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通讯录里的qq屏蔽此人消息怎么有灰色和绿色?

我把我qq所有好友,群,讨论组都删了,当然对方qq上也就没有我了,我屏蔽了人脉圈,通讯录,附近的人_百度知道
我把我qq所有好友,群,讨论组都删了,当然对方qq上也就没有我了,我屏蔽了人脉圈,通讯录,附近的人
我把我qq所有好友,群,讨论组都删了,当然对方qq上也就没有我了,我屏蔽了人脉圈,通讯录,附近的人,改了昵称,请问还要怎么做才能不让别人找到我??赞啊,留言记录,说说评论这些会被找到吗?该怎么做??
提问者采纳
锁空间,拒绝加好友。差不多了,平时都隐身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2条回答
你以前的给别人的留言,赞,评论还是会有的
换一个qq号来用,这个qq如果你真的不想通过他让别人找到你,那你就重新申请个qq吧
如有需要有望采纳
上qq的时候隐身几天 过一阵在取消隐身那样别人就以为你的QQ好没人用了
卸载了。简单
隐身你的QQ号
隐身有用吗?
有用,我隐身了好友搜半天也搜不着我QQ号。你试试
直接换个号不就得了
有设置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回复: 1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UID556611帖子精华0积分270银子440 兔币0 威望0
后起之秀, 积分 2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银子440 兔币0 胡萝卜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UID556611帖子精华0积分270银子440 兔币0 威望0
后起之秀, 积分 2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银子440 兔币0 胡萝卜0
求救 各种求~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43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UID116767帖子精华0积分994银子1037 兔币110 威望0
声名鹊起,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6 积分
签到天数: 393 天[LV.9]以坛为家II帖子银子1037 兔币110 胡萝卜0
我中午时搞这个都没搞出来,发现好麻烦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3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UID693586帖子精华0积分293银子67 兔币87 威望0
后起之秀, 积分 2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7 积分
签到天数: 92 天[LV.6]常住居民II帖子银子67 兔币87 胡萝卜0
嗯嗯 是麻烦啊 偶搞了一个小时 就不搞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55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UID136149帖子精华0积分1027银子759 兔币264 威望0
声名鹊起, 积分 10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3 积分
签到天数: 159 天[LV.7]常住居民III帖子银子759 兔币264 胡萝卜1
猪,让你填QQ号,你打邮箱后缀干嘛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0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UID556611帖子精华0积分270银子440 兔币0 威望0
后起之秀, 积分 2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银子440 兔币0 胡萝卜0
要邮箱验证码 你弄过没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主题UID602688帖子精华0积分193银子4 兔币136 威望0
江湖小虾, 积分 1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签到天数: 85 天[LV.6]常住居民II帖子银子4 兔币136 胡萝卜0
额!小羊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8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70主题UID166526帖子精华0积分3312银子2120 兔币1246 威望0
武林高手, 积分 3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8 积分
签到天数: 411 天[LV.9]以坛为家II帖子银子2120 兔币1246 胡萝卜1
老S意思是你随便输入点东西进去就行,不用填真的....孩子你太纯洁了
缘起,在人群中,我看见你。。缘灭,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8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40主题UID557994帖子精华0积分237银子149 兔币113 威望0
后起之秀, 积分 2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3 积分
签到天数: 86 天[LV.6]常住居民II帖子银子149 兔币113 胡萝卜0
我也没弄好, 要邮箱验证码,但是邮箱一直没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0主题UID717849帖子精华0积分57银子75 兔币8 威望0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银子75 兔币8 胡萝卜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主题UID165806帖子精华0积分1070银子1218 兔币618 威望0
声名鹊起, 积分 10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0 积分
签到天数: 348 天[LV.8]以坛为家I帖子银子1218 兔币618 胡萝卜0
回帖是一种美德!!
不要对我说对不起,我没时间回复你&没关系&
征途兔(黄)与粉色兔勋章不可同时佩戴
兔之窝男生勋章
兔之窝男生勋章
Powered by Discuz! X2.5如何看待「微信电话本」?
