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庐江大学生创业免税政策回乡创业政策

庐江千名大学生回乡创业 - 封面头条 & - 中国养殖网
客服热线:010-
庐江千名大学生回乡创业
  张青松是白湖镇六岗村走出的大学生,毕业于安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当其他同学忙着四处奔波找工作时,张青松却回到了庐江老家,办起一家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农庄,做起“山大王”。近3年来,庐江县已有1000多名大学生回家乡农村创业,从事生态种植、养殖、销售和“农家乐”等,谱写了一段段“凤还巢”的佳话。
  “能够在大城市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可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想谋得一个好职位很不容易。与其在城市不如意,还不如利用所学知识回到家乡干点事情。”张青松坦承当初回乡创业的初衷。经过一年多的创业,他的农庄生意红火,300多亩土地种植了猕猴桃、葡萄、柚子等,还饲养了4万只土鸡、200头猪、上千只鸭子和上万尾鱼。最近他还想注册一个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打造庐江特色农产品的集散基地。他说:“亲身感受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巨大发展前景,我真切体会到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在农村创业有奔头。”
  一些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汤池镇果树村徐新海大学毕业后,带着先进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回到山清水秀的老家创业,还手把手地教村里的乡亲们学习新技术。2008年,他带领的12户农户,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徐新海获2008年市“农民专家”称号。
  据悉,不仅庐江本地大学生乐意回乡创业,一些外地大学生也看中了庐江。去年3月,原先在合肥创业的4名外地大学生放弃年薪10万元的工作,来到白湖镇,投资200万元建立了庐江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
  为吸引全国各地大学生前来创业就业,庐江县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通过减免多项费用或采取补贴等措施,为大学生创业当好“娘家人”。目前,庐江县各镇(街道)都有大学生回乡创业。 (巢湖晨刊―钱良好)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责任编辑:ChinaBreed
【】【】【】【】【】【】【】 【】
上一篇:下一篇:
评论技术行情新闻十天内免登录
“让更多的人吃到有机大米”——一个回乡创业大学生的“有机水稻梦”
新华网哈尔滨5月5日电(记者吴晓东、王建)正值插秧时节,姚宏亮推着覆膜插秧一体机正忙着,今年他种的有机水稻将超过2000亩。用农家肥改良的水田覆膜后插秧,这样的种植技术不但产量高,而且攻破了种植过程中的除草、防虫等难题,实现了有机米的“好吃又高产”。
姚宏亮是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农民,大学毕业后回家创业。从2003年开始,他把生产有机水稻作为目标。而要想种好有机水稻,就不能使用农药,稻田除草是一个大难题。参照玉米覆膜的模式,姚宏亮在水田起垄,垄台种稻,全部使用农家肥,由于施肥量把握不准,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引起周围人的嘲讽,人称“姚疯子”。
经过多年摸索,姚宏亮掌握了覆膜水稻亩施农家肥的准确用量,首创的“覆膜有机栽培技术”2011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覆膜后再插秧,增加了人力和成本,姚宏亮开始琢磨如何把覆膜插秧连在一起。当时国内没有覆膜插秧一体机,为了支持姚宏亮发展有机水稻,延寿县农业局拿出15万元从韩国购进了一台覆膜插秧一体机,但并不好使。姚宏亮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装,研制出适合当地的覆膜插秧一体机,大大提高了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姚宏亮成为当地有机水稻种植“名人”。为推广覆膜有机栽培技术,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2007年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成立,姚宏亮担任理事长。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12人,入社土地面积15000亩,带动1000多农户。在经营模式上,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两种模式,生产的有机大米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大米。
前不久,黑龙江省组织绿色食品香港展,姚宏亮生产的稻米通过香港有机大米验证,成功进入香港市场。
延寿县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韩昌良说,生产有机水稻最难最关键的环节在于除草环节,“覆膜有机栽培技术”既为稻秧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温条件,又封闭了杂草的生产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机水稻生产最挠头的除草问题,实现了有机水稻生产的规模化。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陈海涛教授是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专家。陈海涛说,多年的种植实践表明,覆膜有机水稻可节约总用水量的40%左右,每亩可增产25公斤左右,膜下杀虫可以达到95%以上。
如今,覆膜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已在上海、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多个地市得到应用,并获得成功。姚宏亮说,他要种植更多的有机水稻,让更多的人吃到安全放心的有机大米。
(原标题:“让更多的人吃到有机大米”——一个回乡创业大学生的“有机水稻梦”)
本文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他们,是一群散落在异乡求学或工作的海南籍大学生,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他们记挂着生他们养他们的小村庄今后该何去何从!8月6日至8日,海南首届返乡大学生论坛在海口市大致坡龙泉乡园举行, 200多名返乡大学生聚集在此交流探讨。他们相信:回乡创业能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瞧,海南的返乡大学生就在各自的创业舞台挥洒着青春智慧……  陈统奎:带领村民搭建“理想国”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博学村,因为位于火山口,这里的土层薄,不利于耕种,村民就靠着一年不到2千的收入维持日常生活。如今,这里已是国内新社区营造的试验田之一。2012年,一个曾经成功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开始回到这里,带领村民搭建梦想中的“理想国”。他就是本次论坛的发起人之一———陈统奎。  陈统奎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5年后在杂志《南风窗》从事记者工作。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统奎在台湾参观了一个名为桃米村的生态村庄。