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息说服晋献公 要想说服他人,最重要最关键的荀盘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进行说服

您现在的位置: -
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34)――第四章第四节之三“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解决矛盾的方式”
――第四章第四节之三“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解决矛盾的方式”杨英法摘要:&&&&人介入他人间的矛盾后,占主导地位的处理方式是加以解决。人解决他人间的矛盾,有的是出于利益,有的则是出于道义、责任,并不计较自身的利害得失。具体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2、将矛盾各方分离3、使矛盾各方结成利害共同体4、让矛盾各方抓阄决定5、让矛盾各方竞赛决胜6、令矛盾各方依次轮流7、自责垂范8、加以调停9、俱弃另选。 关键词:矛盾外的第三方;他人间的矛盾;介入;解决矛盾 &&&&第一章&谈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必须与处理、解决矛盾的主体相联系&&&&第二章&本书矛盾的涵义、类型及功能&&&&第三章&矛盾的一方对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第四章&&矛盾外的第三方处理、解决矛盾的方式&&&&第一节&人对他人间矛盾的根本态度――介入与否&&&&第二节&&避免陷入他人间的矛盾而引火烧身的方法&&&&第三节&&陷入他人间矛盾后的解脱方式&&&&&&&&第四节&&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的处理方式&&&&一、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故意激化矛盾的方式&&&&二、趁机利用他人间矛盾的方式&&&&三、人介入他人间矛盾后解决矛盾的方式&&&&人介入他人间的矛盾后,占主导地位的处理方式是加以解决。人解决他人间的矛盾,有的是出于利益,有的则是出于道义、责任,并不计较自身的利害得失。具体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对待矛盾纠纷的双方或多方,出于自己的利益所需,或自己的心理好恶,或自己的道义、责任,第三者常会对其中的一方加以支持,而对其他方则加以反对。这类事例不胜枚举。&&&&据《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记载:曹操征伐吕布,r围之,壅沂、泗以灌其城,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使客牧其名马,而客策之以叛。成追客得马,诸将合礼以贺成。成分酒肉,先入诣布而言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布怒曰:“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布邪?”成忿惧,乃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率其降。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布见操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操曰:“何以言之?”布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乃命缓布缚。刘备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颔之。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此时刘备虽与曹操在一起,但当吕布被抓,曹操在杀与不杀之间心理矛盾时,介入吕布与曹操之间矛盾的第三方刘备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既然介入了双方的矛盾,必定有所取舍。刘备支持曹操杀吕布,明显是支持一方而反对另一方。当然,此时的刘备是为自己打算:吕布若降曹操,曹操必如虎添翼,对自己更为不利。&&&&庐山会议上,面对彭德怀与毛泽东的矛盾,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支持彭德怀,这是出于坚持真理的道义,并非出自个人利害。若为自身利害计,即便明知彭对毛错,也会支持毛而反对彭。&&&&运用这一方式处理他人间的矛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支持与反对都应与时俱进,应势而变。《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记载:十二年,曹操征辽西,击乌桓。尚、熙与乌桓逆操军,战败走,乃与亲兵数千人奔公孙康于辽东。尚有勇力,先与熙谋曰:“今到辽东,康必见我,我独为兄手击之,且据其郡,犹可以自广也。”康亦心规取尚以为功,乃先置精勇于厩中,然后请尚、熙。熙疑不欲进,尚强之,遂与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坐于冻地。尚谓康曰:“未死之闲,寒不可忍,可相与席。”康曰:“卿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遂斩首送与曹操。曹操与袁尚、袁熙的矛盾产生之后,一方力量大,一方力量小,这是明眼人一望即知。二袁投辽东公孙康,公孙康当然明白此时孰轻孰重。且不说二袁包藏祸心有鸠占雀巢之心,开门揖盗公孙康是不会做的。