【覃浩tommy的回答(1522票)】:
我想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感慨万千。我想将标题定为”终于还是来了“。
两年前,我还没来到,当时我在UC跟随我的前任老大,做了跟一模一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叫做”来电通“。
腾讯很少是新市场的第一个积极开拓者,而是在合适的时机,漂亮的收拾市场。
来电通是塞班时代的通讯辅助必备软件,到了安卓时代,来电通是第一批尝试互联网的app。最高峰的时候做到了千万级的日活。当时的来电通是UC旗下,除了UC浏览器之外,最重要的一款创新产品。公司高层期望基于手机通讯录打通通讯录关系链,做关系链一直都是大公司或者准大公司的梦想。而后,因公司战略规划问题,这个产品历经多次规划调整,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很好。目前已在大陆市场停止更新。
2012年初,android刚刚崛起,基于手机通讯辅助这个切入点,诞生了一大批的通讯辅助app,包括:来电通、QQ通讯录、触宝拨号、360通讯录、搜狗号码通等产品。这批产品后来大多数都没能跳出工具app的魔咒,它们没能顺利打通手机通讯录关系链入口。
通讯录产品在那时候也曾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很重视的卡位产品,这类产品不想局限于通讯管理工具,除了做本身的来去电显示、智能拨号、联系人备份等通讯辅助相关功能之外,都逐渐开始涉足”免费电话、免费短信”,甚至有部分通讯录产品开始涉足麦当劳订餐、连接快递服务等互联网入口概念。
当时bat和360对于市场上的通讯录产品都有亲密接触,并购传闻一度很火热。
微信电话本的前身是 “QQ 通讯录”
当时QQ通讯录是我们的竞品,它当时也是一款通讯录管理工具, QQ 通讯录团队并入腾讯广州事业群后,2013 年正式更名为微信电话本。
因为曾经的工作经历,我对QQ通讯录一直保持关注,在并入微信事业群后,微信电话本进行了多个版本的更新,但都属于是不痛不痒的对已有功能进行的优化,如加入了联系人同步微信头像、分享联系人二维码到微信等功能,那个时候微信电话本并没有跳出通讯录管理的范畴。近期微信电话本又开始火热,主要原因在于”免费电话“。
遗憾的是,基于通讯录关系链的免费电话这种产品形态,两年前很难做起来,主要是下面这些原因:
一直游走于政策边沿;
2年前网络环境很糟糕,当时网络主流是2G网络,3G网络才刚刚开始放号,网络环境糟糕导致了通话质量难以保持稳定,使用场景覆盖面不足够广;
流量资费居高不下,大部分用户月流量包仅有30-100M,根本没法支撑起随时随地使用免费通话,进一步压缩了使用场景;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推广和人力资源投资很大,移动互联网尚未成熟,服务入口的概念难以落地,难以获得公司长期资源投入。简而言之,当时的状况就是,蛋糕很大,但是大家都无能为力。
腾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把QQ通讯录作为战略防御的保守产品进行对待。腾讯不期望通讯录这条这么重要的关系链和入口被BAT的任何一方、或者有苗头的中小公司占据,关系链是腾讯的立足之本,但是碍于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以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一直按兵不动。
这一切,在QQ通讯录并入微信事业群后,加上3G、4G的大范围普及,逐渐开始发生改变。微信电话本终于放出了大招,加入免费语音通话功能。在绑定微信账户与手机号后,用户可以向安装了微信电话本的微信好友发起免费语音通话。
其实两年前,在微信电话本还叫做QQ通讯录的那个年代,就已有传闻QQ通讯录在内部测试免费通话,只是一直没正式对外发布。现在既然能敢于推出,显然已经有所准备,或者说与监管部委高层达成了某种默契。结合微信品牌的巨大光环和体量,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
微信电话本的推出,或许象征着这是运营商逐渐变为管道,由“通信运营商”向“流量运营商”转变这一漫长进程的萌芽?
想必大家还记得去年运营商哭诉微信严重影响了运营商网络带宽,声称要对微信进行收费,运营商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最终,在腾讯高层斡旋、经历多轮谈判之后,加之三大运营商本身有着竞争关系和合作分歧点,最终,三大运营商不得不接受微信不可阻挡的现实,中国联通甚至已经开始与微信合作。运营商被互联网新商业模式这股潮流不断的被动的往前推着走,到了今年,随着微信对短信业务的冲击,中国移动已经宣布明年将对短信进行全部免费,按照流量方式进行计费。这时候,基本可以认为,运营商的短信收入被互联网公司没收了。
不远的未来,电话这一传统模式再次被互联网公司所没收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不是不可能。微信电话本可能会带动消费者在流量消费上的巨大增长,进一步逼迫运营商加速向流量计费方式的转变,转变的方向可能将是语音业务供应的无限量,收取流量费用为主计费模式。这也是欧美主流运营商的经营模式。
将来,传统运营商很有可能变为管道,成为“流量运营商”,而不是“通信运营商”。当然,这个过程依然困难重重,它不会那么容易的到来。
微信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原来不用QQ的人使用了微信。那么,微信电话本承载的是让不用微信的人用微信电话本。这是微信电话本不合入微信,除了政策风险之外的最大的原因。
微信起来之后,你发现,原来不使用QQ的那批四五十岁的人、农村人、商务人士等,都大量的用上了微信,微信扩充了腾讯的用户群体。微信电话本将来需要承载的正是收拢目前QQ和微信都不用的那批群体。
微信电话本最大的特点是”和手机通讯录深度结合“,不管互联网服务如何发展,始终有很多人离不开电话、联系人管理这两类基础服务,装了微信电话本,腾讯将可以收拢原来不用微信和QQ的那群人,从而进一步巩固腾讯的熟人社交关系链基础和入口卡位能力。
你可以使用微信电话本打免费电话、发免费短信、智能快速查找联系人,更大的优势在于能自动判断对方是否已安装微信电话本,若已安装,可选择采用免费电话进行通话。借助微信巨大的体量与品牌效应,微信电话本的发展之路应该会比之前任何一个通讯录产品都要顺畅。
从互联网入口这个概念来说,目前微信电话本不会合入微信,将来可能也不会合入微信。微信电话本有机会成为另外一个互联网入口级产品。
通讯录整合生活服务的概念,其实在2年前,搜狗号码通已经有了雏形,那时候,他们从标记地产中介、快递电话、保险电话这类拦截刚需切入,期望整合所有的日常常用号码,做通讯录产品里面的hao123,成为本地生活的O2O入口。
因为大部分商家、医院、店铺、物业公司等都是用座机提供联络,因此,当这些生活服务提供商的电话号码被某个通讯录软件整合起来之后,这个通讯录产品就是一个电话导航站。人们通过使用通讯录的智能拨号,可以快速搜出所需服务,就像pc互联网时代通过hao123访问网站一样。
而目前微信电话本和小米黄页的概念,实际上要比搜狗号码通要先进得多,除了整合本地服务电话,小米已经将触角直接伸向了互联网服务,直接以web app的形式将互联网服务嵌入通讯录。微信电话本想必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不远的未来,我们应该能看到微信电话本在电话本内整合各种常用生活服务,如:手机充值、快递查询、订票、代驾、挂号等服务、甚至是团购、点餐,今后你将不需安装APP,想用就用。
结合上面的通讯录使用人群的定义,通过通讯录的概念,让原来不用微信和手机QQ的那批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服务。也就是说,微信电话本和小米黄页这类通讯录服务,除了本身的便捷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可以引导原来不触网的用户接触互联网服务,是不是很棒?
