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非居民一般纳税人的所得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那个减掉的金额是多少?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各国常用的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判定标准。
1、住所标准:依据通常是指公民长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住所又分为永久性住所和习惯性住所。个人所得税法里所说的&住所&是税法的特定概念,它不是说居住的场所和居住的地方,而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可见,我国采用的住所标准是习惯性住所标准。采用这一标准,就把中、外籍人员,以及把港澳台同胞与在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区别开来。
户籍:人们通常称为户口,中国公民通常在我国是有户口的,但在我国常驻的外籍个人,虽因领取了长期居留证、暂居证等而纳入我国户籍管理范围,但由于其家庭或主要经济利益不在中国境内,故通常不视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
经济利益:一般是考虑个人的主要财产、经营活动中心等因素。 vmery.net
习惯性住所:习惯性居住是判定纳税义务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埋藏内的居住地。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的习惯性住所。
2、居住时间标准:居住时间是指个人在一国境内实际居住的天数。我国规定的时间标准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达到这一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对居住时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不扣减天数,连续计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居民纳税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啊??_百度知道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啊??
目前是月收入超过2000起征,2008年3月开始上调到此标准,此前是1600,也就是说,低于起征点的,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收入:+0起征点:20001.20符合第二档=772.(500*5%)+()*10%=77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收入:+0起征点:20001.20符合第二档=772.(500*5%)+()*10%=77
提问者评价
谢谢,很清楚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2008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速算扣除数计算方法说明。
目前是月收入超过2000起征,2008年3月开始上调到此标准,此前是1600/
也就是说,低于起征点的,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
说明:起征点变化以后,税率和计算方法保持不变,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没有变化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日起调高为20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不知所云,不知道你说的两种方法是什么。税收是统一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2010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  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  本文最初为记录本人在生活工作中了解到、用到的个税相关知识,意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法规,切实维护和捍卫个人正当权益,没想到公开发表后,得到相当多网友的喜爱,短期内有很多朋友浏览并参与讨论,从而也给相当多朋友以咨讯上的帮助,尤其是实际业务处理方面的帮助,这想来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广大朋友的阅读与参与赋予本文更多的价值与意义,使本文成为“有意义的事”—(某电视剧经典),这也是本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更新、完善本文的动力。
经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法律法规也会随之作相应的修正或完善,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应用也会不断深入。本文,本话题肯定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希望广大朋友继续关注与参与,欢迎朋友们贡献自己的知识,分享自己的经验,共同将本论题打造成最实用的宝典,最有力的武器,最忠诚的权益卫士,共同创造一个交流与分享、洒满快乐与智慧的空间。
<一>根本依据:2009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 
(1)法律条文:详见http://www.coco2008.net/ShowNews.asp?nid=6561
(2)法律解读:
<1>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2>起征标准:2000
目前是月收入超过2000起征,2008年3月开始上调到此标准,此前是1600/
也就是说,低于起征点的,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
  <3>应纳税所得与减免: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率和计算方法
说明:起征点变化以后,税率和计算方法保持不变,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没有变化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调高为20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
注:大多数人可能只须记住前面5项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作为了解,后面也应知道,风水轮流转,“一切皆有可能“,保不准哪天就用上了――用上之日即是小发之时,记得为本文来点赞助,呵呵
---------------------------------
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实践中一般也可以这样算:用每月收入减去三险一金,减去起征点(2000),剩下的部分套用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3)深入应用:
<1>速算扣除数怎么来的?
***速算扣除数计算方法:*****
很多朋友说那个扣除数得硬记么?不是这样的,他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推算过的,也就好记了吧,
拿第3档数据说明:125 = 75+50 =1500*5%+500*10%&
注:*详细计算请参见 http://www.coco2008.net/ShowNews.asp?nid=6495&
没想到这篇小博文,能给不少朋友以帮助,想来是一件快乐的事--助人为乐吗!
