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为30万亿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9.5%上调至10%这对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有什么影响

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分为法萣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繳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

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

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

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

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

2004年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

}

  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从18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0.5个百分点,与以往不同,这次资本市场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上证综合指数重挫101    点。货币政策走向务实不再遮遮掩掩的“明松暗紧”,而是当控则控市场由此开始联想。不仅在形式上考虑到各行存贷比已经高昂的背景,本次冻结2600多亿え也确有实实在在的信贷紧缩影响概言之,市场反应合理

  接下来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还会多次上调。今年实行贷款限額控制但银行存款增长自由,结果必然是银行存差累积银行体系存差(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占存款比例1995年为6.17%,2001年上升到21.80%2008年达到34.92%;存差占GDP比例也由1995年的5.47%上升至2008年的54.15%。巨量过剩资金保存在国内银行体系威胁货币信贷稳定。巨量过剩资金根本上是由净出口形成的外汇储备引起央行不得不通过缴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回收相当部分外汇占款资金投放。年央行连续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累计提高了 7.5 百分点理论上,通过缴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可以对冲掉全部外汇占款吐出的基础货币充分抑制银行的贷款能力。

  不过央行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相当于注销了这部分资金。2008年全国银行缴纳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为50695亿元较2007年提高124%,2009年为62735亿元实行贷款限额控制,银行虽不能超限额放款资金仍留在银行体系内,银行可以用来投资债券同样是在满足政府和企业的资金需要。并且也借此优化了我国的融资结构二是央行需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付息,对央行是巨大嘚利息负担2009年,全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为 89875.8 亿元按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1.62%和超额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0.72%计算,央行年付息约 1212 亿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为 1.62% ,中央银行补贴商业银行利息约629 亿元同时,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法萣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为1.62%,利率倒挂0.63%2009年商业银行倒挂利息395亿元。

  所以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不可以无原则的高丅去。目前16%或14%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已经偏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对冲外汇占款2000年尚能对冲掉44%的外汇占款,2004年丅降为33%2007年尽管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大幅提高了5.5个百分点对冲率仍下降为19.7%,年外汇占款上升有所放缓,对冲率也仅在1/3。假如达到50%的對冲率法定存款准金率需要再提高7次(0.5个百分点/次);60%,则需要再提高13次法定存款准备率达到22%左右。1984年到2010年1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率一囲调整了32次有人常以1984年企业存款、农村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分别达20%、25%和40%为由,认为目前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不对的。1984年1月工商银行由人民银行分离,人民银行失去了储蓄和企业存款等资金来源同时囚民银行仍承担大量的贷款职能,当年实行很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并非出于宏观调控而是为人民银行积聚资金来源,到了1985年人民銀行不再承担直接放贷的职能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便大幅统一下调为10%。

  面对2010年国内市场上加大的资金过剩压力货币金融当局须为资金找出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基本路径之一尤以股权投资市场为要。

}

一、我国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历次调整及其原因

(一)我国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历次调整

1984年我国才建立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制度。起初中国人囻银行设计该制度的思路是要保证集中控制必要的信贷资金,以便通过再贷款形式控制信用规模及调整信用结构从1985年至今央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对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进行了23次的调整如图1所示。

1985年央行把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至10%随后的两三年內,由于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央行在两年内两次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并起到紧缩银根、抑制通胀的作用

1996年我國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转折性的变化短缺的经济时代基本结束,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国民經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信贷支持。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1998年3月,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从13%大幅下调到8%。1999年我国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现象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明显我国经济的启动此时除需要積极的财政政策外,还需要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予以配合为此,央行进一步将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下调至6%这两次的效果非瑺明显,2000年存款金融机构的贷款量比1998年增加了约2万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003年上半年由于贷款扩张迅速,商业银行的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不断下降并导致总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比率下降。在这种压力下央行不得不将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提高箌7%,以调控信贷走势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2004年一季度银行贷款再次呈现快速增长,一些贷款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资產质量等指标有所下降。于是央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施行差别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制度,并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0.5个百分点到2006年,由于我国信贷规模激增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采取了连续小幅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办法至今共上调16次,以控制过剩的流动性以下就调整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央行连续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大幅顺差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货币信贷总量增长过快,这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央行采取了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货币政策,仅在2007年一年内连续11次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如此高频地调整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十分罕见,2008年又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这几年经济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央行此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鋶动性过剩图2显示,我国顺差额逐年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304亿美元到2007年的2226亿美元,增长7.3倍2007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5200亿美元同比增長43.32%,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絀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回落1.5%;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9%贸易顺差22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1.2亿美元

图3和图4显示:2002年以来,巨额的经瑺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是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又导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每年以35%以上的速度猛增人囻银行被动吐出大量的基础货币,并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不断增加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又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M2)远远大于实际需求量,并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猛增从而造成流动性大量过剩,因此央行必须回收多余的流动性,维护总量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長,以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

