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图书馆知识竞赛题找书看时,由书获得知识如何找到好书

怎样在图书馆找到好书?
我在中山市的一个大学,我们学校的藏书量有200万册,这巨大的藏书量对我来说就是无尽的财富,我有强烈的渴望去拥有它,但是200万册的书我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读书的经验也不是很多,是否应该找一个读书比较多的人来引导我?但是我喜欢看的类型的书他不一定看过,或者从来没看过。大家是否可以推荐我一种途径,能找到好书?网站?或者别的什么,补充一下,我喜欢看的是心理学、人性、营销,我很享受能观察到别人心里,推测这个人想什么的过程,能从别人的眼神中看出这个人是怎样的感觉。
按投票排序
恰好前几天写了篇文章,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差不多。图书馆下午上完体育课,身心都很累了,打了一个小时台球更是雪上加霜,长久窝在室内不运动使自己的身体渐渐软下去,像里面塞着一堆棉絮而不是精骨一般。回宿舍即马上宽衣睡了。冬天倏尔就来了,还是不想加厚衣服的,出外上课吃饭只把脖子使劲往肚子里缩,像一只只怯懦的乌龟。脱掉外套躺床上被窝里,被子早就不叠了,摊在床上里面灌满了凉风,与皮肤贴着,像一层铁皮,一钻进去就开始在你身上肆虐,无奈太累,旋及睡着了。睡了有半个小时,自然醒,身上也有了一层暖意,唯有在被子外的两只手还是如冰棍,躺在那里只露一个脑袋,惟觉什么天堂极乐也不过是此时此刻躺在被窝里不顾秦汉魏晋宇宙洪荒地久天长罢了。晚上有什么时事政治课,照例是逃定了,上次倒是听话去了,莽莽两个小时只觉看了半天新闻联播,发誓再也不来也确实守信好几次都没列席去干别的事情了。今晚睡是睡饱了,课又不去上,外面又冷,去哪里呢?我顿时陷入了人生无目标的迷茫之中,躺被窝里思索差点又睡过去,忽然想到前一个月图书馆借的书也快到了还书的期限了,逾期是要罚款,虽然还有好几天但我做事总是爱提前万无一失的,于是穿衣下床去图书馆,不知怎么精神顿时焕发。上次逃课去图书馆坐坐,游荡于书架之间,惊鸿一瞥发现多位名家推荐的好书三种:顾准的文集,老舍先生的《牛天赐传》,阎连科先生的《日光流年》,当时历览书室挑挑拣拣兼顾到天时地利人和才挑了这三本,借得也快一个月了,其中万事蹉跎加上生性懒惰,完完全全看完的只有《日光流年》,顾准文集我是要精读的,所以宿舍教室都是不适合的,我必须等哪一天找个僻静处慢慢看,而老舍的文字人人都说好,可能我喜好偏僻,觉得太过油滑不端正总也欣赏不了,索性罢看还了算了,原谅我。所以今晚还书只还两本,另一本是要续借的。披上衣服出门,寒风如刀,胳膊间夹着书双手插兜缩着往图书馆踱。图书馆圆形建筑,灯火通明,浩大又优美,走进去巨大的电子屏一轮一轮换着推荐书目与其他的东西,我回忆一下书为四楼的馆藏于是不管其间的人来人往径直上去四楼,从钱包夹层摸出借阅证把书还掉,然后走过防盗仪我就进入到图书馆了。真有种武陵人的代入感,豁然开朗良田美池桑竹恍如仙人。馆外是耀武扬威的冬天,馆内却暖气烘烘如三月小阳春,完全两个世界。书架排排坐列于空明宽敞的厅中间,两旁是供坐下阅览的书桌书椅,桌宽大干净米黄色,椅子却是蓝色,摆在一起格外显眼。今天是所谓光棍节,可能都出去营造罗曼史了,馆内的人并不算多,稀稀落落的散在两旁硕大的桌椅间,个个都颔首低头目光专注旁边大都摆着水杯,女生居多。我蹑手蹑脚走到书架中间翻看,生怕惊醒了看书的人们,目光像扫描仪一样上下阅览寻找,同时屏住呼吸,遏制住想咳嗽的生理冲动,生怕扰了他们的大梦。我平时是个不羁放纵嘻嘻哈哈带有痞气的人,无论多么严肃的事情到我这里都能让人笑起来,但唯有到了图书馆我才像小孩子见了生人一样乖乖收起自己的那一副玩世不恭,腹中憋气郑重其事起来。不是在讲什么功德素养怕打扰别人而挨骂,只是觉得在偌大的书面前,我没有一点得瑟的资本与心境,我能做的唯有高山仰止顶礼膜拜,除了此我还能有什么表示呢。你想啊,一个人,无知又颟顸,带着一颗装不满的心,一脚踏进人类所有智慧结晶的渊薮,看着比自己高大几十倍几百倍的先圣,他还敢抓耳挠腮耍小聪明吗?我如履薄冰逛了二十分钟,一步一步走都数着脚步,寻找着自己的恋人。今晚来其实是想找汪曾祺先生的《受戒》看看,这两天老听见看见人夸这篇小说,弄得心里痒痒的。我完全不会用所谓书目编排办法,找书全凭缘分与运气,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你是否会遇到你想要的书。我曾在高中图书馆最底层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掏出一本木心先生的《鱼丽之宴》,高兴了老半天。