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背景中国上市公司背景的p2p

康师傅日资背景却扛民族牌 400亿喂肥日本股东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高升
[提要]对于康师傅在中国创造的辉煌战绩,很多投资界基金经理都表示“值得尊敬,叹为观止”。但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样一个与大家日常生活形影不离的企业,在公开宣传其产品的过程中却一直刻意隐蔽其股东背景,用“民族品牌”的口号树立其产品形象。对此,很多消费者表示非常惊讶,“一直被蒙在鼓里”。[][]
  它,是港股市场上坚挺不败,市值超过千亿,10年上涨20倍且至今耸立于历史顶峰的超级大牛股。它,20多年来一直生产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消费量最大的方便面和非碳酸饮料以及夹心饼干。它,一向被消费者视作亲切的“台资品牌”。这个“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康师傅”。近来,突然有不止一位普通消费者向《投资快报》记者询问:“康师傅到底是不是一家日资企业?”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首先是感到难以置信,同时也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在仔细查阅该上市公司历年来披露的法律文件以及公司公告后,客观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晰:一家地地道道的日本食品公司早已经成为康师傅的主要股东近十余年,康师傅下属企业也被日企陆续深度参股。应该说,很多人旧时记忆当中的“民族品牌”,如今早已被打上了深深的日本烙印。
  一纸公告将“日资背景”问题公开化
  随着钓鱼岛局势的升温,诸如日系汽车在内的部分老牌日资企业甚至开始停产歇业,但也有一些经营只是受到小幅波及的公司,正在抓紧时间撇清自己与日本的关系,以防遭遇“不测”。
  今年9月20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0322.HK)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立场声明”。声明称:近期由于钓鱼岛争议问题逐渐升温,有消费者向我司反应多处销售终端出现不当宣传状况,甚至出现“康师傅日资控股企业”、“抵制日资,抵制康师傅”等混肴视听的针对性言辞,对我司进行商业诋毁。鉴于事件明显涉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之有关规定,我司特对此进行以下说明:1、“康师傅”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并受到认可。2、在配合政府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引进外资参股并非特例,不应被差别对待。3、我司为股票上市公司,直接面向全世界的投资人,对股权的组成不具备控制权。康师傅自1992年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以来,一向秉持“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精神,不仅向消费者奉献优质安全的美味食品,也着力社会公益,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在每一个特殊时刻,康师傅都与消费者同在。面对我们必须理性应对,凝聚众人力量之时,却有人罔顾事实制造内部分裂,更是侮辱并愚弄民众的智慧!&&
  该“声明”义正言辞,高举“民族品牌”大旗。然而,市面上的传闻真的只是空穴来风吗?民众的知情权到底是被谁愚弄?
  “7.7事变”:日本三洋1999年已入主康师傅
  《投资快报》记者查阅康师傅历年发布的公告、法律文件以及公开报道,大致厘清了股权变动以及历史沿革的基本脉络。
  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台湾籍),是“康师傅”品牌的创始人。上世纪70年代末,魏氏兄弟决定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历了包括“顶好清香油”以及“康莱蛋酥卷”等产品上的几次创业失败后,终于时来运转。1988年,魏应行从香港乘火车转道回内地,因自带的两箱台湾产方便面大受同车旅客的好评而触发创业灵感。在分析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后,四兄弟再次振作,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名――“康师傅”。老二魏应交从战友的父亲处,筹得上亿资金。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推出了“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1991年,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在此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康师傅”方便面一经推出,广受市场好评。
  1996年2月,现“康师傅控股”前身“顶益”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名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22”,公司大股东为魏氏兄弟控制的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顶新”公司及魏氏兄弟旗下的其他产业也受到影响,随后,魏氏兄弟决定通过出售“顶益”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来化解大股东层面因扩张过快而导致的财政窘境。
