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集团鸣人有没有成为火影资本帝国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1)
●3.8万元创业资金起步,19年打造出管理总资产达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欲效仿巴菲特模式进军保险业,打造万亿元金融帝国,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
   与本栏目此前报道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19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短短19年间,它已积累了322亿元净资产,旗下拥有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如何做到了挺立潮头、保持不败?
   它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它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对于复星的成功,董事长郭广昌概括原因是“把握住了政策的脉络、跟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投资”。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9月15日,复星宣布将与美国寿险巨头保德信在中国筹备设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这次复星把握好脉络和时机了吗?
   不同时期树不同榜样
   复星希望在5-8年内成功地向巴菲特模式转型,成为一个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相似的“领先的投资控股公司”
   一个哲学系毕业生,加上三个遗传工程学毕业生,凑在一起能够做什么?郭广昌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四人给出了一个奇妙的答案——能够诞生一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管理上千亿元的庞大资产。
   郭、梁、汪、范都是复旦大学毕业,郭毕业于哲学系,其余三人毕业于遗传工程学,他们现在的身份分别是复星集团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和联席总裁,成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身家从数十亿到上百亿不等。
   他们白手起家创建的复星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也是一个异数。这家公司似乎什么都在做,且行业跨度之广令外界“摸不着头脑”。豫园商城、复地集团、招金矿业、分众传媒、雅士利、红星美凯龙、Folli Follie……这些知名度颇高的企业,都与复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为复星控股,或为复星参股。
   从1992年创立至今,复星横跨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复星目前投资过的项目超过140个,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多达37家(截至2011年7月底)。
   复星对自己的定位,正在由综合性产业集团向着投资集团悄然转化。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为自己树立不同的榜样。粗略统计,这家公司曾经期望成为中国的通用电气、内地的和记黄埔、打造中国特色的黑石集团或凯雷……最近被复星高管们频频挂在嘴边的是巴菲特,希望复星在5-8年内成功地向巴菲特模式转型,成为一个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相似的“领先的投资控股公司”。
   郭广昌今日的梦想是“十年之内,复星要管理万亿元资产”。而19年前,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走出复旦校门时,上亿元对他们而言,都是“难以想象的财富”。
   起步3年赚够一亿元
   1992年,郭广昌与复旦几位留校的师兄弟一起下海创业,1年赚了第一个1000万,3年赚到1个亿。
   1992年,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在复旦大学团委任职。他们都是复旦毕业留校,彼此先是师兄弟、同学关系,后又成为了同事。合计一番后,他们决定集体下海。
   当年郭广昌已经考过了TOFEL和GRE考试,还向亲戚借够了钱,原本打算出国留学,但是眼看着上海变成投资和创业的热土,他改变了主意。
   “当时我们遇到了杨浦区的科委主任,他跟我们讲,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个人可以办企业了。”于是郭梁二人决定“一起出去做点事”。梁信军日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描述下海动机。
   1992年11月,郭广昌与梁信军等人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为一些公司做市场调查,启动资金3.8万,这就是复星的前身。
   他们被称为“三无创业者”:无钱,无经验,也无商科背景。依靠蹬自行车大街小巷寻找客户,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当时都成为了他们的客户。到1993年6月,广信成立不到10个月,公司已经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汪群斌说,通过广信赚的钱不算多,但让他们开始了从学生、老师向商业人士的转变。
   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业务主攻房产销售和生物制药。试水房产销售让复星在当年年底就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1995年,通过乙肝诊断试剂,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赚到第一个亿元。
   这期间,复星并非始终一帆风顺。1994年前后,保健品行业异军突起,大量保健品发家的富豪似乎一夕之间冒了出来,例如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太阳神、三株口服液、昂立一号……这些品牌激活了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也诱惑着下海试水的创业者,包括郭广昌和刚刚起步的复星。
