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连续涨停记录下跌受哪些宏观经济预期变化的影响?

【字号: 】 【】 【】
尾盘A股缘何单边暴跌 中阴破位暗示变盘?
作者:来源:金融界
  编者按:周二尾盘两市出现一波放量杀跌行情,银行股再度成为领跌品种。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尾盘突然暴跌?短期反弹是否就此终结了呢?
  尾盘A股缘何单边暴跌
  【尾盘缘何单边暴跌:央行罕见出售逆回购 资金面趋紧】
  尾盘A股缘何单边暴跌 中阴破位暗示变盘?
  【权威声音:双节来临资金面紧张】
  中国央行地量实施逆回购 出乎市场意料
  中金公司:双节来临 资金面或暂时偏紧
  【A股影响】
  全球静候美联储新主席 QE步伐未明A股上行添变数
  盘面暗藏破天荒假象 三大信号触发新变盘
  81亿资金恐高离场 市场分歧加大
  【机构观点】
  国泰君安:市场风险溢价进一步回落 市场仍处阶段反弹早期
  :五大因素制约反弹 市场反弹空间已不大
  【大势研判】
  主力砸盘透露三大意图 逢高减持涨幅巨大个股
  5日均线失守短期告急 后市面临大级别调整行情
  震荡调整修复均线系统 短期等待下降趋势线确认
  央行今日开展8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
  央行1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3.90%。
  市场人士表示,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超预期宽松,或为央行逆回购节前收缩的主要原因。
  央行今日开展80亿逆回购操作 跨季末资金需求上升
  央行今日实施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90%,操作规模继续缩量。近期市场流动性总体呈现平稳、充裕状态。
  央行逆回购持续维持低量,表明央行认为当下资金面情况无需注入过多流动性。上海同业拆放数据(SHIBOR)显示,昨日隔夜回购利率上涨2.9个基点至3.0080%,7天、14天品种则分别下跌10.1和26个基点至3.4690%和3.5920%。
  与此同时,1月期Shibor品种利率近期大幅上涨,16日1月期品种上涨18.66基点至5.6700%。业内分析认为,跨季末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不少机构从现在开始,已经为季末的跨越国庆期限的资金未雨绸缪。
  数据显示,本周有40亿元央票到期,逆回购到期为200亿元。今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0亿元。 (中国网)
  中国央行地量实施逆回购 出乎市场意料
  中国央行在中秋节假期前地量实施逆回购操作,出乎市场意料。分析人士称,这反映出目前央行对投放资金仍相当谨慎,央行本着宁紧勿松的态度,静候美联储削减QE的政策落地。
  据参与投标的交易员周二透露,中国央行早间进行人民币8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规模较上周二减少20亿元,价格继续持平于上期的3.90%,同时高于二级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约30个基点。
  一驻上海的银行交易员称,“临近中秋节假日,短端资金利率稳中略降,但由于节假日正逢美联储对削减QE3做出决定的时点,各方对此举将带来的境内外资金流动保持警惕,故资金面仍面临一定的紧张情绪;央行按兵不动,继续将7天逆回购利率维持在3.90%水平,等待美联储关于削减QE规模的决定落地,届时再进一步采取行动。”
  联讯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认为,央行近期对外部流动性的判断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其此前两周连续在公开市场 回笼资金;从一些汇率和利率运行特征可以推断,近期外汇占款确实是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常态流入并未确立,在此阶段央行的操作方向出现变化,反映出目前央行对投放资金仍然是相当谨慎的状态。
  当然,市场研究机构对国庆后资金面的走势仍有一定分歧。
  中金公司报告较乐观,该公司认为,目前9月中旬已过一半,但资金面仍相对平稳,隔夜和7天质押利率保持稳定,虽然跨季资金品种利率仍维持高位显示机构对季末资金面仍非常谨慎,但从周一的机构融资意愿来看,融出长期限资金的意愿有所增加,而融入机构并不甘心以高利率锁定融资成本,资金交投仍集中在短期限品种,预示着机构对于10月及以后的资金面预期缓和。
