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萧条论文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例子

您的位置: &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摘 要: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优质期刊推荐该商品中,先到先得...价:?
商品评价:
送  至:
&&运费说明
该商品暂时售完,
服  务:
由发货并负责售后服务,国美提供保障监管。
购买数量:
延保服务:
温馨提示:
本商品为特例品,不支持使用蓝券和店铺券
点击参与以旧换新
所选地区该商品暂时无货,欢迎选购其他类似商品。
向好友提出心愿
发个心愿给亲爱的TA吧,让TA来帮你实现。
手机购立省:?0
扫一扫&&享更多优惠
手机专享价:?0
距离活动结束还有0天0时0分
订单总金额满300元,支持信用卡分期付款:
支持信用卡分期银行如下
条件金额(元)
3%4%5%300-50000
3.18%4.18%6.49%100-50000
3.5%5%7.5%500-50000
2.1%4.2%8.4%500-50000
2.4%3.9%7.8%300-50000
0.9%1.5%3.5%500-50000
3.5%4.5%6.5%200-50000
分期流程:加入购物车去结算>提交订单>选择信用卡分期付款>完成支付
一旦该商品到货,我们会通过手机短信或邮件通知您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同时加入收藏夹
添加成功!
购买了此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您可以免费给TA发短信
*我的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已发送,请查收短信
*TA的手机号:
手机号码重复
给TA留言:
留言最多140个字
例如:我是Tina,我想要这款商品,你愿意送给我吗?
发送短信的内容包括:留言+您的手机号+商品标题+网址
打开手机微信客户端,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选择您要发送的朋友,TA就能看到您提出心愿的商品啦~~
短信已发送成功!
你可以继续 提出心愿
短信已发送失败!
你可以再试一次
更多发送愿望的方式:
微信扫一扫
成功复制到剪切板
在线支付时,订单金额超过网银支付额度,可使用(单笔支付最高可达3万)
店铺名称:
服务评分:4.7分
评分明细与行业对比
商品描述:4.75
发货速度:4.66
服务质量:4.72
<span class="live800 liveDetail"
merchant="1"
lim:company=""
lim:page="0"
lim:shopId=""
lim:shopName="%E6%96%B0%E5%8D%8E%E6%96%87%E8%BD%A9%E6%97%97%E8%88%B0%E5%BA%97"
lim:offLineTip="客服暂时不在线"
lim:innerHtm="联系商家"
lim:checkLogin="true"
lim:params='provider'>
客服电话:400-702-0808
所在地:北京&&北京
不满意此商品,。
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
商品名称: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
店铺名称:新华文轩旗舰店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
文轩网价:
&& 29.3元【75折】
&&东方出版社
商品类型: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
&&版次:1 &&页数:258
&&印刷时间:
&&印次:1 &&字数:220.00千字
&&主编推荐《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编辑推荐:2001年刘军洛预言粮食、石油、黄金、铜、煤炭、稀缺矿藏和中国房地产将上升10倍;同时预言美元将进入大规模超级贬值周期。中国经济将面对全球基础商品的残酷剥削和中国房地产引发的财富严重两极分化。 2005年刘军洛预言人民币升值将引发中国房地产、中国股市和全球基础商品成倍暴涨。 2007年中国股市在点时,刘军洛预言2008年底股市将暴跌到2000点以下,而中国房地产将在2008年底进入最疯狂的暴涨。 2007年9月,刘军洛预言全球经济将很快进入一场短暂的世界性大萧条。 2009年4月,刘军洛预言中国房地产将在2010年进入上升结束期,到2011年底进入大暴跌时代。 2009年10月,刘军洛预言欧元正在进入崩盘时代。&&内容简介《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内容简介: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时代,我们的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然而人们的压力却日渐沉重。