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价值观。

  摘 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指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指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反传统中的极端化、物欲对理想的过度冲击、观念多样化中的价值迷失等倾向,文章在思索社会诸要素在大学生价值观重构中的责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校和大学生主体在价值观重构中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中国论文网 /1/view-6192260.htm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思想素质,如何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的一个热点。各高校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推动思想素质教育的进程。可是目前大学生思想素质现状并不令人意,当今的大学生同以往各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却缺少些激情和动力。   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哪些影响?   1、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大学生成才及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负面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这种经济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投射到大学生身上就表现为淡化群体、强调自我、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等不良现象。同时,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特点,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所在,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社会生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淡化,往往以欲望的充分满足取代人生的全部价值。   2、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各种文化、社会思潮也随之而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受一些外来的错误人生哲学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经验少、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大学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时,难免会出现价值判断上的模糊化和价值评价上的多元化。因此很多大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影响,形成了矛盾、多样、不稳定等特点,缺少统一道德标准,价值多元或者迷失。少数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标准,缺乏坚定的信念。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也是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互联网拓展了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但互联网中的诸多不良信息也对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3、公共道德标准的宽容与淡化并存。目前,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接受度提高,对一些和主流文化相悖、又不符合自己价值标准的行为也会表现出宽容一面,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如果没有原则,这种宽容表现出来的是冷漠的一面,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流露,反映了大学生道德底线的降低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大学生公共道德标准的淡化,使得一些大学生对高尚行为嗤之以鼻,对丑恶现象习以为常,甚至会认为这是潜规则,只能接受。   二、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创新教育模式,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拓展实施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国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国民的政治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为了发展互相合作,但合作中也有意识形态的冲突。高校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社会发展的变化必会给大学生带来深刻影响。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价值评价标准的矛盾性,必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3、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教育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两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德育课,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理性认识,主要来自“两课”教学。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两课”教师必须具备“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化于知识总体的能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改革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改变照本宣科、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5-17。   [2] 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3] 何国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求索》2004年第01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请加微信号:marketingcn
> 内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全球品牌网 & 请加微信号:xiangmu114,有惊喜!系列专题:一、当代方面存在的问题&1.注重金钱实惠,淡化理想追求。部分学生把“挣大钱,当大官”作为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目标的最大追求,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搞还要不要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疑问。这表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正在发生动摇,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2.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个人意识膨胀,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推崇享乐主义,放纵情欲,抛却理性,极力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3.追求奢侈享受,忘却艰苦奋斗。现在的大学生不少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可避免地在价值观上出现种种弱点,如讲虚荣、摆阔气、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贫图享受、害怕吃苦等。&4.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兴起。有些青年过于注重对金钱、权力、地位的追求,这样的价值取向功利色彩、实用色彩过于浓厚。这在他们的择业观、人际交往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有的青年在择业时,把经济报酬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认为才能使他们在社会上立足,过得体面。在人际交往方面,部分青年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态度,有的青年甚至以是否具有利用价值(如对自己升迁是否有帮助)作为其交往选择的标准。&二、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对策&1.净化社会风气,优化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社会大环境,其任务就是努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效遏制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唯利是图行为;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净化社会风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2.构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有多功能性,其功能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及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定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陶冶大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把大学生培养成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合格人才。校园文化也是各高校世代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具有较强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在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践阵地。当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要构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理解世界、理解社会发展动态、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位置,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让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在消除困惑中成长,不断在超越自我中成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价值困惑。高校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学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第二课堂、社团建设、人文讲座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工程。比如,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等人文讲座或课程,对提升人格、陶冶情操、确立人生目标和价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的内在需要。&3.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中国,要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风,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总之,当代大学生理应朝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努力:诚朴进取,励学敦行,以奉献社会为信仰,以报效祖国为幸福,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昌盛中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在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实现共同目标;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既保持鲜明的自我,又能厚德载物,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查看
