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社区!&nbsp&nbsp
查看: 1248|回复: 0
UID42280社区积分29382主题帖子贡献17679 银币988 阅读权限110在线时间106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在这儿
签到天数: 311 天[LV.8]三品御史帖子银币988 在线时间1062 小时注册时间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讲独生子女成长缺陷与教育这样一个题目,经过研究,现在独生子女确实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我1981年开始研究社会化问题,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关键是环境的影响,今天上午方老师讲了很多依据,我非常兴奋。根源在哪里呢?就是成长过程我们没有认真研究,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有严重的天然缺陷,这个天然缺陷如果不认识到的话,我们就不会想办法解决它。小时候小孩子在一起争吵是智力开发最好的方式之一,要想办法把对方说赢,不行甚至动拳头,想的、说的、做的就一致了,现在在一个小家庭里,没人跟小孩交流,他只有一个人和娃娃玩,要么睡觉、要么上网,想到没说,说了没做,最后出现想到的说不清楚,说出来的不会想。在学校只重学习,不重视同学之间的交往,集体活动很少。到节假日像赶场一样参加培训,最多的一个星期八到十场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不接触人,只接触知识、接触文化,朋友圈狭小。教育过渡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教育是需要的,孩子们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是生理因素、一个是经验因素,两者要高度结合。你就是生一个天才,没有后天经验因素,他也发展不起来,我经常讲家长不要忽视天赋培养,这个非常重要,可是现在从小不是培养天赋,是培养文化,而且幼儿园把小学文化都学习了。我在广西北海做报告的时候,一个家长说能不能给我的孩子介绍一个好的幼儿园,他小学三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这样的孩子怎么成长,家长把这么小的孩子逼的没有生存的位置了,这还不叫过渡吗,幼儿园把小学文化都学了,他到小学还能认真听课吗?小动作等等都来了,于是又说他不认真,所有问题都压到他身上了。教育过渡问题非常严重。
另外,现在孩子们承受的责任非常多,家庭的责任,传宗接代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什么责任都在孩子身上,责任越多希望越大,家长们天天为孩子发愁,上午有位同志发言中讲家长把一切责任都放在孩子身上,就一个孩子,生命是第一的,如果孩子培养不起来家长觉得没面子,在这种情况下就开始溺爱。我讲一个故事,这是新东方老师告诉我的故事,一个高中女生,家长说我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我在学校边上买房子,读初中,我在初中附近买房子,读高中时候,我就在高中附近买房子,而且从幼儿园开始我就用奔驰600送他上学,孩子从来没坐过公共汽车,他说公共汽车有三个门,老师跟他讲英语时候,他说老师别跟我讲英语,跟我讲神话故事,老师说那家长肯定不同意,孩子说没关系,家长听我的。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孩子将来能成人吗。
独生子女教育有天然的成长缺陷,不是独生子女自己的问题,我们现在看一下是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少子化,我们应该搞独生子女,但是我们国家从来不是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在我们国家从来是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生育政策,有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一个孩子,科学概念叫少子化,现在问题是少子化,小家庭生活方式,教育过渡,是独生子女成长的问题和原因。生活在现代的孩子们,应该说他很幸福,但是也不是这样,现在我们的家庭是什么状况呢?家长焦虑,成绩问题、上学问题、工作问题、谈朋友的问题,总是考虑孩子的问题,做孩子也不容易,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胎教,有些孩子觉得很难活,一个10岁小孩回家之后都懒得活,我经常开玩笑,我说人在羊水里长大是什么状况,一出世以后,到处都是新奇的,在本能上就是求新求异,他出来以后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发展过程中,被我们的家庭、被我们的社会、被我们的学校逼的不想学了,想死了,我们这是什么教育呀,这本身就是问题,现在做家长难,做孩子更难,压力太大,以前说书包好重好重,现在有些孩子开始拖拉杆箱上学,孩子的负担太重了。
我们的小家庭实际上就是近30年出现的,孩子们没有模仿对象,没有机会跟其他孩子交往,在行为方面、在语言方面、在各个方面都发生偏差,孩子压力大了以后就不想学了,他就不跟家长交往和沟通,孩子的天性就是想玩,他就跟其他朋友交换,然后不想学,孩子就到网吧玩游戏,时间一长,网瘾就来了,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与家长不沟通,厌学,然后形成网瘾,这三个问题是现在孩子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在不同报告中都讲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问题,想办法突破。
如果忽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会失败在起跑线上,结合上午方教授讲的依据,弄不好就丧失了机会,人的很多方面都是在三岁以下发展的,包括智力、智慧的好多东西,还包括行为交往能力,有的孩子生下来以后张三抱、李四抱,结果他谁都不怕,这些都是从小开始的。如果归结起来,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容易错过不同职能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这个小家庭如果不注意克服教育缺陷的话,这些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孩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了,好多基础没打好,后来学习时候非常困难,学习中间的困难发生以后家长也要关注,但今天不是讲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讲了,如果忽视孩子的学习困难,这些家长是没水平的。