  “顶益”公司1999年发布的系列公告显示,对于出售股权事宜,康师傅方面起码先后与包括“金宝”、“统一”、“三洋”在内的多家企业进行过商谈。其中,“统一”方面日一度与“顶新”签订了一份没有约束力的投资备忘录,高达上市公司总股本33.14%的股权出让似乎很快就会成功。然而,随后风云突变,“顶新”方面于日宣布,已有条件同意向“日本三洋”出售上述33.14%“顶益”股份,同时终止了与统一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磋商。
  日,顶新国际集团与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正式签约,以每股0.80港元之代价出售近13.84亿股“顶益”股票,上述交易总金额近11.07亿港币。从此以后,在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中,台资“顶新”与日资“三洋”开始平分秋色。
  日,“顶益”公司及股票更名为“康师傅控股”。
  董事会日本人占半壁江山
  股权转让尘埃落定之后,“日本三洋”开始实质性介入上市公司管理。首先是派出董事,1999年7月,三洋提名TakeshiIda先生、Seiichi Ikeda先生及Ryo Yoshizawa先生为执行董事,原任公司董事的魏应充辞去董事职务,除此以外,按照收购协议,三洋方面还可以提名一位非执行董事,进而在董事会中占据4席,与公司创始人旗鼓相当。
  康师傅控股的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现任董事会成员分别为:现年58岁的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魏应州,现年82岁的日本三洋食品创办人,康师傅控股集团副董事长井田毅,现年70岁的集团董事兼副行政总裁吉泽亮,现年56岁的吴崇仪(台湾全兴工业集团总裁),现年57岁的魏应交,现年50岁的井田纯一郎(井田毅之子);独立非执行董事如下:现年56岁的徐信群,现年72岁的李长福,现年59岁的太田道彦(来自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现年54岁的冈田大介(来自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现年83岁的深田宏(现任职上野制药株式会社)。由此可见,在康师傅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层面,日本籍人士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非执行董事层面,日籍人士数量超过了华籍人士。
  子公司被日企大举参股
  除此以外,日本三洋进驻上市公司以来,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活动当中,都有日资企业深度介入,如果把康师傅控股的下属子公司股权比例也考虑在内的话,日资的话语权就更深更大。
  比如,日,康师傅公司与朝日及伊藤忠订立协议,日方从上市公司方面收购康师傅饮品控股50%的权益。该项事宜,于日做实,日方最终支付的收购价为28亿元港币。
  日,公司宣布与伊藤忠签立协议,康师傅转让旗下“顶通”已发行股本约49.99%予伊藤忠,涉及金额近7800万港币。该项业务于日完成,旨在与伊藤忠方面在中国物流业建立策略性伙伴。
  日,康师傅旗下全资公司康师傅糕饼“BVI”有限公司,与龟田制果株式会社以合资形式成立天津龟田食品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主力制造及销售米饼。
  日,康师傅上市公司之大股东顶新集团与日本AI Beverage Holding Co., Ltd(简称AIB)进行商谈,AIB公司拟向顶新方面出让旗下康师傅饮品控股约9.999%之权益,代价约21.84亿港元。资料显示,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以及伊藤忠商社株式会社分别持有AIB公司80%以及20%的权益。该交易随后获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该笔交易,日本方面仅用了4年时间,便获利近16亿港币。
  日,顶新方面再度从AIB公司方面购买康师傅饮品控股8%股权,该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近40亿港币。相较于2004年的初始投资成本,该笔交易,日方获利近35亿元港币。该笔交易后,日资AIB在康师傅饮品控股中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1.996%。
  日,康师傅附属公司与Calbee及伊藤忠商事签订合资协议设立从事生产及销售休闲食品业务的合资公司。
  日,康师傅方便食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与日本普利玛火腿株式会社签订合资协议,经营畜禽产品加工业务。
  销售业绩好得惊人 消费者称被“蒙在鼓里”
  1999年,魏氏兄弟将康师傅股权转让给日本三洋时,上市公司正面临阶段性困境,业绩也出现了阶段性的亏损。但日资入主以后,企业很快实现扭亏。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11年年报显示,康师傅控股年度营业额为78.67亿美元,盈利近5亿美金。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股票也是稳步走高,三洋方面以0.8元/股成本买入的股权,如今每股市价高达近24港元(还没有考虑股本的扩张因素)。按照钱龙软件显示的数据,截至《投资快报》记者发稿,康师傅控股港股市值高达1350亿港币,日本三洋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33.18%的股权,市场价值已达近448亿港币。这与三洋方面1999年投入的11.07亿港元股权成本相比,溢价近40倍(该项收益仅为资本利得,未包含十余年来的股利分红)。
  对于康师傅在中国创造的辉煌战绩,很多投资界基金经理都表示“值得尊敬,叹为观止”。但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样一个与大家日常生活形影不离的企业,在公开宣传其产品的过程中却一直刻意隐蔽其股东背景,用“民族品牌”的口号树立其产品形象。对此,很多消费者表示非常惊讶,“一直被蒙在鼓里”。