为了使更多的特别是对税务、个人所得税少有了解的朋友能看明白,再补充一点内容如上:(补充红字部分)。
如果不清楚,可以提问,本人会及时解答。――090725整理前重要信息,纪念性保留
<2>年终奖如何扣税?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年终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计算交纳所得税。
本人年终奖金总额÷12,根据商数去查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奖金总额×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果发放当月的工资所得低于2000元,那就要减去低于的差额,用余额按上述方法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按如下公式计算:
[奖金总额-(2000-当月发放的工资)]×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看到很多朋友提问,本人再补充一些:(因为有不少从人事、财务和法律工作的朋友,所以了解的深入一些,愿与大家分享!)――090725整理前重要信息,纪念性保留
<3>半年奖、季度奖要多交税
***半年奖、季度奖个人所得税计算******
  按照新《通知》,今后市民取得的半年奖、季度奖,则要比现在“多交税”了。
《通知》明确,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此前的做法是,除年终加薪以外,数月奖金或分红可单独作为一个月以全额确定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两者的区别在于,今年起,纳税人取得半年奖、季度奖,不是单独全额计税,还要加上当月工资收入,这就有可能提高税率档次,税负自然也就增加。
&<4>3月发以前月份工资如何扣税?(兼答复chunqing网友)
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网站上对此明确指出,由于目前我国各单位工资、薪金发放时间不一,有的月初发放当月工资、薪金,有的月底发放当月工资、薪金,有的月初发放上月工资、薪金,有的月底发放下月工资、薪金,而单位还可以调整发放时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以实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时间来判断是否应该适用每月2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对所有纳税人都是一致的,体现了对所有纳税人的公平原则。
但据我了解,这种过渡阶段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 还取决于企业财务认定结果。如果企业做帐灵活并同意、认可个人按2000起征,
在实践上完全可能按2000算。
-------------------------------------------------------------------------------------------------------------------------
看的出个人所得税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题说明。针对最新个人所得税专题,再次作补充如下:――090725整理前重要信息,纪念性保留
&<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 其中,收入总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各项收入应当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
&&&&& 成本、费用是指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损失是指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度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5000元的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上述计税办法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不适用于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6>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种情况:
&&&&& (1)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必要费用
&&&&& 其中的必要费用是指每月1600元。
&&&&&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见下表)。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5000元的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2)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 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 另外,如果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 承包人应当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的,由税务部门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缴税方式。
<7>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以下情况:
&&&&& (1)定额征收
&&&&&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税务部门依法核定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按期缴纳。
&&&&&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 应税所得率应按下表规定的标准执行:
应税所得率表
应税所得率(%)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
饮食服务业
&&&&& 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其适用的计税办法。
<二>补充专题|扩展话题|不断更新
(1)外国人在中国纳税规定
外籍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一)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不超 过90日,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 由中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免予申报 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前述个人应仅不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由中国境内企业 或个人雇主支付、或者由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凡是该中国 境内企业、机构属于采取核定利润方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或没有营业收入而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任职、受雇的个人,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 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不论是否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的会计帐簿中有记载,均 应视为该中国境内企业支付、或由该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
上述个人每月 应纳的税款应按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 虽有所得来源地的判定原则,按国 际惯例,在境内居住时间较短的非居民,其由境外支付且负担的境内所得一般予以免税优惠。
对在中国境内居住不超过90日或税收协定规定的183日的外籍人员, 其取得的中国境内所得,依据支付和负担的不同情况,具体区分五种不同的纳税义务:
第一种:工资薪金所得的支付和负担均不是在中国境内,即由境外雇主支付并 且不是由雇主设在境内的机构负担的;虽然按所得来源地判定标准和认定方法,其工资薪金所得是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但是考虑其在华工作时间较短,按照国 际通常作法,免予纳税。
第二种:工资薪金所得的支付在中国境内,而不管由谁负担,即由境内企业或 雇主支付而不管是由境内还是境外企业或机构负担,均视为由境内企业、机构负担, 是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在中国履行纳税义务。
第三种:工资薪金所得由境内机构负担,而不管是由谁支付的,是属来源于中 国境内的所得,应在中国履行纳税义务。
第五种:也与计征企业所得税相联系,对在没有营业收入而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境内机构工作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由于难以确定是由境内还是由境外支付和负担、且是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所以,也不论支付和负担是谁负担均视为 由境内企业、机构负担,应在中国履行纳税义务。
例如,某日本人在某日本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工作一年累计在华150日, 其在华 期间的工资薪金由日本公司支付,则判定该日本人在华期间的收入是否应在中国纳税,应分别下列民政部处理:
1、如果该办事处有营业收入且按实征收企业所得税, 那么该日本人的收入不 在中国缴税。
