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夜校本科有用吗能赚钱吗

一个所谓的北大学者来诸暨研究北大首任校长何燮候时说:    一个县级市能够贡献出一位北大校长和一位哲学大师(指金岳霖,详下面的链接),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最啊,这样两个已经够骄傲了,但诸暨象如此一样的天才仅上世纪大约有上千位,所以我一直在大力的宣扬诸暨的伟大,这样伟大的地方当然最要宣传了。    我会把诸暨的天才事迹一个个去找来的    下面是上面的链接:      金岳霖先生是中国当代哲学泰斗、中国逻辑学先驱。有资料显示,金先生是地道的诸暨人,老家就在大唐镇金家村。      一位诸暨同胞翻宗谱获意外发现      
赵岳阳是草塔人,系我市某建筑公司驻上海职工,爱好研究诸暨地方史,而且颇有成就。去年年底,他在上海图书馆查阅一本叫《暨阳灵泉金氏宗谱》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金岳霖先生的名字,宗谱中对其的介绍是“留学美国,哲学博士,现游欧洲”。  
因为这本宗谱修于1943年,所以赵岳阳觉得很奇怪,当时的哲学界的确有一个叫金岳霖的大师,但是这个金岳霖却是*的老乡,怎么会出现在诸暨人的族谱上呢?  
市图书馆馆长杨士安说,金岳霖的父亲金珍,是诸暨县学庠生(秀才),因太平天国运动波及诸暨,远赴湖南投奔任永定县知县的堂叔祖金兆基,入幕作师爷。后在湖南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因忙于事业,未有机会还乡,生七子、二女,金岳霖排行第七。因金岳霖一直未在公开场合提起自己的具体籍贯,也没有回过诸暨,所以学界大多将金岳霖称为“湖南长沙人”。      一位北京专家经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赵岳阳确认这个消息后,立即给大唐镇金家村村支书发函,而金家村村民金林中正是金岳霖不出五服的侄孙,这在大唐镇八二房自然村金培江老人处收藏的家谱《灵泉金氏宗谱》中有记载。得知这一消息的还有专程到诸暨采风的北京大学吉永庄5号寻根工作室专家柳哲。柳哲告诉笔者,今年4月6日,本来是因为考察北大已故校长蔡元培与何燮侯的祖籍而来到诸暨的,却在与杨士安的交谈中,惊悉哲学家金岳霖的家谱在上海图书馆和诸暨分别被发现,通过他后期的调查研究,证实金岳霖虽出生在湖南长沙,祖籍却在浙江诸暨。因为籍贯算三代之内,所以几乎就可以据此断定,金岳霖确为诸暨人。  
柳哲还说,一个县级市能够贡献出一位北大校长和一位哲学大师,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柳哲建议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将金岳霖祖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开辟金岳霖祖居纪念馆,作为纪念金岳霖先生的固定场所。      一位金家后代希望祖屋成为金岳霖纪念馆      
在金家村,记者见到了金岳霖作为诸暨人的重要凭证《灵泉金氏宗谱》。《灵泉金氏宗谱》成书于1945年左右,辑录灵泉(现为金家村)金氏共30代,现年63岁以上的金氏族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辈分姓名。经金培江老人指点,笔者在多达28册的金氏家谱中找到了记有金岳霖的段落:“涵一百四十五,名岳霖,字龙荪,留学美国,哲学博士,现游欧洲,生于光绪巳未年闰五月廿日(即公元日)。”  按辈分,金岳霖是金林中的小爷爷。金林中告诉记者,作为金家的后代,他希望小爷爷有一天能真正“认祖归宗”,这是金家人和诸暨人的光荣。当笔者告诉金林中,今年8月25-26日两天,由北大、清华、社科院等单位举办的金岳霖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暨金岳霖学术研讨会上,将正式宣布金岳霖为诸暨籍人这一消息时,金林中非常高兴,他说,小爷爷没有后代,但是他有祖宗。他希望自己保存完好的祖屋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金岳霖纪念馆。(通讯员 陈柏炬)    链接:  
金岳霖() ,哲学家、逻辑学家。    生于湖南,字龙荪。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论道》和《知识论》。            何燮候(),浙江诸暨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选送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任学部主事,员外郎,工商部矿务司长及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监督.后因袁世凯阴谋称帝,何愤而辞职.1949年应邀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何燮候一生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爱国爱民,深明大义,是我党的真挚朋友和著名的爱国志士.日,何燮候病逝于杭州,骨灰葬于南山公墓.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位于玉皇山南麓,浙江省杭州市南山公墓陵园侨区内.            俞 秀 松       (1899.6 — 1939.2)
俞秀松,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俄文名那利曼诺夫,诸暨次坞溪埭村人。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同学们称他为“三W(英语“谁、什么、为什么”的缩写)主义者”。又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其时,立下志愿:“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五四运动时,是杭州学生运动领袖。后与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浙江新潮》,以战斗的姿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虚伪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1920年1月,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哲学系旁听。由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公开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1920年3月,俞秀松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5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制定党的纲领等活动。8月,受上海党小组的委派,负责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其时,除参加编辑《劳动者》刊物外,进入厚生铁工厂做工,组织工人夜校、俱乐部和工会。还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办了旨在培养干部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其学员后来大都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任弼时、刘少奇等。11月,团临时中央局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在陈独秀去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厅长后,负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指导全国的建党工作。1921年3月,受共产国际的邀请和上海党团组织的委派,他到苏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次   代表大会。会后,留俄学习,并负责联系选送国内革命青年赴苏俄留学事宜。1922年初,参加远东和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3月,回国,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和赴各地建党建团工作。4月,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任书记,并到绍兴指导团的工作5月,参加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经济部主任。9月,任团中央书记。同时,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2年10月,俞秀松去福建、广 东等地协助孙中山工作,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官,随许崇智讨伐陈炯明。同年,与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一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杭州地方书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委,中共党团书记。响应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倡议,与邵力子、陈望道一起起草《我们所要的国民社会主义是什么》,指导全国开展国民会议运动。11月,孙中山抵沪,领队前往欢迎,被法国巡捕房逮捕,经孙中山交涉后获释。1925年5月,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联合学校和社会团体公祭顾正红烈士,并发动罢工、罢课、罢市等爱国活动,任内部指挥。是年冬,受党中央派遣,率100多名党、团员赴苏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任教,曾任中山大学联共支部局委员、中国部中共支部副书记、国民党中大特别党部主席,校学生公社主席。期间,因反对和抵制王明宗派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打击和排挤,被诬为“江浙同乡会”、“反党小集团”头子,“托洛斯基派”,经联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审查而予否定,但仍被王明所掌的党中央另眼相看。1933年,被派到苏联远东地区工作,任联共边区党委机关报《工人之路》(中文)副总编辑。  
1935年6月,联共中央派俞秀松等25人进新疆,做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化名王寿成,曾任新疆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督办公署边防处政治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并主编《反帝战线》,为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力主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主义为内容”发展新疆文化,并为此成立民族文化促进会。还倡导扩大新疆师范教育,从南疆招收几百名各民族学生,送入师范学校,并选派3批学生到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这批人后来多数成为新疆党、政领导人,其中有阿巴索克、赛福鼎等。12月,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俞秀松再次遭诬陷,被捕入狱。1938年6月,转押苏联。日,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错判死刑。1962年,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1996年8月,俄联邦军事检察院为其彻底平反。         中共先驱俞秀松: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靠,原先“东方脊梁”的ID因为胡说八道被封了。这家伙换了个ID继续恶心人。把原先的恶心文章再发一遍,生怕大家吐得太少。  我问你:北大有多少个校长?中国有多少个哲学大师?  上千位天才,还“伟大”,你嫌少是吗?为什么不光明正大把自己也加进去呢?
