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期刊采编中心怎么上不去u......

《春秋》杂志
山东省政协主办双月刊(2001年-2013年多期不全)
开&&&&&&本:大16开
页&&&&&&数:64页
字&&&&&&数:
I&&S&&B&&N:
售&&&&&&价:1.00元
品&&&&&&相:
运&&&&&&费:山东省德州市陵县
挂号印刷品: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店铺名称:
店主昵称: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卖家信誉:
卖家好评率:
实名认证:
担&保&&金:416元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陵县
电&&&&&&话:
开通时间: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现有期数2001年第三期&&1本2001年第四期&&1本2001年第六期&&1本2004年第五期&&1本2005年第三期&&2本2006年第一期&&1本2006年第二期&&1本2006年第四期&&1本2007年第一期&&1本2007年第二期&&1本2007年第四期&&2本2007年第一期&&1本2007年第六期&&2本2008年第一期&&1本2008年第二期&&1本2008年第三期&&1本2008年第一期&&2本2013年第一期&&1本
非常好的卖家,谢谢。
包装结实,不错!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有大师相的画家全毁在了山东小老板的手里 | 文章 | ARTLINKART | 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
有大师相的画家全毁在了山东小老板的手里
对话人· 范一民/明轩主人 孔戈野/职业画家 陈子游/《画风》执行主编 左建春/《藏画导报》主编 时间·日 地点·二月书坊
-------------------------------------------------------------------------------- 左建春(以下简称“左”):你认为目前画廊或艺术机构从业人员应具备那些专业素质?范一民(以下简称“范”):对于艺术机构或艺术品经营的从业人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他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1/对艺术品有着一定的见解,能读得懂艺术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2/要懂得经营之道(掌握艺术品的市场规律)。不懂经济,光懂文化,从事艺术品经营和投资不行。3/要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如果没有资本,去做一件事情,空手套白狼,四两拨千斤是勉为其难的。这样就要求艺术品推广经纪人既要有一定的资本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还要懂得经商之道。这三者集于一身,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或者基本合格的艺术品推广经纪人。三者缺其一,还能凑合,三者缺其二那是一定不成。在目前的中国文化市场,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人,当然是不多的。陈子游(以下简称“陈”):经过这二三十年,我们的市场没有得到健康发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品经纪人和艺术家自身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合作方式。范:从画商来讲,他们认为画家无德。从画家来讲,认为画商无品。两方面都没有一个规范的合作模式,都不守规矩。当然这也不能简单地怪画家,也不能简单地怪画商。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市场也没有成熟,规则也不是很明确。我觉得现在是规则开始建立的时候,大家都开始逐渐有德有品地共同做事。对于艺术品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我们一定要把它研究透,到底谁是艺术品的消费者,我认为大家现在比较模糊。画廊、文化机构的经营人员都不是太清楚,都是在盲目地找市场。当下什么好卖就卖什么,哪里好卖就到哪里去卖,没有明白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通常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也是如此),人们富裕了,物质生活消费到达一定层面以后,开始追求精神类消费,开始追求精神产品消费。精神产品消费当中,艺术品的消费占很大比例,那么对于艺术品,特别是中国画这种消费,在中国是有基础的,几百年来都有这种消费能力,尤其是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文化人。到今天,艺术品消费已是越来越多,支付能力、消费能力在增强,市场逐渐开始形成。那么真正的市场购买者是哪些人?艺术品真正的受众是谁?我们是不是可以罗列一下:第一类是艺术品的直接消费者。艺术品是拿来消费的,他们不收藏,不倒卖,不投资。所谓消费,就是把艺术品作为装饰的一部分,或作为环境布置的一部分来处理。只要符合自己的支付能力,我有这个经济支付能力,我就是个消费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费,我认为这件作品审美疲劳了,再换一张。原来的这件作品如何处理则另当别论,这是不以收藏为目的,而是以消费为目的。今后一定会有一大部分人进入这个层面。国外的画廊有出租业,艺术品是出租的。为什么要出租呢?就是因为有这个消费群体。消费的概念就是我可以在这个月内消费这张画,下个月消费另一张画,用这种方法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满足自己“赏心悦目”的消费习惯。在中国,这种消费群体也在逐渐产生,但是消费点(消费额度)不高,基本上是千元级左右的消费,还很难到达万元级的消费。我们还没有更多的财富。