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的有什么竞争优势txt?

迅速膨胀的浓缩苹果汁行业遭遇原料危机--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调查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新华社信息郑州12月23日电(记者李丽静)自2002年中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在美国打赢了反倾销官司后,以出口为主要市场的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迅速发展。随着行业优势日趋明显,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浓缩苹果汁生产中心。超过20%的行业毛利率,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资金向该行业聚合。但来自行业内的信息显示,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迅速膨胀,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企业竞相压价,农民利益受损。在行业危机四起的情况下,2005年,用于苹果汁加工的原料果较正常年份大幅度减产,平均减产达到35%左右,主产区部分工厂在新榨季开工后不久即被迫停产。行业过度扩产与原料基地建设不足的矛盾彰显,敲响中国浓缩苹果汁行业原料基地建设警钟。 
  (小标题)国际市场需求稳定旺盛 国内苹果汁竞争优势明显 
  河南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吴端良介绍说,近年来,纯果汁和果汁类饮料由于具有天然、健康的特性,产销量增长迅速。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到2003年,德国、加拿大每年人均消费果汁饮料分别为45.7公斤和41公升,法国、英国达到24.7公斤和22.7公升,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消费水平也很高。2004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消费国贸易量继续以5%的速度增长。
  浓缩苹果汁作为饮料的基础配料,国外90%的饮料生产厂商将浓缩苹果汁用作饮料生产的勾兑和调味,因此决定了浓缩苹果汁行业的发展前景是稳定的。另外,混合果汁、蔬菜汁以及啤酒中勾兑苹果汁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消费时尚,也带动了世界市场对我国浓缩苹果汁的大量需求。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浓缩果汁的产量和出口量逐年增长。其中2001年榨季产量为25万吨,2002年榨季产量为43万吨,2003年榨季产量为54万吨,2004年榨季产量为77万吨。2002年出口量29.49万吨,2003年出口量34.5万吨,2004年出口量48.7万吨,2005年1-10月出口量53.8万吨。(见下表)
2001-2005年中国浓缩果汁统计表
                                单位:万吨
----------------------------------------
       产量  同比增长(%)  出口量  同比增长(%) 全球贸易量
---------------------------------------- 
2001年  25     --     --    --      64
2002年  43   72      29.5   --      78
2003年  54   25.6    34.51  6.9     --
2004年  77   42.6    48.7  41.1    120
2005年
(1-10月)             53.8  10.5    
----------------------------------------
  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装备使中国苹果汁全面提高。在美国市场,每消费10瓶苹果汁,就有7瓶是中国生产的。中国目前已有5家企业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指定供货商。2004年,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量为48.7万吨,占世界年贸易量的一半以上。
  业内人士称,这些骄人业绩的取得,得益于“十五”期间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强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撑。通过“十五”攻关,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取得全面突破,有效地解决了苹果浓缩汁生产中的褐变、二次浑浊、沉淀、芳香物回收和控制耐热菌与棒曲霉素等主要技术难题,实现了苹果浓缩汁生产用超滤膜的国产化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相关技术成果在行业中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使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出口量大增。 
  以中国浓缩果汁龙头企业国投中鲁为例,该企业1982年从瑞典引进了我国第一条设计能力达1000吨的浓缩果汁生产线,但该生产线只能加工苹果汁,所需配件全部进口,而且维修程序复杂,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此,中魯先后进行了10次大规模改造,使之变成一条国产化的多功能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了3倍,被瑞典生产厂家称为“中国果汁行业创造的一大奇迹”。此后,国鲁又投资新上了7条生产线,采用国产设备组装,彻底结束了我国只能依靠进口生产线加工浓缩果汁的历史,迫使国外设备生产商大幅度降低价格。中鲁还先后同山东林业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十多所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发了山楂汁、桃汁、葡萄汁等多种产品,其中国家级新产品3个,部级新产品3个;有3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个产品填补国际空白。
  丰富的苹果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苹果汁极具竞争优势。2004年,我国苹果总产量达2400万吨,占世界苹果产量的一半。作为浓缩苹果汁原料的苹果,从栽种、管理到采摘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因此该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苹果收购成本占浓缩苹果汁完全成本的70%左右,浓缩果汁加工过程中还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人工和原料上特有的成本优势使我国的浓缩苹果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从而导致出口量的快速增长。