第二方面,如果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孩子的人格会不成熟。现在有很多孩子有道德责任感问题、成熟敏感性问题,就像上午台湾专家讲到的做孩子应该怎么做,很多独生子女已经当父母了,他都不知道当父母应该是什么样的,他只知道什么都得听我的,这就是责任感和敏感性问题。独生子女就关心自己,有一点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吵闹、离家出走,再弄不好就自杀了,生命教育是不是也应该纳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一个博士弄不好就跳楼,防不胜防,搞自杀干预的老师们多辛苦啊,大学里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出事,为什么呀?我想大家很清楚。独生子女走向社会、成家以后,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爱心与责任感缺失,比如独生子女结婚之后就有一个问题,离婚率高,稍微有点不顺畅就离婚,搞不好算啦,于是就离婚了,离婚以后反过来想不应该,你再重新组合又觉得没面子,就处于这种状况,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另外融入社会能力差、认同感差,对组织、对社会、对家庭认同感差,现在好多独生子女批判性很强,我们说要有批判性,但是他们只批判别人,不批判自己,这样就走向极端了,这又出现问题了,现在独生子女走向社会以后这些问题是很严重的,有些孩子毕业以后工作岗位不敢去,他觉得那个地方不是他生活的地方,有的毕业5年了、10年了还在家里不工作,他不敢进入社会生活之中,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人格不成熟,这是很大问题。现在对青少年讲道德教育,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社会主张的、中央主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千千万万孩子身上,首先要落实到家庭上,如果不落实到家庭中,大学时候再教就晚了,他只是混个分数,一半以上学政治都是为了分数,我在大学教30多年了,我跟学生非常亲密,他们怎么想的我太清楚了,在这些方面忽视不得。
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学习障碍严重,上午方教授提到学习障碍问题,学习障碍表现很多,指智力正常,但学习不正常,学习成绩也差的一种学习心理或行为,如果细分一下,有的数学就不行,想到的说不清楚,说的清楚的写不清楚,这些问题都是学习障碍。另外语言障碍、注意力障碍,在注意力障碍中有些争论,但有一个问题特别清楚,孩子到一定年龄,专注的时间与注意力有关系,到一定年龄专注时间太短本身就是问题,另外一个人的能力必须在同一时间能把注意力分配在不同事情上,而且都能完成,就像一个女同志在家里做饭,一边炒菜、一面做饭,外面吵架听的清清楚楚,小孩带着耳麦听音乐,家长说你赶快把它取下来,其实有些孩子就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他就是做的好,听音乐是右脑,做数学是左脑,必须学会开发右脑。有的孩子学习好、考试也行、音乐也行、体育也行,还搞组织活动,就像张戈老师一样,组织能力有,学经济、学法律,英语也教的好,人很年轻,地位有了,钱也有了,身份也有了,有的人到这个年龄除了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这就是专注力。学新闻的人兴趣多样,而且专注,把软件同样学好了,学新闻这个人肯定比学软件这个人更有前途,为什么呢?同一时间能把专注力放在不同的事情上,都能做成功,这就叫才能,这些方面同志们都应该是清楚的,要这么培养孩子。如果忽视成长缺陷,一天到晚就是做作业、考试,最后就会考试,而且成绩还不好,几代人都是蒙出来的大学生,我给在座出一个题目,一个杯子里有个球,用什么办法把球拿出来,你就再想倒水、打破、倒过来,这么想问题就是蒙,答案就是蒙出来的,为什么叫蒙呢?你说倒水,我说是铁球,你就没蒙对,你们知道怎么出考题吗,你蒙的着就叫水平,于是学生就想办法蒙题,该老师了,老师想办法开辟新领域,就加码,书包越来越重,于是在这个领域再拿出新的题目,结果学生蒙了70%,第二年又增加难度,一边水涨、一边船高,最后谁受害呢?孩子们,这个大家都清楚。我在广州做报告的时候,我刚说完这个题目,一个女孩子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她说请问老师,杯子里面是什么球?这就对了。现在的学习障碍很多。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不爱写作业、和同学相处不好、没有毅力、控制力差等。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障碍,否则方向都是错的,我遇到这样的孩子,12岁了,家长说他不认真、不努力,他哭,孩子说我努力了,一天到晚都在学,妈妈冤枉我了,我说你为什么考不好呢,他说老是错,我一看就知道是这个问题,我说你妈妈不懂,要把这个改过来就好了,讲完以后他说是这个道理,一年以后问题就解决了,家长不懂、孩子也不懂、老师也不帮助,最后就出问题了。从教育角度来讲,孩子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不适应,幼儿园学多了,上小学以后不适应。
我提几个干预办法:第一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强化群育。现在问题幼儿园变成文化教育机构,这是最大的缺陷,幼儿园是群育机构,台湾、香港做的比较好,把自己的生理因素和生活结合起来和经验结合起来,实现方俊明教授上午讲的意思,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我在深圳南山一个幼儿园,一个奶奶在那,上学期孩子在这上学,下学期老师换了,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跑出来了,奶奶了解是因为换老师了,奶奶找园长吵架,说你们为什么把老师换了,园长说请周教师给你讲讲,我说是孩子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孩子,她说肯定是孩子适应社会,我说孩子连换个老师都不能适应,将来怎么能适应社会呢,幼儿园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幼儿园不是文化学校,家长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这星期孩子学多少单词,老师跟家长讲功夫,家长很高兴,其实这是不行的,我说这个办法就是骗家长钱的。
第二个干预,拓展成长环境,注重阅历教育,阅历和知识联系太紧密了,孩子们如果不注意超越这个小家庭环境,孩子培养的缺陷就太明显了,我在报告中经常讲家长要读懂社会、要读懂青少年成长环境、要注重环境建设,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成长的大环境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各样问题,包括金钱印象、网络印象、各种各样知识印象还有社会上见不得人的乱七八糟的印象,最后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印象,你得引导。孩子们现在普遍不被理解,我做报告的时候家长经常说我的孩子不听话,我说你举个例子,家长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孩子,我觉得这是霸道,凡是霸道的人就是没有道德的人,家长们常常缺道德,太霸道,当干部的没几个不霸道的,因此我说道德太重要了。上网是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孩子们希望家长和他一起上网,在武汉市能适应的只有25%,只要孩子一上网,就认为不听话,最后格格不入,矛盾越来越深,这些问题大家都是清楚的,所以现在人际冲突、师生冲突、亲子冲突越来越严重,这样孩子教育问题就更多了。