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论文的泰勒科学管理理论论文与方法

工商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_毕业论文_找论文网 人力资源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点击榜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号-11]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09-01-13 & 1.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我国大中型MIS建设工程监理研究3.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研究4.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5.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6.基于URP(大学资源计划)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研究8.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9.某省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10.某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11.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12.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研究13. 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14.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5.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6.某省(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7.某省(市)信息产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研究18.电子信息类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研究19.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20.决策树模型在客户分类中的应用21.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21.企业CRM客户价值研究22.企业网络化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23.CRM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实施研究24.数据挖掘在某行业CRM中的应用研究25.CRM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26.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27.某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设计28.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29.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30.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对策研究31.B2B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的研究32.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研究33.某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模式研究34.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研究35.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36.工业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37.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38.电子商务中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39.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型研究40.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研究41.网络环境下某省(市)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42.企业风险信息资源管理4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44.某省(市)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45.某省(市)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6.企业客户信用信息资源管理47.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重构的研究48.网络环境下某省(市)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49.工业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信息资源管理50.电子商务下物流信息管理模式的研究51.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构建52.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资源管理53.统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模式的构建与实现54.基于信息资源开发理论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55.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结构模式的研究56.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标准研究57.竞争对手情报的获取方法及分析58.基于CRM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及应用研究59.企业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整合研究60.信息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61.数据、情报挖掘方法与决策支持技术62. CRM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63.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CRM研究64.数据仓库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65、电子商务中的web数据挖掘研究66、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67、XX行业构建客户关系管理的分析与思考68、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客户价值分析与评价69、数据挖掘技术在XX行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70、 基于CRM的客户信息资源管理研究71、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价值研究72、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73、基于CRM的客户维系策略研究74、基于CRM的客户流失管理研究75、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6、数据仓库在ERP中的应用研究77、基于VCA(核心价值链)的电子政务系统构建模式研究78、基于核心价值链的政务流程重组与优化79、企业信息的组织模式及应用研究80、企业信息管理创新研究81、面向电子商务ERP的系统分析与系统功能设计82、基于UML的ERP系统建模研究83、基于ERP系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84、知识管理(KM)在ERP中的应用研究85、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构架分析86、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87、信息项目监理制度研究88、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组织知识管理研究89、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研究90、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管理91、知识管理在XX行业中的应用研究92、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研究93、电子商务应对诚信危机的对策研究94、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拍卖信用问题的对策研究95、电子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96、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和策略97、电子商务安全策略问题的考虑98、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实现99、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呼叫中心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100、中国电子商务的盈利战略分析101、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102、电子政务实时突发应急系统的构建103、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模式的构建104、XX企业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105、信息咨询机构的营销管理106、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研究107、基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108、基于网络化的信息交流模式研究109、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110、某某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现说明:以上题目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9届毕业论文选题意向,论文具体题目由指导老师决定。凡选择论文者,必须在论文中有定量、模型和实证研究。浅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1、准备工作首先,作者要广泛大量的浏览或阅读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和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国外语。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语言与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话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了解目前学术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弄清楚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及其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如:这一领域已完成的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等。为了帮助毕业生选题,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组织部分教师为该院英语系的03级毕业生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建议。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选题:1)教学法方向: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尝试。2、论需求分析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3、在英语学习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培养。