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养蜂农业合作社补贴有没有补贴,具体发放时间。接收人是谁。

新都区林蜂养蜂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发放养蜂专用帐篷
【编辑日期:】 【来源: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 【点击数:】
  新都林蜂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有社员65户。为改善社员转地放蜂的野外居住环境,林蜂养蜂专业合作社于日为社员发放了35顶价值23万元的不锈钢豪华型帐篷,2016年还将向社员陆续发放标准蜂箱5000套。为发展壮大专合社,林蜂养蜂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底对理事会进行了改选,修改了章程,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计划在三3年内,对社员实行五统一:“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及统一销售”。生产销售成熟蜂蜜和巢蜜,扩大“桂缘”牌蜂产品的影响,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蜂产品。&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农民资金合作互助社网是集农村合作社资讯、农民资金合作互助社软件、农民资金合作互助社开办流程等咨询与服务平台!
什么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己的服务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农村信用社是商业组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当前位置:
鹤山市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102户 追逐花期的养蜂人抱团经营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追逐花期的养蜂人的故事进入人们的视野。五邑侨乡也有一群这样的养蜂人,与纪录片中单打独斗的老谭夫妇不同,他们走的是专业合作社的道路,由麦发华父子发起的鹤山市养
& & & & & & & & &
& &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追逐花期的养蜂人的故事进入人们的视野。五邑侨乡也有一群这样的养蜂人,与纪录片中单打独斗的老谭夫妇不同,他们走的是专业合作社的道路,由麦发华父子发起的鹤山市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102户,社员遍布五邑各地,蜂群数达到6000群,年产量达到230吨蜂蜜,产品已成功打入北京市场,2012年该合作社荣获“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单位”。
& & &技术带头人:出自养蜂世家
& & &记者昨天来到合作作社的所在地鹤山市址山镇,但并没有见到麦发华,他带着蜂群正在珠海追逐花期。
  “父亲年纪大了,现在已经退休了,不过经常会去蜂场看看,与社员们交流,时不时还指导一下养蜂技术,毕竟他这一辈子都在和蜜蜂打交道。”麦发华的儿子麦洪长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基本上由麦洪长负责。
  麦发华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自幼追随父亲到各地放蜂。几十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62年在开平二中高中毕业后,立志致力于养蜂业,并成为中国养蜂学会会员。麦发华生产的蜂蜜都是成熟的天然蜂蜜,在当地颇有名气。麦洪长受父亲的影响,同样对养蜂“情有独钟”,2002年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当时全国唯一的蜂学系本科)毕业后,就一直跟着父亲养蜂。
  2007年,两父子在云南参加完全国养蜂研讨会议后,就萌生了组建合作社的念头。“一方面能普及自己的养蜂技术,带动大家致富,抱团发展;另一方面还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麦洪长说。
  成员:遍布五邑各地
  2008年6月,鹤山市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成立后,效果非常明显。社员生产的原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同时,合作社对社员的养蜂技术进行指导,对市场信息进行共享,解决了社员在销售流通渠道的后顾之忧。同时,合作社也制订了章程,健全了相关的生产制度,设立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制定了财务会计、盈余分配和内部监督等制度。而最重要的是,“社员们意识到,养蜂确实能致富。”麦洪长说:“如果一户社员有100个蜂群的话,他的年收入大概在10万元左右。”
  在技术能人的带动下,鹤山市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社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11户社员到现在的102户,鹤山以外的养蜂户也慕名而来,主动要求加入,现在社员已遍布五邑各地。“合作社能帮助我解决蜂蜜的销售问题,避免损失,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合作社。”台山广海蜂农冯广胜坦言。