在整个环境中,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什么家庭环境就会成就什么人,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就需要我们建设,作为家庭,他的环境非常复杂,父母关系有冷淡的、有紧张的、有冲突的,父母模式有单亲的、有寄养的等等,这几方面具体表现都是不一样的,组合起来家庭是什么情况啊,好复杂,如果家长自己没有素质,他不懂得对孩子的教育,怎么成就孩子的一生呢,是不可能的,面对这种成长环境时候,还是要在成长环境中解决问题,我们的成长环境缺乏群育,教育过多,还是要从环境中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真正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条件,这样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第三个干预,开发右脑,促进全脑学习,左右脑要分工,从实际操作和经验调查来看,主要还是这样的,这个理论也是上世纪后30年才出现的,现在正在探讨和推进过程中,促进全脑学习是很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现在孩子的教育非常失败,任务就是完成作业,是作业量,而不是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我经常提这样一个问题,我说你能在这个田字中一眼看出有多少个口字?有的孩子说四个,有的说五个,多的说九个,我说这还差不多,我说有谁能在田字里看出36个口字来?我再提一个问题,谁能在田字里看出80个以上的字来?这些问题就是为了盘活脑袋,我们的教育不是这样,现在是创新时代,竞争很激烈,新东方的同志们都是有创新思想的人,人才规律就是30岁以前露头角,有的30岁就辉煌了,有的24岁就开始冒出来,30岁就辉煌了,这就是人才规律,40岁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就要动员你下岗了,因为你缺乏创造力,因此脑袋不活不行,现在的教育就不行,现在经常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有本事的学生找的工作都很好,有的学软件的本科生分到创维,年薪17万,但是有些人什么位置都找不到,因为他只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比如你学策划的,哪个企业不需要策划人才呢,你只要策划的好,可能找到好工作,但是大学里没有几个会策划的人,连资源都不会配置,所以需要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讲学习能力太重要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在很多报告中对家长提出十个忠告:第一,家庭教育要突破家教两难,现在做家长难、做孩子难,谁突破这两难,谁的孩子就成功。第二,家长要克服中国式家长两大通病:一个过严,一个溺爱,我到一个农村边缘学校去,两个9岁女孩在那,我说你们班上有没有人挨打,他说有,我说怎么打,他们说吊树上打,说皮都打厚了。第三,家长要从小开发孩子的学习天赋。第四,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第五,父母要学会亲子沟通。五不要: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成长烦恼,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学习障碍,家长不要忽视孩子交往能力培养,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行为。如果能做到这五要五不要,大体上会克服这样的成长缺陷,使孩子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发言,不对之处请大家多批评,谢谢!
管理员专属勋章
个人空间访问量大于1000次
每日签到LV.7级以上
完成视频认证或参加真人秀活动
白羊座勋章
Powered by(修正)网络版本网络版2014年读本总题库题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修正)网络版本网络版2014年读本总题库题目|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现在的独生子女应该如何教育?_百度知道
现在的独生子女应该如何教育?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一、独生子女的独特性
(一)独生子女智力和才能发展方面的优势
第一、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集父母气血之精华”,从遗传因素方面 保证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优越地位。
第二、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尽管满足他们身体、心理发展的需 要,保证了独生子女的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用品,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家长对“独苗”教育比较重视,精力与条件都充足。家长总是挤出时 间带孩子参观、野游、做游戏、教孩子学习、供给智力开发的各种玩具,故独生 子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
第四、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充分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 是健全的。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因此,多数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想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幼儿 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二)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的问题 根据上海市、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 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这些问题并非独生子女所有,非独生 子女也存在,独生子女占30%,非独生子女占60%。 以上比例说明,独生子女产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普通问题,只是 少数幼儿存在的问题;不仅独生子女存在此问题,而且非独生子女也存在;独生 子女社会性行为问题,并不是“独生”本身所产生的,而是家庭教育不当的结果。
1、错误的教养态度造成幼儿不良的性格和行为 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造成幼儿消化不良,而且还形成幼儿挑食、偏食、 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