  申银万国报告则较谨慎,该公司认为,当前跨月品种利率普遍上行至5%以上高位,反映市场资金预期并没有真正宽松下来,虽然节前市场短期内的需求不多。考虑今年三季度末的经济基本面趋势还没有改变,通胀有望上3%,政策态度仍会保持货币偏紧不松的状态。
  杨为?也认为,对于节前这个敏感时点来说,央行本着宁紧勿松态度,仍需对资金面进行压力测试。从历史来看中秋节对资金利率的拉动效应并不大,故短期流动性风险倒逼央行出现宽松操作的可能性不大,加之银行已通过降杠杆及债券配置主动提高备付金率,可通过存量挪移来缓解资金面的紧张,故央行在十一假日前对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仍取决于市场利率在节前的弹性,总体来看,整体市场利率仍会保持在紧平衡状态。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央票40亿元,到期逆回购200亿元,故资金缺口为160亿元。
  此前两周,央行分别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11亿元和370亿元。
  截至发稿时,基准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最新报3.58%,较周一收盘涨8个基点;隔夜资金利率报3.49%,较周一涨47个基点。(华尔街日报)
中金公司:双节来临 资金面或暂时偏紧
  一周回顾:八月宏观数据持续向好,市场对于改革的预期继续发酵,支持市场上周延续上涨态势。上证综指一周上涨4.5%,指数回落后周五反弹,全周下跌2.3%。金融改革、上海自贸区、土地改革等主题较为活跃。航运、航空、证券、银行、零售涨幅居前,科技板块有所回落。
  下周展望:七、八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连续反弹,也减轻了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心,如果经济复苏持续性在九月份得到延续,市场有望实现"金九银十",需要持续关注这次经济复苏背后的动力。短期来看,经过上周的快速反弹,同时考虑节日因素,预计市场将进入小幅震荡的阶段,并仍将保持局部活跃,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以及季末流动性的变化。
  行业建议:行业层面,我们继续看好估值尚在合理区间、基本面稳定的汽车、非酒、家电、部分基本面有变化的零售等消费行业,以及金融板块中的券商和银行。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市场对于改革红利预期不减,主题上仍可参与上海自贸区、土地改革、民资开放、等主题。
  盈利与估值:短期内经济数据好转以及改革预期支持周期性板块估值修复,而创业板面临估值压力。上周2013年市场一致预期变化不大,从行业看,餐饮旅游、航空机场等行业市场一致预期有所上调,信息服务出现下调,年初至今行业下调幅度最大。
  资金与流动性: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再叠加季末效应,资金面可能出现暂时偏紧的情况。但考虑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管理层有稳定大局的意向,类似6月底流动性紧张的境况预计不会重演,资金面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我们的模型估算显示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9.6%,上周主动减仓2.4%。股市资金面上,上周海外资金在连续16周净流出的情况下转为净流入,既有海外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中国经济数据的好转对于市场情绪的正面支持。(中金公司) 全球静候美联储新主席 QE步伐未明A股上行添变数 ||###||###||###   全球静候美联储新主席 QE步伐未明A股上行添变数
  虽然周四才是中秋节,但已有许多股民开始给自己放假了,昨日两市量明显萎缩。在量能不济之时,资本市场再添变数。下任美联储主席大热人选、前美国财长萨默斯退出美联储主席角逐的消息一出,引发昨日全球汇市“大地震”。与此同时,美联储将于9月17日至18日举行货币政策会议,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预期逐步升温,市场正等待美联储最后的答案。美联储货币政策无疑会对国内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面对美国 QE 缩减而可能形成的“热钱”退潮冲击,增量资金能否持续进入A股市场也因此成为疑问。
  萨默斯意外退选全球汇市“地震”
