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母乳喂养的论文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论文】浅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化学教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4页¥3.004页¥2.006页¥3.002页¥1.002页¥1.002页¥1.001页¥0.501页¥0.505页¥3.003页¥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化学教学本​文​通​过​讲​述​&​q​u​o​t​;​非​智​力​因​素​&​q​u​o​t​;​的​内​涵​及​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介​绍​通​过​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q​u​o​t​;​非​智​力​因​素​&​q​u​o​t​;​,​更​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站编辑:admin
要: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通过外因才起作用,才发生变化的。作者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大纲中的其他几项素质教育目标也相应地得到了落实,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亦得到促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大纲》把语文教学素质的目标概括为五方面:(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目标;(二)思想教育目标;(三)审美教育目标;(四)智力发展目标;(五)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目标。
  智力因素指人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动机、兴趣、气质、性格、意志、品格等。一些学校仍然重视应试教育,漠视素质教育,不少语文老师只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情感、动机、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通过外因才起作用,才发生变化的。一个智力水平高的人,如果他没有强烈的动机、顽强的意志、勤奋的精神、坚韧的毅力,他的智力水平便很难得到发展,更谈不上会取得成就。一个智力一般的人,若他有远大的理想,勤奋、勇于克服困难,将勤补拙,他的才智将在勤奋中得到发展,必能取得成功。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坚持精神。”因此,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我们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大纲中的其他几项素质教育目标也相应会得到落实,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亦可得到促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
  施教之功,先在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心理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要建立教学“情绪场”,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轻松、和谐、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以特有的亲和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爱心去贴近学生。教师还可利用手势等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录音机、幻灯、教学平台等多媒体设备,创设教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快好奇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苦学、死学变为乐学、好学、会学。
  二、明确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紧密的关系。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课前的准备、上课时的坐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及时做好笔记,作业的规范、书写工整等。我每接手一个班,开学初首先向学生明确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从上课到做作业都必须按照老师的严格要求做好。2011年我担任六(2)班的语文老师,由于五年级升六年级时全级进行了重新分班,开学几天我就发现很多学生课前准备没做好,听课时精神分散,对老师的提问不肯动脑,有些同学甚至不时与邻位交头接耳,作业字体马虎潦草,总的感觉这个班像一盘散沙。于是我把上语文课的要求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用一张纸抄下来并贴到课桌上。开学头一个月,我宁可把讲课速度放慢也从严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当然效率高了很多。
  三、坚持文道结合,适时渗透熏陶。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意志薄弱,怕苦怕累,心理承受能力差,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这样怎能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怎能培养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包含的教育因素很丰富,有励志篇、勤学篇、爱国篇等。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教育因素,紧扣教材,自然发挥,实施渗透,如涓涓细流,徐徐浸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必然得到熏陶。渗透的方法很多。(1)读中渗透。如《长征》一课,当学生理解了全诗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毛泽东豪迈的诗句中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红军战士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2)在写中感悟。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读后感。很多同学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感想,找出自己与邱少云思想上、行动上的差距,纷纷表示要向邱少云学习,学习他的坚韧毅力、顽强意志、遵守革命纪律的高度自觉性。(3)在说中加深认识。如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清政府提出要修京张铁路,为什么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甚至嘲笑?”学生一下子找到了答案:“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旧中国贫穷落后。”我又问:“为让国家富强,不再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欺侮,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作为跨世纪的接班人,应该怎样做?”这样一问,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懂得强国富民、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努力学习。
  四、在竞争中培养坚强的品格、克服困难的毅力,形成顽强拼搏的精神。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中展开竞争,开展争当“学习小能手”活动,设立进步奖,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能尝到拼搏成功的喜悦。再加上老师适时的鼓励,学生劲头会更足。为让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学中老师可有意出一些难度深的题目考验,让学生也尝尝失败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不要灰心,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勇于在挫折中坚强站起来继续往前走。这样,学生的意识在竞争中得到了培养,坚强的品格、克服困难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竞争中得以形成,学习方法、能力在竞争中得到提升,语文素质也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五、通过课外阅读,正确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世界名人(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如毛泽东,爱迪生,牛顿,比尔?盖茨与微软,阿里巴巴与马云等等,与学生探讨这些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明白人生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与奋斗,有付出才有收获。贪玩、厌学,会使你的人生暗淡无光、平庸无为。同时积极与学生探讨人生,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吗?通过对上述人生观的探讨,进一步成功激励、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人生需要不断学习与思考,努力与拼搏,只有这样你才能创造人生最辉煌的价值。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基础,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6,(01).