   “那时候做医药,觉得发展太慢了,就考虑保健品。”汪群斌说。复星推出了一款“高科技”的保健品——咕咚糖,一种不含蔗糖的糖果。最终复星在这里面亏了上百万元后退出,迅速调整方向,坚定发展生物医药。
   上市后发现资本魔力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郭广昌认识到资本魔力,此后他寻找各种投资机会,打造出复星发展模式。
   复星在保健品的失败中并非一无所获,郭广昌等人意识到,失败缘于对保健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同时缺乏人才储备,执行力不够。而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要经过充分调研,考虑项目底线,进入之后如果“此路不通”就及时退出,这也成为复星日后投资不同行业的准则之一。
   此后的复星顺风顺水,以至于被媒体称之为“复星神话”。这一切得益于复星“舞步”对政府节奏的精准合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医药分销体系改革,政府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药品分销,复星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医药领域;1998年中国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后,复星成立了复地集团负责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2002年、2003年复星抓住了大上钢铁的机会;2004年金价极低的时候,复星投资了招金矿业;2007年正是矿价疯涨之际,复星成功收编海南矿业……
   复星主要业务板块——医药、房地产、矿业、钢铁、零售——都恰好踩准了最佳时点,在这些行业刚刚向民营资本敞开之际,或者这些行业刚刚从谷底开始上行之际,复星恰到好处地进入,发展,壮大,上市。
   复星被认为是借助两个大势进行投资,一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大部分行业的增速高于GDP增速。汪群斌一语道破复星多年来投资项目的不败“秘诀”:“第一要看行业,行业本身是否有比较高的成长性,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业增长率是不是高于GDP。”
   1998年,复星实业作为上海第一家民营企业上市,这也是复星系第一家上市企业,募集资金3.5亿元。郭广昌认识到资本“四两拨千斤”的魔力,此后他寻找各种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参股或控股一家公司,再以此为基础向外扩张,通过推动这些企业早日上市,实现了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这就是复星的发展模式。
   用郭广昌的话来说,就是“持续地发现投资机会、持续地优化管理、持续地对接资本市场”。
   “复星系”急剧膨胀
   资本魔方屡试不爽,去年复星的投资组合里有6家公司实现IPO,共募资96.1亿元,带来22.6亿投资回报。
   有人归纳了一套“复星式发展模式”:强势资本、低点介入、整合增效、上市融资、快速扩张。
   “复星系”急剧膨胀的财富,大致可以整理出如下一个脉络:在通过咨询、房地产、医药行业分别赚取了第一个100万、1000万和一亿之后,复星完成初始资本的积累。等到复星实业上市,资本又一次实现了飞跃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务等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实现下一轮并购,并购后的公司通过整合提高效益,推动尽快上市,或者配股融资,或者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获得新的资金,再投资新的项目。犹如滚雪球,复星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复星的几大产业领域——医药、矿业、钢铁、零售无不重复了这一轨迹。例如,复星与国药集团合作成立国药控股,进而控股国药股份、一致药业;帮助国药控股2009年香港上市,募集资金87.3亿港元。至今复星国际还有该公司34%左右的股份,目前市值约179亿港元。
   2002年,复星首先控股豫园商城,再联合豫园投资招金矿业,招金矿业上市,募资25亿港元,后黄金价格飙升,复星的投资获取丰厚回报。
   2003复星并购南钢股份:首先是由复星出现金,南钢集团出资产,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复星控股。然后复星进一步以现金增资,南钢集团则以拥有的上市公司南钢股份的股权增资。经过这样的安排,复星不仅控制了上市公司,还缓解了出资压力。后复星又通过南钢联合唐山建龙间接参股宁波建龙。
   2007年复星重组海南矿业,迅速重组增效扭亏为盈,今年6月底,复星亦公告称,正考虑可能将海南矿业分拆,并于上证所独立上市。
   这一“复星式”资本魔方屡试不爽,最近的例子是:去年复星的投资组合里有6家公司实现IPO,共募资96.1亿元,为复星带来22.6亿的投资回报。2011年年初至今复星亦有6家企业上市,还有一家公司已通过发改委审批,只待募资。
   董事会“一票否决制”
   为确保风险控制,对于任何投资项目,复星集团董事会的决策七人组每人都有否决权。
   复星能够走到今天,凭借的不仅仅是资本魔方,更多是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两条腿走路。
   “我是一个很小心的人。”郭广昌在很多公开场合说。
   汪群斌总结复星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投资市场胜多败少,用了一句话“考虑底线,控制风险”。
   在复星集团董事会,决策七人组中除了四名创业者,还有三位重要人物:秦学棠(负责法务)、丁国其(负责财务)、吴平(负责人力资源)。这些具备专业背景的董事们,能够为复星的项目决策提供专业意见。
   为了确保风险控制在最低,董事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一票否决制。
   “我们做项目决策要从四个角度来看:第一、这个项目有没有发展前景,有没有竞争力;第二、财务角度是否比较好,有效益;第三、从法律角度来看,有没有法律和政策风险;第四、从团队角度来看,做这个项目的团队是不是有竞争力。”汪群斌告诉记者,复星董事会的一票否决有双重含义,“上述四个方面有任何一个条件达不到我们不做,董事会内部有任何一个人不同意我们不做。”
   有媒体曾如此描述复星投资决策的形成:在项目投资前,他们甚至会为此到证监会、发改委去问一遍,“有这么一个东西,假设要上市,能不能获批,有什么障碍?”
