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班级管理与积极心理学 班级管理有机结合》工作报告怎么写?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
下载积分:3800
内容提示: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4:59: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
官方公共微信《分享与互助:班级积极心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课题组 点击数:56 日期:日
《分享与互助:班级积极心育的实践研究》
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基于深化学校班级心育研究与实践的需要。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围绕市级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班本化实施研究》,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班本化心理教材的开发等方式,展开了系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我们研究发现,班级生活中蕴含丰富的心育资源,学校心理教育不能仅通过心育活动展开,还要和班级生活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融入班集体建设过程,关注集体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集体心理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建构积极的人格。因此,本课题基于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本化实施深化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把心育融入班级生活将成为学校心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2、基于提高学校班级教育整体效能的诉求。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心理归属和精神成长的场所,学校中大多数教育教学活动都要通过班级才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上。班级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以班级积极心育为主线来开展班级工作,有助于提高学校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众所周知,学生的精神成长往往不是被教育的结果,而是集体生活中,在面对和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过程中主动建构的。班级积极心育&以让每一个成员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主题,把班级心育和班级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各育的实效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和谐发展。
3、基于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育的启示。
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改革方向。目前诸多中小学心育专家都已经把积极心育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方向。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利于克服目前学校心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班级积极心育的提出是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育改革的启迪。
4、基于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素质的考量。
当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受到广泛的重视,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班主任工作培训基本停留在经验和工作层面,难以真正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素养。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教师在参与班级积极心育研究的实践中,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反思、与专家对话等,有利于帮助教师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班级积极心育研究有利于引导教师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工作、看待学生和自己,从而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寻求职业生命的意义,在运用积极心理学指导自己工作的同时,可以获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本课题的重要目的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有效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
二、概念的再认识
心育即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者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机能水平、发挥其心理潜能、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所进行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教育活动过程。传统的学校心理教育,仅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本身,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停留在心育的底线要求上,仅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辅导过程。而积极心育关注的是学生生命质量和意义,目标是如何使每个学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班级积极心育是在班级生活中,利用班级集体生活中丰富的心育资源,通过营造班集体的积极心理场,组织集体成员的分享和互助、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等直接或间接的心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生活中养成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学会心理自助和心理上的自我提升。
