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mimo钻石 预编码 毕业设计,我看你是11年做的,论文和程序还有吗?求助!!!

MIMO线性预编码和脏纸编码性能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MIMO线性预编码和脏纸编码性能研究
【摘要】:
无线通信中的MIMO系统指的是利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进行无线传输的系统。无线MIMO技术被认为是实现未来高速宽带无线Internet接入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第三代(3G)乃至三代以后(B3G)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MIMO预编码就是其中比较热门的技术。
本文在他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主要对无线MIMO系统的线性预编码和脏纸编码两个主要方面涉及到的有关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通过大量的计算机辅助仿真,一方面验证了他人的一些重要成果,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新的一批有用实验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MIMO技术、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优点,回顾了目前无线MIMO线性预编码和脏纸编码技术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已取得的一些进展,同时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MIMO通信系统中的线性发射预处理。首先提出了线性预处理的数学模型,接着回顾了接收线性预处理,分析了三种接收滤波器性能。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射线性预处理,研究了与三种接收滤波器对应的发射滤波器和发射功率受限最小均方误差滤波器。最后将发射与接收滤波器进行了性能比较,得到有关仿真结果。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实现MIMO线性预编码的两个关键技术。首先在第二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目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次,研究了两种功率分配方案,在一定的仿真条件下将两方案从容量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相关结论。
第四章对基于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设计的线性预编码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实际获取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必要性,在这个理论背景的支持下,提出了已知天线相关矩阵获取信道状态信息,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相关结论,并利用视距模型推广了结论。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脏纸编码技术。介绍了脏纸编码的发展和工作原理,并将其与线性预编码技术进行了性能比较,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有关仿真结果。
第六章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今后论文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N919.72【目录】:
ABSTRACT4-9
插图目录9-11
缩略词和数学符号11-14
第1章 绪论14-21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14-15
1.2 MIMO技术15-18
1.2.1 MIMO技术简介15-16
1.2.2 MIMO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16
1.2.3 MIMO技术的优点16-18
1.3 MIMO线性预编码和脏纸编码的研究现状18-19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19-21
第2章 MIMO通信系统中的线性发射预处理21-37
2.1 系统模型及数学假设21-22
2.2 MIMO线性接收预处理22-26
2.2.1 接收匹配滤波器(RxMF)22-23
2.2.2 接收迫零滤波器(RxZF)23-24
2.2.3 接收维纳滤波器(RxWF)24-25
2.2.4 接收滤波器性能分析25-26
2.3 MIMO线性发射预处理26-34
2.3.1 发射匹配滤波器(TxMF)26-28
2.3.2 发射迫零滤波器(TxZF)28-30
2.3.3 发射维纳滤波器(TxWF)及发射功率受限MMSE滤波器30-34
2.4 MIMO接收预处理与发射预处理性能比较34-36
2.4.1 信号与噪声不相关34-35
2.4.2 信号与噪声相关35-36
2.5 小结36-37
第3章 MIMO线性预编码的关键技术37-47
3.1 发射端信道状态信息(CSIT)37-40
3.1.1 获取CSIT的必要性37-39
3.1.2 获取CSIT原理39-40
3.2 功率分配40-46
3.2.1 平均功率分配41
3.2.2 自适应功率分配41-44
3.2.3 两种功率分配方案比较44-46
3.3 小结46-47
第4章 基于部分CSIT的线性预编码器47-55
4.1 实际获取部分CSIT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7-48
4.2 已知发射端和接收端天线相关矩阵的线性预编码器48-54
4.2.1 系统模型及假设48-49
4.2.2 基于成对出错概率(PEP)准则的线性预编码器49-50
4.2.3 基于均方误差(MSE)准则的线性预编码器50
4.2.4 仿真条件及仿真结果50-52
4.2.5 天线相关性的推广52-54
4.3 小结54-55
第5章 脏纸编码55-66
5.1 DPC简介及工作原理55-56
5.2 线性预编码与脏纸编码性能比较56-65
5.2.1 信道转置58-60
5.2.2 信道转置归一化60-62
5.2.3 球形编码62-64
5.2.4 仿真实现及仿真结果64-65
5.3 小结65-66
第6章 全文总结66-68
6.1 主要工作66-67
6.2 课题今后发展方向67-68
参考文献69-73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潘雷;[D];重庆大学;2011年
韩玉;[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桂华;[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晨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代泽洋;杜雨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杨阳;周哲;;[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彭小平;何方白;张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钟声;张德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滕晓丽;曹文利;;[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李禹臻;贾振红;山拜·达拉拜;;[J];电讯技术;2006年06期
刘辉;周灵;陈东锋;张复春;;[J];电讯技术;2012年04期
魏旻;龚耀寰;;[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孔洁;吕振肃;李海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李晓辉;易克初;刘乃安;杜晨光;;[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然;姚文琳;杨倩;邢朋波;舒栋;;[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李光球;王成英;;[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张赟亮;田永春;;[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丁安扬;陈金鹰;阮围;;[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笑非;卢健;孙怡;;[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宝妹;李琳;李正权;;[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林义勇;任松;李向;;[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戴清杰;徐友云;蔡跃明;;[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邵玉斌;龙华;向凤红;;[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姜笑;李妍琳;康宁;石丹;周耀忠;高攸纲;;[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宇;[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吕凌;[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杨波;[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闫秋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张雪芬;[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许成鑫;[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杨茂繁;[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滕颖蕾;[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胡亮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范丹丹;[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鸣;[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张海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振;[D];郑州大学;2010年
