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融&#65532 2的几次方;资,该怎么做?

【资交所】中国的P2P机构该怎样创新?网络赚钱_资交所粉丝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156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583093
(69)(19)(15)
传统金融体质已经稳定太久而呈现官僚化迹象越来越为人所诟病,P2P处于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风口,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P2P创新的想象空间令众人期待。P2P从定义上将是人对人的借贷,但从这个名词被用于金融时,其讨论就已经建议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了,否则应该就被称为小贷。从借贷的整体过程来看,需求提出、借贷信审、资金发放三步可以粗略的概括完整体流程。网络信贷的借款流程于此大同小异,可能在细节上处理不同,整体还是遵循这个流程。但是虽然整体流程相同,我国不同的P2P机构在各个步骤的处理上,还是有所差异,因此出现了所谓线下、担保这样的模式。基于上述借贷的三步骤,线下模式和担保模式的逻辑是将需求提出和借贷信审这两步非互联网化,也就是放在了线下来做,只是将资金的筹措和发放放到了互联网上。在整个流程体系中超过一半的部分是非互联网化的,这样的模式称之为P2P其实并不十分合适。线下、担保模式是创新么?之前曾经听行业内的一些专家认为担保和线下模式,通过对借贷端和审核端实行线下的人工干预,是进入中国后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征信系统不太完善,信用习惯还没有养成的妥协之举,并称之为“合理的改良和创新”。这种看法我是不认同的,我不认为线下和担保模式是创新。因为线下模式和担保模式恰恰是传统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操作时所对借贷者采取的主要风险控制手段。线下和担保在传统金融界已经实行很多年,当然我们应该承认其在进行风险控制时并不是错的手段,但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应该知道,线下和担保的弊端很明显。采取线下和担保模式,意味着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控制时的成本急剧升高,为了保证利润能够覆盖成本,金融机构被迫和主动选择借贷金额更高的项目,相应的投资者的门槛也大幅升高。这种缺陷和P2P所倡导的“普惠金融”的理念相违背,恰恰是P2P所反对的,也是P2P要解决的问题。当初我们要挣脱的镣铐,现在反而要主动重新戴上,这难道是创新?不,我认为这恰恰是守旧和倒退。现实的阻碍不是停止创新的理由其实我们并不能怪使用线下、担保模式的创业者,在现实存在的阻碍面前,只有回归传统才是将阻力减少到最小的办法,征信制度的缺失、信用意识的淡漠、监管的缺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有人说“记录就是用来破的”,我们也要说阻碍也是用来打破的,我们所在的世界是有不断的打破阻碍来实现一次次的进步,人类从网络时代倒推回石器时代,我们难以想象这其中一次次的打破阻碍取得进步的艰辛。切身而言P2P的产生不正是这样的么?P2P就是要打破高高在上的“权贵金融”,面对阻碍勇于创新的人,即使我们的从业者不参与到他们中间,他们也绝不应该被孤立和嘲笑。中国的P2P应该如何创新上面一段比较务虚,那么说点务实的吧。我们来讨论一下,在中国既有的国情之下P2P应该如何创新。1.机制比人治重要线下模式和担保模式的广泛使用,使得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判断将完全依赖与P2P机构,投资者失去了自身的判断力和风险意识,一旦养成了不良的投资习惯,很容易被不良平台所利用,造成巨大危害,对投资者和P2P行业造成巨大打击。良好的机制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排除认为的干扰实现良性的运作,从P2P来讲建立一个让用户能够不被P2P机构有意或无意人为影响的机制非常重要。这种机制要让用户独立、自主、可观的对投资的收益、风险做出恰当的判断,并根据该判断做出规避风险的动作。所以P2P机构建立一套能够引导用户学习“分散投资、收益覆盖风险、投资组合”正确投资方法很有必要。P2P金融平台除了作为互联网改变金融业态的工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普及一种思想,给普罗大众普及金融投资的方法,就像当初淘宝能将创业一下子从高富帅的概念普及到底层人民,人人都能开店创业。现在P2P正好成长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下,这是个是个难得的机遇,行业在快速的成长,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个艰难的选择,前者是当前自我的快速壮大,后者是全行业的长远责任和大众声誉,如何选择考验着从业者的眼光和智慧。2.符合政策监管的要求我国监管部门对金融的政策一直表现为较为稳健且谨慎,其目的也是风险性考量,防止出现金融领域安全问题,从而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P2P机构作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也应当遵守监管的要求尽量降低风险。由于政策监管缺位的缺失,如果P2P机构利用担保杠杆进行超出起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融资行为,很容易出现资金池,出现资金和期限错配的问题,进而引起流动性问题。这种问题不仅会造成将机构自身置于危险之中,甚至触发社会大众对行业的负面舆论,危及监管层对行业的正面支持态度。3.利用新技术推动经济环境向有利于行业的方向发展在前行的路上遇到荆棘时,绕过它固然没错,劈开它更可贵。我国信用环境不成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其他行业相比,我们很幸运,因为大数据、云技术这些源于互联网的技术可以成为P2P的有力臂助。在网络的时代,虽然不利的环境是可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或者干脆和环境妥协。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拥有的技术来慢慢改善信用环境,比如除了现存的征信系统的资料,P2P在理论上已经可以建立覆盖整个行业的黑名单体系,甚至探索可以利用SNS和大数据结合,来建立个人信用的预测模型。传统金融体质已经稳定太久而呈现官僚化迹象越来越为人所诟病,P2P处于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风口,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P2P创新的想象空间令众人期待。3.风险保证措施1.木材质押。2.监管仓库。3.资金流入第三方账户。4.应急储备基金管控。5.从业人员素质经验。6.线下合同签订。更多资讯请访问“资交所”官网: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互联网金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