这个消费群体大都是一些有文化的人,有相当经济实力,但对艺术品并没有完全理解,他要完成的就是一种消费需求。这种消费购买数量不大,用途也是以环境布置类、欣赏类为主。场所往往是写字楼、宾馆、书房这样的环境。这个群体可能会越来越大,价位会越来越高,消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止,到未来可能达到几万元。在江浙和京津地区,有传统的收藏习惯,这个群体从爷爷辈到孙子辈一直都有,家里没有几幅字画就说不过去,这是一种传统……孔戈野(以下简称“孔”):这种市场也可能会被其他的一些艺术品代替,如摄影作品,或如复制品,印刷品,工艺品等。范:至于说这个消费群体的消费种类,愿意消费在油画上,或是愿意消费在摄影作品上,还是愿意消费在复制品上,都是一种消费。但是在我国更多的人是愿意消费原汁原味的东西,消费印刷品的还是少数。严格讲,我们还不能把印刷品当作一种消费品来看待,主要还是以艺术品作为一种消费品来看待。第二类艺术品的受众、买家,应该是中国传统的,有收藏兴趣、收藏习惯,并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收藏者,比如在江浙和京津地区,有传统的收藏习惯,这个群体从爷爷辈到孙子辈一直都有,家里没有几幅字画就说不过去,这是一种传统。在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收藏之风由来已久,这是中华文化的根脉。这个群体只要他有钱,就会去购买,这是原始内在的冲动,是遗传的。这种群体是艺术品市场没有中断、中国文化没有中断的基础。过去很多的文人都属于这一类。这个群体的特点是:购买数量不多,但注重自己的兴趣,注重作品精到。这个群体是中国艺术品长期生存的最深的土壤,是扎根最深的。只要他经济支付能力够得上他就持续不断地购买。今天我有这样一个手卷,明天会再买那样一个手卷。东西收藏进来基本上都是压箱底,很少对外交流。只有在极少数人之间传阅,一般不轻易示众,大都藏于自己的箱底。像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有的人专门收藏佛像,有的专门收藏钟馗,他们玩的是兴趣,玩的是中华文化真正精髓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收藏的时间比较久,甚至伴随自己一辈子,不会轻易地出让或者轻易地卖掉。这种市场是最长久的。左:中国艺术品能传下来,中华文化能传承下来全靠这一批人。范:第三类是机构收藏者,也是属于收藏,但是属于机构行为。比如说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各地市(县)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大型机构和公司。这类机构作为国家文化机构的一部分不能没有藏品,因为它要辅助一个地方的文化事业。这些场馆有些是政府投资的,有些是个人捐助。这类收藏的特点是:1/跟地域有比较大的关联,有地域性。浙江地区的机构一定是收藏跟江浙有关的艺术家的作品;天津地区的机构一定是收藏跟天津有关的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在这里当过官,或者在这里待过,或者参加过这里的社团。2/藏品用途主要用于展示,不是把玩。讲究代表性和经典性。不讲究这张作品是不是绝对精到,而是看是不是有典型风格,或者是某个时期的典型风格。陈:是不是这些机构大都关注的是已故画家?范:已故画家有,当代的画家也有。但是更多地是关注已故画家。3/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机构的藏品原则上也是不回流到市场的。除了这些机构以外,还诞生了很多企业级的艺术机构。比如这个公司有几十亿的身价,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收集一些艺术品来作为这个公司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新事业发展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最典型的是日本,现在中国也渐渐多起来。各种基金和许多逐渐富裕的人,他们的购买艺术品的方法跟美术馆的购买方法不同,他们注重的是除了有代表性跟地方有关联以外,还加入个人喜好,还注重保值性。美术馆、博物馆原则上不注重保值性,不注重未来价值的可兑换性。公司类、画廊类、艺术机构类除了跟前面所说的有共同之处,还有特殊要求,就是注重保值功能。因为毕竟是拿公司自有的资产去购买。第四类是投资类收藏者。目前这几年市场主导主要是投资类收藏。这类的特点是:他的视角一定是注重升值空间,不会特别关注你是高端艺术作品还是低端艺术作品,关键是看重这个作品的升值空间。比如说优秀的美院硕士、博士毕业学生作品,他会投资,收起来。他主要不问你今后在美术史上如何定位,不问艺术上属于哪个流派,是不是自己绝对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未来有没有升值空间。他选取的目标跟一般的美术收藏、艺术收藏者是不同的,他们把艺术品仅仅看作是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一种价值转换形式。因而往往注重艺术品创作者的名声、身份,或是作品在今天市场当中的定位,中间价位是在底线、中线、高线,如果是高位作品价格是低线,他就会投资。这一类收藏的特点往往是投入量大,一次性购买量大,这类作品是要回流市场的。按目前的投资概念,一般投资时间是两到三年。这类投资者对画家的即期效益很好,对画家的收益极有帮助,在半年一年内就帮助他实现了,但是对这个艺术家未来两三年以后的市场发展是有影响的,而且有时候这种影响是致命的。拿到一两百万订单的画家,对他的艺术创作不一定有好处……虚假繁荣已经害了很多画家……陈:画家身无分文的时候,或者说刚刚能解决温饱了,他画画的时候往往有真正的乐趣,否则他不会这么做。如果他真的不喜欢画画的话,可能会通过一些别的渠道获取财富。反而有一种情况,一旦这个画家有钱以后,画家画画的乐趣可能会越来越少,可能是为了钱,为了生活而画。所以拿到一两百万订单的画家,对他的艺术创作不一定有好处。范:往往有时伤害大于收益。第五类购买者就是投机者。投机购买的特点就是通过买画、卖画、炒作、拍卖等各种形式,能够获利,就进行投机炒作。1/这些人并不一定是有钱的人,如果一个人有三五千万以上,他是很少做这样的事情。往往是有个三五十万,在亲戚、朋友中间筹集几百万块钱,用于投机炒作。他的目的是能迅速地在短期内使资本翻番,通过这个方法增加原始资本的积累。