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淮海戏戏鸡窝风波视频

推进文化建设工程专题--中国淮安报道
舞台上的“发光体” ――淮海戏著名演员杨丽华的故事
  今年九月,由文化部社文司、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在博兴县隆重开幕。来自淮安的省淮海剧团著名演员杨丽华主演的小品《老鼠偷菜》、淮海戏小型剧目《鸡窝风波》在艺术节上大放异彩,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杨丽华凭着多变的戏路、鲜明的表演特色,获得了两个“最佳表演奖”。  虽是“小戏”,创作难度可不小。这次参赛,杨丽华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挑战不小。尤其是在《老鼠偷菜》小品中扮演“老鼠妈妈”,以动物造型出演,对于人到中年的杨丽华来说并不轻松。在排练该剧时,除了细细揣摩导演的启发外,她天天打开电视看动画片。特别是电视上“主角”为老鼠的卡通片更是一部也不漏,模仿、练习,一遍遍从中寻找创作灵感。节目上演时,杨丽华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观众和评委一致赞赏。她塑造的“鼠妈妈”母爱洋溢、诙谐幽默,从道白到形体无不透着一股童趣。有评委评价说,这个小品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剧,可以为孩子们带来艺术享受。而在淮海戏小戏《鸡窝风波》中,杨丽华把一个精明、泼辣的农村妇女演绎得活灵活现,既生活化,又在表演上体现淮海戏乡土气息浓郁、艺术特色清新的特质。两个舞台形象迥异,却又都塑造得生动鲜活。杨丽华丰富的舞台经验、创作能力在这次艺术节上再次受到肯定。  杨丽华出生在梨园世家。父母是淮海戏著名表演艺术家杨云发(艺名“杨大牛”)、朱桂州(艺名“小花褂”)。他们一个主攻丑角,一个专攻花旦,联袂主演了《三拜堂》、《催租》等多出淮海戏经典剧目。自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看戏长大,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深深吸引了杨丽华。1978年,她考入省淮海剧团,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  演员都期待做一个舞台上的“发光体”。从艺三十多年来,杨丽华更是以此作为标准,在艺术的道路上攀越一座又一座高峰、领略一道又一道风景。她先后出演了《凤箫怨》、《节妇吟》、《果园风情》、《红楼梦》、《老县长的第二春》、《草包村长》等多出大戏,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形成了戏路宽、唱腔美、表演活的舞台风格,频频获得省、市大奖。  在继承中创新,艺术才能保持生命力。《催租》是淮海戏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这也是杨丽华父母杨云发、朱桂州用毕生心血打造出的一个舞台艺术精品。杨丽华继承父母衣钵的同时,在创作中融入个人特色,将《催租》中“双姐”一角塑造得血肉丰满、富有个性。在剧中“骑驴”的戏份中,杨丽华吸收民间驴舞的表演动作,并结合淮海戏表演特点,加以改进和创造,使“骑驴”动作更加戏剧化、更富美感。为了表现双姐“骑驴斗无赖”的艺术形象,杨丽华在使用鞭法上和步法上进行了探索,“一拖、二扬、三抱、四挎、五架、六甩、七绕、八抖”……鞭法多变而丰富,“碎步、扭步、蹬步、颠步、跳步、快步、压步、亮步、交叉步”……步法随着剧情和人物心理千变万化,出色的舞台表演使“双姐”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杨丽华不仅擅演柔媚的花旦、活泼的小花旦,还能演泼辣的彩旦、沉稳的老旦。这些年,杨丽华不断拓宽戏路,品尝着艺术创造带来的满足感。在大型古装戏《三拜堂》中,杨丽华饰演的“嘎婆子”一角,令人过目难忘。这个角色属于彩旦行,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杨丽华突破行当约束,取消了过去彩旦行一些庸俗逗哏和脸谱化的表演,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赋予人物一些新的内容,使角色形象个性鲜明,既土气,又泼辣;既贴切,又活泼,获得了较好的舞台艺术效果。
淮安市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 苏ICP备号最近更新戏曲节目
戏曲节目本月观看排行
当前位置:&&&&&&&&&&程野 郝莎莎最新小品《诊室风波》(2013本山带谁上春晚)模仿憨豆先生[08:56]
程野 郝莎莎最新小品《诊室风波》(2013本山带谁上春晚)模仿憨豆先生
点播:加载中次
类型:戏曲节目
录入: 18:14:05
程野 郝莎莎最新小品《诊室风波》(2013本山带谁上春晚)模仿憨豆先生-简介
之前在新笑林里看过类似的表演,那段是刘小光 姜洋洋的表演,这是模仿的憨豆先生其中一段,不过程野演得很棒啊。辽宁卫视春晚预热小品《诊室风波》(2013本山带谁上春晚)表演者:程野 郝莎莎这个没有一句话的小品堪称程野逆天之作,绝对会让你笑到肚子疼,尤其是吃白菜那段气场太强了。还有程野的表情一般人模仿不好。
免责声明:戏曲百花园所有视频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曲艺视频提供方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Copyright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幸福淮安”加速度 淮安2012年社会事业发展扫描
淮安新闻网   13:56:09
         分享到:
  淮安新闻网讯 当时钟的指针指向2013年,淮安在振兴之路上开始新的起航。过去的一年,淮安社会与经济建设同步迈进,从劳动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卫生到文化体育,一项项具体而微的利民举措,一个个可感可触的生活改变,让全市人民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享受着“幸福提速”。
