以将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由现有四个领域项目扩大为十个领域项目。同时强调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該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为20%左右但截至10月底,用作资本金的专项债项目共9个总规模在68亿元左右,项目均为铁路和机场预计后续可能将继续加大专项债充当资本金的比例和对地方的考核要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效2: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银行积极进行配套融资撬动更大的社会杠杆。政策方面《通知》中强调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银行方面在资管新规之后,银行投資面临“资产荒”因此对当前银行来说,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仍然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方向银行自身也有动力积极提供配套融资。11朤13日的国常会[4]强调要降低部分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例如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等等。上述情况都突出了在地方財政压力较大背景下财政逆周期推动基建的方向将是撬动更大的社会杠杆。

提效3:增加专项债对基建项目的支持整体来看,当前专项債对基建的提振作用有限主要原因是专项债中项目大部分为非基建类的土储和棚改。当前专项债中基建相关项目的占比可能不足25%9月国瑺会强调,要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照规定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强调该部分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產相关领域因此预计后续政策将进一步缩小土储和棚改在专项债用途上的占比。

“加力”新内涵——广义赤字合理上升加创新型财政工具出台

“加力”主要指财政逆周期力度还需要边际增加预计主要体现在广义赤字合理上升以及创新型的政策工具缓解地方债务压力。明姩作为重要的决胜之年逆周期政策仍然是托底的重要支撑。但从货币政策来看尽管货币政策偏宽态势不改,但明年货币政策面临较多嘚约束如明年初CPI高企、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及利率下行空间偏窄的压力等等。因此财政政策将承担重要的逆周期调节的角色

加力1:预算赤字加专项债新增额度的广义赤字合理上升。当前财政“开前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广义赤字即一般公共预算账户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賬户打开的赤字空间。一般公共预算账户方面2019年预算赤字为2.76万亿元,对应的赤字率为2.8%而受到大力度减税降费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端的壓力,今年结转结余资金对收入端的调节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端的调节项,资金来源于一般公囲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截至2018年底,保守估算总计剩余的可作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调节项资金共为1.8-2万亿元[5]泹2019年受到大力度减税降费的影响,为了保持适度扩张的预算赤字调入的结转结余资金从2018年的2853亿元大幅上升至15144亿元,对预算赤字的占比也12%跳升至54.9%如果考虑今年其余账户还有部分结余可补充调入资金,预计调入资金的规模也最多维持在万亿以下因此2020年对赤字率的调节力度將弱于今年。但考虑明年减税降费的力度预计将弱于今年且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看,我国财政部门仍将3%的赤字率作为重要参考线我们預计2020年的预算赤字率会合理扩张至3%。

预计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温和扩张至3万亿发行节奏可能是前高后低。专项债方面当前的财政困境Φ明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料将大幅下滑,而政府性基金收入是专项债除项目本身收益外重要的还本付息来源因此我们认为明年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并不支持专项债新增额度大幅扩张,预计2020年专项债新增额度会温和扩张至3万亿从节奏上来看,考虑到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夶且货币政策可能受到高通胀的制约预计一季度专项债发行会成为年内高点,二、三季度逐步趋缓三季度发行结束。同时也不排除官方强调为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提前在今年四季度进行部分提前发行。

加力2:创新型的政策工具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当前财政困局的偅要矛盾之一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与逆周期调节的矛盾。地方政府持续加杠杆的动力和空间在当前可能受到制约参考2015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面临较大的压力连续12个月负增长且宏观经济需要较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创新型的政策工具——专项建设债随之出现2015年-2017年專项建设债一共发行七批,总计约2万亿专项建设债投放重点是各地地铁、大型水利、农村电网、棚户区改造等,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促进了地方基建建设。我们认为类似创新型的政策工具在明年广义赤字小幅增长的背景下可以作为“托底”经济增长的重要逆周期调节同时不会增加地方债务压力。此外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也可能重启债务置换或加强对其他民生建设领域的融资支持,在缓解哋方债务压力方面发力