   在确定投资之后,复星会对纳入版图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这些企业大部分经营效益都有了可观的改善。
   以海南矿业为例,在2004年复星开始与海南省国资委谈判收购海南矿业的收购事宜时,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富
   铁矿”的海南矿业一度连续亏损8年,露天开采进入后期,冗员众多,管理滞后。
   这个项目复星跟进了三年,在赢得海南矿业后,复星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重组,压缩成本、采购集权,同时非常注意处理员工安置、地方利益等敏感问题。当年年底海矿实现盈利,此后连续效益良好,至今仍是复星重要的利润增长来源。
   “投资快感”之后涉险幸存
   2002年、2003年投资过热后,国家收紧宏观调控,德隆系因资金链断裂轰然坍塌,复星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2002年、2003年正是固定资产投资热时期,复星也是享受到这种“投资快感”的企业之一。从2001年年底到2003年,复星集团及子公司、关联公司在钢铁、地产、零售、医药、金融等多个产业领域进行了一轮密集性投资。
   复星在那三年的投资包括:2001年——收购豫园商城13.3%国有股权(2.34亿元);2002年——投资建龙(3.52亿元)、进一步收购豫园商城6.8%股权(1.19亿元)、投资德邦证券(5.01亿元);2003年——投资宁波建龙钢铁(8.25亿元)、合资成立南钢联(16.5亿元)、投资国药控股(5.03亿元)等。
   及至2004年,复星集团属下已经有复星医药、南钢股份、豫园商城,以及在香港上市的复地集团四家上市公司,并间接参股多家公司,一个投资控股集团的格局初具形状。
   在那几年里,飞速扩张的民营集团不止复星一家,包括德隆系、科龙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鸿仪系、朝华系民企群雄并起,有些比复星声势更旺。但随后却是纷纷崩盘,屹立至今的复星算是硕果仅存。
   2004年民企的冬天不是一夕降临的,曾有“中国最大民营企业”之称的德隆系一夜崩盘,也将复星推上了风口浪尖。
   因国家忽然收紧宏观调控,德隆系因资金链断裂轰然坍塌,当年出问题的还有农凯系、科龙系等,这些企业均曾在资本市场上纵横一时。同样作为民营资本运作高手的郭广昌也成为众矢之的。复星频频被用来与德隆系作比较。
   复星此时做了三件事。“第一、外界怀疑我们的竞争力,我们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做了一份竞争力报告;第二、外界担心我们资金链和资产状况,我们就请国际会计事务所安永做了一份全面系统的审计;第三、我们把公司情况和利益相关者做了充分的、透明的沟通,和银行、和政府、和社会各界。”汪群斌说。
   安永的报告显示,截至日,复星集团总资产达到331.3亿元,负债总额228.17亿元,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8.88%。复星公开承诺当年将资产负债率降低到60%。
   账本的公开有助于外界对复星重拾信心,而稳健的投资风格又一次助其渡过难关:资料显示,整个2004年,复星集团从银行及其他财务机构那里借贷的现金净额仅为8.01亿元,相比2005年、2006年这个数字复苏为37.65亿元和39.21亿元,2004年的借贷净额透露了当年复星处境的艰难。所幸当年复星钢铁、房地产、医药三大主业保持了成长与盈利,盈利额分别达10.71亿、5.15亿和2.19亿元。
   复星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及时上市融资还债
   2007年7月复星国际香港上市,融资128亿港元,公司融得资金将有40%被拿去还债。
   在2004年后的两年里,复星收缩战线,并紧锣密鼓谋求整体上市。
   梁信军坦承,2004年宏观调控事件,尤其是德隆事件是直接促使复星日后整体上市的诱因。
   2007年7月复星国际香港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是港交所当年第三大IPO。当天复星国际总市值超过646亿港元,郭广昌持股市值近300亿港元。
   复星的整体上市又一次“十分及时”,因为就在2006年,复星出现经营现金流量赤字7.26亿元。复星国际亦表示,融得资金将有40%被拿去还债。
   这次IPO,复星出售20%的股本换回宝贵的现金,满足了各业务板块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复星对自己的定位也悄然转化,最初通过多元化产业投资,复星由“制药大王”到“地产巨擘”再到“钢铁大亨”,成为中国企业多元化投资的代表;但从这一年开始,复星开始向投资集团发展,郭广昌提出了新的业务方向——战略投资与金融服务,更好地与基金、资本结合投资产业。