5、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6、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7、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技巧。8、教师的信念对教学的影响。9、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0、在中学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意义及方法。2)英美文学方向:1、论《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2、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3、哈克贝利,费恩的民主精神。4、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5、谈对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格的共性认识。6、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7、《失乐园》的主题探析。8、浅谈感伤主义的形成史。9、“简爱”的艺术价值。10、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3)翻译方向:1、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2、商标名称的特点与翻译3、电影片名的翻译4、汉英公示语的翻译5、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6、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7、从文化角度论汉译英中的变形与求信8、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9、汉译英中不同社会文化信息的转换10、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英汉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4)写作方向:1、汉语主题化句型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2、英汉句式表达之比较。 3、英语写作篇章结构之比较。4、英语书面表达之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与对策。5、阅读技能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6、英语修辞的不同倾向。7、英汉名词性人体隐喻之比较。8、英汉广告双关语的修辞特点。9、汉语“双声”与英语“头韵”的跨文化差异。10、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此外还有语言学方向、英美国家与文化等六个方向的众多选题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2、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浏览阅读文献,作者会获得一定的灵感和启发。结合所提供的选题方向和建议便可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了。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你所拟定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能反映该学科领域较为前沿的发展。如。“汉英双宾语结构差异的认知研究”。“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英汉词汇概念差异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等。但拟定好题目还仅仅是一个研究的理想,能否如期完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不仅浪费时间,更会丧失信心。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首先一定要估算完成论文所需要的时间。如该选题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一学期,则应认真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因为课题完成占用的时间越长,作者就越容易失去耐心和兴趣,同时也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其次,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拟定的题目是否适宜。题目过大,任务过多都是不可取的。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英语写作与修辞教学策略研究”等题目就太大。覆盖的内容也太多。因为纷繁复杂的题目往往不易突出研究的重点,而且还会使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毕业论文是展示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一定要严格地把好这一关。做到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发掘。并有所创新。最后。完成论文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也都是作者事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对待写作中的选题。把好这一关对后期论文写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来自 CE86免费论文网,转载请注明  3、论文的组成部分及要求一篇研究性论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份:1) 中英文标题。一篇论文必须有中英文标题,而且一定要注意其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如:英语学习中接受技能与产出技能的相关性研究(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如果把“英语学习中”死译成(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 in English learning)。则英文题目即不简洁、不利落,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因为汉语的“英语学习中”泛指包含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英语的in English learning则容易理解为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甚至是the correlation或study的短语。表达狭义的学习活动。2)中英文摘要。关于中英文摘要也一定要注意其内容的一致性。一般来说论文摘要都要求用150-200词来概括全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发现等。3) 正文的构成。正文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在实证性研究的论文中,其正文常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导言。引言或导言是导人本项研究的背景、理由,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归纳总结、分析、批判,找出要研究的问题。理论框架,背景。理论框架或背景主要是简述本研究构建理论的大背景,如,是形式句法学还是功能语法学,是UG为基础的二语习得还是心理语言学背景的二语习得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关于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研究程序的描述。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收集数据的步骤、分析数据的方法、获得的数据。或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图、表等展示关键性数据。结果与讨论。它是用数据来证明文章提出的观点、假设,并结合他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和发现进一步分析本项研究所获数据的含意。陈述事实、推断关系等。结论。结论就是归纳全文论证的要点、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研究问题及方向。4)文献资料。在这一部分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文献必须写在参考文献中,文章中没有出现的文献则不能放在参考文献中。另外,文献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是国内的期刊、杂志、书籍。也可以是国外的。另外,教育部印发的一些文件也可以作为参考。同时我们还可以去网上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新的资料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前言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问题的意义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界定。2、文献综述应该是报告的重点。要将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都给予综述。一般可以采用由宽到窄的综述方法。就是逐渐FOCUS DOWN到你的问题上去。基本的格式是:主要观点综述归纳起来予以介绍之后加以评述,说明有那些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点。有了这些不足和空白点就可以提出你的问题了。你的研究就是要解决这其中的某个空白点和不足的。所以,文献综述的最后应当是你的研究问题。3、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问题之后,你要设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概的思路是什么?如何解题?如何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的方法去找答案?4、大致的提纲构想最后,可以在你的报告里简单提出一个论文提纲来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提纲你没有办法做,你可以介绍一下你已经有的研究准备和前期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大致时间安排。这样,你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就基本可以给别人说清楚你的学位论文要做什么事情了。--------------------------另外,在做文献综述的最常犯的错误有:1)不能做到NARROW DOWN。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而常见的不正确的文献综述方法就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2)只有列举没有综述。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不能老是列举张XX发现XX,李XX认为XX,王XX主张XX。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3)过多主观评论。文献综述是客观介绍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所以应该客观地展示。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祝你开题成功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因特网的负面影响及其克服对策研究2、中外数据库产业比较研究1、基于XML格式存储的动态网页分析与设计2、基于XML格式存储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1、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用VB或VF实现)2、搜索引擎的功能及其局限性分析1、竞争情报在***行业中的应用研究2、试论竞争情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3、数据挖掘技术在竞争情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3、因特网信息组织模式研究1、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2、论网吧管理政策3、论数字鸿沟1、论防火墙技术2、结构化布线标准与结构化布线实践3、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1、用户信息需求研究2、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分析与设计3、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研究1、网络作品与传统出版物的著作权属性比较研究2、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环境关系研究3、公共秩序保留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研究1、试论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2、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研究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2、竞争情报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研究1、试论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与前景2、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研究及其应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逐渐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代替资本和能源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问题,迫切要求管理上的创新,知识管理这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应运而生。