在世界经济史上,1930年爆发的大萧条,给人类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恐惧,坚决杜绝大萧条成了经济学家努力研究并为之奋斗的一个课题。自1930年至2008年,人类安全走过了78个年头。 如今,世界经济仍然在2008年大萧条的沉痛打击中苦苦挣扎,高通胀、高房价、高物价、高地方债务、银行坏账增加,长期看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隐含的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贫富分化等等,都如影随形地反过来压迫人们的生活。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并且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人类的经济史也不例外。《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中通过对历史上几次大萧条的分析对比,指出历史具有共振性,因此,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大国间的博弈,金融战硝烟再起,必然的结果是把人类经济拖向更加可怕、更加深远的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风雨飘摇的中国经济,究竟谁会是最后一根压倒他的稻草?&&作者简介刘军洛,著名民间经济学家。革命烈士刘伯坚的嫡孙,是新中国第一批股民,也是最早的大户之一。曾经是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90年代一场变故后人生跌入谷底,之后一边炒期货,一边和夫人多姿融收养上千只流浪猫。对于楼市、股市、黄金、通货膨胀、期货、外汇、粮食安全等问题都有独特的见解。从2001年起,刘军洛关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情况的预言都转为了现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著有畅销书《被绑架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高等的文化控制》、《金融世界的伟大》、《欧元巴别塔-黄金套利中国》等。&&目录第一部分 中国银行业踏前车之鉴重蹈覆辙 第1章 墨西哥和东盟货币小经济体的死亡危机可救 Tesobonos 带给墨西哥的货币危机 Tesobonos 带给东盟的危机 中国成为 Tesobonos 的聚集地 第2章 1989年日本央行错反通胀衰退至今 1989年的日本复制 1928 年的美国大萧条 需要中国全球化的时候人权不是问题 日本体制僵化倒在中国制造面前 2005年中国人抢房摇 全球历史改写 日本经济死于里应外合 第3章 阿根廷央行让粮食饥荒在世界粮仓上演 4万亿打开中国潘多拉魔盒 中国房价下跌危机远超阿根廷 第4章 没有预见性,谁为中国经济布下死局? 股市赌场论让印第安长老复活 股市赌场论逼中国经济吸食高剂量房产海洛因 股市赌场论与美国去工业化政策 股市赌场论逼中国储蓄过剩 股市赌场论即将让中国亲历印第安一幕 第5章 中国银行业四面楚歌 四大理由不可信? “美元套利交易者冶是影子中央银行 第二部分 中国本无通胀,谁在制造? 第6章 2011年4月中国通货膨胀了吗 禁不起推敲的通胀 石油巨头翻手覆雨玩通胀 第7章 B2C 在美国上市回中国搅局 有了钱的 B2C 都在建物流 被搞上去的物流成本 第8章 2011年双汇瘦肉精曝光进一步谋杀中国中小企业 高盛在瘦肉精曝光前全身而退 双汇杀猪株连中小企业 第9章 产能过剩在 2011年底爆破 产能过剩还要过剩 捕风捉影反通胀制造大萧条 第10章 全球商品市场的再次大崩盘 囤积了又囤积殃及巴西 新兴市场不敌强势美元大萧条 第11章 页岩气世界价格杀手 页岩气在美国成长壮大 页岩气替代石油是大势所趋 第三部分 各国储备,必须美元 第12章 普拉岑高地的启示 回忆三皇大会战 普拉岑与中国经济学家 第13章 新形势下美元战略布局的政策转向 研究经济离不开美国国会的立法 英国、荷兰大量海外债权的快速破产 第14章 下跌中的美国地产是美元未来上涨的助动力 美国房地产现状 美国房地产必涨 第15章 中国经济很可能在对美国必然逃债的幻想中崩溃 美国逃债逃不起 强势美元让美国占尽天机 第16章 今天中国外汇储备必须单一的美元化 1929年的美国与 2011年的中国 2008年中国把美国金融机构搞破产 多元化外汇储备可能毁灭中国 第17章 在泡沫中飘摇的中国地产 地产严重过剩遭遇强力调控 假如中国地产崩盘 第18章 西班牙地产和希腊债务拖延出来的灾难 西班牙和希腊不容小觑 欧洲易碎的玻璃杯 第四部分 人类经济史上的三次世界性大萧条 第19章 第一次(1930年)世界大萧条形成的原因 宏大的经济埋藏着萧条程序 1929年货币主义者制造了什么 1930年大萧条真凶 弗里德曼和伯南克的学术错误 第20章 第二次(2008年)世界性大萧条带给伯南克的困惑 2008年大萧条的国际背景 祭奠博文 制造大萧条是伯南克的无知? 