   当年复星集团成立了第一个集团直属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复星创富,开始了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的方式。随着私募股权投资越做越大,复星创富、复星创业、复星谱润等团队构成了庞大的私募股权平台,甚至出现了争夺同一个项目的数个投资团队都同属复星系的现象。而郭广昌对“自家人抢生意”一事并不在意,他用“郭氏赛马”理论解决这一问题——好马是靠赛出来的。
   2009年,复星又走得更远了些,开始尝试资产管理,当年11月复星旗下的复地景业成功募集了5.5亿房地产投资基金。
   (下转B06版)
   B04-07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奕
发表评论&&
欢迎读者发表评论,但新京报网保留编辑权利,以及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利
用户名密码
【看电影】叙事:小品+广告,画蛇添足
旅游公社除了滑雪,还提供丰富有趣的度假生活
健康公社即便是雾霾天,也不能24小时不开窗一直封闭
人才周刊 每5人中就有一个害怕数学;看电影学数学颇受欢迎
地球周刊 200余高官几乎被换一半;要核武器,也要发展经济
声音话题投票
俗话说‘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金凤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是‘打下金凤凰’的重要措施。
  重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栖伟被查,中纪委昨日通报采用的措辞是最严重“级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谭是十八大后重庆首位被查的省部级官员,其干了7年重庆市副市长,曾分管三峡移民工作,坊间猜测其被查极可能与三峡移民工作有关。
赞同。露天烧烤不健康,且影响周边环境。
不赞同。夏天吃露天烧烤是一大享受。
说不清。得看具体执行情况。
在法律上规范城管的职能与执法手段
政府加大对小摊小贩的照顾与扶持
城管与小贩应该互相理解
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5月5日图片精选
4月30日图片精选
4月29日图片精选史玉柱资本帝国:潜伏16家上市公司|史玉柱|资本|民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史玉柱资本帝国:潜伏16家上市公司
  本报记者 韦杏伶 发自广州
  4月9日晚间,史玉柱辞去巨人网络CEO,仅保持董事会主席职务,一时业界震动。
  从巨人大厦到脑白金,从富豪榜到负债2.5亿元,再到荣升富豪榜,1989年便下海创业的史玉柱号称回归“潘可睢薄
  然而,只要稍微转换视角,史玉柱不是归隐,更不是归去,只不过从实业家向资本家过渡,又精准地迈出了一步。
  巨人网络总裁刘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巨人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他(史玉柱)基本淡出了,但大的发展方向还是他在把控。”
  相比脑白金、征途这些台面上的喧嚣,几经沉浮的史玉柱,终将选择隐居幕后,金融资本,也成为这个市场运作奇才宿命般的终极舞台。
  史玉柱近几年很少和外界谈起他的投资策略,曾经多次接触他的李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最近一次谈到投资应该是在2011年,“我最近一次见史也是好几年前了”。
  而2011年是史玉柱不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的一年,据统计,自2011年3月至今,史玉柱通过上海健特共增持民生银行80多次,耗资55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本报记者 韦杏伶 整理 周伟制图
  如以今年2月5日民生银行A股11.71元、H股12.08港元计算,史玉柱因增持可获得约54亿元的浮盈,也因此被网友称为“2012年最佳投资家”。目前,史玉柱共拥有民生银行A股8.096亿股,港股3.495亿股。
  史玉柱目前投资的银行有两家,分别为民生银行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银行”),但他最偏爱民生银行,也许这跟他与之结缘甚早有关。
  外界多认为史玉柱结缘民生银行是出于帮朋友冯仑解围,其以1.43亿元的白菜价购买冯仑手中1.43亿股民生银行原始股的故事广为人知。
  然而据相关报道:“史玉柱是民生银行的十二名发起人之一,他甚至出了初始费用的三分之一。但后来股东出资的时候,珠海巨人危机爆发,史玉柱没钱了。直到万通上市,冯仑为了明确主业,将自己所持的民生银行股份卖给史玉柱,他才重新跟民生银行发生关系。”
