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地产即产业园区有哪些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势?

科技地产:引导科技园区开发新潮流
作为科技园区开发的崭新模式,已经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打造市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方式。
科技园区开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将成为未来科技园区开发的趋势和潮流。
一、科技地产的定义与内涵
科技地产作为工业地产的高阶阶段,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以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为客户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房地产开发为手段,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通过专业化的园区开发运营和要素资源整合,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实现政府、入园企业、开发商利益均衡的一种科技园区开发模式。
作为工业地产的高阶阶段是从土地属性来定义的。在我国,土地按照用途分为工业用地、城市综合用地、住宅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等各种类型。科技用地在土地属性上归类于工业用地,但是,科技是工业化生产链条的前端,属于微笑曲线的上端。科技地产的服务对象不是普通的工业企业,而是高新技术企业,土地单位面积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工业地产,所以是工业地产的高阶阶段。
科技地产理论体系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理论的集中体现。
科技地产以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为客群对象,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一般能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一种产业实体,俗称2.5产业。其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较高的成长潜力,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等特点。科技园区拒绝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普通工业企业。
以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为目标,所以主导产业都选择急需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领域作为重点。
科技地产必须坚持以房地产开发为手段。科技地产为入驻企业提供的主要是企业发展的建筑空间,因此,作为市场化开发主体的开发商,企业必须按房地产开发规律来运作,整个生产作业流程与房地产开发相一致。
科技地产开发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发商作为市场化企业从事科技园区投资开发,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从土地供应、产业招商、物业经营、资产交易等园区开发过程中,政府、开发商与入驻企业按照契约关系,使园区土地资源、物业资源、企业资源按照市场行为而非行政行为聚拢在一起,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使政府、开发商与入驻企业达到价值和利益的平衡。
科技地产必须坚持专业化的园区开发运营与要素资源整合。科技地产开发必须保持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持续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解决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协同与融合问题。在项目的建筑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园区功能配套等方面,要充分尊重认识企业生产、生活的规律和需求,要加强园区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入驻企业的差异性。科技地产业务除了给企业提供舒适的物理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开发商联合政府、商业伙伴等,对事关企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四大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完善的产业增值服务体系,促进入驻企业快速成长。
科技地产的目标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地产在产业招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产业业态,确保同一产业的企业之间不仅在物理空间上实现聚集,更要在产业链上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间发生聚合聚变的化学反应,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优化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
科技地产开发谋求的是各方利益诉求的均衡,以多方共赢为目的,不仅仅是开发商的利益。政府通过科技地产开发可以缓解自建科技园区的资金、人才压力,实现持续的税收、就业等。入驻客户可以通过科技地产享受到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四大要素方面的配套服务支持,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开发商可以通过物业开发、物业经营、增值服务等方面来拓展传统科技园区开发的盈利模式,从而实现彼此之间利益诉求的均衡。
二、科技地产的运营特点和商业模式
第一,始终坚持以产业促进为主线进行综合开发。科技地产开发通过借鉴世界城市先进的规划理念,坚持以产业为主导,实现“业”与“城”的有机融合,对园区实施包含多种业态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即复合地产开发理念与模式。复合地产的开发模式是实现各种业态之间功能互补,相互溢价;运营的关键是安排好销售型物业与持有型物业的运营组合。比如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为产业研发提供的城市配套业态包括了商务办公、商务会所、集中式商业、星级酒店、生态住宅、高端公寓、城市广场等,通过科学规划和产业业态的控制,使产业与城市间的矛盾和冲突降到最低,并使各业态之间功能相互补充,能够有效满足区域人员的职业、生活、娱乐等社会化功能需求,使各业态的功能发挥和产品溢价最大化。
