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田晓东简历山阳县洛浴人徐新兴的个人简历

商南县-商洛市人民政府
商南县位于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陕西的东南门户。浅山丘陵地貌,基本地理状况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2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4万人。有耕地19.5万亩,人均0.9亩。商南县历史悠久,商南县资源丰富,商南县基础设施完善。
商南县历史悠久。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建制,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汉刘邦、明闯王和不少文人墨客曾留迹于此。现代革命史上,李先念、徐海东、汪锋、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境内赵川镇曾是前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军分区所在地。 近年来,商南县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旅游带动、开放带动“五大带动 商南县 茶园”战略,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2732万元,增长29.2%,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增长6.4%。 商南县历史悠久。初建于北魏景明元年,因位于商山之南而始名为商南县,明成化13年更名为商南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李白、白居易、元稹、韩愈等文人墨客曾在此赏景休闲,吟诗抒怀;汉刘邦、明闯王曾在此安营扎寨,秣马厉兵;李先念、贺龙、程子华、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境内赵川镇曾是前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军分区所在地。商南这块红色热土为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商南县资源丰富。盛产花生、茶叶、芝麻、油桐、板栗、生漆、核桃等农林特产,是我国油桐、生漆基地县之一。森林覆盖率62.4%,有各类植物1696种,野生动物278种;药用植物1192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127种。水能蕴藏量13.2万千瓦,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开发潜力巨大。已探明矿产资源270种,其中镁橄榄石、金红石、钾钠长石、水晶等储量大,开采价值高。 商南县 商南县基础设施完善。312国道、西南铁路、丹江水道横贯东西,商郧路、郭山路、 商卢路纵横南北,西合高速公路全面动工兴建,“三横三纵”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程控电话、全球移动通讯和有线电视遍布城乡,西北网电覆盖全县,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城镇设施配套完善,投资硬环境日趋完善。 商南县特色产业渐成规模。茶叶是商南县的形象产业,茶园总面积已达8.8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泉茗、仙茗曾获全国“陆羽杯”大奖,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杜仲、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中药材5万吨,产值近1亿元,被列为“国家级丹参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畜禽年饲养量202万头(只),林果基地40万亩。茶叶、蔬菜、畜禽、猕猴桃四大类10余处无公害基地已通过省级认定,2个千亩无性系茶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喀斯特地貌造就的金丝大峡谷被誉为“生态王国”、“峡谷之都”,2002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并正式对外运营,年接待中外游客5万余人。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定为省级地质公园。丹江漂流、闯王寨、玉皇山省级森林公园、上苍坊森林公园各臻其妙,共同打造了西北新兴的生态旅游区。 商南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96所,在校生5万余人,高考上线率达90%以上,万人比连续21年保持全商洛市第一;科技、卫生、文体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推广先进县、陕西省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陕西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等荣誉。
商南县辖13个镇:城关镇(原党马乡并入该镇)、富水镇、湘河镇、白浪镇、赵川镇、金丝峡镇(原太吉河镇和梁家湾镇合并)、过风楼镇、试马镇、清油河镇、十里坪镇(原十里坪镇和白鲁础乡合并)、青山镇、魏家台镇、水沟镇。
位置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于商洛市辖区,位于商洛市以东。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座标介于东经110°24'~111°01'之间,北纬33°06'~33°44’之间。北依蟒岭与河南省卢氏县接壤;南屏郧西大梁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为邻;东界界牌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接;西至冀家湾与丹凤县雷家洞毗连。 县城与各地距离。沿西界公路西去69公里至丹凤县城龙驹寨,继续向西,累计里程118公里至商洛行署所在地商州市,再向西去累计里程260公里到陕西省省会西安市。东去26公里至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75公里到西峡县城,192公里到南阳行署驻地南阳市;经西峡县城至河南省浙川县城99公里;至河南卢氏县城138公里。由商(南)郧(阳地区)公路至郧县县城155公里;至郧西县城217公里;至十堰市376公里。