  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冯君介绍说,2004年,国际市场浓缩苹果汁的售价平均为600美元/吨,2005年提升到900美元/吨,远期有可能达到1000-1200美元/吨。由于在劳动力和原料方面特有的成本优势,我国浓缩苹果汁每吨生产成本大约为400美元,而外国每吨平均成本在800美元,即使考虑到关税和运费等因素,我国产品在成本上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小标题)境内外双重资本使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过度膨胀
  一、一场反倾销官司改变中国浓缩苹果汁格局
  1999年3月,美国8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称1995年至1998年3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浓缩苹果汁数量增加了997%,出口价格却下跌了51%,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征收高达91.84%的反倾销税,企图将中国苹果汁挤出美国市场。我国11家企业奋起应诉,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作出裁决,我国10家应诉企业的反倾销平均税率为14.88%,非应诉企业的税率裁定为51.74%,裁决的结果对我国浓缩苹果汁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未应诉企业在美国市场全线萎缩,发展严重受挫。 
  2000年7月,山东中鲁、陕西海升等9家浓缩果汁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上诉美国商务部;2002年11月15日,中国应诉企业中除一审即获得零税率的烟台安得利公司外,又有5家企业获得零税率。零税率的获得进一步促使我国浓缩果汁行业两极分化,行业集中度提高。
  以零税率进入美国市场的6家企业迅速成长,巩固和发展了占中国果汁总出口量40%的美国市场,并带动全球市场得以好转。2004年,我国浓缩苹果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迅速提升了近100美元。 
  以陕西海升果业为例,该企业年产浓缩苹果汁13.5万吨,占世界浓缩苹果汁产量的10%,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所产浓缩果汁95%销往境外,去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出口创汇额达6000万美元,在内地同行业排名第一,年均增速56%,9年创汇额增30倍。
  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冯君分析说,反倾销官司的胜利为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争取了更好的国际发展空间,刺激着我国果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呈继续增长势头。大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在西部原料丰富的基地建厂,并对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但生产原料丰富的小企业实行兼并或租赁。
  中鲁董事长刘学义介绍说,中鲁从1991年成立时年产浓缩苹果汁不足1000吨,总资产只有2500万元的小公司,经过十年的跳越式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公司,产销浓缩果汁12万吨,并于去年6月成功上市公司。1996年和2001年,中鲁分别在山西芮城、陕西韩城投资4600万元和6000万元成立分公司,还先后租赁了山东平原、五莲、腾州,陕西宝鸡、山西临汾、万荣,江苏丰县、河北卢龙等果汁厂。
  新湖滨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端景告诉记者,该企业1997年4月建厂,当时只有一条每小时处理20吨苹果的浓缩果汁生产线,年生产果汁能力7000吨。2000年,湖滨果汁公司投资建成年生产能力为8000吨的果浆生产线、新增年产万吨浓缩果汁生产线,新上两条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果汁饮料生产线。2002年,湖滨果汁应诉美国反倾销官司胜诉,获得零税率。同年建成三条果渣、苜蓿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果渣饲料2万吨、苜蓿草粉颗粒饲料10万吨。 2002年7月23日,湖滨果汁公司通过租赁秋天果汁公司扩大生产规模。2002年7月,利用现有设备,投资80万元新上一条PET瓶热灌装生产线。目前,该企业已经在河南、山西、江苏、陕西等地建有10个分公司,年生产各类果汁能力达到24.3万吨。
  目前,全国70%以上的产量由前十位企业生产。而且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2004榨季,前五位企业的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66%。
  二、境外资本加剧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竞争
  随着我国低成本、高质量、极具竞争力的果汁进入全球贸易,市场价格逐年下滑,使得高成本生产国逐步退出此行业,并将资本向中国转移。
  国投中鲁董事长刘学义介绍说,目前,浓缩果汁加工不仅是中国食品行业的热点,还被境外资金看好。1992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三菱公司与国投中鲁合资成立了鲁菱果汁有限公司,此举使中鲁成为日本市场的后方加工基地。随后,韩国东进又注资国投中鲁,成立了乳山尚进中鲁食品公司和韩城中鲁果汁有限公司,进一步成为韩国浓缩果汁的生产中心。
  新湖滨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端景告诉记者,2001年10月,新加坡恒伟公司投资三门峡湖滨果汁公司,合资成立“新湖滨(三门峡)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9月1日在美国洛杉矶成立“新湖滨美国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租赁、增产等方式,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美国Sunsweet公司等开展代加工业务。
  地处陕西的内地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海升果业已经成为可口可乐、卡夫、百事可乐、雀巢等境外大客户的稳定供应商。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果汁分会权威人士分析说,随着高成本生产国的退出,我国苹果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将更加突出,世界浓缩苹果汁生产中心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90年代中期,我国浓缩苹果汁加工业生产能力为1600吨,2005年猛增到80多万吨,15年间增长了499倍。而同期世界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2%,贸易量增长不足8%。目前,中国浓缩苹果汁产能的增长已远远超过了出口量、国内消费量和原料供应的限制。个别大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张,也在资金链上凸显出很大问题,导致企业面临危机。