第二,有清晰的理念和标准。开发理念和标准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要认识到科技地产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整个园区的功能定位上,必须把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两个大的方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加速科技转化、提升社会贡献”的园区功能定位。其次,科技地产业务包含科技新城和高端科技园区两种产品类型,每种产品也都有独特的开发理念。科技新城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是综合类、复合型产品,包含科技园区、住宅区和配套商业等产品以及招商服务、产业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组合,其开发的理念是“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目的是打造一个产业化的城市,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融合,使区域从业人员享受到职、住、娱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提升创业人员的生活品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科技园区作为国内比较成熟的科技地产产品,北科建坚持“环境清新优美、配套功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的产品标准,通过提供优美、舒适的物理空间和完善的产业增值服务,尽可能实现同一产业集聚效应,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降低企业落户的综合成本,提升区域的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必须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建设,以“软环境”取胜。科技地产项目开发之初,开发商就要积极与项目所在地政府以及社会商业伙伴,围绕产业发展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四个要素,共同致力于产业发展要素的整合,提供一系列技术关联性强、附加值高、智力密集度高的创新增值服务,打造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软环境”,包括: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政策、政务、中介等方面。如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通过聚集银行、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小额贷款、贷款担保,帮助企业获得政府扶持资金为企业担当融资顾问,提供从直接投资到政策融资的多方式资本服务系统。北科建集团重点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资本(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的股权投资。在技术服务方面,积极构建技术、产业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平台,如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有GMP、GLP试验室,投资5000多万元构建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同时通过引进产权交易机构及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促进企业技术、产品的交易及转移;在人才、市场、政策、政务、中介服务方面,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与市场的对接,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企业发展,促使园区内企业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打造产业集群。
第四,科技地产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科技地产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是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属于战略性业务,必须要有适当规模的策略性业务相配合,否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北科建集团坚持科技地产为特色,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战略协同,未来还将适度发展地产金融业务,延伸产业价值链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发展,构建房地产领域同业多元化业务体系,形成主营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互动发展。集团大部分科技地产产品为开发型业务,部分科技地产产品为持有型业务。科技地产的收入与盈利来源主要有三大方面:开发型物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持有物业及配套服务经营收入和利润以及投资增值收益。同时,由于科技地产投资大、周期长,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持有培育产业物业的同时,必须用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作为策略性业务,来降低战略性风险,以保证科技地产的项目品质。
三、科技地产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产业规划合理,突出园区特色。科技地产开发不同于普通住宅地产开发,虽然其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但具体的项目基本不存在可复制性。因此,每个科技地产产品都要根据区域的市场资源状况和整体产业发展规划,选择最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从而突出园区的特色,提升园区的品质和行业地位。如青岛要大力发展蓝色经济,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就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无锡要发展物联网产业,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以IT和通信为主导产业。
第二,区域经济活跃,诚信文化氛围浓厚。科技地产必须在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进行布局。因为科技地产的开发模式是“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而且是大规模投资、长周期开发的业务,所以,科技地产必须选择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诚信履约文化氛围比较浓的区域,以确保与政府合作顺畅,降低投资风险。
第三,严格控制产业业态,保证科技地产品质。科技地产开发要求政府和开发商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必须根据最初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位,在招商过程中,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选择入驻企业,通过严格控制产业业态,不能因为开发商短期的经济利益或政府的政绩工程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降低招商标准,以保证科技地产项目的品质。