也曾经为寻一本唐德刚电脑索引了无数次翻遍了每一个书架仍未果,只得苦笑放弃自己去买。不知道今晚运气如何?图书馆中之书编排是按照著者姓名顺序排列的,但由于借者阅者甚众,又都不老实,阅毕偷懒随意摆放导致所有的书都移了位,工作人员估计是多次恢复但总是忙不过来的,于是相当大一部分的书都不能按图索骥了,只得凭运气慢慢找。也可能是上天被我晚上不去约会不去上网而是跑来图书馆看书的精神所触动,我走了三四排书架就看到了汪曾祺先生的《受戒》赫然摆在那里,好似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隐于硕大的人群中,我一眼发现她,彼此都感觉害羞。图书馆的书向来是同一本书买好几种版本排在一起供各种喜好的人挑阅的,像商品的商标一般。我认为图书的装帧对于一本书来说,就是它的第二生命,不知道别人怎样,我买书总是对装帧顶顶在乎的,有时一本书内容可能好,但如果封面做的差,我不会去读。也有时候,只是为了买那个封面而花钱买一本内容不堪的书,买回来摆在显眼的地方,只为了看那个封面。国内图书装帧设计最好最得我心意的要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书系了,那种文雅润泽的精装素色封皮,如简约的日本艺术品,书中的字迹排版优雅,大小顺眼,书放置的时间长了,纸张微微潮湿,翻起来像摸着姑娘的脸,所以理想国的书我几乎本本都买,都想买。我抽一本装帧差强人意的《受戒》,走出长长的书架,找一个空位坐下,翻开。对面的姑娘似乎看书看累了,仰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双脚使劲蹬着伸腰解乏。图书馆内温度适宜,像有人专门调适过的一样,巨大的窗投射进温润的初冬中午的阳光,懒洋洋的。汪曾祺受其老师沈从文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受戒》中的小英子明明与《边城》里的翠翠有着似是而非的相似,翻到后记才知道汪先生也曾亲口承认二者之间的关联。小说是我喜欢的那一类,没有宏大的叙事与百折蜿蜒的情节,只是在叙事,起承转合也丝毫不明显,娓娓铺开,最后婉然结束。看完如同在初春雨后公园走了一天一样,肺里满是新鲜的氧气。我看的是汪曾祺的一本小说集,好几十篇,我首看的《受戒》,很喜欢,但看另外的一些时却没那么喜欢了,遂意兴阑珊放回原位有随意漫荡起来。晚上总共呆了有两个小时,打猎又收获三种书: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唐德刚《书缘与人缘》,萧功秦《反思的年代》,想多借几本,又怕一个月时间看不完贪多嚼不烂,千挑万选捡了三本好赖不想走,一者外边太冷,生理的趋利避害的惰性阻止着腿脚的运动。二者里在面我可以为所欲为无忧无虑,出去外面我就得顾忌这个人世想着许多杂事了。又磨磨蹭蹭转了半个小时受不了一下午滴米未进的饥饿感掀开门帘不情愿地走了。走出去头缩在脖子里回头看看,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里面的人还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我就走回去了。博尔赫斯的话: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白居易也恰好有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觉得等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使用压缩技术做进一本书里面,摆在任意一个图书馆里,标号排码待人借阅,书名就叫做《老居民》。
炒鸡喜欢在还书车上捞书看~还喜欢在书架间逛来逛去,看到有吸引力的名字或者装订就开心地拿去看啦~
图书馆最迷人的就是“浏览”的环境,而不是“检索”的环境,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百度一下不就好啦……所以,找一个你喜欢的主题-&找到那个类别的书架-&把标题看着顺眼的随手扒拉一摞出来(比如10~15本)-&附近找个位子坐下-&每本翻几分钟-&选出觉得不错的两三本-&借出-&读完去还的时候再开一轮。一星期一次,一年下来你就能看100本书了。
每次进图书馆,都喜欢在别人刚还的书堆中晃悠。你要相信,总有一两个人是跟你趣味相投的。