  赵忠尧纪念馆在中国科大开馆      日,坐落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的赵忠尧教授纪念馆正式开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左一)和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右三)等知名人士为纪念馆揭幕。赵忠尧教授是我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为开创中国原子核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赵忠尧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清晰地向人们展示出赵忠尧教授不朽的成就。        
    科学泰斗,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是最伟大的科学家赵忠尧:      李政道先生说:“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我们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          赵忠尧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是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我国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今年6月27日是赵忠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6月4日,赵忠尧先生生前工作过的中国物理学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在高能所报告厅联合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共同缅怀赵忠尧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为发展我国核物理、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的重大贡献。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学部联合办公室主任沈保根,何泽慧、杨承宗、章综、梅镇岳、谢家麟、于敏、方守贤等19位院士,赵忠尧先生的夫人胡惠书女士及家属,赵忠尧先生的同事、生前友好、学生,以及四个主办单位的领导、职工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纪念大会由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同志主持。李政道先生首先讲话,他深情回忆了赵忠尧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上个世纪30年代,赵忠尧先生在美国进行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当硬g射线通过重元素时,存在着反常吸收,并产生一种特殊辐射。赵忠尧先生的这些工作,是正电子发现的先驱,他的科学功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认可,核物理学的发展不会忘记它的开拓者。李政道先生说:“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我们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  
沈保根同志代表中科院领导讲了话。他强调指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时代交付给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赵忠尧先生赤忱爱国,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当今更显珍贵,更值得我们学习。  
会上,四个主办单位的代表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叶铭汉院士代表高能所详细回顾了赵忠尧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为发展我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为培养我国原子能事业、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实验研究人才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赵忠尧先生赤忱爱国,正直刚毅,艰苦朴素,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杨国桢院士代表物理学会作了题为“赵忠尧先生对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灭现象发现的巨大贡献”的报告,介绍了赵忠尧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进行的、得到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的实验。号召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赵忠尧先生对科学热爱和执着的精神,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  
中国科技大学的韩荣典教授以“赵忠尧先生与中国科技大学”为题,追忆了赵忠尧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以及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发展中所作的重大贡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柳卫平研究员作了“赵忠尧先生与原子能研究院的核物理研究”的报告,综述了赵忠尧先生为开创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最后,赵忠尧先生的夫人胡惠书女士对纪念会的主办单位和来宾表示了衷心的谢意。  
隆重的纪念会使与会者受到深深的教育,不仅为赵忠尧先生的卓越成就所感动,也为他忠于科学、潜心钻研学问的精神所激励。  
为了配合这次纪念活动,高能所在网页上制作了“纪念赵忠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特刊,还印发了刊有赵忠尧先生生平以及15帧赵忠尧先生珍贵照片的《赵忠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册》。    赵忠尧(1902-)浙江诸暨人。1924年毕业于南高师数理化部。半年后返校(其时南高师已更名为东南大学)任助教并继续修大学学分,1927年毕业。193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先后任教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应聘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在美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原子核反应研究,1950年回国,先后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6月被聘为中科院院士。                赵忠尧       “不知天高地厚”    1927年,清华大学教员赵忠尧,告别70高龄的老母和新婚不久的妻子郑统英,靠自筹经费赴美国留学。到美国后,他考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该校校长、192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密立根教授起初给赵忠尧一个利用光学干涉仪的论文题目。直接指导他的研究员告诉他:“你只要测量光学干涉仪上花纹的周年变化,就可以在两年内得出结果,获得学位。”赵忠尧沉默了,他觉得这样的研究过于简单。他只身涉重洋来到美国并不是为了一张博士文凭,而是要学到真本事,回国后能派上用场,圆自己的科学救国梦。他请求密立根教授,能否可以更换一个可以学到更多东西的题目。当时学校有个惯例,导师给什么题,学生就得做什么。密立根教授尽管感到意外,显得不高兴,过了一些时候还是给他换了一个“硬Y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的题目,并说:“这个题目你考虑一下。”这位从1916年就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的密立根说惯了官场的客套话,实际上是不容赵忠尧再考虑的。偏偏赵忠尧过分老实,再加上心高,还嫌这个题目简单,竟回答说:“好,我考虑一下。”密立根教授一听,不禁火冒三丈,毫不客气地嚷道:“这个题目很有意思,相当重要。我们看了你的成绩,觉得你比较合适。你要是不做,告诉我就是了,不必再考虑。”看见导师严厉的目光,赵忠尧连忙表示愿意接受这个题目的研究。    多年后赵忠尧谈起这件事时说:“回想起来,密立根教授为我选择的这个题目,不仅能学到实验技术,物理上也是极有意义的。这一点,我在以后才逐渐有深刻体会。”说来有趣,过了许多日子,在赵忠尧的博士论文交教授们评议时,密立根还翻出旧账来当笑话讲:“这个人不知天高地厚,我那时给他这个题目,他还说要考虑考虑。”惹得教授们哈哈大笑。不过,这笑声是善意的,赵忠尧的论文在评分时得了优等。    埋没60年的论文    接受密立根教授安排的题目后,赵忠尧便投入研究中。