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怎么写

校园网络安全论文加网络拓扑图
校园网络安全论文加网络拓扑图 20
急需一份校园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拓扑图
《校园网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 》
《高校网络攻击问题与防范策略研究》
《·浅析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
《浅论校园网建设应用误区的分析及建议 》
……
这几篇应该都符合你的要求,上面的几个论文都在藏锋者网络安全网的网络安全论文栏目中,链接是 ,希望能满足你的要求。
【摘 要】建立安全、有效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才能保证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校园网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校园网的安全防护问题,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关键词】校园网络 隐患 安全管理 对策 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的...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学校是这一艰巨任务的主要执行者和承担者,因此,保证校园的安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校园这一向被认为是少年儿童、青年学生最为安全的生活场所,其安全问题却日益增多,性质日趋严重,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方面的新闻报道经常令人触目惊心。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本文从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现状出发,进而对其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焦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归纳总结和提出了若干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G471【目录】:
一、校园安全管理研究的概述5-13
(一) 相关概念及定义5-6
(二) 校园安全事故的分类6-10
(三) 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10-13
二、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焦点及难点问题13-18
(一) 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13-14
(二) 安全事故责任难以划定14
(三) 赔偿经费难以落实14-15
(四) 社会保障不很充分15-16
(五) 重处理轻防范16-17
(六) 重赔偿轻追究17
(七) 为求安全限制课外活动17-18
三、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18-24
(一) 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18-20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21
(三) 转变观念,重视教育,加大资金投入21
(四) 重视安全教育,防范为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21-24
英文摘要24-25
参考文献25-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李迎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张涛;;[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年03期
赵含;;[J];经营管理者;2011年04期
程志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韩超英;;[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01期
李燕燕;;[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疏学明;赵全来;吴蕾蕾;李刚;马鑫;袁宏永;;[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艳艳;[D];西南大学;2011年
高翔;[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端木晓薇;[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彭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樊丹;[D];辽宁大学;2011年
鲁维娟;[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高怀明;[D];天津大学;2011年
杨晓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贾军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丁霞;[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少铿;[J];湖湘论坛;2005年03期
褚宏启;[J];教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林元芝,吴治中;[J];教学与管理;2000年07期
解立军;[J];教学与管理;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宗锴;陆卫平;;[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李敏;;[J];法律适用;2005年07期
刘振华;;[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胡建;;[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朱敏霞;;[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7期
刘晓彬;;[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马莉;[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胡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余志红;任国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李敏;[J];理论导刊;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连海;[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健;[D];苏州大学;2010年
熊忠东;[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杜瀛雪;[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柴英红;[D];西南大学;2011年
薛憨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刘志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齐艳春;[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樊丹;[D];辽宁大学;2011年
王娜;[D];宁波大学;2011年
王玉政;[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照波;;[J];安防科技;2007年03期
朱晓萍;[J];安徽教育;2003年24期
晨光;;[J];安徽教育;2006年02期
黄俊歆;王海桥;田峰;;[J];安全;2006年03期
杨书宏;崔慕皛;;[J];安全;2007年01期
于海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张秀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李睿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蔡国春;[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许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强(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茶园镇学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秦亚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N];中国教育报;2003年
教育部部长 周济;[N];中国教育报;2006年
;[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沈祖芸;[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余冠仕 张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严华银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王建斌 田也;[N];中国教师报;2010年
邹娟?李燕;[N];东方早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式亮;[D];中南大学;2000年
程红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卓;[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张美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亦虹;[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红艳;[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赵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蔡旭群;[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黄志;[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何玮鹏;[D];外交学院;2002年