可能與大多數答案相反:去之前知道你要找什麼。當然這是針對研究而言,而非休閒。你必須明確你的主線,而不要被各式各樣的線索帶跑,你要找的書的周圍都很有吸引力,但你必須先把你這本看完。如果是古籍、民國、外文等特藏文獻,你必須要知道在哪個圖書館能看到,查閱需要什麼手續,複製的費用如何,開館閉館時間,提書時間,甚至怎樣吃午飯,等等。等你到了圖書館,應該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填單子就行了。
好书需要有个定义,我觉得在这里好书可以定义为是有大多数人推荐的。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豆瓣+知乎。这两个网站我感觉里面对书籍的推荐是很靠谱的(有其它好的网站也严重欢迎推荐)。在豆瓣读书里面搜你想要的书的类型和关键词,找上面评分高的书(意味着大多数人推荐),看书评(有些书评分高但可能翻译不好,有些可能某个版本更好,有些书可能适合入门有些适合提高,书评里面一般都会有所涉及,值得细读去了解,看哪一本最适合自己的需求),然后去图书馆找来读。或者在知乎上面找书籍推荐,或者直接提问你想要的书的类型,一般会有专业人员回答推荐的。一本书里面通常会有参考文献,有链接,有相关文献,然后就可以拓展去看了。从一本好书出发去找其它好书是容易的,从一本很差的书去找好书就不容易了。当然也可以一个随意的下午在图书馆里面闲逛看书,感觉最好了。不过要在图书馆找到好书是要一点缘分的。
1.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它周围的书都可以翻翻。2.看看豆瓣的评论,可以互相交流,看看别人还有哪些推荐的。3. 书里面就有很多文献,你可以按图索骥。读着读着,你的书单就出现了。
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悲惨世界,
还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比较好吧。图书馆的书都是按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的,B C D F为社会经济类的书,G为教育,K为地理,o为化学,q为生物,r为医学,t为计算机轻工业之类的。其他字母忘了。。多去图书馆看看总是不错的
《引爆点》文章来源:123图书馆  
我上一篇长微博提倡多读点不同领域知识的杂书,还开列了下我过去阅读的书单,是够长,也引发很多网友继续提问,核心的话题就是如何读书才能读为己用而不是变成书虫?
在微信上围绕这个话题提的各种问题很多,今天我想把这些问题也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一下,也就顺便介绍下我的读书习惯,仅供参考。
第一、你一年到底读多少本书?
我最近几年大概每年读书读杂志100~150本左右,属于读书比较勤的人,另外我偏好读纸质书,电子书一般是因为没有纸质版本才去读,比如已故学者高华写的《红太阳》等等,我就只好读电子版。
像我这样的人属于好奇心特别旺盛,好多书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读,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大部分书是买回来草草浏览一遍,让自己对某个领域有个概念,当然也许有些概念将来就变成了我的一个研究兴趣点,比如我最近看彭萦的《16种MBTI人格分析》,我对这种性格分析框架就有了概念,知道是荣格的心理学成果落地,我读完这本书就是打开一点视野,也许将来碰到某个大学生,我会想起这个武器,这是因为好奇心多读书的一种可能性。
我知道的人里面阅读量能超过我的,@萧秋水 是一个,@彭萦 是一个,刚好她们也是好奇心旺盛的人。
第二、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对大部分人能分配给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与其讲开卷有益的大道理,不如承认人总想直接到位读好书的心理。
由于现在出书不难,没有足够干货的书的确太多,所以开卷不像古时候那么容易做到本本有益,这句话更适合信息稀缺的时代,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开卷往往让你湮没在信息的海洋。
我觉得大部分人一个月读两本书是要的,不要刻意去攀比数量,我读的书里面,一个月能看到两本让我想有推荐冲动的,我觉得就很幸福。
第三、哪些书是经典书籍?