实验室工作异常紧张,他常常上午上课,下午准备仪器,晚上则熬夜取数据。夜间,必须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数据,只能将闹钟半小时闹一次,以获得断断续续的短暂睡眠。    留学没有使赵忠尧洋派起来,他衣着朴素,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甚至连跳舞也不会,只是一个心眼学习和研究。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忠尧终于从实验中发现奇迹:当选定的硬Y射线通过重元素时,那个用于吸收系数的克莱因棗仁科公式出现了偏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常现象。赵忠尧将研究结果整理成文。但由于实验结果与密立根的预期不符,密立根不敢相信。三个月后,密立根迟迟不表态。无奈中,赵忠尧只好求助于直接辅导他的鲍恩教授。了解实验全过程的鲍恩终于说服了密立根。赵忠尧的论文在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接着,赵忠尧取消渴望已久的暑假旅行,又一头钻进实验之中。这年9月,赵忠尧发现与“异常吸收”同时存在的还有“额外散辐射”,又写出题为《硬Y射线的散射》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  与赵忠尧同为密立根博士研究生的安德逊,此时正在赵忠尧的隔壁做论文,他对赵忠尧的实验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关注。1932年,安德逊因发现正电子径迹获诺贝尔奖。这时,人们认识到:赵忠尧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涅没的人。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西方某些学者却抹杀赵忠尧的贡献,歪曲这段历史达60年之久。80年代末,杨振宁教授花了大量精力收集分析资料,1990年在《国际现代物理杂志》著文,才恢复了历史的真实。杨振宁在列举史实后,非常愤慨: “这就太不公平了!”“所以我要写文章纠正这一令人遗憾的事,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丁肇中教授也曾动情地说:“要不是赵教授在30年代对正负电子湮没发现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就不可能有正负电子对撞机,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中国策一台加速器的诞生    在中国科技大学,至今仍保存着由赵忠尧主持建造的中国最早的加速器棗70万伏质子静电加速器。这台加速器为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的起步和培养核物理研究人才做出过重大贡献。被周培源教授称为“我国核物理的鼻祖”的赵忠尧,为建成中国的加速器梦寐以求,历尽艰辛。    早在30年代,赵忠尧学成归国后任教西南联大,他和张文裕合计,要在国内开展核物理研究,开始时起码要有一台加速器。于是,跑了两年杂货摊,除了找敲水壶的工匠制了一个铜球,搞到一点输送带,做了个架子,其他一无所获,最后在战乱中不得不放弃这个多少有些天真的计划。1946年夏,美国在太平洋进行原子弹试验,赵忠尧受中央研究院推荐,作为中国惟一科学家代表去参观。此后,他去美国,利用中央研究院汇去的少量经费,购买国内难以买到的加速器部件,连同几年来先后采购的实验器材,准备运回祖国,以实现他20年前的那个梦想棗正负电子对撞。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加速了赵忠尧回国的进程。赵忠尧利用年底中美之间短暂的通航时期,设法将30多箱器材从与国民党当局有联系的仓库中取出,办理托运回新中国的手续。1950年6月,赵忠尧设法登上威尔逊总统号,从洛杉矶启程回国。可一上舰,联邦调查局的人就来找麻烦,扣留了他最宝贵的物理书籍和期刊。船到日本横滨,他和另外两个从美国回来的人被美军便衣叫去搜查,说他携带“原子秘密”回国,工作笔记物品等被抄走,连一块普通肥皂也要拿去检查。尽管什么也没查到,赵忠尧等三人还是被戴上手铐,投进日本巢鸭监狱。此时,蒋介石的驻日代表前去充当说客,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也来电邀他前往教书,但都被赵忠尧严词拒绝。无论多少次审讯,赵忠尧对所谓携“原子秘密”回国的罪名一概否定。后来,美国军警把赵忠尧带向刑场“陪斩”,赵忠尧宁死不屈,坚信谎言终将破产。    1950年10月,美国政府慑于世界舆论压力,只好退让收场。赵忠尧终于恢复自由,并于1951年初回到北京,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此,他肩负开创中国核科学研究的使命,利用千辛万苦从美国运回的器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并于1955年建成我国第一台加速器,赵忠尧多年来的科学梦想终于在中国实现。1958年,赵忠尧负责筹建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并任系主任。他精心挑选师资,具体落实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材,亲自编写讲义并讲授《原子核反应》课程,并将1955年建成的加速器运到学校进行实验和培养人才。他悉心培养的我国几代科技人才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国家大科学工程的开拓者与重要骨干。          
  连音乐最伟大的人也是诸暨人:        何占豪,        58年一个诸暨毛头小伙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几天的,却接到了天字号任务,        创作出了几乎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旷世伟作: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而他的流行作曲也是无人能比的,他为香港的徐小凤作的《别亦难》使徐小凤一曲成名            何占豪大唱反调 越剧交响乐也能让人如痴如醉                      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占豪今年71岁。按说,这已经是个漫步闲庭、淡看人生的年龄。但是何占豪不,从27岁那年把越剧《梁祝》谱入小提琴开始,他一直在谱着标新立异的调调,哪怕已是七十零一。          昨天下午,那本是个程式化的发布会,宣告一场由杭州生活频道和红星剧院共同举办的“何占豪越剧交响音乐会”将于7月30日晚在红星剧院举行。可是主角何占豪又忍不住反      弹了几个高音,把一个发布会变成了何占豪有关传统与创新的拉锯演讲会。          前些年,上海上剧院曾上演过一场越剧《红楼梦》交响音乐会,结果非议一片,爱音乐的痛斥音乐成了伴奏,爱戏曲的则大声疾呼我们的戏曲哪里去了?于是这次小小改革在一片责难声中不了了之。          于是好长一段时间,戏曲和西洋音乐各自乖乖地待在自己的领地里,相安无事。直至何占豪这次再掀波澜,他要把越剧交响化。          他用本地越剧音乐打底,借用外来交响乐体裁,用民族管弦乐作载体,请了越剧界最好的演员(如蔡浙飞、谢群英、颜佳等)伴唱,准备打造一台鲜明何占豪特色的音乐会。          说起他的独特交响音乐会,何占豪坦率地表示,他就是要讨好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在国外,歌剧观众与音乐听众是同一群体。但是国内的情况就特别了,虽然戏曲被称作中国的歌剧,但是音乐听众与戏曲观众明显是两个群落。我的这个尝试,则希望融合两方面观众。让戏曲观众晓得《孔雀东南飞》来个音乐协奏也一样能让你掉眼泪,让音乐观众明白戏曲一点也不单调,照样能让人听得五迷六醉。”          因为主题是越剧音乐可交响乐化,自然不能不提说了很多年的越剧改革。在戏曲改革领域,老人家一般都是传统的守护者,可是何占豪不。“越剧当然要改革,现在越剧观众多为老年人,如果不改,那么老观众走后越剧怎么办,难道从此进博物馆?也别怪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越剧,要年轻人爱越剧,越剧首先要有让年轻人高兴欣赏的东西。你看现在的流行歌曲那么丰富,每个歌都有一个不同的调,而越剧的曲调那么单调,一段一段听起来都差不多,怎么能让年轻人觉得好呢?如果有必要,越剧可以跟流行歌曲学习一下,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虽然搞的是西洋乐,但是何占豪一生几乎都是在民乐堆里打滚,几乎他的所有成就,都是搞音乐的土洋结合。也许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才会如此责之切。          “我最不爱专门给民族乐器写什么交响乐谱子,没别的原因,因为光靠民族乐器本身存在太大缺陷,他们根本无法演奏有些曲子。比如说古筝吧,如果要演一个普通的交响乐曲子,就必须预备20个古筝,每个古筝调成不同音调,后台呼啦啦铺开20个,这个古筝F调,哪个古筝G调,还需要专门配备一个调音师,一场演出下来,20个古筝轮流上,你说搞笑不搞笑,你见过人家美国钢琴家演出带20架钢琴吗?”          “所以我说,古筝它就是个民间乐器,是落后的原始的,需要改进的,我们搞民乐的同志也该好好想想怎么改造我们的民族乐器,让它能适合现代音乐的需要,别老想着那是我们的国粹啊、传统啊,就自我满足得不得了!”
  lz你最伟大.
  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
  楼上问题的答案是:猪肉!
  南方的确历史悠久呀  地图上随便指个地方  都有点东西不简单
  这都是“东方脊梁”过的东西。自从这个ID被封了之后,新注册的“周刚杰”又拿出来再吃一遍。我们有句俗语:剩饭炒三遍,猪都不爱吃。
  狗汉奸,又出来了?吃屎吃多了?