县域 北魏景明元年(500)曾设置南商县,疆域无考。明成化十三年(1477)第二次建县,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商略商南县集》记载:东40里至河南浙川县界;西70里至商州界;南150里至湖广(即湖北)郧县界;北30里至河南卢氏县界。上为四正界。东南300里至河南浙川县;东北300里至河南嵩县;西南310里至山阳县;西北370里至洛南县;东西相距110里,南北相距280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冬丹凤县撤县、竹林关、铁岭铺、峦庄3区10乡划归商南管辖、疆域面积大增。1961年冬,丹凤县恢复建置,原面积归回。 1992年县境四至:最东的村镇点是富水镇管辖的殷家店、卡房(与河南省西峡县西坪乡相望);西是梁家湾乡管辖的冀家湾,与丹凤县竹林关乡雷家洞相连;最南是三官庙乡管辖的界牌垭,与湖北省郧县的金家坪为邻,最北是本县沙坪乡的板庙河,与丹凤县峦庄区的马家让、大老林沟接壤,北以板庙河为起点,沿县域边界线自北~东~南~西,沿途的村、镇、有名山峰:沙坪乡有板庙河、大东沟、庙坪。两岔乡有:小沟口、椿树沟。曹营乡有:西界岭沟、火神庙、双尖、东凹、梅家沟、东界岭沟。富水镇有:上土坳、下土坳、龙五尖、安沟、殷家店、卡房。新庙乡有:常家沟、赵家庄、刘家老庄。双庙岭乡有:瓦窑沟、瓦窑岭、滔环沟、梳洗楼东5华里处的界牌。汪家店乡有:月亮湾、白浪、台子、梨子沟、桐树沟、鹦鹉沟、余家山、罗木井。魏家台乡有:石龙王、水磨沟。三官庙乡有:疙瘩庙、柏木沟、三岔庙、何家山、老屋场、界牌垭、栌木井、小甘沟、赵川镇有:双沟、红家台、寨子河、竹园。余家棚乡有:马家坪、核桃园。白鲁础乡有:佛爷庙、杨凹、石佛庵、易家凹、阴坡、薄荷沟。开河乡有:柳拉沟、责家坡。梁家湾乡有:大檀木沟、王家沟、冀家湾、高岩沟。太吉河乡有:小椒家沟、柏树沟、向阳沟、庙沟。毕家湾乡有:东龙沟。清泉乡有:岔子沟、石门沟脑、詹家沟、紫汉沟。清油河乡有:下瓦房、大沟、三条岭沟、四条岭沟、杨家沟。两岔乡有:磨沟、羊奶沟。沙坪乡还有:簸箕山、梅家湾、青岗坪。 商南县作为县名,始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因位于商山之南而得名。其历史沿革如下: 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属梁州地域。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属商邑,是契的封地。周(公元前11世纪~前256),属上洛地。战国初期属楚治,张仪使楚后归属秦国。 秦统一中国后,商南县属内史郡之商县。 西汉,属弘农郡之商县。 东汉,属京兆尹之商县。 三国,属曹魏之京兆尹之商县。 北魏初期属苌和郡管辖,景明元年(500)始设县,因位置在商县东南定名南商县。治所设层峰驿,即现在的县城西5公里处的皂角铺,古称层峰驿。 西魏,属苌和郡。 隋,撤南商县,归上洛县。 唐、宋两代,属山南东道(治所设今湖北襄樊市)商州管辖。 元,开省制,属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商州管辖。 明洪武初年(1368)降商州为县,属商县辖。 明成化十三年(1477)复升商县为州,设商南县,隶属西安府。 清雍正三年(1725)升商州为直隶州。商南县属商州管辖。 民国二年(1913)废州府,存县道,商南隶属汉中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于商县设第四专员公署督察区(系十九绥靖区),商南县为直辖六县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商南县曾是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民国三十五年(1946)8月中旬在太子坪成立商山县民主政府,隶属中共豫鄂陕边区第三地委,第三军分区管辖。月底,郧商县人民民主政府在赵川马家坪成立。隶属第三分区管辖。1948年5月,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在今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成立,隶属中共豫陕鄂边区第二地委、第二军分区管辖。其时,西峡县西坪镇划归商南。是年8月,机关迁驻赵川店坊河,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政权。 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彻底摧毁,县人民民主政府由赵川迁驻县城,属陕南行政公署第二分区辖。 1950年5月,属商洛地区专员公署辖。 1969年,属商洛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行政机构改革前,商南县辖:城关镇、富水镇、赵川镇、试马镇、党马乡、曹营乡、张家岗乡、五里铺乡、徐家店乡、龙窝乡、青山乡、新庙乡、湘河乡、双庙岭乡、魏家台乡、水沟乡、文化坪乡、汪家店乡、店坊河乡、三 官庙乡、石柱河乡、余家棚乡、十里坪乡、梁家坟乡、白鲁础乡、太吉河乡、柳树湾乡、清油河乡、清泉乡、两岔河乡、沙坪乡、江西沟乡、毕家湾乡、太子坪乡、耀岭河乡、开河乡、梁家湾乡。 2000年,商南县辖9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276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43310、 富水镇 21979 、湘河镇 13031、 白浪镇 6924 、赵川镇 12733 、粱家湾镇 9095 、太吉河镇 7445 、过风楼镇 14804 、试马镇 12678 、青山乡 11513 、魏家台乡 6736 、十里坪乡 6562、 白鲁础乡 6353、 石柱河乡6872、 水沟乡 7410 、毕家湾乡8589 、党马乡 11812、清泉乡6424 、清油河镇8454、 两岔河乡 4912。
商南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坐标介 于东经110°24'-111°01'之间,北纬33°06'-33°44'之间。北依蟒岭与河南省卢氏县接壤;南障郧西大梁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为邻;东界界牌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望;西至冀家湾与本省丹凤县毗连。南北长72公里,东西宽58公里,总面积2300.74平方公里。
[1] 商南县是一块结构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体的山区。境内地势西南部和北部较高,东南部和中部较低,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占总面积的77%。丹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把全县分为丹南、丹北两部分。岭谷相间,地势起伏,相差悬殊,相对高差最大值在1840.6米。 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外应力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境内地形复杂,差异较大,大致以丹江为界,丹北是蟒岭的东延部分,山势多西北向东南走向,地势由高趋低,主要由石英片岩、石英岩等变质杂岩组成,山体浑圆,冈峦起伏、尤其是西界公路以南地区,山体排列松散,河谷开阔,但植被较差。丹江以南是由结晶灰岩、板岩、千枚岩、石英片岩、大理石岩、变砂岩组成的新开岭山地,山势多由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山形陡峭,河谷深切,多溶洞山泉,山上植被葱郁。 商南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着 商南独特的气候、植被、土壤资源。商南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有长江三级支流丹江的过境,使这里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壮大“茶、 商南县
