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了30年多,并且在社保局办理了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办理养老保险险,可去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法意::法治聚焦
隐藏关联资料
关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那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究竟该走向何处呢?这次改革对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又将有怎样的影响和推动呢?
【相关新闻】广东:将有多措施保证养老保险改革平稳衔接
  事业单位养老金将大幅下降?广东劳动部门正在制订草案,肯定会在今年施行。连日来,有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种种说法,引来公众强烈关注。2月2日,广东省一些参与方案的权威养老保险专家透露,相关改革将有多项措施保证平稳衔接,用的是“加法”而不是“减法”。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正式下发,包括广东在内的5个试点省市要认真做好启动的准备工作。  广东试点的情况怎样?广东权威养老保险专家透露,改革将体现这样一些原则性的内容:  ――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据介绍,从1994年开始,广东很多事业单位就已经按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目前,还未纳入的主要是公益性的学校及医院两大块。这些公益性单位的情况有差别,其养老保险如何改革,首先要分类明确哪些继续向公务员方面靠,哪些则向企业方面靠,这是一个前提。  ――多项措施保证平稳衔接。对于将参照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事业单位,新旧办法如何衔接?专家介绍,新办法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待遇照旧发放不受影响,可能受影响的是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而又尚未退休的“中人”。为此,在基本养老金计发上,将有“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项,对此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留给各省进行试点。比如,可以考虑采用“补差”的办法,与旧办法的待遇差多少就补多少;也可以在计发时乘上一定“系数”,与其原工作年限挂钩,原工作时间越长,将来发得就越多,等等,不会出现改革后待遇骤降的问题。  ――通过“职业年金”等保持待遇总体不降。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退休待遇差别较大也是事实,从长远看,改革后的总体待遇会否大幅下降?权威专家表示,设计“职业年金”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种“加法”而不是“减法”。国家目前还未出台具体规定,但“职业年金”类似于“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运作得好,其待遇还可能超过目前水平。  权威专家透露,广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具体方案目前还处于收集数据和进行测算阶段,尚未形成具体草案。  对这样一些原则性内容,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眼点不是降待遇、“甩包袱”,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可靠的养老保障制度。他建议这一改革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深刻、长远,涉及人数众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宜匆忙出台。其改革的时机、方式、进程、具体方案应广泛调研、深思熟虑、高度透明,适当时候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关新闻】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养老金或大降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称,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  改革原因之一:财政不堪重负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上述人士表示,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人保部:方案会考虑差距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此后向媒体表示,对于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大的问题,方案会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退休养老制度,待遇差距越来越突出,到2006年底,全国平均水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出企业2倍多。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养老金是由国家全额拨款的,即这些单位的职工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是企业按职工基本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退休金比较,三者在1990年时分别是1607元、1715元、1771元,到2005年时分别为8565元、17633元、16147元;这6年间,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但是,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有6.92%。
【相关新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发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08年,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全国有17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正在抓紧起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尹成基表示,2009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是制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基本解决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推进解决老工伤问题;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争取年底前覆盖全国10%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继续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等各项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城市无工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
【相关新闻】事业单位反应:多家高校暂缓办理提前退休
  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日前出台,广东是本次试点的5个省市之一。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金会大降”的传闻不胫而走,不少高校掀起了一股“提前退休潮”,而多家高校也暂缓了提前退休的办理。  由于广东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5个试点省市之一,近来,不少高校掀起了一股“提前退休潮”,对此有些高校不得不出台措施,暂缓办理提前退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很多事业单位就已经按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目前,还未纳入的主要是公益性的学校及医院两大块。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养老金会大降”目前主要影响到的是医生和教师。  老师隐忧:  学校“补差”可能会力不从心  虽然近日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已经澄清事业单位养老金不会大降,但这未能抹去高校老师内心的疑虑。此前有专家表示,改革有望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可能受影响的是在事业单位工作而又尚未退休的“中人”,在基本养老金计发上将有“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项。对此,上述高校老师仍表示担心,过渡性养老金估计也不能保证自己的退休收入与原来的政策相比不减少。  这位老师了解到的是,过渡性养老金可能会有“补差”,“补差”部分的资金由财政和原单位共同承担,而学校不是创收单位,对补贴很可能力不从心。  高校理由:  新方案未定提前退休条件不明  面对新改革方案,目前不少50岁左右的教师纷纷要求提前退休。  按有关规定,工龄满30年的教师可提前退休。不过广东某高校教授表示,自己年前曾报名要提前退休,但学校人事部门却表示暂不受理提前退休申请。他透露,暂缓办理提前退休的高校不止一家,“我知道的就有四五家。”  “要是能提前退休,我们还是想提前退休。”这位工龄已有32年的教授说。在他看来,如果教师在新方案公布前提前退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享受改革前的退休待遇;二是提前退休后还可以被学校返聘或兼职,收入也会不错。  为什么要暂缓办理提前退休呢?广东某高校人事处负责人表示,新方案没有正式推出,到底如何确定提前退休条件还不明确,因此学校才要暂缓办理提前退休。  医生反应:  更愿意趁年轻多赚点养老钱  据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珠江医院等了解到的情况,对于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医务人员的反应比较平淡。  “最近几年,医院经过了好几轮人员精简,不少50岁左右的已经提前退休了,留在岗位上的医生和护士多数年富力强,虽然大家也在议论养老金的事,但毕竟离退休还早着呢,操心也没什么用。”一位崔医生无奈地表示,“教师工资本来就高,当然会对退休金比较紧张,我们要多干活才能拿奖金,肯定对手头的这份工作更紧张。”她分析说,医生如果提前退休,虽然以后能多拿一点退休金,但目前的收入会骤降,大家还是愿意趁年轻多赚点养老钱。