  明知头要砍在杭州却偏要去的张 秋 人 ,这就是最伟大的诸暨的品质:为了国家与人民可以献出一切      (1898.3 — 1928.2)
张秋人,乳名友表,学名慕翰,别号秋莼,诸暨牌头水霞张人。1915年,入绍兴越材中学读书。1917年,转入宁波崇信中学学习。1920年,到上海,结识陈独秀、俞秀松等人,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经陈独秀介绍,专程到长沙会见毛泽东。其后,去衡阳任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英文教员,向学生宣传革命,发展了一批党、团员。1922年底,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后,他和衡阳的党团员以湖南学联为主组织声援,1923年春,指导和支持湖南“三师学潮”。不久,因遭军阀迫害而回到上海。  
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秋人被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他参加上海区国民运动委员会,帮助国民党改组,协助王荷波领导工人运动。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6月,任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方执委会秘书(书记)。9月,补选为团中央委员,任并为上海、杭州的党、团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期间,曾两次到绍兴指导发展青年团的工作。同时,还担任上海非基督教大同盟领导成员,在上海《民国日报》和《中国青年》等报刊上发表大量声讨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文章,为上海及江浙一带反帝运动的著名领导人。  
1926年3月,张秋人到广州,继毛泽东和沈雁冰之后,接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编辑。共编辑了《政治周报》第八期到第十三期,每期都有亲自撰写的重要政论文章,有两期都是他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但发挥了革命宣传作用,而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党史资料。《政治周报》停办后,他   到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不久,调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与恽代英、萧楚女并誉为“广州三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武汉黄埔分校工作,与向警予等一起从事党的宣传工作。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杭州大肆逮捕共产党员,中共浙江省委遭到严重破坏。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张秋人回到上海。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中央派他接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明知自己在浙江认识的人多,容易暴露而随时可能被捕,仍勇敢地接受任务。行前对友人风趣地说:“看来,我的头要砍在杭州了。”9月27日到杭州,当晚召开了会议,改组了省委,讨论了整顿组织和在农村举行秋收暴动等问题。9月29日,夫妇俩在西湖边突遇几个黄埔军校的反动学生,便拉着妻子跳上游船,用英语悄声说:“遇着危险了。你不要慌张,赶快想办法把旅馆里的文件销毁或转移。”便纵身跳入湖中,把随身带的文件踩入湖底。被捕后,面对死刑的威胁,依然谈笑风生,孜孜不倦地读书。有人问他:“你既然等着枪毙,为什么还爱读书呢?”回答说:“我们作,就要认真学习,岂能坐以待毙。”他的革命言行,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青年难友为革命努力学习,寻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日,张秋人突遭提审,法官问他姓名、年龄,他便怒目圆睁,厉声喝道:“老子张秋人!”随即抓起砚台向法官掷去,并一脚踢翻案桌。当日,遇害。1931年,毛泽东在瑞金回忆说:“张秋人是个好同志,好党员,很有能力,很会宣传,很有群众基础,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当年在狱中的失学青年薛暮桥,在张秋人的教育启发下,发愤学习,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监狱大学”的教师时说:“张秋人同志同我们永别了,但他为党勤奋学习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猪集还能出来什么好东西?     作者:soniclqz 回复日期: 19:17:33 
  楼上问题的答案是:猪肉!    猪下水,猪皮,猪骨,猪饲料,附带腰带,皮鞋皮包,皮衣等等  
  何占豪,            58年一个诸暨毛头小伙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几天的,却接到了天字号任务,            创作出了几乎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旷世伟作: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  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别瞎说  好好查查去  梁祝到底怎么创作出来的
  金善宝    (1895— )       金善宝,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农学家和小麦专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他为我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优良品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为我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发现并定名了我国独有的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他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等专著,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作物科学,特别是小麦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立志学农重实践 追求真理志不移      金善宝1895年7月2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石峡口村。从6岁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他13岁时,父亲病故,家境日趋困难。他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山村妇女,十里八村有名的养蚕能手。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他经常帮助母亲采桑叶、养蚕、进山砍柴、挖竹笋……这样的家庭境遇使他较早地懂得了生活,从童年就逐渐掌握了农业劳动的基本操作。农村的实际生活更使他深深地体会到旧社会农民的疾苦和农业生产的落后。劳动实践培养了他务农的志趣和为改变落后农业而奋斗的决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正在枫桥镇读高小的金善宝,也被这场革命风暴所激动,毅然到绍兴考入由革命同盟会开办的陆军中学。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民主革命思想。仅仅半年的时间,开办陆军中学的革命党人王金发等相继被北洋军阀残酷杀害,陆军中学便被解散。1913年,他又考入了具有革命传统的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母亲为了不挫伤儿子勤学苦读之心,节衣缩食,终日辛勤养蚕,勉强维持他读到中学毕业,希望他能继承父业在学堂里当个教书先生,过个养家糊口的日子。然而,金善宝并不甘心在长知识的青年时代就此止步。他四处奔波,得知南京高等师范农学专修科不收学费,还给学生饭费时,求知的欲望,农民的饥苦,激励他赴考学农。    1917年,他以优秀的考试成绩被南京高等师范农学专修科录取了。当时执教于南京高师的农科主任邹秉文先生,一向提倡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除课堂的理论教学外,很注重实验和田间实习,有时还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考察,这些活动都是金善宝极乐于参加的。1920年他农科毕业,经邹先生推荐到南京市皇城小麦试验场当技术员。这个正在筹建的试验场,是“面粉大王”荣宗敬(荣毅仁先生的父亲)每年资助5000元,由南京高师农科负责筹办的。试验场只有106亩地和一台美国制造的5行播种机,一切农活都要靠畜力和人力。虽然面积不大,经费不多,设备简陋,工作繁重,然而在30年代初的中华民国时期,也是比较难得的场所,那里就是金善宝科研生涯的起跑点。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后,南京高师并入东南大学,农学专修科也改为大学本科。学校在南京市江东门外大胜关租地1300亩,建立了农事试验总场,金善宝又到总场当技术员,一直工作到1927年6月。在此期间,他又于1926年回到学校补读一年学分,完成了大学农学专业本科的全部学业。    1927年秋,金善宝因不满校方对试验场农工在工资方面的刁难而愤然离去,到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教农业课。1928年春到杭州劳农学院(现浙江农业大学)任教。    1930年夏,浙江省教育厅公开招考出国留学生,金善宝应考录取。遂于7月间从上海乘船去美国深造,先在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植物生理、遗传学等课程。后来,感到读学位的办法,对他这个年已35岁的留学生来说并不适宜,他不能让一篇论文、一个学位占去自己在美国旅居的有限时间,于是转到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边学习边参加作物育种工作。自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他离开祖国时,就对“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十分赞赏。他决心为·这个“天”和“本”出力、效劳,造福于人数最多、生活最苦的祖国农民。他到美国留学的目的,是要亲自了解国外的农作物育种方法、理论,掌握实际操作技术。他最大的愿望是能以自己的学识,为发展祖国农业做贡献,为提高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生活水平而献身。    1932年2月,金善宝学成回国。他先后在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1937年7月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步步向我国内陆腹地逼近,当时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任教授的金善宝,随校西迁到重庆沙坪坝。他和我国杰出的林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教授,一起住在临时建筑的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里,室内两张单人床,一张两屉木桌,每人用一个抽屉。他俩年龄相差一轮,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经常一起去听《新华日报》社组织的时事报告,有时直接聆听中共中央周恩来副主席的演讲或参加座谈。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举世瞩目的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金善宝和在渝的几位进步教授一起,被邀请到嘉陵江边的张治中公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切地会见了他们。