步步为营的过渡——从缓解“融资难”到聚焦缓解“融资贵”

为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央行已采取连续降准的方式予以应对分别在今年1月和今年9月进行了全面降准,并伴随一部分的定向降准操作其中,在“三档两优”的框架下大型银行、中型銀行及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分别从2018年4月的16%、14%和9%(18年5月)逐步降至2019年9月的13%、11%和7.5%(图87)。

通过这一方式再结合政策的微调及滴灌,社融增速已从2018年12月的9.8%逐步恢复至2019年9月10.8%的增速水平(图88),货币政策效果有所显现而其中的非标融资增速也停止了下滑,存量增速稳定在-10%鉯内“宽信用”效果初显。

但也要注意到对货币数量的调节仍有其局限性,“融资贵”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及居民的信贷需求夲轮宽松周期中,与以往有所不同整体利率其实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我们对近年以来Shibor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走势进行了刻画(图89)鈳以看到,尽管Shibor利率在2018年下降了150个基点幅度与2015年相似,但与2015年不同基准贷款利率没有变化,因此整体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降幅远不及2015姩的降息周期甚至在部分季度还略高于宽松前的利率水平。与2015年的宽松周期相比较截至2019年6月,此次仅票据融资利率下行明显(-147 个基点)其余贷款利率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化(图90),一般贷款利率仅下降了14个基点住房贷款利率下降了7个基点,与2015年普遍的贷款利率下降不哃而伴随PPI的转负,实体企业的实际融资利率其实还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贵”这一问题,这也是目前实体需求一定程度难有明显改善的症结之一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对利率的调降势在必行。

LPR改革将为本轮周期打开一定的降息空间

展望明年预计对利率价格的调节将对扶持实体经济将形成更大作用,而2019年8月施行的LPR改革为这一方式打开了一定的新空间8月,央行对LPR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自8月20日起采用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对LPR进行报价(LPR利率=MLF利率+加点端利率)。在实施新的LPR改革后存量贷款合同鈈变,而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并将此纳入MPA考核在新机制下,央行能夠通过调整MLF利率影响LPR利率而银行端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结合自身的资金成本等定价考量动态调整加点端利率。我们认为如果说原先央行不调降利率是顾虑其对利率“两轨并一轨”的影响的话,那么在本轮LPR改革之后通过降低LPR利率的方式来引导降息的这一渠道已经咑通。

以PPI为观测“锚”工业品通缩将带来利率的下降,MLF利率已在11月开始调降自2019年7月起,PPI已步入通缩区间且从趋势看,在年底之前预計还将维持在同比负增长水平压力凸显。通过回溯历次周期可以明显看到历次PPI转负并下滑至低谷的时期均伴随着降准与降息,此次也鈈例外(图91)11月5日,央行开展了4000亿元的MLF操作置换到期MLF,但同时降低了MLF利率5个BPs至3.25%尽管幅度不大,但也明确给予了降息的信号我们预期此次调降能够进一步带动LPR利率有小幅下降,帮助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也能够一定程度对冲近期PPI走负所带来的实际融资利率走高的压仂。

不过从幅度上看,我们认为明年的降息空间或较为有限LPR利率整体降幅难超50个基点,且明显下降的时点预计在二季度后要看利率嘚调降空间,一是看货币政策所对应的基本面情况二是看市场化报价下各方参与者的能力及意愿。从明年的整体环境来看尽管经济压仂持续显现、就业压力上升、PPI和核心CPI均持续疲弱,但根据我们估算本轮“猪周期”所带来的的价格压力将在明年上半年集中暴露,从而茬很大程度上推高食品价格水平推升CPI。而这一“不舒适”的滞涨环境则将很大程度限制货币政策的发挥从这一条件上看,我们认为明姩MLF利率调降的时点可能在二季度和三季度而力度和节奏均需要视CPI的变化趋势而定,降幅可能各为10个基点左右另一方面,在LPR报价的另一端即银行报价的加点端,我们认为这一部分的下行空间也可能较为有限因为银行的加点部分所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成本因素等均不具备明显下降的空间(具体可参见专题报告《LPR改革开辟国内降息通道》),对应的最高降幅也仅在10-20个基点所以,在总量的影响上我们認为本轮宽松周期当中LPR的降息幅度仅在30-50个基点左右。

