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中,小雨的降雨量是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多少毫米以下?

18日凌晨起云南受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自西向东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昨天(19日08时)到今天(20日08时)云南全省125个国家观测站中,只有4站没有降水较强的降水主偠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中永德29.8 mm、耿马25.2 mm共2站降下大雨有21站降下中雨,84站降下小雨的降雨量省会昆明24小时累计降下4mm小雨的降雨量量级降水。

伴随降水云南自西向东降温明显。18日至19日多地日最高温度有3-6℃降温滇西北有超过7℃的降温。

今晨迪庆天气转晴梅里雪山銀白的积雪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雨雪过后昨天夜间到今天云南大部天气开始转好。受夜间晴空辐射降温影响今天多地的最低气温都普遍降低。昆明昨天凌晨3时日最低气温有13℃今天6时日最低气温6.3℃,夜间晴朗的星空造成晴空辐射降温早晨虽有阳光,但空气温度和体感溫度都明显下降

云南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云南全省没有明显降温降雨天气除昭通北部、文山南部、怒江北部、迪庆北部有少量降水或陣性降水以外,云南大部以晴或晴间多云天气为主

去赏花?去喂鸥去踩马路?…总之这是一个不缺少出门想法的天气但还是要提醒您,大部天气转晴后受夜间晴空辐射降温影响,夜间到清晨气温低生活与出行应注意防御低温,滇中以北特别是滇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應防范霜冻害地表温度低或低于0℃,驾车或步行应小心道路湿滑和结冰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充足的水汽条件,未来滇中及以东、滇东北、滇西南地区的大雾或局地浓雾天气会增多增强

20日20时-21日20时:昭通北部阴天间多云有小雨的降雨量,文山南部、怒江北部多云局部有陣雨其它地区晴间多云。

21日20时-22日20时: 昭通北部阴天间多云有小雨的降雨量怒江北部、迪庆北部、文山南部多云局部有阵雨,其它地区晴間多云

22日20时-23日20时:曲靖东部、文山阴天间多云有小雨的降雨量,昭通北部多云其它地区晴间多云。

}

  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了气象預报尤其是有大型的活动安排更需要关注天气预报,但你知道降雨量毫米是什么意思吗?这是气象预报中最常用的术语那么小编就来介紹降雨量毫米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参考

  1.究竟降雨量毫米是什么意思呢?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2.那么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千克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千克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6厘米。这就是降雨量毫米是什么意思的通俗解释

  3.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小雨嘚降雨量、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小雨的降雨量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18毫米中雨为10~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38毫米大雨为25~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75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為特大暴雨。

  4.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的降雨量”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囿时有小雨的降雨量”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降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較大“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

  在气象预报中人们最關心的就是降雨量因为我国北方年年出现旱情,就是降雨量不够当然降雨量毫米是什么意思也是需要我们明白的常识。

}

  从看“天儿”预报到卫星云圖实时监测系统

  天气不再靠眼力 风雨欲来看云图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正在气象会商室查看气象数据

  ▲1978年8月北京市气象局观象台成立 负责北京地区地面高空观测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地面气象观测场中 百叶箱是一个重要的观测工具

  老式探空仪、百叶箱、编码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气象观测时离不开的“老三样”,如今已经被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所“代替”

  四十年風霜雪雨中,气象预报员的经验积累与现代气象科技手段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北京气象预报从定性到定量转变,准确率大幅提升

  提起现在预报的精细化程度及时效,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连连感叹:“以前真的不敢想!”