2/对艺术往往不甚懂,或者说基本不懂。真懂了他也不敢这么做。3/购买很简单,就是讲名头,讲艺术创作者的地位。比如,山水画,油画,他就买中央美院的,只追求这么一个大概。他们往往是要求当年回报的。他们的行为不对任何人负责任,只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任,他不考虑艺术品创作者长久的生命力,不珍惜艺术市场,他这种行为一定是把艺术市场怎么举起来就怎么样砸下去。可能是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艺术品市场就基本上是毁于他们手里,因为这些投机者是把这个拉高干掉之后,再干另外一个。目前在中国画范围内,值得收藏的画家作品大约只占到2%-3%……孔:把艺术品当成股票来做。范:以上这些是现在艺术品市场主要的购买者,还有一类(可以说是第六类)是中国特殊环境中的产物,属于礼品馈赠。礼品馈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是有渊源的。到了今天的商品社会,几乎成了价值转换的一种手段。我今天接受你相当于10万的东西,我明天就要找一件相当于10万的东西还给你。这种市场也很大。陈:有些是变相地行贿受贿。范:也不能说是行贿受贿,更多的是一种变相的价值交换。学生要送老师东西,下级要送上级东西,企业要送政府官员东西等等,它成为馈赠礼品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这样的艺术品讲求的是:1/讲究艺术品创作者的认知度,名头越大越好。2/讲究作品的可兑换性,市场上越容易流通的,市场上越容易出手的,就越容易成为礼品,这类市场不太注重作品的艺术定位,不注重作品的真正艺术含量,讲的是尺幅,即相当于这个作品能兑现多少钱。以上六类受众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健康的,长久有效的,也就是消费者个人收藏者和机构收藏者。这是这个市场能够健全发展的最根本东西,它们有多大,这个市场未来就有多大、多健康。另一类作为礼品馈赠、投机、投资,我们认为这三个少许有些是可以的,但如果这类群体大了,只对短期的艺术品市场的虚假繁荣有好处,对于中长期的市场建设和艺术家的发展是有伤害的。我们不希望这块特别大。现在大家觉得要炒作,要加速流通,其实这种流通带来的是短时期的效果,并不能使得艺术品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孔:现在的虚假繁荣已经害了很多画家。陈:你说的这些现象已经全部显现。范:而且后者如果多了,作为礼品馈赠,作为投机、投资的话,绝对是对前面一类群体的伤害。真正的收藏群体,真正的收藏机构,或个人要购买的时候,由于炒作过分,收购成本太高,收藏成本太大,抑制了需求,反而是购买不了了,所以健康的市场得不到发展。我们认为,投资也好,投机也好,礼品馈赠也好,这样的市场我们不要去主动开发,而是被动地应用。做这个是短期行为,是对市场的一种掠夺行为,因为根本市场如果没有培养好,虚假繁荣弄得很厉害,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破坏得很厉害。陈:目前这么热炒,你觉得有多少画家的画值得收藏?范:大约2%殉%。全国整体的画家数量先不说。单是指经常活动在各种场合,在媒体上见到的中国画家,大约500号人左右,不是这个圈的,就是那个圈的。左:按你的比例也就是10个左右。范:2%殉%的人是能够出来的,是能够在未来三十年内站得住脚的。陈:如果这2%殉%的人也在炒作呢?范: 是不是在炒作另说,单纯从数量上看,这些人是在未来美术史上、艺术上能够站得住的。就是20人以里,10个人以上。这就要凭你艺术机构的眼光,凭你对历史的一种分析,对未来的一种潜在性认识,看你能不能捕捉到。谁捕捉到以里的这20个人,谁就成功了一半。这是需要你综合的文化素养,对美术史的了解,对规律性一些问题的总结和理性的思考,认真地发掘。还有一点就是作为我们的艺术机构,就算是具备了发现这20个人的能力,或者已经认识到了这10个、20个人的能力,你要跟他谈成一种合作,难度就更大了。比如这10个、20个人其中一些人,已经被狂炒了,他的经济价值已经被未来画家的趋势是自己卖画越来越少,甚至自己不卖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巡0年来完成……过度地提前实现了,这样的人你知道他未来可能是行的,但是你想说你爱他并不容易,他已经被更有钱的人包了,你就养不起,难也就难在这里,这样的话,跟我们就无缘了。第二个就是他创作的东西是好,也可能能够进入这20个人的名单,也还没有被过度地炒作,但是他跟你没有缘分,谈不到一起来,认识问题认识不到一块去,他对如何维护这个市场,如何跟受众有机地结合考虑得不多,你也很难说我们共同来合作,共同来走一段路。第三个是艺术家都极其敏感、极聪明(不聪明、不敏感的人是成不了艺术家的)。他们对问题是敏感的,对经济、货币、市场,甚至关心每一场拍卖当中谁举了牌,谁没有举牌,他都极其关心,高度敏感。但是这种高度敏感某些时候或更多时候,其实是伤害自己的。因为他违背了一个事实,即艺术家应该更多地把自己的关注点、自己的能量,聚集到艺术品创作上去。他确实非常聪明,但是还不甘于把自己的精力只是放在艺术上,他还要关注他想关注的其他东西,跟他所谓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东西,结果这一关注大都出问题。他一定能发现谁比谁值钱,所以他马上自己上手操盘,这也决定了中国的艺术家自身都是经纪人的特点,没有和艺术机构、画廊共同成长的概念。而且某个画家是怎么成功的,他马上进行追踪,进行模仿、跟进。陈:想办法把这个市场挖过来自己做。范:但是,这样没走正道。所以中国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也被自己害了,被自己的定力不够、定位不清、想多伸手给害了,被自己的聪明所害。孔:有的艺术家确实是太过于关心自己的市场。范:太过于关心自己的市场,关心自己的定位,关心自己艺术创作之外的其他东西。孔:有些好的艺术家还是想找一个他认为好的经纪人,国外都是这样的。范:未来的收藏家、消费者和机构投资者的结构也在渐渐地变化。现在出现了一些中产阶级的单身,一些年轻买家,他们就有这种意识,希望一些艺术机构能提供一些咨询意见,或者干脆从画家代理机构购买。因为他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来研究这些问题,术有分工,他研究他的电脑,他研究他的程序,他对艺术品市场可能很感兴趣,但并不是钻研,他的时间更值钱,他不愿意把这点时间浪费在一件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上,这时候他就会寻找艺术机构,他跟艺术机构初级沟通,然后实现他的消费、收藏。