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准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济发展发展路子

钟山区多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加收入的路子
&&&&来源:&&&&
&&&&&&字号
抓住政策机遇, 发展 “土地运作型” 集体经济; 打响特色品牌, 发展 “高效产业型” 集体经济; 拓宽服务功能, 发展 “服务创收型” 集体经济; 激发村级动力, 发展“招商办厂型” 集体经济; 注重村企互动, 发展 “村企融合型” 集体经济; 立足地缘优势, 发展 “矿区服务型” 集体经济; 强化辐射带动, 发展 “城区开发型” 集体经济;引领山区转型, 发展 “山区生态型” 集体经济; 挖潜旅游产业, 发展 “景区拉动型”集体经济。这是去年钟山区为全面消除 “空壳村” ,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的10项有力措施。如今, 钟山区已经全面消除了 “空壳村” , 该区将继续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工作, 拓宽村民增加收入的路子,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村民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成果。
凝聚力量 科学谋划发展目标
去年, 钟山区下发 《关于推进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 积极引导通过产业服务创收、 入股合作分红、 资源优势转化、 物业租赁经营、 存量资产增值等模式,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进一步加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统筹、 指导, 钟山区强化组织领导, 形成发展合力, 成立了由钟山区有关领导任正副组长, 成员为钟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局、 区发改局等28家相关单位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 并抽调区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 组建钟山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办公室, 加强具体统筹、 指导和督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工作。
为进一步掌握各村的情况, 规划发展思路, 领导小组成员带领专班成员深入各个镇乡 (社区) 与村支书、 致富能手等人员座谈, 听取各界人士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指导镇乡 (社区) 制定发展规划, 成立村集体参股的股份制公司, 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 钟山区各镇乡 (社区) 成立公司、 合作社48个, 其中村级集体参股公司11个, 村民参股专业合作社28个) 。同时, 钟山区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钟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到 2015 年底, 全区 43 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均达到 30 万元以上; 到 2016 年底,70%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 50 万元以上, 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0万元以上; 2019年, 100%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0万元以上, 部分村级达1000万元以上的工作目标, 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保证村级组织有效运转, 保证村党组织有能力、 有实力为群众服务。
此外, 钟山区区级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的镇乡和村进行奖励; 区财政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 采取人才培训、 以奖代补、 项目资助、 金融风险补偿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加大土地金融支持力度,加强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入股、 联营、 兴办合作企业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合理流转农村土地, 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盘活资源 变 “输血” 为 “造血”
钟山区德坞社区白鹤村地处钟山区西大门, 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村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白鹤村依托距离城区近的条件和集体闲置土地多、 村民手中有闲钱的优势, 在村支两委的引导下, 采取投入集体土地、 资金和村民入股的形式, 先后成立了运输协会、 信用担保合作社、 白鹤保洁公司等集体企业, 实行入股分红、 滚动发展, 在用活用好村民手里的闲钱、 为他们增加稳定收入的同时, 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经过两年的发展, 白鹤村集体经济积累已达到800余万元。
“钱不能让它睡在账上, 要动起来才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现在还要组建创业理财投资公司, 把农民占用的30亩集体闲置土地收回, 建设物流中心和汽车修理厂。多方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开辟渠道, 让老板为村民打工, 为我们白鹤村打工。 ” 白鹤村党支部书记孙思勇说。
钟山区大河镇渡口社区以前是个典型的“空壳村” , 如何利用辖区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社区两委人员煞费苦心。 “要找钱就得先提升服务。 ” 该社区党支书记邵云芳说于是, 该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纽带作用和服务作用, 为辖区煤矿企业真情服务, 这也让辖区煤炭产业一路发展良好, 企业效益好了,对社区的信任感也提升了, 于是加强和社区项目合作, 也让社区从中获利。
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积累后, 渡口社区决定修办公楼, 邵云芳心想, 修办公楼不能单单办公, 还要想到以后的增值问题, 在征求大家的同意后, 该社区决定将办公楼修建在路边, 有3个门面, 总面积有300余平方米。办公室修建好以后, 很快就有人上门来租, 最终社区将门面出租出去, 每年获得2万元的租金。同时, 渡口社区充分利用 “3155” 工程, 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 多渠道为村集体增收。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 社区不忘回报村民, 增加了辖区硬件设施的投入, 用于村内改水、 改电、 改厕, 串户路等基础建设, 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如今, 在社区两委的带领下, 渡口社区经济不断发展,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013年, 渡口社区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8600元,被评为全市的 “小康村” 。
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成果
钟山区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不仅盘活了集体土地和农民手中的闲钱, 村级集体经济自身 “造血” 功能更是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时,村民从 “股份红利” 中实现增收。双戛乡河沟村一组村民杨朝珍说, 自从高中教育城项目 “落户” 双戛乡, 该工程启动以后, 因为拆迁赔偿问题当地不少村民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高兴之余, 村民们也面临着 “如何把手中的拆迁款用好用活” 的问题。而此时, 河沟村村支两委利用资源优势, 抓紧成立劳务队和建筑队, 让村集体经济有了50万元的进账, 让群众能在家门口打工。
