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发展和人格

现代健全人格的标准及培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现代健全人格的标准及培养
人​格​方​面​的​研​究​参​考​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欢迎浏览本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来源:石岩水田实验学校&&&&&时间:&&&&&阅读次数: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宝安区水田实验学校发言稿 【汇总:雷衍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像深圳这样一座生活节奏快、经济发达、社会多元化的前沿城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校,我们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有2400多名中、小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等心理。他们表面自尊但内心自卑;愿意进取但畏惧困难;有参与意识但参与能力低下;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但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一) 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二)平时的高压教育。在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盼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日益增大。另外社会、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也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三)缺少关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原来是“留守儿童”现在来到父母身边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地摆在了学校和社会面前。曾经的“留守儿童”来到父母身边后要经历一段心理适应期,若父母忽视子女的心理现状,急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矫正孩子所谓的“不良习惯”,则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去年从四川老家转过来的五年级(5)班学生单**,由于在老家爷爷奶奶带,许多习惯在父母看来都不好,来到深圳后,爸爸妈妈就希望纠正他的不良习惯,第一次教育有一点点效果,接下来的教育父母就急了,动不动就是骂,甚至打。孩子受不了就离家出走。我们找到学生后,安排心理老师对其进行疏导。学生说:“我真不知道爸爸妈妈接我来深圳读书是为了什么”。爸爸在工作之余忙于喝酒,打麻将,妈妈忙于上班加班,放学后孩子很少看到他们,孩子一犯错就斥责、打骂。所以,他最爱做的事就是“去网吧上网玩游戏”。针对此情况,老师对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建议家长首先改掉不良爱好,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次无论怎样忙,也要坚持多与孩子沟通亲近,让孩子能感受亲情感受爱。
(四)期望值过高。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自信心不足,经不起挫折的打击。从而产生了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等心理。
二、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可塑性比较强,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内心理大环境
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建设安全优美校园环境。一流教育要有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认为建设优美环境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做好美化、绿化、净化等工作,强化校园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做到学校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蜘蛛网、灰尘,地面无果皮壳、纸屑、烟蒂、痰迹,垃圾入箱;包干区每天定人按时打扫,校车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摆放整齐。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 强化安全保卫工作。针对周边交通环境、治安环境比较复杂的现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定期进行电器、消防、防盗等器材的检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对学生的自行车定期进行检查,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利用班会课传授自护、自救等知识,确保一方平安。
&&&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以“服务、自强”的学校精神为主的精神文化体系:包括育人理念、一训三风、校歌、主导价值观、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等等;建立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绿色文化系列;建立以“剪纸艺术”为特色的走廊文化系列;建立以“励志自强”为主题的墙壁文化系列;建立以“班班四有”为标志的班级文化系列:即有班训、有班歌、有班约、有图书;。。。。。。。等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去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同时,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二)加强教师心理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我校立足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深入分析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促进教师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个例分析、班主任能力大赛等形式让全体教师充分感受到提升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处处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开导,用爱温暖他们,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拥有健全的人格。
2、引导教师加强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提高,努力促进师生共同心理健康。一是鼓励老师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迄今,已有3位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二是心理学理论校本培训。每学期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到校开讲座一次,每学期安排校内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和教师开讲座各一次。
3、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成长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中学教育时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过去,我们习惯于单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而忽略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充分了解沟通,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增进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和信任。
(三)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提升学生生活学习的幸福感
学校开办以来,致力于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长的快乐”。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现象,使得现在的孩子有自私、孤傲的倾向,再加上学习占据了他们相当多的时间,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明显不足,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活动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社团”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并把社团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生活与劳动技能素质、兴趣爱好特长的主要依据,评价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参考依据,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途径、方法,为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自主活动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在团队协作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人生生涯规划的意识,