下面是小米通讯录的截图,小米称之为小米黄页,跟微信电话本将来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腾讯,即使头戴微信光环,但是想打通这条关系链,再造一个互联网入口,依然困难重重:
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通讯录管理软件,并且还是集成于系统底层,天然预装的优势,比微信电话本更早接触用户,并且不可卸载。随着小米这类厂商的出货量越来越多,以及miui、flyme等定制系统越来越完善,通讯辅助app获取用户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使用场景依然有限,在3/4G网络情况下,因为流量费不低,它打动不了对话费最为敏感且最常接触互联网的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只会在wifi情况下使用微信电话本;
商务或公务通话的时候,这类人群首选依然是更为稳定的传统通话;大龄传统用户,通话依然会以电话直接拨号为主,普及通讯录管理app需要依靠强大的推广普及能力。因此,冷静的看待问题,目前的网络电话仅适合在部分场景下使用,只能作为常规电话直拨的补充,“革命”和“取代”都还为时过早,离大规模普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爆张图,左边为两年前的来电通,右边为现在的微信电话本。大家自行评价。互联网永远都是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赶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而且,更多时候,有些产品,真的只能是由巨头去撬动,在国内的互联网生态中,中小公司的一些创新项目很多时候很无奈。
最后,吐槽一下,微信电话本居然只能在双方都装了app的情况下进行免费通话,来电通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实现了app向手机号码拨打电话啦。
不过,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只能在双方都装了app的情况下使用,也可能是微信电话本团队故意而为之,可以通过口口传播,使更多人装上这个微信电话本。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把app打给电话号码的功能也做上去。腾讯永远都不着急推出新功能,而是选择最佳的时机做合适的事。
利益相关:
现任职于腾讯,产品经理,但不是微信电话本的产品经理,观点不代表腾讯官方。
禁止商业媒体转载。
【丁春秋的回答(183票)】:
一大早,微信电话本先是在朋友圈火爆一把,各种分析都是直指此应用将掀翻运营商垄断,是一场革命。但是没过多久问题来了:用户无法注册微信电话本。因为用户们注册时根本收不到手机号码返回的注册验证码。至于原因嘛,只能呵呵了。猜测版本很多,以猜想运营商背后捣鬼为最,“运营商屏蔽了微信电话本的验证码短信,也就中止了用户注册”。
暂不评价究竟是谁捣鬼,先来看看微信电话本有可能的结局之一:运营商疯狂反扑,通过“智能管道”识别用户,限制微信电话本通话用户带宽,体验一旦下降,电话本将很快失去安身立命之本,通话这项基本通信需求是要求提供7*24小时服务,任何网络“抖动”对于运营商都是大事件。
运营商能不能这么做?当然能。
运营商应不应该这么做?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先不看出身,只看这条产业链,运营商是腾讯的上游企业,这个上游不够创新不够进取,是腾讯作为下游挤占上游资源的机会和理由。
那么,作为上游也有理由保卫自己的资源不被挤占和价值不被侵蚀更多,全球运营商都有理由这么做,美国的verizon和at&t都不是“垄断型国企”,因此他们的做法可能更具说服力,verizon是智能管道的早期实验者,而谷歌则是它的对手倡导网络中立。
简单而言:如同开车,智能管道的观点是你交钱可以上高速路,不交钱请走辅路;而网络中立观点则认为不该分高速和辅路,任何人都可以占用这条路拥有跑得更快的机会。从人道主义考虑似乎谷歌又是站在了制高点,但是莫要忘记,你想跑得快依然是有条件的,这一次不是简单交高速费的问题,而是你的车(终端)必须够好,其次你的车身可能得刷上点儿广告什么的,你不用交钱,可能你都不知道你的车身被谷歌卖了,至于修路的运营商们,也需要向买广告来争夺用户来走自己的这条车道。
那么什么时候运营商会疯狂反扑?微信发展到今天运营商也没有对微信用户实行“区别对待”,那么微信电话本至少要达到微信的用户量以及网络资源使用量。
因此,再回到问题的根本,就是电话本可能并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首先,微信电话本解决了什么用户的痛点?最大卖点是免费通话,那么问题来了,专注话音无数年的运营商们是满足不了用户通话需求么?现在拨号打电话不方便还是网络质量不够好?还是语音资费太高?答案可能都是否定的,中国的通信网络无论覆盖广度还是密度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出国过的人都会深有体会;而资费方面三家运营商的语音资费也在一路下调;而其他卖点,识别来电也已经不再新鲜,备份电话本这个功能本身微信就有,群发短信、联系人整理等等几大卖点几乎都并非首创。用微信电话本,给我个理由先?
