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安娜·埃贝尔的《木屋》汉译韩版!

[转载]蒋军晶、张祖庆、周益民联合推荐暑假阅读书目
蒋军晶、张祖庆、周益民、刘发建、朱煜、张学青联合推荐暑假阅读书目
(转载自& &)
蒋军晶2014年暑假推荐书目
蒋军晶,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曾获2010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提名。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地执教研究课、讲座300余节次。中华书局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出版专著《打磨课堂——蒋军晶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出版专辑《蒋军晶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编著《小学生老舍读本》,发表论文、案例100余篇。博客地址:
《小巴掌童话》张秋生,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郑春华,接力出版社
《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笨狼的故事》&&汤素兰/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葡萄》邓正祺 文/图&&明天出版社
《中国民间故事》任溶溶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母鸡萝丝去散步》&&[美]佩特&哈群斯,少年儿童出版社
《青蛙与蟾蜍》&[美]洛贝尔,明天出版社
《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卡洛尔,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拉拉与我》笛米特&伊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柳林风声》肯尼恩?格雷厄姆,马晓声、朱兆林,新蕾出版社
《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上海译文出版社
《稻草人》叶圣陶,人民文学出版社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新蕾出版社
《草房子》曹文轩,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新蕾出版社
《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爷爷变成了幽灵》&[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瑞典]爱娃&艾瑞克松,湖北美术出版社
《我的爸爸叫焦尼》&[瑞典]波&R&汉伯格、&[瑞典]爱娃&艾瑞克松,湖北美术出版社
《木偶奇遇记》,任溶溶翻译版本
《夏洛的网》&[美]E.B.怀特,上海译文出版社
《吹牛大王历险记》毕尔格,译林出版社
《比安基动物小说》&[俄]比安基,人民文学出版社
《伊索寓言》 拉封丹,人民文学出版社
《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克莱瑞/著&&柯倩华/译&&&新蕾出版社
《一百条裙子》&[美]埃斯特斯/著&&&[美]斯洛博德金/绘&&袁颖/译&&新蕾出版社
《女巫》&[英]罗尔德&达尔/著&&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楼淑建/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生冰心读本》&&周益民,王小庆/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王小庆,陈金铭/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丁慈矿/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城南旧事》林海音,人民文学出版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少年儿童出版社
《棋王》阿城,作家出版社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斯陀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类的故事》房龙、约翰&梅里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居里夫人的故事》&[英]埃列娜&多丽
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草原上的小木屋》&[美]&罗兰&英格斯&怀德,天地出版社
《鬼磨坊》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奇迹人短篇全集》&[美]艾萨克&阿西莫夫,江苏文艺出版社
《义犬情深》(美)吉姆&凯尔高,外语教研出版社
《白轮船》&[吉尔吉斯斯坦]艾特玛托夫,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的哥哥吹黑管》&[俄罗斯]阿&阿列克辛,
译林出版社
《小毛驴之歌》&[西班牙]&希梅内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兰德里校园报》&&&[美]安德鲁&克莱门斯,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万物简史》&[英]布莱森,接力出版社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柯艾略/著&&丁文林/译&&南海出版公司
