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格波动对中国出口产品有哪些会有哪些不利影响

论文:汇率变动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论文:汇率变动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5:12:34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论文:汇率变动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论文:汇率变动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经济的深远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趋势,总的对浙江经济是有利的。央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币升值,标志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市场化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可能意味着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一、人民币升值的宏观背景  1、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生产力增强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由贬值到缓慢升值的倒U字型变化过程(见图1)。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长期缓慢升值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前后,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从宏观指标看,全社会物价指数开始下降;而从体制上看,非国有企业开始全面替代国有企业。人民币由贬转升表明,一方面是在长期贬值后,人民币回归到真实汇率,而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力水平的持续上升支持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生产力增强必然导致本币走强。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1978年至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名义GDP累计增长了21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明显快于美国。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75倍,扣除价格因素则提高了3.58倍;美国提高了1.52倍,扣除价格因素则仅提高1.29倍。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国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商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商品的极大需求,而这又引发了中国外汇顺差的持续上升。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一直呈增长态势(见图2),形成了一种双顺差状况。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累计高达6368亿美元。汇率是货币的价格,由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如果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超过人民币的供给,人民币就会面临升值压力,反之则面临贬值压力。我国经济十多年持续增长、累积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持续十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今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7110亿美元,这虽然有国际炒家的因素,但诱因却是国力增强所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巨额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基于正常需要的安全储备,并由此而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持有过量的外汇储备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也会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特别是持有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外商来华投资的收益率(差额约为10%),大量利润被外国人赚走。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币币值有利于克服资源配置的扭曲。  2、人民币升值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一些人士喜欢引用日本的案例,来说明本币升值的不良后果。更有人把此政治化,说压本币升值是美国人搞垮一国经济的阴谋,其实这些都是缺乏说服力的。  应该说,日元升值并不是当前日本经济颓势的元凶。日元升值始于日,日本由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转为浮动汇率制。当年12月8日,按照斯密森协定,日元从36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308日元兑换1美元。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历了自1955年至1970年,长达15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以后,即1970年至199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仍高达9.2%。从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到,1970年以后,日元持续升值,而日本的年度GDP增长,却相对稳定地保持8%左右,最高年份为21.8%,最低年份为4.1%。1990年以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较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拿日本经济来类比中国经济,其实还忽略了中日经济的两个巨大差别。一是内需差别。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看中的也是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即使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也可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来弥补总需求不足。日本是小国,内需有限,特别是日本政府长期采取保护国内农业、中小企业主利益的政策,进一步导致总体经济缺乏较强竞争力。二是要素成本差别。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小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其国内要素价格急剧上升,最典型的如职工平均现金收入快速增长。1970年,日本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6万日元,1990年上升到37.0万日元,上升了4.9倍,如果以美元计算,则上升了13.0倍[1],成本上升削弱了日本商品竞争力。虽然中国的自然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劳动力价格将长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3、人民币升值为何如此艰难  2002年底以来,人民币就已经面临升值的显性压力,尤其是2004年10月央行加息后,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其实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人民币面临的也主要是升值压力。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到开始升值,历时三年多,正反映了人民币升值一个艰难的政策抉择,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升值结果很难判断。经济运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预期,很难做出具体的量化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必将“牵一发而动全局”,万一出现不可控局面,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因此人民币汇率调整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协调,慎之又慎。尤其是现阶段,国际游资大量入境豪赌人民币升值,而国内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不成熟,金融机构抵御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这样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幅度、方式等,更需谨慎选择,稍有差错,可能就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  其次是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所导致的路径依赖。人民币被低估,使得出口部门具有价格优势,形成了出口企业低汇率的路径依赖。很多出口企业依靠低价格获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靠“跑量”赢得大量外汇,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人民币升值几乎可以肯定会给依靠低价竞争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从而将打破利益分配格局,这就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因此,人民币升值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多方面关系。  二、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有弊。从宏观和长远来看,如果宏观经济政策处理较好,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就当前而言,人民币升值所带的不利影响,大都是短期和局部的,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全局。  