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破解中国式养老的中考数学难题破解策略提出对策

各地打造“无围墙养老院” 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
发布于: 11:52:08  来源:新华网  编辑:胡虹
内容提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很多人都会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算算传唱了15年了,这首歌就是在提醒做儿女的要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歌曲每个人都唱过,但是歌词中提到的,刚才我们说到的常回家看看。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呢?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很多人都会唱,“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算算传唱了15年了,这首歌就是在提醒做儿女的要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歌曲每个人都唱过,但是歌词中提到的,刚才我们说到的常回家看看。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呢?
  来看看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全国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让社会所面临的养老压力现在也是越来越大。
  不少的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这是今天社会化养老的一个发展趋势。很多地方都尝试探索一些新的养老模式。不过,不少新探索却面临资金短缺、缺乏专业人才等老问题。当新模式遇到老问题,究竟该怎么来解决呢?
  春节前,58岁的志愿者时永清,来到76岁的许新兰老人家,拿起拖把,忙活起来。许新兰说,子女工作忙,年前大扫除多亏了时永清:
  许新兰:我老伴去世11年,孩子有时候工作忙,有时候都不来。他没来之前我一个人打扫,一个人还孤单,还蛮累的。她真是像我女儿,比我儿子还好呢。还跟我聊聊。聊聊身体呀,生活过得怎么样,反正关心关心,关心身体。
  像许新兰老人一样,目前南京兴达社区已经有千余名老人,享受到了这种无偿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建立了“爱心互助时间银行”:志愿者将他们付 出的养老服务时间存到虚拟的“时间银行”,等到自己需要养老服务的时候,可享受免费服务,或者,他们也可以选择换取劳务收入。许新兰老人讲,有次她突然发 病,多亏了志愿者时永清及时赶到,送她去医院抢救:
  许新兰:我发病的那个时候,我突然不能动了。吐得不得了。随喊随到。她还是不错的,平常要带我到医院有时候不能走路,她带我到医院。
  南京兴达社区的“爱心互助时间银行”建立4年来,目前已经吸引了800余名志愿者加入。然而,成立初期,资金全靠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主任陈金松到处“化缘”,曾因资金有限,时间银行又遭遇“挤兑风波”,差点儿坚持不下去:
  陈金松:他说要不你就先把这个钱支付给他吧。我当时一算傻眼了,平时让他去帮助这个奶奶,帮助那个叔叔阿姨,或者是老爷子不觉得。一算之后好几万块钱,当时一下子叫我怎么拿呢?没办法我说把房子租出去。应急一下。
  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尝试类似的做法。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代理儿女”,不论叫法如何,都是由专人免费到老人家里,给老人做做家务、陪伴 老人。但是,所需开销的钱从哪里来?在山东聊城高唐县办起了第一家民办养老院的安淑英同样面临资金问题。当地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不 小,现在她的养老院里住着56位老人。而对养老院现在的有限条件,安淑英并不避讳:
  安淑英:老年人来到我这个地方特别简陋,你条件在这里摆着呢,咱又是个老农民,有多大的精力、财力干这个老年公寓,缺这个少那个,反正困难不少,总而言之反正老年人体谅我。
  现在,养老院里有11名护理人员,但是值班、厨师、维修等工作都是安淑英的老伴在承担,为的是能节省一部分费用。为了解决社会养老机构资金 难的问题,近年来,安徽铜陵、福建泉州、江苏南京等多地都采取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像“南京兴达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这样的社会养老组织持续发 展。而河北抚宁县高庄敬老院这座农村敬老院,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探索出了自给自足的院办经济,来解决资金问题。现在这里种着水稻、蔬菜,养了家禽家畜。 一年下来产蔬菜25万公斤、稻谷10万公斤,年出栏肥猪1000多头、鸡鸭1000多只。老人们则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自愿参加劳动。
  崔云汉:这个蔬菜、粮食、鸭蛋、肉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都吃自己的,不用买,我们主要是自给自足。
  但即便如此,高庄敬老院院长赵玉河也发愁,敬老院职工流失严重:
  赵玉河:河北省最低的工资标准是1260,人员工资偏低,干干的就跑了,现在工作人员养不住。
  兴达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主任陈金松也提到,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家政服务,资金问题外,最重要的是需要专业化的人才。
( 12:08:55 | 新华网)( 11:52:08 | 新华网)( 10:38:48 | 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友评论仅代表网友的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旅游频道冠名:公立缺 民营苦 中国式养老出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日&&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次数:1609
  最近,北京的傅大爷和老伴儿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可以进入养老院度过晚年。
  走进养老院可不容易。按照规定,入住养老院必须有监护人担保,而傅大爷夫妇是失独老人,无人担保。好在北京爱心传递老人关爱中心伸出援手,为其担保。
  2012年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老人将无一例外地遭遇无人担保,从而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尴尬。
  不仅是失独老人,家庭健全的老年人也面临难以破解的养老难题:“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缺少服务体系使得居家养老举步维艰,而严重短缺的养老机构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
  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两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2011年我国老年服务机构拥有床位396万张,平均1000名老人仅拥有17张床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平均1000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为50~70张。
  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社会准备好了吗?