“看见村支两委以及上级部门这么为老百姓谋福祉, 随着下一步将有大量人口涌入我们双戛乡, 村委准备建一个超市和宾馆, 村民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 我也愿意将自己的钱入股到村集体经济项目上, 村里富裕了, 我们老百姓才会从中得到实惠嘛……” 杨朝珍信心百倍地说。
近年来, 大河镇的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呈现出了村级集体积累逐步增长,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的良好态势, 在该镇的统一部署和精心策划下, 目前大河镇7个农村社区、 2个居民委员会都有了一定的村集体积累, 全镇无 “空壳村” 。该镇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河镇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项目征地的村提留, 但这只是一次性的 ‘输血’ , 如何将 ‘输血’ 变成 ‘造血’ ?从一次性变成永久性, 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 并让村民从中得福利, 才是工作的真正目标, 为此, 大河镇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为路径, 以深入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富民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 积极探索大河镇市场经济要求的新途径、 新方法, 加快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身 “造血” 功能,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据了解, 大河镇还成立了贵州省六盘水阔神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由该镇的所有村委会作为股东, 主要经营房屋建筑、 基础设施建设、 土石方挖运、 乡村公路建设等。为了让每个村委会都能从中获利, 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 该镇要求每个村委会最高入股资金为50万元, 经济较弱的村委会, 镇里可以借钱给其入股, 等到公司有收益以后再还钱。这样一来, 不仅缩短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距, 也有助于村民增收。如今, 钟山区已经全面消除了 “空壳村” , 目前该区正积极稳步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工作, 继续深化10种模式发展, 增加村集体收入, 拓宽村民增加收入的路子,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让村民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成果。(张兰)
(责编:涂敏、陈康清)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贵州频道手机版
官方新浪微博
官方人民微博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陶明伦到“扶弱培强”工程联系点察看时要求:
吃透村情集中智慧把发展的路子找好
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
晚报首席记者 秋影
商丘网讯:
昨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市农村基层“扶弱培强”工程转入全面推进阶段的第一天,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陶明伦冒雨来到他“扶弱培强”工程联系点——梁园区刘口乡赵辛村和刘灿村,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慰问驻村工作队员,看望老党员,为村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玉安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陶明伦首先来到他“扶弱培强”工程联系点之一的弱村——赵辛村。赵辛村位于刘口乡最西部,与国家级森林公园毗邻。全村现有人口1243人,耕地面积1500多亩,辖3个自然村,全村党员30人。该村土地是沙荒地,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在赵辛村村室刚一落座,陶明伦便对赵辛村的党员干部们说,按照市委“扶弱培强”工程的要求,赵辛村是我联系的村庄,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我们共同把赵辛村发展得更好。一家人般的亲切融和,一家人般的言真意切。赵辛村村支部书记户玉臣汇报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市发改委、旅游、规划、农业、农业、交通等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职能,围绕赵辛村的发展纷纷献计献策。
陶明伦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说,“扶弱培强”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谋划好思路,在吃透村情、掌握政策的基础上,集中大家的智慧,把发展的路子找好,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确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针对赵辛村的发展,陶明伦指出,要念好“三字经”,办好“四件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念好“三字经”即游、禽、果,游,就是要利用赵辛村位于森林公园和天沐湖景区之间的地理优势,搞好旅游服务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住宿餐饮业。果,就是要大力发展林果业,搞立体种植,通过发展小杂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带动村民增收。禽,就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搞好林下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办好“四件事”:水,就是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路,就是要打通旅游景区的道路;电,就是要解决村庄电压不稳问题,保障正常用电;房,就是要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好新农村建设。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主动服务,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好制约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
陶明伦还详细了解了市政府办公室驻赵辛村队员工作开展情况和生活情况。他嘱咐驻村工作队员要克服艰苦条件,把驻村的过程当做服务发展、为百姓办实事和锻炼提高的过程,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扑下身子,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挥好辅助作用,共同努力把弱村变成强村,使整个农村面貌变化更大。
随后,陶明伦又来到他“扶弱培强”工程联系点的强村 ——刘灿村,他叮嘱该村党支部负责人,要多发展年轻党员,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增强党的活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陶明伦还看望了刘灿村老党员刘雨兰,为她送去节日的问候和慰问品。 之后又查看了刘口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开展情况。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隐藏地址   
 精彩组图
 每日推荐
 论坛热帖
 图片导读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网站联系电话:板桥村找准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化解村级债务
庐江?盛桥 板桥村先锋网
您当前位置:&&
板桥村找准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化解村级债务
】&&&【时间:】&&&【稿源:庐江?盛桥板桥村先锋网】
&&& 板桥村利用村内水库、大塘较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多年水产养殖历史,将综合水产养殖作为村发展项目,采取村集体与养殖大户共同出资,按投资比例进行分红的方式联合经营,着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化解村级债务。