  昨日引发全球资本市场轩然大波的事件莫过于萨默斯的意外退选。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上周日已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其退出对下任联储主席之一职的角逐。该消息引发全球汇市周一开盘“大地震”,美元指数大幅低开,非美货币全线走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54,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个基点,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萨默斯退出的消息也刺激美股期指飙升,截至记者发稿时,三大股指期货涨幅均超过1%,随着美元走低黄金也一度大涨。
  在萨默斯宣布退出美联储主席角逐的第一时间,不少投行和机构给出了各自的看法。记者综合多家机构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萨默斯立场相对强硬,若萨默斯入主美联储,他可能会更快撤出美国的宽松政策。现在既然他退选了,市场揣测宽松政策撤出的过程将会延长。萨默斯的退出令美联储副主席耶伦成为该职位的有力竞争者,她被视为倾向于以更缓慢的步伐缩减资产购买项目,这也是美股期指大涨、美元走低的原因。
  花旗银行指出,由于耶伦是否能成功当选美联储主席,尚无定数,所以周三的QE削减仍然是关注焦点。
  QE退出节奏未明 A股上行添变数
  事实上,围绕美联储是否将宣布缩减QE的争论和猜测已经持续有数月之久,北京时间周四(9月19日)凌晨2点,将是美联储给市场答案的时候,因此成为全球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果在本次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削减购债计划,这将是自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5年以来,美联储作出的最重大决定之一。根据高盛集团的判断,在本次会议上,美联储是会宣布削减购债计划的,削减规模为1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此外,美联储还可能通过修订货币政策前瞻指引(调整失业率的挂钩点位等)来抵消逐渐退出量宽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若退出QE,无疑会产生美国“退烧”,他国“阵痛”的局面。那么,对我国经济及A股市场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多位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短期来看,国内经济正处于艰难的复苏中,美联储退出QE会对我国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QE退出导致资本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国内流动性趋紧;人民币从升值预期转向贬值预期;价格会带来下调压力,部分原料和其他进口替代部门和企业的利润和生产会受到影响。面对美国 QE 缩减而可能形成的“热钱”退潮冲击,在上周A股放出天量后,增量资金能否持续进入A股市场则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的焦点除了美联储是否退出QE外,还有美联储将会以多大程度缩减QE。分析认为,如果9月美联储会议对于QE缩减的决议低于市场预期的节奏,那么将为央行货币政策阶段性放松的持续性提供空间,这将有利于A股反弹的持续性;反之A股上行面临变数。(投资快报)
盘面暗藏破天荒假象 三大信号触发新变盘
  自7月29日跳空收阴以来,大盘在周一已没走过阴线,但是昨天这一规律被打破了。在周末多重利好下,昨日股指却出现了冲高回落收阴的走势。不过从资金流来看,周一大盘的冲高回落却暗藏着破天荒假象。
  资金流显示,昨日大盘虽然震荡下跌,但两市净流入的资金却达到75亿,而中小散大幅流出11亿。大盘下跌散户流出、主力机构流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股指的冲高回落是主力的一次洗盘假象。这从昨日下跌个股幅度超过5%的都极少,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因此投资者不必应大盘一时的调整而出现盲目的调仓换股,特别是对于具有以下三大特征的个股,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持股耐心。其一,有主力深度介入的股票如(行情,问诊)与(行情,问诊);其二,对于有三季报业绩大幅预增的股票如(行情,问诊);其三,符合经济转型与业绩释放的如(行情,问诊)和(行情,问诊)。