第21章 第三次(即将)世界性大萧条与世界的逻辑 市场自然商品价格和市场工资价格定律 美元套利者的丛林价值观 第22章 黄金套利中国地产经济 400年前就不能投资黄金 黄金套利天网恢恢 第23章 白银套利中国百姓财富 白银帝国的亨特兄弟 今天中国的白银市场 第24章 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爆发的时间点 贸易盈余可以高价吃猪肉 大萧条席卷全球六因素 第五部分 小政府、大市场——中国民众的最后保障 第25章 2010年底美元指数不是在至少的 85 美元指数 74=85? 换位思考叶利钦再看今天 第26章 美元一涨中国经济学家大反腐 经济学家请君入瓮 救命稻草与合理机制 第27章 俄罗斯启示录 苏联俄罗斯与叶利钦俄罗斯 叶利钦的诱惑 寡头们的俄罗斯 第28章 世界的中国堂吉诃德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美国的套利机构 强大的中国? 崩溃的美国? 曼施坦因的告诫 第29章 中国经济学家毁灭中国时代,创造美国新时代 中国只能大力促消费保企业 中国房价下跌成就美国就业市场火爆 没有中国经济学家美国好不了&&媒体评论本书不是为了战胜愚昧而写的。因为任何了解世界经济史的人都会深深震动,1928年美国中央银行和美国经济学家们缺乏远见的反击通货膨胀政策,直接导致当时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美国,陷入长达10年的经济大衰退;而同样,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和日本经济学家们缺乏远见的反击通货膨胀政策,直接导致当时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日本,陷入长达20年的经济大衰退。本书只是记录了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对经济学的愚昧和无知。战胜愚昧和无知,不仅仅是依靠广泛的知识传播就可以解决的,更需要依靠严谨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工作习惯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包括对于社会和动物的尊重。 ——刘军洛&&精彩内容1929年的美国与2011年的中国(注:本文摘选自刘军洛新作《即将来临的第三次世界大萧条》东方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为什么今天中国3万亿美元官方外汇储备必须只能用单一的美元?这个问题的确让本人有一点窒息的感觉。因为,今天不仅仅是中国央行在加速“多元化3万亿美元的中国官方外汇储备”;中国经济学家们也在拼命进言,中国要减少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美元的数量,加速度多元化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包括中国的媒体也拼命呼吁要减少美元储备。好像手里的美元会随时让他们毙命。 日消息,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出席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提问,现在我国外汇储备比较大,央行包括外管局有没有在外汇储备多元化方面有什么考虑?有没有可能会减持美国国债,增持黄金储备或者是矿产资源类的储备?易纲表示,我们的外汇储备增长得比较快,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官方外汇储备。我们的方针,多年以来一直是推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从多元化上讲,一是在币种上多元化,是一篮子货币,主要的可兑换货币、储备货币、新兴市场的货币,我们都有。同时在资产上,也是推进多元化的,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只要资产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要求,我们都会予以考虑,然后进入一个严格的在防范风险前提下的投资程序。易纲同时表示,记者朋友也提到了关于美国国债、黄金和其他大商品储备的建议,我觉得这些在储备多元化一揽子考虑资产配置的时候,都会考虑,但是限于市场的容量,我们投资的考虑应当是比较慎重的。......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东方出版中心
【报价】查看
【评价】查看
国美在线商城服务承诺:
国美在线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国美在线商城自营商品自带机打发票,与商品一起寄送(部分商品,需在您收到货物之后,我司为您邮寄)。
凭质保证书及国美在线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
国美在线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保护政策,请您放心购买!