随着知识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如何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企业中以提升竞争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大量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文献的基础上,以实践调研研究为出发点,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项目的建设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首先,本文论述了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流程、体系架构、应用案例与影响因素;其次,将知识管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为导入、实施和运作三个阶段,并根据国内企业实践的现状与趋势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导入与实施阶段。在导入阶段的论述中提出了该阶段的划分层次与主要任务,详细地对所涉及的具体任务:调研分析企业的现状、明确知识管理的需求与期望、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与选择、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的制定进行了阐述,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的论述中,具体地论述与分析了包括企业文化、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在内建设过程;最后,结合已有的实践案例对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F272【目录】: ABSTRACT4-5 图表清单7-8 1 绪论8-13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9 1.2 国内外发展历程和现状9-11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3 2 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基本流程和体系架构研究13-23 2.1 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基本流程13-14 2.2 知识管理项目建设的体系架构14-16 2.3 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实践案例研究16-20 2.3.1 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16-18 2.3.2 恩永(Ernst&Young)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18-20 2.4 知识管理体系实施的行业特征20-23 3 知识管理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23-40 3.1 知识管理项目的阶段划分23-24 3.1.1 知识管理项目的导入阶段23 3.1.2 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阶段23-24 3.1.3 知识管理项目的运作阶段24 3.2 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24-29 3.2.1 影响因素调研结果统计24-27 3.2.2 影响因素分析27-29 3.3 企业文化29-32 3.3.1 企业的目标文化29-30 3.3.2 企业文化的作用30-31 3.3.3 朗讯(Lucent)的企业文化建设31-32 3.4 管理制度32-34 3.4.1 管理制度的作用32-33 3.4.2 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33-34 3.5 组织团队34-35 3.5.1 组织团队的作用34-35 3.5.2 三星(Samsung)SDS的知识管理团队35 3.6 信息技术35-40 3.6.1 知识管理中的技术36-37 3.6.2 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37-38 3.6.3 尼康(Nikon)的主题知识系统38-40 4 企业知识管理项目导入阶段的解决方案研究40-64 4.1 知识管理导入流程40-41 4.2 规划阶段41-47 4.2.1 前期准备工作流程41-42 4.2.2 培训活动的设计42-43 4.2.3 调研活动的设计43-45 4.2.4 战略规划45-47 4.3 设计阶段47-64 4.3.1 组织结构设计47-51 4.3.2 组织制度设计51-54 4.3.3 知识分类设计54-57 4.3.4 知识流程设计57-60 4.3.5 知识管理系统设计60-64 5 企业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方案设计64-81 5.1 实施方案设计的原则64-65 5.2 实施方案的设计65-81 5.2.1 组织团队65-67 5.2.2 企业文化67-68 5.2.3 管理制度68-71 5.2.4 知识管理系统71-77 5.2.5 某省移动公司知识管理项目实施77-81 6 总结81-84 6.1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81 6.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81 6.3 展望81-84 参考文献84-88 附录A 知识管理项目建设调查问卷88-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书贵,薛澜;[J];中国软科学;1999年03期 高尚;[J];煤矿现代化;1999年04期 ,蒋斌;[J];市场观察;1999年02期 ,章文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王如富,徐金发;[J];科研管理;2000年05期 恩普森,容平;[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5期 王道,尤陶江;[J];经济师;2001年07期 ,刘冀生;[J];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21期 ,祝智庭;[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9期 袁桂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方;;[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阳煜华;;[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李培平;;[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张明国;刘晓荣;;[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黄菲菲;梁英艳;蒋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众托;;[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张喆;张良;;[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彭宇竹;石海明;;[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杨密霞;;[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姜莹;;[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殿清 张鹏;[N];吉林日报;2008年 蔡君丽 雷芙蓉;[N];西安日报;2008年 喻佳;[N];自贡日报;2008年 王淑红;[N];陇南日报;2008年 闵洲武;[N];消费日报;2009年 通讯员 徐智霞;[N];安康日报;2009年 刘安悦 记者 徐天宇;[N];鞍山日报 ;2009年 李霞;[N];焦作日报;2009年 罗田县委书记 罗刚 罗田县人民政府县长 肖燕梅;[N];黄冈日报;2009年 栾哲;[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文玉;[D];同济大学;2006年 唐建生;[D];天津大学;2004年 张长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李作学;[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刘蕾;[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华斌;[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阎立;[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刘武成;[D];中南大学;2009年 阎荣舟;[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何永刚;[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笑磊;[D];浙江大学;2003年 王新强;[D];天津大学;2004年 张雄林;[D];天津大学;2004年 席运江;[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董新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马丽丽;[D];天津大学;2003年 周业强;[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杨群;[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刘秀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邓明春;[D];广西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写关于企业薪酬管理的一篇论文,其中的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写啊? 写关于企业薪酬管理的一篇论文,其中的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写啊? 如题,写关于企业薪酬管理的一篇论文,其中的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写啊? 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如何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对企业的战略性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战略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总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战略、文化、结构为顶点的战略管理三角形模型,并且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Itisapressingandimportanthowtomanageanenterprisefromstrategiclevel,facingtoday’scomplicatedandchangeableenvironment.Inthispaper,itispointedoutthatthestrategicmanagementeraiscoming,andtheessenceofbusinessstrategicmanagementistomanageanenterprisefromstrategiclevel.Itanalyzestherelationbetweenstrategyandculture,andtherelationbetweenstrategyandstructure.Andthenitresearchontherelationofthethreeonthewhole.Atrianglemodelbasingonstrategy,cultureandstructureispresentedoutthen,andthesignificanceofthemodelisdiscussed.