《小学生老舍读本》&&蒋军晶/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小学生萧红读本》&&张祖庆/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小学生沈从文读本》&&张学青/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小学生朱自清读本》&&朱煜/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张祖庆2014年暑假推荐书目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任职于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大学远程培训特聘讲师,“浙派名师”学科导师,多家全国核心期刊封面人物。曾获“全国多种风格流派教学观摩特等奖”。扎根一线,心系儿童,在创意写作与阅读推广领域有独到的探索、建树。应邀赴北京、台湾等28个省市讲学四百余场。编著有《张祖庆讲语文》、《小学生萧红读本》、《新经典
日日诵》等,在《人民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个人博客——自在乾坤:
《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著&&代维/译&&明天出版社
《鼹鼠的月亮河》&&王一梅/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狐狸列那的故事》&&[法]玛&阿希&季诺/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鹿班比》&(奥地利)费利克斯&萨尔腾/著,孙晓峰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猪稀哩呼噜》 孙幼军/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法国]约里波瓦/著,&[法国]艾利施/绘,郑迪蔚/译
《再见了,艾玛奶奶》&&[日本]Atsuko
Otsuka著,猿渡静子译
《安徒生童话》&&[丹]安徒生/著&&任溶溶/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的小个子》&&[日]古田足日/著&&&[日]中山正美/绘&&彭懿/译
接力出版社
《晴天有时下猪》&&[日]矢玉四郎/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笨狼的故事》&&&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电话里的童话》&&[意]罗大里/著&&张密/译
新蕾出版社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德]迪米特尔&茵可夫/著&&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两个小洛特》&&&&[德]&凯斯特纳
著&&赵燮生
译&&明天出版社&&
《一粒种子的旅行》&&[德国]安妮&默勒/著,王乾坤/译
《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日]松冈达英/著,蒲蒲兰/译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陈卫平&/著
,新世界出版社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卡洛尔/著&&尚飞,晓勇/画&&杨咏梅/改写&&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梅子涵/著&&新蕾出版社
《木偶奇遇记》&&[意]卡洛&科洛迪/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夏洛的网》&&[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吹小号的天鹅》&&[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美]爱斯米&科德尔
著,海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林和小林》 张天翼/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5月35日》&[德]埃里希?凯斯特纳/著
刘海栖, 刘冬瑜/译
明天出版社
《森林报》&&[前苏联]维&比安基/著,王汶/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法]穆莱瓦/著&&梅思繁/译&&新蕾出版社
《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
《米兰的秘密花园》 程玮 /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父与子》&&[德国]卜劳恩/绘,洪佩琪/编
《彼得&潘》&&[法国]巴里/著,杨静远/译
《童话庄子》 哲也 著,徐萃,姬炤华 译&/&五洲传播出版社
《窗边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著,岩崎千弘绘,赵玉皎/译&&南海出版公司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楼淑建/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生老舍读本》 蒋军晶/编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01个神奇的实验》&&[德国]安提亚&赛安,艾克&冯格/文,夏洛特&瓦格勒/图,谢霜/译
《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 刘兴诗/著
《儿童哲学智慧书(第一辑)》&&[法国]奥斯卡&柏尼菲等/著,乐迈特等/绘,李玮/译
《吴姐姐讲历史》 吴涵碧/著&&新世界出版社
《有老鼠牌铅笔吗?》 张之路/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 郑文光/著