况且收容了二袁后必得罪势头正盛的曹操而引火烧身。聪明的公孙康痛打落水狗,趁二袁来投奔之机杀之以取悦曹操,也断绝了曹氏借二袁在辽东而兴兵问罪的借口,此智者所为也。&&&&第二,为切身利益想,采取态度或行为时,要密切注意矛盾双方或多方的发展态势。例如:日,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直接武装入侵朝鲜,不顾我国的严重警告和国际舆论的谴责,唆使李承晚伪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加紧向中朝边境进犯,轰炸我国边境的一些城镇乡村,并狂妄叫嚣:“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此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邀请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于当时我军在装备、经济实力等方面处于敌强我弱的地位,美军统帅麦克阿瑟误认为中国入朝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参战也只能是象征性参战。我军决定利用敌人的狂妄心理,不露痕迹,诱使敌人入围后再突然给予其以沉重的打击。我军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误导美国以为是貌似来自民间自发的、编制松散的群众武装,使敌人麻痹大意轻敌。我军悄然过江潜至前线,并制定了“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战略思想上继续在战役战术上以假痴不癫进一步迷惑骄纵敌人,再寻机给敌以更沉重的突然打击。通过“怯战退走”使敌有恃无恐全力冒进而导致兵力分散,我军集中兵力于日至12月25日予以沉重的打击,此役共歼敌3.6人,不仅粉碎了敌人占领朝鲜北部的企图,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原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领土,而且还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把敌人趾高气扬的总攻势打成了狼狈不堪的总退却,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并为最后战争的胜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纵观我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决策,我们可以发现关注变化、见机而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矛盾双方的发展与变化,我国政府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态势,在充分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的基础上作出了出兵援朝的决定,经过艰难的战争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既然介入矛盾不可避免,我们就主动介入,推动其向有利我们的方向发展。朝鲜战场的胜利,既向敌视社会主义阵营的西方势力予以教训,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又坚持有利有节的原则,通过正确的谈判捍卫了我国与朝鲜人民的利益,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第三,由于态度明朗,用这种方式处理矛盾时可能会引起矛盾另一方的猜忌或并力反对,因此要具备应付突然意外的能力或做好处理紧急状态的准备。成语“假途灭虢”之意给我们一点启示。《左传》记载典故“假途灭虢的”历史由来。春秋时期,晋献公准备吞并其南部的虞与虢两个诸侯国,而虞国与虢国关系相当密切,只有打破两国联盟,才能各个击破。晋献公采用大臣荀息的建议,根据虞公性贪的弱点,提出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来贿赂虞公,求得虞公允许晋国借道进攻虢国。贪婪的虞公同意了借道,还主动要求充当开路先锋。当时虢国正与犬戎交战,还以为虞国是来相助,不料被朋友和敌人共同灭亡了。虢国灭亡后,晋国在归国途中顺手牵羊也将虞国灭了。这说明一个道理,你介入矛盾后要充分考虑你的实力及你未来发展趋势,所虑不周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介入双方矛盾之后不能预料事物发展的趋势,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能放眼未来,就会使自己丧失生存发展的机会。&&&&第四,支持一方须有实力,或智谋。《水浒传》中火并王伦一节,当王伦与晃盖等人间有矛盾时,作为第三者的林冲此时由于个人因素的考虑决定支持晃盖一方以夺取梁山大寨,才出现了火并王伦的事。林冲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须有一定实力,能杀死王伦并控制整个局面,这是前提和基础。有时须用智谋手段达到目的。“智取生辰纲”一节,说的是大名府梁中书搜刮民财给太师蔡京作生辰纲,晃盖等人想劫夺这笔不义之财,双方矛盾产生。吴用用智取方式将生辰纲夺取,案件后被侦破,官兵捉拿晃盖等人,宋江巧妙利用一个时间差通风报信使晃盖等人有所准备而脱险。如果实力不够或不能运用智谋手段,则有可能反受其害。&&&&第五,看人下菜,区别对待。对待正处于矛盾之中的双方,我方想要介入,要对其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有的可拉拢收买,有的可软硬兼施,有的可猛烈攻击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有时可用远交近攻之策略。