班级积极心育下的&分享与互助&,既是学校积极心育的一种新的理念,又是学校实施积极心育的内容、路径和策略。&分享和互助&强调积极心育的过程应是学生主体之间平等的相互影响和促进过程,其目的是培养每个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
对此,我们课题组又有了几点新的认识:
1.改善心智模式,心中有他人。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包办一切,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缺少与兄弟姐妹同伴们的交流接触,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影响的学生都有&自我中心&的情结。通过课题研究,树立起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学习观,让每位学生拥有热情的心态主动融入班级,在以&分享和互助&为内容的班级活动中不断实现、完善自我,做到心中有他人。
2.改善行为方式,乐于分享互助。
现在的新班主任多为80、90后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与兄弟姐妹的沟通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在管理班级时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容易形成教师管控主义。这让我们必须探索和形成以&分享与互助&为核心的班级积极心育的实践理念和系列行动策略,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实施积极心育的策略等,构建以&分享与互助&为内容、途径的班级积极心育基本理论框架,形成对班级积极心育的新认识。同时,使班主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工作、学生和自己,在提升实施班级积极心育能力的同时,体验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由教师的行为方式感染、带动、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
3.改善实践途径,经历中体验。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误、失望、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需要经过磨难才真实,失败成功都是生命的体验。为此,学校创设了许多&正向体验&的方式手段,并尝试借助&逆向关怀&的方法为学生演绎一段积极的学校生活,以此丰富&分享互助&的内涵,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理念,让学校成为师生心理归属和精神成长的乐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和形成以&分享与互助&为核心的班级积极心育的实践理念和系列行动策略,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实施积极心育的策略等,构建以&分享与互助&为内容、途径的班级积极心育基本理论框架,形成对班级积极心育的新认识。
2、通过课题研究,树立起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学习观,让每位学生拥有热情的心态主动融入班级,在以&分享和互助&为内容的班级活动中不断实现、完善自我。
3、通过课题研究,使班主任浸润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工作、学生和自己,在提升实施班级积极心育能力的同时,体验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级管理、班级教育活动和心育的整体效能,继而提升学校的管理理念,让学校成为师生心理归属和精神成长的乐园。
四、课题的实验组织
1.组织保障
本课题研究核心小组十名成员,均为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有无锡市学科带头人4名,区能手以上学术荣誉获得者6名。十名核心组成员主持、组织、或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江苏省教研室第六期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电教馆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教学方式有效性的辩证思考与实践》等7项市级以上课题,均顺利结题。十名核心组成员始终在教学第一线,在长期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探索教育真谛,注重个人专业技能、科研水平的提升,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课题负责人:华寒萍 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
各子课题负责人:
德育管理:席晓云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於镇波、蒋瑛珠、范丽君、岳静亚
班级管理研究:顾伟芳、邓丽艳、周慕华、孙畚珠、钱颜虹
2.制度保障
学校聘请专家为研究顾问,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培训,采用班主任全员培训及课题骨干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研究过程,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在校园网教科研栏目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库,由课题组长制定阶段实施计划,按计划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研究动态和研究心得。主题研讨的形式分为:课题观摩活动、主题沙龙、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等。
将课题研究论文、案例、活动设计等优秀作品汇编成册,记录师生成长档案,并作为奖惩依据,纳入教师每月考核。
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依托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展开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普通人的健康、幸福与活力,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建立了对人性的积极理解,关注普通人的幸福和内在的精神动力,注重唤起人的积极心理,发挥心理潜力帮助人建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人的心理更健康。