2、 如果该办事处没有营业收入不征企业所得税或虽有营业收入但帐证不健全 而采取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则该日本人的收入应视同由该办事处负担,应在中国 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超 过90日、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 但不满 一年的个人,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 和由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在中 国境外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除中国境内企业董事、高层管理人员以外, 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上述个人每月应纳的税款,应按税法规定期限申报缴纳。其中,取得的工资薪 金所得是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个人,事先可预定在一个 纳税年度中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90 日、 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连续或累计居住 183日的,其每月应纳的税款,应按税法规定期限申报纳税; 对事先不能预定在一 个纳税年度或税收协定规定期间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90日或183日后的次月7日内, 就其以前月份应纳的税款一并申报缴纳。
例:某外商投资企业香港雇员,1995年度在内地工作5个月,在香港工作7个月 时间,月工资2万元人民币。1995年度企业帐簿列支该雇员工资收入24万元。 根据 上述规定,该雇员在内地工作5个月期间取得的10万元收入应在内地纳税, 其在香 港工作7个月期间取得的14万元收入,即使是由内地企业负担,也不在内地纳税。
(三)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而不超过五年的个人,其在中国 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中国境外企业或个人 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在条例第三条所说临时离 境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仅就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部分申报纳税, 凡是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属于采取核定利润方法计征企业所得税或没有营业收入而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在该中国境内企业、机构任职、受雇的个人取得的工资薪 金,不论是否在中国境内企业、机构会计帐簿中有记载,均应视为由其任职的中国境内企业、机构支付。
上述个人,在一个月中,既有在中国境内的工作期间,又有 在临时离境期间由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合并计算当月应纳 税额,并按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 根据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构成了中国居民,本应就其取得 的境内、外所得全额在中国纳税,但实施条例规定,居住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中国 居民,其境外所得部分中由境外支付并负担的不征税。
上述把临时离境期间境外支付且负担的所得也列入不征税范畴。因此,对“临时离境”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 得,应区分不同民政部判定其纳税义务:
第一种:工资薪金所得是由境内企业或雇主支付的,应视为中国境内取得的所 得,应履行纳税义务。
第二种:工资薪金所得不是由境内企业或雇主支付的,应视为从中国境外取得 的所得,不需在中国纳税。
第三种;与计征企业所得税相联系, 对在采取核定利润方法计征企业所得税的 境内企业、机构中工作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不管是由境内还是由境外的企业、 机构支付的,均视为由境内企业、机构负担,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履行纳 税义务。
第四种:也与计征企业所得税相联系,对在没有营业收入而不计征企业所得税 的境内企业、机构中工作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不管是由境内还是由境外的企业 、机构支付的,均视为由境内企业、机构负担,属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履行纳税。
例:某美国人在中国一家:"三资”企业工作已二年。月工资由该"三资" 企业 支付1万元人民币,境外公司支付2千美元。1995年他在中国境内履行职务10个月, 境外履行职务累计2个月。征税时,对其在中国境内10 个月履行职务期间取得的境内所得,不管是境内支付,还是境外支付,均应在中国纳税。
纳税金额为10个月× 1万元人民币+10个月×2千美元的收入,
其在境外履行职务2个月期间取得的所得 ,应仅就境内支付部分即2万元人民币征税,境外支付的4千美元不征税。
(四)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五年后的外籍居民纳税人,从第 六年起的以后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工作满一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凡在境内工作不满一年的,则仅就该年内来源于境内的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纳税。如果这个外籍居民纳税人从第六年起以后的某一纳税年度内在境内工作不足90天或183天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 免予纳税,并从再次工作满一年的年度起,重新计算五年期限。
例:某日本人在1994年底前已在中国的某日资独资企业工作满5年。1995年- 1997年的工作情况是: 1995年1月1日-1月31日 回日本 1995年2月1日-5月31日 在中国 1995年6月1日-6月30日 回日本 1995年7月1日-12月31日 在中国 1996年1月1日-3月31日 回日本 1996年4月1日-5月31日 在中国 1996年6月1日-12月31日 回日本 1997年1月1日-3月31日 在中国 1997年4月1日-5月31日 回日本 1997年6月1日-12月31日 在中国 他每月的工资收入是:由中国的日资公司支付15000元人民币。 同时由日本母公司支付折合20000元人民币。该日资公司按实征收企业所得税, 其个人所得税计 算如下:
①由于在1994所底前,该日本人在华已工作满5年。1995年度累计回日本61 日 ,因此,他在1995年度由中国公司和日本公司支付的全部工资收入(馀回日本期间 的收入)均应按月在中国纳税。
②1996年度,他在中国工作时间只有2个月,不足中日税收协定规定的183天, 因此,这期间,他的所得尖有中国公司4月和5月支付的收入在中国纳税,而由日本 公司支付的收入,不需在中国纳税。
③1997年,该日本人回日本的时间总共只有61天,因此,该年度他再次成为中 国的税收居民,并且,由于1996年他在华时间不足183天,故应从1997 年始重新计 算5年的期间。因此,1997年, 他的收入除两个月回日本期间由日本公司每月支付 的20000元人民币不需在中国纳税外,回日本期间由中国公司支付的月15000元人民 币和在华期间其他月份由中国公司和日本公司支付的收入均应按月在中国纳税。
**外国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各地有差异,比国内公民多--强烈建议取消这个优惠!!!
(2)继续补充:
&8&保险营销员如何征个人所得税?
经咨询相关法律人士,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的40%作为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佣金收入的60%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按照“劳务报酬”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9&住房补贴是否计税?
经咨询相关法律人士,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最好还是以发票形式报销这些费用较好,报销形式可以免税。
按《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个人从单位取得的补贴标准内的住房补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标准的部分并入当月工薪计算纳税。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5-14 07:3505-14 07:4205-14 07:4305-14 07:4305-14 08:1205-14 08:1205-14 08:1305-14 08:2505-14 08:2705-14 08:27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中的应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指那些?
入指那些?象周日值班、值宿补助费;周六工作加班费;节假日发的福利如豆油,鸡蛋等也按人民币对应的价值都算应税收入缴税吗?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应税收入指那些?
象周日值班、值宿补助费;周六工作加班费,交通补贴,话费补贴等包括在职工个人收入里。
节假日发的福利如豆油,鸡蛋等只能算到福利费中去。
等不需计入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般纳税人的所得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