其次,免费通话是偷换概念,流量并非免费,所以在眼下运营商是流量的运营主体前提下,说颠覆运营商的话还稍微早了一点。对于用户而言,为了使用微信电话本还要消耗更多的运营内存和电量,笔者简单看了下手中两部安卓手机的数值,微信电话本占用了不小的运行内存,耗电方面虽然不是最大户但是依然不算低功耗。还有就是用户要出卖更多的权益,暂且不说诸多的root权限,因为今天安卓的世界大家都这么干,未来难保你不成为那辆贴着广告满街跑的车,或者作为流量被有偿导到某出去了。
第三是微信电话本的应用场景其实是很窄众的,甚至比微信要窄,语音通话,留言等等功能早已存在于微信中,独立出微信电话本是有意继短信之后再接管通讯录。但是通讯录的粘性有多大?或者是否适合做成重型应用都值得商榷。回到话音业务的本质,就是稳定可靠,一般的社交需求现在微信已经可以满足,那么并不优于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如果易信的IP国际长途免费还算是一个卖点,那么微信电话本的全部卖点都并不独家,甚至跟自己的微信多有重合。用户一定要粘在微信电话本上的理由目前似乎还没有。
写到这里还得吐槽下,运行了微信电话本之后出差在外的笔者,一下子没了银行消费通知短信以及酒店预定信息短信,只得卸载了微信电话本。当然,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里,这个版本一定还有诸多改进空间,但是不要忘了有些是不容你改进的,比如一个重要的业务电话是容不得各种切换中突然停顿,比如一个客户是没办法要求人家去装个微信电话本跟你“免费”通话的,即使他恰巧已经安装了,你会抱着体验下的心态去拨打这样一个电话么?
又回到微信电话本满足什么人的什么需求上了,社交需求?少量用户?部分应用?那么一个奔着重型应用方向,打算全面接管通讯录的微信电话本可能需要冷静下了。
不过,要记住微信电话本背后的大树可是腾讯,依靠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以及用户积累的对运营商的不满,可能会有大热的机会。
但是,就像谷歌没打算运营网络只打算换个玩法,自己当主导者一样,腾讯也不可能运营话音业务,他要攫取的是用户数据、资源、流量,这才是它的真实企图,只是要实现这一点,谷歌已经走了六年,还在于verizon们缠斗,腾讯电话本也来日方长。(文/《商业价值》记者张思)
【知乎用户的回答(94票)】:
微信电话本上线了!对运营商的冲击有多大?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作为一个通信工程师,我想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一下两者区别?我的结论是:VoLTE完胜!
但是,技术不一定换得来市场,未来几何?仍然是个未知数。
乍一看,两者没有什么区别。VoLTE就是无线语音技术的下一代,看起来很像无线连接的VoIP业务。一定程度上说,它就是的,将语音通过IP包来传输。但从技术上说,它又不完全是的。
首先,要了解一个区别是,VoLTE是基于IMS(IP 多媒体子系统)的语音业务,而不是基于传统的IP网络(比如因特网),构架于运营商的网络之上,这就意味着运营商能够为VoLTE提供更高级别的控制和管理。
而微信电话本,和其它OTT VoIP一样,是一种叠加式的依靠Internet来交付数据包的VoIP技术。问题在于,Internet交付数据包时秉持着一贯的“尽力而为”的态度:您所能做的只是将数据包送入云中,剩下的就只能靠祈祷了。
还有一个关键字是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QoS,这是通信业者最熟悉的一个关键词,多少年来无数通信人为之前仆后继。QoS描述了传输时延、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运营商为了提供更高水准的QoS,必须做好每一对端到端服务连接上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这是基于Internet的OTT VoIP无法做到的。
那么,围绕这个QoS,通信工程师们在VoLTE VoIP上做了哪些改进?