  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时间是1996年,那时候正是史玉柱在珠海的巨人资金告急的时侯,这个节点想必会让史玉柱难忘。
  上世纪90年代末复出后的史玉柱不止一次对外表示其实自己很胆小,经历过一次资金链断裂的他“绝对不会让公司负债率到10%”。他曾于2008年和2009年对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进行大量减持,并对外解释这是“抱着现金过冬”。
  2008年9月,史玉柱减持民生银行2201.96万股,套现约8895.92万元。2009年初,他再次减持5.78亿股,套现约27.57亿元。此外,还同时从华夏银行套现约5856万元。
  但自2011年到2012年,史玉柱便频频增持民生银行,目前持股比例达2.85%。他曾发微博称,“我们增持民生,非投机性买卖,属长线战略性投资”。
  这次童话般投资幕后,曾被演绎出诸多猜测,也让史玉柱从玩票到职业的资本运作,开始为人关注。
  潜伏16家上市公司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除了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近年来史玉柱还通过巨人投资和上海健特分别涉足、、、、、、、、以及、、、、、、等16家上市公司,广泛涉及房地产、土木工程、塑料塑胶、金属、电子及能源等多个行业。
  2009年7月,史玉柱和泛海集团的董事长卢志强以及科瑞集团的董事长郑跃文作为战略投资者一起被新有限公司(简称“新华联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傅军引入旗下的北京新华联置地有限公司(简称“新华联置地”),当时巨人投资花8000万元以增资方式获得新华联置地3.39%股权。
  一个月后,新华联控股受让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黑龙江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为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联”)8725.56万股股份,成为新华联的第一大股东。
  当年11月新华联控股将主营房地产的新华联置地注入到上市公司,新华联进行重组,其向新华联控股、科瑞集团、泛海投资、巨人投资、长石投资、合力同创发行12.86亿股股份为对价购买新华联置地100%股权,作价29.2亿元,巨人投资得以持有新华联4360.7万股增发股,持股成本约为1.83元/股,股份锁定期为3年。日新华联收盘5元/股,巨人投资账面浮盈达1.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联控股、长石投资和合力同创属于傅军实际控制的一致行动人,而科瑞和泛海都参与过民生银行的创立。科瑞的五个创始人中有四位来自农行与建行,其董事长郑跃文又为谋办民生银行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于1995年担任民生银行筹备组副组长。后科瑞因参与华夏银行改制,并成为常务董事单位而没能入选民生银行的发起人。而泛海则是民生银行发起人之一。巧的是,史玉柱目前投资的银行就有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两家,而且在上述持有新华联的过程中几乎与卢志强同进退,泛海投资同样持有新华联4360.7万股股份。
  巨人投资还曾于日参与西藏天路的定向增发,以8.84元/股发行价持股800万股,2008年送转后持股数变为1600万股。日这些股份上市流通,解禁后巨人投资逐步抛售,至日减掉550万股,到日已不在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若以这两次日期的均价(4.12元/股和6.69元/股)计算,耗资7072万元的持股成本全部套现后可赚2218万元的投资回报。
  随后的2010年是巨人投资和上海健特频繁投资的一年,当年6月30日至9月30日,巨人投资分别进出珠海中富(600.08万股)、生益科技(420.74万股)及金宇集团(318.59万股),以当时均价计算,分别获利546万元、1064万元及1121万元。
  全部转手抛空后,巨人投资又于当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买卖中弘股份(150万股)、南天信息(500万股)、飞乐股份(340万股)及升华拜克(365万股),按均价计算,分别可获利748.5万元、465万元、-119万元和401.5万元。
  与此同时,上海健特于2010年6月至9月进出*ST吉纤(515万股)、厦门钨业(458.64万股)及广东明珠(507.24万股),按当时均价估算,可分别获利约581万元、7200万元和1075万元。同年9月至12月,上海健特还进出珠江实业(400万股)、杭州解百(600万股)和南洋股份(230万股),分别获利340万元、-198万元和1453万元。