香港船王包玉刚意欲掌握九龙仓,但九龙仓在英国财团怡和洋行手中,而李嘉诚也垂涎这块土地,但李正在争夺“和记黄埔”不能兼顾,而缓攻九龙仓。包玉刚分析形势后决定联盟李嘉诚夹攻怡和洋行。包向李抛出“和记黄埔”股票9000万股助李,李则将己手中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给包作回报,包玉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购九龙仓2000万股,完全控制了九龙仓。这是远交近攻中的区别对待的典型手法。&&&&(二)将矛盾各方分离&&&&他人之间有了矛盾,第三者加以解决,有时最简单的方式是将矛盾各方分离,使之天各一方,这样,矛盾各方想闹纷争便也没有条件了。这是我们在解决他人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时的一种明智做法。各级领导常将一个单位有矛盾的几位领导调开,使他们不在一个单位工作,是这类解决方式的典型例证。东汉末年荆州刘表有二子刘琦、刘琮,刘琮生母蔡氏怕长子刘琦承袭刘表之位,时时设计加害刘琦。一日,刘琦造访刘备,问计于刘备,刘备暗示其请教诸葛亮。&&&&次日,玄德只推腹痛,乃使孔明代往回拜刘琦。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下马,入见公子。公子邀入后堂。茶罢,琦曰:“琦不见容于继母,幸先生一言相救。”孔明曰:“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为害不浅。”说罢,起身告辞。琦曰:“既承光顾,安敢慢别。”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饮。饮酒之间,琦又曰:“继母不见容,乞先生一言救我。”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言讫,又欲辞去。琦曰:“先生不言则已,何便欲去?”孔明乃复坐。琦曰:“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琦告曰:“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孔明曰:“疏不间亲,亮何能为公子谋?琦曰:“先生终不幸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请即死于先生之前。”乃掣剑欲自刎。孔明止之曰:“已有良策。”琦拜曰:“愿即赐教。”孔明曰:“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琦再拜谢教,乃命人取梯送孔明下楼。孔明辞别,回见玄德,具言其事。玄德大喜。&&&&&次日,刘琦上言,欲守江夏。刘表犹豫未决,请玄德共议。玄德曰:“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须公子自往。东南之事,兄父子当之;西北之事,备愿当之。”表曰:“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玄德曰“备已知之,兄勿忧虑。”遂拜辞回新野。刘表令刘琦引兵三千往江夏镇守。&&&&孔明虽明白疏不间亲的道理,但为刘备长期存身之故,仍介入刘氏二子纷争的矛盾之中,采用将矛盾双方分离的方式,使蔡氏难以再谋害刘琦,刘琦得以保命。&&&&运用这一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估量自己的权威力量,以便应付做出将二者分离的决定后矛盾双方不服从的反应。例如:电视剧《忠诚》中市委书记高长河与市长文春明、老书记钟超林等之间在施政方针、工作思路等方面有一定的矛盾,工作配合不很协调,省委领导将市长文春明调离,目的是使矛盾的双方分离,使得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是谓也。由于省委是上级领导,有很高的权威,对于上级的决策文春明心虽不愿也无可奈何。在运用此种方法时,作为介入矛盾的第三者即使不是上级,也应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才能使你的决定能贯彻下去。否则,如威望不够或影响力不大,则很难将矛盾双方分离。&&&&第二,要充分分析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心理态势等,以便应对做出决定将之分离时,其不服从或阳奉阴违。有时单靠权威或影响力是不够的,要求做更为细致的工作,诸如分析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情况,对强者或弱者的一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分析二者在一起的利弊得失,使之通晓大义,顾全大局,促使局势保持稳定的态势。将矛盾双方分离后的善后工作要做深做细,以保证作出决定后的效果。&&&&第三,这种做法只是将矛盾双方硬性地分开,使之减少磨擦的机会,但这种做法不适宜普遍使用,否则,可能埋下更为严重的隐患。在使用此种方式的同时要多考虑其它方式,多管齐下,务使矛盾得以化解或缓和。&&&&(三)使矛盾各方结成利害共同体&&&&当矛盾发生时,第三方采用强制性手段或说和的方法将各方在利益(或名义)上结为一体,使其和则两利,分则两害,休戚相关。这样,各方顾及利益一体的现实将不致马上撕破脸皮而大打出手,使矛盾暂时得以缓和,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各方感情会日益深厚,关系会日渐融洽,矛盾便会得到解决。&&&&据《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记载: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曾向鬼谷先生学习。