《三体》 刘慈欣/著&&重庆出版社
《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著,杨宪益、闻时清/译
《青铜葵花》 曹文轩/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的妈妈是精灵》 陈丹燕/著&&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我是白痴》 王淑芬/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橡树上的逃亡》&&[法]蒂莫泰&德&丰拜勒/著
刘英华&/译&&新蕾出版社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著,刁克利/译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李士勋/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不老泉》&&[美]纳塔莉&巴比特&&&吕明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美]沙伦·克里奇/&著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保罗&柯艾略著,丁文林译
《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著
《科瓦奇讲植物、动物、天文与地理》&&[英]查尔斯&科瓦奇/著&&&贵州教育出版社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英国]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改写,萧乾/译
《希利尔讲艺术史》&&[美]希利尔/著&&李爽,朱玲/译&&贵州教育出版社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什么是什么》(一、二辑)&&[德]雷纳&科特 等文,&[德]埃贝尔哈尔德&埃曼 等图,李玉茹 等译&&湖北教育出版社
《我与世界面对面》&&[法]奥斯卡、伯瑞尼弗等&&袁萧一/译
《小学生鲁迅读本》 刘发建/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生沈从文读本》 张学青/编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周益民2014年暑假推荐书目
&& 周益民&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特级教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大陆小学班级读书会首批实践探索者之一。长期致力于“诗化语文”的行动研究。《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余篇。著有《步入诗意的丛林》《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周益民讲语文》,主编《小书虫牵手大作家》《上读书课啦》《语文新参考》等。
低段书目(1—2年级)
1&《风小子的旅行》&&[西]卡尔梅洛&萨尔梅隆
新蕾出版社
2&《青蛙与蟾蜍》&[美]艾诺&诺贝尔明天出版社
3&《香草女巫》&&[瑞]艾弗琳娜&哈斯勒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4&《一朵花儿的童话》
梅子涵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我成了个隐身人》
任溶溶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6&《属鼠班的生日会》
朱自强 左伟 明天出版社
7&《马年的礼物》
于平 任凭 新世界出版社
8&《林海音奶奶讲寓言》
林海音 贵州人民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10&《传统节日》
杨忠/策划&&向华/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
11&《非常小子马鸣加》
郑春华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段书目(3—4年级)
1&《汤姆&索耶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音乐大师童话》
李丹 漪然/编写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丛林故事》&&[英]吉卜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4&《蓝鲸的眼睛》&&冰波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极地惊心大探险”系列&&&位梦华
接力出版社
6&《喜地的牙》
汤汤 少年儿童出版社
7&《我是夏蛋蛋之蓝耳朵》
彭懿 接力出版社
8&《小小孩的春天》
孙卫卫 江西高校出版社
9&《猎人海力布》
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0&《神翼》
郑文光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1&《童话庄子》&&&哲也
五洲传播出版社
12&《花木村和盗贼们》&&[日]新美南吉
贵州人民出版社
13&《不老泉》&&[美]巴比特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4&《我是白痴》
王淑芬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5&&&《黑白——书的故事》&[苏联]伊林
浙江文艺出版社
高段书目(5—6年级)
1&“名家文学读本”系列&&钱理群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周末与米兰聊天”系列程玮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城南旧事》