作为一种纯市场化的高科技园区全新开发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市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地平台,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助推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从工业地产的产业化进程看市场机会 产业园区策划 科技园区策划 孵化器策划-戴欣明工作室-中国产业园区、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定位策划第一品牌
戴欣明工作室:中国城市与泛商业地产前期战略定位、改造、营销权威策划机构
中国城市开发网:专为中国二、三、四线城市、古城开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定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业研究 & 产业园区定位 
从工业地产的产业化进程看市场机会
从工业地产的产业化进程看市场机会
一、工业地产的概念及商业开发模式
  工业地产泛指具有工业类使用性质的所有毛地、熟地,以及在该类土地上的做为工业制造使用的建筑物及其他附属物的统称。作为有别于住宅地产、商用地产和综合类用地以外的第四类性质的用地,工业类土地上可建的建筑物的用途范围通常包括几种:工业制造标准厂房和非标准厂房、仓储物流用房、货物堆场、工业配套用房和用于工业研发类的楼宇等。
  工业地产作为工业产品的主要载体,随着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也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就逐步具有了其独有的商业模式。自工业地产开发商筹措资金、寻求产业政策支持、开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经营项目并提供工业地产产业配套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开始,工业地产业的特性就予以显现出来了,这就是工业地产的开发都具备“投资大、启动快、以增值性较强的服务实现收费、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的四大产业特性。
  在上海,投资大和启动快这两大特性尤其明显,上海的工业园区在规划和定位上都是比较前瞻和讲究一步到位的,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上是相当大的,园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比较全面和完善,在招商所需的硬件配备乃至人员经费预算上也是毫不吝啬,这样的大投入意味着开发主体单位需要招商领域的大回报,于是符合了现今上海工业地产市场开发的一大现象,就是“有土招商”和“无土招商”同步进行。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具有其他省市区域不具备的产业优惠政策,在投资环境和产业导向方面总是占据着领先的地位。上海的工业园区往往先采取“无土招商先引税”的招商策略,通过政策的优惠扶持,吸引一部分的企业注册落户于工业园区,这些企业不需要土地和厂房,只要有相应的办公室就好了,他们多半是一些行业的经销商或者是产业配套服务商,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很快的实现纳税,为地区带来新的税源,园区同时再拿税收的地方财政留存部分作为基础设施配套经费,这样就又符合了启动快的特点,形成了良性循环,保证园区开发的资金链不断,做为工业园区自然就能在为国家创收的同时又满足继续开发的要求。
  目前据笔者了解,上海工业园区的招商策略和方法已经被推而广之,在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始了这种开发模式。目前各种类型的园区开发模式依据地方政府规划的实际情况和产业政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通常常见的模式有四种,即工业园区的具有较强的政府导向型的开发模式;在生产制造业具备行业绝对优势的主体企业的引导模式;工业地产投资商投资开发模式以及现在大型园区多采用的多种形势并存的综合开发运作模式。
二、工业地产所处的宏观环境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幅高达11.9%。这些数字,均远超过我国政府年初设定的全年增长8%的目标。经济高位运行本无悬念,但如此高的增长还是出乎大部分财经官员和专家学者的意料。形势一下变得严峻起来了,中国本就是一个经常用数据说话的国家,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各类学者和政府官员争论纷纷。7月26日,关于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的相关报道出炉,可清晰的看到近段时间被官方仔细斟酌、精心表述的“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在政治局的会议上被强化为“遏制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由此可见我们的最高当局已然直面过热之虞了。政府对经济过热的判断和调控力度将会发生重要变化。细观GDP的构成,投资和净出口增长过快是GDP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贸易顺差更是屡创新高,几次的调控政策均未起到明显的作用。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体系全球化趋势下的跨国外包和工业产品供应链重组引起的,随着工业体系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或服务转移到海外,再把产品纳入旗下的全球供应体系,形成供应链的重组。全球的工业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化进度加快,在工业全球化格局中比较优势明显,很快中国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品加工厂。工业制造企业纷纷的崛起,这都源于我们低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格,虽然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和崛起,国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起来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很多领域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国内制造企业的经营多数停留在很多的加工贸易业上,而且都是外国的经销商拿掉大部分的产品利润,而我们只取得部分低廉的加工费,这当然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致。
  随着近几年中国扩大外资引进,逐步放开产业限制领域,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而我们一些工业区在招商定位和产业化定位上仍是居于现况。正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和目前产业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都纷纷开始把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当成主要经济工作来抓。从上海招商网的区县招商栏目中就能很清晰的看到作为长三角工业的领头羊上海正在积极的开展大规模的产业化线路调整中。作为长三角的其他二、三线城市也都在积极的备战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大对接。笔者也曾在很多的报道上都看到说中国将要面临着从世界加工厂向世界工厂转型的时代的到来,可是如果产业环境不优化、产业结构不升级、产业模式不尽快转变,要真正实现转型谈何容易呢?