过分的照顾;认为孩子小,事事都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生活,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无能、吃不得苦、意志薄 弱、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
过分的疼爱,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处处围着孩子转,什么事 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有的孩子稍不 称心,就大吵大闹,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 脾气和不良习惯。 过分的保护;孩子是好群爱玩的,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 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单调,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 胆小、不合群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适应能力差。
过分的“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错误的认为孩子掌握知识越 多越聪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给孩子灌进许多“食而不化”的知识,当 孩子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歌时,又在人前人后,盲目夸孩子。长此以往,养 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
2、家长对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影响应有足够的认识
如前而述“独生”的环境对幼儿成长有许多积极因素,但我们还应辨证地看 到他不足的方面。困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 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 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
另外,缺乏在同龄人相处过程中的逆境锻炼。如有矛盾时,如何辩解、争吵、 闹意见、最后互相迁就、妥协、和解,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懂得别人 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逐渐从“以我为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
同时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儿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 大人学、容易形成他们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过早失去孩提的天真。 事实上成人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成人化的行为,不论在和 儿童或成人交往中,都会产生困难,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若家长能了解这些,就能主动地利用“独生”环境的积极因素,克服独生环境 造成的问题,促使独生子女健康发展。
3、传统思想作怪妨碍孩子个性全面发展
封建的传统思想使人们留下了“多子多福”以宗亲关系观念,为的是将来老 有所养。一个儿了不听话,还有二儿,二儿不行,还不小儿。“独苗”就无退路, 必须教育好,对孩子寄于过高的期望,采取了操之过急方法,大有拨描助长之势。 孩子的时间,被“前途教育”占满了,家长都想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胚胎。 今天妈妈这样要求,明天爸爸又那样要求,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孩子谁也得罪不 起,从小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结果有三:一是顺从型。你们说什么我做什么, 唯唯喏喏,变成一个毫无主见之人。二是小滑头。爸爸在照爸爸说的做。妈妈在 按妈妈说的做。四面讨好,八面逢迎。三是逆反型。谁的话也不听,你说你的, 我做我的,你骂我不做声,你打我躲,你犟我比你更犟,长大了就出家门流浪于 社会。
以上是孩子在社会性行为、道德、品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是教育不当造 成的,并非必然出现的。只要家长认识到独生子女成长中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充 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施以良好的教育, 孩子就可以少出现、甚至不出现以上所指的那些问题。
二、科学教育独生子女 由上述,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要 防止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影响,可以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 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长最重要的,最神圣的责任。目前,不少家长 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归纳以下几点:
(一)改变传统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思想”改变 不正确的教养态度。要做到此点,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异常心理”,不要把 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关系到国家的 兴旺,民族发展,按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去做,才能站得高、看的远、放得开, 收得拢。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诚然父母对孩子 的家是应该的,爱子女不但是人之常情,而爱的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但是爱子女 不但是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 培养上,使孩子在德、智、钵、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长大成为对国家、对 “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为此,对孩子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真正的爱。相反,对孩子娇、惯、纵容是有害的。俗话说:“严为爱、宠为害”,有位教育家 说过,“毁于盲目母家的人,此毁于危险的小儿疾病的多。”这是值入我们引以 为戒的。