林海音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4&《城市的眼睛》
王一梅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山鬼之谜》&&韦伶&&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6&《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兰姆姐弟/改写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7&《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作家出版社
8&《童话诗十二月》&&&徐鲁
明天出版社
9&《奶奶星》
汤素兰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0&《科瓦奇讲植物》&&[英]查尔斯·科瓦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1&《绿山墙上的安妮》&&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2&《汉字王国》&&[瑞典]林西莉
13&《人类的故事》&&[美]房龙
14&《大人为什么要开会:运用规则获得自由》
郭初阳 广西师大出版社
15&《安德的游戏》&&[美]奥森&斯科特&卡德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圈子点击131次 | 博客点击953次 | 评论0次
我的阅读史(三)
发表时间: 08:39:10
&我的阅读史(三)九&&& 大学期间其它零散的阅读还有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春》、《秋》、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梁晓声的《从复旦到北影》、《龙年:一九八八》、王朔的《浮出海面》、《橡皮人》、《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席慕容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台湾中篇小说选》、《冰心文集》、《自白——我的日记》、《中国上古史演义》、《孤独的诗》、《十年文学忆潮》、《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与沉思》、《情绪与感觉》、《草叶集》、《十三步》、《月照波心一颗珠》、《欧美现当代诗选》、《外国名诗150首》、《当代青年诗100首导读》、《柏林争斗》、《新时期争鸣作品选》等。杂志喜欢读《名人传记》、《收获》、《人民文学》和《解放军文艺》,单篇有印象的是《你别无选择》、《一个谜的几种猜法》、《我是少年酒坛子》、《死亡的诱惑》、《日落巴格达》、《染坊之子》、《新兵连》等。&&& 大学时仍然喜欢诗歌,兴趣逐渐转向欧美,如T·S·艾略特、叶芝、布莱克、庞德、洛尔迦、W·S·默温、罗伯特·伯莱、安娜·埃贝尔、里尔克等人的诗。这些诗人我真是个个都喜爱有加,因为随着对诗歌的深入阅读,我恍然感悟到诗人和哲学家一样也是人类心灵的探索者,高明的诗人总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世界,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就呈现出另外一番奇特的景象。W·S·默温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诗人,他的目光总在超时空里漫游,如他的《又一个梦》:“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群峰之上正是夏天。”诗歌就这么简单的几句,但令人回味无穷。诗人在山中,自己看着自己,然后融入夏天的气息里,这是多么美的感受!他不是简单地描述,而是给人以时空错觉,将人的意念植入夏天之中,和诗人一起沉潜其间。诗的美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沧浪诗话》里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就是这个意思。诗歌充满隐喻,表面上看它是无用的,好像是一种消遣,其实它是智慧者的思想,是一种人类高尚的存在方式。&&& 在教育学院两年,我是北院的活跃分子,身兼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和团委宣传部部长两职,还与几位热心文学的同学一起发起成立了“绿原文学社”,积极办壁报,组织讲座、联谊会。我记得那时为办报经常忙到半夜,然后从有洞的大门翻回寝室去睡觉,心中兴奋不已。新春联欢时我们是五校文学社同庆,我还登台献歌《大约在冬季》呢。可见那时我的性格已经完全放开,不再是中学时代那副忧郁的面孔了。我的诗歌作品不仅发表在校刊上,还发在了《诗林》、《松花江诗报》上,按那时候时髦的话说,成了一个文学青年了。在此期间,我和教写作课的李洱老师关系日深,他藏书丰富,我就经常去他那里借书,后来他也问我借《收获》去看。李老师终日埋首读书、写作,他的写作天赋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到2000年代,他已是我国知名的青年作家。长篇小说《花腔》曾入围第6届茅盾文学奖,荣获“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石榴树上结樱桃》一书翻译到德国后引起轰动,德国总理默克尔还专门赠送一本给温家宝总理。李老师对读书、写作的痴迷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促使我从教多年来没有放弃读书、写作。我从教育学院毕业时,他在我的留言册上题的是:“写下去,咬着牙写下去,会有得意忘形的那一天。”我理解这个“得意忘形”就是完全投入到写作的乐趣之中,可惜我天资尚欠,且身为初中老师冗事缠身,没有在写作上取得什么大的成绩,至今感觉愧对老师。十&&& 和许多老师工作之初遇到的情形一样,我一到工作岗位上就忙的焦头烂额,一口气当了十二年班主任,五年教务主任。