在我交往当中也逐渐开始有些这样的人,他们认品牌机构、认品牌画廊,让这些机构做他的艺术投资顾问。传统的一些收藏者,往画家家里跑的人很多,画家未来的趋势是自己卖画越来越少,甚至自己不卖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巡0年来完成。陈:这个工作可以全部交给代理商。范:逐渐交给画廊、艺术机构来实现。开始的时候可能自己也参与,到一定时候自己可能就不参与了。凡是今后真正成功的艺术家,历史上能定位的,经济上能够比较稳定、而且有长期收入来源的,一定是通过艺术机构进行推荐,有策划、有安排地做市场。画家自己卖画只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情形,这种情况越来越不行了。因为你毕竟是自己一个人在卖,人家可能是一个加盟连锁的机构在卖。比如一个艺术机构全国有五六个连锁店,五六个连锁机构同时推广,这样影响就比较大了。孔:前段时间,我和这几年在艺术品市场当中活动的,就是你说的那三类的前两类,一直在做所谓的艺术品推广工作的从业者谈话时,谈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你钱赚了不少,拍卖行操作等等都赚了,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地位永远上不去,我想就是因为你这种操作模式不行。国外一些艺术品经济人,在文化圈子里地位非常高。左:这种情况我认为是这样的,我想用大概少则十年时间来描述,因为艺术品市场经营是长线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品牌渐渐树立的过程。大概在未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会在全国逐渐形成几家有品牌、有相应代理规则,有相应的推荐画家的画廊和艺术机构,我相信这些机构在逐渐产生,而且我们也看到了。画家是市场的一个环节之一,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情感。人情一直会存在下去,从你刚才讲要规范市场逻辑,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间,大部分艺术创作者会很在意人情。不会像国外的一些机构,严格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按游戏规则来做。这种游戏规则一旦进来,只是在某些画家中间可以实施。范:艺术家、画家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的交往方式,不愿意割断自己的交流方式,所以变成画多半是靠自己来卖售。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调整好,因为如果成为市场就不是两人之间的私售交易,市场不是某一个人能把握的。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很少有情感因素,多半被金钱因素所左右。以往我们知道海派三四十年代,你只要拿一瓶酒去,就能给你一幅画了。今天的艺术品市场,是以经济为衡量标准的,情感因素已放到第二位,甚至最末的一位。我觉得不能把情感因素跟市场相提并论。画家应该维护住自己的感情和人情因素。当然画家也肯定会实现自己情感交流的方法。比如说赠送一些,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表达。但是这跟市场的发展不相悖,是一致的。艺术机构也应该允许艺术家在特定的约定下,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实现情感交换。而且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的画家,说什么哥们好,你给我张画吧,很少,几乎不存在。只是说,我的画现在1万块钱,咱们是哥们,得便宜点而已。有很多画家是不愿意让别人通过代理来挣这个钱。他觉得我能卖1万,为什么给你艺术机构5000,钱不是被你挣去了吗?很多画家没有明白这一点,人家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别人为你推广、宣传、经营也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所以,中国画家还没有脱离对经济和市场问题的盲目认识,中国许多画家认识不清楚这个问题。把别人的劳动不当成劳动,觉得你是倒卖画的,并不认为他和艺术机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40岁左右基本能看出一个人的气魄。到45岁还看不出一个人的气魄,这个人今后的成功率极低左:这种情况会逐渐好转的,市场也会逐渐成熟的,画家可能会主动和经纪人达成一种共识。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怎么看待价值和价格,首先要把这个弄明白。艺术作品、绘画作品一定有它的艺术价值,只是分成多少等级的问题。可以分成19等、18等,也可以分成5等,最简单就是分成5等,不能再少了。那么,平心而论,每个画家都在不同的时间内会处在不同的艺术价值曲线上,我目前大概在什么水平(横向比),是会找到自己定位的,会找到自己的坑,能扔进去的,我们的艺术机构也能把你扔进去,正确衡量一下大都是能扔准的。艺术价值是容易认定的。当然艺术的东西不容易完全得到一致的认可,有各种不同见解,但是这种见解并不影响绝大多数艺术家找到相应的艺术价值定位。其次,中国绘画有几千年的发展史,你跟历史上的人比,你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中国画而言,我认为明清是很没落的,几乎看不到好的作品,里面是小情调的、腐朽的东西多些。当今是中华文化开始复兴的阶段,我们越来越看到许多好的东西出现,还有我们群体的竞争,逼着你越来越好才行,今天是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是能够产生大家的时代。四五十年代产生过一批,那是能量聚攒到了一定程度,产生出一批大家。到了20世纪,又是一个高峰,将会产生一批大家,不是一两个。刚才我讲的是10个、20个,要么不出来,出来就是一堆,这个时候我们赶上了。陈:你就这么乐观?范:我就这么乐观。