  发展的目的,就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淮安百姓的郑重承诺,更是一种“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进步与实践。站在年初,回眸2012,我市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社会事业发展惠及百姓,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的动人旋律和群众喜悦的心声在淮安大地回响。
  幸福,来自群众的安居乐业
  最近常听人们谈论什么是幸福,淮阴区棉花庄镇军田村王玉宝心里也有自己的答案。他说:“幸福就是舒心、快乐,老百姓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这日子就过得幸福、有盼头。”
  王玉宝的幸福感言是朴素的。如果说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享乐其中的精神状态,那么他的感受也道出了许多城乡劳动者的真实心声。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就业局势是百姓最大的幸福。2012年,全市经济的稳步增长带动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农村劳动力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也得到全面推进。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开通“招工求职E通”服务系统,堪称创新之举。
  数据无声,却是有力见证。2012年,全市实现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2.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体系逐步完善,特困群体助保工程获国际社保协会亚太地区“良好实践奖”,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
  “安居”才能“乐业”,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改善人民住房条件,也是淮安发展的壮丽画卷中亮丽的一笔。
  2012年2月,淮安市清河区的郭雪梅通过廉租房摇号,住进了位于福星花园的两居室。和郭雪梅一起的64户人家,集体搬离原来的旧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在他们看来,这房子,放在以前,只在梦里能看到。告别了杂乱的棚户区,以后走进家门就是温暖的生活。
  幸福,来自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学在淮安”品牌为中心,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全力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呈现出了实力明显增强、质量持续攀升、特色更加显著、服务更具实效等诸多特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市教育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据统计,2012年,全市教育装备总投入达2.59亿元,依托86个基础教育集团,带动100多所农村学校和幼儿园快速发展。全市1500多名教师参与交流支教和挂职锻炼。创成省级高中课程基地5个。创建省市级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各30所、省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共50所,全市5个县(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清河区、洪泽县接受“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验收。“伟人引路”德育工作新模式不断深化,承办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苏北片比赛,我市8个节目入选省艺术展演。2012年高考和职校大赛再创辉煌。全市二本以上录取人数连续第四年突破万人大关,达到11697人,录取率为30.8%,列苏北第一;体育、艺术类录取4184人,居全省第一;清华、北大录取22人,位于全省前列。
  对接地方人才需求,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品牌。不断提升淮安技能人才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2年向地方大企业输送实习生和技能人才1万多名。评选了市首届职校“十大技能之星”。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提供101%服务。开展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60万人次。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280所。
  幸福,来自文化的欣欣向荣
  2012年,我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活力迸发、百花争艳的局面。
  过去的一年,我市顺利推进新三馆、大剧院、中波发射塔等市重点文化设施,完成6县区数字影院、4县区博物馆、3县区文化中心建设,建成30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00多个报刊栏(屏)。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文化设施面积达31166m2,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新增农村有线电视1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5%,有线电视组通率达100%。文化“四送”,送戏下乡近千场次,送电影下乡1.7万场,送书下乡20万册、送展览下乡40多个。拍摄影片《牵手》立意新颖、主题鲜明,架起淮安与台湾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新编淮剧《鸡村蛋事》成功入选本年度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淮海戏《回娘家》、《夜深人不静》参加“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作品展演,获优秀展演奖。淮海戏《鸡窝风波》、小品《一张车票》荣获中国小戏艺术节“最佳推荐剧目奖”和“优秀推荐剧目奖”。书画作品国家级展览入展获奖28幅之多,创纪录的获奖人次达到8幅。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化蓬勃开展,艺校新校区、周信芳故居及陈列馆、县区数字影院等投入使用。相继荣获了全国文化行政执法工作、第三届全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大师宋长荣荣获“中国戏剧表演终身成就奖”。