  该公司紧接着于2010年12月进驻闽东电力,持1000万股成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为1.15亿元左右。后2011年3月底便从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消失,按彼时均价11.8元/股计算,最多获利300万元左右。
  通过这些非银行类的A股上市公司,史玉柱目前在新华联的账面浮盈有1.38亿元,而且在2009年及2010年间通过套现所参股上市公司已经共获利1.72亿元。
  史玉柱的玩家谱系
  前述接近史玉柱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投资并非史玉柱的新业务,而是他之前在珠海就有的。
  其实在复出后,史玉柱便得到诸多好友兼贵人的指点甚至帮助,在他的资本帝国里,段永基、卢志强、冯仑等人俨然同行。
  从1997年开始复出后史玉柱靠脑白金孕育了一批公司,这些公司大多都不是以他个人名义注册,直到2001年他才以自己注册的巨人投资从幕后走到前台。
  1999年7月上海健特成立,法定代表人是魏巍。股东是刚成立4个月的怀远宏强商贸有限公司(简称“怀远宏强”)和黄山康奇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黄山康奇”)。而魏巍同时是黄山康奇的法人代表,据消息称魏巍还是史玉柱的老部下。且黄山康奇与史玉柱当时在珠海已经注册的公司―珠海康奇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康奇”)同有“康奇”标志。
  2000年3月上海健特和黄山康奇分别收购无锡华弘集团药业有限公司60%和40%的股权,并将它更名为无锡健特。
  2001年4月,巨人投资成立,史玉柱持有95%的股份。成立三天后,怀远宏强便将所持上海健特90%股份转让给巨人投资;不久黄山康奇跟着将持有的上海健特10%股份转让给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聚鑫有限公司(简称“左旗聚鑫”),而自称“为了史之权益而以信托形式持有其于巨人投资之权益”的左旗聚鑫实际几乎受史玉柱控制。
  当时珠海康奇拥有脑白金的生产许可证,而无锡健特是生产厂家,上海健特是全国总经销,巨人投资则是商标的最初注册人。于是,两个健特,两个康奇,都在做脑白金,相安无事。这可以说是史玉柱的第一步棋。
  2000年9月一家名为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华馨”)的公司成立,同样,出资人不是史玉柱,而是高洪英和王建平。有媒体报道此两人是史玉柱安徽怀远老乡,且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名字刚好也叫王建平。
  记者向民生银行董秘万青元求证上海华馨的出资人王建平是否为史玉柱老乡,对方表示,“他是湖南人。”但对其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王建平是否为同一人并没有给予回答。
  后来的事实表明,上海华馨的成立几乎只是为了把生产脑白金的无锡健特注入到一家当时名叫青岛国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国货”,现名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投资”)的上市公司中。
  上海华馨成立不久便成功收购无锡健特全部股权,并在2002年将之转让给ST国货。自此,史玉柱的资本之棋似乎告一段落,而他的巨人投资此时成立刚满一年左右。
  2002年11月,上海健特以1.46亿元向无锡健特出售脑白金商标权。有人计算,仅关联交易和分红,上海华馨与上海健特共获得高达3.43亿元的收入。
  当大家都在疑惑为什么史玉柱把亲手培育的脑白金卖掉的时候,史玉柱实际上赚了3亿多元,而且还和上海华馨、民生投资等这些脑白金买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实自史玉柱踏入资本市场的第一天起,段永基就与他站在了一起。就在上海华馨收购ST国货完成之后,段永基便以独立董事身份出现在ST国货新的股东会名单中。此外,从2002年起,段永基的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停留在ST国货的前十大股东之列。
  后来史玉柱也帮过段永基一把,2002年史替段还钱以免除段的四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四通控股”)所持60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被法院冻结拍卖,而这也是为什么史玉柱投资的第一家银行并非民生而是华夏的原因。