1、出口额不会大幅度锐减。  首先,汇率调整的国际经验证明“汇率升值必定打击出口”的观点没有经验依据。日本和德国都经历过货币大幅度升值,但这两个国家的出口不降反升(见图4、图5)。1971年“尼克松冲击”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从360:1上升到308:1。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到1984年上升到231日元兑1美元,而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则呈上升态势。以日元计算,1985年日本对美国出口总额为42.9万亿日元,比1970年增长6倍,平均每年增长12.7%。70年代是德国马克升值最快的时期,双边汇率从1970年的3.68马克兑换1美元,升值到1979年的1.73马克兑换1美元,累计升值1.13倍,而在这期间德国外贸出口额则增长了1.5倍,且一直保持较大顺差。  其次,浙江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不会造成出口的急剧锐减。出口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级产品,另一类是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趋同率较高,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升值后,初级产品出口有可能受此影响而减少。但从浙江情况看,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年降低,2003仅占出口总额的5.1%,因此对贸易出口的整体影响不大。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具有国际化特征,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及机器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成本将会降低,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降价空间,缓解了人民升值所带来的价格压力。更重要的是,工业制成品的产品差异较大,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看与相关国家产品的比价关系。从我国产品近几年大幅压价竞争的情况看,我国低层次工业制成品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即使因人民币升值而小幅提价,也不一定会高于别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不至于较大程度地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再次,低廉的劳动成本使得出口企业可以承受一定的升值压力。浙江是中国劳动密集产品生产的一个典范,由低工资所支撑的国际竞争力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廉的劳动成本成为浙江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优势的主要支撑。根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美国工资是中国工资的50倍。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并不会被出口价格的上涨而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后,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出口企业可以采取降价策略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出口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大幅减少。  最后,汇率不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是导致出口迅速增长的关键。从历史上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一直处于升值趋势,但中国出口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2001年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实际汇率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而此期间中国对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7.3%,11.5%和14.1%;浙江对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3.9%,20.7%和14.7%。这说明汇率不是左右出口的关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是核心因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了高于美国1.5―2倍的增长速度,浙江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要保持了劳动生产率的较快提高,出口额自然也会不断增长。  2、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大规模下降  年我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计29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7.2%,外资企业已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方式。人民币升值后,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大幅下降,因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看好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世界上已经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外资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台湾的康师傅集团进入大陆市场前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进入祖国大陆后,巨大的内地市场使其迅速成长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台资食品公司,获得了“中国面王”的美誉。  二是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当低下,以1998年制造业名义工资水平衡量,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30,甚至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1/4~1/5。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造就了中国农民特别善于吃苦的优良品质,以及思维与身体的灵巧性。  三是相似文化传统的感召力。浙江外资企业中,港资、台资企业占了一半左右。大陆和港台地区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高度的文化认同感是这些企业来华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并不会对这类外资引入构成重大影响。  外资迅速增长的这三点主导因素都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特征,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不会因为人民币对外价格水平的上升而迅速逆转。2003年“非典”肆虐的特定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资仍然取得可观成绩即可证明这一点。  3、不会出现大面积失业  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很多人担心人民币升值后,会严重影响总需求,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失业,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  汇率调整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对就业产生影响,一是人民币升值将引起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出口,最终影响就业;二是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继而波及到就业状况。根据前面的分析,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因此就业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此外,2002年以来中国内需十分旺盛,央行从2003年年初就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7月后又采取了一些加大控制国内贷款力度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内需仍然有自动扩张的倾向。人民币升值后,只要内需保持稳定增长,就可以抵消升值对外需的影响,维持总需求的稳定。在总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情况下,就业可能会在人民币升值后出现小幅波动,但不太会造成大面积失业。  三、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的六大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次汇率调整虽然只升值了2%,但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意味着汇率形成机制向市场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浙江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主体更加成熟理性,更容易抓住汇率变动所表达出来的价格信号,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一)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境外资源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居民福利。200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万元,人民币升值2%,相当于每个人增加了262元的对美国商品的购买力。这可以扩大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购买,降低出国留学和旅游成本。