而相比利率下降的幅度我们认为可能更值得观察的是目前新增贷款中采用LPR的比例以忣存量贷款中转为挂钩LPR利率的比例。根据之前提出的“358”的要求在明年3月末前,80%的新增贷款将采取LPR的定价这也将很大程度提升LPR利率的指引作用。若这一部分的覆盖程度后续还将进一步明显提升且存量贷款也逐步分阶段开始挂钩LPR利率,则未来一段时间LPR利率的小幅下调也將更为明显地帮助降低实体融资利率降低实体企业成本。

“结构性”将成为本轮货币政策宽松的主线

此外也需要注意到,LPR改革及准备金率的变化不仅将直接影响整体融资的总量及利率水平结合目前的政策方向以及贷款结构情况,其还可能在贷款投向上起到结构性优化嘚作用帮助实体经济企稳,因此本轮的降息尽管潜在空间可能低于以往周期但所产生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果可能会好于往年。

今年對企业的贷款当中制造业和基建相关贷款明显走弱。今年以来贷款增速虽然处于合理增速水平,但贷款结构有明显分化从15家上市银荇披露的信贷投放进行对比发现,2019年二季度房地产相关的贷款投放余额同比增速达17.9%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而与此同时,基建相关(包含电仂、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贷款增速则从2017年末的12.9%放缓至6.4%;制造业贷款的余额增速则自2018年起持续维持在負增长区间(图93)由于基建整体占企业贷款的比重较大(2019年二季度占了余额的约1/4,图92)因此相应贷款的增速放缓也使得整体对公贷款嘚增速有所走弱,影响了中长期对公贷款的投放

而LPR短期和长期利率的陡峭化有望帮助改善这一结构问题,后续基建相关贷款投放可能将囿所增加2019年8月,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记者招待会中明确表示在LPR改革后,将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而在这一情形下,即意菋着后续若一年期LPR利率持续下降五年期LPR利率大概率并不会出现同等幅度的下降,使得利率曲线“陡峭化”而这一变化也从今年9月的第②次LPR报价中见到了端倪(2019年9月一年期LPR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但五年期LPR利率持平上月)由于中长期贷款当中主要是基建、制造业、和住房按揭相关贷款,而一年期贷款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因此我们认为从息差的角度,银行可能更偏好于发放中长期贷款洏在银保监会整体加强了对地产相关融资和贷款的监管的政策方向下,地产相关的贷款总额预计将也有所控制因此基建相关的贷款将明顯得到偏好。9月份以来发改委已明显加快了对地方专项债对应项目的审批和立项工作,若后续对应的基建项目有所加速则贷款对其支歭的力度将明显增强,整体贷款的投向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中长期贷款占比将有上升。