三、工业地产的产业化趋势
  就工业房地产本身意义来说是其带动了整个地区特色产业链的成熟,完成地区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实现产业链的拓展,也是满足产业链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载体,工业房地产更是房地产中一个重要的产品类型,只是比较特殊,因为它的用户与我们平时日常接触的房地产用户不同,企业和产业客户才是它的目标市场。我们长期忽视了工业地产的价值,只把他做为工业产品成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但是在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在国家严控土地使用,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大势下,工业地产的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而产业和产业的切入又是工业房地产的重中之重,从工业房地产角度来说,因为它的客户对象不一样,他面对需求的基础也不一样,所以关注工业房地产的发展必须要密切关注整个中国产业的升级递进、产能的提高与产业的更新,说穿了就是产业结构必须不断的调整以符合产业升级要求。
  上海曾经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目前世界制造业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上海又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正成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争相抢驻的区域,工业投资势必会不断增加,工业房地产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上海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市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经济发展布局指导思想和“工业向园区集中”等“三个集中”的指导思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工业自身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大撤退、大关闭、大转移,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东(信息微电子)、西(汽车制造)、南(化学工业)、北(精品钢材)四大产业基地。2000年后上海逐步通过对老旧工业区的改造搬迁将曾经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工业房地产逐步向郊区工业园区集中。随着上海工业房地产结构性调整的逐步完成完善,郊区成为工业房地产发展的重点。上海的闵行、嘉定、青浦、宝山等区域在第二产业领域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来,上海市区的商业环境越来越成熟,商业网点越来越丰富,配套越来越完善,这些都推动了工业地产的转型和重新定位。近几年,随着市区老式厂房和仓库的搬迁外移,一部分的工业地产转成了商用地产,还有相当一部分厂房仓库转向了创意产业园、新型都市经济园。在城郊接合部,越来越多的产业园、总部经济园象雨后春笋般纷纷建成,形成了一个大产业,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期很热的2.5产业,从目前的各种情况来看,笔者大胆预测,不久的将来产业大融合将是上海面临的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化市场的成熟也都预示着产业化升级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借助国外的经验来说,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尤其是到20世纪中叶,随着公路交通迅速发展,大城市中心地价快速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第二产业开始大规模向地价低廉、空间广阔的郊区转移,并且形成新的工业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又开始大规模的向郊区扩张,在工业外迁的带动下,市中心的商业零售业、旅馆业迅速向郊区副中心迁移;加上通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级住宅和办公楼也开始向郊区发展。这些国外的发展历程和我们的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线路是相当的接近,只是我们晚了近50年。就目前的上海的情况来分析,上海的郊区城市化远远滞后于郊区工业化。所以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为推进旧城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有计划的在郊区开辟居住区,搞配套,供市民搬迁。所以我们也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国外,富人和中产阶级都居住在郊区,在国内,一般的城市工薪多在郊区,而富有阶层多向市中心集聚。所以在我看来,将来我们将要建设的是“大园区”、“大功能区”,即以临港新城为代表的“现代新城”的概念,她涵盖了多种城市居住功能和多种产业功能,第三产业虽依附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已不仅仅是产业配套服务那么简单的了,所谓的第三产业她完善了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提升了区域产业含金量,提高并丰富了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由上可看出产业和产业的叠进和融合将是一个可做的大文章。