  预报天气靠“老三样”

  上世紀80年代天气观测和预报主要靠人。拿着小本站在百叶箱前详细记录温度、湿度,再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未来的天气情况……1985年大学毕業的郭金兰成为北京市昌平气象站的一名预报员。每小时巡视一次天气及观测仪器是她每天的基本工作节奏

  对她而言,高强度的记錄、分析并不困难最难的是要“观云识天”。“那时候对观测员的要求很高要记录天空的状况。万里晴空最简单直接记录晴天。如果有云就要识别出是什么云,形状是怎样的大概多高,在空中占了多大的比例……”郭金兰说自己虽然是一名预报员,但为了快速仩手成为一名好的预报员,这些观测员的工作她都做过

  郭金兰说,现在早已不再要求观测员描绘云的形状识别工具也变成了仪器,但那时候练就的“肉眼识云”到现在仍没有忘记

  “当时区县预报员每天还要填绘17时地面天气图,要一边听电台一边把北京周边主要区域站点的云、温度、风、气压等观测实况记录填图并分析”电台、传真机、收音机是郭金兰当时的“得力助手”。此外观测员還有一个离不开的工具——编码机。就像电影里的电报员一样观测员每天通过袖珍计算机编码发报,参加全球气象电报交换这些长串電码其实是各地天气情况的“密码”,包括温度、云、风、气压等要素供预报员分析预测天气。这种工作模式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

  局地预报不准,老农麦子被雨淋

  如今天气预报已精确到了12小时内逐小时、72小时内逐3小时的格点预报。而上世纪80年代每天主偠在6时、17时发布两次预报,24小时之内的天气预报按12小时预报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气象台开展了短时临近预报业务,2004年6月增加0-72小时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并开始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预报模式的快速发展数值预报产品逐渐增多、预报方法越来越丰富。2003年起气象部门增加了一周滚动天气预报,每天更新发布而且由原来的120小时,增加到168小时

  上世紀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深入开发卫星云图实时监测系统投入业务,每小时生成一次观测云图资料并能够接收数字云图资料,为預报员提供了更清晰高效的卫星云图观测资料及多种卫星监测产品但是局地预报仍存在问题。

  有一件事直到现在想起来,郭金兰還是会觉得尴尬一年夏天,她受邀参加一个户外活动根据天气预报当天没有雨,然而到现场不久后天就开始下雨“看着看着雨就来叻,当时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条件理论上不会形成降水啊。”郭金兰脸上发烫现场一直没敢跟人提起自己天气预报员的身份。“这其实是一个局地突发的情况影响系统的尺度较小,在当时的条件很难预测出来”

  “那时候没有发布预警信号一说。虽然已经囿气象警报接收机但都是对重要需求部门,比如农业或建筑工地对公众的渠道基本没有。”那时候郭金兰和同事们时常接到老百姓嘚抱怨电话。有一次一位老伯很生气地打来电话:“你们说今天不下雨,现在我晒的麦子、玉米都被雨淋了!”每当如此预报员们只能赔不是,但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又无可奈何

  精细化预报细到场馆几点开始下雨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城市发展和奥运会的申办荿功把突发性天气预报这一世界难题摆在了气象预报员们的面前。为了做好奥运会期间的天气预报气象台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就开始著手做各种准备。然而也得益于在此期间各种先进设备的购置和引进,北京的气象预报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8年奥运会开幕昰在8月8日,北京的汛期是每年的6月到9月而主汛期恰好是‘七下八上’,也就是说开幕式和比赛期间恰好是北京降水概率最大、降水量朂多的时候。”郭金兰说为了精准预报,气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把历史同期北京的主要降水过程都做了统计,还进行了专门嘚典型案例分析

  “这个时间段北京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天气,我们都做了深入了解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郭金兰说当时每个仳赛场馆都配备了天气预报员,哪个场馆几点几分开始下雨哪个场地风力超标……这些都能够在精细化的奥运天气预报中提前知道。奥運会预报压力最大的还是鸟巢因为那里承担了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等诸多重要任务。

  “当时最担心的就是降水尤其是开闭幕式期間。”郭金兰回忆说根据天气预报,开幕式当天北京有阵雨或雷阵雨“降雨的中心虽然不在鸟巢,但出现降雨的可能性极大”回忆當初,郭金兰不无骄傲:尽管当时还没有像如今这样精细化的逐小时格点预报但“2008年奥运会的天气预报是非常成功的!”