strategicstructure

1、目的和现实意义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是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之后的企业管理高级阶段,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要求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求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客观要求使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与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不同,战略管理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一种整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了企业中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结合,从而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策涉及企业整体和长远的管理问题,以期获得整体最优的管理效果。
中国企业走进了与西方企业管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时间上的差别。可以说战略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引进和实践,对于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看到,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加之实践时间尚短,在推行战略管理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如:
(1)重规划,轻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
(2)重局部,轻整体,战略管理整合性差;
(3)两头重,中间轻,竞争战略陷于中庸状态;
(4)重模仿,“走捷径”;展览思维缺少特色;
(5)“用旧瓶装新酒”,组织结构与战略不匹配;
(6)以不应万变,动态竞争下的战略意识不足。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使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按照相关承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必将加快,这虽然使国内企业的竞争空间得以扩大,但更主要的是将国内企业推向一个更大的竞争舞台,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对手。
在此前提下作者以分析探讨的精神构建企业战略模型:战略-文化-结构,以求从全局来系统地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把企业战略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高度。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
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中国的管理学界以及很多实际工作者对此都不陌生。
总的来说,对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之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之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即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狭义的为企业战略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广义的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是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去制定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该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

3、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之战略―文化―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一部分讲述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并由此引出战略管理的历史形成及地位;第二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进行讨论;第三部分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讲述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文化―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构建模型,诠释模型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文章由广义战略管理与狭义战略管理之分论及战略与文化、战略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主张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种延伸。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多边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我们之里以一种模型来表述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并强调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系统的把握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为企业的现实问题提供最优解、根本解。

一、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
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企业管理经历了几次管理主题的演变,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变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再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战略管理为中心。
在以生产管理为主题的时代,由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式管理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这时,虽然也出现过某种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是对企业的威胁,企业还没有谋划未来的需要。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个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使整个市场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不得不面向外部、转向市场。随着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状况的加剧,企业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已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实现自己发展的愿望。于是,企业产生了筹谋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行为,采取了推断式的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长远计划等。然而,那时的长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根据历史推断的假设基础上的,完全依靠历史的推断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并以此来应付环境的变化。显然,这还不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企业管理的主题只是由生产管理转向营销管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形成了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使企业经营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型的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进入到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的企业,不仅很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环境急剧变迁的条件下,企业随时由可能遭到淘汰。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
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在其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立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一词,1979年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理论》一书。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概括起来讲,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制定这样一个战略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其实,战略管理并不是一个什么神秘的概念,它就是一种思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与我们平常认识问题也要有思路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战略管理的思路是一种系统思路,强调应站在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去认识企业管理问题,也不是习惯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片段式思路。我们认识到,企业总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停地在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在不断地得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却在不断地出现。尤其是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这种现象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运用战略性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而言,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
⑴判定战略问题。这里所谓的战略问题,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性的,有些问题则是全局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性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长远性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来而言,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判断其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不是,就应该将其过滤掉;如果是,就列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似乎事事必须亲历亲为才可以得到解决。这样做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心烦意乱,很难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理出头绪,从战略上把握问题的要领。
⑵分析问题结构。这就是要以解决战略问题为目的,寻求问题形成的结构。问题的结构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的多种因果关系环构成,每个因果关系环又由若干因果链组成,而每一个因果链代表一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可能是实时的,也可能是有时间延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就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就事论事而始终也弄不清楚的现象。这种问题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问题系统,它具有被人们所忽视的反直观特性。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谈到系统思考法则时指出: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愈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没有绝对的内外等。这些都是我们因缺乏系统思考而反复出现的现象,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一直也没有意识到原因何在。因此,在明确了战略问题之后,运用系统思考揭示战略问题系统的结构是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