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 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我要发表咨询
咨询类型:&
回复方式:&
咨询内容:&
如何尽快找到咨询答案:1、使用本页面左侧的搜索功能2、仔细查看我们的提示信息及帮助,一般都能找到答案
咨询内容在10-200个字符之间
对比栏(0)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送达时间段
上午达10:00——14:00
下午达14:00——18:00
夜间达18:00——22:00
下单时间送达时间
00:00—12:00当日20:00前
12:00—14:00当日22:00前
14:00—24:00次日14:00前
回复 summer:
回复 您还可以输入400字
28年专业品质
最国美 最实惠
心服务 新体验
我的浏览记录
扫描下载客户端
手机逛国美点击或扫描下载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34.30 [8.8折][定价:¥39.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大萧条(精品版)
查找同类商品
  《大萧条》“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这是学者伯南克在《大萧条》一书中写下的第一句话。他紧接着写道,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们还是根本没有碰到
“圣杯”的边儿。而如今的危机,却像“大萧条圣杯”正从天而降。这对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来说,是福,是祸?既往的研究和他今天的使命是巧合,还是天意?
  伯南克的这本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大萧条”进行认识的全新视角,不再将研究仅仅局限于美国自身的情况,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大萧条”。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以实证为主的方法,对“大萧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时的金本位货币制度,说明大萧条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和传播的。  今天我们研究大萧条的这段历史,并不是要分清消费者、企业、股市、美联储在“大萧条”中的责任,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什么,面对今天的金融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本?S.伯南克,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Augusta),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7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2002年8月进人美联储,作为决策委员会的候选成员,并于2003年11月,成为美联储正式委员,2005年6月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2006年2月担任美联储主席。
本?S.伯南克,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等领域。他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信贷市场和经济周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意义。作为一位经济学家,伯南克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的深入分析曾使他声名鹊起。他的主要著作有《大萧条》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他获得过Guggenheim和Sloan学术奖,是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会员。伯南克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项目主任,也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商业周期协调委员会成员。
  Bernanke是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大师。他不仅在研究技术上炉火纯青,而且他把结果放在更大的宏观经济框架下进行解释的能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Mark
Toma,Financial
Review  这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对我们理解大萧条的深度和广度是一项卓越的贡献,本书将成为经济周期研究领域里的标准参考书。  ――Randall
Kroszner(芝加哥大学教授,美联储理事)  Bernanke的著作给经济研究带来了巨火的影响,使宏观经济学家们看到了历电分析的优势;一些举足轻重的研究者(例如James
Itamilton和Steve
Cecchetti)深受启发,追随他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九篇论文构成了内在一致的整体。  ――Barry
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把这些论文汇集成册,将为学生们寻找Bernanke的重要著作提供一个来源,他的论文集大萧条的国际观点之大成,具有深刻的解释能力。  
  ――Peter
Temi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Bernanke这卷文集收录的九篇论文里,至少有五篇分析了美国等样本国家的定量数据。他是一个细致的计量经济学家,在讨论数据的缺点和计量经济学中存存的问题时谨慎严密,他对自己研究结果的解释与当前经济学界在大萧条问题上的共同看法一致。    ――Anna
J.Schwartz(国家经济研究局)
大萧条的宏观经济学:一个比较分析第二部分
货币和金融市场第2章
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过程中的非货币影响第3章
大萧条中的金本位、通货紧缩与金融危机――一个国际比较第4章
大萧条中的通货紧缩与货币收缩:一个简单的比率分析第三部分
劳动市场第5章
行业劳动市场的周期性行为:战前和战后的比较第6章