  老龄服务刚刚起步
  北京的黄阿姨今年刚刚62岁,但她早就开始计划入住养老院。黄阿姨只有一个儿子,今年30岁出头,患有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正常生活能力。多年照料儿子让黄阿姨夫妇疲惫不堪,她想一家三口入住养老院。
  但挡在黄阿姨夫妇面前的障碍是担保,儿子已经没有能力出具这样的担保。不仅如此,如果儿子住院治疗,夫妇俩还要为儿子进行担保。
  与黄阿姨一家不同,赵阿姨夫妇则从养老院又无奈地回到了家庭。
  5年前,赵阿姨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老伴儿患有帕金森病。为了避免在家中触景生情,通过亲戚做担保,赵阿姨夫妇选择入住养老院。但在接下来的5年中,两位70多岁的老人先后更换了5家养老院。
  先是昌平的一家养老院,赵阿姨的老伴儿因感冒而卧床不起,而这家养老院没有医疗服务,对卧床不起的老人不予接收,住了7个月后,两位老人不得不另觅他处。
  接下来是房山区的一家养老院。该养老院起初介绍院内将成立一家二甲医院,但在赵阿姨夫妇入住一个月后,因为入住老人太少,该养老院成立二甲医院的申请没有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准。
  赵阿姨夫妇又选择了朝阳区一家养老院,这家养老院成立了专门的医务室,还可以使用医保看病。但这样一来,赵阿姨夫妇不仅要负担床位费,还要交纳住院费,经济负担过重。
  随后,赵阿姨的原工作单位为其联系了西城区的一家养老院,但养老院卫生室不具备输液条件,还是需要往医院跑。4个月后,赵阿姨转到了大兴区的一家老人护养院,但这家护养院冬季取暖条件不好, 2012年11月,两位老人决定回家。
  养老院软硬件上的不足还不是促使赵阿姨放弃养老院的全部原因。赵阿姨告诉记者,在他们入住过的这5家养老院中,有3家养老院的护工曾向赵阿姨索要额外的护理费用,最少每个月也要给500元。
  “如果不给点好处,她们就可能找各种理由不照顾我们。如果给,照顾我们的护工总共有6个人,一人500元,每个月就要3000元,我们还要支付8000元入住费,这前后下来一个月要1万多元。我们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才7000多元,根本负担不起。”赵阿姨说。
  赵阿姨入住过的5家养老院,都属于民办性质的养老院。她觉得公办养老院可能会条件好一些,但申请了一年多,至今还没排到。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不仅表现在北京,在全国各地都是如此。
  以前没患病时,赵阿姨并不感觉生活艰难。但如今失去孩子又重病缠身,赵阿姨觉得生活突然间变得很艰难。
  赵阿姨的遭遇并不少见。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相应的老龄服务时,却发现要获得这些服务困难重重。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从我国现有的制度安排来看,养老保险制度能帮助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支出问题,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能帮助解决看病问题,但对老年人的失能、精神孤独问题还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
  “如果失去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的老人又同时是失独老人,将是雪上加霜。”党俊武说,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足够的老龄服务,不仅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还包含相应的医疗服务。但我国目前的老龄服务仅仅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一个能够覆盖所有老年人的服务体系。
  民办养老机构苦苦挣扎
  老年人获得老龄服务困难重重,而在老龄服务的提供方,也有着不少困惑。
  国家老龄委的统计显示,在养老机构的构成中,民办养老机构的比例尽管不断增长,但远远不是主力,不到20%。另一方面,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很多民办养老院却空床连连。
  “盖一个养老院不困难,有钱就行,但养老院建成了,能不能维持日常运转,就成了大问题。”党俊武说。
  北京翠湖老年庄园至今创办有4年多。目前有400多张床位及配套设施正在使用中。建设中的二期,还将新增600张床位。但是,翠湖老年庄园现在只有70多名老年人入住。
  该庄园院长王伟告诉记者,他所经营的这家养老院只有当入住的老人达到150人时,收支才能基本达到平衡。但4年来,翠湖养老庄园一直赤字经营,虽然政策规定给每张床位200元补助金,但这笔资金至今还没有正式发放。
  翠湖老年庄园收费标准包括了每月床位费1400元、伙食费600元、冬季供暖费200元,而护理费则根据不同级别有不同价格。
  王伟告诉记者,民办养老院的医疗服务始终难以改善,造成很多老年人无法选择民办养老院。公办养老院有政府的支持,所需硬件设施的供给比较快速。民办养老院的设施都是个人出资购买,赚不到钱很难更新设施。翠湖老年庄园现在的外出用车仅有两辆,其中一台还是来自企业的捐赠。
  “民办养老院很难申请成立医务室并开通医保。”王伟说,养老院现有的护士站、康复中心等无法开展医保就医,养老院只能每周出车将患病的老年人带到附近的医院去检查。
  据王伟介绍,在北京市400家养老院里,仅有17家具有卫生部批准的医务室和医保资格,基本上都是公办的养老院。民办养老院只能自己寻找合作医院,解决老人看病的难题。
  “缺员工更是大问题。”王伟说,现在养老院里只有一名护士和一名护士长,年前刚刚有3名护士离职,许多护士都嫌老年人看病麻烦,不愿意干。护工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工资已经提高到每月3000元,还是很难吸引护工。
  “一个老年人失去生活能力了,需要进入养老机构得到服务,却发现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笔支出。”党俊武说,在北京,失能老人入住养老院每月最少也得3000元,在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这笔支出最少也得1500元每月,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尤其是农村的老人。
  这样的压力不仅体现在大多数中低收入的老人身上,那些试图进入老年服务市场的民间资本也深刻感受到这种压力。
  “民间资本对老年服务市场非常有兴趣,但很多在算了账之后发现很难实现盈利。”党俊武说,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国家对老年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实。
  2000年,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文件,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2005年,民政部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这个意见中规定,社会办福利机构将享受优惠地价,用水、用电、电信业务也将全部享受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但这么多年下来,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却难上加难。
  “在地方,对养老机构的这些优惠政策意味着政府要拿出钱来进行补贴,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这些事情,所以,文件上列出的种种优惠,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落实。”党俊武说。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尽管有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但这么多年下来,占据养老服务机构主力的依然是公办养老机构。
  能否再增加一项养老保险
  养老机构远不能覆盖所有老人,而居家养老同样举步维艰。
  赵阿姨在经历了5家养老院之后选择在家养老,但却一直难以找到理想的护工。几经周折找到的护工每月工资要3500元,已经是赵阿姨夫妇总收入的一半,遇到春节,工资还要翻番。
  “居家养老同样面临费用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大障碍影响着民间资本的进入。”党俊武告诉记者,那些看好居家养老市场的投资人遇到了资质问题,就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究竟是一个商业公司,还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医疗机构?