⑶寻求根本解。前面提到,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或者甚至更糟,也不是力量用得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而是要讲究“巧”,而且特别是要求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被称为“杠杆作用”的原理,有人对此?了一个绝佳的比喻,即“辅助舵”,辅助舵是舵上的小舵,其功能是使舵转动更为容易,船也因此而更加灵活。船越大越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舵四周有大量流动的水使舵的转动困难。用辅助舵来比喻杠杆作用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它极小的体积和对p它极小的操作力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轻松自如地转动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的巨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这种“杠杆点”也是存在的,并且它常常就是问题的根本解,找出这样的杠杆解以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正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一)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处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2、企业文化使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的讲,当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有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
1、图中第一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组织要素变化不大,而且这种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⑴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巩固和加强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
⑵利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及持续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2、图中第二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企业的原有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大多是以往企业的效益就比较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或者他们总是试图扩大自己的主要产品和市场,以求得发展。总之,这种企业处于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地位,他们可以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的战略。
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重点是:
⑴企业进行重大的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即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企业的任务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以战略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基本性质和地位,因而仍然与企业原有文化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⑵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由于这些人员保持着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研究方法就是你论文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比如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阅读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如何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并认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质上是指对企业的战略性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战略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总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战略、文化、结构为顶点的战略管理三角形模型,并且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Itisapressingandimportanthowtomanageanenterprisefromstrategiclevel,facingtoday’scomplicatedandchangeableenvironment.Inthispaper,itispointedoutthatthestrategicmanagementeraiscoming,andtheessenceofbusinessstrategicmanagementistomanageanenterprisefromstrategiclevel.Itanalyzestherelationbetweenstrategyandculture,andtherelationbetweenstrategyandstructure.Andthenitresearchontherelationofthethreeonthewhole.Atrianglemodelbasingonstrategy,cultureandstructureispresentedoutthen,andthesignificanceofthemodelisdiscussed.
strategicstructure

1、目的和现实意义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西方,战略管理是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之后的企业管理高级阶段,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企业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要求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求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客观要求使战略管理应运而生。与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不同,战略管理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一种整合性的管理思想,它强调了企业中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结合,从而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决策涉及企业整体和长远的管理问题,以期获得整体最优的管理效果。
中国企业走进了与西方企业管理大致相同的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时间上的差别。可以说战略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引进和实践,对于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看到,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加之实践时间尚短,在推行战略管理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如:
(1)重规划,轻实施;战略管理虎头蛇尾;
(2)重局部,轻整体,战略管理整合性差;
(3)两头重,中间轻,竞争战略陷于中庸状态;
(4)重模仿,“走捷径”;展览思维缺少特色;
(5)“用旧瓶装新酒”,组织结构与战略不匹配;
(6)以不应万变,动态竞争下的战略意识不足。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战略管理的效果,甚至使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按照相关承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必将加快,这虽然使国内企业的竞争空间得以扩大,但更主要的是将国内企业推向一个更大的竞争舞台,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对手。
在此前提下作者以分析探讨的精神构建企业战略模型:战略-文化-结构,以求从全局来系统地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把企业战略管理推上一个更高的高度。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他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不同之处在于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
其间,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著作还有劳伦斯与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1979年)虽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但其分析的问题亦是从长期角度看待企业如何适应环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组织应在稳定性、持续性、适应性、革新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书中许多思想被视为战略?理理论的经典,比如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这一套理论与思想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中国的管理学界以及很多实际工作者对此都不陌生。
总的来说,对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之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之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即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狭义的为企业战略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广义的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是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去制定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该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路;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

3、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之战略―文化―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一部分讲述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并由此引出战略管理的历史形成及地位;第二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进行讨论;第三部分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讲述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第五部分从整体上把握战略―文化―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构建模型,诠释模型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文章由广义战略管理与狭义战略管理之分论及战略与文化、战略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主张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种延伸。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在环境日益多边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我们之里以一种模型来表述其中的内在联系,为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并强调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系统的把握战略、文化和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为企业的现实问题提供最优解、根本解。