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在小学低年级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充分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中年级可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我校现有学生会、团支部、大队委、剪纸队、葫芦丝队、书法队、国画队、舞蹈队、篮球队、滑板队、合唱队、象棋队、文学社等13个学生社团,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发挥自已的特长,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感受到校园学习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四)强化家校协作,提高家长科学育人水平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我校非常注重强化家校协作,一方面做到教师家庭普访活动常态化。学校每学期组织老师家访1次,老师们带着家访意见反馈表,深入社区,走进家庭,与家长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家访中,家长们向老师倾诉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心得体会,老师们则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做法,帮助他们释难解疑,同时鼓励学生们要在家做个好孩子,认真学习,按学校的要求,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为父母分忧。老师们“走进一个家庭,缩短一段距离;传播一种理念,奉献一片爱心。”,深入家庭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掌握了学生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和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下了基础。这项活动办学13年来一直坚持下来,每学期普访率达98%以上。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家长分类培训工作。一是分学段:根据各学段的具体实际,分别开展不同主题、不同专题的培训活动。如一、二年级: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七、八年级:家校同努力& 提升孩子学业成绩——“如何提高孩子学业成绩”;二是分类别:学校根据全校普访的情况反馈,由德育处组织老师们对每个班级的家长进行分类,结合家长实际,把家长大体分为四种类型:白领阶层。这类家长主要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这类家长一般学历较高,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较高,占家长总数的15%左右。中间家长。一般是个体业者,由于忙于生意,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部分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部分倾向于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管教就行,占家长总数的30%左右。草根一族。主要是厂矿企业的蓝领阶层,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但对孩子的未来期望较高,占家长总数的50%左右。特殊群体。他们情况特殊,对孩子的教育、对学校的管理经常会有一些特殊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本地居民。我们是民办学校,承担了部分本地户籍居民子女的义务教育任务,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转型,原来的村民变成了居民,他们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极为迫切。2、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且以母亲带孩子居多,他(她)们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3、问题家庭。这类家长极少,全校一般30-40个左右,家庭问题较复杂,这类家长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管教,有放任自流的趋势。
我们引导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埋三怨四。无标题文档
第十讲 培养健康心理
塑造健全人格
&&&&一、健康的涵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
&&&&现代健康观是从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诠释健康的。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强壮,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美满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理解
&&&&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综合各种观点,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社会角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为:
&&&&1、智力正常
&&&&智力通常指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人的应变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相对于同龄人较高,因此衡量大学生智力主要在于其智力效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否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情绪健康
&&&&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乐观开朗,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情绪发挥具有积极的效能感。
&&&&3、意志健全
&&&&表现在意志行为中的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而行动中的盲目性、优柔寡断、固执冲动、害怕困难等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4、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指人格的各要素(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完整统一,平衡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大学生其所思、所想、所行是协调一致的,并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自我评价正确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状况是心理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以平等、尊重、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获得并与人分享友谊,乐于助人,团结协作。
&&&&7、适应能力强
&&&&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能积极面对现实,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对社会现实有较清晰的正确的认识,能自觉并有效调节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冲突,自我始终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应具有与该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过于老成,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为人们通常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一般认识,要进一步理解与把握这些标准,区分心理是否健康,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程度的差异。
&&&&(3)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4)上述所谈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是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认知问题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一些学生对客观世界、对周围的人或事以及对自己缺乏理性、辨证的认识,甚至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问题。如学习差,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脑子笨;一遇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2)情绪问题。大学生情绪情感丰富但不稳定,随意性、情境性较大,自我控制力较差,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既容易急燥、焦虑,又容易抑郁、消沉。
&&&&(3)行为问题。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的外化。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知、情、意等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一些学生的行为容易走向极端,出现象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及变态行为等。
&&&&(4)人格障碍。指自儿童或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现象。这种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行为障碍,感知和智力并无异常。
&&&&常见的有偏执型,分裂型、表现型、自恋性、反社会型、边缘型、迥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等。
&&&&大学生中的人格障碍问题常常是人格发展不良或人格偏离,而非异常人格,是受个体心理素质发展的局限所致,大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差等,严重的会影响到学习、工作及生活。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暂时失调的疾病。神经症的特点为:一是不表现出精神病常见的妄想及离奇行为;二是心理冲突,精神痛苦,但无器质性障碍,可以治愈;三是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神经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等。大学生中的神经症患者占有一定比例。