  如果定性为商业公司,会遭到很多老年人的排斥,而且无法享受国家对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但如果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就意味着,所有的投资都变成捐赠。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中,医疗服务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注册为医疗机构,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都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
  这样的困境一直困扰着所有试图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机构。从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运作来看,这些机构基本上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工商注册的商业公司,同时又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而这样的双重身份本身就是矛盾的。
  “老龄服务的核心是服务费用来源和服务体系。”党俊武说,在制度上,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长期照护(照料护理)保障制度。老龄服务的支出不能靠养老金,养老金主要解决吃饭问题;也不能靠医疗保障基金,它主要是解决看病问题。必须在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之外,建立独立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来解决失能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费用来源问题,在此基础上建构老龄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
  在党俊武看来,资金是目前制约老龄服务发展的根本。需要对此进行探索,老人有了足够的钱,就能够购买到服务,对养老的需求才能转变成有效需求。这就要求建立独立于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包括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照护津贴制度,再加上一些慈善捐助,这样才能够覆盖老龄服务所需要的费用。
  “老人如果身体健康,需要的费用是可控的,但如果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每天躺在床上等待照料护理,所需要的费用就很难控制,需要有保险的介入。”党俊武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院王广州告诉记者,养老负担一直以来可能被低估了。有研究表明临终卧床半年以上,要按经济成本讲需要花掉他一生积蓄的75%,费用是无边的,弹性很大,很多都需要靠保险支持。
  据了解,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卫生部、人保部、保监会等部门都曾进行了研究,但至今未有试点。
  “养老金现在表面上看是够的,但要注意到区域的不均衡。”王广州说。
  王广州告诉记者,养老金现在无法跨省接续。农民工打工地点可能不固定,比如北京5年、沈阳5年、广东5年,打了15年工,按道理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累计是15年的,但由于它不能转移接续,他就只能领最后那5年,还不一定领得到。所以每年都有农民工退保。
责任编辑:罗健
上一篇:下一篇:“中国老年城”落户唐山 欲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金斧子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_聚焦民生_黑龙江资讯_
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难题
核心提示: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围绕着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如何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更好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进行了专门讨论。
原标题:中国经历未富先老 必须在养老院有张床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与此同时,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即&未富先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更好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其中,旧有的养老模式如何改进、养老资源如何盘活,更有待探索。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
一问 必须在养老院有张床吗
中国与欧美需求不同,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在家养老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未来养老就是进入养老院,把养老机构当成是解决自身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对此,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对居家、社区和机构三种养老模式有明确的定位,居家养老仍是基础,同时优化社区的养老功能。
郝福庆说,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未来应该把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点,通过&社区+居家&模式解决养老的问题。现在有不少人存在误区,认为将来养老要去养老院,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实现在家养老。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广菊认为,虽然旧有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发展养老产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居家养老毕竟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养老选择,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中国老年人在养老需求方面与欧美国家不同,单纯依靠养老机构并不能与之相适应,中国式的养老产业应当将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养老模式相结合,实现&三位一体&。
宋广菊说,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不可能改变,关键是要建立统一服务标准。而相应的服务则完全可以通过社区提供。
在宋广菊看来,社区养老需植入统一配套标准,将适老产品植入成熟的城市住宅区,主要针对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平台,一方面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另一方面增设老人大学、活动中心、康体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在社区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传统风尚。
二问 医养结合的&医&光指治病吗
上游提供健康管理,中游及时诊断,下游康复护理
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是老年人实现健康养老的重要保障,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医养结合被简单地理解为&养老院+医院&,认为只要能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问题,就达到了医养融合发展。