  [2]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5,(06).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新西部(下半月),2008,(10).
  [4]自编《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2).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jiaoyujiaoxue/1566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主营:、&|&服务热线:400-080-8380&|&企业QQ:&|&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
非智力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的研究并己取得很多成果,尤其是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问题,不少学者都做了专门的论著。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语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二是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即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身体因素(饮食习惯和肥胖问题)和心理因素(动机、焦虑、自信心和抑制等)。外部因素则涉及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社会的评价体系、学校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积极的非智力因素会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产生障碍从而阻碍英语学习。
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和任务型教学理论。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发现在语言学习中中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动机缺乏、自信心不足、归因不够科学等问题,而学校教育偏向应试化,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外语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即学习者、教师和环境入手,提出了解决中学生非智力因素问题的四条基本原则: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和自尊;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做一个优秀的导师;保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遵循以上原则并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若干帮助学习者克服消极影响、建立积极影响的可行性策略:动机内化、教师期待、归因训练、可理解性输入、小组合作、教学游戏、加强家校联系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最后,作者就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做了总结,指出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复杂性和外语教学情境的可变性,单纯靠寻找某一种完美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是不可能的,探索能用于任意外语课堂的相关原则和策略则更加切实可行。作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外语教师来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外语教学处于一个更和谐的状态,并以此来改善外语学习效果和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33.41【目录】:
Abstract6-12
Introduction12-16
0.1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2-13
0.2 Viewpoints of the thesis13-14
0.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
0.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6
Chapter One Review of the Related Research16-44
1.1 Definitions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16-18
1.2 The functions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18-19
1.3 The relation between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and intelligence19-21
1.4 The effects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n learning21-24
1.5 The effects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n English learning24-25
1.6 Classifications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25-44
1.6.1 Internal factors25-36
1.6.2 External factors36-44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s44-52
2.1 System theory44-45
2.2 Theory of the person45-47
2.3 Krashen's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47-48
2.4 Task-based instruction theory48-52
Chapter Three Investigation52-59
3.1 Objects52
3.2 Subjects52-53
3.3 Instrument53
3.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53-59
3.4.1 Procedure for data collection53-54
3.4.2 Findings and analysis54-59
Chapter Four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59-89
4.1 Principles of help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liminate negative effects and construct positive ones59-72
4.1.1 Helping learner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60-62
4.1.2 Creating a better atmosphere62-64
4.1.3 Being an outstanding facilitator64-70
4.1.4 Maintaining harmony of three kinds of education70-72
4.2 Strategies of help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vercome negative effects and construct positive ones72-89
4.2.1 Internalizing motivation72-76
4.2.2 Utilizing teacher expectation76-78
4.2.3 Training attribution78-81
4.2.4 Providing comprehensible input81-83
4.2.5 Advocating group cooperation83-84
4.2.6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84-85
4.2.7 Developing colorful after-class activities85-86
4.2.8 Employing games86-89
Conclusion89-92
Bibliography92-96
Appendix Ⅰ96-98
Appendix Ⅱ98-100
Appendix Ⅲ100-104
Acknowledgements104-10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段铁维;[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茹勤;[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项茂英;[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舒华,李文玲,辜玉敏,Richard Anderson,伍新春,张厚粲,轩月;[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季小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秦燕;贾凌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谭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朱蕴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刘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范蓓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马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李海艳;金大伟;李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卢利;陈淑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马长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磊;;[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白冬;;[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黄佳豪;;[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吴永远;;[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郭芬;;[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伟民;吕国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左明旭;;[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杨润芬;徐凡;;[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鲁曼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顾斌;张玉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学森;[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郭继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赵风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原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俊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于兴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长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尤永;[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董红刚;[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杨会;[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红梅;[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西武;[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崔亮;[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任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许锦绒;[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玉梅;;[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赵淑英;唐美秀;刘娟;吴小敏;刘霞;;[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唐名淑,杨兵,辛勇,李忠达,漆军;[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郑艳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姜方;;[J];贵州教育;2010年Z1期
