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训练三是那本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必修一专题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_必修一_课本解读_学生频道_湖州历史教学网
[必修一专题三]教材练习参考答案
&&&&&&&&&&&&&&&&&&&&&&&&&&&&&&&&&&&&&&&&&&&&&&&&&&&&&&&&&&&&
发表日期:日&&& 共浏览4184 次 &
& 录入:admin&
&&&&&&&&&&&&&&&&&&&&&&&&&&&&&&&&&&&&&&&&&&&&
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附件
二 辛亥革命
P50【学习思考】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我等之非清朝人矣!”孙中山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答案提示:清朝是当时中国的政府,中国是一个国家,因此清朝与中国的关系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是因为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P53【史学争鸣】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
答案提示:这道题实际上涉及对辛亥革命的最终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问题是目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教材上提供的仅仅是其中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它没能完成历史使命,因此失败。第二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从经济上讲是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近代的工业国,从政治上讲是从君主专制过渡到民主制度。这个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推翻满清帝制,如果把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和完全的民族独立作为一个任务强加到辛亥革命头上,这是苛求古人。因此,按照推翻满清帝制这个标准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实际上,各家争论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是立足短期观察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P53【自我测评】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P53【自我测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推翻清朝统治就是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创立民国”,三民主义只剩下平均地权有待奋斗。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争取同是汉族,又不乏开明之誉的袁世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革命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而且,资产阶级平时不注意发动群众,缺乏足够的实力,自己无法巩固政权,只好寄希望于袁世凯讲求诚信,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从客观原因来讲,袁世凯伪装得较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认清其反革命的本质。
P53【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认识。
答案提示:两句名言蕴涵的道理主要是:做事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顺乎天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乎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应乎人情”“适乎人群之需要”),做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具备世界意识(或称国际意识)的、代表人民利益的不屈不挠的实干家(“决志行之”)。
这两句话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既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提倡民主革命的人,他站到了时代潮流的前面;孙中山一出世间就是革命,是一个意志顽强的实干家。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P54【学习思考】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罢工,对北京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P55【学习思考】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以谁为师?为什么孙中山后来提出“以俄为师”?
答案提示: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以美国为师,因为他提出要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这是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启发的结果。经过五四运动,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受到很大鼓舞。
P56【学习思考】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提示: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乏民主制度,无议会可以利用,工人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十分残暴,因此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落后,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农村中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民由于深受重重压迫,又有很强的革命愿望,因此只能先占农村后占城市。
P57【学习思考】“又分谷子又分田”和“工农翻身掌政权”有什么联系?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为巩固土地革命的成果,激发出政治积极性,他们积极组织起来,参与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二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P59【学习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统一战线。
P60【自我测评】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
答案提示:毛泽东认为应该分清敌友,建立统一战线以团结朋友反对敌人。正面例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发动农民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反面例子:在国民革命中把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作为可以信赖的朋友,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P60【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案提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指中国革命照搬苏俄模式,如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企图通过城市革命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种趋向的中国化”是指中国革命越来越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革命出现“列宁主义趋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其次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共产国际不很了解中国国情,于是照搬苏俄模式。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实现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干预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等。
专题三&& 学习小结与测评
1.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不同特点。
答案提示:
指导思想:农民阶级以传统的平均、平等思想为指导;资产阶级以西方传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无产阶级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革命纲领: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虽然反封建,但是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虽然有一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是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无产阶级则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策略:农民阶级孤军奋战。资产阶级缺乏群众基础。无产阶级则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广泛结成统一战线。
革命前途: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逐步走向封建化。资产阶级的目标是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答案提示: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两个小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一个是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先说第一个问题。首先,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提不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不敢发动人民群众,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革命性最彻底,组织性最强,能够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重任。无产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其次,这是由历史经验证明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革命斗争,但要么完全失败,要么没有取得完全成功,这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了全国各民主党派、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的信赖和拥护,并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
再说第二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结果,意味着农民阶级绝对平均理想的破产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行,表明这些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的伟大战略,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 热门文章:
&? [10291]
&? [1015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承办: 邮编:313018
电话:&邮箱: &联系QQ:
页面执行时间:219.727毫秒&作  者:王敏华 主编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ISBN:978-7-/H.0914
语  种:英语
字数:318 千字
定价:¥29.00
您正在评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听力训练(3)(MP3免费下载)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4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材回扣+考点分类+课堂内外+限时训练)专讲专练12.3几何概型课件.ppt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十二章 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 新课标通用A版 ? 数学(理)? 安徽
必考部分?第十二章?§12.3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 新课标通用A版 ? 数学(理)? 安徽
01教材回扣 02考点分类  03课堂内外 双基限时练 01教材回扣 自主学习 必考必记,学教相长 02考点分类 案例剖析 研习考点,触类旁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2014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材回扣+考点分类+课堂内外+限时训练)专讲专练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课件.ppt6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 新课标通用A版 ? 数学(理)?安徽
必考部分?第一章?§1.3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 新课标通用A版 ? 数学(理)?安徽
01教材回扣 02考点分类  03课堂内外 双基限时练 01教材回扣 自主学习 必考必记,学教相长 02考点分类 案例剖析 研习考点,触类旁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