&&& 【近期热点】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指出,此次调查的塑料餐具样品出现如此多的荧光变色现象,疑似人为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董金狮表示,荧光增白剂不像一般化学成分那样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体内蓄积, 大大削减人体免疫力,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 【公司调查】
&&& 对于康师傅和百事可乐"牵手"一事,对以后的中国饮料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他们的合作也是存在变数的,引用康师傅公告中的话说"此联盟有待中国政府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康师傅股东会的批准"。之前,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就是前车之鉴,如今的"康师傅百事恋"是否完美谢幕目前还尚不能画上句号。
&&&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郭儒逸)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国泰君安:海隆软件 高校日资背景对日软件外包商
  日 11:15 国泰君安 
  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290万元人民币,具有上海交通大学与日资股东背景。公司专注于对日软件外包,2004年-2007上半年,对日软件外包业务收入占比均在95%以上。  海隆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稳定增长(06年42.84%,收入1.16亿元)。  软件外包毛利率有轻微下降趋势,一方面源于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化。  海隆客户资源稳定,对主要客户的依赖较高。前五名客户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5%以上,其中前三名客户保持不变。我们看到前三名客户的发包量是稳中有升的,其中野村综合研究所表现突出。  对日软件外包市场稳定增长,中国的优势显著。中国在日本离岸外包市场份额超过50%,其语言、地理、文化以及价格优势无可比拟。  我们认为虽然日本可能有意分流对中国的发包,但基于中国的显著优势和日本企业对外包商的一定粘性,市场仍将稳定增长。  人力资源是外包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其数量与质量都很关键。而业务模式可决定外包厂商的短期与长期价值。我们认为,共同开发制是软件外包的最高模式,能够逐渐切入客户价值链。  海隆的高校背景和招聘培训系统保证了人力资源的渠道和素质,而共同开发的模式有利于提升价值。虽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相对其他对日外包商有一定优势。  募集资金项目专注于对日软件外包业务。从嵌入式软件、移动电话领域的研发,来提升公司嵌入式软件的比例,提高技术壁垒,并与大客户更紧密合作。而软件外包后方开发基地能够降低公司人力成本,由于公司招聘对象均为重点院校,我们认为人员素质可以保证,但可能需要一定的成长期。  我们预测公司2007&-&2009的EPS分别为0.43、0.60和0.76元。根据目前市场情况,以及公司的成长性,我们认为给予公司07年35-40倍PE是合理的,二级市场合理价格区间为14.9-17.05元。考虑到一级市场的折价,以及公司募集资金项目情况,我们认为合理的询价区间为11.0-12.9元。&&&&1.具有高校与日资背景的对日软件外包商&&&&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上海交大欧姆龙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沪府体改审[号)批准,于2001年7月由原上海欧姆龙计算机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目前注册资本4290万元人民币。  公司专注于对日软件外包,2004年-2007上半年,对日软件外包业务收入占比均在95%以上。  公司主要股东中,上海交大信息投资有限公司具有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发改委背景,而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则是日本欧姆龙株式会社的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包叔平先生,可控制自己所持股份、公司另37名自然人股东所持股份及古德投资所持股份,合计占公司51%股权。&&&&2.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稳定增长,客户集中度较高&&&&年上半年,公司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稳定增长,2006年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5%以上。前三大客户保持不变,分别为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证券)、日本欧姆龙株式会社(轨道交通、智能交通、ATM系统,是公司关联方)与日本MTI株式会社(移动电话网上内容制作),销售收入占比保持在50%以上。我们注意到,这三大客户三年来的发包量呈稳中有升态势,特别是野村综合研究所,受金融行业复苏影响,06年增长超过100%。  海隆软件业务毛利率较高,06年为44.6%(市场平均约40%)。但有轻微下滑趋势,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激化,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公司经营进入轨道,客户资源稳定,近年来营业费用率持续下降。&&&&3.软件外包市场稳定增长,&&&&3.1.