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源。资源、技术等要素制约将是浙江经济的长期问题。最近几年,浙江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基本资源快速增长,2004年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325%和140%。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降低,对浙江是一个利好消息。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进口146.1亿美元,按照升值后的人民币汇率计算,可以节省23.4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利用国外先进知识。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升,国内企业能以较低费用,加大直接购买境外专利、技术和装备的力度,同时增加派遣管理、技术人员出国学习。湖州久立特殊钢有限公司,前不久签约进口一台单机压力在全球排第9位的热挤压机,价值975万欧元,人民币升值2%以后,企业将少支付225万元人民币。  (二)有利于加速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人民币升值后,降低了企业进口成本,会形成扩大进口机器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局面;与此同时,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劳动成本的相对提高,因此会出现用境外资本货品替代国内劳动的情形,即企业扩大机器设备进口,利用新科技的高效率减少对企业工人雇佣。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会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失业。  但这一过程将加快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这就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这样,高科技所替代下来的就业人员将会被第三产业所吸纳,形成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加快转移,从而使得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  (三)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抑制,企业利润空间降低。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而不是一味追求出口,成为跨国公司的一个车间;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这会迫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形成加快转变产业结构的压力。此外,人民升值后,进口成本降低,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其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和资源压力越来越严重,几乎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浙江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2003年人均能源消费、人均年用电比“九五”末分别增长了23%和100%。一些出口产品就是在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生存,是国外转嫁环境压力的产物。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将使低能耗高环保的高技术设备进口成本降低,进口数量增加,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环境压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效用,淘汰部分能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的出口企业,逐步转变向世界廉价拍卖我们珍贵资源的现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四)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缺乏核心技术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这些产品大致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年,浙江共遭遇国外“二反二保”和“337调查”案件71件,涉案企业2496家、涉案金额1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45%、50%和60%,浙江已成为遭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产品的出口价格会提高。但由于我省出口产品价格已非常低,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产品仍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提出产品低价倾销的诉讼。浙江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如果利用这种市场优势,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可能增加利润。人民币升值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国对待汇率改革的态度,欧美等国必然会随之调整对华贸易政策,减少各类贸易摩擦的次数。  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虽然只有2%的增幅,但却说明了一个信号: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争策略,以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出口贸易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而这显然是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的。  (五)有利于加速我省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具有典型的“藏富于民”的特征。全省存款余额2003年达1475.8亿元,从1990年算起,平均每年增长27.8%。但由于经济和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储蓄转为投资的传导机制受阻,大量剩余资本在寻找获利机会。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资本疯狂涌向房地产市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温州炒房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省并不缺少投资资金,缺乏的是投资机会。  人民币升值后,可以用较少的货币购买更多的国外资源,将刺激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实行跨国经营,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而不必担心贸易壁垒的制裁。纵观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低级阶段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高级阶段则是直接投资,实行现地生产。浙江企业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经历这一过程。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  (六)人民币升值的若干不利影响  浙江经济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2004年浙江省外贸总额为852.3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到高达66%,出口依存度高达43%。对浙江这样一个出口大省而言,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打击出口企业。对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品冲击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的小纺织企业,纺织业的利润一般不足10%,而这些小企业的利润仅在3%左右,一次性升值2个百分点,对企业的打击不小。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使同量的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下降,就会使得外国投资者利润减少,投资自然减缓。  ――影响就业。我省的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用压低工人工资、减少工人数量的方法来转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这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扩大收入差距。人民币升值后,用美元表示的收入增加了。但只有能够购买进口高档产品的中高收入群体才能真正享受到升值的好处。此外,人民币升值后,沪深股市上扬,受益的也是有投资能力的中高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会因人民币升值而有所扩大。  四、积极把握人民币升值形成的新发展阶段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德国,本币升值都会推动本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日本经验更是表明,本币进入升值过程以后,一国经济社会起码还有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人民币升值同样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重要特征。  