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则是什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优秀硕博学位论文) 〖本文档下载后其中的文字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文档中的广告和水印将消失。查找更多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术论文、开题报告、经济学论文、管理学论文、社科论文、文学论文、医学论文、哲学论文、艺术论文、法律论文、自然科学论文、通讯论文、论文指导/设计、毕业论文、大学论文、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学位论文…… ,欢迎访问 http://www&#..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医院质量管理
医疗服务的质量是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之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以及人民群众都十分关注这个涉及到人的生命和生命质量的大问题。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医疗管理的核心。随着我国保险新体系的建立,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完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必然成为医院立足市场的重要法宝。
第一节&&&&&
一、基本概念
(一)质量和医疗质量
质量是指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程度,它是满足规定和顾客潜在需要的特征总和。它一般包含3个层次的含义,规定质量、要求质量和魅力质量。规定质量指产品和服务达到预定标准;要求质量指满足顾客的要求;魅力质量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远超出顾客的期望。
医疗质量,从狭义角度,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又称诊疗质量;而从广义角度,它不仅涵盖诊疗质量的内容,还强调病人的满意度、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果(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医疗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又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是确定和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部管理职能,质量管理的职责由最高管理者承担,也要求组织的全体人员承担义务并参与。质量管理包括战略策划、资源分配和其他有系统的活动。
二、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阶段: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第三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四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专门的组织制定质量计划,在系统内开展连续的医疗服务改善活动,使服务的质量满足病人的期望。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强调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一切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按PDCA循环办事。PDCA循环是指计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循环上升的过程。它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也反映出管理理论的精髓。
全面质量管理带来许多观念
1、广义的顾客意识:
2、医疗服务内涵的扩大:
3、质量中的成本意识:
4、重视病人的满意度:
5、无缺陷(zero&
defects)的观念:
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相辅相成:
三、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结合医院所面临的卫生改革的新环境、新要求,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1、树立病人至上,质量第一,费用合理的原则。
2、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质量的原则。
3、系统管理的原则,强调全过程、全部门和全员的质量管理
4、标准化与数据化的原则。
5、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医院质量管理中,要开展广泛的质量教育,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实现质量标准化,建立质量信息系统,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四、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实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完成系统的特定任务,必须有组织的保证,结合医院质量管理的实际,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一般分为三层。
(一)医院质量自主管理
由于医疗服务的个体性、技术性、专业性和重要性,所以首先强调质量管理的自觉性,这取决于群体素质、职业道德、质量教育等。
在基本医疗服务单位中,可以设立兼职的质量管理的医师和护士,负责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
(二)科室和部门质量管理小组
由科室和部门主作领导,由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应该有计划,有行动,有检查,有提高。
(三)院级质量管理组织
设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技术专家和院、部门的领导组成,由医院院长及德高望重的专家担任主任和副主作委员,下设办事机构;质量管理处,或挂靠在医务处。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质量管理规划,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领导、检查督促质量工作,调查,分析和解决质量总理等。
质量保证的组成
医院质量评价
一、质量评价理论
许多学者认为医疗质量首先是对患者的伤害尽量最小化,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是在各个医疗环节中重视期望的收益与损失间的平衡。这种广义的质量概念,在诊疗质量的基础上,强调了医疗技术使用的合理程度,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病人结果的生命质量评价,病人的主观满意度等内容。
(一)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1、结构评价:反映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规模和潜在能力。
2、过程评价:反映组织系统全部的医疗活动和辅助医疗活动,做了些什么,怎么去做。
3、结果评价:反映医疗行为的结果,如健康状况的改善等。
(二)医疗质量评价的特点
1、结构评价:是对医疗服务潜在质量的静态评价,是医疗质量评价的基础环节,医院评审实际就是这类评价。
2、过程评价:从质量保证的观点,过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结果质量,单纯针对结果的测量是传统事后质量检验的手段。
3、结果评价:它反映了健康状况因医疗保健而发生的净变化。
二、医院质量评价的三级结构
在国内的有关教材中,一般把医院质量评价是分为基础条件质量、
作环了质量和服务终末质量,并称之为三级结构.
(一)医疗基础条件质量(结构质量)
(二)医疗工作环节质量(运行质量)
(三)医疗服务终末质量(成果质量)
医疗质量评价的内容及特点
监控循环系统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
一、流程图
流程图通过明确和细化过程,易于寻找问题或不足。流程图绘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绘制的目的和适当的格式,针对主要质量问题绘图。
2、决定图的起点和终点(什么是投入?全部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最终结果是什么?)
3、明确流程图的要素(谁提供投入?谁使用?要作哪些决策?产出是什么?)