对日软件外包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优势突出&&&&我们认为,对日软件外包市场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中国在对日软件外包上拥有显著的优势,如交流、价格等方面。虽日本有意分流部分中国业务,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我们仍看好中国企业显著的优势和稳定的客户资源。对日外包业务一般较为低端,主要是编码工作,技术含量和毛利率均不高。  对日软件外包市场潜力巨大――日本IT服务占全球10%以上份额,但离岸外包尚属起步,06年不及日本IT服务业规模的2%。在经济复苏预期下,日本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有可能在近年释放大量IT需求以替换旧系统,这些需求不可能完全本土消化,将刺激其离岸外包市场高速增长。  虽日本有意分流,但中国外包商优势仍显著――虽然日本企业有意分流中国业务,但中国企业在成本、语言、地理、文化等方面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而由于日企的特殊文化,日企对外包商有一定粘性,经常使用长期框架协议的方式与外包商合作。中国享有日本离岸外包50%以上份额,显著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客户资源有利于未来稳定发展。  但目前业务层次较低――整体上我国对日接包的业务较低端,难以接触到最终客户,项目细化严重,利润率较低。这主要由于发包方的主观意图和习惯,而国内软件开发的技术水平造成了一定限制。&&&&3.2.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业务模式是重要指标&&&&我们认为,对日软件外包市场的增长是毋庸置疑的,高度分散的市场更给厂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竞争的关键在于手中的资源。人力资源作为外包业务的关键资源,成为决定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合乎逻辑的。  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业务扩张的基础:我们关注人员规模及其扩张计划。  人力资源的质量关系到效率和长远发展:我们关注高校等技术背景,公司的技术培训体系,需要持续维护的嵌入式软件比例,以及是否参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环节(需求分析、设计等)。  根据外包业务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外包厂商的管理能力、客户稳定性,以及在客户价值链中参与的程度。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包人月制。我们认为:  人员利用率反映当期利润的大小。由于人力成本相对确定,若利用率提高,则带来的收入和利润都会增加。  灵活程度反映外包厂商自由调配的能力。它与人员利用率综合,可反映厂商的管理能力。&&&&长期价值代表的是厂商在客户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编码环节是价值含量最低的,很多外包厂商从编码开始,已经逐渐进入较高层级的设计、需求分析等业务环节,提升了自身价值,巩固了竞争地位。&&&&3.3.海隆软件的高校背景与共同开发模式带来优势&&&&海隆软件股东背景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有利于保证人力资源的素质。但规模还比较小(07年上半年为674人)。公司对人员扩张有一定的计划,07-09年增长率均达40%以上,我们认为能够支撑外包业务的增长:  招聘渠道稳定: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上海交大招聘优秀毕业生。与许多外包厂商自主办学不同,公司员工大部分是重点本科毕业。  培训较为系统:新员工给予半年的脱产培训,内容包括日语等。目前公司通过日语一级的员工有100多人,约占20%。  公司业务模式已经达到了共同开发,即软件外包的最高模式。虽然基于日本发包方的多层分包惯例,目前公司还只涉及到需求分析、设计等环节的初级阶段。  但相对其他对日外包商,这种共同开发有利于提升公司当期收益与长期价值:&&&&提升当期收益:虽然共同开发的人月数单价并没有提高,但是由于了解了客户需求分析和设计的进度,能够在人员安排上更有主动性,提高人员利用率。  切入客户价值链的较高层级:通过参与客户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这些附加值高的环节,建立与客户更稳定的关系,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提升自我价值。虽公司尚未接触到最终客户,但向上的趋势可期。  4.财务指标分析&&&&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各项偿债能力指标显示公司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超同业水平,显示公司与客户良好的互相信任关系。现金流量状况良好,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显示较好的盈利能力。&&&&5.募集资金项目分析&&&&公司本次募集资金项目仍然专注于对日软件外包业务。从嵌入式软件、移动电话领域的研发,来提升公司嵌入式软件的比例,提高技术壁垒,并与大客户更紧密合作。而软件外包后方开发基地能够降低公司人力成本,由于公司招聘对象均为重点院校,我们认为人员素质可以保证,但可能需要一定的成长期。&&&&6.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收入将随着对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的增长和人员的扩张而保持稳定增长。在人民币对日元的升值周期,且对日外包市场的竞争仍然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综合毛利率将继续保持轻微下滑的趋势。  我们预测公司的EPS分别为0.43、0.60和0.76元。根据目前市场情况,以及公司的成长性,我们认为给予公司07年35-40倍PE是合理的,二级市场合理价格区间为14.9-17.05元。考虑到一级市场的折价,以及公司募集资金项目情况,我们认为合理的询价区间为11.0-12.9元。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商城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银行/保险推荐