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个群体力量的强大。也就是说,跟体育运动相比较,群众体育多发达,他的尖子就会有多强。这是必然的,一浪压着一浪,想不好都不行。两三年一个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后面的浪更巨大。所以,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三十年,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能产生作为的年代,一定会产生一批大家。陈:看来我们这个年龄还有盼头。范:原因很简单,就中国画而言,一是群体众多,二是整个国家文化的复兴,经济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就会产生大师。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这个时代,夭折得会很多,原因是这个时代太浮躁,许多画家眼光短浅、定力不足,造成了半途夭折。如果说一个优秀的人才,定力好,眼光放得远一些,更刻苦、更实在一些,他就能走得更远。现在画家比的是这个功夫。孔:有些有大师苗头的,其实就毁在山东小老板手里。陈:某些画家过早地成名,会不会影响他一路走来下面的路程?范:纵观艺术史,多数画家是早年成名,极少数是晚年才发达。自古少年出英雄,少年就已经看得出来了,就已经了不得了,只是后面更完整更成熟,从一种兵器到十八般兵器都会的问题。我个人特别地赞同,在40岁左右基本能看出一个人的气魄。到45岁还看不出一个人的气魄,这个人今后的成功机率极低。而且当代艺术品的价值都能找到纵向标准和横向标准。艺术品如果它的价值很高,那么一定是可以发现的。在今天价值不被发现的人是很少的,大家都是拿着探照灯、显微镜去找人才的,被埋没的人才很少。如何发现价值是一回事,如何实现价格又是另外一回事,价格和价值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价值很高价格很低,有些价值很低但是价格很高,这就需要作经营工作。一般商人的角度是想把没有价值的东西变成有价值,把小价值的东西做成更大的价值,这是商人的本领。尽管你的价值很高,但是这个利益跟商人没有必然的关系,你是在博物馆的,我为什么要实现你的价格呢?所以价值和价格之间的背离情形经常出现。比如中央美院有个老先生,已经80多岁了,他的作品价格很低,或者说市场基本不流通。恰恰另外一个学生,东西还不成熟,看着还不顺眼,但是他已经了不得了,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他的价格,很方便流通。这就是价格与价值的一种背离情形。艺术品和市场如何有机结合?艺术家如何和艺术机构进行有机结合?这是我们要做的课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不同的价值实现不同的价格,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实现真正的价格。我们需要的是你对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对价格的实现方法是不是正确?合作是否良好?只要判断是准确的,实现的方法是正确的,合作的基础是牢固或者基本一致的,那么一定会实现应有的价值、价格。该卖两万的就卖到两万,该卖二十万的就卖到二十万。市场也会最终回到价格与价值平衡的那个点。活着的艺术家价格与价值可能会出现背离情况,死了以后价值与价格一定会相吻合的。所以过世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最终会回归到艺术价值和价格的基本一致。当代社会全然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叫现世报还不够,应叫当年报。节奏加快了,资讯发达了。你在一年内用不正确的方法实现了1000万的收入,对不起,第二年那1000万可能就是你的坟墓我们讲,对活着的艺术家要求更高,不但要把东西做好,还要明白做人,实现共赢。认识到规律性的东西,认识到你的作品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通过和一定人的合作会更好地实现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人品好。我们把人品再扩大一点,不但人品要好,还要求艺术家有良好的合作心态,合作基础,还要找到好的方法。这样价值和价格才能够逐渐地平衡。陈:比如杭州有几个画家,一度炒的价格很高,现在已经开始回落。像这类画家以后的去向如何?范:如果画得好(就是“活儿”好)可能会复活,用时间去修复。所谓修复就是说他的艺术水平能够保持,并且往上走。这样形成的窟窿,是他自己可以去填补的。经济学上叫修复缺口,修复缺口以后还会再起来。人犯了大错误,经过改正,还是能够站起来。只是这个站起来,你是不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有些人三年能修复,有些人需五年修复,如果“活儿”不好,基本上怎么都没戏了。本来他还能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活着,这一下把未来三十年都活完了。左:等于把一辈子的钱都赚了。范:其实也没有赚够,因为人心是一个大窟窿。钱是永远不会赚够的,挣了钱以后还是持续想挣钱。假如今天给了你10个亿,你明天连1分钱都挣不到,你不会恐慌吗?孔:这种市场的调整、滑坡,是80%-90%的画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范:2004年、2005年我分别跟有些人做了长谈,我说两年后,你会记住我的话。以前在封建社会我们做人做事讲因果报应,讲来世有报应,你做事没做好,子孙有报应。因为那时候信息传播得慢,传播率很低,知道你做坏事的没几个人。你躲在偏僻的地方,又有人帮你忙,你又活过来了。那是封建社会,报应可能是很慢的。兵荒马乱的,你在这个地方杀了人,跑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人知道,生存下来,但是这颗种子种下来,子孙可能就会有报应。到后来有一种说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怎么都躲不过三十年,好就好到三十年,到头了,把精华的东西发挥到极至了。年轻的时候风流,老的时候吃苦。年轻的时候花钱,老的时候可能就没钱花了。