在工作的前七年,我的阅读少得可怜,既不能很好地承续原有的发展态势,又无法开辟出新的努力方向,真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诗——“两间余一族,荷戟独彷徨”。&&& 回忆那段时间的阅读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自己感觉又少又不集中。文学方面有:《韩少华散文选》、航鹰的《倾斜的阁楼》、戴晴的《最后的椭圆》、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贾平凹的《秦腔》、《废都》、《怀念狼》、陈忠实的《白鹿原》、査建英的《到美国去》、《东山魁夷散文选》、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还有一本《晚晴》,忘了作者是谁了。其他方面有《女皇梦》、《日日禅》、《千奇百怪的国外艺术》、《成功之道在我心》、《准备十八岁》等可怜的几本。 &&& “紧张之后疲惫的弓弦”这就是我当时的写照,我的内心在呼唤着那个遥远的文学梦,无奈它离我越来越远。记得当初选择教育学院就是准备将来教学之余可以搞搞写作,但现实却给了我无情地打击。每日满脸倦容的我,一回到家就想歪头睡觉,日记记的断断续续,读书完全成了一种消遣。我该怎么办?我无数次在内心问自己。“生活是由你的思想决定的”卡耐基这句话在我的耳畔响起,我知道面对现实必须走自己的路。&&& 我开始把自己的文学梦寄托到学生身上,当时在四十二中,我和郑老师联手打造“晨光文学社”,给学生们搞讲座、比赛,带领他们读书、踏青,并重点辅导学生在日记里写诗(这是我的拿手强项)。以此为突破口,我找到了教育教学的乐趣,也打开了学生的心门,师生共同体验到文学世界的乐趣。我的课题《学生文学社对语文课堂的促进》获得省级课题奖,《略谈日记诗的辅导》一文发表于《青少年日记》。&&& 这一时期书读少了,但和孩子们一起读到了自然。我领着学生们到杏树湾捉螃蟹,去常庄水库野炊,和学生们一起感受湛蓝的天空下蜻蜓飞过的悠闲。过去沉浸在书里的时候,总感觉缺乏生活体验,现在生活一遍遍地告诉我,快乐应该如何去寻找。十一&&& 工作的第七个念头,我调到了六十二中任教,这里的同事大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我一下子成了众人眼里的老教师。其实我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各方面经验都不足,为了更快地提高自己,我开始寻找新的努力方向。我意识到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智慧的工作,要想真正干好不仅要勤于动脑,还需继续向书本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方能有所起色。从这一年开始,我踏上了新的学习之旅。首先是报了河南大学中文本科专业,其次是参加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与此同时我重拾书本,掀起新一轮读书狂潮。&&& 这一时期,我的阅读有三大类:教育教学类,文学类,网络阅读类。&&& 教育教学方面先是语文教学,母亲从单位旧书报清理中替我捡回来几大捆《语文教学通讯》杂志,这可让我乐开了花,从此后我的备课超越了教学用书,开始研究来自全国优秀教师的课例。我又从学校借来钱梦龙老师《导读的艺术》、宁鸿彬老师《走思维训练之路》、洪镇涛老师《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赵谦翔老师《绿色语文》等一系列语文课堂名家的书看。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我阅读了钟启泉、吴刚平、傅道春等课程专家的论著,感觉思想的闸门大开,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新理念的注入更加激活了我的创造力,我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自己的课堂。虽然新课改在很多老师,甚至领导看来不过是一件漂亮而不实用的花衣裳,但我认定这是必须坚持的道路,我在自己的随笔本里写下了《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文字,以此来激励自己。&&& 课改不是单纯地改课堂,而是整个课程理念的革命,为此必须上升到语文教育的高度才可能迎来更灿烂的明天。我又读了《学习的革命》、《班主任100个怎么办》、《心理110》、《当代日本中学生与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从批判走向建设》、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孙维刚老师的《谈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考上清华》、张南峭老师的《教育随思录》、《教育再思录》、刘电芝教授的《学习策略研究》等书,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所读的还是一些教育教学经验谈,真正的经典理论读得很少,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时期开始接触,理解得远远不够。看得比较多的是李镇西老师的《从批判走向建设》和张南峭老师的《教育再思录》,李镇西老师认为过去我们对教育批判的多,建设的少,现在最重要的是去坚持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比如他多年一贯地为学生读小说,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语文学习确实不能仅限于对有限的几篇课文的肢解分析,语文应该有语文的味道,这味道要从师生互动的行为中去建设、丰富。张南峭老师的《教育再思录》是一本抒发教育工作者情怀的随笔,那种由教育生活中得来的个人感悟,带着独立思考的芳香,令我沉醉。后来从张文质老师的书中也读到了这种风格的文字,更细腻,更深邃,我读它们像读小说一样愉悦,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暂忘教育的无奈和清苦,享受一缕微风拂面送来的凉爽。