黄金/外汇推荐
理财/汽车推荐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康师傅日资背景却扛民族牌 400亿喂肥日本股东
  它,是港股市场上坚挺不败,市值超过千亿,10年上涨20倍且至今耸立于历史顶峰的超级大牛股。它,20多年来一直生产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消费量最大的方便面和非碳酸饮料以及夹心饼干。它,一向被消费者视作亲切的“台资品牌”。这个“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康师傅”。近来,突然有不止一位普通消费者向《投资快报》记者询问:“康师傅到底是不是一家日资企业?”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首先是感到难以置信,同时也引发了记者的好奇。在仔细查阅该上市公司历年来披露的法律文件以及公司公告后,客观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晰:一家地地道道的日本食品公司早已经成为康师傅的主要股东近十余年,康师傅下属企业也被日企陆续深度参股。应该说,很多人旧时记忆当中的“民族品牌”,如今早已被打上了深深的日本烙印。
  一纸公告将“日资背景”问题公开化
  随着钓鱼岛局势的升温,诸如日系汽车在内的部分老牌日资企业甚至开始停产歇业,但也有一些经营只是受到小幅波及的公司,正在抓紧时间撇清自己与日本的关系,以防遭遇“不测”。
  今年9月20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0322.HK)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立场声明”。声明称:近期由于钓鱼岛争议问题逐渐升温,有消费者向我司反应多处销售终端出现不当宣传状况,甚至出现“康师傅日资控股企业”、“抵制日资,抵制康师傅”等混肴视听的针对性言辞,对我司进行商业诋毁。鉴于事件明显涉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之有关规定,我司特对此进行以下说明:1、“康师傅”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并受到认可。2、在配合政府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引进外资参股并非特例,不应被差别对待。3、我司为股票上市公司,直接面向全世界的投资人,对股权的组成不具备控制权。康师傅自1992年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以来,一向秉持“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精神,不仅向消费者奉献优质安全的美味食品,也着力社会公益,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在每一个特殊时刻,康师傅都与消费者同在。面对我们必须理性应对,凝聚众人力量之时,却有人罔顾事实制造内部分裂,更是侮辱并愚弄民众的智慧!……
  该“声明”义正言辞,高举“民族品牌”大旗。然而,市面上的传闻真的只是空穴来风吗?民众的知情权到底是被谁愚弄?
  “7.7事变”:日本三洋1999年已入主康师傅
  《投资快报》记者查阅康师傅历年发布的公告、法律文件以及公开报道,大致厘清了股权变动以及历史沿革的基本脉络。
  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台湾籍),是“康师傅”品牌的创始人。上世纪70年代末,魏氏兄弟决定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历了包括“顶好清香油”以及“康莱蛋酥卷”等产品上的几次创业失败后,终于时来运转。1988年,魏应行从香港乘火车转道回内地,因自带的两箱台湾产方便面大受同车旅客的好评而触发创业灵感。在分析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后,四兄弟再次振作,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名——“康师傅”。老二魏应交从战友的父亲处,筹得上亿资金。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推出了“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1991年,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在此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康师傅”方便面一经推出,广受市场好评。
  1996年2月,现“康师傅控股”前身“顶益”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名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22”,公司大股东为魏氏兄弟控制的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顶新”公司及魏氏兄弟旗下的其他产业也受到影响,随后,魏氏兄弟决定通过出售“顶益”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来化解大股东层面因扩张过快而导致的财政窘境。