这也给我带来一个困扰,很多人希望我推荐一份经典书单,这是让我很为难的一件事情。首先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喜欢的经典你不喜欢很正常。
我也很反感很多网友要我直接推荐书给他看,我觉得自己花一点时间选书是很值得的付出。因为这个过程你不但学会了各种搜索技能,了解各种资源,识别各种书托,甚至因为评论认识一些书友,更重要的是你开始为自己的需要独立做出判断,做出选择,也许你的选择满意,也许让你失望,但是你也学到更重要的经验,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好的选择可以让你开心,坏的选择也会让你总结教训,争取下一次做出更好选择。
这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只看书不选书的人我觉得是培养不了什么独立思考能力的,他顶多是吃得多看得多。
经典书籍也要分类聊,就好像教育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部分的经典书籍可以适应面很广,甚至每个人都可以看,专业面的经典书籍就受众小。而文学类因为有细分品种,不同的人口味不同都很正常。
所以各位与其问别人哪些书是经典书籍,不如先问问自己想看哪一类的书?
如果是通识教育的书,最简单的方法是百度“最值得看的书”,什么一生中最值得看的书,2012年最值得看的书,这样的推荐比比皆是,你综合起来判断一下,剔除里面书托塞的私货,就可以得到一份好的书单,然后结合你的兴趣,时间,财力去买一个好的出版社出的版本即可。
如果你想获得某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按说应该是大学专业课老师必须做的功课,不知道现在大学老师有没有给学生开书单的习惯。
不过我的建议是不要只听信某一个人,应该主动搜集一下多种途径获得的信息,今天就分享几个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经典的一些个人经验:
1、对于我不了解我又想读书学习的领域,我首先会去当当,京东,亚马逊,豆瓣用我想看的领域主题关键词搜索,比如你搜“PPT”、“EXCEL”、“思维导图”、“新媒体”、“微博”,就会看到很多相关书,我会把前三页推荐的书自己看摘要,目录和评论,一些好出版社的书,如果排名靠后,也许是营销不到位,我还是会注意,或者一些刚刚出现的新书,评论少而排名靠后,我也会特别留意。
我不知道大家在网店买书是否认真看目录,我觉得目录是能体现一本书的写作风格和逻辑框架的,值得仔细看看。有些书还提供电子版试读,更能够让你避免买错书。
2、我觉得大家如果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话,应该要花点时间去问一个问题,在我感兴趣的领域,哪些出版社比较专业?这是你选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3、另外一个该问的问题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哪些人是公认的大牛,那么你要看经典书籍,这些人的书你总得读一读。比方说谈到管理,德鲁克,汉迪的书你都应该看看,看完了你回头看刘一秒,余世维的课程,你会发现,管理大师和商业讲师的巨大差别。
4、问问一些和你投缘的朋友,他们在看什么书,我很担心你投缘的朋友都不爱看书。有朋友说人生充满偶然性,这是对的。但是另外一点你也知道,你和怎样的人经常在一起,你的各种偶然性概率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说关注我的朋友爱读书的比例,我私下认为比关注@琢磨先生 的,要多得多。
5、了解网络一些爱读书人的推荐,比如关注一些读书的人豆瓣,我的豆瓣名叫“秋叶”。
像@左岸读书的博客,就摘录了很多好书评,值得关注。
特别说下,萧秋水曾经做了一个读书系列,他们是如何选书和读书的。介绍了19位互联网上活跃的读书人选书和读书的经验,非常值得一看。
网站链接是:
@萧秋水 很贴心把这个系列做成了一个电子书,在微盘上可以下载,就是本文分享的微盘链接。
另外@彭萦 做的小站,请百度“起步者12问”,里面有很多领域正在起步创业或者工作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大都年轻却对 生活充满激情和梦想,这12问里面都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电影?我相信有时间你去看看这个网站,会找到和你一样的人。
这个网站链接是:/
第四、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有的朋友来信说对哲学类的书籍不怎么有天赋呢,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名著也是,感觉的有点生涩呢……无奈。
我没办法真的喜欢经典书籍,尽管很多人都建议读书,但我也只能做到读,做不到悟和喜欢,有点强迫症的味道。为了炫耀而读书,感觉读不出个之呼者也出来……秋叶老师,你喜欢看经典的书籍吗?不会看不懂而感到无趣吗?