早年出游,大困而归。苦学一年再度出游大获成功,曾挂六国相印,为六国合纵的首领。&&&&他先东到赵国,想说动赵肃侯采纳他的合纵抗秦之说。当时,赵国由相国奉阳君李兑(一说为公子赵成)掌权,因“奉阳君弗说之”,乃去赵游燕。岁余而后得见燕文侯,终于说服燕文侯与赵国联合抗秦。燕文侯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因当时奉阳君已死,最终说服赵肃侯采纳他的合纵抗秦之说。之后又接连出使说服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结为一体共抗暴秦。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山东六国本来矛盾重重,心怀各异,但经苏秦游说,认识到各国与秦国的生死存亡的关系,找出各国利害的共同点,予以联结,结成合纵抗秦之共同体。这样六国间的矛盾至少在当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虽然后来六国合纵抗秦失败,被秦国一一灭亡,但却不能否认合纵对化解六国间矛盾的积极作用,当时也对秦国构成了巨大威胁。&&&&运用这一方式来解决他人间的矛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精于分析说理,长于言辞舌辩。有激烈矛盾的双方在利益、原则、工作方法等方面必然有许多分歧之处,能将矛盾双方说和到一起并联结成利益的共同体,这样的工作或任务必然很艰巨,需要费很多的口舌。如何使敌意重重、虎视耽耽的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并抚背称兄弟,除具有良好的口才外,还需要对双方合则得利、分则致害的辩证关系有一清晰透彻的了解,并将此向矛盾双方阐明。这一点是谈判或外交的关键。苏秦说服六国以合纵抗暴秦,有赖于此;刘备联吴抗曹,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并力劝孙权抗曹,也依赖于此。可谓书生一张口,胜抵十万兵。&&&&第二,联结同盟,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由于利益的需求,第三者的参与使互为竞争或有敌意的矛盾双方联结为同盟,这在军事、外交、商战、处世等领域都很常见。这样的联结有时是平等的,有时是不很平等的,在利益共同体内,以势压人会破坏共同体的稳定,以柔克刚、以软制硬、相互尊重、彼此克制,才能维持共同体的稳定。例如中国古代的和亲政策就使汉族王朝与胡人结为一体,使胡汉民族矛盾得以暂时缓和。历史上我国北方的匈奴民族,民风强悍,常偷袭中原地区,边地人民和政府饱受其苦。秦时修万里长城抵御之。至汉朝,匈奴一直为边之患。汉高祖白登之围后,采取与匈奴联姻的和亲政策,暂时缓和了汉朝与匈奴的矛盾,为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供了基本前提。汉元帝时,匈奴发生内乱,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在汉朝支持下击败北匈奴郅至单于,统一匈奴。为安抚匈奴,西汉政府再次采用和亲政策,派王昭君出塞与之结婚,结为姻亲。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边境的安定和国家的利益去了匈奴,给匈奴人民带去了繁荣昌盛,匈奴人民也很尊敬她,从此以后不再侵犯,汉胡两家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战事。美人一笑胜抵十万精兵,以柔克刚,以软制硬,和亲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历史上,这样的和亲事件并不少,如唐太宗时为安抚吐蕃派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取得了边境的安定,为汉藏民族千古传唱。而现在的“北约”、“东盟”、世贸组织等组织也是各缔约国为各自利益需求而结成的利害共同体,对缓和内部矛盾起了显著作用。&&&&第三,要注意利害转化影响。同盟体内虽有利则两利、害则两害的说法,但时势难料,昨日的朋友可能是今日的敌人,为做到趋利避害,要时刻注意时局的变化,做到逆料在先,随时注意利害的转化,以保全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战国时期,郑武公决心讨伐胡人,却将自己女儿嫁给胡人为妾。有一次问群臣说:“我想用兵,可以讨伐哪个国家?”关其思说:“胡人可以讨伐。”郑武公于是杀了关其思,说,“胡人是我兄弟之国,你说可以讨伐是什么道理!”胡君听了后认为郑国是亲密盟国,不再防备。郑武公突袭胡人,尽取其地。政治联姻作为蒙蔽视听以达侵略目的的作用。对胡人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注意利害转化而吃亏的事例。二国结为姻亲,可互为依重,但事物也有相反的一面,要密切注意利与害的转化,随时取利以避害,方为为人处世的正确策略。&&&&(四)让矛盾各方抓阄决定&&&&有时对于他人间的矛盾,无论你怎样处理,无论你本心如何公正,都难以化解他们间的矛盾,还常会引起他们对自己的不满。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抓阄决定,即通过抓阄、抽签、掷币等活动让偶然性来决定一切。这样,无论胜者、败者都不得不接受处理结果,无由再争,即使败者也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怨不得别人。如在体育比赛中,免不了要先分组。怎样分组,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就是抽签决定。除了这个,实在找不出其它可以平息纷争的法子。又如,一对老夫妻有两个儿子,有一套房子,这房子以后归谁,无论你怎么处理,得不到房子的总会感到不满。