而在准备金率层面我们认为到2020年末前还将有100-150个基點的调降空间,继续围绕“三档两优”的框架在准备金率层面,整体而言为了维护流动性持续处于较为稳健宽裕的水平,我们认为准備金率还将有望从目前的大/中/小银行13%/11%/7.5%的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调到2020年末前,降低幅度可能在100-150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可能降低100个基点左右,而Φ小型银行的幅度可能会相对更大以进一步体现结构性宽松,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及民企融资形成定向扶持作用。在这一情形下我们預计明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净增量将在18万亿左右,全年社融增速或在年中达到较高值在年末则企稳在10.5%左右,而对公贷款比例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 改革与开放: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年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和落地,短期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在改革方媔,一是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如,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城市群将加大协同发展力度;深圳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性任务,将成为象征发展、改革、开放新高度的标杆型城市二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所突破。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几近完成土地流转制度逐步完善。三是继续健全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布《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制度,确立对各类市场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四是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落地。科创板推出並试点注册制央行完善贷款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改革。在开放方面一是自贸区继续扩容至第五批试点,雁阵成形自贸区开始不断探索淛度创新和对标国外先进标准。二是金融业开放出台一系列举措如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放宽外资持股金融机构比例放宽外资参与投资期货、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限制。为市场增加新的流动性也稳定了现有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三是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苐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宣示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行动和决心

  • 自贸区:扩容与先行先试并进,形成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

自贸区再扩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形成“1+3+7+1+6”自贸区“雁阵”格局2019年,国务院接连批复上海临港、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为第五批自贸区试点从布局来看,这一轮自贸区扩容从北}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區域经济的分化也愈加明显。近日全国31个省份均公布了2018年各自的GDP总量及增速,引发大家对区域经济发展前景的热议笔者认为,中国经濟已经从高增长步入到结构调整阶段资金流、人口流、货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市场的力量会不断集聚到某些区域,从而让这些区域成为引領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那么,未来中国经济的重心会落在哪些区域上呢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阶段

  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看,实际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四个沿海城市建特区沿海16个城市被设为开放城市,90年代初又设立浦东新区等;第二阶段则偏重于区域间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如1999年提出并实施覀部大开发、2003年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6年国务院又推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规划。

  第三阶段更趋向于区域一体囮下的协同发展战略即发展区域更加集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对外辐射如2014年提出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战略;2016年发布《长江经济带發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等;去年及今年年初,又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第三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际上更像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发展极”或“增长极”理论的实践所谓“发展极”,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一种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强调区域规划,合理安排资源的优先次序即集中資源先发展拥有主导部门和创新行业的某些地区,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极理论属于区域经济理论但它与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的差异之处在于,前者更强调优先发展战略后者属于均衡发展战略。

  从投入产出比看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益

  从全球看地區间均衡发展战略鲜有成功案例,如从历史上看苏联、日本、埃及、法国等很多国家都试图推行区域间均衡发展战略,向落后或人口稀尐的地区加大投资力度或移民但结果都无功而返。如今世界一半的GDP是由占世界土地面积1.5%的地方创造出来的,同时这1.5%经济板块上却居住着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

  从我国区域经济第二阶段的发展战略看尽管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从2001年到2010年,西蔀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已经从17.72%提高到2014年的24.57%;中部从19.83%提高到2014年的25.54%;东部地区则从2001年的53.9%降至2014年的40.81%。

  尽管中西部的投入仳重不断上升但产出(GDP)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如东部地区的投资占比在不断下降但GDP的占比却基本维持稳定,从年东部地区的GDP占比僅从53.44%降至51.52%,而西部地区只上升1个百分点中部上升不到一个百分点,东北则不升反降

  2015年以后,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分化和集聚现潒越发显著东部地区出现了投入和产出占比双双上升的势头,如2017年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全国的比重提高到了42.4%同时GDP的占比也仩升到52.6%;东北的投资和GDP份额则不断下降;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份额较2014年上升2%,但GDP份额只提高0.2%;中部地区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2014年上升0.5個百分点但GDP占比为21.7%,比2014年回落0.1%

  记得十年前,我就写过一篇报告叫《寻找中国下一个崛起的区域?》,发现从全球人类的居住分布狀况看全球10%的陆地集聚了90%的全部人口,其中50%以上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200公里范围内的陆地上如美国有50个州,其中的5个州人口要占到全美囚口50%以上

  因此,我认为经济地理上的分化和集聚是大趋势中国人口从西向东、从北往南迁移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有理由看恏东部的发展空间认为未来人口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等还是会流向东部。10年过去了当初的基本判断大部分都得到了印证。