畜、果、油、药”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加工蔬菜、薯类、杂粮、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在规范已建12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富水王家庄蔬菜协会、以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协会和富水街农机协会,引导农民开拓西安、南阳、十堰等大中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县已有4家农业企业被市上认定为龙头企业,县酒精厂也正处于申报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入户活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培育增产增收示范点和基地。加强种子、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民消费者权益。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争取和实施土地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农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大力推广良种间套、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管泵喷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商南县不断加大工业基建技改投资力度,力促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1-8月份,全县完成工业基建技改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140%,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工业建设
一是明确投资任务
年初,县政府确定了10个重点工业基建技改项目,计划完成工业基建技改投资1.5亿元。为了确保投资任务顺利完成,县上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主管部门牵头、一套人马协助、一套办法考核的“四个一”工作责任制,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促进了投资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多方筹措资金
按照“上争下筹、内引外联”的工作思路,通过向上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对内激活社会资本、发动职工入股、集资及实行财政贴息、补助等措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融资渠道多样化,为工业基建技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加快投资进度
县政府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创设良好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进度。其中钒业小区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有2条钒精粉生产线建成投产;万吨工业硅扩建项目完成投资500万元,宏源公司600万条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620万元,均已建成投产,其他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四是投资效益初显。加大工业基建技改投资,有力地提升了工业经济效益。1—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168.8万元,同比增长25.5%;实现税金339.4万元,增长1.2倍;实现利润129万元,增长1.8倍,全县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商南县自然环境优越,旅游景点众多,特别以最近几年开发的商南 金丝大峡谷
金丝大峡谷为最优。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距太吉河镇18公里。园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日成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跻身国家森林公园行列。 金丝大峡谷森林公园以雄伟险峻的山体和茂密的森林为基础,以优美绚丽的水景为特色,以幽深曲折的峡谷为主体,以分明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内涵殊深的道教文化为补充,是游人文化观光、科普教育、消夏避暑、休闲度假、森林旅游、科学考察、探险寻幽的理想去处。
牧歌,姓牧名歌,回民,1963年7月生于陕西省商南县。自幼习画,成长于陇西军营,修道于西安美院,师承著名画家陈国勇。金丝峡书画院院长,商洛书画名家。牧歌有着成熟的艺术思想,深知个人艺术与群体艺术的关系,在把握或选择表现精确的艺术内容时,重视笔墨技术的改进。牧歌主张“笔追汉唐,意取当代”,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注重“个性一→共性一→个性”的艺术发展规律。他不喜欢无主题绘画,而将自己几十年来所创作的山水画,归类为“两山夹一江”(即金丝峡和玉皇山夹一条丹江河),用一批“真有那个地方”的国画作品,表现了秀丽的“商南山水”。商南县 黄元雍,1957年6月出生于陕西省商南县马家坪村,1981年毕业于商洛农校,1997年毕业于中函经管专业大专班。历任中共商南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商南县农办副主任、商南县政协秘书长,现任中共商南县委统战部部长。发表新闻作品400余篇、理论文章2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 胡青山,字如蓝,号鹿城山人。1940年12月出生,男,汉族,陕西省商南县人。函授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高级班,1995年9月毕业,成为该中心首界书法高级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特约研究员、一级书法家,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商南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胡中华,男,汉族,生于日,商南县试马镇纸坊村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讲师。1965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纸坊沟小学、清泉九年制学校、城关小学、 教育局教研室、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工作.1979年至1983年、 1989年至1991年两次参加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 本科函授学习。曾任城关小学副校长, 丹凤师范党政办主任。1990年调县委办工作至今,曾任副主任, 县委机关事务科长,县委机关总支书记。