差不多用半辈子说法来表述这些。而在当代社会全然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叫现世报还不够,应叫当年报。节奏加快了,资讯发达了。你在一年内用不正确的方法实现了1000万的收入,对不起,第二年可能就是你的坟墓。就是说因果关系的时间转换,由于计算机速度的发展,你有多快,它就有多快。所以我说,很多问题你只要想到了就赶紧整明白,必须在即刻时间解决即刻问题。原先不着急,一看二慢三通过,过了三五年也不迟。现在不一样,如果你即刻弄不清楚,赶着往前走,一走就犯大错误,而且终身没救了。这种报应是很快的。英明的人,明白的人,有机缘的人,就是在掉下那一刻之前,悟到了,有人给他指点了,他才没有做错事,这是幸运。真正的画家,是产生于社会,从社会历练出来的,并不是待在美术学院,待在画院的陈:如果是一个只经营中国画的画廊经纪人,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学习?范:首先,一定要真正地系统地重新认识中国画的来龙去脉,要重新审视、重新梳理中国美术史,不管史上怎么说,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读死书,要读活的东西。第二,一定要从艺术本位的角度看艺术。因为你是经营者,经营者如果站在钱的角度看艺术一定会偏离得很远。你要看这个艺术家的艺术水平是不是在历史上,在当今画坛站得住脚。一个优秀的艺术品经济人才,必须是站在艺术本位看问题。要有较好的综合素养、眼力,要用超脱的心理去看。第三,一定要用正常的心态看问题,一定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行事风格,独立的理性判断,而且要假以时日,要有耐心,你才可能把艺术品当成文化来经营。如果说指着它吃饭、发财,那最好不要去做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不怎么来钱。如果想很快地挣钱,做假画来钱快,短期炒作来钱快,但这就不是本位了。针对这个情况,就需要一些原始积累已经基本完成,能够把艺术品经营当作你闲暇间从事的事情的人来做。国外的画廊多半也是这样,家里已经有万贯家财,或者说股权收入已经足够支撑自己的生活,才来经营艺术品。一定是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两辈子,传到儿子手里成气候了。因为培养一个艺术家是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比如我发现你这个艺术家,我经营你,你的路可能要走十年乃至三十年才可能走出来,那么画廊这个艺术机构是要陪着你共同走出来,甘苦是共同的。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长期的眼光,你认为哪个艺术家这朵花熟了,就赶快把它采下来卖了变钱。那么,这个艺术机构也是短命的。陈:从目前现状看,政府有一个大的画院机构,画院中的画家,是没有生存压力的。如果跟你刚才讲的这种艺术机构合作,又会是怎么一种方式呢?范:现在在政府体制下,各地都有画院,这是原来计划经济及官本位体制形成的,在未来,这些画院我不看好。这些画院成了一种半官僚机构,即所谓事业单位。比如说中国画研究院、艺术研究院、多省画院,所有这些画院都是辅助政府的文化机构,并不是人才的培养机构。真正的画家,是产生于社会,从社会历练出来的,并不是待在美术学院,待在画院的。现在所有像样点的画家都希望进入美术学院或者画院,这是当今画家的一种趋势。所以你今天去找好一点的画家,要么是在这个画院,要么是在那个美术学院,画家是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感,寻找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有两个作用,一种是对自己的名誉有好处,一是有安全感。但是这种情况很快会过去,因为艺术家如果迎合领导的需求,迎合官本位体制下的运作模式,艺术的灵感会渐渐消磨。艺术家需要感受自然,修养心灵,去撞击各种各样的东西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创造出艺术作品来,并不是躲在屋子里就能成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第二,个性的东西多,共性的东西多。美院教出的学生都一样,这就是共性越多的地方,个性将会越少。那么,艺术恰恰是强调个性,尽可能的把个性化突出,共性的东西减少、淡化。从这个原理上讲,进入画院、美院,从客观环境和机制上讲,只能是强化共性,减少个性。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要去社会,去自然中修炼自己。日
佚名 共有 1,024 篇相关文章
作者 佚名 (1,024)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7) (访谈, 2007) (展讯,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展讯,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空间简介)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访谈) (评论) (展讯, 2007) (评论) (访谈) (评论, 2008) (评论, 2006) (评论) (展讯, 2004) (评论) (评论) (媒体)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访谈, 2008) (评论, 2009) (访谈)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2)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展讯) (媒体)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5)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展讯, 2004) (评论, 2005) (媒体, 2008) (访谈, 2008) (媒体, 2007) (评论, 2008) (评论) (2009) (评论, 2008) (访谈, 