大萧条时期的就业、每周工作时数和收入:对八个制造行业的分析第7章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通货膨胀和工资――对欧洲的启示第8章
顺周期的劳动生产率和各种经济周期理论:来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制造业部门的证据第9章
大萧条中的名义工资黏性与总供给译者后记
  第1章 大萧条的宏观经济学:一个比较分析  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大萧条不仅使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持续影响着宏观经济学家们的信条、政策建议和研究进程(这一点常常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抛开实用性不说,仅仅是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作出解释,就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智力挑战。  虽然我们还根本没有碰到“圣杯”的边儿,但在过去大约15年里,人们对大萧条的理解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促成这一进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我们的理论框架的改进和极为细致的历史分析。然而在我看来,近来最重要的发展还是大萧条的研究重点的转变,从以前强调美国发生的事件,转向比较分析同一时期多个国家的经历。这种研究重点的拓展至关重要,原因有二:第一,虽然我们最终可能同意罗默(Romer,1993)的观点――美国国内经济所遭受的冲击是美洲和世界萧条的最初原因,但是如果不能解释世界范围的大萧条的本质(worldwide
nature)以及通货紧缩的跨国传递渠道,那么对大萧条的解释就不算完整。第二,这种向比较视角的转变实际上把数据集从一个观测扩展到了二十个、三十个甚至更多,从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意义上来说,这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确认世界萧条的根源的能力。这种确认有可能使大家就大萧条的成因达成一致,也许因此还会使大家就当代宏观经济学的重点问题(central
issues)达成更大的共识,所以我认为,比较分析方法对这种确认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有选择地纵览我们目前对大萧条的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是由比较研究得出的(既有我的也有别人的)。限于篇幅,且因为我是个宏观经济学家而非历史学家,所以我关注的是宽泛的经济问题而非历史细节。希望深究细节的读者可以参阅艾钦格林的著作(Eichengreen,1992),该书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货币和经济史作了权威的论述。在准备本文(尤其是第1.1节)时,我从这本书及艾钦格林更早的著作中获益匪浅。  为了回顾对大萧条的理解,把影响总供给的因素和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合乎规范地区分开来是很方便的。我在第1.1节指出,至少粗略地说,20世纪30年代抑制全世界总需求的因素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有证据表明,货币冲击在大紧缩(the
Contraction)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且这些冲击主要通过金本位制的运行传递到全世界。  当然,如果认为货币冲击是大萧条的重要根源,就会引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点问题:为什么名义冲击会产生实际影响?本文第1.2节讨论两次大战之间,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的下降对经济的影响。我考虑了两个主要的影响渠道:(1)通货紧缩引起的金融危机;(2)名义工资对价格变动的调整不充分,造成实际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许多国家的实证证据都支持这两个传导机制。然而,在这两个渠道中,名义工资的缓慢调整(在存在大量失业的时候)尤其不符合经济理性(economic
rafionality)的假设。除非我们能对工资的这种奇怪变动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就不能说我们已经理解了大萧条。在文章最后,我就如何借助比较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个重要的遗留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1.1
总需求:金本位制和世界货币供给  在大萧条期间,几乎每个国家的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变动都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总需求冲击具有重要作用。虽然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无疑都有很多因素影响总需求,但在这里,我关注的是货币冲击所起的关键作用。  多年以来,美国学者们对于大萧条成因的讨论,主要是货币因素所起的作用有多大。不难发现,在经济紧缩时,货币供给、产出和价格都急剧下降,而在复苏阶段则迅速上升,但问题是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在对美国货币史的经典研究中,弗里德曼和舒瓦茨(Friedman
Schwartz,1963)对这些现象作出了一个货币主义者的解释,指出因果关系的主线是从货币收缩到价格和产出下跌,其中货币紧缩是当局决策不当和银行体系持续存在危机的结果。与弗里德曼和舒瓦茨相反,泰明(Temin,1976)认为,大部分的货币紧缩实际上反映了货币对产出的被动反应;大萧条的主要根源来自实体经济方面(例如l930年那次著名的消费自发性下降)。  以上两种观点的支持者一直争论不休。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因素在大收缩末期(从1930年年底或1931年年初到1933年)的重要作用,而反货币主义者(antimonetarist)则强调非货币因素在最初的低迷时期的重要性。现在被很多经济学家认可的是一种折中的立场,即货币因素和非货币因素在不同阶段都起了作用(高登与威尔考克斯(Gordon
