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财产约定制度研究 论文怎么写

您的位置:&&&&&& > 正文
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16:11&&来源: |
特色通关班(含基础+法条+冲刺+论述题) 特色无忧班 当期考试不过,下期免费学
精品通关班 经典班次,科学搭配 精品无忧班 当期考试不通过,下期免费学
实验班实验通关班 智能交互课件,个性化辅导 实验无忧班 考试不过,下期免费学
定制通关班 大数据智能教学,省时省力 定制无忧班 考试不过,下期免费学
历年真题,应试指南。看书、做题、云笔记功能一应俱全
司法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
2016年司法考试移动班,支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学习网络课程,每15-20分钟一个讲座,化繁为简。权威名师倾情打造,授课幽默风趣,妙语连珠!
学员:kuangtianhao学员:wppwdd8学员:laimengzhu学员:liqy00学员:szt520125学员:wangshen1987
咨询电话:010-
特色班精品班实验班定制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智能交互课件,阶段测试点评。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个性化辅导方案,一对一跟踪教学。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大数据智能教学,私人订制服务。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法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Copyright & 2003 - 2016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电话:010-6500111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
传真:010- 投诉电话:010- 建议邮箱:&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
  /   京公网安备66 夫妻约定财产法律制度研究--《上海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夫妻约定财产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夫妻约定财产制,又称为夫妻约定财产契约(合同),是指有结婚意向的婚前男女或者已经结婚的夫妻之间对双方各自财产、原来共同共有的财产以签订协议的形式确定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并就如何对与他们发生财产关系的第三人承担责任作出明确约定,相对于法定财产具有优先适用性的婚姻财产制度。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曲折过程。2001年婚姻法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有了比较详细规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基本满足了人们对于确定财产归属以及司法实践的需要。十几年过去了,法律制度运行的客观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来说,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财产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夫妻约定财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法院的司法判决都存在适用难的问题。像夫妻约定财产制度这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法律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修改、完善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这已经成为该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作者在法院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以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为案件争议焦点的具体民事案例作为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我国的民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婚姻法解释、继承法和外国的相关法律文件,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详细论述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发展历史、制度规定、存在问题、完善措施。最后,回归到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通过有关婚姻财产的案例,揭示该制度的缺点和不足,并对如何弥补这些缺点和不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婚姻财产案件中有关夫妻约定财产争议的典型案例,指出法院对于这些具体案例的判决依据,揭示法院判决瑕疵以及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法条本身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论述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基本理论,通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于该制度的对比,介绍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背景、立法体例、性质等情况。第三部分,介绍夫妻约定财产的主要内容,包括类型,效力和进步意义。第四部分,此部分是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作者在论述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基本内容和问题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经济发达、法律成熟的大陆法系国家相关法律,提出自己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923.9【目录】:
摘要6-7ABSTRACT7-11第一章 导论11-16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15
一、 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12-13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4
三、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4-15 第三节 研究方法15-16第二章 以婚姻约定财产为争议焦点的典型案例介绍16-20 第一节 典型案例16-18
案例一16-17
案例二17-18 第二节 法院判决瑕疵与法律漏洞的提出18-20第三章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背景及基本涵义20-30 第一节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渊源20-23
一、 外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发展历史20-21
二、 国内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发展历史21-22
三、 世界各国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形式22-23 第二节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基本涵义23-27
一、 夫妻约定财产在立法上的定义23-24
二、 结婚、离婚时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不同24-27 第三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定性分析27-30
一、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人身关系学说27-28
二、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财产学说28-30第四章 夫妻约定财产的效力及意义30-35 第一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法律约束力30-33
一、 夫妻约定财产的法律约束力30
二、 夫妻财产约定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间节点30
三、 夫妻约定财产对于夫妻的约束力30-31
四、 夫妻约定财产对于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31
五、 夫妻约定财产的无效31-32
六、 夫妻财产约定的撤销32-33 第二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法律意义33-35
一、 体现了对财产私权利的保护33
二、 满足了人们对财产灵活性的需要33-34
三、 满足了二婚与分居夫妻确定财产关系的需要34-35第五章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5-43 第一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时间35-37
一、 婚前财产协议与夫妻财产约定的争议35-36
二、 存在问题36
三、 解决方法36-37 第二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公示问题37-39
一、 存在问题37-38
二、 解决问题38-39 第三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变更和撤销39-41
一、 存在问题39-40
二、 解决问题40-41 第四节 夫妻约定财产的救济41-43
一、 存在问题41
二、 解决方法41-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8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8-49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研究的情况49-50致谢5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月;[J];法学;2001年02期
王利明;[J];法学;2001年03期
许莉;;[J];法学;2007年12期
刘晔;;[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3期
张毅辉;[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杨晋玲;[J];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王洪;;[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陈高英;[J];行政与法;2002年05期
杨晋玲;[J];学术探索;2004年10期