制作单位:庐江县盛桥镇板桥村&天山网讯(通讯员李文武报道)“2014年3月,新和县县委给我们村派驻了工作组,引导我们理顺发展思路,帮助培养村‘两委’干部,现在干群关系融合、邻里关系和睦,村干部团结,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规,深受群众的欢迎。”1月5日,新和县玉奇喀特乡阿其东村村民阿不来提·买买提说。
新和县玉奇喀特乡阿其东村过去是新和县后进村,被列入了新和县整治重点村。
2014年,新和县结合“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工作,安排新和县民政局干部住村,对该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改选,配齐配强包村领导干部,建立了完善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直接参与村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一年的帮助整改,该村顺利完成了晋位升级,目前各项事业进展顺利。
2014年,新和县积极帮助后进村找准发展的好路子。在抓好整顿的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去,帮助后进村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围绕后进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聘请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对后进村村民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后进村村民的致富本领。同时,积极帮助后进村群众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要充分利用村里的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2014年底,新和县16个后进村普遍进位升级。其中,6个村通过整顿,已进入先进村行列。
[责任编辑:漆爱丽]湖北宣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日08:53&&&来源:
E-mail推荐:
  1月13日,天气刚刚放晴,海拔1600多米的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依旧白雪皑皑,可是在该乡长槽村的集体荒坡里,10几位村民正在平整土地。据村支部书记向吉安介绍,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该村将2000亩山林以制度形式固定为村集体所有村。当前,村“两委”班子正在组织村民栽种竹节人参,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由村“两委”牵头,盘活“四荒”(荒山、荒水、荒地、荒滩)资源,单独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使该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越走月宽。  该县抓住湖北省“616”工程在该县实施的有利时机,提出了结合国土整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低丘岗地、低产林改造等农业项目的实施,通过合理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使原来集体荒山、荒地不断地保值增值。珠山镇卸甲坝村和封口坝村,借助低丘岗地和全县长治第七期综治项目工程,分别使100多亩荒山变成适宜种植的土地。当前,这些土地都已栽种了鄂茶10号茶叶,预计茶园进入丰产期时,村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等、靠、要的思想很要不得。”为了改变农村集体经济挣钱无门、管事无人、理事无章程的困窘局面,该县加大对各行政村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2009年以来,全县从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基层组织、建立健全制度入手,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量体裁衣”,强力整治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近年来,该县烟、茶、畜、果、药、蔬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达到35.4万亩。“必须打好农业产业牌,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杨安明,要求全县各村将农业合作组织当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纽带。在特色产业专业村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以有偿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服务,既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又增加村集体收入。椒园镇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便是成功实践的一个例子。该村组织成立了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农户按照“风险共担、利盈共享”的原则,对黄金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管理黄金梨所需生产物资、用工等费用由合作社与农户共同承担。黄金梨销售后,扣除各项生产中所支出的实际费用后,按照所得净利润农户80%、合作社20%的比例分成;如果每亩净利润达到人民币贰千元时,按农户70%、合作社30%的比例分成。2009年,全村黄金梨销售180余万元,仅此一项,不仅老百姓人均增收400元,村集体经济也获得30多万元。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至关重要。该县着眼于对乡土人才的发现挖掘,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把真正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吸纳进入管理层,使他们成为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村党支部(小组)在集体经济发展上注重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还按照“因人而宜、发挥专长”的原则,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了“科技服务岗”、“理财监督岗”等多个岗位,把党员放到最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让他们为村级经济发展助力。长潭河侗族乡小卧龙村地处二高山地区,以前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落后村,去年,该村依托产业协会,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并设立“科技服务岗”,让懂技术的党员充分发挥其特长为群众解决生产销售难题,建起了1000余亩烟叶生产基地、500亩的木瓜走廊,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集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在“开源”,难在“节流”,很多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形成,多与村级财产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有关,如何有章理事又成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项重要工作。至此,各种规范村级集体资金的文件相继出台。2008年,珠山镇天井堡村与县林业部门联手,争取项目将村集体荒山2120亩列入猕猴生态保护区,国家每年每亩补偿4.5元,年得到补偿近万元。该村让村民当家理财,用好集体资金造福村民。两年来,村里投入部分村集体资金,村民投工投劳,通过其他渠道解决部分资金,建水池20余口,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投资近50万元,解决村民行路难,实现组组通公路;全村人人享受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特困户、弱势群体都得到了医疗保障。  思路一变天地宽。到2009年底,全县有集体经济资源的行政村达到128个,其中有55个村集体经济有现金收入,而现金收入达到10-50万元的村有3个。(张金龙 张丽丽 李晶)
(责任编辑:杨媚)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历次党代会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