那曾是一个垃圾成堆的落后乡村,经过改造后变为游人如织的新型社区。陈统奎深受影响,“我的家乡也可以变成这样”。  2009年11月,陈统奎回到博学村,开始组建“博学生态社区发展理事会”。为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选择了身在外乡的年轻人。但没多久,村民们开始不满,“有能力的人当不上理事,不在村里的年轻人却占着位置”。2010年底,陈统奎解散第一届博学村理事会,让村民自由竞选,争议声才渐渐少了。2011年,陈统奎得知上海有个农夫市集,将不含农药和化肥的中小农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在参观了该市集后,陈统奎马上着手为博学村的蜂蜜设计注册商标,组织群体到博学村生态旅游,游玩者可以采摘瓜果蔬菜,也可以在市集上购买农产品。为保证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陈统奎要求只有不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才能销售。  如今的博学村,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村民们修了海南岛第一条山地自行车赛道,修了崭新的文化室,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开建了民宿,蜂蜜产业也走上品牌化之路。  胡诗泽:十年致力爱心公益事业  来自定安的80后小伙子胡诗泽,一个在海南志愿者团队中小有名气的青年。2002年,还在校园时他便和有着相同梦想的小团队,一同开始为家乡的爱心事业贡献力量。  胡诗泽是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首届海南返乡大学生论坛秘书长。论坛期间,他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8月6日晚上十点,好不容易歇下来的胡诗泽,短暂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胡诗泽告诉记者,从高中他就和有着相同梦想的小团队,一同开始为家乡的爱心事业贡献力量。2002年8月,在一次与武警官兵读书交流后,被官兵们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感染,他与其他五人成立了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小组。“是什么样的动力,可以让你坚持公益十年?”面对记者的提问,胡诗泽微笑着向记者讲诉了一个故事:那是2011年7月,定安县龙河镇水竹小学四年级学生凌小晶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却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治疗。胡诗泽四处奔走并发起救助白血病女孩的活动,小晶终于获得去广州接受治疗的机会。“当看着小晶感恩的眼神时,奔波的劳累瞬间消失了,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相关创业资讯
日排行周排行原创推荐
550249014547189213791127782652610580
242822150520764161341331212915122791049389896921
张勇说,不管是PC还是移动电商,我最重视两方面变革: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和供应...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将全盘接手盛大文学,整体收购价格在40到50亿人民币。凤...
43岁的曼苏尔是阿布扎比扎耶德二世与妻子法...画这种当代艺术作品,吸引了世界上每个艺术爱...余姚出台政策意见全力保障姚籍大学生就学和回乡就业创业
作者:余姚市教育局&&来源:宁波教科网&&点击数:1767&&更新时间:&&8:59:12
保护视力色:
&&&&&&&& &&&&&&&&
&&&&&&&&&【字体:
&&& 为进一步支持余姚籍大学生就学和回乡就业创业,最近余姚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发文出台政策意见,要求全力保障姚籍大学生生完成学业,努力吸引姚籍优秀大学生回姚工作,着力推进姚籍大学生回归就业,大力支持姚籍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是补助困难家庭学生就学和发放助学贷款。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姚籍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持证残疾学生,分别给予专科生、本科生每人每年元的补助;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姚籍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子女、持证残疾人、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孤儿、革命烈士子女、因受灾或患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每人每学年1万元以下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并补贴银行利息。&&& 二是对优秀大学生和紧缺专业类人才就学就业进行资助。意见要求,在市教育局设立姚江学子发展基金,按照政府资助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的方式,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注入基金,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专门用于姚籍优秀大学生的就学就业资助。从2014年开始,对经教育、人社部门认定符合条件的紧缺专业类姚籍优秀大学生,按每人每学年1万元标准给予就学就业资助。&&& 三是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就业进行补贴和补助。意见要求,对2013年至2015年毕业的姚籍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市内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工作满1年、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专科学历3600元、本科及以上学历6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另外,还规定对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社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见)习的给予每人每月产低于当地当年度最低工资标准50%的补助;对毕业半年后2年内仍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800元的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助等。&&& 此外,为大力支持姚籍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见还提出了高校毕业生涉农创业补助、网络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场租补贴、自主创业金融扶持和自主创业税费减免等。
&&&相关文章
&&&[450]&&&[552]&&&[725]&&&[962]
&|&&| &|&&|&&|&&|&&|& |
&&&&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承办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及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