这时你让兄弟俩抓阄决定,则谁也无话可说,要不上房子的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能怨得着谁?&&&&《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记载:(袁)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以攻备,(刘)备求救于(吕)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率步骑千余,驰往赴之。灵等闻布至,皆敛兵而止。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备,并请灵等与共飨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吕布欲救刘备,但又不能公开地进行,因为他还不能得罪袁术,因此时他已与袁术结为儿女亲家,有互为依重之意。但他也深知有刘备在,他、刘备和袁术三足并存可起互相牵制作用,以防止被势大的袁术及曹操等吞并,况且还有往日刘备借小沛暂住之情,即使是现在的徐州也是其乘刘备大意而巧取豪夺而来,故救刘备免于灾难势在必行。如他采用其他方式劝止袁术,袁术必不肯听,吕布虽武艺高强,但射戟能否中的,是有很大偶然性的,尤其在纪灵等人看来更是如此。他一射中的,纪灵等人无话可说,只得罢兵。吕布托名上天之意来说和,也没有得罪袁术。&&&&运用这一方式解决他人间的矛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用一点谋略,谋权用变。矛盾双方都认为自己正确或有能力去完成某项工作时,用此方法可达到缓解矛盾的目的,但如何让双方都接受这个方法,要用一点谋略。正如吕布对刘备纪灵说:“我为你两家说和,只问上天。”&就是将一种无上的天命来作为压制双方服从的力量,使双方能在心理上或行动上服从,这是谋权用变的做法。另如,某单位得到两名推荐职工在职读研究生的名额,可同等条件的职工就有十来个,此时领导者不妨装作糊涂一点,采用让矛盾各方抓阄的方法,用偶然性来解决问题。这样,不管哪一方都觉得公平合理。&&&&第二,使用时要注意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戒急戒躁。矛盾各方的力量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此消彼长,互相转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介入矛盾的第三方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密切注意事态的发展,不可只拘泥于此一种形式,当一方力量增强另一方力量变弱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形势的发展,可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来解决矛盾。即使仍想用此方法,一定要顾虑到矛盾双方的感受,不能操之过急,戒急戒躁,用以柔克刚的手法使双方乐于接受。我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十九岁怀孕女孩和两只纸鹤的内容。一个女人去医院看病,在妇产科的门外看到一个不到20岁的男孩双手抱头蹲在地上,此时,一名医生领着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从检查室出来,那女孩早孕要做流产,因为年轻,人工流产太痛苦,医生建议她做药物流产,但有失败的可能。小女孩告诉医生,她在大学门口卖书,男友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家里非常贫困,为让他上大学将房子都卖了,他决不能被学校开除。她恳求医生让她人工流产,但医生不理。小女孩与男孩争吵起来。这个女人想为他们解决难题,用手编了两只纸鹤,上写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打乱顺序,让女孩去选择。其实也就是抓阄。女孩与男孩商量了一下,小心翼翼地从中捡了一个,打开一看,上写人工流产,女孩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手术室。后来这个女孩和男孩与这女人成了朋友。这个女人后来告诉男孩和女孩其实两只纸鹤都是写着人工流产。她的做法是多一点宽容和关心他人,让两个青年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面对生活。这里有爱心、关怀与温情的意味。&&&&(五)让矛盾各方竞赛决胜&&&&让矛盾各方抓阄决定,虽可很好地解决矛盾,但毕竟不严肃,显得荒唐。对严肃的、庄重的事情不妨让矛盾各方竞赛决胜,看谁先达目的、谁先完成任务或谁的结果更好。这样,胜负决定于矛盾各方自己的本事,败者也难怪于你。如欲选拔某个职位的领导,几个候选人能力相当,各有所长,难定取舍,提拔谁,其他人都会不服,怨恨于你。这时你可让他们做某件事情,看谁先做好做完,也可出一道题让他们做,看谁答得快、答得对。&&&&(六)令矛盾各方依次轮流&&&&有时矛盾各方资历、能力、素质或实力十分相当,此时,对第三方来说,让任何一方独享某种权益或承担某项损失、罪责,都会令其或其他方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令矛盾各方依次轮流,则矛盾各方都有机会享有某种权益,损失、罪责也不会集中于一个人身上,他们间的矛盾便会化解或缓和。&&&&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后,于7月13日由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美国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任命产生了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临管会)。