VoLTE是GSMA定义的标准LTE语音解决方案,并制定了标准协议。在标准中,规定了VoLTE4大技术特征,这4大技术特征保障了VoLTE提供高标准的QoS:1.半持续调度(SPS) 2.TTI bundling 3.不连续接收 4.包头压缩RoHC
1 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
和数据业务包不同,语音业务包的尺寸小,发送频繁。LTE发送数据包时,上下行链路都要分配物理资源块(PRB),这对于尺寸小且发送频繁的语音包来说就会消耗更多的无线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VoLTE引入了半持续调度。半持续调度是一个更加灵活的资源调度方式。比如,在语音对话中,每隔20ms发送一个语音包,在静默期没有语音数据传输, 只有背景噪声,就取消PRB资源分配。在上行方向,可以通过定义接收到多少个空数据包来确定取消资源分配;在下行方向,通过网络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来取消。
2 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bundling
LTE每TTI时间内进行一次资源调度,为了减少时延,LTE中物理层调度的基本单位是1ms ,这也意味着HARQ每一秒钟要确认一次传输。然而在某些小区边缘,覆盖受限的情况下,UE由于受到其本身发射功率的限制,在1ms的时间间隔内,手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语音包可靠传送。
解决的方案是将多个连续TTI捆绑在一起,无需每一个TTI都要等待HARQ反馈,一个VoIP数据包在绑定的连续的TTI发出,只需要在绑定的最后一次传输完成后才反馈HARQ。
3 不连续接收(DRX)
一直保持通话会很耗电。由于VoLTE流量是可以预知的(20ms数据包),UE不用随时监视物理控制信道,可以在通话中关闭UE接收直到语音包达到时才唤醒,这样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4 包头压缩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对于VoLTE来说,IP报头太大,严重浪费空口资源。
例如,一个合并RTP, UDP 和 IP报头有40-60 bytes那么大,经过14.4kpbs AMR-WB编码后,每20ms帧数据载荷大约50 bytes。而RoHC头压缩可以将之压缩到2-4 bytes,以便于在空口更高效传输。
从理论上讲,VoLTE得益于这些技术的采用,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语音服务。实际上,情况也是如此。
据Nokia Smart Labs测试结果,VoLTE比OTT VoIP省电40%,且更省流量。在相同的语音质量前提下,大多数的OTT VoIP 应用在通话过程中比VoLTE 多耗流量20%至40%。
关于两者的对比,我在《OTT反击战:VoLTE强在哪里?更省电,更省流量!》一文里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另外,因为VoLTE的语音呼叫承载在GBR(所谓GBR,是指系统保证承载的最小比特速率,即使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相应的比特速率也能够保持。相反的,Non-GBR指的是在网络拥挤的情况下,业务(或者承载)需要承受降低速率的要求,由于Non-GBR承载不需要占用固定的网络资源,因而可以长时间地建立。而GBR承载一般只是在需要时才建立。)上,即使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VoLTE也能提供始终如一的服务质量。
但是,OTT VoIP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根据Nokia Smart Labs测试结果显示,在Non-GBR承载流量高的网络环境下,OTT VoIP的掉话率(Drop Call Rate)高达100%;在Non-GBR承载流量中等的网络环境下,OTT VoIP的掉话率可达65%,而VoLTE始终保持0%的掉话率。同样,随着网络负荷上升,OTT VoIP的语音质量明显下降,而VoLTE始终保持高质量的语音。
个人以为,这四大技术和IMS是VoLTE与微信电话本(或者其它OTT VOIP)的关键区别。可实际上,它们可没有我轻描淡写那么简单,因为QoS,因为标准,运营商部署VoLTE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有些运营商将此视为沉没成本。不仅如此,后期还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优化工作,以保障和提升QoS。
先不管运营商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值不值得,对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正是以上这些VoLTE独有的技术特征,使得VoLTE能够提供一个真正的“运营商级”的服务体验。
比较OTT VoIP,VoLTE的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部署复杂,缺乏灵活性,计费复杂,建设成本高,互联互通问题等等都是VoLTE面临的挑战。这使得VoLTE在价格竞争上毫无优势,如果说成本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如果一件商品的成本几乎为零,那么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和对手血拼到底,除非运营商真正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对于运营商来说,这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一直以来,运营商们都采用“倒退”的技术来处理语音问题,今天终于尝到了苦果。面对今天来自互联网巨头们的挑战,运营商唯一能做的只有奋起直追,一旦丢掉了这块蛋糕,就失去了把品牌推向前端的机会,逐步沦为流量的“管道提供商“,不但失去品牌影响力,还会逐渐被用户边缘化。没有谁会关心自来水是哪家公司提供的?这家自来水公司也从来没有什么品牌!
【庄泽进喜欢赵越的回答(42票)】:
14:44:35 mark一下,之后回答
实在没写东西的欲望。
刚看到谷歌要花10亿美元投资卫星wifi,想到了这个问题,就来扯扯淡。
微信电话本肯定是个OTT的问题,但OTT究竟怎么玩,未来的通讯又怎么玩?
我记得whatsapp的创始人Jan koum说刚开始想做whatapp的时候是想做个可以描述自己当前状态(是否能接电话,在开会,在度假之类)的app,后来的事情,我觉得大概是Jan觉得人们习惯了打开whatsapp,看状态,看到人家闲着就拨个号码打过去,就想着这里面其实可以省略掉拨号的操作。直接点击我whatsapp里的人名不就行了?