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的倡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式、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等。孟教授这一观点为我们在班级范围内开展心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孟教授在阐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特点时,也着重强调了: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分享欢乐、传播幸福;互相帮助、传导爱心。这更为我们以&分享和互助&为理念的班级积极心育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
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如何优化原有班级心育活动方式,探索以&分享与互助&为内容的班级心育活动方式,同时,把班队主题活动与积极心育相互整合,充分发挥班级活动的育德育心的整体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活动的整合,开发具有班本特色的积极心育活动系列,完善操作策略。采用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分析、活动状态描述、活动感受等多种形式呈现真实、鲜活的班级心育活动情景,并运用积极心育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提升。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1.第一阶段:全体教师理论充电
全体课题组成员凭借网络,依托有关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哈佛听》、《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教出乐观的孩子》等,潜心钻研积极心理学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努力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写下研究心得与体会,形成案例。
我们也为全校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习,有以个案为载体的沙龙,教学案例的整理,以及教育个案的追踪等,使更多的教师走近课题,走进积极心育理念。如在2012年暑期培训中,课题成员能围绕特殊学生的转化分享班级小故事,畅谈点滴体会,再加上胡麟祥所长的一一点评,为老师们假设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些积极教育倡导的观点一次次地冲击着老师们的思维。
2.第二阶段:项目组研究实践
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步建立《以&分享与互助&为目标的班级集体生活中积极心育资源的开发研究》、《以&分享与互助&为操作理念的班级管理中积极心育的行动研究》、《以&分享与互助&为内容的班级积极心育活动的系列研究》和《以&分享与互助&为方法的特殊学生积极心育的案例研究》4个微研究项目小组,以课题核心组成员为圆点,招募志同道合者组建&伙伴式的团队&,一起商讨、展开序列性研究工作。
每个课题组成员再制定自己的课题研究计划。在课题组的统筹下,每一位成员至少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然后,课题组对上交的所有计划进行指导与调整,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体系,出台&课题组阶段实施计划&、&教师个人教科研计划&、&项目小组分享交流计划&等。
3.第三阶段:初步提炼分享
我们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用理论指导解释实践。我们制定详实可行的新学期班级积极心育实践研究的计划,每个人都明确并承担相应&菜单&的操作任务和要求,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教育案例的分享、班级故事交流等团队实践经验分享。在研究中,大家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想法,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进一步提升。沿着实践路径展开,实践研究伴随理性分析而深化。
4.第四阶段:深入研究推进
课题中期评估之后,结合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开展了课题核心组、学科研究组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和深度研讨,对课题核心词&分享互助&&班级积极心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点的把握、深入点的实践方向、课题的最终指导意义所在等有了更科学、清晰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孟万金的理论以及他阐述的积极的六个品质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深入学习,对&三大场域&&三微主题&&三个关键&等核心关键词展开专题研讨,并与班级实践研究不断结合起来,深入对课题的认识。
5.第五阶段:反思总结成果
2015年起,课题渐入总结阶段,我们将各阶段的思考进一步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丰厚了积极心育的校本化理解,融入学校&敏求文化&,对&积极心育&的特征展开了更科学的认识和归纳,并将总结思索结晶成&十二五&课题专著&&《走向积极的学校生活》。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建构分享互助的三大积极场域
在走向分享互助式的积极校园生活的研究中,我们以校园生态优化为愿景,以生命学、伦理学为基本理论指导,引入了具有&积极&因子的&牧式&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优化了管理运营机制,激活了生态主体(师生)间积极能量的有效流动与转换,提增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或一个生态圈,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单位,是实施积极心育的小生态圈。在学校这个大生态系统中有教育管理者、教学执行者、学习主体、教育活动事件、地区区域环境、学校环境等组成,各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教育生态从结构层次看,它有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类生态和教育内生态,教育自然生态因子包括校舍建筑、人工景观等物化环境;教育类生态因子包括师与生、行政人员与一线教职工、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内生态因子包括:人与其自身的关系,如身心健康、自我意识、理想信念、自尊、诚信等。教育自然生态是师生生活的物质滋养,教育类生态是师生活动的社会依托,教育内生态则是师生心灵安顿的精神家园。师生们就生存于这三重生态、三大场域之中,和谐这三重关系,从营造分享互助的氛围开始,达成学生生命个体的自觉互助。
& 1.学校环境场&&营造分享互助氛围