4、反映过程的真实情况,而不是理想状态。
流程示意图
二、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又叫鱼图(fishbone&&
diagram)或石川馨(lshikawa)图,它是日本东京大学石川馨教授提出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是一种由结果找原因的方法,即根据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结果)来寻找造成这种结果的大原因、中原因和小原因,然后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
因果分析图作图的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明确问题,即针对什么问题寻找因果关系,最好能使用数据说话。
(2)召开有关人员的质量分析会,把影响质量问题的特性原因都列举出来,并找到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3)把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形成小原因、中原因和大原因。
(4)绘制因果分析图。
三、分类法(分层法)
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头脑风暴法(b
rainstorming)、德尔斐(delphi)专家咨询法和焦点组访谈(focus group
discussion)等,收集必要的定性和定量质量数据,按照不同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搜集到的质量数据归纳在一起。这样,可使各类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确、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常用的分类法有:
(1)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分类
(2)按不同工作人员分类,如按不同医生、不同级别分类。
(3)按使用设备分类。
(4)按不同诊疗操作程序分类。
(5)按原材料分类。
(6)按不同的服务对象分类等。
四、排列图
排列图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首先采用的,故也叫帕累托图(Pareto chart)。
排列图反映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观点。在影响质量的因素中,少数一些关键问题重复发生,成为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列图就是寻找少数关键因素的方法。
排列图绘制的步骤如下:
(1)收集一定时期的质量数据
(2)把惧的数据按原因分层,并计算各种原因重复发生的次数,即频数。计算不同原因发生的频率和累计频率,作整理表。
(3)绘制排列图。
(4)寻找少数关键因素,采取措施。
五、直方图
直方图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正态分布原理,在医疗活动中,质量特性总是有波动的,波动有两种:一种是系统性因素,一种是偶然性因素。前者对质量影响大,有方向性,易识别,可检测,并有办法调整、消除和避免;后一种对质量影响小,方向不固定,且不易识别,实际上难以完全避免,
在技术上难以消除,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也不值得去消除。偶然性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一般视为正常现象,其变动规律接近正态分布,其波动曲线,显示为正态分布曲线,其数据绘出的图就是直方图。判断直方图是否近拟正态分布,分析质量问题是否有系统性因素影响,就是直方图的意义。
六、控制图
控制图(管理图)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博士(W-A-Shewhart)于1924看提出亚的。该图在质量控制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
1、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控制图是坐标图,纵坐标表明质量特性什,横坐标是时间顺序或采样号,坐标中的三条横线是控制界限。
控制图是把数理统计学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反映医疗过程中质量的中心趋势与离散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超限的异常状态,从而起到质量控制作用。
2、控制图分类:
A、单什控制图:
B、平均值控制图:
C、中位数控制图:
D、离散指标控制图:
E、单值、平均-范围控制图:
3、制作控制图:
A、基本步骤:
B、几种控制图绘制要点:
1、标准化控制图:
2、选控图:
七、相关图
相关图(散点图)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图。在质量管理中利用相关图分析两种数据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是质量特征(结果)和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质量特征(结果)和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三是质量因素和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
八、甘特图
甘特图(Gantt charts)是对质量改善一系列步骤进行时间控制的方法。它对计划工作很有帮助,各项行动、执行时间表一目了然,行动之间内在的时间序列关系也很清楚。
以上这些都是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它们是一系列的分析工具。
医院质量管理和评价方法
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和八大步骤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它分成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或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
PDCA循环的主要特点是:
PDCA循环示意图
(1)管理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四个阶段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3)不断循环上升,每循环一周上一个新台阶。
PDCA循环的八大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3)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订质量改进的计划。
(5)执行计划,按预定计划和措施分头贯彻执行。
(6)查效果,把实际工作结果和预期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7)巩固措施,把执行的效果进行标准化,制订制度条例,以便巩固。
(8)把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
二、医院标准化管理
(一)医院标准化的有关概念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结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即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标准化的原则
(1)以医疗工作为中心的原则。
(2)标准化和非标准相互转换的原则。
(3)优化和效益的原则。
(4)协调的原则。
(5)标准化采用简化和统一化的形式。
(三)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1)建立现代医疗的最佳秩序。
(2)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3)标准化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
(4)标准化能促进医院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
(5)标准化是减少浪费,节约人力物力的重要手段。
(四)医院标准分类
1、医疗技术标准:
(1)基础标准:
(2)原则标准:
(3)操作标准:
(4)质量标准:
(5)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
2、医疗管理标准:
(1)基础标准:
(2)工人标准:
(3)考评标准:
3、服务标准。
三、医疗评价
医疗评价(medical)是比较经典的医疗质量控制的方法。它有两种形式,即病例评价方法和统计指标评价法,前者是对个案的典型评价,后者注重病例评价和统计分析相结合。它们都属于同行评议,评价的信息和数据来自病历。
医疗评价缺陷在于:
1、它无法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无法直接保证医疗质量;
2、质量指标与真实质量的相关性有待证实;
3、无法提供质量的总体评分;
4、无法反映病人资源消耗的水平;
5、资料缺乏可比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资料。
四、病种质量目标管理方法
病种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方向。如果没有病种的齐同性,那么任何指标的比较,在统计上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质量管理没有达到病种这个层面的话,那么它仍停留在“粗放型”管理的阶段。如果医院的决策者无法获得与病种相关的信息,那么医院信息系统亟待完善。
(一)选择病种
(二)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三)具体方法
(四)评价结果
五、医疗缺陷控制方法
在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中,比较重视结果指标,那么,结果的好坏是否一定代表了医疗过程的质量呢?实际上并不一定,即存在着过程质量好,结果却不如人意,或过程质量不佳,结果好的情况,这和病人的自身身体状况、病种都有关系。
医疗缺陷控制方法,就是通过关注整个医疗过程(过程和结果),客观评价病例的医疗质量。马骏提出的“病种分型分级质量包罗模型评价法”,其中就包含了缺陷控制的方法。