  近几年来,上海的低端工业产业外流很频繁,作为上海辐射区域的二线城市,如苏州、无锡、杭州等又针对上海的情况实行产业政策调整,大规模的吸引内外资投资客商,那些在上海享受了若干年的优惠政策的制造性企业又开始转向更具优惠条件的二线城市。所以上海的产业化的进程必须要更快、工业产业政策要更加完善。上海的工业房地产将沿着产业化集聚线路和产业大融合,逐步走向高端的趋势很快会在未来凸显出来,而上海的产业化进展势必会带动整个中国的产业发展。随着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层诠释,而政府的导向作用对于工业地产本身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工业地产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大长三角地区和华北环渤海地区就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扶持更是加大了投资的涌入,不可否认的是招商政策的优惠、产业链的成熟和产业资源的丰富才是导致投资者作出投资选择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说,工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源头来自国家产业政策面的支持。在现在良好的产业环境中,我们的产业进程没理由滞后。
四、工业地产的投资趋势
  近些年来,大量的外资投资聚焦在工业地产上,随着国家加大对住宅地产和商用地产的政策调控,产业化投资就正是这样,说句不恰当的话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国外的投资大鳄们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了工业房地产且大有蓬勃发展之势。普洛思、AMB、腾飞、新加坡丰树、日本新熙的等国际投资集团都大规模的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地产投资布局。世界五大行的戴德梁行、仲量联行、世邦魏理仕、高力国际也纷纷成立了所属工业地产部门,建立了工业房地产投资专项服务。当然中外地产巨头纷纷涌入工业地产,各自打算不尽相同。外资加大对中国的工业地产投资力度,主要是基于中国的工业地产市场刚刚启动,现在快速介入意味着他们将可以争夺更多的“蛋糕”。何况中国工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也很高,而且投资回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更符合国外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对于这些大型的投资集团其投资行为一旦发生,通常需要考虑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经营行为。仲量联行董事单维其称:“工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一般为8%~12%、最高可达15%”,但笔者从上海招商网工业测评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到,上海招商网借助良好的政府背景渠道了解到政府给予大型外资投资机构的优惠政策相当好,外资投资集团的投资回报率远不止这个比例,15%的投资回报率极有可能只是底线。
  外资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开发模式和投资理念。作为世界最大的上市工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普洛斯于2003年携“物流地产”概念登陆中国市场,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在沿海地区的战略布局,普洛斯投资业务遍及沿海及内陆18个城市,开发并管理39个物流园共计近70万平方米以上的物业。而在2006年,规模仅次于普洛斯的美国二号工业地产巨头AMB也高调宣布在上海投资约1330万美元,购得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工业地产项目及附近一块待开发用地,完成了第一笔在华业务。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从AMB总部传来的消息,未来五年内,AMB将在北京、上海及珠三角地区投资5亿美元开发工业地产项目。新加坡丰树信托凭借其拥有的多种投资基金,四处寻觅合适的工业地产项目。据了解,欧洲排名第一的工业地产商Gazeley也将进驻中国。和记黄埔集团地产(天津)有限公司以4750万美元资本,正式入驻天津和平区,投资发展“明星工业园”……。
  外资的趋之若骛预示着什么呢?那就是高回报。就拿现在很火的物流地产来说吧,仅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工业园区主干道附近的高标准仓库,需求表现得非常强劲,一些新增供应甚至在完工前就已经被市场完全吸收。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物流仓库供应紧张,一些大型的国际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前预租。就是鉴于目前中国现代化的物流设施紧缺,物流地产开发商普洛斯、AMB和Goodman的项目尚未推出,就被DHL、Best Buy、通用汽车和Geodis等公司提前预租掉了。而在供应紧缺的现状下,直接导致的就是新建物流中心租金上涨。上海招商网工业地产测评研究中心第三季度的指数报告中显示:仅2007年半年时间,上海物流地产的租金水平比上半年平均上涨4.5%,而浦东、闵行、南汇为主的物流仓库的租金更是飙升了20%以上。戴德梁行在其工业地产报告中也显示,DHL在普洛斯临港物流园的租金成交价约为1.0元/平方米/天,紧接着在AMB奉贤物流中心租赁仓库,租金成交价约为0.7元/平方米/天。随着租金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开始建造厂房。世界500强企业3M公司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区动工兴建医用器材亚太生产基地,首期投资超过3亿元。而瑞典宜家家居的亚太地区物流分拨中心项目也在上海奉贤区启动建设。该中心投资1.5亿美元,占地580亩,仓储能力将达到2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是宜家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分拨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外资仓库。