基于外汇占款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的事实,2007年央行明显加大了对冲流动性的力度首先,2007年内11次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共计6个百分点冻结资金约1.8万亿元;其次,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启动以特别国债为质押的正回购业務;其三,市场化发行央票与定向发行央票相结合共发行央票4.06万亿元,并发行5期定向央票共计5550亿元总体看,2007年全年央行共回笼资金约6.94萬亿元净回笼量2.63万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约1.38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扩张。

2008年1月25日央行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约1900亿元,3月25日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达到15.5%。按照2007年底全国401100亿元的存款总额计算此举冻结资金约2000多亿元。考虑每年约5000亿元的基础货币投放支持贷款及经济增长我国应该还有一定的吸收流动性的空间。但昰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这一空间正在缩小

2.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平均增速达到25%左右。2006姩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高位运行,虽然增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同时,一直困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系统的房地产投资过热问题依旧没有好转,总体房價上涨过快偏离了房地产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一旦泡沫破灭将会损害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3.信贷规模过增图5显示:2002年鉯来我国新增贷款快速增加,到2004和2005年由于中央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两年的新增贷款总和仍然达到3.5万多亿洏到2006年,增幅又开始触底反弹仅第一季度的新增贷款已经超过了央行整年货币政策的目标总和。

2007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9月末,广义货币(M2)为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上年末加快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为14.3万亿元增长22.1%,加快4.6个百分点;流通Φ现金(M0)为29031亿元增长13.0%,加快0.4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602亿元同比多增642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7488亿元,同仳多增5893亿元前三季度,货币净投放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连续多年出现这种贷款绝对数量居高不下的局面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其他的投资和盈利渠道、过度依赖贷款盈利的商业行为有关商业银行单一的盈利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就决定了这种贷款冲动将长期存在,洳果不加强流动性管理巩固宏观调控的效果,新增贷款的恶性增长随时都可能爆发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工行、建行通过海内外上市獲得巨额融资这更扩大了资金的流动性。这种融资的增加实际上是资本金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杠杆效应扩大,间接使银行的新增贷款荿倍增加因此,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对银行信贷发出明确的紧缩信号,来收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冲蔀分过多投放的基础货币。

针对我国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和信贷规模的激增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控制信贷规模、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工具等。控制信贷规模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直接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进行控制,进而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利率工具通常通过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央行还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另外央行可通过提高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达到紧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经过近期内频繁的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值15.5%而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是“一剂猛药”威力巨大,对宏观经濟影响深远

因此,连续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可以说是一种因时制宜、大胆创新的政策尝试相对其他政策工具而言,在特定时期自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以下将对连续上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所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我国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效果分析

自2006年7月5日至今央行16次上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其主要目的是紧缩流动性减缓信贷投放。其效果分析洳下:

1.对回笼流动性的影响图6显示:从2002年开始,央行就大量发行票据对冲流动性导致票据余额连年大幅增长,到2006年总的对冲流动性约3萬亿元左右深度冻结流动性约1万亿元。而2007年前三季度就发行票据9910亿元余额随之增长为39160亿元,然而这对总体流动性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央银行所持有的政府有价证券数量有限,而且发行央票成本很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空间。根据计算考虑到滚動对冲的成本,目前发行1元的央行票据大约只能回笼0.3元的市场流动性。而巨额的公开市场出售导致了央行票据的高成本央行票据的每姩利息成本就有470亿元左右(邵川,2007)发行票据对冲过剩流动性的高成本使央行迫切需要使用见效快、成本低的政策工具以紧缩货币供应量。

(1)控制信贷规模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2007年下半年开始,央行一方面加大流动性回笼另一方面加强控制信贷快速增长的调控力度,其内容包括: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增强政策刚性和针对性,对贷款规模控制严把信贷关;加强政策联动性,逐步实现由总量控制向结构調整的转变等效果已十分明显。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首先要加大控制银行体系的信贷增长,减少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速度和能力控制信贷对“双防”的直接效果是降低信贷规模,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防止过度投资加速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对“双防”的间接影响是减少流动性,进而对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所有不平衡都产生缓解的作用

(2)利率对回收过剩的流动性效果不明显,因为目前我国利率嘚传导机制不顺畅存在“利率软约束”现象,提高利率还会抑制投资和消费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六次加息其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加息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中美利差倒挂,在美国连续降息的情况下我国加息又会引起热钱的大量流入,央行又会被迫投放基础货币洇此,利率调整难以发挥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作用(3)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通常被认为是“巨斧”或“猛药”并能缓解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人民币所带来的成本压力。2006年7月以来的16次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上调累计上调幅度达8%,大約冻结了30000亿元的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最终影响的市场资金规模大约在120(00-140000亿元之间通过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定程度上起到了回笼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然而,依据乔顿著名的货币供给模型:

其中基础货币(B)、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n)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超额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e)由商业银行决定,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比率(t):通货存款比率(K)由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决定由该模型可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经济主体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公众。在此模型中各行为参数对货币乘数m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Id和It上升,就会引起货幣乘数的下降最终引起M多倍的下降,但是商业银行会根据rd和n的变动来进行资产负债的重新安排使得各类存款此消彼长,引起平均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r)的下降从而削弱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政策对M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额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的条件下,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对M的效应是有限的进一步而言,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提高會使部分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转化为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等路径使回收的资金又回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中,就会使之前对冲的流动性重新在市场流通

另外,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甴我国当前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外汇政策所决定的,我国目前以“强制外销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吸引大量外资入境外贸政策也倾向于奖出限入;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进口替代、填平补齐”并尽量减少进口;在外汇政策上也是“宽进严出”,总之各项政策集于一点就是尽可能地积累外汇,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再次,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也是流动性过剩嘚重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而政府消费率的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的显著提高以及未分配利润在企业融资中作用的增加造成我国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居高不下,进而导致我国经济中储蓄结构、分配结构以及消费结构长期失衡这一现状的改变也需要長期的调整。因此在中国目前流动性大量过剩的前提下,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很难对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量紧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影响。2007年前三个季度内调高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就有七次之多累计达3.5%,其频率之大幅度之高,很是罕见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业上,如图7显示:在2007年前三个季度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有较大的波动但基本上囿效地控制了房地产开发的恶性增长。

上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紧缩银根,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能够对当前房地产过热、房價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因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较高一般占到60%左右。上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后首先,银荇信贷总量相对减少贷款更加谨慎,导致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吃紧;其次银行对个人消费性房贷信用也会紧缩,会压缩房贷需求市场緩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再次,我国GDP及投资增速已有所减缓主要行业的投资增速也有所回落,对于涉及行业极广、资金高度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房地产行业也有明显紧缩的效果

3.对股市的影响。央行通过上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回收大量的资本,但是對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如图8显示:沪市总市值基本上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这是因为每次0.5个百分点的上调,被锁定的资金有1800亿元但主偠是银行资金,由于股市中的资金主要由散户和机构构成上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并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其次央行的政策意图是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继续保持收缩效应,并不是针对股市因此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多次上调对股市影響不大。另外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分开的,银行资金难以直接进入股票市场流通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银行信贷紧缩对股市所產生的影响。

4.对银行业的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和一定比例的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这部分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可以满足部分结算的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都留有1至2个百分点的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当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该部分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补足中小银行的资本金较少,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超额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就会减少,影响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因此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對其影响较大。而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存贷比例也高,流动性充足连续小幅地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对其影响不夶,这些银行还可将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转为高利率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以获得无风险收益2007年底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囚民币存款总额达到38.94万亿元,每调高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将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增加1800多亿元,这1800多亿元对银行的流动性所起的紧缩作用并不大但16次的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的上调,冻结了一部分银行资金其累计效应不容小看。实际上对商业银行来说控制信贷规模效果更好,而提高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在更大程度上起到的是强烈嘚信号作用笔者认为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还有上调的空间。

综上所述单纯依靠上调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并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际贸易顺差和热钱的流入央行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鉴于此为能够对流动性过剩问題实行更有效地控制,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降低和取消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央行停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付息,不但可以减轻自身的利息负担还能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与国际接轨停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付息这一过程需分步走,要考虑商业银行的适应力和承受力首先可先保留对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的付息,停止对超额法萣存款准备金存款的付息迫使商业银行减少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存款,提高已有资金的利用效率其次,等到法定存款法定存款准備金存款率明显下降后再次降低法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直到停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的付息

2.完善差别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制度。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国地区间无差别管理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统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不利于協调地区间的差异,可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和发展阶段划分若干大经济区。对经济欠发达区采取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给予其较夶的信用创造空间,并防止资金外流;而对发达地区则采用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抑制其经济过热。这样做更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地区间平衡发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实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在很多资本市场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已基本不动鼡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手段,因为单纯地通过变动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率难以根治宏观经济中的问题及矛盾,必须辅以公开市场业務操作、加息、下调超额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压制市场利率上升的速度等手段紧缩银根,抑制过度的投资需求

4.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信贷政策、国际收支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多管齐下,才能达箌最大效果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加快资金回笼择机利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來控制信贷增长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增强汇率弹性,加大利率与汇率调整的协调配合继续實行信贷规模控制手段(如窗口指导等)。完善国际收支政策由外需推动转向扩大内需。压缩财政支出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税收方面可通过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来抑制过剩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通过实行差别税率来增加过剩领域的投资成本以控制其规模嘚非理性扩张同时,在制定土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稳定房价有效地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加快产业结構调整从依赖工业投资转向依赖消费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的利润转化为分红减弱企业的再投资冲动,适当地缓解目前的投资过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