(1)&常青树&文化吧:雅致文化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通道,都会为学生的成长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开发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也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二楼的棋吧,是学生午饭后留恋驻足的地方,象棋、五子棋、跳跳棋&&各取所好,沉醉于弈棋的乐趣。三楼的书吧陈列着各类读书作品,大家或静静阅读、或讨论交流,陶醉于知识的海洋。
(2)&太阳花&心语室:温馨小天地
自从十一五课题以来,学校就特别重视学生心理的辅导。在学校最安静的空间布置 &太阳花&心语室,这里温馨舒适、功能齐全、规章制度完善,固定时间咨询。一些心理辅导老师利用中午轮流值班和学生们个别面谈,分享学生的快乐与忧愁,还结合团体辅导、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真正去帮助学生。可以说心理辅导室真正成为学生获得心理支持、消除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
(3)&彩虹桥&心育角:情趣分享园
在各个班级,我们开设&双色心情袋&、&益心角&、&情绪万花筒&、&彩虹信箱&等班本化心育角,这些物化文化的布置,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色彩柔和,造型别致。心育角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小故事、心灵小贴士、心理健康小报、心情晴雨表&&心育角是一种自助型资源,学生们可以选取适合自己的心育形式展开学习、体验。其次,心育角也是一种互助型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这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就像架起一座座&彩虹桥&,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实现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理解,筑就共同的精神乐园。
& &2.班级心理场&&孕育分享互助行为
&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场决定的。每个教室就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场。创设有利于人的发展潜能、求知欲、表现欲、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心理环境,能促进人的需要、意志、情绪等内在品质的全面积极发展。
(1)从公约到心约&&我是班级小主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的。班级制度是根据校规校纪,根据每个班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情况,经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来制定的。这使学生获得心理认同,即班级相关的制度是大家共同制定的,而不是班主任和少数班干部订立的,大家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去遵守。
但是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方面更显示出对自我、民主的重视,他们反对传统教师的权威,渴望和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心灵契约&,这种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班级服务,是公约变成了学生间心灵的约定。
(2)从共享到共进&&我是积极分享者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同样也是积极心育实施的主阵地。我校各班都能根据班级情况启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这些心育活动,或来源于学生的成长需要;或来源于班级中的焦点行为;或来源于学生的行为诉求&&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生生之间积极的分享中,优秀的迁移中,激烈的争论中受到启发,得到关怀,促成了师生间的分享互助行为,并实现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进行的班级积极心育心理辅导活动一般会实施以下流程:
& &3.个体能量场&&形成分享互助自觉
现代心理学的活动理论认为,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发展中应具有能动性,他们以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外界影响和改变外部环境进而影响和改变自己。
(1)人际吸引
人们在情感方面互相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团队人际吸引。学生个体的优秀会在不自觉间感染到团队中的他人,又因团队成员间有着相容性,人际关系多为&卷入&状态(&卷入&就是情感融合的相对程度,交往对象间所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小决定&卷入&程度的轻重),更易催生其他个体的积极潜能。树立学生分享互助的意识,以此促成个体能量场的形成,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形成优秀的感觉。
(2)行为带动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老师要善于发掘出优秀个体身上的优势领域,并对此进行极大的赏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进行即时性的反馈评价,在团队中进行模仿迁移,最终用个体带动团队的方法,形成分享互助的自觉性。我校的&小太阳&寻访活动非常时髦。每周都会有一些学生成为大家寻访的焦点,成为大家心中的&小太阳&。以此通过团队激励,学生间的互相促进,行为带动,差异互补。团队潜能在这一系列的牵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3)成长融合
你有一个智慧,我有一个智慧,集体就拥有了大智慧。在这种大智慧的引领下,不断催生出新的期待,形成新的目标,继而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热情,朝着更高的方向前进,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如我校成立的&达人俱乐部&,包括&种植小达人&&科学小达人&等。在参加俱乐部活动的过程中,某个个体的优秀推动着团体中其他个体的成长,而整个团队的潜能又在无形中激励着身处其中的个体潜能的开发,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确立分享互助的三大微型主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整个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试图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并在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三大微型主题&活动,则是有效地利用班级积极心育资源进行教育,充分发挥班级活动育德育心的整体效能的一种特色活动,我们在&分享与互助&的心育活动中,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登上学校最高的领奖台&&让东小的每个学生都成为学校的名片&的理想境界。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大胆尝试了&微仪式&。我们提出的微仪式是指以班级或团体为单位的,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小型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的活动,它具有主题小、范围小、容量小、操作灵活等特点。