四年后,省掉拨号的这一个操作变成了190亿美金。
whatsapp从一个小需求出发,改变了人们的一个小小的习惯,走向了一个大需求(通讯)领域。微信电话本也基本如此。然后前几天看到linkedin前员工出了个addappt的app,可以同步用户的通讯录。这里面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创始人说了,这样的好处是人们可以永远保存好友的最新的联系方式,因为你好友改变了联系方式后,会通过这个app更新。用户没有必要再像以往那样通知每一个好友自己更新了手机号码。
更进一步,用户应该没有必要知道自己的好友更新了手机号码。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户没有必要记住好友的手机号码。这种说法在QQ号上,微信号上是不是其实已经很容易被接受了?
微信电话本作为一个跟微信有“关系”的app,功能强不强大无所谓,只要能实现让用户没必要记住自己好友的手机号这点,就足够了。因为,只要用户继续用微信电话本,那过渡到真正没有电话号码的时代也是有想象力的。
突然觉得现在谈这些玩意已经有点过时了,微信都商业化到现在的程度了(又是购物入口又是微信小店的)。
【Ryekee的回答(27票)】:
App 的名字前面加了一个
【半空格】,于是保持在最前,这是怎么通过审核的?
【单强的回答(28票)】:
不知道楼上前排那位说微信电话本是从“体验”上切入是怎么想的…就这点忍不住答一下。
我用MX4,装了以后它自动把Fleme内置的电话和短信都替换了,再打开微信电话本看太丑了…于是我默默卸载掉了。
哪怕是09年HTC Sense 10年Flyme/MIUI也都早就在内置应用上的体验超过了原生系统了。
就算是红米599的拨号也不会差,起码人家用的还是以人性化著称的MIUI,还有Flyme的内置应用一直都好看好用(仁者见仁,起码不至于不堪用到需要第三方来替代)
何况就算是一大票丑得要死定制UI如三星,在拨号和信息上都是完全好用的。
切入点无非就是找到了“免费通话”这个痛点,而不是什么拨号不好用。至于前景怎么样要看运营商的态度。至少某广州移动总公司的朋友说因为这事他们部门今天早上说了一天了。
希望微信电话本不要像iPhone的Face Audio一样被强制阉割掉,毕竟以微信现在的影响力,如果做成那对广大用户来说是好事。
【DuncanZhang的回答(13票)】:
我作为一个一直不怎么持确定立场的人,在这里反潮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答案是中午写的,写在微博上的,转贴过来,各位可以把它当“另一种思路”参考一下。慢喷…
需要认真对待腾讯的“微信电话本”现象
前天晚上,在朋友圈里第一次看到微信电话本上线,当时还没怎么注意,毕竟VoIP的相关技术和APP多了去了;昨天上午一进办公室,就开始被卷入到越来越多的技术讨论当中,才试着去下载了一个。本着做技术的心态体验了iOS和Android(MIUI)两个版本,并持续一整天的拨测(本地和异地,不同2/3/4g和wifi组合)体验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
关于体验:
1 微信电话本的图标为亮绿色,在Android的几个版本和iOS版本下图标的颜色亮度对比OS原生的“拨号”应用更亮,直观讲就是更加醒目,容易吸引客户触动;
2 微信电话本首次安装之后,缺省的默认配置会覆盖原生OS的“拨号”、“短信”和“地址薄”应用界面,在数个Android版本之下都是如此,以至于多数安装者会对其产生不信任,甚至卸载。
这算是个小小的“败笔”,其实在熟悉电话本软件之后,可以在配置界面里把这个“覆盖”动作改回来。这个小小的设计思路,体现“微信电话本”急于占领移动电话内,微信不曾全部占领的阵地—通讯录社交。微信本身确实创造出大大超越手机通讯录的社交关系群落,尤其是“微信群”,那里面的很多人甚至都不是你的微信好友,就更加不会出现在你的通讯录清单了,并不会让微信可以把手机里所有的社交关系全部一网打尽。所以“微信电话本”并没有设计寄生在“微信”上,而是一个独立的社交软件,目标直指手机内传统的“通讯录”,和微信形成互补:即在微信横扫大部分文字社交关系之后,“微信电话本”继续扫荡仅存的话音社交关系和短信社交关系;
3 “微信电话本”的安装和激活,完全不能体现电信服务应该有的级别,至少在昨天是这样的。腾讯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还未准备好,但“微信电话本”本身不是一个新产品,版本记录显示已经到了3.0….有相当规模Datacenter和相关运营经验的腾讯照理说不会犯这种错误,所以很多人归结这种现象为运营商的反击(包括我自己)。但实际上“微信电话本”的服务一直没有中断,只是不稳定;而且如果真有争议发生在腾讯和运营商之间,想必运营商不会这么下作。所以我更相信这是腾讯虽然贵为大数据技术怪兽,但显然依然没有经营“基础电信业务”(IP电话)的技术经历和底气;
4 拨打测试体验超过预期,同城测试过GSM/EDGE-CDMAEVDO、Wifi-CDMAEVDO、Wifi-Wifi,异地测试过Wifi上海-Wifi济南、CDMAEVDO上海-TDDLTE天津…….话音质量确实有大幅度提升,音色清晰真实度高,异地出现过时延但总体还可以接受,wifi环境下表现总体不错,但能听出回响。音色不错可以理解为VoIP的封包频率和封包编码带宽选得高,但回响和滞后则取决于VoIP客户端的其他算法。值得肯定的是即便在一端是GSMEDGE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音色质量提升。这说明一个是EDGE网络建设跟上了,一个是EDGE现在应该逐渐不再那么不堪重负;