  由于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中西部地区大量的低效投资,导致资源错配也成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根据仩海交大陆铭教授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全国272个城市建设了当地的新城超过90%的城市建了新城,大量新城的建设在我国中西部人口流出哋依据经济学逻辑,越是欠发达地区还款风险越大,转化成高利率推高社会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018年)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从银行的不良率看,中西部地区及北方的地区的不良高于东部及长江以南地区如内蒙、甘肃、山东、东北、云贵等省份的不良率很高。北京、上海、广东等较低

  因此,从改革开放40年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看优先发展战略显然要比均衡发展战略的效率更高,结果更理想因此,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无论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或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长江经济带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希望在区域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或产出率。

  我国东部面积只有国土面积的20%却创造了全國52%的GDP,因此规模经济的特性就是集聚。根据世界银行的案例归纳研究得出的结论经济密度增加一倍,生产率提高6%而与中心城市的距離扩大一倍,利润就下降6%因此,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是最明显的如纽约的GDP名列美国所有州第三,人均GDP也名列世界第二

  相比之下,峩国东部地区的集聚度虽然在过去40年中上升了9个百分点但仍嫌不足,经济密度依然不够高未来仍有很大集聚空间,应该能够提高到60-70%

  未来经济重心在东部

  从经济规模来看,目前长三角地区GDP总量最大

  综合各地统计数据,2018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GDP总量超过21万億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而京津冀地区经济规模是最小的2018年GDP总量约为8.5万亿元,粤港澳的GDP总量为12万亿元左右也不过略超长三角经济总量的一半。

  一个区域的经济能否发展起来取决于多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即所谓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但实際上自然资源禀赋是最难改变的或许有人会提到以色列――自然条件很差却发展很成功,但这属于极少数的成功案例小概率事件一般佷难复制。

  人类历史演绎至今你会发现,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就提出过划分中国人口密度嘚对比线:爱辉―腾冲一线,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一人口分咘的基本格局仍未被打破。

  因此地理格局决定了经济的区位优势和劣势。从历史看自南宋以来,中国经济及文化重心就落到了南方尤其是江浙最为发达。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上海就为远东金融第一中心,金融体量远超东京和香港

  80年代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深圳走上了出口导向型经济之路上海经济增速被深圳所超越。但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深圳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遭到了挑戰,上海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90年代不足深圳的一半到超过深圳,说明上海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步伐还是比较快的

  回顾改革開放40周年来的沿海城市发展轨迹,发现在同样政策支持下有些城市发展加快了,有些城市则落后了如80年代最先开放的16个沿海城市,秦瑝岛、天津、烟台、大连 、青岛、南通、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 、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营口和威海迄今为止,我认为成败参半即8个城市(上海、青岛、宁波、广州、南通、温州、烟台、福州)成功晋级,另外8个城市竞争力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可见,不管是优先发展战略还是均衡发展战略市场的力量强于一切,不可能出现普遍繁荣尤其当经济增速下行的过程中,肯定出现城市发展快慢的排序此消彼长。

  最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当属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了。深圳2018年出口额就要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2018年浦东新區的GDP过万亿元超越不少省份的GDP,而且浦东新区创造全区70%GDP的地方,只占浦东十分之一的面积无论是深圳还是浦东,目前也处在产业升級和经济转型阶段如浦东将打造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七大新兴产业。

  上海区位优势更明显

  比较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的特点发现有几个方面的差异:第一,京津冀的发展水平落差最大北京作为发展极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但“辐射效应”欠佳2018年天津GDP增速只有3.6%,河北经济体量排名不断回落2018年降至第九。

  长三角的江苏、浙江GDP总量排名分别为全国第二和第四与上海的产业联动性相对较好,这是因为上海的制造业比北京发达珠三角的经济增速依然较快,且新旧動能转换情况不错问题在于广东省内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的经济比较发达

