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课堂学生怎样开展课堂合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城厢镇中心校,四川,冕宁,6156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农村小学课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是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小组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实验周期为2002年至2005年。迄今为止,课题研究已届中期,现将前期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从新时期培养的人才要求来看:在社会分工精细的今天,更需要善于合作的&专才&。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各领域的人才汇集于一处,各展所能,形成合力,攻克科学技术的难关。这类人才表现出来的特点常常能够在独立奋力钻研的同时,善于借助他人(集体)的力量,培养、提高能力,协调发展自己的各项素质。
2.从学生发展的方向来看:学生将要面向的社会是网状发展的,学生也应有适应这种发展状况的意识和能力。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获取成果,不仅需要个人突出的才能,更需要与他人合作探索的能力。而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制约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3.从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2001年7月,科学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必须要培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和研究。由于科学课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具体实践,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对农村小学生科学合作探究能力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5.从地方实际情况来看:以我校为例,我校是如东县二星级科研基地,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主体性学习意识,本课题想通过与其他正在开展的学科研究充分整合,形成合力,对科学课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研究原则
1.改变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学生科学探究方式的单一性,改变学生会说不会做,更不会创新的现状。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善于与同伴合作解决科学问题的学习品质,推动科学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促使科学课教师更好地领悟课程改革精神,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科学课的教学改革中去。
1.实践性原则& 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是以科学课堂为载体的实践研究,从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推广应用规律。
2.主体性原则& 由于各年级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分低、中、高年级段分别确定研究的对象,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既要了解小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又要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用合作学习的先进理念去改造学生的学习思想。既重视方法的指导,又加强实践的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合作兴趣的培养
首先对自然现象感兴趣。农村小学生由于眼界的限制及学习压力的原因,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矛盾:心里虽然对一种现象很感兴趣,很好奇,可是却不敢去研究,不愿去揭开现象背后的秘密。时间一长,便见多不怪了。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就不那么敏感。在教学、生活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如发表在《小学科技》2004年第4期上的学生小《交通标志牌为什么会发光》就是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而产生的问题。
有一天晚上,爸爸骑摩托车带我回家,摩托车的车灯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临近路口时,我发现白天那块毫不起眼的交通标志牌竟然闪闪发光,上面的标志看得一清二楚,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吧!找一面镜子和一个小手电筒,把手电筒打开照在镜子上,这时你看着镜子,是不是感觉镜子在发光呢?交通标志牌发光的原理跟这相似,它其实是将车灯发出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看上去就好象它在发光一样。这种会反射光线的标志牌是用一种新型的反光标志膜制作而成的。
其次对科学课感兴趣。科学课(自然课)在学生眼里是一门有趣的课,用低年级学生的话说,&可以认识很多好玩的东西&;用中年级学生的话说,&可以知道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用高年级学生的话说,&可以用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来改善我们未来的生活&。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激发和引导。如《浅谈一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在一年级自然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教学,其实是次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往的生活中和其它课的学习中已经充分感知了。我认为一年级自然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知识的探索,而在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在实际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试图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自然这门所谓的&副课&。
①生活情境的创设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形象的、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源于问题,终于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应该是根植于儿童生活的沃土上的。当儿童一无所知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便具备了高低不等的探究的潜能。在生活中,儿童往往能发现许多为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但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储备不足,所以不可能主动地捕捉生活中的问题信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大人(老师)去引导。在一年级自然教学中,我注意了营造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中去有目的地发现问题。
例如教学《向阳处与背阴处》,影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在大部分有太阳的日子里,学生却都未特别留心关注其中的奥秘。没有深入下去提出&为什么&。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走到教室外,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并启发学生:&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顿时学生忘记了此时正在上课,全身心地投入到&玩&中。他们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看着地上的怪模怪样,他们开心地笑啊、跑啊。回到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见到的影子的样子,并对影子产生的原因作出各种猜测。其中有很多同学的发言非常有见地。在课后,我想,如果没有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学生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真切的体会和独到的想法。