  但是对于国内的地产投资企业而言,他们看中的可能是凭借自身资源实现拿地的低成本和今后转变为其他商业用地的增值潜力。大致有以下几类投资商:
  一、原先是住宅地产或者是商用地产的开发商,很早他们就利用良好的政府关系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资源优势储备了大量的工业用地,迟迟没有开发的原因是住宅地产和商用地产可以产生暴利,而工业地产的投资回报不像以上二者在短期内可以产生较大的利润,可是在近几年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让他们逐渐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业地产上来,在上海,包括复地集团、鹏欣集团、绿地集团、陆家嘴集团等在内的诸多国内知名大型开发商,都开始涉足工业地产领域。早在2005年初,绿地集团就与金山区签订协议,合作开发金山第二工业区共计4.9平方公里的土地,项目总投资则高达13亿元,其中绿地集团的投资份额占到95%。在2005年7月,鹏欣集团投资建设的上海国际家用纺织品产业园区正式启动,据悉投资额将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超过了20万平方米。复地集团也进军工业地产领域,与合作公司共同开发上海宝山国际钢铁物流服务业基地项目,该项目地块占地面积约为347亩,总建筑面积为26.28万平方米。复地在合资公司中占50%的股权比例。在广州,包括合生创展、富力、恒大、美林基业、珠江投资等在内的诸多原先住宅地产开发商已经抢先进入工业地产这一领域,万科现在也在积极的寻找机会介入工业地产,实现他的战略布局。
  二、大型的产业集团、上市公司在自身的产品生产制造用地中储备了一部分的闲置土地,利用租金产生一些受益,俗称“养地”,静等土地升值。还有就是一些公司的生产基地外移,把容易出租出售的土地或者厂房重新包装定位实行招商。他们的招商特点是只出租不出售。从上海招商网得到的消息称:新近上市的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斯米克集团就把其在金桥的生产厂搬至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而在空置出来的厂房和储备用地用来招商。斯米克集团在上海金桥有200多亩工业用地,在金山有500多亩,在吴江储备了上千亩的工业地产,其管理层的战略眼光真是高瞻远瞩。在重庆“圈地”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国内家电巨子都不约而同地打着产业“扩军”的旗号大举进军工业地产领域、建造自己的工业园区;而招商物流把物流配送中心建在了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旁边,占地100亩;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体规划16.7平方公里,可谓一个比一个大。而大规模切入工业地产的五矿集团在辽宁营口的五矿营口产业园已开工,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占地20平方公里,按照五矿规划,将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该产业园建设成为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金属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园。
  三、一些民间资本组成的投资集团,在操作上他们具备相当的灵活性,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则更为大胆,是工业房地产投资的“弄潮儿”。浙江资本组建的浦庆投资公司投资的招商体量达到27万平方米“上海浦东机电数码港”;瑞安集团也与大连软件园的开发商亿达集团签署无约束力的合作意向书,共同开发大连软件园二期,该项目将分多个阶段进行开发,有关地价、建筑成本及其他相关支出预计总投资达150亿元。
  四、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加工厂家、投资商或是投机客,他们手中的工业房地产的单位体量不大,但是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所占的工业房地产的总的比重是很大的,是目前工业区在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中遭遇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是这些厂家产品利润降低,近几年又看到工业房地产的增值空间很大,于是放弃了产品加工生产,转向工业房地产投资招商。可是因为不懂工业房地产开发,缺乏招商理念,在厂房建造又不具备适用性,投机想法过多这些原因导致在招商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忽略产业定位和产业要求,不符合当地对招商引资引税的诉求。这个团体只关注短期利益,租售皆可。据笔者所知,今年就有几家公司正在上海疯狂扫购这些上述的标准厂房,只要地段好,厂房硬件设施好,立马圈下。工业地产过热,导致的结果就是制造业大规模转向房地产投资,真是此消彼涨啊!由于投资于工业房地产获利水平高于其他行业,使得原本涉足于制造业的企业,也大量转入房地产业,从第二产业跳跃至第三产业,可能这就是具备中国产业特色的现况吧!
| |   
              
南方略-戴欣明工作室是
客户热线-陈先生(商务部经理) 深圳办公室:68   前期专家交流-吴博士 138                   
戴欣明工作室商务专用 电子邮箱(专人回复):
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中区中钢大厦M-7东座北门六层  邮编:518057
中国城市开发网由中国营销学会、中国品牌协会、中国县域经济协会、南方略咨询集团、戴欣明工作室主办
@2009深圳市动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戴欣明工作室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地产股票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