这次难忘的会见,使他从黎明前的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更加坚信一个崭新的中国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    1946年3月,他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没落,更加激发了他积极投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和营救进步学生的活动。1948年,正当国共两党全面展开激烈战斗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江南北人心惶惶,台中农学院突然发来了正式聘书,聘请金善宝去任教,他断然拒绝,却应荣毅仁先生之聘,去无锡江南大学农学院任农艺系教授兼主任。此时,他心中何去何从,已十分坚定。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在旧社会度过半个世纪的金善宝,从此获得了新生。7月他应邀出席了周恩来在北平主持召开的40多位著名科学家、教授参加的科学技术座谈会。会后又参加了以竺可祯教授为团长的科学考察团,到东北解放区进行参观和农业考察。当报纸上发表原中央大学改组为南京大学,并任命他为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时,他正在哈尔滨的考察途中。1950年11月,他又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颁发了任命他为南京市副市长的任命状。在身兼多项重要的行政职务和从事繁忙的社会活动中,作为一名农学家、教授,他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钻研小麦与粮食增产和教书育人方面。      1956年2月12日,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入党较早的老科学家之一,为后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争取入党做出了表率。    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金善宝兼任副院长,次年9月从南京来北京任职。1964年末他继丁颖教授之后,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任院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勒令”交权,“靠边站”了。粉碎“四人帮”后,他继续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1982年末退居二线,国务院任命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一级教授,第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作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研究生院院长等职。      勤奋耕耘育良种 老骥伏枥写专著      金善宝从南京高师农科毕业之后,就开始注重小麦研究。1928年和1929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和《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为了发掘祖国小麦种质资源,选优利用,他从广泛搜集的790多份小麦品种中,经过试种观察、整理和筛选,鉴评出“江东门”、“武进无芒”、“南京赤壳”和“姜堰黄皮”等一批优良地方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发挥了增产效益。1934—1935年,发表了3篇与深化当时国内主要大田作物育种工作密切有关的文章,即《近代玉米育种法》、《用统计方法比较籼粳糯米之胀性》和《大豆几种性状与油分、蛋白质之关系》。    金善宝结合自己在国内外的科研实践和多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撰写了10多万字的专著——《实用小麦论》,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学丛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既有理论又联系小麦生产实际的农业书籍。30年代、40年代乃至50年代,它不仅是国内许多大专院校农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也是许多有成就的小麦专家、教授启蒙必读的教科书。    抗日战争初期,在重庆沙坪坝境遇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由于贫病交加,不足50岁的金善宝已经鬓发皆白,有一次带病授课竟昏倒在讲台上。尽管当时体力如此虚弱,他始终没有间断过选育小麦良种的工作。1939年,他和助手们从国内外引进的3000多份小麦材料中,通过系统选择方法,选出了适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中大2509”(又名“矮立多”)和“中大2419”(后改名为“南大2419”)。这两个品种从1942年在四川省开始推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7年的时间,只种植百万亩左右。1950年以来,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这两个品种很快在我国南方冬麦区扩大应用于生产。“南大2419”推广面积最大的年份曾达到70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苏、安徽、四川和河南南部小麦产区;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有较大面积的种植;江西、湖南、广西、青海和甘肃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个小麦良种在我国50年代、60年代的小麦增产上立了大功,到1983年不完全统计,它在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还有百万亩左右,品种寿命长达4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金善宝选育的“南大2419”小麦良种,具有早熟、抗条锈病、抗吸浆虫、秆强抗倒、穗大粒饱、适应性广和一般配合力好等优点,因此,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第一次品种更换时,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而且是30多年来我国小麦杂交育种中最主要的亲本之一。根据《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一书的记载,它的直接和间接衍生品种有98个,分布在我国7个大的麦区,其代表性品种中,冬麦有“石家庄34”、“徐州14”、“郑州3号”、“内乡5号”、“大丰1087”,“万年2号”、“安徽9号”、“蜀万8号”、“绵阳4号”、“鄂麦6号”、“凤麦13”,春麦有“京红4号”、“科春5号”、“甘麦7号”、“藏春6号”等。    金善宝潜心于小麦科学研究,在丰富和发展我国小麦科学上做出了重要建树,特别是在我国的小麦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面钻研很深,有不少新的发现;对我国小麦区划和生态型的研究,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一些精辟见解,有些是前人所未探讨过的新问题、新内容。关于我国小麦的种类,国内外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而所得结果都不够全面。从1911年法克斯贝格(Faksberger)的报告、1923年瓦维洛夫的著作、1942年蔡旭的研究,到1954年木原均的论述,综合国内外报道,我国小麦分属4个种和52个变种。但早在1937年,金善宝从云南省征集的小麦品种中,就发现一种无芒、白壳、穗轴坚硬而易折断,小穗紧靠穗轴,所成角度甚小,小穗从穗节茎部折断,颖壳紧包籽粒难于分离,种子夹面呈三角形的新类型。它既与一般普通小麦有较多差异,也不同于斯卑尔脱小麦。后来经进一步观察确认其染色体数目为2n=42,与普通小麦杂交没有问题;与硬粒小麦杂交也能获得成功。这在世界已有的小麦分类学文献中还未见报道过,很难找到与它相匹配的植物学分类地位。金善宝和他的助手们经多方研究,把这个“云南小麦”定为普通小麦的一个亚种(T.aes- tivum Subsp.yunnanense King)。              1956年开始由金善宝主持的全国小麦的种类及分布研究,从广泛搜集到5562份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品种材料近2000个,通过他和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二三年的观察分析后,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460个,分别在北京、徐州、武功、西宁、乌鲁木齐、成都、昆明、武昌、广州及福州等12个地点种植,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我国小麦分属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和波兰小麦5个种,及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一个变种;属于各个种和亚种的变种共计101个,其中93个变种是经他亲自检定的,有19个变种和6个“云南小麦”的变种是由他定名的;他对这些亚种和变种制定了分类检索表。供从事小麦研究和生产的广大科技人员查考。    为了深入研究“云南小麦”生态特点和分布情况,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金善宝3次去云南实地考察。他发现澜沧江流域是“云南小麦”新亚种分布的中心。这个地区从海拔几百米到2500米都有小麦种植,高原地形复杂和“立体农业”的生态特点是形成变异的重要因素,从而确定了云南是我国小麦种质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小麦的变异中心。    早在1943年,金善宝和吴董成一起就对中国小麦区域进行了研究和划分,直到80年代初台湾省的农业教课书还在引用这份资料。50年代中期以后,他结合小麦的种类和分布研究,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阶段发育特性、幼苗、植株、穗部和籽粒性状,参照原产地的自然环境、耕作栽培制度和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又将中国小麦确定为14个生态类型:    1.华南生态类型,包括南岭以南地区及台湾、海南诸岛。    2.江南山地生态类型,主要是浙闽山地及南岭山地。    3.云贵高原生态类型,指云贵高原地区及附近山地。    4.四川盆地生态类型,即四川盆地范围内。    5.长江中下游平原生态类型,指沿江沿湖平原和丘陵地带。    6.秦巴山地生态类型,包括秦岭、大巴山、伏牛山、武当山一带山地。    7.华北平原生态类型,包括淮河以北、太行山及伏牛山以东的大平原,渭河、汾河中下游沿岸。    8.黄土高原生态类型,以黄土高原为主,包括河北北部和辽东半岛。    9.东北平原生态类型,即辽东半岛以外的东北平原。    10.内蒙古高原生态类型,包括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的地区。    11.甘青高原生态类型,主要是祁连山南北地带。    12.准噶尔盆地生态类型,指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    13.塔里木盆地生态类型,指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14.青藏高原生态类型,包括昆仑山以南的西藏、青海高原地区。    