2007)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媒体,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展讯, 2003)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2002)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媒体, 2007)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访谈, 2007)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访谈, 2007) (媒体, 2007) (评论) (媒体)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访谈) (媒体) (评论, 2008) (评论) (访谈,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5)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访谈) (媒体) (评论, 2008) (访谈) (媒体)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其他, 2008) (媒体, 2008) (媒体, 2008) (访谈, 2007) (访谈) (评论, 2005) (访谈, 2008) (评论, 2006) (访谈,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媒体,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2007) (评论) (访谈, 2007)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2007) (其他)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9)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访谈) (访谈) (评论, 2007)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媒体, 2005)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2004)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其他)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媒体,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4)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展讯, 2006)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媒体, 2008) (评论, 2007) (媒体,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展讯, 2006) (访谈,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7) (访谈) (访谈) (访谈)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2007) (评论, 2008) (评论) (媒体, 2006) (评论, 2006) (展讯, 2006) (评论) (评论, 2006)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其他, 2004)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访谈, 2008) (评论, 2008) (展讯, 2007) (媒体) (评论, 2008) (其他) (评论, 2008) (评论) (展讯)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媒体,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访谈) (展讯, 2005)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6) (访谈, 2005)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6) (评论) (媒体) (评论) (访谈, 2006) (访谈, 2007)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媒体) (访谈)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5) (评论, 2008) (评论, 2001)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5)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媒体, 2008) (评论, 2000) (评论) (评论, 2001)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5) (访谈) (访谈, 2008) (评论,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6) (媒体,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4)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访谈)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随笔)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展讯, 2006)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媒体,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5) (评论, 