文学类这一时期读了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马原的《虚构》、扎西达娃的《西藏的隐秘岁月》、王安忆的《荒山之恋》、余华的《河边的错误》、钱钟书的《围城》、李敖的《北京法源寺》、雨果的《悲惨世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林清玄的《漫步心灵的花园》、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中国人的哲学》、孔庆东的《四十七楼万岁》、《四十不坏》,另外因为撰写本科论文还读了《鲁迅杂文选集》、《走进鲁迅世界》、《回忆鲁迅先生》等有关鲁迅先生的书籍。这部分书里印象比较深的是《平凡的世界》和《北京法源寺》这两本,《平凡的世界》可以说的路遥的绝笔,为写这本书他曾六年深入煤矿体验生活,完全把写作当作苦行僧一样的修行,用生命来完成自己的心愿:“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其实,小说写的是哪个时代,描写的是那些人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那个时代那些人,他们深深地烙在读者的记忆中。《北京法源寺》感觉很深,以儒家、释家的观念如何来看待中国历史的进程?一个人、一群人的力量能够改变社会多少?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 文学书籍还读了《红楼梦哲学精神》、《高者未必贤——另类方法读&史记&》、《中学生导读·散文卷》、《中学生导读·小说卷》、《金斯伯格诗选》、《西川的诗》、《新月才子徐志摩》等。&&& 教师的视野应该关注更为广阔的世界,所以这一时期我也读了不少杂书,《生活在网络中》、《北大往事》、《玩旅行的人》、《漫话东亚金融风暴》、《走进俄罗斯》、《吴季松看世界》、《生活在网络中》、《谁动了我的奶酪》、《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中国可以说不》、《菊与刀》、《暧昧的日本》、《黑镜头》、《老照片》、《智慧背囊》、《时文精粹》。对欧美和日本文化的持续关注使我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向多维,对待教育教学也由原来仅仅关注精神层面而转向同时关注智慧层面。&&& 随着对网络的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我开始建博客,浏览一些思想性强的网站,所以网络阅读也成为我新的一个阅读手段。我最早建的一个博客在“我爱博客网”,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教育类博客,玩博是很前卫的一件事。我的博客里有自己写的诗歌、随笔,以及摘录的网文,两年时间发了1000余篇,后来转战到歪酷,又由歪酷转战到新浪。我上的比较多的是希网网络,其中《留学美国,反思北大》、《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等文章都给我很大启发。跳出语文学科的狭小圈子,我还读了不少科学内容的网文,如:《黑洞和婴儿宇宙》、《爱因斯坦之梦》、《时间无罪》等。现在看来当时的阅读博而不精,特别对经典阅读一直绕道走,为了图读得轻松愉快而忽略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简单道理。十二&&& 2006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一年我辞了教务主任的职务,全力投入教学改革;我在新浪博客发出了《我的另类宣言》:“不为考试教书,不以教材为限,不摆教师架子,不向权势低头,用我的真心换学生真心,教学生做大写的人。”为了真正成为一个懂教育的人,我开始全面展开对中华传统经典和教育理论著作的阅读。&&& 之所以选择从中华传统经典入手,因为这些经典里面潜藏着民族文化的密码,研究教育必须经由此门,方能登堂入室。于是我开始系统地精读《易经》、《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世说新语》、《文心雕龙》、《人间词话》和《离骚》,这一轮的阅读目标就是读元书,抱着一定要把经典啃下来的决心,用自己的心去与经典共鸣。读《易经》我把六十四卦的卦名背下来,又背《系辞传》(虽然只背了上传,却也感觉内化了不少)。读《老子》,我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对比研究,用两个多月时间将全文5000余字背了下来,又买了王强教授写的《道德经通释》帮助理解,并在网上下载王弼的《老子注》。读《庄子》,我买来印度人奥修写的《庄子心解》进行延伸阅读。我还利用每天清晨的时间背《文心雕龙》、《人间词话》和《离骚》中的段篇。这种苦读的方法确有成效,它使我深入到经典的内里,以古今交融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 在阅读中华传统经典的同时,我也有意配合着阅读一些西方经典及哲学著作。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自己拘泥于书本,食古不化,从而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这期间读了《圣经》、《帕斯卡尔思想录》、黑格尔的《精神分析学》、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等,当然经典著作都是读一遍就够的,像《易经》、《老子》、《圣经》我都是天天放在床头,有空就翻开看看。经典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隐性的,巨大的,只要你把心门打开,它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智慧和能源送达你的头脑。&&& 对《易经》和《圣经》,我从内心充满敬畏之情,人类长期以来对世界的本体性认识成为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易经》出自于东方,《圣经》出自于西方,但它们同属于全人类。《易经》里的蒙卦是象征着启迪蒙昧,这里凝聚着古人对教育的理解,“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这话说得多么精辟!