  截至日,上海健特持有华夏银行8956.83万股,由于此前2009年套现至少5800万元,加上2005年无锡健特以1.17亿元受让上海健特持有的华夏银行4500万股,史玉柱投资华夏银行已至少获得收入1.75亿元。实际上,早在2006年,史玉柱就对外称,“到现在,我投资的两只银行股赢利近40亿元。”
  另一个与史玉柱有紧密联系的资本朋友是卢志强,两人除了都是民生银行的董事外,还通过民生投资这条纽带有着更源远的关系。
  在上海华馨囊括了ST国货和无锡健特后,其自然人股东高洪英和王建平均将上海华馨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汪远思和考尚校。
  资料显示,考尚校曾任泛海控股董事长助理,而汪远思则间接持有泛海控股旗下的民生证券17.599%股权,是第二大股东。2009年4月,泛海控股成为ST国货的第一大股东,并将之更名为民生投资,实际控制人变为卢志强。至今泛海控股仍持有民生投资22.56%股权。
  其实不仅是段永基和卢志强,与史玉柱走得近的还有柳传志、马云等人。史玉柱曾对外称他的交际圈主要在两个俱乐部成员之间,一个是泰山会,另一个是金鼎俱乐部。
  泰山会目前会员是段永基、柳传志、冯仑、卢志强、复星集团郭广昌、远大空调张跃、信远控股林荣强、史玉柱等16人,其中柳传志亲任会长,段永基任理事长。
  史玉柱和泰山会的关系堪称“生死之交”,在老巨人未垮之前,通过泰山会元老华怡芳介绍,他曾帮助让时任北大方正集团总裁的楼滨龙当过一阵子巨人的总裁。而巨人垮后,史成了泰山会“救死扶伤”的重点对象,很多人都想着怎样帮助他,包括中关村元老段永基。段和史早在1993年泰山会刚刚成立时就认识,两人同年入会,至今已有20年交情。
  链接:资本家史玉柱:颠倒众生的“潘俊
  “食在广州,一点不假。”配图是一碗广州特有的鲜虾竹升面,桌上是一台笔记本电脑,桌下凳子上显露出鲜明的红色短裤。日12点42分,近两年未在媒体露面的史玉柱在微博上暴露行踪。
  逐渐转型资本家的史玉柱,用其“潘俊鄙罘绞剑叩怪谏
  这位曾经名冠一时、当今因民生银行大满贯而被誉为“最佳投资家”的大富豪喜欢穿红色衣服,他说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衣服大多只有红白两种颜色。
  “我也是看到他微博才知道他去到广州,但我没问他助理,有时候他的行程可能不一定方便给到我们。”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巨人网络”)公关部总监马全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还有,有时候他可能离开了才发的微博,不一定他在(广州)的时候发的。”
  巨人网络总裁刘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史玉柱)是真喜欢打游戏,以前率队研发征途的时候,他是昼夜完全颠倒,晚上打游戏,白天休息。现在他也还很喜欢打游戏,但作息时间比以前规律很多了。”
  上海松江巨人网络总部园区内,史玉柱的住宅里养着三只狗、一只猫、四只鹅,其中两只黑背都是跟马云领养的,还有一只是只红鼻子雪獒,他的猫则喜欢在他睡着时跑到被子上拉粑粑。
  熟悉史玉柱的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实他就住在我们园区,他有了微博以后,整个人给外界的形象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外出戴个大墨镜,跟一个老大似的特别酷,给人觉得他是不是特别不好说话,但其实你要是看他微博,会发现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很多东西他不加掩饰,甚至有点调侃、丑化自己。”
  光头,墨镜,红白色运动服是史玉柱现在最鲜明的形象。他坚持给自己剃光头,说剃光头的感觉很爽,头发没啥功能,还藏污纳垢,他曾怂恿柳传志也剃了一次光头。
  刘伟说,“珠海巨人时代的老史,跟现在确实判若两人。你还能在网上搜到一些老照片,那个时候老史不像现在只穿运动服,在正式场合还会穿西装。曾经烫过一头卷发,瘦得厉害。那些年还流行过喇叭裤,老史也会穿。”
  史玉柱现在除了在家坐山观狗鹅斗,还经常钓鱼、喝酒,一天抽3包3毫克香烟,有次照片中的他竟然两手各夹一支烟。他坚持游泳“锻炼革命身体”,环游世界,去过很多次西藏。喜欢偷拍美女,看模特比赛时、在游泳时都有偷拍过。
  他南半球、北半球到处走,在圣诞岛时还有冯仑、周成建、陈东升、张幼才、郭明等一行人同行。在岛上,陪伴他们的有80岁的椰子蟹和美丽的荒岛蚊子。他们谈论生意,然后“思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史玉柱说他曾被刘伟批评是微博控。他在微博上自称潘俊⒋笞彀停级⑿按笞彀筒豢科仔幸笛芯堪素员ǜ妗薄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鸣人有没有成为火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