一是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更高,市场对资源配置将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二是中国经济竞争力上升,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走强;三是商品和劳务的低价优势开始弱化,形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四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接轨全球经济,至少会逐渐在贸易、商品价格等方面形成内外经济一体化格局;五是浮动汇率制度导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但只要灵活地进行相机抉择的宏观调控,将有利于激活经济社会内部的积极因素,且增强了要素合理配置的敏感性  充分把握人民币升值所形成的新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特征,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政府而言,应该借人民币升值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企业而言,在短期内可以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也可以采取向经销商转嫁负担等办法来降低人民币升值的损失,而从长期看,则应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抓住汇率变动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汇率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工具,而且也是一种价格。作为价格,汇率在市场经济中应由市场决定;作为政策工具,调整汇率是要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因此,汇率的变动能否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关键就在于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于市场主体能否及时灵敏地能对汇率调整做出反应。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当前应以产权改革为抓手,加快由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提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只有在市场体制完善的状况下,市场竞争主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汇率所传递的国内外价格信息,正确地进行成本和盈利的国际比较,从而使进出口贸易真正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如减少政府对于工业用地出让的行政干预,提高工业用地的招标、挂牌和拍卖比重;加快政府改革步伐,以一个更具创新精神的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加快提升诚信水平,强化政府监管力度,维护和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2、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力度。人民币升值给我省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也降低了我省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等资源的成本,这对既遭遇自然矿产资源制约,又受着知识缺乏制约的浙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加快引进境外先进知识,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要系统地研究和加大出国留学培训、引进专利和技术装备、采购先进商品、购买能源原材料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购买矿产资源,来优化进口结构,来用好浙江的巨额外汇,加快提升浙江经济社会的知识水平,缓解浙江的资源制约,走出产业结构的路径锁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把成本上升因素转嫁给经销商。向境外经销商转嫁成本,是出口商缓解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单个企业势单力薄,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非政府的行业组织牵头和出面,增强与境外经销商的价格谈判能力。行业协会也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事实上,我省一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占有率,我们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可以要求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利润损失。比如绍兴豪纳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某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中,1米(长1.5米、宽1米)“捷达化纤面料”单价比以前提高了3美分,增幅为4.3%,这就能有效地和经销商一起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成本上升压力。  4、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外贸出口结构。企业不可能长期依靠汇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护实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的内在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借助人民币升值机会,企业应合理安排好进口计划,加大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提升企业品牌内涵,创建品牌的国际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元化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和资本输出。  5、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研究。人民币汇率调整将对浙江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所今后将作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全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定期研讨,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浙江经济应对之策。
3个回答2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169;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公考,家教,作文,写作,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律师,秘书,文秘,作业,辅导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_3800字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瑞安学习中心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历史”的回顾
(一)国外“研究历史”回顾
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的研究是国际经济界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汇率变化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汇率水平的波动方向(货币的贬值或升值),二是汇率水平波动幅度(汇率的稳定性)。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这两个层面的汇率变化对FDI的影响,就每个层面的研究来看,也可以大致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关系不确定三种结果。
(二)国内“研究历史”回顾
纵观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影响FDI的理论,可以看出这些理论都是针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进行研究的。国内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一些学者也对人民币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阿利伯(Aliber) 首次提出汇率同FDI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他认为正是由于不同货币区域和不完全外汇市场的存在, 才导致FDI地理分布上的差异。当汇率变动时, 处于硬通货区域的企业将获得有利地位, 并且会趋向于向软通货地区进行投资。Cushman() 等人的“相对生产成本效应”理论及Froot和Stein(1991) 提出的“相对财富假说”理论则认为货币贬值将会促进FDI的流入。“相对生产成本效应”理论强调汇率水平变动对东道国生产成本的影响效应,这种理论认为当其它因素相同时,一国货币的贬值将会降低当地相对于外国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成本,而这种成本的降低将会提高包括FDI在内资本的回报率,从而能促进FDI的流入。并且Cushman() 进一步认为汇率的这种“相对生产成本效应”取决于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地的结构布局:东道国货币的升值能够降低利用母国进口投入品在东道国生产和销售的跨国公司的相对生产成本;而对产品要销售到母国或第三国的跨国公司而言,东道国货币贬值对它们有利。虽然这种理论特别适用于早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FDI,但是它不能解释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和发达国家间双向FDI的蓬勃发展。Froot和Stein(1991) 第一次从理论上清晰地解释了汇率影响FDI的机制, 他们建立了一个不完全资本市场模型, 提出的“相对财富假说”理论认为:东道国货币贬值能够提高外国投资者相对财富,从而更有利于并购东道国国内的企业,并以此概念解释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跨国公司恃强
势日元大举收购美国企业资产的现象。但这一建立在资本市场不完全前提下的理论只能解释汇率变化对跨国并购类FDI的影响,并不适用于新设投资类FDI。Cushman(1988) 还考察了美国与其他五个工业化国家之间双向的FDI流动和汇率变动的关系,发现一国汇率贬值会刺激FDI流入.另外Goldberyklein(1997)Barrel和Pain(1998)等人也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类似的结论。