5 拨打接通率则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很多情况下,拨通率差强人意,各种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拨不通、虚通,等等在标准电信网络里已经消灭的差不多的问题又冒出来了,毕竟VoIP是在IP之上,拨通建立连接之前又严重依赖服务器能力,所以有现在这个表现不奇怪。腾讯应该明白,不是有社交用户总数就有一切,很多东西需要重新设计,VoIP是基于IP,而IP的无保障短板,需要应用重新考量和逐一克服,路还长。
我举个例子,一个用户在从室外到室内的运动中,通常会发生网络驻留的变化,如果驻留在室内的wifi网络内,手机会自动关闭室外移动大网的数据连接,也就意味着IP地址变化了(相对于无缝覆盖的移动网络,这是多此一举的麻烦),如果这时候有微信电话本发起的VoIP,就会在终端来不及更新在微信电话本服务器上的注册IP地址前提下,打不通….. 而这在传统的移动大网里,绝对不会发生,因为handover会保障你在网络里的“硬件地址”不变而随时可达;
关于政策:
1 我很反感一帮人动不动就嚷嚷“革命,革命,革了运营商的命”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和口号,就跟运营商欠你家多少钱没还一样。这个时代,凡是带有垄断、国有或者集权一类的东西,似乎都会遭到莫名其妙的反对,也不管有没有道理。电信网络的建立和维护有其特殊性,天然需要巨大投资,中外都是这样,没有例外。如果在国内,这是国资,那就请你们尊重国资,国资需要增值,国资需要控制流失,国资也需要避免过度投资….所以有明显国资特性的运营商即便上市了,也还是国资特性。大家推开窗户看看林茨第比的基站,坐火车出行的时候看看漫山遍野的高架骨干网和电网,还有你看不到的地下的巨大管线,这都是钱,需要保护也需要增值。这是为什么“基础电信业务”(也包含IP电话业务)作为的主要利润来源,需要牌照保护的原因。你有这个牌照,你就去做,没有就不要老擦边。
OTT在国内都是被惯坏的(不是虚拟运营商),你老打擦边球谁还陪你玩儿?微信在QQ之后为腾讯建立巨大的帝国,电信提供的底层设施是否在帝国建立过程中增值?或者至少没有贬值…..你们考虑过吗?先是微信以社交的旗号打垮基础电信业务之一的短信,网络不堪重负,明确的证据是中国移动不得不持续在最近五年还投资依然落后的EDGE技术以支撑微信客户的盛宴,腾讯你知道吗?现在又来微信电话本,把手机里仅存的通讯录社交纳入腾讯体系,并毫不犹豫切入基础电信业务的核心-话音业务,你考虑过服务质量吗?你考虑过客户满意度吗?你考虑过无处不在的基础通讯业务承诺吗?你考虑过底层基建摇摇欲坠吗?
2 从技术上讲,即便现在正在大规模测试的VoLTE(LTE提供的一种VoIP业务),也很难在短期内完全取代标准的“基础话音业务”,其他的一切VoIP技术变种,都不可能有能力和潜力去做好这件事儿。从大的技术方向上看,任何VoIP技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是补充。好吧,你可以说微信电话本本身就定位于补充,那么运营商只能祈祷这种所谓的“补充”,不要把真正支撑网络的机构和力量拉垮;
3 运营商角度看,目前微信电话本和VoLTE的技术模式很靠近了,体系几乎一样,即便运营商手里有LTE网络,并紧紧依据网络特性来做话音技术设计,你也只能做到比微信电话本好一点,而不是好到足以杜绝他。而且更重要的是部署成本和人家千差万别….在中国,做好一件事情和做坏一件事情的条件几乎一样,“光靠技术不行,还要靠政策。”
4 腾讯目前还不是虚拟运营商,VoIP如果具体到和PSTN类网络(显然2G/3G/4G应该被划归此类)互通,则演变为“IP电话业务”,这是明确受政策管制的,腾讯不能涉足此类业务是有依据的;即便腾讯是虚拟运营商,按照国内虚拟运营牌照的定义,MVO也不能去“转售”运营商自己都没有开发的业务。
左右腾讯不在理。
只有一种情况,如果运营商认为类似微信电话本可以带来足够有吸引力的流量收入,且可以对抗可能的话音ARPU下跌,那当我没说。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请OTT踩着运营商的肩膀而不是尸体前进。保持沟通,少打擦边球,如果真有一条道路能让国资和七七八八的OTT共同增值,消费者最终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SamChen的回答(16票)】:
排名第一的回答一半跟问题没太多相关性,吐槽一下。
其实实在不懂为什么这个问题会炒这么火,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
只是冠了微信的名称,功能重新包装一下,其实核心的点没有解决。
为什么会打电话,是因为电话的确定可达性,是你在无法亲自见面的时候最可靠的联系方式。
微信电话本的实现方式其实并没有达到这一点,顶多是一种微信联系的补充方式,不确定可达性让用户并不觉得这个功能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进而弃用这个功能,转化成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Ps:微信当年的火和现在这个电话本没什么关联,张小龙无法复制,微信的成功也不可能适用所有产品。