这些仪式活动时间可以是简短的,内容可以是简洁的,但仪式的庄严不能少,可以说这样的仪式活动简约但绝不简单。这些特殊的仪式活动融入到每个班级的集体生活中,触及学生的内心,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
首先,仪式是成长的节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有一种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仪式比活动更庄重,更严肃,恰恰能帮助他们获得与自我实现和认同相关的自豪感、集体感、神圣感和归属感。将学生隐形的成长化为特定的仪式,将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脚步,使学生们的成长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礼&&10周岁生日纪念礼&&六年级毕业成长礼&。
其次,仪式是精彩的见证。仪式是象征性的,是表演性的,即使再精彩的日子,假如没有伴随一些特定的仪式,也会被我们逐渐遗忘。在仪式的氛围中,学生们会更有一种使命感,带动她表现出更会精彩的一面。如&鼓掌礼&、&成功礼&等。
第三,仪式是心灵的抵达。仪式是一种精神的积淀,道德的延伸。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仪式,都能使参加者得到心灵的震撼。仪式,不仅塑造了儿童的生活,更融入到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中。
仪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分享,是一种巧妙的互助,一次次的仪式哪怕是&微仪式&都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成就了集体的幸福,更成就了每个学生的精彩!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应运而生,而在教学领域,微课呈现了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课题组有老师提议:把班队主题活动与积极心育相互整合,尝试启用&微队课&模式。就这样我们东小的微队课应运而生了。
我们的微队课主题小,用时少,针对性、即时性强,能够引发每一位队员的共鸣和思考,让整个团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温暖向上的力量。
六(5)&正能量&雷锋&中队以激情澎湃的诗朗诵《老师的爱》,凝聚着对老师的感谢;以真诚质朴的语言诉说着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抒发着对老师的感恩;以亲手种植的郁郁葱葱的吊兰为礼物,传递着师生间浓浓的感情。整个活动围绕&祝福,老师&这一主题,不仅给国旗班正能量雷锋中队的学生们一个机会,一次锻炼,同时也给所有参加升旗仪式的同学们一次教育,一点启示。
六(1)&郭明义英雄中队&举办了微队课&江苏、新疆儿童手拉手图书捐赠仪式&。同学们以朗诵的形式畅谈了阅读课外书的幸福与满足,讲述了新疆儿童在阅读方面的贫瘠以及强烈的渴望。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发出强烈的倡议:&伸出援助之手,捐献一本心爱的图书,建立手拉手爱心书屋&。浦校长高度评价了此次队课:六(1)中队的队员们言语里饱含诚挚和温暖,他们拥有纯真的爱心、善心和真心,就像一群挥着翅膀播撒着爱的纯洁天使!
每个学生都来分享。&人人参与&是微队课的主导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是我们的底线。虽然微队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但这并不影响每位学生的参与,哪怕在舞台上仅仅是说了一段话,唱了一首歌,这种面向全校的分享机会也是弥足珍贵的。
每个学生都能分享。&莫道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虽然微队课只是刚刚起步,但无论是六年级的大学生还是二年级的小朋友,每个班级的&微队课&分享都是独特的,是举校瞩目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分享机会,人人都抓住了分享的机会。在司令台上,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这种体验更能加速学生的心理成长。
每个学生都会分享。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分享具体的做法,分享一首歌一段诗,接纳、享用、创造,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作为积极的存在,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你一份惊喜;如果你给学生一个支点,相信学生会撬起地球。分享的班集体在司令台上就是一个个荣耀的整体。
微寻访是在积极心育理论指导,&红领巾寻访活动&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自主自发开展的访问活动。微寻访的对象一般是身边的典型人物、家乡的发展变化等。
微寻访有自身的优势,首先是参与人数少,是基于同类寻访目的的同质学生小群体;其次是对象贴近生活,来源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第三是寻访时间的随机生成;第四是有后续分享跟进,有活动感受、心语分享。
&我们的微寻访遵循以下几个过程:1、把脉班级动态,发现最佳寻访契机;2、注重访前准备,提高寻访效率;3、关注分享形式,争取生动性、多样化;4、形成寻访系列,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我校&郭明义英雄中队&寻访&身边的善人&成为了班级的常态化活动,&访善&成了学生们的习惯,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行善&的渴望。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连续举办了多次&微善&活动:&手工义卖,奉献爱心&&江苏、新疆儿童手拉手图书捐赠活动&&关爱民工子弟,图书传真情&等。现在,该中队已被评为无锡市首个英雄中队。
实施积极的心育活动,尝试活动形式上的创新,尝试活动内容的变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分享互助既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同时又是我们的操作理念。在序列性的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分享互助,让&我&更出彩;分享互助,&家&更温馨;&分享互助,让&心&更敞亮;分享互助,让师生更幸福。