认为货币贬值将会抑制FDI流入的研究者以Campa() 为代表,他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决策取决于其未来收益的期望值,一国货币越坚挺,进入该国市场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就越高,也就会吸引越多的FDI流入,而货币贬值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以Nell S. Gullett 和Bob G. Flggins 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汇率水平对FDI的影响不确定。他们认为过去的经验研究把FDI作为总体来考虑会削弱汇率因素的影响,因此他采取新的分类方法将FDI分成三种类型,同时收集相应的数据研究汇率对美国投向其他国家的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汇率水平的变化对美国向这些国家权益流出(FDI总体的一部分)的比例产生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收益重新投资的比例(FDI总体的另一部分)则为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汇率的变化对三者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纵观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影响FDI的理论,可以看出这些理论都是针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进行研究的。国内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一些学者也对人民币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陈浪南、王瑞馄、林海蒂(1999) 对中美日三国汇率变动与FDI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的升值会引起中国FDI流入的减少,并且汇率变动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明显强于美国和日本。但是在模型中用到的实际汇率指标仅仅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实际汇率,这不能全面反映中国作为东道国相对于其他经济体的汇率水平。
邢予青(2003) 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背景分析了汇率和外国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从1981年到2000年日本在中国9个制造业部门的直接投资的数据研究发现,日元对人民币的双边真实汇率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日元的升值显著地刺激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流量,而日元贬值则导致日本FDI外流的减少。人民币90年代初刻意贬值的策略在加强中国吸引日本FDI的竞争力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所使用实证模型得出的最终结果的调整R2仅为0.381,说明模型还有待改进。
张运昌(2003) 认为汇率变动是一个可解释国际直接投资流的因素,货币的贬值或低估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而不利于对外直接投资,货币的升值或高估则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而阻碍外来直接投资。通过分析来论证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从而说明人民币汇率在近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吸引外来直接投资。但是他在实证中用到的汇率指标是名义汇率,没有从实际汇率的角度去考虑。
龚秀国(2004) 认为人民币贬值的“财富效应”只能影响中外合资FDI和中外合作型FDI,而外商独资型FDI主要受东道国独特的区位优势影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随着入世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以追求中国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为目的的外商独资性FDI将迅速增长。但是他只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定性的研究,缺乏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
孙霄翀(2006) 基于市场导向和成本导向两类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了两个汇率影响理论模型,并证明对这两类直接投资,汇率变动会有不同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将会促进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抑制成本导向型直接投资。并对日、美两国对中国直接投资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与理论相符的结论。但是文章在进行实证检验时未进行单位根检验,研究结果存在“伪回归”的可能性。
为更准确的把握人民币汇率变化对FDI的影响,本文从实际有效汇率角度出发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化,分别采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FDI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采集数据的困难,在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研究中依然是一个难点。未来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依赖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要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放置于国际贸易中加以研究,唯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民币汇率的实质。
二、论文提纲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人民汇率问题概述
第三章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主要影响
3.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3.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3.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成本的影响
3.4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风险的影响
3.5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评价及政策建议
4.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评价
4.2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建议
4.3人民币升值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4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问题
4.5我国进出口贸易应对汇率变动的政策建议
三、参考文献
[1] 厉以宁.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
[2] 戴祖祥.我国汇率收支的弹性分析.经济研究, -42.
[3] 陈平等.进口国汇率波动影响中国出口的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
[4] 陈彪如. 人民币汇率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 Bahmani-Oskooee, M. Is there a long-run relation between the trade balance and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LDCs? Economics Letters, 3-407.
[6] Bahmani-Oskoee, M. and Alse, J. Short-Run Versus Long-Run Effects of
Devaluation: Error-Correction Modeling and Cointegration. 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 453-46.
[7] 朱真丽.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世界经济,-47.
[8] 高炜宇,谢识予.《高等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威廉.H.格林(美).《经济计量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 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我是一名初 三 的 男生。,自从 升 入 初。三 以来 我 感觉, ,累。整 天 的 考试,让我 身心 疲 惫 ;那 么 多的 作 业 总 感 觉,到 越 来越 大 的 压 力 越 来 越 多 的 束 缚就是,一对 我 来说。自由写 也 写 不 完 …
E 呈 显 圈 DI 塑 墨 墨 主 : 晓 敏2 1 3 N0NGCUN ANGO NG ‘ ~持 ‘ ’ … 0 0 2.电 阚 粪 赫 藕 记 江苏省新 沂市“ 创先争优 优 秀共产党 员” 新 沂市供 电公 司员工 汪波 ( 2 2 1 4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专 业 金融学学习中心 瑞安学习中心姓 名 叶晓乐 学 号
指导教师 刘冬林 2012 年 10 月 10 日 一、文献综…
6 0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1 期 l浅 析 中药配方颗粒在药房 管理及 电子处方管理上 的优势 罗伟华 ( 西 市 医 药 科 合 5 5 ) 广 合山 人民 院 剂 山 4 0 68摘要 : 中药配方颗粒是通过现代制药技 术将符…
【 辅别关注 l 一●■ SP CI L A TE T OI E A T N I ̄ 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新址揭牌仪式。 2 日下午 , 家瑾会 长在 成都 市 9 谢 房管局副局 长、 物业管理 协会 会 长 市揭牌仪式 。 继后 , 谢家瑾会长还与成…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出口产品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