它由25名伊拉克人组成,其中包括14名什叶派穆斯林、4名逊尼派穆斯林、5名库尔德人、1名基督教徒、1名土库曼人。由于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他们在临时管理委员会构成中占据大多数。临管会于7月29日选举产生了一个由9人组成的领导机构。一个领导机构没有负责人是不行的,可是无论由哪一派的人当主席,其他各派都会不满。于是,临管会主席便只好轮流担任,每人任期一个月。这无疑化解了由谁当主席而产生的矛盾。出于同样的理由,目前的欧盟主席国也是实行轮值制,每个成员国任期半年。&&&&&&&&&&美国有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由哪个党永久执政,必会导致另一个政党及其支持者的不满。于是美国实行总统民主选举制度,实现共和与民主两党的轮流执政。总统任期4年,而且只能连任一次,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政权由一党或一人把持的局面。由于存在竞争,两党中无论由谁执政都会适当考虑选民的要求,做出一些符合人民意愿的决定,同时落败的政党4年后又有选举获胜的机会,也用不着发动暴动,举行革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我国古代,皇帝世袭,不许他人染指,人民没有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领导人的权利,那么当皇帝昏庸、残暴,人民没有生活出路的时候,就只能举行暴动,发动起义,其他人欲掌最高权力,也只能领兵造反,发动政变,这就使得社会虽可在短期内保持高度稳定,但必然会处于周期性的动乱之中。由此足以显现出广泛民主、政党轮替制度对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运用这种方式解决他人间的矛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原则。虽然绝对的公平公正是不存在的,但采用让矛盾双方轮流坐庄的做法使问题得以解决时,作为介入矛盾的第三方一定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使矛盾双方能够服从你的决定。这需要一定的说服工作,要有细致分析矛盾双方优劣短长的能力。&&&&第二,不能一味迁就去创造矛盾稳定的局面。我们虽然采用此方法可达到减少冲突以求稳定的作用,但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不能一味地寻求中庸而迁就一方。我们知道美国的“水门事件”,其一发生就引起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自动辞职下台。这里虽然有一个制度约束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游戏规则一旦制定后,谁违反谁出局的自然规则的决定作用。因为美国的宪法规定了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平公正,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为所欲为。&&&&第三,要慎用该方式。现在毕竟是开放的、竞争生存的时代,能者上庸者下在很多时候已成为自然法则。使用此方法时一定顾及天时地利人和,有时甚至要慎用之。否则可能得不偿失或适得其反,达不到平息矛盾的目的,反而会加剧矛盾的发展。当然用此方式激化矛盾后另求所用也是可以的,但不在我们现在所论说的范围之内。&&&&(七)自责垂范&&&&&&&&当自己的下属发生矛盾时,作为领导者不先去批评矛盾双方,而是先反躬自省,检查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从自身方面寻找下属产生矛盾的原因。这样做是品格高尚的体现,非光明磊落之人难为,故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常会使下属感动自责,握手言和,从而化解矛盾。这不失为解决他人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据《前汉演义》第八十六回记载:韩延寿,字长公,由燕地徙居杜陵,历任颍川东海诸郡太守,教民礼义,待下宽弘。至左冯翊萧望之升任御史大夫,乃将延寿调任左冯翊。延寿出巡属邑,遇有兄弟讼田,各执一词,延寿不加批驳,但向两造面谕道:“我为郡长,不能宣明教化,反使汝兄弟骨肉相争,我当任咎!”说至此不禁泪下,两造亦因此惭悔,自愿推让,不敢复争。汉民尚有古风,所以闻言知让。在这里,韩延寿对于兄弟俩的讼田,不是去指责他们,而是自责自省,加以垂范,这种高尚的人格使兄弟俩自惭自愧,不再争讼,反相推让。可见自责垂范对于化解他人间矛盾的巨大功效。&&&&运用这一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自责垂范者要充分考虑个人的威望和影响,以求收到良好的效果。用此方式的人多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导人物或长者或大国。由于自身的地位显赫、威望卓著,对矛盾双方的行为选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自己做出自责时,矛盾双方出于对我方的钦敬或慑于我方的威严而反检自身的差距,从而产生悔过之心而平息矛盾。诸如大禹、韩延寿等都是颇具影响力的大人物,凭此才起到缓和部属、同僚冲突的作用。如果人微言轻,德寡威薄,怎么自责也不会引起矛盾双方的注意,警示的效能都不会大,更有可能引人笑谈,遗人话柄。儒家所说的“名不正言不顺”,虽引发千年众说纷纭的名实之争,也充分说明了名(包括威望、影响力、地位等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第二,自责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不要矫揉造作或过而不及。