(三)设计分享互助的三大关键经历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集体中,他们希望在集体中找到位置,获得存在感,也愿意遵从同辈文化去融入集体,被集体认可,分享就成为每个学生存在与融入的标志。学校通过设计&做关键人物&&创关键事件&&寻关键支持&的三大经历,让每一位学生亲历实践,微笑互助,快乐分享,班级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卷入状态&,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融入集体,重新发现自我的价值,增添成长的信心和决心。
1.做&关键人物&&&我是分享互助的在场者
在&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这种因循守旧的班级氛围中,学生极易形成顺从、依附、冷漠等消极心理,其个性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制约。而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与人文关怀,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在积极心育视域下我们所倡导的班级生活中的&关键人物&,是指被班集体每一位成员认可的必不可少的存在个体。在&关键人物&角色的确立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个性、特长、能力等,以某个实际的班级身份,在班级生活中为他人的成长、为班级的健康发展助力。
(1)设岗,拥有班级身份。
&丧失存在感的人,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上都是疏离的&。班里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总是得不到肯定,他们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兴趣,心理资源日渐枯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关键人物&,即认可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强项和独特价值,打破以往仅由一小部分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旧格局,把每个学生都推到了前台,使班集体成为一个人人当家作主、人人都有话语权的大家庭。
(2)知行,体验角色存在。
想让一个人做出高尚的行为,必须把她推上高尚的位置。当一个学生被赋予某种责任,就焕发起了内心深处蕴藏的生命动力,找到了自身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
学生们在各自的&关键&岗位上感知着、实践着、体验着,虽然除了成功,更多的可能是困惑和失败,但不管怎样,班级&关键人物&,让每位队员在班级这棵大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展示和服务的空间,成了一片美的叶子。
(3)善为,成为岗位能手。
光有热情还不够,时间一长学生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没有具体的工作指南、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工作质量只能听凭学生个人的态度和责任心&望天收&。为了防止&放任&管理的出现,必须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主要从学习技能、优化细则、引入竞争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一套&自我管理&的岗位运行机制。
(4)跃迁,实现自我生长。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就是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蛹咬破自己的茧,羽化成蝶的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它必须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完成生命的这次飞跃。班主任首先要克服怕出事的陈腐观念,要允许学生在管理中进行自我修正、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方式,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个人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是被人忽略。班级&关键人物&,能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伟大,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个人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展现、锻炼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关键人物&,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那一个,为其终生发展助力!
2.创&关键事件&&&我是分享互助的践行者
积极心理学下的关键事件是指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发生的,对学生成长产生相当影响的事情,受社会生活、校园文化、学生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激发,具有时代烙印,具有发展儿童的意义。
(1)演绎回放,关注分享互助的典型细节。
关键事件涉及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形形色色的感人瞬间、意料之外的偶发事件、伙伴互助的生活故事等,这些事件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如能恰如其分地抓住关键事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一方面,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事件中包含的教育意义,以为师者的眼光、儿童化的视角,合理挖掘、分析事件背后的教益;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事件陈述、场景演绎、故事分享、情境表演等形式,再现事件细节。
(2)聚焦解读,挖掘分享互助的典型意义。
关键事件的聚焦将转瞬即逝的教育意义慢镜头化,便于反复回顾,使事件中的典型细节、典型行为与其展现的教育意义实现无缝对接,将虚化的教育具象化、生活化,便于下一阶段的认知迁移。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教益的提炼应立足儿童,就事论事地展开解读分析,让学生在情感的储备、激发过程中,自己发现事件背后的深意,尤其是学会关注优秀行为,聚焦优秀品质,但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空洞说教,师者僭越。
(3)认知迁移,助力分享互助的行为养成。