徐速;[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李玲,李辉,廖全明,沐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许欣烈;;[J];教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戴育红;[J];教育导刊;1997年01期
周振朝,闫及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斌;[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涂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陈怡;[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李家玉;[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李泽英;[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沙永剑;[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书彩;;[J];国外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汤燕瑜;[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曹树真;[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王银泉,万玉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王初明;[J];外语界;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国桥;[J];中国电力教育;2004年04期
谢贝妮;刘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陈银杏;;[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1期
张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郗海燕;;[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包宏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杨虹;;[J];考试周刊;2009年19期
叶善明;;[J];华章;2011年10期
吴磊;;[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张丹;;[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慧云;曾丽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蔡其文;王顺龙;刘运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姬金泉;叶威彤;;[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马晓明;;[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马一平;;[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吴福元;王养华;周家骥;;[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周玉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席海龙;潘泰陶;王洪武;赵亮;;[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梁晓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徐桂静;;[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庆恒;[N];解放军报;2009年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宗小华;[N];江苏教育报;2009年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第二中学
周传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王军;[N];甘肃日报;2008年
邓撰相;[N];长春日报;2005年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倪月红;[N];学知报;2011年
赵月萍;[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上高县南港中学 晏祖才;[N];宜春日报;2009年
张舒;[N];中华新闻报;2001年
严芳田;[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星;[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刘冬林;[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梁桂芳;[D];山东大学;2005年
杨菁;[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李国华;[D];山东大学;2006年
周泽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黎春娴;[D];上海大学;2009年
倪祥妍;[D];苏州大学;2009年
徐沛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卢军;[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高罡;[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陈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张文涛;[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王成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钱钰;[D];苏州大学;2008年
谷丹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万慧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杨文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曾蓉;[D];西南大学;2009年
卢彩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课题开题报告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课题开题报告
& & 西林县八达镇第一小学&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背景:适应学校长期发展的趋势。
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全校教职工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科学思维,主动实践,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学校要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开拓创新,用活用好现有的基础教育资源优势,探索办学之路,努力构建有特色的自主教育模式,积累丰富的教改经验,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跨入市、区优秀学校行列。
目前,学校广大教师正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发扬“呕心沥血、心无旁骛、追求上进”的优良作风,弘扬学校团队精神,努力打造“廉政立足、科研兴校、大气管理、名师引领”四张“名片”,使敬业爱生、积极进取、勤勉负责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志向和决心争做一流名师,打造一小品牌,全面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梦想,强化精品意识,注重内涵发展,朝着市内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标迈进。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人文教育与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优势:
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百色市“规范管理十佳”学校、百色市廉政文化先进集体。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校顺利完成3个自治区基础教育A类课题实验,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工作经验,学校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如每年一次的“读书月”活动、征文竞赛、“古诗文诵读”与学生“文学社团”的系列活动等等,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价值:
1、基于对人文素养和非智力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成的一个整体的“绿色”(生态)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科学求真,是立世之基;人文求善,是为人之本,是民族存亡之根。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互通互动,相异互补;两者交融则生“绿”(教育生态平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而离开人文教育的科学教育,也是一种残缺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协调、健康地育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强大的工作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整体的“绿色”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造就既富有高洁的人性,又富有非凡的灵性,会创新,能为人民服务的新一代。这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基于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需要