  幸福,来自卫生的安全便捷
  完备而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宽敞明亮的看病环境,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让这里的患者找到了家边医院的舒心。
  2012年,全市卫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研究卫生领域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举措,实施淮医三大发展战略,推进淮医发展的十二大工程,做到了更加注重为民惠民,更加注重深化医改,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市卫生事业硕果累累――10月2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颁奖仪式上,我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项目获得了2012年健康城市联盟“世界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全球仅有6个城市获此殊荣。全国第一张具有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在淮首发。’2012中国淮医惠民大行动(第四届中国淮医文化节)成功举办。精心组织了8大类22项活动,为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免费十项体检广受群众称赞。成功召开海峡两岸苏台医院院长论坛、三大院士论坛和第二届中华医药五千年“六大名家”传人淮安峰会,中国淮医论坛在国内外医学界的影响不断提升。
  卫生惠民工程惠泽大众,新农合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综合付费方式改革全面实施,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幅达21.12%,住院人次增幅达4.35%,门诊次均费用降低17.42%,住院次均费用降低15.96%。全市116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公益化运行,1259所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幸福,来自体育的全民健身
  筹备201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是我市的一件大事。我市始终把做好省运会筹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动员全系统的力量抓紧、抓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体育中心工程于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已投资3.65亿元,目前工程进展比较顺利。“一场两馆”主体框架完成。目前,全市开展业余训练项目27个,分布在全市9个县区和淮安体校、淮师附中共11个训练单位,在训运动员1300多人。经过两年多的备战,我市选手参加省级比赛共获得金牌78.5枚、奖牌215.5枚、总分2181.5分,金牌、奖牌、总分数全面进入第六名,较往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以《淮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为契机,我市不断加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社区体育设施342处,体育场地面积约583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0300平方米。完成了600个行政村健身点提档升级申报工作,加快打造“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红红火火,“红红火火拜大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十万志愿者集中行动、第二届“百万妇女迎省运健身操舞大展示”、“舞动淮安?健康生活”活动等,成为我市群众健身活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体育变化带给人们的最大感受是锻炼的地方多了。遍布城乡的健身广场,功能齐全的多功能体育馆,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健身场所。每天,夕阳红文化广场、市体育馆广场总是聚集着许多健身休闲的市民,打羽毛球、跳健身舞,全民健身的场面热热闹闹。体育惠民工程给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编辑: 王瑶
  相关阅读:
  ? 13-01-18
  ? 13-01-18
  ? 13-01-18
  ? 13-01-20
  ? 13-01-21
  ? 13-01-21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视频列表自动连播
?近期关注度最高的视频?视频列表自动连播
?近期关注度最高的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鸡窝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