所有文章相关文章·&·&·&·&·&·&·&·&·&·&·&·&
本站微信号:创业加盟项目大全
关注创业,关注项目,每日精选各领域有趣文章。(微信扫描如上二维码,或者直接添加微信号:xiangmu114)
加入全球品牌网项目库
&|&&|&&|&&|&&|&&|&&|&&|&&|&&|&&|&&|&&|&&|&&|&&|&&|&&|&&|&&|&&|&&|&&|&&|&&|&&|&&|&&|&&|&&|&
&|&&|&&|&&|&&|&&|&&|&&|&&|&&|&&|&&|&&|&&|&&|&&|&&|&&|&&|&&|&&|&&|&&|&&|&&|&&|&&|&&|&&|&&|&&|&&|&&|&&|&
&|&&|&&|&&|&&|&&|&&|&
&|&&|&&|&&|&&|&&|&&|&&|&&|&&|&&|&&|&&|&&|&&|&&|&&|&&|&&|&&|&&|&&|&&|&&|&&|&&|&&|&&|&&|&&|&&|&&|&&|&
&|&&|&&|&&|&&|&&|&&|&&|&&|&&|&&|&
&|&&|&&|&&|&&|&&|&&|&&|&&|&&|&&|&&|&&|&&|&
&|&&|&&|&&|&&|&&|&&|&&|&&|&&|&&|&
&|&&|&&|&&|&&|&&|&&|&
&|&&|&&|&&|&
&|&&|&&|&&|&&|&&|&
&|&&|&&|&&|&&|&&|&&|&&|&&|&&|&&|&&|&&|&&|&&|&&|&&|&&|&&|&
&|&&|&&|&&|&&|&&|&&|&&|&&|&&|&&|&&|&&|&&|&&|&&|&&|&&|&&|&&|&&|&&|&&|&&|&&|&&|&&|&&|&&|&&|&&|&
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xiangmu114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 百度文库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价值观念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价值观的走向更加多样化,扭曲化,误导化,使大多数人们迷失了自己本能的方向,所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因为大学的教育是高等教育,大学是人生储备知识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机,因此,抓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较清楚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也发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分析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定位的问题上55%的人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梦想负责,对未来乐观;36%的人认为自己现在很是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2.5%的人认为家里有背景,不必担忧;1.5%的人对未来悲观无望;5%的人抱有其他态度;
在对待金钱的看法上,48%的人觉得钱对自己非常重要;也有48的人认为钱对自己的重要程度适中;仅有4%的人认为钱对自己不太重要或是其他;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钱的重要性是很大的,这种价值观可能导致其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 在价值取向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亲情和爱情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健康和爱情,认为财富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人也不在少数,认为地位对自己最重要的是最少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上还是积极向上的,把人类的情感和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到了首位,这才能体现出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管是金钱还是地位,纵使你有再多再多,没有人同你一起分享,你会觉得快乐么? 在对待恋爱的态度上,如下图所示:
贡献者:go正义的呼喊(热点辨析)
李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
日08:23&&&来源:
原标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热点辨析)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发展关键期,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受一些负面现象影响,有些人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出质疑,甚至将其称为“颓废的一代”。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我们近期所作的系列调研表明,虽然存在一些需要规范和矫正的问题,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政治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基本政治立场正确。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渗透愈来愈具有隐蔽性和多变性。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常常披着合法外衣混淆视听;一些负面舆论往往戴着伪善面具,让人难辨真伪。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三点一线”的校园,活动空间比较有限,生活方式较为单一。“风起于青萍之末”时,一些大学生难以见微知著、洞察实质,亟须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但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强,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如愤怒声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恶劣行径、强烈谴责发生在香港的“占中”不法行为等。这说明,他们的基本政治立场是正确的。
  价值取向多元,但总体上认同主流价值。当前,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但受复杂因素影响,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依然存在。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一些大学生那里,传统的“舍小家顾大家”“讲奉献不讲索取”等意识相对淡化,“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重”“事业和利益同步”等意识增强,甚至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一掷千金等不良行为,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但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的正能量,是根植生活、体现民意的行为准则,因而具备真学真信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对时尚潮流敏感,但对传统美德也有敬意。当代大学生可谓“握着鼠标出生的一代”,对网络的适应性、融入性、依赖性较强。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事物、新潮流,享受网络检索、传递信息与知识的便利,但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和文化垃圾的影响。网络中存在的黄赌毒信息及负面舆论在不良商人和极少数“异见分子”推动下蔓延发酵,严重影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认同。从这个角度说,净化网络空间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紧要环节。同时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敬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深刻影响。针对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对于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和错误思潮具有积极意义。
  抗挫折能力减弱,但进取意识强烈。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一些大学生家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不愿子女“缺斤少两”;宁愿自己苦干,不愿子女受累;甚至大包大揽,代替子女处理日常生活问题。这导致一些大学生“人人为我”的意识较强、“我为人人”的意识较弱,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弱,愿景设计能力较强、实际执行力较弱。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工作中的压力和竞争、困难和失意,有的就无所适从,经受不了打击,甚至自暴自弃、走向极端。因此,如何在大学生中以至整个学校教育中加强挫折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同时应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识强烈,大都信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希望搏击出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思想解放、积极进取、求知若渴,具有创业创新的澎湃激情;很多大学生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主动面向基层建功立业,书写丰富多彩的厚重人生。这些正能量都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引导。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这既是对“90”后大学生的赞誉和肯定,更是期许和鞭策。我们应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分清主流支流,充分激发正能量,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价值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