对此,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表示,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应该立足于满足老年人不断产生和增长的各种需求。在健康需求方面,除了必要的诊断治疗需求外,老年人还存在着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多方面需求。
鲍学全说,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等诊疗服务,也要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所谓医养结合,或者医养融合发展,应该是专业化的医疗资源有层次、多元化地供给到养老领域,而不是单纯提供看病诊疗一种资源。
乌丹星进一步表示,多层次的医疗资源供给,就是要实现上游产业提供健康管理和养生咨询,中游产业提供急性医疗和及时诊断,下游产业提供康复护理和日常照料。与上下游的资源供给相比,单纯解决急性医疗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量老年人是慢性病患者或者潜在患者,更高质量、更有保障的疾病预防和日常护理对于他们而言更为重要。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急性医疗就像灭火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火势,但是火灾的预防和灾后的恢复却是长时期的,这种常态化的工作放到医养结合上,恰恰需要上下游产业的适当延伸和发展。
三问 引入社会力量就是投钱吗
更重要的是优化管理模式、改进并提高行业标准
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未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然而,现在有观点认为,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尤其是举办养老机构,主要是为了拓宽资金渠道,弥补政府投入不足。一句话,引入社会力量就是依靠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砸钱&。
对此,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宣传部主任刁海峰表示,这样的看法实际上矮化了优秀民间资本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片面化的认识。
他认为,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一方面的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更多的民间资源进入老龄产业,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优秀的、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力量进入之后,除了带来充裕的资金和优质的资本运作外,更为重要的是优化养老服务业的管理模式、改进并提高行业标准、培养大批具有先进理念的管理人才,因此,对于整个产业的贡献既有&硬提高&,也有&软促进&,完全不能仅仅用&砸钱&来简单概括。
宋广菊也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业定位不高,缺乏统一的推动机构,产业的政策支持尚待加强。虽然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但是包括开发、运营、服务在内的养老产业链还没有建立,各方投资力量没有形成成熟和有效的盈利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优质的市场主体特别是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率先进入,为行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宋广菊说,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探索并形成一个可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模式,推动政府相关政策出台和优化。比如以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能不能减免地价、建设专门的社区养老公寓能不能享受保障性住房的相关优惠政策等。
[责任编辑:黑龙江资讯]中国式养老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中国式养老
中国式养老――关于人口老龄化、养老的探讨许一非 藁劢 人口老龄化的蝴蝶效应? 人口老龄化 ? 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 议 ? 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 的探讨 ? 中国养老的问题 ? 中国养老现状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 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
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击 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 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 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 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 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 于老龄化社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 ?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 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 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 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 进到30%以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 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各方均有不同的评价,但是,中国是一个以人口发展起来 的国家,什么是劳动力,是人口,是青年―中年的一代人,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 ,中国将面对的不仅是巨大的养老压力,人口年龄段分布的不均衡,还有就是――国 未富,人先老?
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 ? ? ? ? ?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 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 ? ? ? ? ?居家养老环境 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 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 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 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 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 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 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 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 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 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保专家刘晓梅:老龄化现象不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 凤凰网财经讯 全球瞩目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与9月10日在大连开幕,今年新领军者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夏季 达沃斯?