【相关新闻】吉林:设立过渡期确保养老保险改革顺利进行
  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在全国五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2月5日,在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崔力夫介绍了吉林省的有关情况。   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制定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吉林省也在积极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较大,将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一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设立过渡期,保障待遇水平平稳衔接,防止陡降,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二是采取建立职业年金等补充措施,确保改革后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崔力夫表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的在于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整合行政资源,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生活。因此,不应过分担心改革会影响职工的利益。
【相关新闻】解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1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表示事业单位退休金将降至与企业同一标准的消息,在年后瞬间形成讨论的漩涡。人们纷纷关心,事业单位退休金真的会大幅下降吗?公务员退休金什么时候开始改革?  截至目前,人保部尚没有公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2月5日,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教授表示,目前社会上对这个改革普遍存在误读,事实上事业单位养老金并不会大幅下降。而对于如何能够保证这一改革顺利推行,郑秉文教授提出了三个“联动”的政策建议。  改革主要包括五大内容  为什么事业单位养老金向企业看齐就会下降?  郑秉文教授认为,目前,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是按照退休前工资的80%或90%领取退休金。而企业职工是按照退休前工资的50%左右领取退休金。因此,如果不算上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这部分收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这部分确实是下降的。  人保部改革方案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  郑秉文教授认为,一是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城镇职工一样统筹交纳养老保险,即单位缴20%,员工缴8%。二是养老金发放办法也与城镇企业职工一样。不过,将以改革正式实施为界,改革前已退休人员继续按原待遇标准发放。三是事业单位养老金也要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四是要实行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最后,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形成基本退休金之外的养老保险第二支柱。该制度将弥补事业单位因养老保险标准向企业看齐所减少的退休金。目前,职业年金的具体方案还没有制定。  目前这一改革在五个省市试点的进行情况如何?  郑秉文教授认为,五省市的试点目前来看在地方是有一些阻力的,主要原因就是职业年金制度没有建立起来,难以消除人们退休金减少的担心。  职业年金可提高退休人员收入  为什么要建立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  郑秉文教授认为,建立职业年金最重要的好处是使退休人员的收入来源多元化,不再仅仅来自于基本养老金,提高收入的稳定性。还有就是可以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收入。把基本养老保险改革降低的这一块收入,用市场化运作的途径补回来,并且无需财政更大的投入,这样才能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与已经实行了5年的企业年金制度有何异同?应该怎样建立?  郑秉文教授认为,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的规范源于2004年原劳动保障部的20号和23号两个部令。这两个部令规定,企业年金独立于企业之外,由社会上的金融机构独立运作,其资产安全不会受到企业破产等因素的影响。这是企业年金制度的核心内容。  虽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没有规定职业年金制度的类型,但是我认为,我们必须搞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的、资产型的、信托制的职业年金制度。制度框架可以完全模仿企业年金,无需制定另外一套模式和规定。  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以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是否会下降?  郑秉文教授认为,这要看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占工资的多少、投资收益率、采取怎样的运作模式等许多因素。改革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是有可能高于现在的退休金水平的。我做过测算,实行职业年金,短期内对财政的压力不是很大,长期看,则会大幅减少原制度下的离退休费支出,是个双赢的好事。  建议采取三个“联动”  对于这一改革的顺利推进,你有怎样的政策建议?  郑秉文教授认为,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应该采取“联动”的方式,把参加基本保险改革和建立职业年金绑在一起,一起动,以减少阻力。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官方都没有时间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个人认为,这项改革不是短期内可以推动起来的。我主张,应该让公务员一起参加改革,公务员身先士卒,可取信于民,减少社会阻力,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反正公务员改革迟早也是要进行的,否则,又会形成新的矛盾和不公平,形成社保制度新的碎片,不利于社会和谐。  目前的改革,在事业单位里也分成三类,只有从事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改革,行使行政职能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参加改革。这在事业单位内部就容易形成阻力和攀比,不利于改革的推动。  鉴于此,应该实行三个“联动”:一是养老保险改革与建立职业年金“联动”,一次性完整设计出来,消除降低待遇水平的疑虑。二是事业单位三个类型“联动”,一起改革,不要分先后。三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联动”。