&&&&四、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卫生知识,能够增进自我了解,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系统学过心理卫生知识的大学生比未学过的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保健。大学生可以通过听心理卫生课或讲座,阅读心理卫生书刊等途径来接受心理卫生教育,并要注意把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2、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分析与转移。面对心理问题,首先要正确归因,认识产生问题的原因。其次,情绪疏导,宣泄负面情绪。再次,寻找积极的替代性的目标。
&&&&(2)认知与行为矫正。通过模仿、强化等方式矫正原来不良的认知与行为,建立新的、健康的认知与行为方式。
&&&&3、注重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天然屏障,而且有助于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完善自我的心理品质包括建立合理的认知,保持乐观的情绪,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等。
&&&&4、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患有精神病)才去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非常敏感,甚至排斥。即使碰到心理问题也羞于咨询,以至于耽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问题复杂化。大学生应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正确对待心理咨询。
&&&&&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轻松幽默的主持风格为大家所喜爱。他在镜头前始终保持的轻松自如的状态,恐怕与他经常地去做心理咨询是分不开的。对此,他曾直言不讳。
&&&&五、塑造健全人格
&&&&1、健全人格的意义
&&&&人格是现实中的独特的个人,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为的综合。
由于个体人格的完善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因此健全人格既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格发展的目的。
&&&&健全人格亦即人格健康,它表现为以下基本特征:
&&&&①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充分的发展;
&&&&②能有效地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并且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③对心身健康,潜能发挥,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④体现了人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并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
&&&&2、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及其表现
&&&&人格发展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常见的有:
&&&&(1)多疑与抑郁
&&&&多疑表现为过度的神经过敏,遇事敏感,主要表现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一些大学生对他人不信任、不理解,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担心别人在评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这种对人的敏感、不信任,实际上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人际的矛盾冲突,使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甚至导致精神异常。
&&&&抑郁的人常表现为孤独沉默、心情郁闷,对人对事无兴趣,精神倦怠,悲观失望,自怨自艾。
&&&&(2)懦弱与自卑
&&&&缺乏自信、容易自卑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卑的人总是对自己缺乏客观而全面的认识,甚至夸大自己的弱点与不足,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自惭形秽。大学生中强手林立,能人才子很多,要想鹤立鸡群、出人头地不是容易的事情。当你在为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而感到高兴时,你可能又会因某项活动中比他人稍逊一筹而叹息不已。人与人的比较是普遍存在的。在比较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这是有益的。但如果总拿自己的弱项比他人的强项,则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
&&&&懦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懦弱的人胆小拘谨,遇事总是退缩,十分谨慎从事,遇事总受他人影响,缺乏主见,优柔寡断.
&&&&(3)虚荣与妒嫉
&&&&好虚荣的人往往把自己摆在不恰当的位置上,盲目地自高自大,有意无意地显示、夸大自己的优点。为了显示自己或引起的他人的注意,常常会做出一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事情,以致招致别人的反感。
&&&&妒嫉是指抱怨、憎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它常与狭隘联系在一起。妒嫉的人遇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对他们总是耿耿于怀,甚至产生诋毁、伤害的念头。
&&&&(4)懒散与拖拉
&&&&懒散与拖拉是不少大学生的通病。导致懒散与拖拉的原因,一是试图逃避困难的事,不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而是拈轻怕重;二是目标不明确,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一事无成;三是惰性作用,事情既不多也不难,可就是不愿去干,能拖就拖,能不干最好。懒散、拖拉常常是浪费时间,丧失机遇,还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带来麻烦,造成方方面面的损失。
&&&&3、健全人格的塑造
&&&&(1)确定人格塑造导向,扬长补短
&&&&为了有效地进行人格塑造,应深刻理解人格塑造的意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现状,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
&&&&人格塑造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择优,二是汰劣。择优的方法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比如,自信,开朗,热情,勤奋
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人格特征,可作为人格塑造的依据。汰劣的方法即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比如,自卑,抑郁,胆小,冷漠,懒散,任性,粗心
急躁等。在多数情况下,择优与汰劣往往是一起进行的,择优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而改正缺点也是培养优点。
&&&&(2)丰富知识
&&&&知识是现代人格塑造的必备条件。现代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人格的独立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应该说,每一个健全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能进行独立思考。一个人要进行独立思考,就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社会与人生方面的知识。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比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礼貌、谦和等。
&&&&&(3)锻炼意志。
&&&&意志在人格特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主要是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因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不仅仅如此,意志的锻炼还将直接促进其它人格特征的培养。无论是人格的择优还是汰劣,都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其间意志力的强弱对人格塑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4)融入集体中。
&&&&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互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
&&&&(5)把好人格塑造的&度&。
&&&&人格塑造的度,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
&&&&(6)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自我教育自觉性强和方法正确的人,才能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如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人格心理咨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慎独&、&兼听&、&日三省吾身&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意识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