选用此种方式进行化解矛盾要有一定针对性,视时机、环境、气氛、人物及矛盾的程度等因素而定,不能一味地推而广之乱用,否则可能造成无谓的结果,意义不大。切忌矫揉造作或过而不及。&&&&第三,要审视行为的效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果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自责效果不明显时,要相机而动,随机应变,采用其它适当的方式来化解矛盾,不能一味东施效颦而遗笑大方。&&&&第四,自责垂范还包括一定的安抚手段。古人云:欲成大事者,必先得其民,欲得其民,必先得其心,欲得其心,不可不抚。笼络人心,令万物为我所用才成其大事。刘秀征伐邯郸得胜后,从王郎府中搜获大量档案,内有其部下当初与王郎来往物证,刘秀令当场销毁以安众人之心;东汉末年曹操征伐袁绍获大批部下交结袁绍的信件,令人当众烧毁,众部将心悦诚服。这都是自责垂范、宽以待人的典型做法。&&&&自责垂范体现了人的仁民爱物、公正光明之德,具有无为教化的作用。史载大禹见罪犯下车痛哭而询问有关情况。其从人说:“罪犯不顺从社会,您怎么这样对待他呢?”大禹说:“尧舜时人都以尧舜之心为己心,我为天子,使人们以己心为心,为此我哭。”因此,孔子说:“禹是无可指责的人!”从自身找原因来化解不合道德规范的矛盾,能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八)加以调停&&&&加以调停是人解决他人间矛盾最常用的方式。当矛盾发生后,作为第三者,不管你处于什么身份,如你有意或有责任使矛盾各方矛盾平息或将之降到最低限度,调停这个方式必不可少。调停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晓以利害,对理亏一方加以劝导使之让步或减少无理的要求,对有理的一方加以说服,分析矛盾继续存在及激化所带来的危害,让其权衡利弊,做出取舍,努力使其化干戈为玉帛,狼烟平息;也可强制性地要求双方或多方罢战言和,将过去的一切一笔勾销,不许旧事重提,一切积极向前看;还可采用多种方式使矛盾双方减少磨擦,达到消解矛盾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间谍卫星发现朝鲜平壤以北约90公里处宁边的核研发基地有些异动,怀疑朝鲜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便以朝鲜已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为由要求核查。对此,朝鲜方面坚决拒绝。于是,1993年前后形成第一次朝核危机。据报道,当时美国政府已制定了一项对朝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计划,朝美矛盾剑拔弩张,一触即发。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赴朝同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会晤,调停美朝矛盾。尽管这年7月8日金日成突然去世,计划中的朝韩峰会告吹,但经过卡特的调停,这年10月美朝还是在日内瓦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规定朝鲜放弃其核计划,美国负责筹款为之建设两座采用轻水反应堆的电站,电站运转前美国将向朝提供用作燃料的重油。这样,第一次朝核危机宣告化解。卡特的调停对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化解起了关键性作用。&&&&2003年,美伊战争爆发前夕,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矛盾可谓千钧一发,时刻处于战争爆发的危机边缘。担任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小组主要负责人的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当时美国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态度十分强硬,而欧洲国家对伊拉克持谨慎态度,处在夹缝当中的布利克斯是关乎战争或和平的关键人物。针对美国和其它国家给予的极大压力,布利克斯表明自己坚定的立场:“我既不受欧洲操纵,也不受美国控制。”为调停美伊矛盾,减少战争爆发的可能,布利克斯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后来战争爆发了,但布利克斯的历史作用将永垂史册。&&&&运用这一方式解决他人间的矛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定的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行调停使矛盾双方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必须坚持一定原则才能使矛盾双方都能接受。如果只是一味地调停而不讲原则,势必伤害到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利益,调停效果不明显或适得其反。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以此来作出我的决策,只有原则的坚定性才能保持一个较为公平公正的调停效果。电视剧《忠诚》中明阳市委新老两代领导在许多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市委办公室主任刘意如要在新老书记间搞所谓的平衡,被老书记钟超林训斥了一顿。这里有一个大的原则问题。