  纵观国际果汁市场形势,对我国企业来说应该是非常乐观的,但过快的增长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盈利下降,加之企业间的无序,使我国浓缩苹果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一路走低。目前,我国浓缩苹果汁的出口价格已经由1997年的1700美元/吨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600多美元/吨,低于其他市场对手每吨900美元约30%。
  (小标题)苹果减产敲响中国浓缩苹果汁行业原料基地建设警钟
  河南省三门峡地理位置优越,适宜水果生长,被誉为“黄河金三角”,其中苹果种植面积在650万亩左右,年产量可达700万吨,每年可有150万吨苹果成为加工浓缩果汗的资源。该公司董事总经理吴端景说,往年榨季开始时,农民送苹果的车辆从厂区门口一直排出数公里。但今年不到11月,苹果已经供给不上。目前,企业已经停产。
  原料不足导致收购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河南湖滨果汁11月的统计显示,2004年11月,该厂苹果的收购价平均为230元/吨,2005年上涨到平均800元/吨,比往年高出3.5至4倍。陕西海升果汁副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游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该公司平均每吨的苹果收购价已由去年的380元人民币上升至今年1至10月份的480元人民币。公司财务总监兼执行董事朱芳补充说,11月的苹果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30%至50%。
  业内人士称,即使不考虑今年苹果减产因素,我国果汁行业原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介绍,2005年,我国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超过80万吨,按1:7的脱水率计算,需要苹果560万吨以上,加上残烂果率,大约需要苹果原料600万吨。而2004年我国苹果丰产年时,苹果产量比正常年份增产超过一成,总产量达到2400万吨,其中20%左右的等外果进入果汁行业,大约为480万吨,其中一部分用于生产果汁饮料,真正用于浓缩果汁生产的苹果严重不足。
  在苹果主产区陕西,苹果汁深加工企业由起初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由于原料不足,目前一半以上的果汁企业开工不足,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在市场中恶性竞争,各自为战,使果汁生产销售进入怪圈。陕西恒兴合阳果汁厂总经理周正旭说:近年来,他们不断从山西、河南调运原料,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该企业在恒兴淳化、眉县两个果汁加工厂,也都存在苹果原料紧缺的问题。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果汁分会在2005年11月3日召开的二届五次理会上呼吁,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应抓住今年原材料不足,价格大幅上涨的契机,整合一直被竞争过度、产能增长过快所累的浓缩苹果汁行业,使得行业开始关注后方原料基地建设,并使执行最低限价成为自发行为,从客观上促进浓缩苹果汁行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原料不足,今年果汁产量也将出现大幅减产,预计今年浓缩苹果汁的产量比去年减产45%。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述情况,将对今年的中国果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多年来我国浓缩果汁产量远超过市场扩容的高速发展,使国际市场的浓缩苹果汁价格始终徘徊在低价水平,市场已经饱和,若再持续增长下去,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行业内也会普遍出现亏损现象,进入恶性循环状态。由此带来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应---利润的降低会使企业要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而成本降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降低苹果收购价格,压低收购价格会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使果树被砍,使我国在世界上的苹果资源优势丧失,而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整个果汁行业的优势丧失。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陕西恒兴果汁饮料公司计划用两年时间在甘肃省泾川县建成5万亩的澳洲青苹基地。河南湖滨果汁公司也与三门峡湖滨区交口乡南梁村达成协议,一次性嫁接12万支澳洲青苹支条。但苹果从嫁接到挂果需要5年时间。因此,解决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控制增长速度、限制新增规模。 另外,一些企业采取提升果汁出售价格的方法冲抵原料收购价格的上涨,以加速行业内的整合。陕西海升果汁副总经理兼执行董事游泳称,该集团今年销往美国及欧洲的浓缩苹果汁每吨出口价约1600美元和1320美元,同比上升30%和1倍。安德得公司董事长郑跃文也表示,该企业外销美国的浓缩果汁产品价格约600美元/吨,低于其他市场对手,公司已经决定调整产品价格。