金善宝及其同事们的上述研究和所获结果,都是国内外研究中国小麦的基础性文献,对于进一步了解和充分利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以及在指导小麦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中的《中国小麦种类及其分布》于1982年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金善宝和他的助手们不仅要克服科研条件上的种种困难,而且要顶着“只拉车不看路”、“清除反动学术权威的流毒”等一连串政治帽子的压力,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春小麦育种工作。为了争取时间,利用我国幅员广阔的优越自然条件,他亲自登上黄山、井冈山、庐山等高海拔山地适宜春麦夏播的地点,搭乘海船去海南岛,越过五指山到通什自治州和千里迢迢去云南省元谋县,实地考察春小麦材料冬季加代的生长情况,从而提出春小麦在北京春种夏收、庐山夏播秋收、海南岛或云南元谋秋播冬收,一年三代(至少两代)的世代进程,以缩短新品种育成的年限。这种异地种植的做法能使被选育的材料,经受由地理差异所提供的由低温到高温,再由高温到低温,日照由短到长,再由长到短的不同生态环境变化,以及接受不同地区的病害和不同病害生理小种致病的考验,因而有利于筛选出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广谱抗病性的优良新品种。    金善宝和他的助手们从1967—1973年,相继育成“京红2号”至“京红9号”系列春小麦新品种。其中“京红9号”1976年在26个地点的产量试验结果,都比当时引入我国的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育成的被誉为“绿色革命”的几个墨西哥小麦品种显著增产。“京红8号”品质优良,1976—1979年,4年种植收获的籽粒,测定分析结果,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6.3%,赖氨酸为0.39%。这些“京红号”品种1978年在长城内外的冬春麦混种区已推广到60多万亩,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61年,金善宝主编了《中国小麦栽培学》,这是50年代末我国首次以作物栽培为主题,组织知名专家学者集体撰写的旨在反映当时国内栽培科学水平的系列专著中的第一册,它起到了开篇启后的作用。1964年,他和刘定安主编了《中国小麦品种志》,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为本国的现代小麦栽培品种“树碑立传”的历史性文献(1985年又出版了1962—1982年续编)。1983年,他为主编,庄巧生等为副主编,总结了我国近30多年来小麦品种演变历史,种质资源利用情况、亲本选配经验及育种成果,出版了《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的专谱。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作物育种方面进行全面系谱分析的空白,而且对于进一步提高小麦育种水平也有重要意义。这本58万字的专著,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水平与特色,与国外为数极少的类似著作相比也是高水平的,因而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好评。1984年,该书获得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和1985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委会的委托,金善宝邀集全国知名的农作物专家、学者,组成了以他为主任委员,庄巧生为第一副主任委员和李竞雄、黄佩民、卢良恕、杨守仁为副主任委员的农作物卷编委会,撰写出225万字涉及多种农作物、多个学科领域、具辞书性质的第一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该书于1991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树立了我国农作物科技发展史的一块里程碑。    金善宝作为我国知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出访过匈牙利、苏联和朝鲜。在访问原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时,曾与国际闻名的小麦分类学家M.M.雅库卜茨湼尔M.M.Якубyинеp讨论过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变异的问题。由于金善宝精深的造诣,深受赞许。于1957年被授予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1986年10月14日,农业部部长何康,受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主席M.E.恩斯明格(Ensminger)博士的委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仪式,将刻有“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永久荣誉会员”的金奖牌授予金善宝,以表彰他对农业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    身传言教堪师表 桃李天下仍近人      从30年代初到50年代末,金善宝都在全国著名的高等农业院校执教。他辛勤地口授笔耕,谆谆教诲,为我国农业战线培育出几代优秀人才。抗日战争时期及以前受业于他的一大批学生,大都在我国50年代和60年代农业科技、教育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中成为领导干部和中坚骨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所培养的学生,也正在肩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为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促进农业生产而奋力拼搏。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金善宝执教于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农艺系时,他教书不忘育人。他循循善诱的教诲给学生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启发学生在勤奋治学中要广开思路,钻研问题,打好理论基础,同时要重视实验技术与田间操作,贯彻手脑并用,学做结合的原则,讲求实效,还经常用:“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来激励学生。1942年夏,中大农艺系毕业生即将离校,卧病多日的金善宝,拖着虚弱的身体,在两位学生搀扶下,冒着酷暑来到同学中间,即席做了充满激情的赠言。他从祖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和农业,讲到当时的破碎河山与凋蔽的农村,也讲到没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农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衍。他希望同学们大学毕业后,更珍惜自己的青春,热爱所学的专业,不管生活道路如何崎岖坎坷,都不要见异思迁,放弃和荒疏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定要为振兴祖国的农业效劳、出力。    金善宝不仅十分关心爱护青年学生的成长,而且积极支持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他在政治上的鲜明态度也是当时人所共知并为一些进步学生所敬仰的。如1946年中央大学联合重庆大学发起的“一·二五”反内战学生运动,1947年在南京进行的“五·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示威,他和许多进步教授都积极参加。平时拄着手杖,细声慢语,对同学谆谆善导的金善宝教授,在学生的游行队伍里却精神抖擞,铿锵有力地呼喊着口号,给学生们以极大的鼓励。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和梁希、潘菽、涂长望等进步教授,先后组织过“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与科学座谈会”等进步活动。因为他们讲民主和爱国,态度鲜明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所以都上了特务的“黑名单”,处境十分危险。但由于他们在知识界和学生当中拥有的崇高威望,也没有给敌人可乘的口实,才未遭毒手。    在旧社会,金善宝是一位追求真理,刚直不阿,扎根在群众生活的泥土里的进步教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绝不哗众取宠或随声附和。1967年国庆节,他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走过来同他握手,关切地询问:“金老,你们农业科学院怎么样?”他对总理坦率地回答:“很乱!”周总理凝视着他,语气沉重地说:“全靠你了,金老!”他感到不安,急促地对总理说:“不!不!全靠毛主席、周总理……”。周总理的话使他多日不能平静,想到当年在重庆乱云飞渡的日日夜夜,正是毛主席、周总理给他和千百个在苦闷中探索光明的教授指明了方向;现在又是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免遭批斗。1970年,一位当时的“大人物”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说什么“中国的农业是靠七亿五,还是靠七千五(前者指当时全国农民人数,后者指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职工总数)?这是举什么旗、抓什么纲、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于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几乎全部层层下放,人散楼空,只剩下一块空招牌。此事波及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当时金善宝对这种把农业专业科技队伍同农民群众对立起来,借以否定专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作法,就很有意见。粉碎“四人帮”后,他以国家事业为重,和农业部领导一起向中央领导力陈收回下放的研究所的必要性,终于使被拆散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得到恢复并有了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    金善宝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农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自然科学家。他从事农业教育30余年,桃李满天下,堪称几代人的师表;他献身作物科研70余年,硕果累累,是现代中国小麦科学研究主要奠基人。他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待人处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功过不论权势,受到同行和晚辈的尊敬和爱戴。他虽已年近98周岁,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稳健,有时还迈步田间细心赏阅他心爱的小麦试验材料,也不时出席上级邀请的重要会议,对国家大事,农业大事抒发自己的见地。            (作者:吴景锋)    简历      1895年7月2日 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石峡口村。    1917—1920年 南京高等师范农学专修科毕业。    1920—1921年 任南京高等师范小麦试验场技术员。    1921—1926年 任东南大学试验总场技术员。    1926—1927年 在东南大学农学专业补读学分,本科毕业。    1927—1928年 任宁波市省立第四中学教师。    1928—1930年 在浙江劳农学院任教。    1930—1932年 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和工作。    