现兼任《西部艺术》(文学版)执行主编。 朱金华,笔名:精华,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助理经济师技术职称,一九六六年三月生于陕西省商南县赵川镇.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二十余年临池不辍,擅长隶书。隶书作品参加华风书画精品赴日展,并被姬路市博物馆收藏,在首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中获银奖,硬笔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艺术精品展,第二届硬笔书法研讨会北京笔会中获三等奖,在醴泉铭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直属机关分会举办的“锦秀中华一保护国土资源全国书画艺术展”中获优秀作品奖。在全国,省、市获奖30余次,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商南县书协副主席,新长征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客座教授. 王绪三,男,1952年5月生于陕西省商南县。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国际)中国美协会员、陕西美协会员、北京中华研修大学名誉教授、陕西省农民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商洛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当代书画研究院名誉主席,辞条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中国观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二十多部辞书中作品被收入《世界美术集》、《中国画百家》、《中国美术全集》、《中华墨梓中国画专集》等二十多部大型画集中,作品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多次获金、银、铜、优佳奖,省美展一、二、三等奖,作品多次在美、日、台、港、澳展出,并多次被收入台湾出版的画集,作品被北京民族文化宫、部分老将军和部分艺术单位收藏。江峰,男,1962年生,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人, 中学教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自幼热爱书法,遍习颜、 柳、赵诸体,在全县中学教师书法赛中,三次获一等奖, 曾获“全国首届书画小作品大赛”优秀奖, “唐宋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大赛二等奖,被《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大典》编委会授予“当代书画艺术英才”称号。 韩丹,男,生于日。中文网名:居钟鼓楼张望。曾用名韩丹、韩晗。迄今于《当代校园文萃》、《中国校园文学》、《山东文学》、《都市文学》、《辽宁青年》、《语文学习报》、《美文》、《非音乐》、《我爱摇滚乐》、《当代青年》、《新蕾》、《南风》报刊等主流杂志发表过文字,部分获奖文章被列选入多个系列文集。曾任职《都市文学》、《星火》文学社特约采编员、现为当代文学艺术中心校园作家委员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协会会员。后因为某原因决绝大学退学,就以流浪的名义开始做起了吧员,餐厅服务生,美工,产品推销员,广告业务员,网络编辑,正式与兼职记者,艺人宣传,乐评人,80后诗人;不称职的书写者。一个具有悲剧意识并开始关注80后一代遐想,及走向的极端分子。尽管自己是善良的,可忧郁和颓废摧毁成了坏孩子,喜欢白天过后的深夜,世事沉浮,却能执著做寂寞人亦兼一点灵魂的搜索。中文网名:居钟鼓楼张望,一单,迷幻列车。居钟鼓楼张望主要作品列表:《太多的情绪没有适当的表情》、《芳香如此浓烈》、《断裂的时光和细节》、《断点生活的轻描淡写》被中文小说网收录。
又叫栗子,是一种补养治病的保健品。中医学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商南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有好处。商南核桃 据现代科学分析,商南核桃仁含蛋白质高达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B、C、E等。味美多脂的核桃仁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其特殊的疗效。
商南油桐,又名光桐,长得快,结果早,产量高 。一般栽后3年就结果,盛果期可达二三十年。千年桐学名木油桐,因果皮有皱纹,所以又称龟背桐,寓意长命百岁。 油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千年桐比三年桐高大,有10多米,树龄较长 。春季开白色花,雌雄异株。而三年桐于4月开花,花瓣白色,茎部有紫红色条纹,雌雄同株 。两者都是聚伞花序,5月起结核果,10月成熟。油桐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木油桐籽榨出的油称木油,质量稍逊于桐油。 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色,都是优良干性油,有光泽。它们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性,因此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
经研究,商南芝麻含脂肪油可达60% ,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的甘油酯;及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叶酸、烟酸、蔗糖、戊聚糖、蛋白质、卵磷酯、磷、铁、多量的钙等。
花生是我县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312”国道以及丹江沿岸的低山川道区。全县种植总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无公害花生基地2.2万亩。花生在栽培技术过程中严格执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生产规程》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基地环境条件》的标准。品种主要有鲁花、豫花等系列品种,既有春播大中果型榨油品种,也有夏播小果型炒食品种,产量稳定在9000吨左右,年产值2700万元。花生仁价格在4~5元/公斤,10月上中旬即可上市,花生油的价格在10—12元/公斤,常年供应。
商南猕猴桃
猕猴桃,国际上称之为“果中之王”。商南县是我国猕猴桃的重点产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年产可达250万公斤的基地县之一。商南人称之为杨桃,其味芳香酸甜,是食品加工的上品。它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各种氨基酸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对高血压、麻疯病、肝炎、神经衰弱、癌症有显著的防止和治疗作用.