  专家呼吁:中国的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要接受美国反倾销官司的经验教训,适当控制规模增长,有序竞争,重视品质,打造品牌,保持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3.004页免费16页免费2页免费28页1下载券 25页1下载券6页免费15页3下载券2页免费10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4页免费32页1下载券6页免费16页免费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转载]我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来源:农业部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苹果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2000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产量达到3381万亩和2043万吨,分别占我国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1/4和1/3,占世界苹果面积、产量的2/5和1/3;苹果产值约346亿元,占水果总产值的43.3%。2000年出口苹果29.8万吨、苹果浓缩汁14.2万吨,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苹果已成为我国北方一些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有所提高。1978年以来,我国苹果生产经历了两个发展高峰,即年和年。1997年后苹果生产进入调整阶段,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老劣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苹果栽培面积大幅度减少,优生区及经济效益较高的地区苹果稳定发展。到2001年,我国苹果面积由历史最高水平1996年的4480.2万亩调减为3381万亩。苹果生产已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合理。苹果总产量稳步增长,2000年达2043万吨,比1978年增加近8倍;单产达604.7公斤/亩,提高1.34倍。与栽培面积最大的1996年相比,苹果面积减少24.5%,但产量增长19.8%。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苹果质量逐步改善。2000年,全国苹果优质果率达30%以上,优质示范园区的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
&&&2.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我国共有25个省(区、市)生产苹果,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等四大产区。四大产区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4%、34%、13%和4%,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9%、31%、16%和1%。20世纪90年代以来,苹果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红富士、元帅系、金冠、乔纳金、嘎拉和其它优良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分别达到49.62%、9.72%、6.19%、3.00%、2.83%和1.91%,国光和其它老品种的栽培面积比例仅为13.99%和11.31%。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贸易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苹果商品化处理发展较快,已有分级包装生产线近40条;70年代全国苹果冷藏量不足10万吨,目前已达400万吨左右,占苹果总产量的20%;2000年,苹果加工量近200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10%,苹果浓缩汁生产量已达20万吨。随着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一大批苹果生产、销售及加工龙头企业,对促进苹果产业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苹果出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0年出口苹果29.8万吨,创汇9656万美元。在20多个苹果出口省(市)中,山东、辽宁和陕西位居前列,出口量、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9.7%-75.8%和76.1%-81.9%。另外,2000年我国还通过边贸的形式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缅甸等国出口了近100万吨苹果。同时,我国苹果浓缩汁的出口增长很快,2000年达到14.2万吨,创汇11638万美元,占世界苹果浓缩汁出口量的25%左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苹果浓缩汁出口国,美国是我国苹果浓缩汁的第一大进口国。
  在我国苹果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进口也快速增长,由1998年以前的不足1.5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2.55万吨,而且进口苹果的单价不断提高,由1997年的302.4美元/吨上升到2000年的458.2美元/吨。美国和新西兰是我国最大的苹果进口国,分别占我国苹果进口量、进口额的74.15%-96.33%和73.14%-96.41%。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苹果产业已有很大发展,但与入世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  1.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生产布局上,适地适栽的原则贯彻不够,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仍有大量的苹果栽培。同时,在适宜区缺乏品种区划,也有盲目发展不适宜品种的问题。在品种结构上,一方面,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接近全国总面积的一半。同时,熟期搭配不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晚熟品种约占75%-80%,早熟品种不足5%,中熟品种也只占15%-20%。成熟期过于集中,造成果品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另一方面,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于加工的品种很少,致使苹果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优质原料,加工产品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2.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采用良种苗木可以增加苹果早期产量20%以上,能明显提高苹果生产效益。苹果生产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无病毒健康良种苗木,而我国目前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还不健全,苗木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不按标准生产,缺乏有效管理和从事苗木生产的龙头企业,苗木调运比较混乱。另外,良种选育、引进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工作相对滞后,致使品种更新速度缓慢。  3.平均单产低,总体质量较差。