我首先要说,别人的经验未必就适合你,如果你发现读不进去,又不是专业必修书,可以不强求去读,成长的法门并非唯一,读书是一种,行走也是一种,访谈也是一种,
另外我得说有些书,你不喜欢,是缘分没到。
我高中不爱看《论语》,过了30岁再读,不得不觉得《论语》风靡2000年,是有它的内涵,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多少道理!
第五、你哪里有那么时间读那么多书?
对于不爱读书的人而言,你把这个问题换成“你哪里有那么时间打游戏,打麻将,谈恋爱,逛淘宝,做头发”,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你喜欢的事情你就会付出最多的时间。
如果你早早培养了阅读的习惯,读书是你生活中的部分,不需要你太刻意去安排,书随时随手就可以读。
我出差旅途一定会带书,我床头一定会放书,我家里一定会不断添置书柜,我觉得一个答案是:如果你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是书,你就会慢慢爱上读书。
所以为了逼自己养成爱上读书的习惯,不妨咬咬牙试试花费3000银子买上100本书,这笔投资肯定值。
我自己开始大量广泛读书源自三个阶段,第一刚刚读研,老师只给任务不教细节,被迫大量买书自学,但多数是专业书;第二刚刚到高校办了图书证,把图书馆里面能看的好书一口气看了200多本;第三是四年前开始疯狂下书单,见到可以看看的书就先买回来,虽然有很多书没有来得及看。
但是因为书多,所以绝对阅读量也是大大提升。
第六、你读书速度到底有多快?速读好还是精读好?
问看书速度的人也是个糊涂人,我看《高等数学》能快么?我还会告诉你我一看英语书马上就睡死过去么?
没有营养的书有时候我半个小时就可以翻完,因为里面大都是我知道的内容。有营养的书我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时间就争取慢读,一次读到位,以后需要时再翻。如果没有时间我就选择速度,或者跳着读我最需要的一部分,以后再补课。
我必须说:好书一定要精读,你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一定要主题阅读,这里可以推荐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郝明义的《越读者》,也是好书。
第七、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什么必要,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比如:
1、摘录精华,在书上标注,手抄,发微博,晒豆瓣书摘,直接上印象笔记这类,都行,这种适合碎片化灵感心得整理。我个人提倡手写,不提倡电子录入,更不提倡拍照和扫描,那样记忆不深刻。
2、写书评,这是我的一大乐趣,写各种书评和网友PK,我喜欢一本热门书我等大家意见发表得差不多,写篇书评,后来居上脱颖而出,有一种打败武林高手的感觉。
3、做读书心得笔记,书评可以不谈书,我这里说的读书笔记是必须谈书,一份好的读书笔记要能够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成为自己的东西,这种很多人喜欢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很好,但是缺陷也很明显,这是我下一篇长微博想谈谈的话题。
4、对于一些有思想的书,有严密推导过程的书,长书评效果比思维导图要好。比如我读了秦晖先生的《田园诗与狂想曲》,就很认真做了读书笔记,我自己很得意,当然没有什么人看,严肃的书总是缺乏读者,如果你们对秦晖有兴趣,去我微博搜索“秦晖”,期待交流。
5、这也是最最重要的,把读完的书一些理念,马上和现实印证,或者直接引入现实思考和行动。如果不这样做,书的心得遗忘得很快,不会成为你的内容。比如我看到好文字,会下一篇博客或微博模仿,我看到好思维,会尝试推导其它的现象,我看到好做法,会尝试引入自己的工作实践。这方面@拆书帮赵周 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的理念不错,推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
6、找个机会找帮朋友聊聊,把自己看来的思想讲一遍,这是一个加深对书理解的非常好的办法,我是一有机会,就给别人吹牛,其实很多牛是我现学现卖的。
第八、有些书只看缺乏感觉,怎么办?