茶叶是商南县的形象产业,也是商南的支柱产业. 茶园总面积已达8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泉茗、仙茗曾获全国“陆羽杯”大奖,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商南县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商南特产之野山菜
我县野山菜资源极其丰富,品种多样,香椿、荠菜、蕨菜、刺儿芽、芥茉叶、灰灰菜、桔梗等遍山都是。其鲜美可口,品味多样,可爆炒、凉拌,食法多样,是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全县野生储量大,货源丰富。商南县野山饮食品有限公司组建于1999年,是商洛市唯一一家集食用菌开发、保鲜野山菜加工和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精品包装等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下设有 野山菜加工厂、野山食用菌开发公司、商洛特产专卖店、西安市商洛特产专营店等机构。主要产品有:香椿、蕨菜、刺儿芽、桔梗、芥茉叶、银螺等野山菜保鲜系列,金针菇、姬菇、鸡腿菇、双孢菇等珍稀菇类保鲜系列和花菇、木耳、竹笋、核桃、天麻等土特产系列。该公司在富水、党马、试马、清油河、城关等地建立五个草菇基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姬菇、鸡腿菇、金针菇、双胞菇、平菇等草菇,年产鲜菇800吨;同时,城关、青山等乡镇已有部分农户试种各类野山菜获得成功,目前人工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年产野山菜150吨。产品畅销西北各省、区。
&商洛市人民政府主办 & 商洛市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公室承办& & 联系电话:&&& Email: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0500147&&& 技术支持:您的位置:首页 &
& 洛南县地图
神龟出洛水——洛书【洛书内容】,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见图)。【洛书由来】,前人指出,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洛书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对洛书进行长期的研究,认为其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洛书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用之言天则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则地在其内,用之言人而人不在其外。它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与河图相比较而言,洛书标志着中国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洛书只用了9个自然数(而河图则用了10个),排列成一个正方形,形成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且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开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数学家华罗庚对洛书非常推崇,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因为另一星球的生命只要对着数数就行了,不必依靠任何语言。尽管有人对洛出书处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在陕西省境内的洛河岸边,或认为在河南巩义市境内的洛河交汇处,但在洛宁县宣传部副部长曲少波看来,洛出书处在洛宁是不争的事实。他说,遥遥洛河道上,唯洛宁县西长水村有专记洛书之源的两通古碑以及其他相关的“物证”,尽管历史矿久,传说纷纭,洛书真貌,众口不一,但都无碍于“洛河出洛书,洛书出洛宁”的史实。仓颉造字阳虚山:仓颉在阳虚山下有石刻手书二十八字迹。二十八字,历代以来,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所以,凡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后不幸原字被毁于火,不好辨认。于是清道光年间知县王森文以民间征得了拓印真本,又摹勒石,建碑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宽0.65米,长方形,正面题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此碑现存于洛南县博物馆。仓颉造字,功在千古,誉满中华。为了纪念这位文字始祖,洛南县府于清光绪五年,在县城东南隅修建了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正殿奉木神牌位,题“仓圣之神位”五字,朱底金字。享殿由陕西督学使许振讳题“奎文启圣”四字。大门由洛南县令伊允桢题“仓圣祠”,字迹苍劲有力。如今的仓圣祠仍保持原貌,成为游客朝拜仓圣的绝好去处。自然资源洛南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矿产、生物、水力、旅游四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洛南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钼、煤、钾长石、水泥灰石、粘土、水晶等38种。洛南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种类繁多。水杉、雪松、银杏等稀有树木遍布,大鲵、林麝、青羊等珍稀生物在此栖息,设立了灵口大鲵自然保护区,填补了全地区没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空白,结束了北亚热带没有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洛南中药材量大、质优、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收购量居全国之首。