君子从山下流出泉水悟到行动要果断有力,像清澈的山泉一样,由少而多地培育美德。教育的原本师法天地,《大教学论》里夸美纽斯以阳光普照万物比喻教育的思考亦如是。《圣经》是一部人类心灵书,书中讲人生而有原罪,有罪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改悔。所以税吏匝凯虽然做了那么多坏事,但他愿意敬奉上帝时,上帝还是会到他那里去。《老子》最喜欢的是“水”,他信奉的是“柔弱胜刚强”,这不是要我们做一个弱者,而是要懂得与天地共进退,教育之道也是慢的艺术,柔的艺术,力量在哪里?在精神深处,在高瞻远瞩之中,不懂进退就是强与天违逆。帕斯卡尔也说,人的本性便是脆弱、敏感、多疑,懂人性才能真正懂教育。当然孔子主形,老子主空,空形相互依存,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还是自我照见。&&& 具体的教育理论著作这一时期读了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教学》、康德的《论教育学》,还有《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对斯宾塞探讨的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很有感触。这一点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亦有同感。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或者说跨过知识的桥梁,我们期望得到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依然严重困扰着中国教育。教育类书籍读了不少,大体还是经验谈、一家之言多些。如: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吴非的《不跪着教书》、钱理群的《我的教师梦》、《致青年朋友》、刘铁芳的《守望教育》、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林格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李怀源的《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薛法根的《另类课堂》,还有《夏山学校》、《好脑子坏成绩》、《成长课堂:世界上老师们的7堂公开课》、《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等。蔡孑民就是蔡元培,蔡先生留学欧洲七年,把中西学打通了,拿尼采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和克鲁泡特金主义来解释天下潮流。他所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事实证明是文明走向创新的必由之路,他所强调的体育和美育也正是强大民族的两件法宝,可惜多年来我们一直忽视了这些常识。《夏山学校》、《请让我慢慢长大》、《成长课堂:世界上老师们的7堂公开课》还有后来读到的台湾“尊师园书坊”系列都在我眼前展现出了世界教育的各种尝试和努力方向。当然,按教育研究的正规路数来看,这些阅读只能算是延伸阅读,外围阅读,和教育科学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是当时视野所决定的。&&& 为了更加开阔视野,我在这一时期积极上网,读网文、撰写博客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我的博客内容更加主动地向教育靠拢,生活小事,随想偶感都与教育教学挂上了勾。通过网络我接触到孙云晓、朱永新、陈大伟、刘铁芳、余映潮、窦桂梅、王君等一大批教育教学专家,了解到“新教育”、“生命化教育”、“快速阅读”、“诗意语文”等一系列新的教育团队,教学流派。在此期间,我还下载了大量的课堂实录,名家博文,在电脑上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归类、存档,有空就翻出来学习。对我帮助最大的两个网,我觉得是《语文潮》和《特级教师网》,这里面资源丰富,简直是教育教学的富矿区。&&& 此时期我的文史哲、思想类阅读也逐渐丰富起来,分别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季羡林的《我的人生感悟》、张者的《文化自白书》、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凌志军的《成长——微软小子的故事》、克里希纳穆提的《爱的觉醒》、《心灵自由之路》、《你就是世界》,还有《里尔克诗选》、《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古典文化景致》、《于丹&论语&心得》、《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蒋方舟作文革命》、《岩松看日本》、《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歌德谈话录》、《水知道答案》、《艺术的意味》、《从莎士比亚到爱因斯坦》、《了凡四训》等等。杂志方面比较喜欢《特别关注》,也看几米的漫画和宫崎骏的动漫影片。这方面阅读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王小波的几本书,王小波的文章篇幅都不长,结合过去下乡当知青和到美国学习的经历,把中西文化中的一些小事娓娓道来,却给人很大的启发。他追求智慧,追求思维的乐趣,力求雅俗相容的风格,我特别赞赏。他让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缺智慧,缺灵性,“少、慢、差、费”,正如当年人干了驴的活却不值得表扬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后再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贝尔调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