当然,我不否认微信电话本的各种体验是有品质保障的,即使放在所有通讯录APP里面也是前三,但要说颠覆,火候还差的远。
【知乎用户的回答(8票)】:
腾讯既然已经有qq微信了,那么联系人就更加不能告诉腾讯。
所以我会长期地无条件拒绝使用微信电话本
【默城君的回答(12票)】:
有一天,不再分什么,网通,移动,电信。(和讨厌的物理手机卡片)
只要我拿出能联网的设备:不在乎它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表或者别个。
就可以与联网的其它朋友进行自由的,实时的对话。
这才是愿景!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
我还是怀念qq通讯录,现在这个并没有强到什么地步。
【孙夏的回答(4票)】:
早上看到很多媒体都大篇幅的报导这个,但是看了一下这个应用几个月前就推出,昨天也只是更新罢了,还有就是国内同类应用早就存在,QQ,易信,有信都存在这种功能,skype甚至走的更远,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几家媒体会这么报导,难道是广告?求大神答疑解惑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连了十几分钟微信,切换3G和chinanet折腾来折腾去都登录不了,提交反馈也说网络问题,果断删了
【薛丹的回答(1票)】:
第一次实现了从“社交应用”到“手机联系人”的指向,让用户得以将社交应用的联系人转化为传统意义上手机的“联系人”,作用于手机第一层操作,用微信电话取代拨号操作。
今天早上我安装了微信电话本,原本以为这只是像其他应用一样提供语音通话、发送信息功能的一个电话本,就像在此之前有一堆的XX通讯录、XX电话本的应用,做的都是“从手机联系人当中提取好友”、“将手机联系人发展为应用内好友”、“用户与其好友共同使用该应用”这样的模式。说白了这些应用的逻辑都是在应用内部的,推出通讯录的目的也很简单:从用户手机号码中搜刮其他用户。一切操作都最终指向了社交应用。而安装好微信电话本之后,第一次打开它就自动置换了我的Flyme原生拨号软件,即便我从系统拨号的图标进入,启动的依然是微信电话本,于是我开始意识到微信的野心有多大。
这位知友说得好:四年后,省掉拨号的这一个操作变成了190亿美金。
在我看来,用户都是极其懒惰的,且用户对于系统原生应用的操作有着天生的熟悉感。有人说微信提供的“免费通话”只是噱头,许多应用都提供语音通话,而且免费通话还要流量费,所以微信电话本只是小打小闹罢了。而真相是:从前的社交应用提供的语音通话,需要进入应用-找到联系人-点选语音通话选项,三步操作能够实现。微信电话本同样需要这三步,但唯一的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三步全是在系统原生应用中进行的。这里的原生应用指的就是微信电话本。
从微信电话本,我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旦用户习惯了“从微信上提取联系人”这么一个操作,微信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是早晚问题。
在短信的年代,飞信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源于把信息直达了用户的原生短信应用;而在移动互联的今天,谁把互联网的语音通话直达到用户原生的拨号界面,谁就走向了成功。
【通俗石头的回答(1票)】:
目前从运营商内部的情况来看,预计会对漫游及长途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以目前中国移动的数据来看,用户总量约为10亿,但3G、4G用户总量不到2亿,以微信目前的影响力,对这部分用户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weizier的回答(2票)】:
其实微信电话本的这些功能,微信也好,qq也好,或者其他通讯软件也好,他们都有,实现的技术也不难,但是非得要腾讯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软件的独立功能诉求,这种功能才能被大众接受并大规模应用,当年微信走出一条和手机qq不一样的路,并最终发展壮大,就是有微信的独立定位以区别于qq,现在电话本同样是在摸索一条独立的路,以区别其他通讯软件。至于前景吗,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看好。
【牛元农的回答(4票)】:
电话目前最大的痛点就是 维护电话簿成本高,用微信关联可以将这种维护成本降低到最小(只用维护自己的电话就好)
【杨太平的回答(1票)】:
在线免费通话,qq去年就开始推广了,而且现在qq非常重视语音通话,现在打开未聊过的好友默认选择是语音通话,如果需要语音需要切换(我不喜欢这个设计,毕竟qq目前主要功能是文字)。
微信相对于qq比较谨慎,没有把语音通话功能镶嵌在软件主题里,防止监管对主体造成较大的惩罚。同时微信的语音结合电话本,让微信用户导入到语音通话更自然,微信向来比较重视用户体验,目前用微信电话本拨打微信好友需要验证。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屏蔽此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