1932年38月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32—1948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    1948—1949年 任无锡江南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主任、教授。    1949—1958年 任南京农学院院长。    1950—1952年 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    1952—1955年 兼任南京市副市长。    1958—1964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1961—1983年 任中国作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1965—1982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1979—1986年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学会副会长。    1983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    1987年 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论著      1 金善宝.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作物研究报告(第二册),1928.    2 金善宝.小麦开花时期之研究.国立浙江大学作物研究报告(第一册),1929.    3 金善宝.实用小麦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4 金善宝.大豆天然杂交.中华农学会报,1934,69.    5 金善宝.近代玉米育种法.中华农学会报,1934,125.    6 金善宝.用统计方法比较籼粳糯米之胀性.国立中央大学农业丛刊,1935,2.    7 金善宝.大豆几种性状与油分、蛋白质之关系.中华农学会报,1935,142143.    8 金善宝.四川大麻、烟草考察报告.农林(第二篇),1941.    9 金善宝,吴董成.中国小麦区域.中华农学会报,1943,170.    10 金善宝,吴兆苏等.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南京农学院科学研究专刊,1959,2.    11 金善宝主编.中国小麦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2 金善宝,刘定安主编.中国小麦品种志(1949—1961).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    13 金善宝主编.庄巧生,吴兆苏,黄佩民,薄元嘉副主编.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14 金善宝主编.庄巧生,沙征贵,吴兆苏,陈鸿佑,陆懋曾,赵德芳,董玉琛,蔡旭副主编.中国小麦品种志(1962—1982).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15 金善宝主编.吴景锋副主编.中国现代农学家传(第一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6 金善宝主编.吴景锋副主编.中国现代农学家传(第二卷).长沙: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7 金善宝主编.王德槟,吴德让,祝旅副主编.现代农艺师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18 金善宝主持翻译.食物与营养百科全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19 金善宝主编.庄巧生第一副主编,李竞雄,黄佩民,卢良恕,杨守仁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杜景玉.中国现代农学家传,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7—58.    [2]任志高,史锁达,著名农学家教育家金善宝.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强大的人类啊
风水轮流转而已
  有人在看吗?  \
  夸张   
  毛汉礼     
毛汉礼()赵家镇毛家园村人,我国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43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物理海洋学。后获博士学位,留任研究员,1954年底回国。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东海北部的中等涡流运动》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       郑鹤声     
被史学界誉为&史学泰斗&的,生于1901年,浣东泰南村人,小时先后在本村私塾和枫桥大东高小、北乡公学求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第一中学。1920年夏进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受学于竺可桢,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历史系。     1925年应云南省政府之聘,赴云南高等师范任教,并兼课于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为使学生明白中国史的内容和治史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中国史的兴趣,他撰写了26册之巨的《正史研究》一书。接着,他为中国史学大家写年谱,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了《司马迁年谱》、《班固年谱》、《袁枢年谱》等。1928年起,上海商务印书馆把他的著作以&郑氏史学丛书&出版,这在当时史学界并不多见。1929年,他受国民政府大学院之聘,在教育部编审处任编审兼教育部水陆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委员,并兼职于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期间,着手编写《中国史部目录学》,与其兄郑鹤春合写《中国文献学概要》。他编写的讲义《中国近世史》约80万字。    1935年起与人合作编纂完成了1600余万字的《东华录类编》。1945年出版了扛鼎之作《郑和》,两年后出版了《郑和遗事汇编》。这两部书具有经典性质,奠定了他在中西交通史研究上的重要地位。     郑鹤声不但研究民国以前的历史,且对民国史也很重视,1943年出版了《中华民国史》,主要论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历史,是民国史研究的最早专著之一。     全国解放后,郑鹤声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去山东,先后在华东大学、山东大学任教。以后几年间他与人合作出版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两书。他还参加教育部中国近代史教育大纲编定委员会。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出版了《孔子与春秋》等著作。     郑鹤声治学60多年,著述涉及清史、民国史、近代史等15个方面,成绩最大的是中国近代史、中西交通史、中国史学3个方面,著作达160多种,2000多万字。他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日在济南病逝。     文人与武将(余任天、萧白、蒋伯诚、蒋鼎文)     
余任天是当代的美术大师,系浬浦村人氏,自幼酷爱绘画,曾在杭州、上海美术学校学习国画,并常以梅花五瓣自律,即立身唯直、处世唯城、从业唯勤、为政唯廉、待人唯信之&五唯&,淡泊自持,不趋炎附势,刘海粟曾经常盛赞他高雅耿直的风骨,今有巨幅山朋画《钓台图》悬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内。   
萧白先生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原名周仲勋,字寒峰,浬浦大兼溪村人,1925年生,1945年开始写作,1948年从长沙赴台。六十年代开始,萧白先生专注于散文创作,风格多变,著作颇丰。他描山画水采风摘云,沉醉于绚丽多彩的大自然。萧白的笑调就有春的温婉,夏的斑斓,秋的沉静,冬的清隽,他的作品有《水鸟集》、《响在心中的水声》、《蓝季》等数十种,并有小说《破晓》、《雪朝》、《壁上的鱼》、《河上的雾》等。他的散文曾在台湾获奖,深受读者喜爱。1989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萧白先生的散文集《风吹响一树叶子》。   
蒋伯诚与蒋鼎文是较有代表性的两位名将。蒋伯诚系盘山村人,为响应蔡锷发起的讨袁(世凯)运动,曾赴云南参加护国战争,继之投奔孙中山大元帅府。他曾被蒋介石派遣为委员长代表,与张学良接触频繁,感情颇深,并结金兰之交。1945年日寇投降,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沪代表公署,负责对日寇投降的处置工作。建国前夕,以身体衰弱为由,拒赴台湾。蒋鼎文也是盘山人,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中校副官,后任黄埔军校教官,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官至国民党第三战区营署主任、上将军衔,曾与郭忏、宣铁吾等在家乡创办诸暨县公立医院,资助治理浦阳江,兴办盘山小学等多项善举,盘山村人多随其从军,盛时有七十二根横皮带(军官)之称。       梁焕木     
枫桥镇人,高级工程师。70年代以后,梁焕木以征天水库为基地,发展了渔、电、农、牧等事业,走综合经营的道路,先后办起了水利机械厂、石灰氮厂、水泥厂、葡萄糖厂、罐头厂、铸钢厂、铝制品厂和特种钢厂。   
1984年以后,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电力系统特等劳动模范、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选为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那个夜郎自大的楼主又出现了,你觉得有意思吗?楼主?    没见过世面
  冯少白----?忍受残酷折磨,不肯歪曲事实-------这就是最伟大的诸暨品质      
冯少白(),又名洪隆、冯龙、冯萌东,诸暨城关人。在本乡读完小学后,入杭州安定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就读。民国17年(1928)冬,因逃婚赴日本,在明治大学、东京铁道学校学习时,开始接触马列主义。20年“九·一八”事变后,休学回国,借读于广州中山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编辑进步刊物《新启蒙》。翌年冬,再次东渡,弃文从武,入日本士官学校。24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回国后,在蒋鼎文部任参谋处主任。26年,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新四军参谋处参谋、司令部教育科长、情报处长等职。受刘少奇、陈毅派遣,4次进入上海,周旋于陈公博、周佛海等汪伪上层人士之间,搜集情报和策反,又曾代表新四军与日军窪田司令谈判,被誉为传奇人物。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二、三师参谋长,参加津浦、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杭州民政局局长、上海文化局艺术一处处长,创作戏曲剧本10余个。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几经蒙冤入狱,并被错误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诬陷刘少奇、陈毅,将冯少白关押北京秦城监狱逼供,冯忍受残酷折磨,不肯歪曲事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党籍,任上海艺术研究所顾问。日病卒。  
  求你们了,不要在回他的贴了,骂他也是在帮他顶啊?这家伙就这样,想上次那个“手套歧视”一样,故意放个屁,让大家骂,然后正好施展他的抱负...