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总径流量8.499亿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水能理论蕴藏量12.3万千万瓦。耕地资源:洛南县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全县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了49.6万亩。林业资源:全县林业资源比较丰富,林业用地面积248.91万亩,常见树种160多个品种,主要有柏、松、壳斗、桦树、杨树、玄参、核桃、柿子、蔷薇、漆、苦木、槭及竹亚等科。水资源: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河流遍布,饵类生物丰富,全县水库22座,总库容1348万立方米。矿藏:洛南地质成矿条件较好,矿藏资源丰富,经地质普查勘探,探明矿藏有34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钼、铅、铼、锌、钨、稀土等,集中分布在秦岭小山脉中;非金属矿有煤、钾长石、白云石、水泥灰岩、水晶、硅石、大理石、叶腊石、透辉石、透闪石、麦饭石、磷灰石、粘土等,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东南部。地理气候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群山连绵,起伏悬殊,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征。季风影响明显。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为一年中干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极易形成春旱,当寒潮入侵时,往往出现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雨量集中,多有雷阵雨、暴雨出现,有时伴有冰雹,有时还出现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气温速降,初期多有连阴雨,常常形成涝灾,末期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数多。但因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霜雹等灾害出现。旅游服务目前,洛南全县已建成和即将修复的旅游景点主要有洛南文庙、仓圣祠、南药王韦善俊庙、玉虚洞、香山溶洞、罗汉洞、老君山景区、秦岭观华山、华严寺、高山景区、兑山景区、封子山景区、石龙庙景区、翁沟景区、古城尖山景区、古城姬河水库景区、古城栖霞观景区、页(读xue,同学)山古柏旅游景区、云架山景区、县城人工湖、洛南县中心广场、人民广场、馒头山森林公园等。按照我县旅游业“十一.五”的目标:到2010年,争取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左右,其中,海外游客3万人,旅游收入共计3亿元,通过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可增加就业岗位3.6万个,将有力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洛南八景:洛南八景,洛南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俯拾皆是,然唯有“洛南八景”声誉远播,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呤诗作画,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说起“八景”的来历,得归功于清同治年间的洛南县令陈尔茀。同治六年(1867)秋,陈尔茀遍访乡间村舍,亲历山林水域,兴之所致,编成“洛南八景”:“阳虚鸟迹”、“元扈凤图”、“书堂雪花”、“石门烟雾”、“文显翠屏”、“银沟白练”、“鹿池夜月”、“红崖朝霞”。每景皆撰有歌词,语言生动流畅,引人入胜。“八景”由此名闻于世。阳虚鸟迹:在县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保(今保安镇),传仓颉造书于此,前有黑潭。阳虚岩,字科斗;墨成潭,岁经久。鸟迹成文仓颉书,留传人间应不朽。近民劳役苦年年,泼油纵火滋棘手;字颓山烈石成灰,此役民间从此否。嗟哉石冤,公门弊政天何言。元扈凤图:在县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保(今保安镇)。《黄帝录》云:“黄帝坐于元扈之间,凤衔图至,即此。”,河出图,元扈凤;瑞休徵,游龙鞚。山势峥嵘水急流,画屏春暖鸳鸯梦。龙归沧海几千年,马去蓬山云烟送;古往今来事已非,青山绿水鱼樵开。美景良辰春复秋,一声牧笛背横牛。书堂雪花:在县之北三十里,为县主峰,回出独尊,相传孙碧云真人藏修处。书堂山,烟霞满,高插天,云舒缓。来脉千里势如龙,水绕峰环山无算。暮鼓晨钟鹤唳闻,鹅毛片片天女撒;千树万树梨花开,花飞六出朔风伴。乾坤一色净无尘,放眼遥看处处新。石门烟雾:在县之北十余里,河中石山突立,中辟一门,高广各五、六丈,水流其中。邑之北,十余里,古迹存,石门市。轻烟薄雾笼山头,年年日日皆如是。缥缈中有神仙游,不许尘寰俗人视;故令烟雾浩迷漫,混混沌沌空蒙里,笑他世事亦茫然,请君好看石门烟。文显翠屏:在县之东南一百二十里鸡头关之东,横峙天表,为县东障。文显传,翠屏灿,白云齐,青玉案。巍峨一列障鸡头,古松老柏交枝干。旭日朝霞相映鲜,晨星夜月染河汉;悬岩时有麋鹿游,藤萝千条馢断案,颠米落笔画难成,好鸟一声山水青。银沟白练:在县之东北五里(尖角银洞沟),每天气晴爽,吐白气如练。县东北,银沟见;吐白虹,长如练。瀑布奔流年复年,斗大雪花飞片片。世人痴望眼将穿,谁识元机徒眷恋;五形地宝守天神,虚空呵护掣雷电。莫妄思量莫妄求,天宽地阔几千秋。鹿池夜月:在县之南二十里的鹿池川。鹿池鹿,在河处;夜月明,疑神助。秋水澄清秋月高,惊起老龙飞欲去。灵兔捣药古今忙,池鹿酣游骋逸豫;鹿游鹿池兔西顷,月落鸟啼千岩曙。别有光晖回不同,水天一色御长风。红崖朝霞:在县之南八十里(油泉老君峪),山石尽赤,烂如朝霞。崖麓为民钱冶,两崖间有谷曰“老君峪”,老子避周乱尝过此。古崖红,数百尺;炼丹砂,谁抛掷?果否娲皇煅炼来?当年未作补天石。朝霞烘染更鲜妍,游人误认周郎赤。