  “顶益”公司1999年发布的系列公告显示,对于出售股权事宜,康师傅方面起码先后与包括“金宝”、“统一”、“三洋”在内的多家企业进行过商谈。其中,“统一”方面日一度与“顶新”签订了一份没有约束力的投资备忘录,高达上市公司总股本33.14%的股权出让似乎很快就会成功。然而,随后风云突变,“顶新”方面于日宣布,已有条件同意向“日本三洋”出售上述33.14%“顶益”股份,同时终止了与统一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磋商。
  日,顶新国际集团与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正式签约,以每股0.80港元之代价出售近13.84亿股“顶益”股票,上述交易总金额近11.07亿港币。从此以后,在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中,台资“顶新”与日资“三洋”开始平分秋色。
  日,“顶益”公司及股票更名为“康师傅控股”。
  董事会日本人占半壁江山
  股权转让尘埃落定之后,“日本三洋”开始实质性介入上市公司管理。首先是派出董事,1999年7月,三洋提名TakeshiIda先生、Seiichi Ikeda先生及Ryo Yoshizawa先生为执行董事,原任公司董事的魏应充辞去董事职务,除此以外,按照收购协议,三洋方面还可以提名一位非执行董事,进而在董事会中占据4席,与公司创始人旗鼓相当。
  康师傅控股的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现任董事会成员分别为:现年58岁的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魏应州,现年82岁的日本三洋食品创办人,康师傅控股集团副董事长井田毅,现年70岁的集团董事兼副行政总裁吉泽亮,现年56岁的吴崇仪(台湾全兴工业集团总裁),现年57岁的魏应交,现年50岁的井田纯一郎(井田毅之子);独立非执行董事如下:现年56岁的徐信群,现年72岁的李长福,现年59岁的太田道彦(来自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现年54岁的冈田大介(来自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现年83岁的深田宏(现任职上野制药株式会社)。由此可见,在康师傅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层面,日本籍人士占据了半壁江山,在非执行董事层面,日籍人士数量超过了华籍人士。
  子公司被日企大举参股
  除此以外,日本三洋进驻上市公司以来,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活动当中,都有日资企业深度介入,如果把康师傅控股的下属子公司股权比例也考虑在内的话,日资的话语权就更深更大。
  比如,日,康师傅公司与朝日及伊藤忠订立协议,日方从上市公司方面收购康师傅饮品控股50%的权益。该项事宜,于日做实,日方最终支付的收购价为28亿元港币。
  日,公司宣布与伊藤忠签立协议,康师傅转让旗下“顶通”已发行股本约49.99%予伊藤忠,涉及金额近7800万港币。该项业务于日完成,旨在与伊藤忠方面在中国物流业建立策略性伙伴。
  日,康师傅旗下全资公司康师傅糕饼“BVI”有限公司,与龟田制果株式会社以合资形式成立天津龟田食品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主力制造及销售米饼。
  日,康师傅上市公司之大股东顶新集团与日本AI Beverage Holding Co., Ltd(简称AIB)进行商谈,AIB公司拟向顶新方面出让旗下康师傅饮品控股约9.999%之权益,代价约21.84亿港元。资料显示,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以及伊藤忠商社株式会社分别持有AIB公司80%以及20%的权益。该交易随后获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该笔交易,日本方面仅用了4年时间,便获利近16亿港币。
  日,顶新方面再度从AIB公司方面购买康师傅饮品控股8%股权,该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近40亿港币。相较于2004年的初始投资成本,该笔交易,日方获利近35亿元港币。该笔交易后,日资AIB在康师傅饮品控股中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1.996%。
  日,康师傅附属公司与Calbee及伊藤忠商事签订合资协议设立从事生产及销售休闲食品业务的合资公司。
  日,康师傅方便食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与日本普利玛火腿株式会社签订合资协议,经营畜禽产品加工业务。
  销售业绩好得惊人 消费者称被“蒙在鼓里”
  1999年,魏氏兄弟将康师傅股权转让给日本三洋时,上市公司正面临阶段性困境,业绩也出现了阶段性的亏损。但日资入主以后,企业很快实现扭亏。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11年年报显示,康师傅控股年度营业额为78.67亿美元,盈利近5亿美金。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股票也是稳步走高,三洋方面以0.8元/股成本买入的股权,如今每股市价高达近24港元(还没有考虑股本的扩张因素)。按照钱龙软件显示的数据,截至《投资快报》记者发稿,康师傅控股港股市值高达1350亿港币,日本三洋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33.18%的股权,市场价值已达近448亿港币。这与三洋方面1999年投入的11.07亿港元股权成本相比,溢价近40倍(该项收益仅为资本利得,未包含十余年来的股利分红)。
  对于康师傅在中国创造的辉煌战绩,很多投资界基金经理都表示“值得尊敬,叹为观止”。但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样一个与大家日常生活形影不离的企业,在公开宣传其产品的过程中却一直刻意隐蔽其股东背景,用“民族品牌”的口号树立其产品形象。对此,很多消费者表示非常惊讶,“一直被蒙在鼓里”。(来源:投资快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背景的网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