正是基于对人文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重视,新教改的形势下,对此二者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施贯穿全程的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状况、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明显提高。”将人文教育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上,而随着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大力倡导以及对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重视,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获取基础知识之外,学生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也被提到重要的教育地位上,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文教育水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学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两个重要问题。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必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到健康、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课题界定
(二)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就是说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属于心理学范畴,它包含的因素是心理的、主体的,而不是非心理的、客体的。其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考察。第一个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这是个最普遍的提法;第二个层次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因素组成,有人还加上信念。这个提法也被普遍承认;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感、自尊心、好强心、自制性、独立性等因素构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人为本,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成的一个整体的“绿色”(生态)教育,重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心智等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地区、不少单位在相关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很令人鼓舞。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将研究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提高校长人文教育素养,提升校长文化力;
2、增强全体教师人文教育意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水平;
3、强加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绿色”学校,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4、立足教学,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感、自尊心、好强心、自制性、独立性等。
五、理论依据
1、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指出,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转化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的人文教育与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以学科的某知识点为主题,发展学生智力因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学生。
六、研究假设
教师人文教育意识如果得到加强,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必将带来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从而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让教师创新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而将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七、研究变量
1、自变量: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因变量:教师人文素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3、干扰变量:校内各学科的教学、校园软硬文化的建设;校外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都会帮助或影响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会或多或少地干扰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和回避干扰变量。
七、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1年——2012年在校一至六年级的全体师生。
八、研究范围
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九、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增强教师人文教育意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水平,主动、积极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发挥,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
2、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人文教育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并积累经验。
十、研究内容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教师挖掘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水平;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十一、研究方法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哲学研究方法。
& 十二、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初步规划二年时间 ,分三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 (2011年11月)
现阶段教师人文素养和学生非智力因素基本现状的调查。
& 2、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4月)
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水平,立足教学,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体现,并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间进行适时的调整。
& 3、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结题)
通过现行的或者更现代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人文素养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测评,写出实验报告,总结出研究成果。
十三、技术路线
1、提高校长文化力,以人为本,重视学校人文教育,提升校长人文素养,做好师生员工。
2、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学科组建设,增强人文教育意识,提高教师人文教育水平。
3、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课题,查找学习、文章阅读的资源。排除干扰,选择有用信息,经过筛选,为师生所用。
4、借助各种资源库和学校图书室,开拓师生视野,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热情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开展鼓励教育、关心教育、荣誉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
5、通过研究,探索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6、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绿色、平安、和谐”校园。
十四、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将对课题提供优厚条件,组织培训学习,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
2、硬件配备:学校配备多个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和其他现代化的活动教室。并积极进行新建、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条件。
3、经费到位:本课题计划投入2万元人民币。其中:硬件设备:1万元;电脑软件和书籍参考资料:0.3万元;人员培训和参观学习活动:0.7万元。
十五、研究组织
1、课题领导小组:
由学校校长、副校长、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等组成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小组:
(1)课题负责人:李依娟(校长),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曾主持3个自治区基础教育A类课题并顺利结题,3个课题分别获自治课题成果一、二、三等奖。
(2)主要成员及分工:
开展师生德育工作的研究:由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全体师生员工参与研究。
开展班主任有效工作的研究:由政教处主任负责,有关班主任参与研究。
开展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由教务处主任负责,有关学科教师参与研究。
十六、研究措施
1、由组长常务管理。
2、专人负责常务管理。
3、定期组织交流性讨。
4、定期检查研究进度。
十七、研究检测
根据现代教育对人文教育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设计,制定检目标、检测内容、检测指标、检测试卷等。并做好前测、中测、后测,为研究结论提供有力的依据。
十八、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课件学件、图片等。
十九、参考文献
1、《校长职业化释要》,王继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文萍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王木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钟启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课程标准导读》,名师导学编写组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检索与利用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