一、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
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企业管理经历了几次管理主题的演变,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变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再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战略管理为中心。
在以生产管理为主题的时代,由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式管理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这时,虽然也出现过某种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是对企业的威胁,企业还没有谋划未来的需要。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个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使整个市场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不得不面向外部、转向市场。随着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状况的加剧,企业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已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实现自己发展的愿望。于是,企业产生了筹谋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行为,采取了推断式的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长远计划等。然而,那时的长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根据历史推断的假设基础上的,完全依靠历史的推断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并以此来应付环境的变化。显然,这还不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企业管理的主题只是由生产管理转向营销管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形成了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使企业经营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型的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进入到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只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的企业,不仅很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环境急剧变迁的条件下,企业随时由可能遭到淘汰。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
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在其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立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一词,1979年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理论》一书。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概括起来讲,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战略管理。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刻意地制定这样一个战略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企业里就不存在战略管理。我们主张按照广义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战略管理,而不应把战略管理仅仅看成一种管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管理思想: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这一理解并不排斥战略规划,但更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意识,或者说战略性思维的运用。其实,战略管理并不是一个什么神秘的概念,它就是一种思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与我们平常认识问题也要有思路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战略管理的思路是一种系统思路,强调应站在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去认识企业管理问题,也不是习惯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片段式思路。我们认识到,企业总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停地在解决问题。然而,旧的问题在不断地得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却在不断地出现。尤其是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这种现象更加频繁和严重。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运用战略性思维来管理企业。一般而言,从战略上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下思路展开:
⑴判定战略问题。这里所谓的战略问题,是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局部性的,有些问题则是全局性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暂时性的,有些问题可能产生长远性影响。对于一个战略管理者来而言,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判断其是不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不是,就应该将其过滤掉;如果是,就列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似乎事事必须亲历亲为才可以得到解决。这样做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战略问题和非战略问题交织在一起,往往会把人弄得晕头转向,心烦意乱,很难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理出头绪,从战略上把握问题的要领。
⑵分析问题结构。这就是要以解决战略问题为目的,寻求问题形成的结构。问题的结构通常是由相互耦合的多种因果关系环构成,每个因果关系环又由若干因果链组成,而每一个因果链代表一种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可能是实时的,也可能是有时间延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问题,就能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就事论事而始终也弄不清楚的现象。这种问题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问题系统,它具有被人们所忽视的反直观特性。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谈到系统思考法则时指出: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愈大;渐糟之前先渐好;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欲速则不达;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没有绝对的内外等。这些都是我们因缺乏系统思考而反复出现的现象,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一直也没有意识到原因何在。因此,在明确了战略问题之后,运用系统思考揭示战略问题系统的结构是进行战略管理的关键。
⑶寻求根本解。前面提到,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或者甚至更糟,也不是力量用得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而是要讲究“巧”,而且特别是要求寻求问题的根本解决。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被称为“杠杆作用”的原理,有人对此用了一个绝佳的比喻,即“辅助舵”,辅助舵是舵上的小舵,其功能是使舵转动更为容易,船也因此而更加灵活。船越大越需要辅助舵,因为船在行使时,舵四周有大量流动的水使舵的转动困难。用辅助舵来比喻杠杆作用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它极小的体积和对p它极小的操作力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轻松自如地转动以一定的速度行驶的巨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解决问题的这种“杠杆点”也是存在的,并且它常常就是问题的根本解,找出这样的杠杆解以求问题的根本解决正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一)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处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2、企业文化使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的讲,当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关系有四种形式,如图1所示。
1、图中第一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组织要素变化不大,而且这种变化与企业原有文化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管理者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⑴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巩固和加强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
⑵利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及持续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2、图中第二象限是指企业实施一个新战略,企业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企业的原有文化有潜在的一致性。这种情况大多是以往企业的效益就比较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以求得更大的发展,或者他们总是试图扩大自己的主要产品和市场,以求得发展。总之,这种企业处于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地位,他们可以在企业原有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的战略。
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重点是:
⑴企业进行重大的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即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高层管理人员在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企业的任务可以发生变化,但这以战略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基本性质和地位,因而仍然与企业原有文化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⑵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由于这些人员保持着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约尔管理理论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