我想我上面的建议就是一些启发,如果你只是看,没有和其它行动结合,不是有些书缺乏感觉,就是那些让你醍醐灌顶的书,也不是真的成长。
看书只能打开视野,坚持行动才能改变。
有些书之所以那时让你感觉收益大,也许只是因为它是你改变临界点到来时恰好出现的那一本。
所以,即便没有感觉,还得坚持读书,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另外我可从来没有说只读书,学习是多维因素影响交织的。
第九、我没有时间,只订阅经典博客,经常看看,比如秋叶老师的,够吗?
博客和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系统,不够严谨,我提倡大家关注一些优质博客,但我不提倡用这种快餐阅读代替读书,不要以为看了很多博客,做了很多思考就是读书,读书必须能够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这个好像靠看博客很难。
不过一些喜欢推荐书,写深度书评的好博客或微博值得关注,我比较熟悉的有@萧秋水 @左岸读书 @刘军元-渔人码头 @孙小小爱学习
第十、纯建议:读书时也不妨找点乐趣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真话也是假话。
不过读书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小乐趣,我说说自己的经验:
1、推荐好书给朋友分享,朋友也喜欢,加深友情
2、好多作者也开微博,写了书评后互动,我经常干这事
3、读书找亮点,然后晒微博,比如我调戏过@湛庐文化 多次
4、写书评冲排行榜,我去年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为《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写了一篇非常不符合《金字塔原理》的书评,口水无数,但是在3000书评里后来居上,排名第一。
5、看过的书不想要了,送给需要的人,也是好事。
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您还可以输入500字
¥18.00 ¥60.00
¥19.80 ¥35.00
¥21.50 ¥36.80
¥50.00 ¥98.00
¥27.50 ¥39.00
COPYRIGHT(C)
杭州汉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去图书馆有目的性的找书看.doc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去图书馆有目的性的找书看
一、修为类29本:同学们可看一些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畅销书: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丹尼尔?戈尔曼:《情商: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1995 《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中国古典名著: 《论语》、《道德经》、《易经》或是后人的经典解读 《孙子兵法》(特别是曹操做注的那一本,太博大精深了,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三十六计》、《三国演义》、《史记》(但要注意司马迁的个人价值取向)、《东周列国志》 现代名著: 费正清著《中国现代史》、《毛泽东选集》 《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 真的很经典!《邓小平文选》 西方名著: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辩证法》、霍金著《时间简史》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名人传记类: 《曾国藩书信全集》、《胡雪岩全传》中国著名商人传记 思维训练: 爱德华?德?波诺 Edward De Bono
在国际上被公认为首屈一指的创造性思维大师.著作达60多种。代表作主要有:《思维的训练》、《六顶思考帽》 毕业找工作前必读的书: 《工作中无小事》、《你在为谁工作》、《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我爱笨老板》 二、管理类经典21本 (一)彼得?德鲁克 也译作杜拉克 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以下代表作,要读精读透。有兴趣的同学对他的书可见一本买一本,多读有益(优先选机械工业出版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管理的实践》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如何找到好书?有什么技巧或建议_百度知道
如何找到好书?有什么技巧或建议
提问者采纳
豆瓣读书,我推荐一下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看过很多书,但是这本让我感触很深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电影后会无期依这本书改编,这本书我一看完就写了读后感,不为别的,只是有感而发.
若是女生,适合去看看饶雪漫写的少女成长系列的书,如《斗鱼》《左半边翅膀》《蛰伏》等,她写的青春疼痛系列的书,个人觉得不好看 像郭敬明的书,就不要去看言情了,看看他写的散文吧,非常赞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找个自己喜欢的作者,然后从他的书里挖他喜欢提到的人。
比如,我第一次知道卡尔维诺、奥威尔、马尔库塞、杜拉斯这些名字,是我小时候读王小波时看到的。
比如,我第一次知道胡安 鲁尔福、科塔萨尔,都是打马尔克斯那儿知道的。
我第一次知道菲茨杰拉德、钱德勒和卡佛,是从村上春树那儿。
有些作者特别慷慨,会把自己的宝库敞开。你去读中国诸家《文论》、《诗话》里被夸的名字——随便举些,比如《诚斋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里面提到的任一位的名字,其诗其词都值得读。
然后,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哈罗德 布鲁姆这些人,写点小散文都喜欢提大堆名字,你按着作者找,一逮一个准。
好 作者被人民推拥,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拥,远远一看,好比论文引用率一样。书商、腰封、出版社...
去豆瓣读书上去找 里面有评分 电影也可以这样找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本好书 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