――重振增长。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将重点探讨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探索并把握政府及私营部门 在投资构建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带来的新机遇。凤凰网财经专访了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 长、社保专家刘晓梅教授,她表示,老龄化现象不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 她表示不同意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将面临巨大的退休危机的观点,老龄化同时也有机会,不应该完全看做是负面 的东西。 她认为,老龄人是一个单纯的消费群体,这个消费群体可以带来很多机会。像一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社会,它 的消费主要是靠老人来支撑的,只不过是在中国,由于老人的收入比较低,现在一些必要的保障制度都没有健 全,所以老人们的收入比较低,消费没有上来。 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持续这么快,但有一点就是不能忽视对老人待遇这一块儿增加,如果不增加消费的 话,几辆马车支柱的消费需求增长比较慢的话,也阻碍经济的发展。其实在消费需求这一块儿,老人是一个最 大的需求,她表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老龄化社会并不是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老龄危机并不可怕,可怕 是应对不当,如果对危机应对得好的话,它可以变成一个机会,更推动经济的发展。??? 西方学者:中国老龄化程度超想象 需重新考虑计划生育政策? ? ? ? ? 哈瑞〃丹特 现今,没有别的国家比中国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性的领导国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崛起。在赶超西方国家生活水平的速度方面,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可以和中国相媲 美。而西方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繁荣已经在2007年到达了巅峰,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西方国家将会不可避免地老龄化并且放缓其增 长的步伐。 然而,将目光投向中国,有两个主要问题让其乐观的前景变得充满挑战:首先,对中国增长有利的人口趋势会在年间达 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在2035年之后。届时,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会比美国更为严重,其情形会与今天的欧洲和日本 更为类似。 实际上,亚洲最富裕地区的东亚(包括中、日、韩)将会在2020年后由于人口统计学趋势的作用而放缓。到本世纪20年代初,下一个 预期的全球性增长繁荣来临之时,中国及东亚将会落后于该轮增长趋势,而亚洲的其他国家则会引领风骚。印度是中国强有力的对 手,而且该国人口统计学上有利的消费趋势将会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上升趋势则会至少持续到本世纪40年 代,拉美大部分地区则会到本世纪50年代。 其次,与印度不同,中国增长的加速一直以来是以政府投资和外国投资为主导的,是典型的?自上而下?增长模式。这样的增长模 式对于新兴国家增长周期的初期阶段是十分关键的;在增长的早期,更需要?父母型?的政府来进行法律和金融系统的立法,基础 设施建设,以及制定政策对出口产业实行支持和保护。这也是中国比印度更早崛起、更快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然而,随着上述软、 硬件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央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需要逐步弱化,从而给自由市场更多起作用的空间。显然,中国政府目前在经济活 动中扮演的角色有些过度,中国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增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世界领导权的真正竞争将在美国、中国和印度之间会发生――美国将步入老龄化而且也会经历增长放缓,但是其程度比欧洲和俄罗 斯要轻得多;而中国和印度则是新兴力量的领袖国家。目前,中国显然已经领先于印度,而在这次全球性大萧条周期中最为困难的 2012年左右,中国更是会脱颖而出,比其他主要国家的表现都要抢眼。但是,到了2020年以后,印度很可能会日益主导世界增长趋 势,并开始与中国在亚洲以及世界经济领导权上展开竞争。?? ?在我看来,中国需要重新考虑其计划生育以及控制移民的政策,同时进一步探索与发达国家新的合作途径,在更为清洁的高科技 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吸引外国投资。此外,由于中国的老龄化会比以前所认识到的程度更严重,接下来几十年中,在中国可能发 生的不是由年轻一代引发的大范围变化,而是中老年人口及新兴的中产阶层主导的温和的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后者会要求 政府减少对经济发展的控制、控制环境污染等。 现阶段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不在于人口统计学趋势的下行,或者不良贷款和抵押资产,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西方国家 不景气所带来的出口大幅缩减;其二,中国及其新兴市场股票泡沫的破灭,就像美国上世纪90年代末科技股泡沫的破灭一样。 2009年末,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很可能会经历一个更强有力的反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届时的北美和欧洲,其大规模的经 济刺激计划很可能收效甚微。但是,西方国家人口统计学的不利趋势和银行系统的去杠杆化,使得任何经济刺激方案都化为泡影 的同时,其经济的最终衰落又会反过来影响中国以及新兴世市场发展。有着过多债务的西方国家政府大多没有能力负担庞大的经 济刺激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经济刺激计划只会使得已经负债累累和过度杠杆化的经济雪上加霜。 我们预计:中国以及其他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比如日本、沙特阿拉伯)最终可能不得不对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出手相救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有可能对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几近破产这一大好时机加以利用。? ???如果上述可能变成现实,中国将有机会在大萧条所带来的财富机会中分得一杯羹;而另一方面,中国在确保一些最好的消费者不 至于在这次萧条中泥足深陷的同时,也使得西方经济体拥有相对乐观的前景。最后需要再次明确的是,本轮大萧条的罪魁有二: 美国的银行金融系统以及整个西方?婴儿潮世代?消费周期的大幅衰减。随着美国和全球性的萧条不断加深,在年间,观察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与经济放缓的老牌发达国家之间――特别 是由于对银行系统的救援计划而接近破产的美国政府――如何讨价还价将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总而言之,在/2023年的这一轮全球性大萧条中,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国家。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中国政 府需要找到短期吸引外来移民、长期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方法,以克服其人口统计学趋势的不利影响。