  主力资金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不仅让人感觉到主力的狡诈,也我们觉得新一轮变盘又将一触即发了。我们广州万隆认为,在主力资金出现假象的情况下,下面三大信号又将触发股指新一轮变盘,分别为:
  1,大盘在上周连续飙升后,股指陆续四个交易日整理,短线将再次面临着方向性选择。
  2,周线上,本周是1849点以来的第13个交易周,一个神奇数字,或暗示着新的变盘。
  3,本周只有三个交易日,收阳收阴对多空双方都至关重要。若收阳,则相似于05年底的技术形态,周线将现罕见9连阳。因此多空双方在后两日将有激烈的争夺变盘。
  总的来看,虽然技术的走坏与资金的异常,让我们难于判断股指是向上还是向下变盘。但由于当前市场量能仍然充沛,因此不论大盘向下还是向上,市场结构性机会都犹在。我们认为,在中小企业融资待解决、创业板准入降低、IPO受阻,壳资源升温等背景下,那些与改革转型结合的并购重组概念,正迎来政策面的支持。
  这从前期的(行情,问诊)12个涨停板,翻3倍的走势,到近期的(行情,问诊)复制12个涨停的强悍行情,就说明了主力资金对并购重组股的异常宠爱。因此,我们在当前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节前行情的特性,要深刻认识到主力炒作并购重组的核心主线。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把握住并购重组暴涨个股的灵魂,才能在难得的行情中获得中秋红包。(广州万隆)
81亿资金恐高离场 市场分歧加大
  9月16日,沪深股市继续呈现窄幅震荡格局,两市大盘收盘均出现小幅下跌。截至昨日收盘,以2231.40点报收,下跌0.22%;深成指以8659.00点报收,下跌0.33%;综指收报5973.18点,上涨0.72%;创业板指数收报1278.80点,上涨2.02%,盘中再创历史新高。成交量方面,16日沪市成交1335.8亿元,深市成交1109.4亿元,两市成交额均较前期明显萎缩。
  从资金流向来看,沪深股市主力资金均呈现净流出的格局。据巨灵财经统计,周一沪市A股资金净流出57.49亿元,深市A股资金净流出23.68亿元,两市资金合计净流入81.17亿元。
  在众多行业板块之中,信息服务、商业贸易和交运设备行业资金流入规模居前。据巨灵财经统计,信息服务行业资金净流入金额达到17.18亿元;同时,商业贸易和交运设备行业分别净流入资金9.34亿元和8.17亿元。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金融服务、有色金属和建筑建材行业资金净流出规模居前,净流出金额分别为45.06亿元、14.57亿元和9.53亿元。(中国证券报)
国泰君安:市场风险溢价进一步回落 市场仍处阶段反弹早期
  我们认为,大盘仍有进一步反弹的空间。
  阶段性反弹最大的支撑因素来源于风险溢价的回落。首先,宏观增长稳定性进一步确认。8月宏观经济数据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处于中性偏积极的区间,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零售总额在内的实体经济数据连续第二个月强于市场预期。同时,在人心思变的背景下,系列新改革政策启动的预期也在使风险溢价得到改善。
  对于传统增长模式的悲观认识是制约A股市场的重要因素。三中全会召开将会增强改革预期,也有助于A股市场估值的企稳和回升。短期内风险溢价仍将进一步回落,A股仍处于阶段性反弹早期。 招商证券:五大因素制约反弹 市场反弹空间已不大 ||###||###||###   招商证券:五大因素制约反弹 市场反弹空间已不大
  我们认为,市场反弹空间已不大,后续风险点可能出现在: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但央行可能对冲不足的9月中下旬、9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旺季并不旺的10月中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超预期回升的10~11月、改革措施低于预期或者靴子落地后的11月中下旬。
  首先,8月份数据大概率是短期经济波动的高点。去年7、8月份的投资、生产、发电量等数据都处于去年下半年的最低点,9月份之后便逐步回升,在环比基本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这决定了今年7、8月份的数据很可能是短期波动的高点,9月份之后便会再现回落,正如2010年二三季度和2012年一二季度表现的那样。发电量数据已露疲态,9月上旬的发电量同比增速已经回落到个位数,与8月上旬的16%相去甚远。
  其次,虽然央行针对短期流动性的调节愈加灵活,但仍需警惕美联储量化宽松退出临近以及中秋、国庆长假资金需求集中释放可能带来的资金面压力。目前,半个月期、1个月期Shibor利率再现上升。