②游戏活动的开展
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是在游戏中学生往往在体力上得到提高,而在其它方面是否有收获就不一定了。因此在自然教学中既要引入游戏,丰富教学方式,又要让游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其开展无目的、无计划的游戏,还不如不开展游戏。
如教学《向阳处与背阴处》,通过学生自由活动对影子初步产生了兴趣以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对影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游戏开始前,我先讲清游戏的规则及一些相关的注意点(如安全方面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游戏。这时学生早就等得心急火燎了,一听&命令&,马上投入到游戏中去。在阳光下,学生拖着长长的影子(下午第二课)互相追逐着,他们多么想把同伴的影子踩在脚下啊!在游戏过程中,我不断地提示,&你站在什么位置,他就踩不到你的影子了?&&墙角下太阳照不到,你有办法让他踩不到你的影子吗?&学生都很聪明,一听马上就明白了,忙思考着如何去捕捉别人的影子或躲避别人的追踪。有的靠在东边围墙上,把影子留在墙上,让别人可望而不可及;有的干脆躲到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让别人瞪大眼睛四处寻找他的影子。游戏结束后,我和小朋友们回到教室讨论&关于影子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说的都是自己的游戏中总结的游戏诀窍。就是这些简单的游戏心得也是学生的一大发现,在交流中与人共享,对影子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所以我认为低年级自然教学中恰当安排游戏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师生共同参与
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和策划者,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有主导作用,学生有主体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并非无目的、无指导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也不是指手画脚、纸上谈兵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一年级小朋友心目中是神圣的,是偶像。《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然而即使是如此,长时间的学生活动也会使学生心生厌意、兴趣索然。如果这时教师能放下自己的架子(其实架子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和学生一同活动,一同探究,学生一定会兴奋的。我在教学《向阳处与背阴处》时,开展&踩影子&游戏。一开始,学生情趣非常高涨,过了这个高潮,眼看要&冷&下来了,我马上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让学生踩我的影子,我也去踩小朋友的影子。看到老师的&加盟&,小朋友们马上飞快地追上了我的影子。有的还高声叫着:&我踩到张老师的影子了!&&咦?张老师的影子没了!&一下子情绪又高涨起来。由于我的共同参与,使这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兴趣盎然地度过了这40分钟。
小学一年级儿童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来得快,但去得也快,所以在一年级的自然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一直保持对自然课学习的兴趣。当我走过一年级门口时,马上就有小脸凑上来,热切地问:&张老师,自然课上吗?&我知道,如果对自然课没有兴趣,他们是不会这样问的。(本文发表于《沿海教育》2003年第6期)
(二)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
1.培养团体意识
我们在研究初期,注意了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上涌现出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如《自然课上的&奸细&》:
讨论、实验正在有序、热烈地进行中。&走开!你想窃取我们的机密。你这个奸细!&突然,一声大喝,将全班的目光引到第三组。只见第四组的顾周阳同学忙不迭地溜回到自己小组中,第三组的陈苏林同学正虎视眈眈地怒目而视。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第三组同学正在讨论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并设计验证实验时,顾周阳偷偷地听他们的讨论,被陈苏林发现后,才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下课后,我回味课上发生的事。一声&奸细&让我感受颇多。在字典上,&奸细&解释为&给敌人刺探消息的人。&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怎么会出现敌人呢?寻思良久,我不禁喜从中来。
我在平时上课时也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常是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将全课的师生活动流程准备得很充分。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经过我&适时&的引导,也完成得如我所愿。虽然课很热闹,但是我总觉得学生在自然课上缺乏真情流露,缺少&我以小组为荣,小组以我为荣&的小组集体荣誉感。
当小组全体成员通过努力获得了成果后,就会象大多数成人学术团体一样,会产生捍卫自己小组利益的要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会特别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拒绝其他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不正当的&窃取&。凡是这种&窃取&行为都可被视作小组全体成员的对立面,引起全体成员的抗议。这也是小组集体荣誉感的体现,是很值得肯定的。在摩擦力的研究中,陈苏林同学的一声&奸细&,就真真切切地反映了该小组的集体意识。所以我要从心底里说:这声&奸细&喊得真好!(本文发表于《沿海教育》2003年第11期)
2.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基本的环境。使学生在小组中成长,在小组中受益。在小组的组建上我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现状、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学生数而定。在我校普遍情况是班级人数较多,如三四五年级每班55人左右,分7组,每组8人;六年级每班42人左右,分7组,每组6人。为了使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共同发展,小组通常由2-3名能力强的学生、2-3名中等的学生、1-2名能力弱的学生组成。同时考虑到男女生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分组时,尽量做到男女生在小组中的占比基本相同,让男女生的优势互补。
3.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探究能力的提高。治疗这些病症的良药就是明确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我们在小组中设置了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操作员、监督员、管理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比如小组长也可以是发言员、操作员,记录员也可以是发言员、监督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基本技能。
4.合作中的交流
交流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一个好的研究方案应该经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充分的讨论,才能得以完善。
首先是表达。表达是交流过程的前提。在课上,我们首先让学生大胆地说、完整地说、正确地说。由于学生年龄有差异,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可以借助手和身体动作来表达;二年级学生基本不借助肢体动作,用语言来表达;三、四年级学生不用肢体动作,较有条理地表达研究步骤;五六年级学生有条理、具体且较有创意地表达研究方案。口头表达具有不系统性,所以允许同伴进行补充。