六、顾客的满意度评价
顾客满意度概述
1.国外顾客满意度调查研究情况
2.国内顾客满意度调查研究情况
顾客有内部和外部顾客两层含义。内部顾客包括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医院雇员和管理者;外部顾客则指病人,他们的家人、朋友和第三方付费方。
(一)利用顾客信息的必要性
(二)顾客满意度评价的方法
(三)顾客满意度评价的步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家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2010年5月1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10]18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规范电子病历临床使用,促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
关于医疗用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998年10月1日(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7年12月29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三号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文件 (卫医发[1999]第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000年10月1日
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卫生部关于加强"血液疗法"管理的通知
2005年3月11日
卫生部(卫医发[2005]92号)
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医疗机构通过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补磁&、&吸附&、&充氧&、&射频&、&净化&、&加药&等处理,或采用物理方法在患者血管内直接处理血液的办法,对患者进行所谓的&血液疗法&。其中大部分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少科学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且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些疗法的滥用将会损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对此,我部组织专家组对上述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卫生部关于血液分离稀释疗法临床应用有关问题的批复
2010年12月24日
卫生部(卫医政函[号)
&血液分离稀释疗法&无相关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尚不能作为成熟临床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
关于药事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01年12月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法。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2011年3月1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卫医发〔2002〕24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2002年9月15日
国务院令第36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051101)
2005年11月1日(2005年7月26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为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的通知(071218)
2007年12月18日
卫生部(卫医发〔号)
200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博仁医院为何成了&毒窝&》的文章,披露了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博仁肿瘤专科医院将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卖给毒贩的案件。针对此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的监督管理,现作出如下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2007年1月25日
卫生部(卫医发[2007]38号)
为加强对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
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麻精药品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的通知
2010年8月27日
上海市卫生局 (沪卫医政〔号)
可以取得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类别为临床、口腔和中医。
本市已取得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公共卫生类别医师不再具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权。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1988年12月27日
(1988年11月15日国务院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
1964年4月20日卫生部、商业部、化工部发布的《管理毒药、限制性剧药暂行规定》,1964年12月7日卫生部、商业部发布的《管理毒性中药的暂行办法》,1979年6月30日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发布的《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药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3号)
为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防止中毒或死亡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
2010年5月1日
(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发布的《麻黄素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卫生部令(第72号)
为加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
2007年5月1日(2006年11月2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 53 号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2010年2月10日
(卫医管发〔2010〕28号)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2号)
2010年5月1日
卫生部令第72号
为加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9年8月18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的通知》,现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3月23日
2008年3月24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0年12月15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卫医政发[号)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抗菌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促进我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决定开展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并制定了《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2007年3月12日
1996年8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中医药发〔2007〕11号)
为加强医院中药饮片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l 《中国国家处方集》
2010年2月7日发布
关于医疗技术管理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09年5月1日
(卫医政发〔2009〕18号)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000年4月1日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务院令第276号
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1月18日
(卫医管发〔2010〕4号)
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09年11月16日
(卫办医政发〔号)
为进一步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 l 《中国国家处方集》正式出版发行 卫生部2010年2月7日
&&&&&&&& l 卫生部:制定临床路径、《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