马忆南;[J];中国法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世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廖建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桑扎;贡保扎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邵建东;曾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曹险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范婷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张道升;[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陆勤毅;[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汪传才,凌艳传;[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傅远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宁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吕静;;[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董美根;;[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杨铁军;;[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蒋光辉;;[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李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康娜;;[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王晓嵘;;[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周淑真;武建强;;[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A];中国法学三十年()[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丁宇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国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一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尹伟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周清华;[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邬先江;[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方兴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冯金朋;[D];南开大学;2010年
丛海平;[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洁;[D];河北大学;2009年
张念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董秀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乔淑惠;[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刘金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杨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童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周姚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唐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诗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杨大文;;[J];法学家;1996年06期
王利明;[J];法学;2003年01期
高富平;[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何笑梅;[J];台湾研究;1999年01期
马忆南;[J];中外法学;1994年06期
玛格丽特·桑顿,王卫平,魏鸣;[J];外国法译评;1997年01期
肖厚国;[J];现代法学;2001年02期
杨晋玲;[J];现代法学;2002年01期
巫昌祯,夏吟兰;[J];政法论坛;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国斌;[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任瑞英;[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李涵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周安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杨立新,尹艳;[J];法学天地;1994年03期
熊敏翊;[J];中国司法;2002年03期
陈高英;[J];行政与法;2002年05期
魏娟玲;;[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王洪亮,苏虎超;[J];中国司法;2000年11期
庄少玲;[J];山东法学;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小婷;张照东;;[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唐觐英;;[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周绍强;张玲玲;;[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陆婉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智渊;[N];江苏经济报;2004年
狄蕾;[N];江苏经济报;2001年
李缘缘;[N];中国改革报;2003年
曹秀谦;[N];检察日报;2001年
丁万志;[N];江苏经济报;2002年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10年
白洁;[N];中国文化报;2000年
戴谦 张杰;[N];青岛日报;2006年
汪来超;[N];法制日报;2003年
廖明;[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荟;[D];山东大学;2013年
夏吟兰;[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林葆先;[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裴桦;[D];吉林大学;2008年
卡佳图;[D];吉林大学;2010年
朱丽娟;[D];吉林大学;2011年
阚凯;[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李洪祥;[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广;[D];上海大学;2013年
蔡诚慧;[D];郑州大学;2010年
汤琳;[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马春晓;[D];山东大学;2010年
周婧;[D];安徽大学;2011年
李玲;[D];山西大学;2012年
魏丽芳;[D];山东大学;2012年
曹冬华;[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李萌;[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吴楠;[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研究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研究论文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文档题目《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
免费专业论文
收费计算机专业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文档题目《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论文范文关键词:文档题目《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
文档题目《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毕业论文范文介绍开始: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
&内容摘要&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关键词:婚姻&&& 夫妻&&& 财产关系
一、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婚姻法实行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1、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2、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3、夫妻双方都有参加工作、生产、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干涉和限制;
&4、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5、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共同财产。
三、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1、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2、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3、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现行《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4、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17、18条的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国长安出版社常用法律法规选编 2005
&2、全国性婚姻法律法规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
&姓名:裴荣连
&专业:法律
&院系:北京师范学院
&2012年11月
&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
&内容摘要&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
&关键词:婚姻&&& 夫妻&&& 财产关系
本法是婚姻家庭中的基本准则。
&婚姻法在现代社会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关联夫妻之间应尽义务和责任的纽带,是规范婚姻家庭中夫妻的准绳,婚姻法在夫妻关系中存在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
婚姻法实行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1、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不得小于规定年龄,要求结婚双方必须亲自到婚育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未到法定年龄和重婚,以及禁止结婚的情况,婚育无效。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也就不具有夫妻财产的权利和义务。
&2、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领取结婚证后,夫妻双方正式成为夫妻,对于各自先前使用的姓名,各方不得干涉,必须尊重双方姓名的权利。
&3、夫妻双方都有参加工作、生产、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干涉和限制;
&夫妻双方拥有参加工作自由的权利,各方不得干涉。
&4、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5、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共同财产。