李一倬;[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玉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冀少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二小;[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柏宁宁;[D];苏州大学;2010年
张永华;[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何颖;[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蓉;武刚;何旭;;[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周志刚,程时昕,陈明,王海峰;[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4期
常萌;申敏;;[J];信息通信;2006年02期
孙丽红;李鸿林;;[J];信息技术;2009年06期
聂永萍,胡昌恩,何先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章俊;刘国庆;刘力军;田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黄敏;缪蔚;周世东;王京;;[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刘锋;蒋铃鸽;何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张捷;王江宏;崔新瑞;李海峰;;[J];通信技术;2008年04期
耿烜;蒋铃鸽;何晨;;[J];通信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慧强;[D];清华大学;2005年
施风;[D];东南大学;2005年
奚家熹;[D];复旦大学;2007年
刘毅;[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郑贱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傅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燕琳;[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闫晓鹏;[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王连英;[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朱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张晓娜;[D];吉林大学;2008年
侯妍颖;[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李英梅;[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张博;[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杜建忠;[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飞凤;[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桂华,仇佩亮;[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年04期
吴更石,杨平;[J];电信科学;2001年04期
尤肖虎,曹淑敏,李建东;[J];电子学报;1999年S1期
宋铁成;[J];移动通信;2001年11期
康桂华,仇佩亮;[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成康;蔡跃明;徐友云;张华平;;[J];通信学报;2006年01期
高洪旺;;[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5期
王绪振;贺志强;牛凯;于光炜;吴伟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张雯;李宏;何为超;;[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4期
刘辉;张复春;姜斌;李洋;;[J];电讯技术;2010年01期
孙丹;张晓光;;[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9期
刘琚;张大鹏;许宏吉;季辉;;[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年06期
武萌;尹训锋;尹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S2期
张德文;高洪旺;;[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程炜;;[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守贵;陈明;;[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顾敬民;梁涛;于勇;;[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朝阳;朱瑞平;;[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龚兵;戴清杰;王赛;刘蓉;;[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牛凯;贺志强;王晓湘;吴伟陵;;[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于翠波;李道本;;[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潘成康;蔡跃明;徐友云;;[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张志勇;孙季丰;;[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钟俊;彭启琮;;[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朱秋琴;张天平;杨月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咏梅;[N];团结报;2007年
田逢春;[N];云南日报;2008年
罗霞;[N];云南日报;2004年
张帆;[N];陇南日报;2007年
本报通讯员
李嘉艳;[N];云南日报;2006年
赵静;[N];铜仁日报;2008年
昆研;[N];中国船舶报;2008年
王长山 王晔彪;[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马玉龙;[N];云南日报;2007年
殷国禺;[N];云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解芳;[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佘锋;[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车小林;[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李瑛;[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李新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高向川;[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陈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奚家熹;[D];复旦大学;2007年
郑凤;[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孙君;[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芃;[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康丽;[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王静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黄鹏;[D];汕头大学;2010年
刘羽莎;[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李亚男;[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韩玉;[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乐嘉婧;[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徐朝凯;[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杨育捷;[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MU-MIMO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下载积分:1400
内容提示:MU-MIMO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0|
上传日期: 12:21: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MU-MIMO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MIMO预编码技术的研究技术,帮助,MIMO,预编码研究,预编码,研究,技术的研究,预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MIMO预编码技术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TDLTE系统自适应 MIMO预编码技术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TDLTE系统自适应 MIMO预编码技术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te mim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