否则,当本世纪20年代全球 性复苏开始之时,中国人口结构方面的劣势将会凸显。 (作者系哈瑞〃丹特基金会主席和创始人,著有《下一轮经济周期》)? ? ? 英媒:中国官员意识到人口控制政策或带来 负面影响? ? ?人口控制的负面因素? 英国媒体24日的一篇报道认为,上海放出的政策信号,标志着中国在实行了近30年人口控制后,首次开始鼓励生育。报道认为, 人口政策松动,主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考虑。报道援引美国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38亿。 届时,每一位老人的养老平均将需要1.6名工作者来负担,而在1975年则是由7.7人负担。 《卫报》报道则称,上海的信号,体现中国官员们正意识到人口控制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30年后将变老? 《泰晤士报》一篇报道也认为,上海这一?30年来的首次之举?,主要背景就是中国城市正出现人口结构不平衡,?已经有越来 越多的担心:年轻一代将没有能力再继续赡养老年人口。? 报道援引数据说,到2015年,中国城市?可工作人口?预计将开始萎缩。而到2020年,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4%。2030年,中国 人口将达到顶峰,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开始?变老?。?但到那时,中国还不能足够富裕,以支撑一个‘养老金国家’?。报 道称。? ? ? ??另有英国媒体也报道称,中国并不充裕的国家养老金系统,以及一直在缩小的家庭规模,正在逐渐蚕食中国?养儿防老?的养老 传统。?面对老龄化,中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报道称。 ? ?鼓励生育会有效吗? 此外,报道还称,考虑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中国国民也有希望生二胎的呼声。 报道援引一名中国官员的话说,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妇女愿意有两个甚至更多孩子, 因为她们不愿意让独生子女过于被溺爱或变得孤僻。 但《泰晤士报》在上海的采访报道却说,目前大多数结婚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也 被准许生二胎,但他们中许多人都不愿意利用这一?特权?,理由是培养后代成本太 高。一对上海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唯一的小孩上幼儿园每年就要花去至少 3.5万,为何还要再生??此外,报道还认为,在上海这个收入递增率居中国前列的 城市,许多年轻夫妇都希望过以前没有过的富裕生活,不希望被小孩?拖累?。 印度关注?年轻之争? 欧洲媒体关注老龄化问题,而在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该国媒体则关心人口结构对 经济的影响。《印度斯坦时报》25日报道称,老龄化趋势将削弱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 竞争优势,?尤其是世界各国投资者正将目光投向印度等国时?。该报还引用数据说 ,到2020年,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将达37岁,而印度只有29岁。(百千)?? ? 中国养老问题面临诸多问题? 编者按: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在阳历的10月16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始于战国,到唐代被正式定为民 间节日,沿袭至今。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到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现在,每 个家庭都有老人,甚至许多是高龄老人,自然,重阳节也就成了与亲情有关的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节日。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裴晓梅博士,从事涉及老年人社会照料、医疗改革和社区发展等有关项目的国际比较研究。不久前, 她的专著《老年长期照护导论》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老年长期照护的专著,书中介绍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老年长期 照护领域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服务体系。她说,我们是整体经历老年的第一代人,因而,有必要把国外老年长期照护的经验介绍进 来,希望我们的养老产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据裴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我国开始研究人口问题,在研究中发现了将出现老龄化趋势。由于工业 革命带来的文化、科技与医学的发展,使人的寿命大大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目前大多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 国在改革开放后二三十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并存的社会问题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在缩小、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加 上人口的长寿,使得养老问题面临诸多内容和挑战。 民营养老院需重新定位?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民办养老院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到今天,虽然民办养老院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民办养老院的床 位空Z率也很高,经调查发现,虽然从硬件上说养老院好建,但为老服务的质量却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养老院看似豪华 ,它的设施却不是老人需要的,而老人想要的照顾却又得不到,因而,养老服务业急需产业化。 裴教授分析说,这是一些民办养老院的定位出了错。那么养老院应该收什么样的老人?养老院应该建在哪里?养老院是否该 追求所谓的高档、豪华呢? ?人人老了都要去住养老院?,这话听上去是那么回事,但专家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房地产商引导下的专家、媒体对公众的 误导宣传。西方的经验已经证明,90%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这最符合老人的实际需求,中国的情形也是这样;此 外,5%有特别需求的自理老人愿意过更好的养老生活, 选择去住豪华养老院,这属于有特别需求的群体;而老年人比例中有5%的 失能失智老人,由于家庭没有能力照护,在社区也无法获得照护,所以选择去养老院。 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常常看到建有养老院,而房地产商也常常打这块环境牌,吸引眼球。专家说,从方便程度来说,养 老院应该建在社区,与老人的生活环境没有分隔,而老人一旦远离了他熟悉的生活环境,到离家很远的养老院,会很快陷入孤独 、绝望,死亡率反而升高;同时,康复中心也应该建在社区,就近方便是养老的根本。因而,通过专业养老院的中心作用,提供 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辐射到社区,使居家养老也得到了专业服务,使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立足于社区健康发展起来。??? 立法的需要? 裴教授说,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法律框架的保障之下,当务之急是必须立法。建立长期照护的法律保障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框架的细致规定,才能明确在养老问题上国家、个人和企业及其他机构的资金配备、管理与使用,使公 共资金支持信用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监督管理机构的评估要跟上,以保证优胜劣汰。??