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都有哪些专利?

工程机械中国网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中联重科喜获四项中国专利奖
18:45:01 来源:工程机械中国网
本文导读:本报讯 11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在北京主办了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中联重科喜获二项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优秀奖和一项外观设计优秀奖,分别为“泵车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串联油缸的精确的行程控制方法及行程控制装置”、“旋挖钻机的驱动控制装置及旋挖钻机”、“T320平头塔式起重机”。
橡塑技术专家康迪泰克将以“工程...
没有底限的竞争只能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中国电建拟向大股东电建集团发行股份,
主办单位:工程机械中国网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科技报国不是空谈
来源:中国经营报日 00:39
  付玲:作为中联重科一名科研人员,我能深切体会到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科研创新投入上,中联重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前瞻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依托于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年知识产权强化能力建设,从2011年开始,中联重科知识产权工作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2011年专利申请量1618件,同比2010年增长十倍,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跃居行业第一。同时,国际专利申请力度也得到增强,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30件,位列全国第五,并已经覆盖美国、德国、欧洲、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明白要早于市场饱和之前,不断开发出新产品,让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指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联重科是产学研相结合典范单位,由我作为技术负责人牵头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工程机械远程监控及维护系统”、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因素耦合的大型海上平台起重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等在内的多项结构基础、共性技术科研项目,其中超高强度钢箱型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研究制定了高强度钢结构疲劳设计规范,填补了在高强钢结构方面缺乏疲劳设计基础数据、寿命预测模型及疲劳设计规范的空白。  目前,中联重科研发团队构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城市公共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五位一体的高端创新体系。  《中国经营报》:对于中联重科“科技报国”的产业理想,你如何看待?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在今后的发展应注重哪些方面?  付玲:科技报国不是空谈,这个产业理想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攀登高峰的力量源泉,也是我的毕生追求。对于企业来说,中联重科在实现“科技报国”的过程当中,20年的科技创新使中联重科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制造企业、全球最大的起重机械制造企业,是“全球工程机械50强”,拥有世界顶尖的行业技术、13大类别、66个产品系列,640多个品种的工程机械产品和全球研发、制造和营销服务体系。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过去的10年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近些年的基础建设和国家的大发展,但真正要想和世界巨头在国际上有所较量的话,必须重视基础技术的研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我们的创新只有从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以后,才能用到我们产品上去。  另外,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像中联重科走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市场化、市场国际化这样一个“五化”道路。只有这样一条道路,才能真正迈向国际高端领域。  付玲简历:  女,1967年生,1998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现任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曾获“湖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相关新闻->中联重科研制出全球最长101米臂架泵车&可覆盖30层建筑--财经--人民网
中联重科研制出全球最长101米臂架泵车&可覆盖30层建筑
&&&&来源:&&&&
&&&&&&字号
  新华网长沙7月29日电(记者丁文杰)记者从总部位于长沙的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研制的全球最长臂架的混凝土泵车28日在武汉一工地首次投入使用,其臂架长达101米,创造了世界纪录,将极大提高建筑施工速度。  “今后30层及以下建筑只需开一台混凝土泵车过来就可以完成浇筑,建筑速度将大大提高,建筑质量也很有保障。”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说。  记者在武汉施工现场看到,这台101米长臂架的泵车正在往80多米高的建筑物上浇筑水泥。通过现场演示,记者看到虽然泵车臂架很长,但却十分“灵巧”。据介绍,其浇筑不仅高度可达100米以上,还可以覆盖2万平方米的面积。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德国人发明了16米臂架泵车,并用了近20年时间将臂架提升近40米,此后泵车臂架长度的发展进程便一度停滞,直到最近几年,这一局面才被中国的“后来者”改写。近几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刷新泵车臂架新纪录。日,中联重科研制下线的101米臂架泵车,成为新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新泵车是中联重科与其2008年并购的意大利CIFA公司共同研发的复合技术产品,相比通用六桥底盘80米泵车,101米在底盘仅增加一桥的情况下,臂架长度增加21米,创泵车设计史上新纪录。  据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介绍,101米泵车采用了多项发明专利技术。其中,成熟的碳纤维臂架结构7节臂技术,使泵车臂架重量减轻40%以上,解决了传统钢材臂架疲劳开裂的问题,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在全球首次将碳纤维技术油缸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使泵车总重减少15%以上,强度高、寿命长,大大降低了泵车的维护难度。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说,中联重科101米泵车运用了碳纤维、高强铝合金和陶瓷等材料,达到了臂架超长、轻量化、减震、操控智能等效果,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5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要买钢材
我要卖钢材
400-705-9515
不锈钢 不锈圆钢不锈带钢
郑州石家庄
贴近市场的钢材行情
中联重科:曾光获“长沙市知识产权创造领军人物”称号
  日前,2013年度市知识产权&三百工程&评选结果出炉,曾光同志成功获得&长沙市知识产权创造领军人物&称号。
  曾光是中央研究院振动与噪声研究方向的带头人,他曾带领课题组攻克超大型塔机动态设计的关键难题,填补了国内在此研究领域的空白;带领课题组突破超长重载柔性结构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新型轻量化臂架结构形式,为全球最长4桥钢制臂架泵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等等。至今已经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15项,国际专利布局5件,授权发明专利5件。
[1] 凡注明"来源:钢为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归属钢为网;转载、摘编本网原创作品时,请注明"来
& & 源: 钢为网"。若有违反,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未注明"来源:钢为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机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
& & 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对所刊文章内容存有疑议,请联系【8-92836)、QQ:】
大类(请点击要搜索的大类)
品名(可直接输入中文名/拼音/英文名)
请先选择大类
规格(可直接输入规格)
请先选择品名
材质(可直接输入)
请先选择品名
我要买钢材
我要卖钢材
Copyright&& & &&&钢为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号中联重科喜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
中联重科喜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来源:&&&&&发布时间:日&&&&&
累计点击次数:
11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京举行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以表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发明人、设计人和专利权人。中联重科的&动力单元及其控制方法&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同时,中联重科的&起重机&专利获得外观专利金奖, &混凝土布料设备臂架复合运动控制系统、方法和电控系统&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专利金奖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授予的专利最高奖项,中联重科2012年共获两项,是唯一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在一届中获两项金奖的企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大会并讲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博士和工程起重机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罗凯出席会议,并代表中联重科领取了专利金奖奖牌。
付玲博士还作为金奖获奖单位代表在颁奖仪式上作典型发言。付玲博士在大会上汇报了我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并谈了两点感受:
第一是,知识产权工作要与市场接轨。中联重科依靠科技创新,从一个小小的科研院所,成长为全球行业排名第6的国际化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达850亿元,利税120亿元,令行业为之瞩目。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业绩同比下降20%,而中联重科实现逆势增长,收入、利润同比增长20%,同时还推出了全球领先的百米级混凝土泵车、2000吨级汽车起重机、全球起重能力最强的巨型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等新品。在这些成果背后,是技术团队与知识产权团队的辛勤努力,他们将大量知识产权真正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每年产生300多项的新产品新技术,年产生专利1600件以上,新产品、新技术对市场的贡献率大于50%,为中联重科20年来的高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付玲总工程师今年付玲在发言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