苹果单产近10年来持续增长,已由1991年的182公斤/亩增加到2000年的604公斤/亩,但仍低于世界866.7公斤/亩的平均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另外,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单产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有些地区单产只有300公斤/亩左右。我国苹果内在品质与国外差别不大,但外观、包装质量与其他主产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优质果率偏低,约为国外的1/2。无公害苹果生产刚刚起步,生产者大多不熟悉有关标准,少数生产者仍然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影响苹果的整体质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采后环节薄弱。先进苹果生产国鲜食苹果都经过机械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再投放市场。而我国经过处理的仅占苹果总产量的1%左右。我国苹果总贮藏能力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低60个百分点,而且我国主要以土窑洞、冷凉库等土办法贮藏为主,气调贮藏仅占3%-5%。先进苹果生产国已基本上实现了采后的冷链流通(包括运输、贮藏和销售),我国苹果冷链流通几乎为零。我国苹果加工能力有限。一是加工量小,仅占苹果总产量的10%,比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低20个百分点;二是加工技术水平、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加工品种单一,除苹果浓缩汁外,苹果鲜榨汁、苹果汁饮料、苹果酒、苹果醋等其它加工品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鲜果市场  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苹果,苹果总产量近6000万吨,其中前14个国家产量占总量的73.6%。世界人均苹果产量约10公斤,我国为15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5公斤,但低于新西兰、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人均30公斤的水平。  世界苹果年贸易量约600万吨,贸易额30亿美元左右。苹果进口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美国和巴西。年,苹果年进口量:德国为70.7- 78.9万吨,巴西为12.6-25.7万吨。世界上出口苹果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智利、意大利、荷
兰、匈牙利、土耳其、中国、南非、新西兰和阿根廷。其中法国苹果出口量最多,年为63.1-86.3万吨;美国次之,为56.9-66.8万吨。  近年来,国际市场苹果价格不断下滑。2000年与1996年相比,美国苹果的出口价格降低19.4%、法国降低13.5%、新西兰降低40%,日本苹果的国内价格10年内降低了近一半,导致欧美和日本许多国家苹果生产不断萎缩,果品自给率急剧下降,欧美由10年前的89%降为47%,日本由8年前的84%降为41%。目前,发达国家40%-50%的果品靠进口。欧洲市场鲜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从而给我国苹果出口创造了市场空间。  年,我国苹果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6.5%,2000年比1995年增加创汇5126万美元,增长113.2%。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占出口总量的72%-99%,少量出口至欧洲。  2.加工产品  苹果浓缩汁是世界最主要的苹果加工产品,其次是果酒、果酱和罐头。浓缩苹果汁是加工果蔬汁饮料的基础原料,欧美日市场的饮用纯果汁、果菜混合汁、蔬菜汁、水果啤酒等,都离不开苹果浓缩汁这一风味特性温和的基料。国外90%的饮料生产厂商将浓缩苹果汁作为饮料生产的基础配料,从而决定了未来对苹果浓缩汁的需求将继续呈稳中有升的趋势。  2000年世界浓缩苹果汁贸易量已超过65万吨,按目前的需求增长率,预计到2005年贸易量将达到70万吨。过去主要是发达国家消费浓缩苹果汁,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浓缩苹果汁主要出口国为中国、波兰、德国、意大利、阿根廷、智利、匈牙利等,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澳大利亚等,最大的进口市场是美国、欧洲、日本,这三个市场的年需求量为40-46万吨,其中美国20万吨左右,欧洲接近20万吨,日本在6万吨以上。美日德等一些国家,随着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国内浓缩苹果汁生产的规模不断缩小,还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三个国家从我国进口浓缩苹果汁的数量占其进口总量的比例大致为:美国18%,日本70%,德国8%。2000年我国苹果汁出口14.2万吨,占世界苹果汁出口总量的1/4,创汇1.16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9051万美元,增长349.8%。  3.主导产品和市场定位  从出口方面看,按年我国苹果出口年增长16.5%计算,到2007年我国高档苹果出口量将达到86.8万吨,2012年可达到186.3万吨;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东南亚、俄罗斯、欧洲、中东和北美。目前我国通过边境贸易向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出口苹果近100万吨,未来5年将继续增加,预计将达150万吨以上,2012年有可能突破200万吨。我国苹果浓缩汁目前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0万吨以上,按占世界苹果浓缩汁贸易量的1/3-1/4计算,2007年我国至少可出口浓缩汁20万吨,加上其它加工制品,可以消耗苹果200万吨;2012年浓缩汁出口25万吨,加上苹果酒等产品,可消耗苹果250万吨。主要出口国家仍将是美国、日本和欧洲。以上合计,我国出口苹果及其加工制品总量2007年将达到436.8万吨;2012年达到636.3万吨。  从国内需求看,我国有巨大的苹果及加工品消费市场。根据《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测算,2000年我国苹果需求量为1790万吨,按3%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07年苹果的需求总量将增加到2201万吨,2012年达到2552万吨。目前我国苹果汁的人均消费量不足0.1升,如果5年内人均消费苹果加工品增加到1公斤,消费苹果量将增加130万吨;到2012年消费量达到2公斤,将消费苹果260万吨。根据国内、国外市场分析,2007年我国苹果总需求量将达到2767.8万吨,2012年达到3448.3万吨(见表1)。表1&
&年苹果市场需求情况表&