除了口头表达,还有书面表达。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将实验设计意图写下来,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去,同时也能更好地让学生按照预设来思考着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们尝试着让学生学会记科学笔记。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科学笔记本,在每一次实验方案的讨论时,在每一次的实验现象的猜想时,在每一次的实验结果的描绘时,都用文字或图形、图表的形式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课上或课后的突发奇想或科学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留着慢慢研究。在交流时,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交换笔记本来了解别人的思维过程。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往往很难将自己的设想很快、很准确地通过文字、图形或图表来描述。这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其次是倾听。观察以往的课堂,我们发现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影响探究活动深入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结合学校提出的课堂&八字方针&,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做到认真倾听。一是善于接纳理解,就是能听懂别人发言的意思,能理解别人的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同伴的观点与自己的原有的想法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有选择地补充到自己的计划中去。二是善于分析评价。对别人的发言作分析,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能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第三是讨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的习惯。包括正确、准确的表达和仔细的倾听。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基本做到了不争抢、不保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正做到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催生新知的生长点。2003年12月《让学生在科学合作探究中善于交流》参加南通市小学自然专业委员会年会交流评比获奖。
5.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自然课(科学课)的研究对象是多样的。有的适宜探讨,有的适合单独研究。在上课时,我要求孩子判断研究问题是否可以凭一个人的力量,如果个人能胜任,就无须合作,如果一个人研究有困难,再寻求别人的合作。真正做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的价值。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蚂蚁,观察之前我先请学生说通过怎样的方法去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哪些部位,然后我再问学生一个人能不能完成观察。学生在对实验难度进行初步估计后,说自己一个人观察能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像这样比较简单的实验就无需小组合作。再如,研究《恐龙》时,我问学生一个人研究够不够。他们纷纷说,恐龙的知识很多,单凭自己一个人很难全面地获取恐龙的知识,所以要求小组一起研究。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合作的情况的出现,使学生对与同伴合作有更加理性的思考。
四、严格地管理课题研究过程
由于是个人课题,所以研究时显得更加艰苦。但是在学校及上级部门的关心下,仍然注意加强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学校有四名兼职自然自然教师,在语数外学科的挤压下,仍然能抽出大量时间来研究、实践。保证了课题研究正常进行。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吸收外来的教学经验,多向同行请教(包括网上同行),向其他学科老师请教,提高了研究的效益。在此也向&教育在线()&、&科学探究网(kxtj.)&等教育论坛上的老师表示感谢。
五、初期研究的部分成果
由于课题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边耕耘,边收获,取得了一些实践的经验。首先,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可行的。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说明他们对小组合作这种形式是欢迎的,他们对集体的理解也正在逐步加深。其次,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对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比较和观察,我们发现小组内相同气质类型的学生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导致争抢或冷场等不正常现象的出现,影响学习效果。分组应严格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发展。第三,通过实验,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态度和认识得到了端正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现在,大多数学生已经深深地迷上了科学课,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精神,课间活动时也常听到他们讨论一些科学问题,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可见,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实验以来,有三篇文章在国家、县级刊物发表,市县级文章获奖3人次;学生发表作品1篇,辅导学生竞赛获奖2人次。在实验的带动下,学校的科学教学工作得到了教师的重视,科学课的教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对科学课教学的研究热情也空前高涨。
六、主要存在问题及对今后研究的思考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下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思考:一是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还缺乏敏锐的嗅觉。二是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估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是学校的硬件条件对实验形成了一定的阻力。怎样发挥农村地理环境优势来弥补这一困难。
我们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热切关心下,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实验研究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效,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成功(教育)》2010年08期
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应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可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应从注重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设情景、注重实践、交流和讨论等六方面来开展合作学习,并把合作学习和传统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深入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从而灵活的组织安排,使学生得以充分合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2【正文快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辅导员;2010年01期
张昕怡;;[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0年01期
古谷诚章;吴珊珊;;[J];新建筑;2010年01期
;[J];中关村;2010年03期
钱理群;;[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李志远;;[J];学习月刊;2010年04期
章晓莉;张宇清;杨卫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J];造纸信息;2010年02期
吴涛;;[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5期