  第三,预计CPI将逐步攀升,四季度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空间;随着房价上涨、8月份社会融资额的放松、猪价周期的震荡向上,加上去年9~10月份的低基数效应,CPI大概率攀升并有可能在四季度达到敏感水平。预计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将不得不再次紧缩。
  第四,提防改革推进低于预期或者靴子落地的风险。目前市场参与者对三中全会抱有较高的预期,股价对自贸区、土地流转等概念已做出充分反映,需防范未来靴子落地的风险。
  第五,中期内,由于实体经济的资本回报率低于无风险利率,所以实体经济的萎缩压力并未消失,连带的各类风险隐患也未消除。 养老概念股受追捧 四角度挖掘投资机会。
主力砸盘透露三大意图 逢高减持涨幅巨大个股
  沪指经过上涨短期的快速拉升后,在上方巨大套牢盘和获利盘的打压下,今日终于迎来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而从盘面来看,今日主力砸盘透露了三大意图,投资者应提高一定的警惕了。
  首先,今日主力砸盘的第一大意图便是调仓。从盘中我们可以看到,今日跌幅居前的都属于前期疯狂炒作的板块个股,如自贸区与农地流转,其中的龙头(行情,问诊)与(行情,问诊)集体也纷纷破位暴跌达到8%,这说明涨幅高过的板块个股已经纷纷遭受到主力大举调仓了。而众所周知,板块个股最大的利空就是主力大举出逃,其杀跌往往不能用一根跌停板来衡量,如(行情,问诊)三根巨阴暴跌近18%就是主力出逃的一个活鲜鲜案例。因此,在股指大跌下,对有主力调仓的、前期涨幅高过的个股,我们应赶紧清仓出局。(广州万隆)
5日均线失守短期告急 后市面临大级别调整行情
  今年产业资本疯狂减持,说明市场行为主体对大盘后市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也是今年大盘难于有出色表现的原因之一。而今日大盘经过此记重磅利空袭击后,盘面出现三大新的迹象,这或预示着股指后市将有较大级别的调整。
  首先,5日均线正是宣告有效跌破,这还是近17个交易日来的首次。而站稳5日均线是短信强势的信号,今日跌破意味着短信股指由强转到偏中性。
  其次,成交量逐渐递减,没有量能的股市若要出现大行情,可能性不大。量能的制约促使A股面临较大级别的调整。
  最后,中秋小长假与国庆大长假将来临,资金的风流对A股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扩大了股指的调整级别。(金融界)
震荡调整修复均线系统 短期等待下降趋势线确认
  本周仅有3个交易日,节前观望情绪升温,交投趋于清淡,预计大盘将延续震荡调整的走势,短线大跌风险较低,但同时也难以大幅上涨,中秋节前将主要以震荡平稳过渡运行为主。从技术上看,震荡调整一方面是为修复均线系统,等待下方10日均线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则是对股指一举突破前期2444点与2334点两高点形成的下降趋势线的回抽确认。(中证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公网安备-1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媒体“问诊”A股:连续3周大跌的主要根源在哪
来源:综合
作者:京华时报
第1页 :问诊A股(上)
  过去的三周时间,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惊心动魄的动荡,近1500点飞流直下消失殆尽,股指从6月12日5178.19高点直落几盘,跌至7月3日的3686.92点。
  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14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8.6%,深证成指累计下跌32.34%,创业板指下跌33.19%。
  个股方面更是惨不忍睹,剔除今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以及在6月15日至7月3日期间停牌的股票,2285只正常交易个股中2236只下跌,占比达97.86%;跌幅超过40%的个股共1388只,占比60.74%;股价被腰斩的个股也逾千只。
  面对如此罕见的暴跌,管理层在最近一周多时间屡放救市大招,央行、证监会、人社部、财政部等部委,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基金业协会、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全体总动员,但到目前,仍未见成效。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投资受损,更有疑惑萦绕在心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下跌?
  市场连续三周大跌的主要根源在哪?