&单位:万吨
出口需求量
国内需求量
(鲜果+加工原料)
  (二)竞争力分析  尽管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与其它苹果生产国相比,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规模优势。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苹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见图1)。随着我国新发展果园逐渐进入盛果期,苹果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还将提高。本规划实施后,我国的苹果生产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将继续减少。随着优势区域内苹果单产的逐渐提高,我国苹果产量将有所增加,苹果总量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影响世界苹果生产格局。同时,随着我国苹果加工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苹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更大的规模优势。
图1&&2000年苹果主要生产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
  2.资源优势。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年均温度8.5-13℃,年降雨量500-800mm,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着色期日照率在50%以上。除了降雨多数分布在6-8月外,气候条件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生态条件。另外,我国选育和引进的品种有近700个,各国主栽品种在我国几乎都有栽培,能够针对国内外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苹果。  3.价格优势。我国苹果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新西兰、日本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苹果生产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苹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优质苹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套袋、采收等。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苹果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苹果的生产成本为2.0元/公斤,我国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仅为1.0元/公斤。我国出口苹果的价格相对较低,一般为300-500美元/吨,比世界平均价格低39.1%,比新西兰、美国、法国分别低85.5%、68.7%和64.2%。另外,由于我国苹果加工原料价格低,以苹果浓缩果汁为主的加工品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  4.区位优势。我国与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毗邻,交通便捷,地缘优势突出。东南亚国家均不产苹果,年苹果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这一地区是我国苹果的传统出口市场。俄罗斯年苹果进口量为48万吨左右,我国北方产区每年都通过边贸形式向该国出口大量苹果。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生态适应性和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出口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调整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苹果优势区域建设,通过强化良种苗木繁育体系、苹果出口基地、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信息体系、采后贮藏加工等建设,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推进苹果产业化经营,加快外向型苹果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通过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提高我国苹果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苹果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力争使我国苹果生产水平在2007年内接近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具体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苹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区域内苹果的产量由占全国总产量的76.5%提高到85%以上;优质果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平均单产由604公斤/亩提高到1000公斤/亩;高档苹果出口量由近30万吨提高到90万吨,占世界出口量的比例由6%左右提高到15%;贮藏能力由20%提高到50%以上,其中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分别达到30%和10%;初步形成冷链系统,冷链运输量达到商品果总量的20%以上;商品化处理能力由1%提高到20%;加工能力由不到10%提高到20%以上。  通过10年努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优势区域内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平均单产达到1300公斤/亩;高档苹果出口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占世界出口量的30%以上;贮藏能力达到商品果的70%以上,其中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分别达到40%和25%;形成比较完善的冷链系统,冷链运输量达到商品果总量的50%以上;商品化处理能力达50%以上;加工能力提高到30%以上。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确定优势区域的主要依据  1.生态环境。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符合《苹果学》中划定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的指标要求(见表2)。