2005) (评论, 2005)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9)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5)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7) (其他, 2005)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媒体,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2008) (媒体) (评论) (评论, 2007)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媒体) (访谈) (评论) (媒体) (媒体) (媒体)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媒体, 2008)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展讯) (访谈)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访谈)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5) (访谈) (访谈) (访谈)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访谈) (评论) (访谈) (评论) (访谈)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访谈) (评论, 2005)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访谈) (评论) (访谈) (媒体) (评论) (访谈) (评论) (访谈) (评论, 2002)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1)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访谈) (其他)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访谈) (评论, 2005)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2006) (随笔) (评论) (评论, 2006)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访谈) (媒体) (媒体)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2006) (访谈, 2008) (访谈, 2008) (评论) (媒体)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7) (访谈) (访谈, 2006) (评论)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访谈) (访谈, 2007) (访谈, 2005) (访谈)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其他,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访谈) (媒体) (媒体) (访谈, 2007) (评论) (访谈) (访谈, 2007) (评论) (评论, 2005) (访谈) (评论) (媒体)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6) (其他, 2006) (访谈) (评论, 2006) (评论, 2007)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8)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其他) (评论, 2009)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2006)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访谈) (访谈) (媒体) (访谈)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8) (评论) (评论) (其他) (评论, 2007)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6) (访谈) (评论) (其他)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媒体) (媒体) (评论) (评论) (访谈) (媒体) (展讯) (访谈) (评论) (媒体) (评论) (评论, 2007)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6)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展讯)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访谈) (评论) (评论) (评论) (展讯) (评论) (展讯, 2004) (媒体) (评论) (访谈) (访谈) (评论) (评论, 2002) (访谈) (展讯) (媒体) (访谈) (评论) (展讯) (访谈) (评论) (其他) (展讯) (展讯) (访谈, 2008) (评论) (评论, 2009) (评论) (评论) (访谈, 2006) (评论) (展讯, 2006) (媒体) (评论, 2008) (评论, 2008) (评论) (其他) (展讯, 2007) (展讯, 2003)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评论, 2006) (其他) (访谈) (评论) (媒体) (展讯, 2006) (评论, 2007) (评论) (其他, 2001)
& ARTLINKART 2014 -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教育期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