在家庭中,孩子应当是民主、和睦的团结互助的关系,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 见,兴趣和自尊心,要改变以长者自居的传统观念。克服专横的家长作风,不能 因孩子年幼而随意轻视、嘲讽、侮辱、体罚他们。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 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在包办代替。有困难要帮助、有了进步要鼓励,才能增 长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
(二)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以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许多独生子女 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处于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理应是家中的“特权 者”。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 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 的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 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 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 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 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 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习惯,使孩子不会感到自 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三)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 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 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 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 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 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 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 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四)要舍得孩子吃一点苦 独生子女大多身上存在着娇气。娇气十足的孩子将来是难有所作为的,要克 服这种娇气,家长光在口头上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要吃苦耐劳”,往往 成效不大。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为吃苦才能从 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因此,在孩子的生活,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 供太好的条件。例如,在吃的方面,除了保证孩子必要的营养外,不要让孩子吃 的太好,太精。对孩子的零食更要节制,尽量不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在穿 的方面,主要是让孩子穿的整洁、大方、舒服。让孩子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千万不要让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有的父母不惜代价给孩子穿着打扮,把孩子打扮 得洋不洋,土不土,怪模怪样。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而且会玷污孩 子纯洁的心灵,使孩子从小受到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在孩子的学习用品玩具方面, 不要总是给孩子买新的。要鼓励孩子用旧东西制做各种学习用品和玩具,使孩子 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另外,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特别是孩 子自己的事情,尽量孩子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的 生活自理能力。 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去锻炼。如 大泠天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排队买菜,使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这种有意 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从小让孩子吃一 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
(五)对孩子教育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就能 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间彼此不一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常常引起大人之间不愉快,甚至争吵不休。我国有句谚语“吵闹多的家庭孩子也 会变坏。”所以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事后再 商讨统一认识,这样有助于增进父母感情,在孩子面前没有感情的家长,是无法 教育孩子的。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前后也要一致。此一时、彼一时,不能高兴时 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为孩子树 立知错改的好榜样。家长的威信会更高,教育效果也就强了。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生子女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