【相关新闻】浙江:正制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施办法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传出消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包括我省在内的5省市将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1月29日,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证实,他们已拿到国家文件,该省在年前就已启动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实施细节仍在制订之中。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这次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早在去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已经开始制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和省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把省属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全部纳入到企业养老保险。   去年6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力争到2012年让每一个人都有养老政策可依,同时初步确定浙江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缴纳办法。《意见》提出,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关联法规】
【观点链接】毕晓哲: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阻力何在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肯定仍将有更大的阻力”。  改革过程有阻力、有压力,有问题有矛盾,是一种正常现象。从历史和实践来看,每一项改革或变革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阻力。对此,做为改革试点的广东、山西、上海等省市应该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也就是说,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下大力改革的时候了。  首先,这项改革的改革者并未向“自身开刀”。事业单位人员总量远远超过公务员,但公务员同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全国有着近千万公务员享受的养老金待遇仍然远远高于企业职工,仍然需要国家耗费大量财政经费来保障。事业单位在某些职能和性质上于行政机关有诸多相似之处,其职工所从事工作性质与公务员也有诸多相似之处。现在,将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保险改革到与企业职工一致,那么,公务员为什么就不能与事业单位一起改革?又有什么充足的理由逃避于改革之外?仅仅是因为社会贡献程度和工作性质原因?  其次,不敢向公务人员“开刀”,这本身就是改革的一种妥协。众所周知,诸多涉及公务人员的改革阻力历来是最大的,效果也往往是最不明显的。譬如:公车改革问题,多少年了还不是“山水依旧”?改革人员也普通认为“三公问题”是浪费财政经费甚至产生腐败的根源,为什么就改不下去?一项关系政府形象和行政行为是否透明公开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行多少年来还仅仅只是某些地方小范围试点,不能不说是改革之难!阻力之大超过乎想象!然而,根本原因还是政府机关或公务人员,尤其是掌握着大量既得利益的各级官员们,他们还缺乏向“自身开刀”的勇气乃至觉悟。  “已身不正,焉何正人?”改也改不掉的“公车私用”、改也改不掉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不正是因为某些公务员自身的既得利益者在作祟吗?  或许,“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但关键是找准改革方向和选准改革“突破口”。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是选对了,但“突破口”却并不在事业单位本身。如果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公务员首先将自已的养老金待遇降低到企业人员水平,那么事业单位的改革阻力将不成之为阻力,将是顺水推舟的事情。这主要是看改革者自身的决心。  有些人认为,这项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这些面临改革的事业单位人员。但笔者以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公务人员或政府官员的“独善其身”。
【观点链接】周明华: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势在必行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由于以往养老金政策带来的欠账,虽然近年来国家连年“还账”,大幅提高了企业退休金,但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在此背景下,这次由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引发的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注定影响深远,带来的各种利益观念撞击也在情理之中。在这场持续已久的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博弈中,最终国家有关部门下定决心,推开了这扇关闭已久的利益之窗。虽然助推这次开窗的力量不是直接来自于社会民意,而是来自财政的日趋吃紧,但开启国家公民“养老金公平”这一课,无疑具有重要的破冰意义。  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并延续至今的“退休职工双轨制”的改革。有网民发帖说:“步子还是太小了,首先驾船去撞冰山的应该是公务员”。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任何一项被较长时间固化的既得利益,要成功剥离总得有一个渐进过程。而且,在当初国家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时,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收入与退休金还不存在差距。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职工超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八成。  如果让财政负担的八成职工的退休金先期与企业职工公平性看齐,无疑是抓住了解决当前养老金不公问题的要害。只要在全国五个省市试点“试出”了推行事业单位养老金公平改革的经验,并尽快在全国推行,那么,最后的“利益冰山”便会自然坍塌,剩下的公务员养老金向企业职工看齐便成了“小冰块”,要消融这些利益问题的“冰块”就容易得多,届时,争挤“公务员考试”独木桥的局面便会得到渐次化解。
【观点链接】唐钧: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须三思而行
  辞“鼠”迎“牛”,在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新闻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一些担忧,我们期待一个三思而行、谋定而动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改革不背离初衷。  报载,元月20日,人社部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制度能够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  眼下正值世界金融风暴越刮越烈、经济危机步步进逼之际,中国政府去年年底的“四万亿”豪举,举世瞩目,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将此与当年帮助美国摆脱“大萧条”困境的“罗斯福新政”相媲美。然而,“罗斯福新政”首选之社会政策并非“以工代赈”,而是“社会保障”―――这是美国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养老保障”―――美国人把“养老、伤残、遗属”放到一个保障系列中,统称为“老、残、遗”保障。正是“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解除了美国人民的后顾之忧,才使美国社会的凝聚力大增,各个阶层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走出了危局。  所以,当今天再次面临世界性的经济灾难之时,采取什么样的社会政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相反,这恐怕是最重要的。社会政策理论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刚性”。这条被视为“铁律”的基本原则,其背后的原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其实是其次的,其首要的社会功能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需要之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当今中国,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所以,安全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就成为最敏感的社会心理层次,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保障标准不可逆的基本理由。  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大谈“福利改革”,但改来改去,只是社会边缘群体的福利待遇被砍了几刀,而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层,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所以,80年代被后人称为“拿穷人开刀的十年”。  