刘治国;;[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容伟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刘亚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申芸;;[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李国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叶海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朱兆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陈秋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陈伟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石晓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韦翠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魏永刚;[N];经济日报;2010年
董超 闫艳
高杰;[N];中国环境报;2010年
高杰 通讯员
闫艳;[N];中国环境报;2010年
民进芜湖市委会;[N];芜湖日报;2010年
刘海;[N];中国信息报;2010年
欧阳锦江;[N];农民日报;2010年
肖贵平 本报记者
陈易君;[N];泸州日报;2010年
何永祥 斯巍;[N];中国财经报;2010年
蔡菡 通讯员
尚庆迎;[N];徐州日报;2010年
胡诗云;[N];中国邮政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陈俊敏;[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李正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陆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严征;[D];浙江大学;2006年
杜晓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蒋纯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姜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陈之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晓霞;[D];浙江大学;2010年
潘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骆奇;[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翠;[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石利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韦伟;[D];西南大学;2009年
迟晓禹;[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马海永;[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少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高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六要素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六要素
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六要素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六要素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在新课程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老少少的教师们都努力地尝试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极力地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他们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自主性,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对待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和运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展现了勃勃生机。但由于大多数农村教师都处于教学改革的初期或尝试阶段,没有观摩课可以借鉴学习,因而也出现过不少的问题。根据我和同事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 及作出的反思与,来谈谈以下几点薄见。
一、&&& 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合作学习不是教学的点缀,也不是为了转变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改革要求的形式化表演。合作学习应当注重它的实效性,要为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服务。因而要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日常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但合作学习属于探究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的参与度高,言论范围广,对待一人问题有时异议颇多,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字词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换词填空或是看图理解。朗读课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进行语感训练,只要符合实际就应给予肯定。
那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较大,所以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就是课文中的重难点。例如:学生在自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多种不同角度的看法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见,但却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因此,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必要拿来探究一番的。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当考虑到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学生才可能明白,哪些问题不必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就能弄明白。课堂上也要注意甄别筛选有价值的可以用来进行训练思维的问题。
二、&&& 注意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在农村生活和学习的小学生,每天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的言语交流都是用方言进行的。例如课下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谈话;在家与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的交谈;在社会上与邻居、与朋友的交谈;甚至在课堂上,有的老教师普通话说不好,照样用方言给学生讲课。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这些小学生一旦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上课时也免不了情不自禁地就说出方言来了。很显然,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身普通话的表诉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互沟通的交往能力。不符合国家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应当严格制止,坚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 讨论之前要有充分地自学准备。
如果在讨论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自学准备,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无话可说或是急于发言,而当学生的一种观点被别人的另一种观点推翻以后,常常会很快地没有条件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发言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所以在讨论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自学准备十分必要的。而自学则是需要学生独立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课文内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梳理,即对课文内容按要求进行默读思考,圈画批注,找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自己通过自学所理解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充分的依据。为讨论时的发言做积极准备,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理可据。那么学生在发言的时候,也不至于弄得前言不对后语,或是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一点的自信心了。