  听说GM党将军出的最多的县就是这!嘿嘿...  GC党有个将军县,(读过书的都知道吧!语文里有说过哦。)GM党也原来是有的哦!
  作者:石头很颓废 回复日期: 18:39:55 
    听说GM党将军出的最多的县就是这!嘿嘿...    GC党有个将军县,(读过书的都知道吧!语文里有说过哦。)GM党也原来是有的哦!  ===================================================  粪坑里的石头,信不信,老子把你的电话号码,住址公布到网上?    你给老子收敛点!  
  诸暨的盘山一个村就出了一百多个“横皮带”的军人,五虎上将蒋鼎文就是这个村的,还有民国元老蒋伯诚:抗战时在上海搞情报工作被日本鬼子抓住后受了各种酷刑宁死不屈,    蔣伯誠,浙東人,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初定東南時,曾一度代理浙江省政府主席。韓復渠主魯,又以蔣先生之私人代表資格,常駐濟南,甚著勞績。東南淪陷之後,密藏於萬墨林法租界面蒲石路之新居,從事地下工作。那時蔣氏以高血壓症,早已半身不遂,終年偃臥床榻,但以那時主持上海市黨部暨三青團之吳紹澍常留皖境屯溪,在滬指揮之責,托之蔣氏(吳紹澍於和平後出任上海市副市長,大陸易手,任中共「交通部參事」,現已久不聞其消息)。   日憲對蔣伯誠之行蹤,偵察已久,以後如何獲得線索,自非我所能知。據事後蔣氏告訴我,當他為日憲破獲之日,他以血壓劇升,神智昏迷,已陷於彌留狀態。正延請經常為他診治的趙啟華醫生施救(一說蔣之所以被捕,係日憲跟蹤趙醫生而得)。趙醫生主張非抽出血液一百CC以上,將不能挽救其生命。而蔣之家人,恐其失血過多,影響體力,堅執最多抽血五十CC。正在爭持不下中,而日憲掩至,全室各人,均被一鼓成擒。日憲目?蔣氏病狀危急,立以電話召軍醫馳至,不問情由,為他一舉而抽血兩百CC,蔣氏竟得悠悠復甦。日憲又以其病重,即派兵在其住宅看守,復得免拘解至憲共隊受鞫之厄。以後蔣氏一再向我說:假如日軍來遲一步。不抽出那樣多的血液,可能腦部充血,血管破裂,可以立時送命,捕之乃適所以救之也!   我一生最厭惡特務工作,避忌唯恐不遠,所以任何有關這類的機密事情,除非以耳目較近,偶然得之幕中人的轉述,否則便會近在咫尺之間,而竟會懵然一無所知。吳開先之被捕如此,蔣伯誠之出事又如此。第一個告訴我這消息的,反而是平時與此毫無關係的張善琨(張那時擔任中日合作的中華電影公司總經理)。   事情大約已經在蔣案發生一兩月之後。一天佛海打電話邀我當晚到他的居爾典路寓所去晚飯,因為這樣的事是常有的,我完全不以為意。我準時而往,除了平時與佛海較近的幾個常客以外,並無外人。所不同的是那晚餐廳中竟爾星光燦爛,笑語喧闐。大約當時「華影」的紅星,幾乎全部到齊。似乎李麗華、陳雲裳、周曼華、白光、王丹鳳、周璇、歐陽莎菲、李香蘭等都在。而佛海那天左顧右盼,情緒異常輕鬆。飯後在花園的草地上放影「華影」剛拍好而尚未公映的歌舞片「萬紫千紅」,片由李麗華與最近訪滬的日本東寶歌舞團合演。我在觀影的時候,張善琨剛好在我身旁,我問他今天何以會有這樣的盛會。善琨偷偷地告訴我說:「難道你不知道蔣伯老被捕的事」我搖搖頭。他繼續說:「蔣伯老被日本憲兵拘捕了,因為我與他平時有來往,日憲在他寓中發現了我給伯老的函件,因此我也受嫌牽連,被拘押在貝當路憲兵隊。幸經周部長保釋,今天的宴會,並且請了公司中的明星作陪,就是為了表示對他的謝意。」我說:「那末現在蔣伯老呢?」他說:「他關在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說:「在憲兵隊與你一起的還有些什麼人?」他說:「我認得的只有嚴諤聲(即新聞報之小記者)與毛子佩。」這一席話,我才知道了蔣伯誠被捕的事。其實,那時我還完全與蔣氏並不相識
忏?-----也是战功赫赫的名将      
郭忏(),字悔吾,诸暨和济乡东山吴人。1岁丧父,由祖母和母亲抚育。幼年就读于私塾,后相继毕业于浙江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历任排长、炮兵连长。民国15年(1926),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汤溪、松江、上海各战役。17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谋长。次年,任陆军第六师步兵第六旅、第十七旅旅长。22年,任第五军、第十六军参谋长,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三路总指挥部参谋长,参与第五次对江西中央苏区的“围剿”。24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陆军整理处办公厅主任,兼宜昌行辕处长。25年2月,任陆军第四十六军少将副军长。5月,兼任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匪”总部参谋长。10月,调任广州行营办公厅厅长,晋升陆军中将。11月,任武汉行营副参谋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湖北省防空司令兼陆军第一八五师师长、第九十四军军长、代理武汉卫戍司令兼洞庭湖警备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长江上游江防司令、江北兵团司令、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副司令长官,参加常德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武汉警备总司令、武汉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36年6月,任联合勤务总司令。1949年10月,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舟山指挥所”主任。1950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7月31日卒于台北。8月,台湾当局追赠为陆军上将。
  饶你~挖坟飘过~
  周刚杰先生讲得非常有道理,不愧是诸暨人这个阳光团队(中华脊梁)中的后起之秀!
  周刚杰这SB总是拿这些又臭又长,苦涩难懂的东西来贴.懒得看.
  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就是正宗诸几人!    著名运动员楼云,著名演员俞飞鸿,祖籍就是诸几!    与霍元甲同一个量级的著名武术大师何长海就是诸几枫桥人,电影&武林志&里为中国人长志气的东方旭的原型就是他!    国际著名科学家,系统控制大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外籍院士何毓琦就是诸暨人.    美国著名科学家冯绥安、冯奎安兄弟就是正宗诸几人。    ............    诸几的牛人确实是太多了,佩服!    我是江苏人,在诸几呆过几年,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无论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诸几都是出类拔萃的!在浙江这个南方省份中,诸几人的性格是非常突出的,完全不同于周边的县市比如绍兴、萧山、义乌,诸几人既有南方人的文雅内秀和精明,更有北方人的豪爽和大气,这种品质使得诸几人中出英才的概率大大增加。    事实证明,诸几已经出了很多牛人,事实还将证明,更多的牛人、英才、巨人、伟人将出自诸几!!  
诸几,神奇的地方!    祝福诸暨!!    
  只要在百度百科里搜索“诸暨”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大批诸暨籍精英。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夜校有哪些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