裴教授说,人口长寿的一个结果就是失能风险的增加,相当比例的人口在一生中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在失能的状态 下生活的。因此,长期照护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制定了与长期照护相关的立法和政策,开发和实施了相关的项目,它们已经成为社会卫生和福 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为长期照护立法的五个国家是奥地利、德国、荷兰、以色列和日本。法案一旦生效,会覆盖所有的需要长期照护的 人口,为此,有的国家会通过两个或三个类似的法案。此外,立法还具备提供全面服务的特征,如荷兰在1968年立法时法律框架 只限于支持护理院的照护费用;到1989年,其立法规定的服务范围已扩大到提供社区、居家照护和家庭帮助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 立法的国家在一开始就建立了包括多元服务在内的立法框架。裴教授说:?目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尴尬:老年人口一半以上在农村,一半以下在城市,城市的养老已经有了养老院和医 保,在农村还没有养老这一块的保障,新农合还没有制度化。我们既没有建成现代模式,又正在丧失传统的养老方式,这是中国 社会在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的老年人口巨大,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必要借鉴西方的经验,少犯错误,朝制度化、工业化和 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近年,随着政府对民生投入的加大,公共资金开始补贴养老院,这是好事,但如何使公共资金用在刀刃上,是一个关键性的 问题。 裴教授说,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是建立专业的养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为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专业人才。目前,中 国的养老服务业从业者基本是农民工,由于一些短期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很落后,他们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在照顾老人, 所以养老服务业的口碑一直不好。无论是住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都缺乏专业服务。 裴教授指出,围绕这个产业要建立多个专业,如医学院应该建立老年病医学专业,需要4年的医学专业加2年专业的老年病知 识再加1到2年的临床经验的学习,因而,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老年病专业医生;同时,护士专业也分多种等级,从4年 本科到2年制的护士助理等一套完整的模式;此外,营养师、治疗师、康复师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国内稀缺的高级专业人才。总之 ,老年照护服务有着广大的市场,可以解决大量的医学院学生的就业,而目前国内医学院却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 裴教授说,现代社会的养老质量保证在于专业化,专业人才是保障的基础。所以,国家财政应该把资金投入到有这些立项的 医学院,甚至可以分东部、西部等不同区域,以帮助加快培养人才,同时严格监督,使物尽其用。 ????政府目前直接把钱给了养老院,各地都有漂亮高档的公办养老院,这种样板式的养老院是不能解决绝大多数老人长期照的问 题的,但可以显出政绩,因而,对政府主管部门来说,政策观念的转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养老现状&,分级来看、分步解决? 中国的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仅从城镇养老院严重不能满足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就可窥见。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 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心病。(12月21日 《工人日报》) 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事实,养老问题也成了我国亟 需面对的重大问题。 怎样看待养老问题?怎样入手养老难题? 记得《让子弹飞》中姜文有过一句霸气的台词:?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公平?二字一出,何其霸气!早在2008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表示?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现在养老问题无疑就是对?公平?最大的考验。 公平起见,笔者认为看我国养老现状?多元化?已然产生,必须分级来看,分步解决。 待养人群可分为五级: 一、收入偏高的中高产阶级 二、体制内的退休人群 三、体制外的退休人群 四、农民、失业人员及部分低收入退休人群 五、零收入人群 ?? ?? ?《工人日报》的报道中将?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院住不起?概括为中国养老现状似乎有些不太贴切,也可以说 是不太准确。文章中提到,?他们搬到了女婿在昌平的别墅里,可是偌大的别墅里只有他们俩和一个保姆,凑桌麻 将都凑不齐,而且老伴目前逐渐失忆,需要多和人说话。?在这里,二老面对的似乎不是?有无养?,而是?养的 好?,怎样养的好,养的舒心。倘若单单的将我国的养老问题定位到?养的好?上面来,是不是跨度有些大? 在笔者看来位于一、二级的收入偏高的中高产阶级体制内的退休人群确实可以考虑?养的好?的问题。有钱人有着 大笔的存款和有钱的孩子,体制内的有着福利和制度的呵护,已经做到基本的老有所养,对于这个群体考虑的是养 的好。但位于后面三级的人群似乎并未达到那个程度,他们面临的是?老无所养?。这些人要么孩子自立都难,要 么无儿无女,真正是老无所依;这些人要么是与无钱交养老金,要么根本不在养老体制之内,真正是老无所养。对 于这个群体,需让其?有所养?。 众多因素导致养老现状多元化的产生。 收入为首要因素,收入的多少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老有所依。 其次是制度因素,体制内外之分的产生主要就是因为制度因素。就拿养老金制度来说,无数的体制外白领、记者、 编辑、律师、工程师、作家、诗人,他们的养老境遇,并不比农民好多少。他们的养老金大多最后还是要自己来买 单,但体制内的却部分会由政府、单位买单,会由政策买单。我想这可能也是?国考热?的原因之一吧!?? ? ???另外还有城乡因素。尽管可能地头田间都拉着农村养老保险的横幅,但真正落实了吗?或者说,那微薄的保险是不 是真的可以养老。亦或是足以活命,但与城市养老相比呢,是不是真正做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存在阶梯化,在分级看待的时候,长远规划,各个击破。粗略可拟为三步走:当前之重为落实? 老有所养?问题,解决后三级人群的根本利益问题;其次在一二级中开展?养的好?的制度实践,总结?怎样养的 好?;最后整体规划,真正落实?养的好?。 中国养老问题,分级看待,分步解决,莫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沦为浮云!? 中国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住不起 住不进 住哪 里? 中国的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仅从城镇养老院严重不能满足 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就可窥见。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 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 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心病。 ?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如果养老 困局未能寻得中国式破解,最浪漫的事,未必是和你一起 慢慢变老。