千树桃花斗夕阳,崖自猩红水自碧。短歌八景思悄然,雄心高上华山巅。洛南玉虚洞:玉虚洞位于洛南县城以北27.5公里石门镇罗家沟,它是秦岭支脉逶迤东南而成的一个哈斯特地貌溶洞。四周群山青秀,烟霞轻绕。松柏苍翠,幽然若仙境。相传明历13年,大悲寺僧人逐一玉兔至半崖而发现。从此玉虚洞名闻遐迩,游人纷至沓来,无不感叹其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之奇景。洞口高约2.5米,宽1米。入洞后便是宽23米,高9米的洞厅。洞厅宽敞可纳数百人。洞内奇景叠现,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洞深约850米,有8个支洞呈环形分布。有幽邃曲折的小径将各洞巧妙连通。形成大洞回环,深不可测,小洞蜿蜒穿插其间的奇妙景致。处处锺乳悬垂,石流分挂。其境有“黑龙探幽”、“柏柱擎天”、“莲池映趣”、“银佛禅座”、“群峰竞秀”、“神塔迎客”、“双警苍穹”、“石流纷挂”、“牛皮悬天”、“万景争辉”、“玉岩淋露”或玲珑剔透、或翡翠披散、或怪石嶙峋、或山峦叠显、有如牛而卧、有如狮而踞、有如僧而坐、有如笋而生,“葡萄洞”葡萄串串簇簇、“锣鼓洞”锣鼓阵阵连连。“玉米花洞”苞花粘满,“黑风洞”黑风扑面,令人目迷神醉。给游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诗云:“天工巧成玉虚洞。风光旖秦山中。神力造设万千景,醉倒游人话逸情。”如今玉虚洞正期待着揽胜探幽的四方游客的光临。行政区划全县共有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3029个村民小组,25个乡镇:洛源镇、保安镇、卫东镇、永丰镇、谢湾乡、四皓乡、城关镇、庙坪乡、景村镇、古城镇、柏峪寺乡、寺坡乡、三要镇、王岭乡、高耀乡、灵口镇、庙台乡、上寺店乡、石门镇、麻坪镇、石坡镇、巡检镇、陈耳镇、寺耳镇、驾鹿乡。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洛南县驾鹿乡并入巡检镇,撤陈耳镇并入寺耳镇,撤上寺店乡、庙台乡并入灵口镇,撤王岭乡并入三要镇,撤庙坪乡并入城关镇,撤谢湾乡、四皓乡、寺坡乡、柏峪寺乡、高耀乡乡的建制,相应设立镇的建制。区镇简介:1994年,洛南县辖11个区、两个县属镇。城关镇地处县境西南清池川内燕子山阳,海拔高程930米,总面积14.1平方公里(依据土地详查,下同)。自隋代以来,历为洛南县治所所在地。中共洛南县委、洛南县人民政府及县级200多个单位均驻镇内。镇人民政府治所驻县城中铺街中段北侧。镇下辖西街、东街、东关、南关、柏槐、西寺、张曹、刘墹、王川口、赵南沟、陶川、白龙庙12个村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全镇有6503户、299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95人。有耕地5535亩,主产小麦、玉米和蔬菜,年提供商品蔬菜690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办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收入增加,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8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6元,位居全县第一。全镇有小学9所。名胜古迹有文庙,曹洼遗址、仓圣祠、药王庙、馒头山。洛南小八景的“九燕扑馒”、“古洞生烟”、“洛水吼堂”、“万寿晨钟”也在境内。卫东镇地处县境西部坡塬地带,为洛南新兴的工业集镇。东接永丰区,北临保安区,西、南与商州市接壤。镇政府驻东湖村,海拔高程1090米,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东湖、火烧寨、张村、杨山、太平、辛岳、刘村、张家塬、西湖、冀圪、鼓楼河11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1965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此相继建起了国营华达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宏星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华南无线电器材厂、国营南云无线电器材厂和四零六职工医院后,洛南县相应在此建起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日益增多,行政管理体制相应改变。1969年改太平公社为卫东镇,属永丰区所辖。1983年体制改革中,改为县属镇至今。全镇有耕地1万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和蔬菜。镇辖区内建有东、西湖,鼓楼河、辛岳4座水库,可灌溉耕地面积2600亩。林特产品有木耳、核桃。畜牧业以饲养羊、鸡、猪为主。镇办企业主要产品有罐头、建材等。镇内国防工厂多,农民劳务收入大,经济比较活跃。1993年至1994年,第四机械工业部在这里建的4个无线电器材厂和四零六职工医院相继搬迁于西安电子城。1994年,全镇计有5413户,203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4.7%。当年粮食总产186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18元。有中学1所,小学13所。兑山区:位于县境中南部河谷川原地带。北连石门、石坡区,东接景村区,西邻永丰区,南界商州市。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辖窑底、祖师、尖角、官桥河、庙坪、峰陵、八里桥7乡、67个村民委员会、4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249户,人口543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0人。区公所设于洛南县城西郊西寺村,海拔930米。区内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经济活跃。有耕地7.2万亩,其中水浇地1.3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料居多,多种经营已具规模,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是洛南县粮食、干鲜果和肉、蛋、奶、蔬菜、烟叶的主要产区之一。