再深入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危机本身不也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吗?在危机时刻,公众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尤其在社会保障领域中,中国人本来就顾虑重重。各种说法的“三座大山”(其实是“五座大山”―――养老、失业、疾病、住房和子女教育)正对中国“扩大内需”的努力产生种种阻碍。因此,如果现在针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新闻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养老金改革”,就会使这部分当前中国心态比较稳定的社会群体也坠入动荡不安之中。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心理就像一面凹凸镜,会把社会影响放大或缩小。这几年,我们对农民的政策是步步向上。虽然从物质的角度,农民所得并不太多,但在社会心理上是积极向上的。为什么不继续采取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的办法来弥合和机关事业单位过大的差距?现在媒体有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报道,仍处于纲要阶段,从对相关新闻的网上评论中,可以看到一种令人不安的情绪,矛头直指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难道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教师、医生……剥夺了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吗?反过来,教师、医生……的养老金被降低后,会不会又产生对其他群体的怨怼?总之,此项改革牵连甚广,望有关部门三思而行,谋定而动。
【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促进人员流动,保障退休人员墓本生活,制订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因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个人工资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有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以适当提高起步比例。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本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中的储存余额可以继承。    (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标准由各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本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本方案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三)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四)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为建立多得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人事部制定。    (五)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具备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从改革开始即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    三、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待条件具备时,与企业职工墓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投资运营,确保安全,实现保值增值。要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机关或企业时,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按照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印[2001]13号)规定执行。    (三)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按照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试点地区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为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相适应的工作条件。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和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实施工作。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加强与试点省(市)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    四、改革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其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由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构成。  20世纪80年代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90年代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均衡单位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以及企业招用的农民工。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8%, 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养老保险资金补助873亿元、地方财政补助260亿元。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  基本养老金待遇: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土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由于1997年前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 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以补充个人账户养老金。  达到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缴费年限累计达到15年。达到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2004年调整比例是60%,2006年是80%,2007年是100%。  从长远看,基本养老保险应当实行全国统筹,但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困难,实行全国统筹难度比较大。因此,统筹层次比较低,2007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能够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其他地方仍在实行县市级统筹。  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发挥社会保险的互济和调剂功能,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转移接续困难,影响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允许退还外来务工人员所缴的个人账户部分养老基金,形成“退保潮”,使养老保险制度名存实亡。