&新《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取得的婚前财产归其所有,除非书面约定,不会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里对房产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说明,“第十九条 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  第二十条 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  (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  (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  (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  第二十一条 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  当事人就前款规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
&想离婚的男男女女最苦恼什么?法院长期不判,财产纠缠不清,尽管形同路人,还要一起过日子,因此有人说:办离婚真累。新《婚姻法》将帮助想离婚的男女从此窘境中解脱出来。这部法律规定,结婚前,男女双方应当依法到公证机关对各自的财产、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将会得到法律直接认可。&
&婚前的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后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双方对财产又明确的约定。但是一些特定的财产是属于个人独有的,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转业费就属于个人独有的财产,不做为共同财产。最高院93年的司法解释转业费10年以上转为共同财产的规定,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应当已经失效。
&  “夫妻各自的婚前财产在双方结婚8年后即作为共有财产”的说法早已成为过去。自从新的婚姻法颁布实施后,法律已明确地对夫妻双方婚前个人财产作了详细的规定,任何一方的婚前财产均属于个人财产,不会因结婚而逐渐转化成夫妻共同财产。因此,为婚前财产权属办理公证,已没有必要。
&  比如,婚前个人按揭买下的房产,即使婚后共同还贷,按照新婚姻法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没有约定,在分割时当然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共同还贷的部分,由所有者按照份额予以退还。房产增值的部分,当然由所有者享有。这应当是原则。法官当然也可以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困难的一方判决所有者予以帮助、补偿。但是这并不是对共同财产的分割。
三、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1、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时,需要抚养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夫妻双方都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2、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3、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现行《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现行的《婚姻法》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夫妻的个人财产范围。结合了我国国情,适应了当前夫妻财产关系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有利于划清夫妻共同财产与夫妻个人财产的界限,减少纠纷。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个人财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提高了婚姻关系当事人的自主权,从而避免了夫或妻因婚姻状况的改变而丧失其在财产上的独立人格,而且有利于调动夫妻各方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  (1)本法规定的一方婚前财产,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个人所有的财产,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二是一方婚前已经取得 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三是婚前财产的滋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滋息和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滋息。如婚前所投资的股票,婚后因股票大升而获得的收益应认定为婚前的个人财产。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登记前双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样规定目的在于简化财产关系,便于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2)本法规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药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应属个人一方财产。这种因人身权受到侵害所获得的损害赔偿费用,因其具有严格的人身性质,是用于保障受害人生活的基本费用,只能作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得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在法定财产制的情况下,受害人在向医院支付医疗费时,往往是以夫妻共同的积蓄或向他人借款(该债务实践中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先垫付,然后再向侵害者请求赔偿的。如果将获赔医疗费一概规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则显失公平。
&  (3)本法把“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列属为夫妻一方财产,充分考虑到了财产所有人的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以及获得财产者的权利,体现了婚姻法对遗嘱人、赠与人意愿的尊重,符合我国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立法愿意,充分保护了夫或妻一方的个人利益,避免夫或妻一方在婚姻生活中失去财产上的独立人格。
&  (4)本法将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规定为夫妻一方的财产,而未列举具体内容或界定标准,也未规定专用生活用品在家庭财产中所占份额的比例。我们知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个人专用生活用品的价值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摩托车、轿车等高档生活用品,并逐渐成为夫或妻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因此,如果婚姻法不对专用生活用品的价值、专用生活用品在家庭财产中所占的份额的比例及生产用品与生活用品之间做出科学界定,必将损害婚姻当事人一方的合法权益,建议今后在制订这方面的司法解释中,应弥补此立法上的不足。
&  (5)对于条款中“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这是夫妻个人财产的一个兜底条款,是指法律不宜也难以穷尽的,具有人身性质,应当属于夫妻个人的财产。
&4、我国目前的婚姻立法原则确立的是以法定财产制为主,以约定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婚姻家庭领域里的财产状况也起了很大变化。夫妻财产数量上日益增多,财产构成上也日趋多元化。因此,仅仅依靠法定夫妻财产制已不足以反映和调整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必须逐步完善我国法律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有关规定。
&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17、18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同时,作为约定财产制的例外本法第40条还规定了:“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
&(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条件
&  夫妻是婚姻财产关系的主体,是财产权利的享有和财产义务的承担者,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是一种与当事人身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必须亲自实施,不得代理,其他任何人代替婚姻关系当事人所作的约定都无效。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完全民事行为的成年人,同时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才能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导致的意思表示于法于理有悖,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
&  夫妻约定的财产应该是有特定形式,履行一定手续的。夫妻财产契约,必须具备书面形式,没有经婚姻登记机关申报登记或公证机关公证的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变更和撤销原约定亦必须以书面形式做成并经登记或公证。变更和撤销约定不得改变夫妻双方对第三人原来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因欺诈和逃避等原因而变更和撤销约定的行为无效。这样既可以确定夫妻双方对财产责任的承担,又可以保护第三人的债权,同时兼顾维护社会利益、交易秩序的精神。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确立了约定财产制优先于法定财产制的效力。夫妻财产约定一旦生效,即在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受此约定约束。夫妻双方都必须依约先使权利、履行义务,夫妻财产利益的分配也必须按照有效约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夫妻任何一方违反财产约定,都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夫妻双方必须严格执行财产约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确实需要变更撤销的,须经由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后,同样以书面的形式,且如原约定经过公证机构公证,亦要经过公证机构公证才能变更、撤销。
&[参考文献]
&1、中国长安出版社常用法律法规选编 2005
&2、全国性婚姻法律法规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以上为本篇毕业论文范文文档题目《浅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的关系》的介绍部分。本论文在栏目,由(www.zjwd.net)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查找
收费专业论文
本站部分论文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
()提供,,,,,
Copyright@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