Wilcox,1981))。然而,从使用的数据来看,争论者们似乎过于关注美国的情况,这妨碍了他们就大萧条中货币的重要性得出一个结论性的论断。  然而,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关于大萧条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出现了,它关注的焦点是两次大战之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运行(乔杜里与科钦(Choudhri
Kochin,1980);艾钦格林(Eichengreen,1984);艾钦格林与萨克斯(Eichengreen
Sachs,1985);汉密尔顿(Hamilton,1988);泰明(Temin,1989);伯南克与吉姆斯(Bernanke
James,1991);艾钦格林(Eichengreen,1992)。从方法论上看,关注国际因素的一个自然结果是,这个领域的学者们带着一种强烈的比较眼光来研究大萧条。我在开头已经指出,这种发展是个重大贡献,它的应用已经不限于研究金本位制的作用问题。本质上说,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众说纷纭缺乏定论的情况不同,对金本位制的新的研究使我们敢于信心十足地断言:无论全球价格和货币价值的下跌,还是最后的复苏,货币因素都是重要的原因。有两个被完好记录的现象支持这一结论。  第一,对两次大战之间的金本位制的运行的透彻分析表明,20世纪30年代早期世界范围的货币紧缩,大部分不是对产出下滑的被动反应,而是设计糟糕的制度、短视的政策决策和不利的政治经济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很大程度上未被预料到的)结果。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在几乎每个国家观察到的货币、价格下跌与产出下滑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反映了货币对实际经济的影响,而不是相反。  第二,因为一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政治的、哲学的,而不纯粹是经济的原因,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危机中,一些国家的反应是迅速放弃金本位制,而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不惜代价地固守金本位制。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可以增加货币供给并提高价格水平,并且在短暂的迟疑后,它们也的确这么做了。而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被迫陷入更严重的通货紧缩。有非常充分的证据表明,那些放弃了金本位制的国家比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从大萧条中复苏得更快。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坚持金本位制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复苏。复苏对汇率制度选择的高度依赖,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货币因素的重要性。  第1.1.1部分将简要地讨论上述第一个结论,第1.1.2部分则讨论第二个结论。  1.1.1 货币紧缩的根源:多重货币均衡?  尽管以前货币主义者讨论的焦点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的货币紧缩,但这并非是美国特有的现象。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大多数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中。正如近来的研究强调的,发生货币紧缩的大多数国家的共同之处是它们坚持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各国中止了金本位制,战后又努力重建了这一制度:英国于1925年恢复金本位制,采用战前平价;法国于1928年完成回归;到1929年,金本位制已经在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普及(只有少数国家没有采用,其中西班牙国内政局动荡阻碍了金本位制恢复,一些拉美和亚洲国家实行银本位制)。重建金本位制被赞扬成一项重要的外交成就,是把20世纪20年代混乱的货币金融体系恢复到古典金本位时期()相对平稳状态的重要一步。不幸的是,金本位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好处:它没有带来新的稳定,到1931年,金融恐慌和汇率危机肆虐不已,大多数国家于当年放弃了金本位。1936年,法国和其他残存的“金本位集团(Gold
Bloc)”成员要么贬值,要么放弃严格的金本位制,于是这一体系彻底土崩瓦解了。  上文指出,两次大战之间的短命的金本位制的一个特点是,坚持金本位制的国家的内在货币存量的急剧下降。
  Bernanke是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大师。他不仅在研究技术上炉火纯青,而且他把结果放在更大的宏观经济框架下进行解释的能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Mark
Toma,Financial
Review  这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对我们理解大萧条的深度和广度是一项卓越的贡献,本书将成为经济周期研究领域里的标准参考书。  ――Randall
Kroszner(芝加哥大学教授,美联储理事)  Bernanke的著作给经济研究带来了巨火的影响,使宏观经济学家们看到了历电分析的优势;一些举足轻重的研究者(例如James
Itamilton和Steve
Cecchetti)深受启发,追随他进入了这个领域。这九篇论文构成了内在一致的整体。  ――Barry
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把这些论文汇集成册,将为学生们寻找Bernanke的重要著作提供一个来源,他的论文集大萧条的国际观点之大成,具有深刻的解释能力。  
  ――Peter
Temin(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Bernanke这卷文集收录的九篇论文里,至少有五篇分析了美国等样本国家的定量数据。他是一个细致的计量经济学家,在讨论数据的缺点和计量经济学中存存的问题时谨慎严密,他对自己研究结果的解释与当前经济学界在大萧条问题上的共同看法一致。    ――Anna
J.Schwartz(国家经济研究局)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中的摘要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