住不起――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是价位太高??? ? ? ? ? ? ? ?位于香山脚下可仰望整个景区的爱慕家养老院已成立两年。是北京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民营养老机构,比较具有代表性。12月17 日下午,记者走进了这所养老院。 Z身其中,时间凝固了一般。看上去,这里更像是一个度假会所。两栋洋房式的宾馆楼窗明几净。在一个样板标准间里,摆 放着两张席梦思床,中间是一个台柜,上面有固定电话,还有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一个阳台。可以 说,宾馆里有的这里一切都有。 工作人员刘婧梅告诉记者,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这里有两名大夫和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老人的 健康,每天都要给老人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指标。一天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他们会紧盯着感应器。 这个养老院还有一个月一万元的房间,里面的装潢均为宫廷风格,欧式的靠椅、壁炉,高级洗浴间,一共两间卧室,两个卫 生间。大阳台,独立小院子,里面设有摇椅。 李凤清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非常满意,?但实事求是讲,价位贵了些。? 李凤清原籍河北,在广州一所中心小学当了几十年老师,他的老伴是原六机部的高级工程师,解放前就南下,属于离休,膝 下四个女儿,两个在广州,一个在澳洲,一个在北京。由于夫妇两人都是北方人,还是更喜欢北京的生活和饮食,于是回来了。 李凤清说,刚开始来的时候住在女儿家里,女儿女婿对他们非常好,可是外孙每天要弹钢琴,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里弹 。两个老人一则心脏受不了,二来两人也怕打扰外孙练琴。两位老人一天就坐在房间里,常常大气不敢出,大眼对小眼。 于是他们搬到了女婿在昌平的别墅里,可是偌大的别墅里只有他们俩和一个保姆,?凑桌麻将都凑不齐,而且老伴目前逐渐 失忆,需要多和人说话。?于是李凤清老人就找到了这个养老的地方。他们打算在这里住到春节,尚未最后决定住在这里。 据养老院的刘秘书介绍,这个养老院只收养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价位在北京算中上,不能说是最高的。 记者了解到,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分别来自协和医院、新华社以及北大等高校的离休教师。 住不进――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 ? ? ? 与爱慕家一墙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这是一所民政局下属的公办养老院。从外观上看,环境与设施与新建的爱慕家相比具 有不小的差距。当天下午,大门紧锁,里面锁着一条狂吠不止的狼狗。 据住在爱慕家的老人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想去的还是公办养老院,因为在这些老人的观念里,国家办的正规,而且一个月不 到3000元的费用也比较少。但一咨询,根本排不上队。 ?去公办院得排队,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后年去了。?78岁老人刘天庆告诉记者。 床位紧张是老人们提及公办养老院难以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因,但刘天庆这位原北大教授告诉记者,公办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也是个大问题。他的独生子目前在美国,他们也不愿去美国。因此他退休后就早早住进了养老院,最早就去了位于北京祁家豁子 的一家号称样板的公办养老院。 ?到里面一住发现比之前想象的差远了,我吃了他们餐厅一顿饭,拉了半个月肚子。?刘天庆愤愤地说,见个院长比登天还 难,一个老人在电梯里摔倒了,办公室主任看都没看一眼就走过去了。 虽然记者无法核实到老人所说的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可以想象,他在那个养老院一定有不愉快的经历。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 ? ? 解难题――中国式养老破局,需中国式解决之道? ? ? ? 刘婧梅是爱慕家养老院的一个工作人员,出生于1987年,刚毕业半年。虽然她十分热爱养老事业,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打算未 来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养老院的打算。 她告诉记者,来这里的老人都具有一定的修养,但并非都能转变观念,但凡是子女把父母送来的,老人普遍心情沉郁,而自 己主动来的,心情才比较平静。 中国具有重视亲情与团圆的传统,在中国的价值观里,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选择去养老院,起码在目前,还不 能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并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 ?我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的,条件再好也不能让去,护理人员再好比得上家人么??在外企工作的齐阳告诉记者。但他也知 道,这样的表态相比社会的现实更像是口号式的表态。因为他即将面临两小养四老这一普遍现实。他和妻子刚刚首付80万元买了 一套房子,每个月付6000元月供后生活已经很紧张,很难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过来赡养。而且,妻子家的两位老人也已经退休了 。 ?两小养四老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养老困境,?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式的养 老困境必须寻求中国式的解决之道。 一些人提出社区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城市养老现状的一条道路。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 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 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 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同为全国政协委员杨超也认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Z 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 名家言论? 项怀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人口 老龄化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全球和中国 60岁以上人口比例均为10%左右,二者大体相当。到2030年 ,全球的这个比例是15%,中国的这个比例则高达22.5%, 这说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其他国家要快的多。中国 的养老保险不健全,正面对覆盖面窄、历史包袱重的困境 。从世界情况看,各类公共养老金计划大约覆盖了全球三 分之一的劳动力人口,相比之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 盖面还不到劳动力人口的15% 。 ? 前总理朱F基:社保只能是低水平的保,而不是?包 ?,实际上,我们是包不起的。 ?戴仲川代表说: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一些人比较有市场眼光,愿意投资养老产业,从事 这项工作,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扶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 定优惠。养老产业是服务业的一部分,这个产业发展了, 对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利。 谢谢观赏
中国式养老―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解班主任难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