  现在,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已由当初的8.2万元变更为113万元,蜂群数达到6000群,年产量达到230吨蜂蜜,带动283户农民人工培育良种蜂王进行养蜂。2011年合作社还得到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20万元,用于补助社员引进种蜂箱、种蜂,对原有蜂群进行重组,引导社员兴办标准化饲养蜜蜂基地16个,标准化养蜂达到73%,重组后每群蜂每回产蜜达7.5公斤。目前,合作社的蜂蜜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最近还成功打入北京市场。
  未来:走品牌化经营道路
  合作社的未来在哪儿?麦洪长心中已有了打算,那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为此,合作社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还给社员制定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了保证品质,合作社更置办了一个符合国家QS标准的加工厂。“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全力打造这个品牌,最近还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审批。”麦洪长说,“现在,我们正在通过北京的朋友联系一家国外厂商,帮助改造我们的蜂箱,如果成功了,蜂蜜的品质提升将是相当明显的。”
相关文章:
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北京大学涉农企业众筹实战培训班项目背景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
6月26日,四川省农业厅公布了“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英德市工商...[]
不久前,笔者在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道岔村高标准农田听到,...[]
“以前缺技术,愁销路,自从成立了黄桃专业种植合作社,有...[]
大连绿鑫果蔬专业合作社地处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许家窑...[]您好,欢迎来到农业人才招聘网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热门职位:
您所在是位置:&>>&&>>&&>>&发养蜂合作社:“甜蜜”的空中王国
发养蜂合作社:“甜蜜”的空中王国
时间: 14:33:48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10
     日前,笔者走进临海市汛桥镇鑫发养蜂合作社,只见一派生机盎然:一排排蜂箱整齐美观;蜂场内,蜜蜂家族忙着采花酿蜜;合作社内,社员们忙着将蜂蜜装罐入箱。年初的连日阴冷天气,并没有给鑫发合作社带来损失。“因为蜜蜂之前已用货车运到云南过冬了,咱这边的阴雨天影响不大。”鑫发养蜂合作社总经理蒋良达介绍,依靠科技作支撑,落实科学养蜂法,至今该社已连续3年实现经济高效增收。   目前,该合作社有16个专业蜜蜂养殖场,养殖蜂群2250箱、从事养殖专业人员120名,年产各种蜂产品365吨,年产值已达1242万多元,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等国内的各大城市,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005年,蒋良达对这些勤劳的小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他决定将养蜂落脚点选在了自己的家乡――蒋家山新村。他购买了约20余箱蜜蜂创建了当地首家专业蜜蜂养殖、产销为一体的蜂业合作社。临海市工商局江南工商所十分重视农民的自主创业精神,马上安排工商干部来到蒋良达的鑫发蜂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帮助。江南所所长徐邦本建议蒋良达加速合作社产业化进程,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该所的指导帮助下,蒋良达同年成功注册了“蒋山”牌商标。   由于知名度不高,鑫发蜂业专业合作社产品销路一直没有打开。临海市工商局江南工商所工作人员认为最要紧的是要用过硬的质量来打动消费者。2006年,江南工商所在总结鑫发养蜂专业合作社的丰富养殖经验前提下,结合科学养殖技术指导该合作社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和《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等,建立了一整套以质量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以确保“蒋山”牌蜂蜜系列产品达到安全保障。2006年,“蒋山”牌蜂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11年通过了食品“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2006年的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蒋山”牌蜂蜜、蜂产品被评为省农业博览会优质奖。2007年,又获得省农博会金奖。近年来,产品畅销上海、江苏等省市,仅在农博会上的销售额就达800万元。蒋良达感激地说:“从创立品牌到打响知名度,幸亏有工商部门支持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蒋良达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开设了网络销售渠道,在中国制造交易网、阿里巴巴等网站上销售起了他的农产品,仅2011年网络销售额就达到300余万元。   “下一步我的想法是进超市、进学校,不断扩大销路,发展壮大蜜蜂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和我一起发家致富”。蒋良达满怀信心地说。
上一条:下一条:
信息正在更新中...
全部评论共0条
暂无相关评论,您可以第一个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机合作社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