即使两代领导在施政方针、工作方法上有不同的看法,但二人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是为党和国家大计着想,决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刘意如妄图两边讨好,其实,是看错了这两个人分歧的根本。&&&&第二,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措施的灵活性相结合。调解矛盾可以说无时不存在,同事间有矛盾时,作为朋友或同事,你可以协调矛盾;下属有矛盾时,作为领导,你要调解矛盾。调解矛盾时坚持原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原则的指导下第三者的调停行为才不致有失偏颇,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待,这就要求一定的措施灵活性与之相辅,才能使缓和局面不致破裂,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调停效果。例如:汉光武帝刘秀善于调停将领之间的不和情绪,绝不让其相互争斗,更不偏袒。南复与寇徇有仇,大有不共戴天之势,刘秀将二人叫到一起,居间调和,善言相劝,使他们结友而去。三国时东吴甘宁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凌统多次找甘宁麻烦,周瑜加以劝解,后二人结为生死好友。可见调解的作用之大。调解能够成功,在于调停者都用了一定的谋略手段,做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第三,调停要以不伤己为前提,切莫引火烧身。矛盾既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一己之行随时都有可能陷入矛盾而不能自拔,以致引火烧身。我们调停他人矛盾更多地是为了整体利益着想,切不可因此而使自身受祸。民国时期,安徽省长高世读辞官回乡,被直鲁联军军长张宗昌抓住勒索40万元,高拿不出,后央求同乡直鲁军赵参谋长作保到天津取款,到津后高并不付款并向新闻界披露事件真相,张宗昌后生气地将赵参谋长害死。这是调停事端惹火烧身的典型事例。而联合国核查小组组长布利克斯在调停美伊矛盾时也多次受到两边压力,联合国内部曾指责其是“布什操纵的傀儡”,美国总统布什不时召他到白宫给予其极大的压力。布利克斯在发牢骚说:‘也许自己会作为战争引发者而在历史上留下恶名!”&&&&(九)俱弃另选&&&&一个团体的两个成员间产生了矛盾,双方间的矛盾有时尖锐到没有任何调和余地的地步,而又没有折中的方案加以选择,只能在双方间做出取舍,可不管第三方选择了那一方,另一方都会不依不饶,发起武斗甚至内战,从而严重危害团体的稳定,造成灾难性后果。这时第三方对双方都加以舍弃,而从其他成员间进行选择,双方往往都不得不接受而表示认可,即使第三者渔翁得利,不是也比仇家获胜好得多吗?&&&&清太宗皇太极1643年死后,帝位继承发生问题。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正白旗与镶白旗拥立多尔衮。豪格作为皇长子,在父死子继的传统下,继位名正言顺,可多尔衮聪慧英武,功勋卓著,兄终弟及在历史上也有先例。双方无论谁即位,对方都会不甘失败,举兵反抗,从而爆发内战,葬送刚刚建立的满清王朝。为避免这种结果,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与大学士范文程等人提议豪格和多尔衮都不当皇帝,而让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继帝位。这样两人都不得不接受这一结果,从而避免了关系破裂而喋血萧墙。代善与范文程等人相对于豪格与皇多尔衮而言,属矛盾外的第三方,他们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俱弃另选。[作者简介]杨英法(1965―),男,河北平山人,河北工程大学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曾在《学术交流》、《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成人教育》、《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电影评介》、《企业活力》、《集团经济研究》、《中国市场》、《商场现代化》、《职业时空》、《经济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并曾出版哲学专著《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抗日战略方针之比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哲学转型》、《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之我见》、《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探索》等论文曾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联系方式:河北省邯郸市学院北路南苑小区农专院3-3-102;邮编:056001;宅电:;手机:;E-mail:
【】 【】 【】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观点
 本版最新文章
& & & & & & & &
 本版三月热评
& & & & & & & &
网站群: |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 Emai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荀子是什么学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