  资金面供需不匹配杠杆资金加剧波动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简要回顾6月15日以来本轮市场暴跌的根源,在于资金面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导致拐点的出现,而一系列创新工具的使用加剧了市场的跌幅。
  在资金供给方面,两因素导致资金供给出现边际递减。首先,由于今年1-5月份以来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持续显现,使得居民资产再配置过快地流入股市,资金转移有“透支”的迹象。数据显示,6月初新发基金的规模明显缩小;此外,监管层对“两融”、对“场外配资”的监管与清理,加速了资金供给端的收缩。
  由此,资金面供给自6月份以来出现了边际收缩。但与此同时,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却在不断提升,随着A股市场整体上涨,进一步推升A股指数所需的成交量要随之增加。
  总的来讲,资金供给端的收缩与市场对资金面需求的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不匹配,引发了市场向下拐点的出现,再加上一系列创新工具中杠杆资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使得市场出现了持续的下跌。
  李立峰强调,新股发行对资金面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可否认,6月以来的连续两批新股发行所募集的资金量的确较大,发行数量创去年IPO再启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新股申购的赚钱效应存在,由此可以预料的是,打新仍然会受到许多机构投资者或者个人投资者的追捧,二级市场资金面或多或少会产生些扰动。新股发行速度和规模的加快,也对资金面需求端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股加速放行,共有8批、192只新股发行上市。其中,上交所79只新股合计融资1034亿元,而深交所113家新股企业完成IPO融资440亿元。两大交易所合计有192只新股融资1474亿元,为历年来最高。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杨玲认为,本轮下跌的过程中,多数机构曾预估本次调整幅度大约在20%左右,但事实上,跌幅远不止如此。监管部门政策收紧是促成调整的重要因素,除了严查场外配资之外,还包括严查市场操纵行为、提示关注两融业务风险、摸底银行资金入市情况等,部分券商也开始收紧两融政策,这一系列行为也引发了市场对于监管干预的担忧。
  利好未见效的主因有哪些?
  恐慌抛盘下跌难止A股情绪面极端走坏
  钱景财富首席策略分析师江赛春表示,一致预期是资本市场最大的力量。资本市场的迅速起飞与快速崩塌,都是对市场人心的反映。在下跌趋势已成、信心极度脆弱的情况下,市场内的大部分资金都会形成看空的一致预期。
  事实上,目前市场信心崩溃的根源在于对下跌无底限的恐慌,导致场内资金争相卖出,如果涌现无限额的卖盘,崩盘将难以挽救。这几日在市场中都能感受到国家队在真金白银地进场,但面对全市场的看空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如果无法扭转看空的一致预期,救市很难成功。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在这场持续的下跌中,救市措施屡次失效,主要是A股情绪面极端走坏,场内融资盘净减少,散户资金一方面转移至打新,一方面大举补仓,机构资金略有退出。股指期货市场的空头并未乘胜追击,但是多头无心应战,致使期指相对现货大幅贴水。
  此外,场外高杆杠比例配资爆仓形成的被动性平仓效应,进一步加剧了行情短期的波动幅度。还有前期冻结的打新资金规模一再创出新高,加上未来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使投资者担心二级市场的承接能力,无力再战,纷纷割肉离场。
  暂停IPO能否解决股市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
  暂停IPO治标难治本A股缺乏自我调节机制
  对于此次IPO的临时叫停,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表示,IPO的密集发行虽然会给市场造成资金方面的压力,但是全面暂停IPO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治标难治本,因为企业通过IPO融资是资本市场一个最基本的功能,一旦叫停,就意味着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此次爆发如此严重的股灾过程中,监管层对于严重性的预估不足,导致救市措施跟进缓慢也是市场无法止跌的原因。事实上,前期市场已经显示出非常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如果不及时出手遏制,有可能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A股市场并不缺钱,而且市场对新股的需求非常大,不应该全面暂停IPO,而是应该控制节奏,减缓发行频率。
  造成本轮A股市场如此暴跌的原因,是当前市场缺乏自我调节机制。而恢复并提高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才有利于监管层专注市场监管,不再直接干预股市涨跌,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投资者成熟,让他们学会用脚投票,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这也是A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大势所趋。
  董登新表示,一直以来,我国A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进程缓慢,大大降低了A股市场的有效性,削弱了A股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直接导致A股市场的“快牛、短牛”及“慢熊、长熊”的运行格局,进而造成市场过度投机及频繁暴涨暴跌,这是A股市场最大的尴尬和无奈。
  京华时报记者敖晓波
(责任编辑:un649)
&&&&&&</div
真相的到来通常经过漫长的等待。[]
数字之道:
搜狐民调:
社区热帖推荐
看完你就知道……[]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股将迎来千点下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