【其他】养老保险改革:“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该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做好启动准备工作。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1080元的标准。有人有意见,也有人拍手称快。  据称,此次有关部门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负担问题。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一旦改革成功,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按照企业标准来发放,那么养老金待遇则会大幅下降,国家财政负担也将大大减轻。  听起来挺有道理。而事实上,不少事业单位人员一方面无法享受企业化的高薪,另一方面财政福利正逐步减少。相当一批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已落后于公务员收入。如近年来公务员加薪时,不少事业单位职工则始终缺席。  必须承认,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国家福利制度,应该恪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事业单位当然不应该优越于企业单位。这需要养老保险“全国一盘棋”,消弭身份的差异。只要是共和国公民,就当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个人承担相同的自缴比例,到期享受平等的社会养老标准。但要实现这一诱人的目标,似乎将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一并考虑更合适宜,也更顺应民意。  再结合当今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现实,仅考虑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问题,也颇多不妥。有观察员指出,养老保障的作用在于消除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稳定的担忧,从而促使人们放心消费。如果真如人们预计的,要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可能会使事业单位退休者的生活水平下降,更可能会对尚未退休者构成一种心理压力。  因此,如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坚持做减法,那宛如“拆东墙、补西墙”。结合国际先进经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做好加法。合理的改革方向只能是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制度,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标准,大家共同向更高标准看齐。2004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今后还应继续提高。这也符合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  当然,结合一些地方养老金面临空账运行的困境,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相信做好加法的空间还是较大的:比如2008年面临如此大的经济发展挑战,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同比增长19.5%,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更多地投入到拉升消费的预期――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还是有可能的;如果非要做减法,不如通过将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适当压缩下来,部分用于补贴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既遏制了公众深恶痛绝的腐败之风,又缓解了企业退休职工生活之困,岂不两全其美?
【其他】社论:推进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正在继续深化当中。据悉,国务院要求5个试点省份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随着这一要求逐渐为社会所知晓,关乎数千万人利益的一场改革立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在上世纪80年代,养老保险体系进入改革时期,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破冰,确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尽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今依然在路上,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近几年来也在被不断提及。及至2006年,有关中央文件已经将 “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去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此看来,目前促进关乎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体制改革正当其时,且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下来,改革的基本取向,将是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并轨。  事业单位现行养老金制度为什么必须改革?理由恐怕很多:一是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二因事业单位现行养老金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随着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必要性的凸显,现行养老金制度的内在缺陷无法在既有体制框架内得到修补,越来越难以维持;三是如本报昨天的中所提到的,各级财政实际上已经不堪重负,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必然要继企业养老金制度的转轨改革之后,实施改革。  坦率而言,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注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这既因为改革涉及到数千万人的利益,一旦原有制度发生调整,许多人因此或将利益受损,抵触与反对都是难免的,也因为经历了10多年改革的企业养老这一块,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难,这些难题也正是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所必须正视的。  从已获得通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可以看出,此项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以及实行省级统筹等,与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基本相同。但不论具体的操作层面如何进行改革,改革的本质是要调整利益关系。目前,事业单位退休金的水平,相比较于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数字上要高出不少。而从改革的方向以及各级财政目前的状况来看,阻力显而易见。“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也使一些贫穷地区确实难以承受较重的负担。  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10多年来改革的情况看,虽然制度建设上有了很大的完善,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基金,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困难也现实地摆在眼前。比如,广受关注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便是其中难题之一。  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数据是,截至2005年底,国内个人账户“空账”已达到约8000亿元,并以每年约1000亿元的规模迅速扩大。如果这个增速基本准确的话,可以想见,3年多后的今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达到一个怎样的规模。而企业养老这一块的“空账”难题,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中,该怎样避免,如果出现了又该如何解决,的确是值得思考的。  当然,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方向既明,即便有许多困难,也应该坚定推进。这里需要注意的,一是应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待遇水平上的平稳衔接;二是要斟酌把握改革的时机。  这也就意味着,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既要重视建立新制度,创立新机制,同时又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改革成本和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新旧体制过渡方式。比如,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和逐步过渡的措施,减少社会的震荡,就是务实之举。同时,改革也不能莽撞前行,目前采取推出试点,渐进推进改革的方式,是较为妥当的。  必须承认,养老金体制跨越不同领域,牵涉利益面很广,建立过程有着相当的复杂度。体制建设本身的艰难结合着国情的复杂,使得改革过程恐怕要经历多年摸索,甚至反复。知不易,行更难,对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困难,的确应有更多的认识和准备。
北大法意重要数据库记录数统计(截至 )
丛刊论文索引库
学位论文索引库
京ICP证030560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
运营维护:北京法意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使用IE5.0以上版本 分辨率800×600
客服热线:010--8088(传真)
QQ在线咨询:
MSN在线交流: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市社保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