&苹果生态适宜指标
符合指标项数
(℃)
均温(℃)
年极端最低温
&35℃天数
黄土高原区
黄河故道区
西南高原区
北部寒冷区
美国华盛顿产区
  2.产业基础。优势区域内苹果产业应有良好的基础,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群众有发展苹果的积极性。  3.产品市场需求空间。优势区域内鲜苹果及其加工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强,出口潜力大。  根据以上依据,我国四大苹果主产区中,只有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产区符合苹果优势区域的要求,两个区域苹果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4%和34%,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9%和31%,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黄河故道产区属于苹果生产的次适宜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生产规模小、产业基础差,均无法满足苹果生产优势区域的要求。
  本着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在优势区域内选择栽培面积在15万亩以上或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具有一定出口量或出口潜力的县作为重点扶持县,共105个,其中渤海湾产区50个,黄土高原产区55个。目前,105个县的苹果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3.75%和76.53%,出口量占全国的92.1%。在105个县中,优先扶持其中生产规模和出口量较大的55个县,其中渤海湾产区28个,西北黄土高原产区27个。目前,55个优先扶持县的苹果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2%和55.8%,出口量占全国的88%。3-5年内对55个县在出口基地、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技术培训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二)优势区域布局  1.渤海湾苹果优势带  (1)生产基本情况:该区域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河北秦皇岛地区,是我国苹果栽培最早、产量和面积最大、生产水平最高的产区。本区2000年苹果面积1061.9万亩,产量776.0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8.99%和38.35%;苹果出口量13.77万吨,占全国的60.12%,优质果商品率高。本区28个优先扶持县的栽培面积、产量为623.01万亩和572.63万吨,分别占全区的58.77%和73.8%。  (2)有利因素分析:本区热量充足,光照好,降水适量。泰沂山区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有利于中早熟品种提早成熟上市;沿海地区夏季冷凉、秋季长,光照充足,是我国中、晚熟品种的最大商品生产区;该产区出口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方便;吸引外资较多,企业发展较快,产业化优势明显;本区科研、推广技术力量雄厚,果农技术水平较高。  (3)主攻方向:继续优化品种结构,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衔接。建设无公害苹果生产与出口基地,进一步扩大贮藏和加工能力,提高质量,扩大出口。  (4)发展目标:一是提高产量和质量。单产2007年达到1067公斤/亩左右,2012年达到1333公斤/亩左右;优质果率2007年达到50%,2012年达到70%。二是提高优质苹果出口量。高档苹果出口量2007年达到50万吨,2012年达到95万吨。大宗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主攻欧洲高档市场。三是提高贮藏保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形成气调贮藏为主、恒温冷库贮藏为辅的苹果贮藏保鲜格局,完善冷链系统。贮藏能力2007年达到40%,2012年达到65%以上。商品果率2007年达到的30%,2012年达到50%。四是发展加工原料基地。2007年建立原料基地4万亩,在全面提高普通浓缩汁质量的基础上,开发效益高的苹果原汁,争取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开拓日本、美国高价位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扶持重点:优先扶持28县(市),主要包括山东烟台、淄博、临沂、威海、枣庄、日照等6个地(市)17个县(市)、青岛3个县(市)、辽宁葫芦岛、营口等2个地(市)3个县(市)、大连3个县(市)和河北秦皇岛市2个县。抓好良种苗木繁育体系、苹果出口基地、市场销售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等建设。主推优系富士、红将军、乔纳金、优系嘎拉、新世界、千秋、珊夏、藤牧一号、澳洲青苹等品种。  2.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带  (1)生产基本情况:该区域包括陕西渭北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地区,2000年苹果总面积1271.4万亩,占全国的34.16%;产量772.79万吨,占全国的38.19%;出口量3.23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14.1%。本区27个优先扶持县栽培面积、产量为726.3万亩和573.76万吨,分别占全区的57.13%和74.25%。  (2)有利因素分析:自然条件优,海拔高(600-13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1.8-16.6℃),土层深厚;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发展潜力大,果农生产积极性高,相关产业发展迅速。  (3)主攻方向: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一批熟期配套并体现黄土高原特色的优质苹果。以无公害苹果生产为重点,从苗木繁育抓起,推广实用先进技术,加强果农技术培训,提高果园管理整体水平。提高果品贮藏、产后处理和果品深加工水平,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4)发展目标:一是提高产量和质量。2007年单产达到933公斤/亩左右,2012年达到1266公斤/亩左右。2007年优质果率达到40%,2012年达到60%。二是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出口能力。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增加高档红富士、红星、嘎拉的出口,力争出口量占总量的40%以上。三是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能力。