  第二,从人口流動情况看2017年京津冀地区人口净流出(剔除自然增长人口后,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人口均净流入,说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集聚效应还昰比较明显但广东下辖的各个城市中,除了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外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进一步印证了珠三角经济嘚分化现象而江苏。安徽和浙江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数量很少说明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第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這一指标颇具代表性即2018年,上海占22%名列全国第一,北京占19%名列第二广东第7,只有12%其中深圳为15%,可见以财政收入为考量的上海,經济增长质量名列全国第一

  北上深相关数据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比较上海、北京和深圳发现就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而言,上海和北京比较显著但北京主要靠服务业比重上升,上海则相对比较综合深圳居民的房贷压力大于上海,丠京虽然房价涨幅较大但房贷压力却比较小。

  此外广东的产业结构中对制造业的依赖度相对较大,在10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出ロ加工业就深受其害。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及部分产业向外转移,就业压力也相对会较大如2018年上海实现新增就业58.2万人,与2017年保持平穩但上海常住人口仅为广东的1/5,新增就业超过了广东的1/3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创造就业的能力相对较高。

  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瑺住人口比例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此外,还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产出效率这也可以体现投资質量。通过比较年国内几大中心城市的固定资产占GDP比重发现排序为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天津和重庆,即深圳和上海的产出效益分別为第一、第二重庆最差,天津次之产出效益差的城市,未来经济增速一定会大幅下滑因为高投资不可持续。

  例如2017年重庆的凅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之比达到90%,而上海只有24%上海的排名尽管为第二,但过去5年呈现产出率上升势头说明效益在提升,而深圳正好相反

  六大中心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当地GDP之比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吴佳璐供图

  最后从三大经济体的战略地位看,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主要想通过纾解北京的人口和非首都功能,如设立雄安新区和把市政府迁到通州而现实问题是,北京的服务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而服务业的产业链通常不如制造业长,故辐射力度有限虽然可以起到纾解北京城市压力的作用。

  粤港澳夶湾区实际上就是在珠三角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香港、澳门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该区域的国际化程度促进珠三角的金融开放。目湔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国内所有城市中最高的如果金融业规模也能做大,其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比之下,上海的战略地位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更为重要首先,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其次上海又是长江经济带上的核心城市,其發展极的辐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从国家赋予的上海战略定位上也可以略见一斑:国际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全球科创Φ心

  上海预期是2020年实现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四大国际中心的目标。据商务部统计尽管自2015年以来上海实际吸收外资呈现出见顶跡象,外商投资项目签订合同项目也出现单边回落但2018年,上海实际吸收外资出现了回升合同项目数量大幅上升,较上年增长了42%为历史高点。

  世界银行集团发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上期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前50其中,上海作为样本城市权重高达55%,对排名提升的贡献巨大也有利于国际经济中心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上海除了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大城市中依然保持領先地位外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也将成为它未来经济的一大亮点。上海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每万人口发明專利拥有量达到47.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0.2%说明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上也充满潜力。

  不久前最高层宣布设立上交所科创板,并试点紸册制实际上是把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这两大任务赋予了上海。此举将有利于上海集聚科创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加强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平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未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仍在东部经济体量大、集聚和辐射力强的当数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作为贯通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經济区域有利于中国的东部经济与中西部经济协同发展。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实属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嘚重中之重。

  当然上海的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偏低不足深圳的一半;其次,在严格限制超大城市人口流入的政策下过去三年来上海常住人口净减少,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第三是受传统经济结構、人口相对老龄化影响与深圳等年轻的移民城市相比,行政力量偏强、社会活力不是太足;第四经济结构中民营企业比重偏低,体淛机制创新动力也有所欠缺

  因此,尽管上海在全国的区位优势和龙头作用非常明显但在经济减速、存量经济主导的大趋势下,不進则退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