与同龄人交往是小学生的强烈需要,对同辈文化的遵从已经成为当下小学生急剧转变的追求,只有遵从同辈文化,他们才能获得适应和胜任。同辈文化的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形成&他行我也行&的竞学仿学心理,互惠、合作、从善、同理、沟通的能力、行为在同辈文化的遵从引领下,不断被模仿迁移,获得锻炼提升。值得指出的是,紧扣&分享互助&的认知迁移,不仅是指向优秀的&正向体验&,我们还认识到挫折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挖掘挫折教育的积极意义,实施&逆向关怀&,以&为他者&的胸怀,展开互助,实现团队的整体发展。
3.寻&关键支持&&&我是分享互助的受益者
积极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关键支持&,是指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对学生成长、对班集体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可供分享互助的心育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找寻到使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从而积极打造心育共同体,使学生在班级、学校生活中更积极、更阳光,更富有朝气和活力。
(1)建立支持者资源库
吸纳家长老师,推出家长课堂。我们广泛宣传,让家长了解班级积极心育的理念和策略,将家长吸收为班级积极心育共同体的成员融入班级管理。在积极筹建&家长老师&资源库时,老师可采用&邀请式&&申请式&等方法,由教师或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需求、特长爱好,约定好进课堂的时间、内容。如医生妈妈手把手教学生急救,一汽集团的爸爸介绍汽车的发展史等。
助力教师朋友,关键时刻着力。班级中的每个任课老师对于班级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相互认同,会最大限度地凝聚集体,温暖人心。在大课程观的背景下,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时,应以班级名义邀请各学科老师一起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这些教师朋友们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介入校外辅导员,引领成长路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学校,社会更是培养他们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校外辅导员&就是活跃在积极心育战线上的有效资源。锡山区地税局的叔叔阿姨都是我校的校外辅导员,他们为大家讲解税务知识,开展税务小讲坛;锡山区少年法庭的赵晓燕阿姨是我校的法制副校长,他常常为大家分享少年法庭的案例,为学生们的成长指点明灯;锡山区朝阳网校的校长华爷爷是全校同学尊敬的老校长,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他做讲座为我们解读&中国梦&。
壮大志愿者队伍,促成团队共进。学校在发展&敏求&文化的过程中,运生了&敏和志愿者&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积极的力量,爱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团队的积极精神,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趋向、使学校的特色越来越明晰。
(2)进行受益者反馈
班级生活中的&关键支持&使学生有了更宽广的胸怀:不怕挫败,因为他们有坚强的后盾;不怕寂寞,因为他们有同行者的关注;不怕失意,因为他们有更贴心的关怀。在一次次的支持背后,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谢,通过撰写感恩卡、举行感谢礼,对老师、家长等在关键事件中帮助过他们的人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情感的提升,激发了下一次参与的欲望。
(3)展开成长认证
关键支持的介入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的活动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这样的一种实践浸润中,孩子们更加阳光,更加愿意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因此,我们每学期评选一批优秀学生志愿者、优秀家长辅导员,每年度开展&东小最美&分享。
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班级中,学生小李悄悄往讲台上递上一盒餐巾纸;小方往卫生角放了一包垃圾袋;小瞿生病了,保管区有人抢着去拖地,甚至还有班级学生主动上门辅导功课。
八、研究后的思考
1.教师能贴近并理解学生,但心理学专业知识欠缺。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蹲下身子看学生&,站在儿童的立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也能根据不同的学情、班情开展适合本班的积极心育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越来越亲密,亦师亦友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相处的常态。
但是本课题研究也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除了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还必须了解一些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很多时候,老师们在进行心育活动时是摸着石头在过河,或者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求得课题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分享互助活动努力实现系列化、特色化构建,但理论提升不足。
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聚焦班本化分享与互助积极心育的操作,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1-6年级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辅导课、三微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已渐渐形成了系列化,学校特色化,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发现活动内容稍显零散、重复,需在一定理论的支撑下进行有机整合,最终达到分享与互助积极心育的体系滚动。同时,无论是积极心育的资源开发,还是个案的研究、以及积极心育活动的探索,仍旧存在大众化、缺乏个性的情况,需要在专家的指引下,逐渐使我校分享与互助积极心育的特色亮起来。
责任编辑:鲍宇
暂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写课题中期检查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