窑底乡是全县唯一的葡萄基地,年产葡萄1115吨。兑山、馒头山煤炭储量丰富,为洛南产煤区。以建材、建筑业为骨干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尖角乡的石灰驰名全县,八里桥的砖瓦备受欢迎,传统产品沙锅、芦席远销晋豫等地。1994年因旱灾粮食减产,全区粮食总产1.4万吨,核桃产量72.4吨,水果736吨,其中柿子138.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8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58元。区内有中学7所,小学78所。洛南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洛南-------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花石浪遗址,花石浪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关镇东河村后花石浪山上,是两个相距约30米的旧石器时代洞穴,时代距今约50万年。这里发现早期人类牙齿化石,被命名为“洛南人牙齿化石”。南洞的发现尤为丰富,在20余平方米的洞室内及洞口附近,有多达3万件以上的石制品发现。石制品以石英和石英岩砾石为原料,主要是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与雕刻器及少量大型砍砸器。还有灰烬等早期人类生活遗迹的发现。北洞也发现少量石制品及加工石器的遗迹。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大熊猫、犀牛、貘等20多个种类。在遗址周围30公里范围内,还有70余处旧石器地点发现。花石浪遗址集中反映了早期人类在该地区的频繁活动,也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特别是南北方的文化交流带来重要信息。花石浪遗十是距县城北5公里之县河、石门河、洛河三河六汇的尖角村东河花石浪。在花石浪东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2米,洞深8.5米,面积20平方米,洞内堆积有3层古人类居住面的普通山洞。70年代,现任西北大学新生世地质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薛祥熙教授就发现了洛南猿人的遗迹。1995年,薛教授重返洛南进行深入考查,确认了花石浪有洛南猿人生息的遗迹。随后,会同县文管会,陕西省古生物协会联合洛南猿人及其遗址公诸于世,这一发现和考古成果1997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花石浪遗址出土有有洛南猿人臼齿化石、石制器、打制的骨片、烧骨和刮削器、雕刻器及部分生活在水里的两栖哺乳动物牙齿化石、旧石器等3.5万件。据专家考证,这群原始人类大约在距今5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是我国北方最靠南的一个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遗址。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证明了洛南是人类是早的发源地,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而且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的空白,对中国乃至东南亚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演化,考古旧石器时代先民的经济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五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洛南县花石浪遗址入选古遗址类111号,成为全商洛乃至陕南唯一入选的“国保”单位。历史沿革洛南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先民们就在此安居,繁衍生息。唐虞时代属商国。夏商时隶于梁州。周时武王、成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称华阳地。春秋为晋。战国属秦。秦统一中国后,属内史地,设华阳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武谷川的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京兆尹。魏又属弘农郡。晋、后魏属上洛郡。均设上洛县。后周设拒阳郡拒阳县。隋属商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拒阳,以县城在洛水之南易名洛南。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考证,远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河口、焦村遗址山土的大量石器带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近年来,考古学者又在洛河、石门河、县河交汇处的“龙牙洞”中相继发掘出古猿人牙齿化石及大熊猫和貘的牙齿化石,把洛南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近百万年。史载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曾随黄帝南巡到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指掌而创文字”。其字28个。洛南属革命老区,是鄂豫陕、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唐澍、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李先念、汪锋等曾挥戈秦蟒,转战洛水。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山阳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