苹果贮藏保鲜能力2007年达到50%,2012年达到70%,完善采后冷链系统建设;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2007年达到20%,2012年达到40%;苹果加工能力2007年达到20%,2012年达到30%。四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力争使龙头企业在本区苹果营销中所占比例2007年达到20%,2012年达到40%。  (5)扶持重点:优先扶持27个县(市),包括陕西的延安、渭南、咸阳、宝鸡、铜川等5个地(市)16个县(区),山西的运城、临汾等2个地(市)6个县(区),河南的三门峡、洛阳等2个地(市)3个县(市),甘肃的庆阳、平凉等2个地(市)2个县(市)。重点抓好良种苗木繁育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果园基础设施、出口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及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苹果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适地适栽,早、中、晚熟期配套,鲜食品种与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协调发展的原则,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优品种。  五、主要建设项目&&&
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两个优势区域的现有基础、资源条件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情况,近5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建设:  (一)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包括扩建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和省级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场,建立母本园和县级良种繁育苗圃。在苗木繁育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立母本树注册制度和检疫性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保证生产发展和苗木更新的需要。  1.良种开发。从国外引进20个以上优新品种,其中适于加工的品种5-8个,为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储备。经国家落叶果树苗木脱毒中心和优势区域内科研院所、省级业务部门等单位的评价、鉴定、脱毒后,将繁育材料提供各相关繁育中心推广。同时,通过芽变选种、杂交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等措施,力争培育有自主产权的优良品种(系)3-5个,并加强品种的评估、筛选、鉴定、审定和开发推广。  2.良种脱毒、母本园和采穗圃建设。在国家落叶果树苗木脱毒中心,对优良苹果品种进行病毒脱除处理,建立母本园和一级采穗圃。主要扩建温室、网室、大棚、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母本园建设规模为30亩,一级采穗圃60亩。在省级繁育场建立二级采穗圃。  3.良种苗木繁育苗圃建设。按优势产区现有2250万亩面积计算,每年以2%的速度更换,一年需更新面积45万亩,每亩需要优良苗木56株,则每年需要2520万株。每个苗圃按年生产130万株优质成苗计算,需要建立20个苗圃,每个苗圃占地300亩。建设地点:山东6个,青岛1个,辽宁1个,大连1个,陕西6个,山西3个,河南1个,甘肃1个。  (二)出口苹果基地  1.基地规模。建设高标准无公害苹果出口基地123.75万亩,每个县(市)安排2.25万亩(包括示范园1500亩)。其中安排山东38.25万亩、青岛6.5万亩、辽宁6.75万亩、大连6.75万亩、河北4.5万亩、陕西36万亩、山西9万亩、河南4.5万亩、甘肃4.5万亩。  2.建设地点。在上述9个省及计划单列市建立55个苹果出口基地,其中山东17个、青岛3个、辽宁3个、大连3个、河北2个、陕西16个、山西6个、河南3个、甘肃2个。  3.建设内容。一是标准园。包括果园道路系统、水利设施、改土整地、水土保持及标准化生产体系等基本建设,建设规模为2.1万亩。二是示范园。每个基地县(市)建立1个1500亩的示范园区。示范园区的建设内容除包括果园基本建设外,还包括节水灌溉系统和无公害生产体系等。三是商品化处理厂。为配合苹果出口基地建设,拟在在55个基地县(市)吸引企业投资建设一批商品化处理厂,配置若干条商品化处理流水线,提高苹果商品化处理水平。四是贮藏设施。在55个基地县(市)分别建一座苹果气调贮藏库,每个库贮藏能力5000吨。  (三)加工用苹果基地建设和加工厂改扩建  1.加工用苹果基地。在山东、陕西、山西省依托苹果加工企业,建立加工用苹果生产基地5个,每个基地2.25万亩。建设内容包括果园基本设施(灌溉设施、道路)、苗木繁育和技术培训设施及购置果园机械等。  2.苹果加工厂改扩建。与加工用苹果基地建设相配套,对上述5个县(市)原有的加工厂进行改扩建,每个县(市)改扩建一个加工厂。  (四)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国家已建成两个“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可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增加仪器设备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完善和加强果品及苗木监测体系。重点检测苗木品种纯度和病毒病检测、果实无创伤质量和卫生安全等。在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完善我国苹果及加工产品的标准体系,制订和修订与苹果相关的农业行业标准。  (五)市场信息体系与中介组织本着示范引导的原则,在山东、青岛、辽宁、大连、陕西、山西,共建立8个苹果交易市场。组建中国苹果行业联合会,向相关企业和果农提供信息和服务。同时,推进我国苹果信息网络建设。  (六)技术培训中心建立3个国家级苹果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对象主要是县级以上果树技术人员。并在优势区域内各省(市)主管业务部门各建立1个省级培训中心,主要培训县、乡(镇)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  (七)科技支撑项目  重点抓好苹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研究,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优质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苹果贮藏技术研究,以及苹果加工工艺及技术研究、加工中试车间建设。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竞争优势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