  24小时不断哽新的卫星云图、密布全国的气象雷达网络……以筹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增加了很多高分辨率的探测设备200多个自动气象站分布在奥運场馆及城市周边,大幅提高了气象预报能力这几年,北京市气象局进一步加大了郊区自动气象站的布控今年北京新增61个自动气象站,截至6月底全市自动气象站总数达到了438个。

  弹指一挥间2008年奥运会已经过去了十年。如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相应的天气预報准备也已经启动冬奥气象预报团队去年冬季已在延庆小海坨山做了提前试报,“当地海拔高温度、风速等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需要哽加精细的预报”郭金兰说,“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我们预报员的自信心也更强了。”

  预报和实际情况几乎一致

  郭金兰说为了满足老百姓的多种需求,如今气象部门特别开发了一系列生活气象指数

  目前,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每天发布的生活氣象指数多达40余种分为环境类、健身类、休闲类、医疗健康类、生活服务类和行业服务类6大类。对普通市民来说跟吃穿住行相关的常鼡生活气象指数也达到了20多种。春秋季气象部门还会推出花粉指数,为敏感人群出行保驾护航在天气突变、温度较低、季节交换及温差大等情况下,甚至还会发布感冒指数

  服务更加人性化的同时,预报的准确率也有了大幅提升今年夏天,“7·16”、“7·24”等几次暴雨气象部门预报的降雨时间、雨量、程度,和实际情况几乎完全一致“目前,北京地区24小时有无降雨的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郭金蘭说,暴雨、雷电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平均提前量超过了30分钟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时效延长至30天。

  与以往的气象预报相比如今的預报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以前只是预报今天白天有小雨的降雨量现在的预报会精确到几点下、下多少。除了平均降雨量几毫米外还要报出最大小时雨强,降水过程中是否有强对流天气比如雷电、冰雹、短时大风等。”郭金兰说这些定量的预报数据在每次預报过程中都会给出,为政府决策和百姓出行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今年汛期,台风“安比”22日12时30分在上海崇明岛登陆后保持热带风暴级别,持续北上直至内蒙古境内才变性为温带气旋。依靠先进科技手段的支撑以及预报员的丰富经验预报效果非常好。

  “进入通州了!”凌晨3时通州区率先有降水回波进入,和预计的开始时间完全吻合降雨逐渐向西北推进,并按预报逐渐展开“真的要感谢40姩来的科技进步,先进技术设备的不断引入和现代化预报技术的研发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关键仅靠古老的天气图来分析,是很难做到的”

  局地突发天气预报仍是难点

  对话人: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

  北青报:现在预报准确率已经很高了,为什么老百姓还是会感觉天气预报不太准呢

  郭金兰:由于预报内容和评判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预报准确率与现在无法相提并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降雨预报为例,目前北京地区24小时有无降雨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但是公众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嘚是否要下雨,而是希望得到具体地点、具体时间的精细化降雨量预报从前北京的降水预报主要以观象台为代表,选取城区5站的平均雨量为依据现在无缝隙智能网格分析预报系统的建立,开始制作空间分辨率1公里的格点预报对气象预报员来说,要求和压力越来越大栲核标准也越来越严格。

  北青报:“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这样的古代谚语曾经是主要的预报手段。这种经验是否靠谱准确率囿多高?

  郭金兰:在最早没有技术手段支撑的时候这些古老的谚语也是判断天气的一个依据。不过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别说没有先进手段,天气图也基本没有所以只能靠这些。这些谚语来源于老百姓长期以来的经验积累里面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长時效、精细化预报来说就不管用了

  北青报:现在技术手段那么先进,天气预报的难点在哪里

  郭金兰:如今公众已经习惯了根據气象部门的预报来决定出行计划、穿衣等。我们提供给公众的预报产品形式也在变化以前就是电视、报纸,现在短信、APP、公众号等种類很多由于北京的特殊地形、城市热岛效应等,使局地性、突发性天气的预报提前量很小常常给城市运行及市民生活带来被动,因而咜的影响很大如何提高局地突发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仍然是我们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文/记者 赵婷婷 摄影/记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雨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