四、&&& 明确责任分工,形成良好的秩序。
明确讨论时的责任分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这次讨论提出要求,对每个参与者分配以一定的任务。二是根据不同的组别讨论不同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分工。
1、&&&&&&&& 个人分工,提出要求:
如果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不休的情况,难以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秩序和讨论氛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讨论之前,教师就应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每组选举产生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组长要起到组织组内同学发言并起到管理、指导、协调作用;记录员要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作明确的记录。当然,每个成员都发表了意见,不可能把他们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那么该如何作记录呢?这就要求记录员针对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别拘一格的观点作出反思和概括,用一个词来表诉一个成员一句话的大意;汇报员的责任在于参考记录员记录资料,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全班开展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责任的分工。
再如:组内成员要根据前期自学课文的收获和成果做到人人发言,发言必须以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发言声音要小,以免影响他组同学;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努力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对待自己听不懂的应当举手要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但要经过组长的许可才可以进行提问;针对组内成员对待一个问题意见不统一时,要学会反思,学会判断,综合大家发言的合理成分,修改完善答案。还要要求各小组同学不要随意窜组,窃听抄袭他组的学习成果,影响组内讨论有序地进行。
只有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条不紊。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态度。
2、&&&&&&&& 小组分工:
在有的课文内中,同学们提出来的疑虑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用来合作学习,将会大大地延误教学时间。但是问题也不能草率解决或是弃之不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愿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开展合作学习,最终在全班交流汇报过后,根据学习的成果情况评选优胜小组。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让大家都能明白问题。
五、&&& 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引导。
有些人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不便于介入。所以有的教师在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新的课程理念提到: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溶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针对“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这个问题,我安排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随即加入到学生们讨论的行列中来。学生也根据自己在自学课文时所圈画的各个方面作起了分析和介绍,但学生介绍得很不系统,条理也很零乱。在搜集了每个同学的发言之后,我开始这样引导学生:
师:“谁能告诉我,更羸是通过什么知道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
生:“通过认真地观察!”
师:“更羸又是通过什么知道大雁的伤口作痛和孤单失群的?”
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作出的分析(想像)。”
师:“更羸又是怎么得出‘这只大雁在听到弦响之后就会心里害怕,直往高飞。一往高飞伤口就会裂开而掉下来’这种结论呢?”
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作出的推断!”
师:“很好!那么更羸是通过了‘什么……什么……什么……’才最终得出这种结论来的呢?”
生:“先是观察,后是分析,然后再作出推断,最后才得出这种结论!”
师:“那么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可以射下这只大雁的推理过程,你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要指导学生得出答案,更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得出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好了方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收获才能做出充分、具体、而又有条有理的表达。
六、 组织好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是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将无法得到展现和肯定。组织好全班的汇报交流,也可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但在交流时,应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面向全班同学作出汇报。如:“我们组认为……”而不能说是“我认为……”或是“我觉得……”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营造出一种比较积极的气氛热烈的氛围。如引导学生以:比赛的形式、采访的形式、辩论的形式,导游的形式等等展开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收获及汇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词句进行品味、感悟,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在全班进行过交流汇报之后,我随即发问:
师:“更羸当时对自己的推断结论敢于肯定吗?”
学生:“敢!”
师:“那我们该以什么的语气来读一读更羸对魏王所说的话呢?”
生1:“前面的话可以用肯定的语气!”
生2:“要读出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3;“我认为应该读出自信的语气!”
生4:“我觉得后面的话是分析和推理,所以应该读得不快不慢,读出有条有理的感觉!”
师:“很好,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更羸说的话魏王相信吗?我们该怎样来读魏王的话呢?”
生1:“前面的读出怀疑的语气!”
生2:“后面的要读出惊讶的语气!”
生2:“我觉得还要读出不敢相信眼前这事实的语气!”
师:“嗯!不错!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练习练习用最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两人的对话吧!”
从上例可以看出,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对文本加深理解,如果没有全班的汇报交流,学生学习的收获得不到肯定,信心和激情得不到激越,又怎会有这样的效果?所以组织好全班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草草了事。 《农村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六要素》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开展农村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