王媛;[D];河南大学;2002年
李铁莉;[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王克喜;[D];湖南大学;2003年
李红雁;[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兴润;[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志猛;张显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潘岳峰;;[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康晶晶;;[J];经营管理者;2013年10期
冯晖艳;;[J];教学与管理;2012年13期
李醒东;赵燕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王兴伯;王丽敏;;[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吕金伟;刘舒畅;;[J];考试周刊;2010年55期
王子朴;孙学明;;[J];体育学刊;2012年05期
袁亮;贾斌;钱志洪;;[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12期
欧文姬;;[J];小学德育;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世华;[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悦;[D];河南大学;2011年
王攀攀;[D];西南大学;2011年
李艳艳;[D];西南大学;2011年
汪小瑜;[D];西南大学;2011年
牧兰;[D];西南大学;2011年
曹琳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尔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翁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吴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薛憨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辛志英;[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于亚文;[J];社会科学家;2003年03期
张克武,李安智;[J];农业科技管理;2001年02期
陈国英;[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黄宏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胡凤芝,许良虎;[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胡德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王陕菊;[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张一传;[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朱春瑜;[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李玉中;;[A];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5.0版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德;王一兵;;[A];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创新——甘肃省高校档案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严亮奇;;[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陶明霞;;[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王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宋慧英;王艳丽;;[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周海;陈翔;;[A];第二届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与工程装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张玉忠;;[A];1999年全国空调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姚建平;;[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乐;[N];文汇报;2008年
夏县付家庄村退休教师 彭建国;[N];运城日报;2008年
心文;[N];延安日报;2008年
陈娜 李中海;[N];驻马店日报;2008年
记者 黄福兴 通讯员 邓昌平;[N];钦州日报;2009年
冷一帆;[N];江苏法制报;2009年
刘华蓉;[N];中国教育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刘志彪;[N];白银日报;2009年
雷振岳;[N];中国妇女报;2010年
侯丽华 整理;[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掌然;[D];武汉大学;2005年
宋强;[D];四川大学;2005年
姜恩来;[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冯潮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严薇;[D];重庆大学;2005年
郝天军;[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黄登学;[D];山东大学;2007年
张小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李黎;[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王珍;[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旭;[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肖江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魏彦超;[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孙玉;[D];吉林大学;2005年
刘义飞;[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胡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吴现杰;[D];河北大学;2005年
郑海湘;[D];吉林大学;2005年
王兴东;[D];吉林大学;2006年
李海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 15:55:48 |  来源:保重网
  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笔者在对学校食品安全(包括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学生集中就餐情况、饮水安全等)多次的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中用餐等情况依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充分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
  (一)对学校食品安全和学生集中用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多年来就是这么过的,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有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有些学校虽然有专人负责,但管理工作运行不力,流于形式。表现为未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没有配备专门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堂工作制度或者是根本没有落实已经制定的工作制度。
  (二)学校食堂基本上不是由学校直接经营,而是承包给私人,且经营者多数为教职工家属;更有甚者,负责管理学校食堂(后勤)的人员和承包人竟有是一家人的,如龙华某学校。多数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存在碍于情面不好管理、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三)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布局不合理。一是由于屏山为国贫县,财政十分困难,对其中的投入非常有限;二是因修建向家坝电站,沿江乡镇停建,致使大部分学校食堂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布局不合理,与学生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如新发乡中学食堂、新安镇中学食堂、楼东乡中学食堂、原大桥中学食堂等。由于食堂小,操作间没有功能分区或分区不明显,地面脏、潮湿,无专用洗菜池、洗肉池、“一洗二清三消毒”专用池等,无卫生标识或标识不全,冰箱内生熟食品混放,个别食堂甚至没有用于冷藏保鲜的设备。
  (四)存在无证现象。一是部分食堂无《卫生许可证》而经营。二是食堂从业人员有的未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无《卫生许可证》是上述原因造成食堂基础条件差,达不到《卫生许可证》发放要求,卫生监督部门不予发证而学校又有数量较多的学生因家与学校距离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故存在无证经营行为。无健康证者多数为承包人食品卫生意识不强,对帮工持证情况不了解,有的从未参加健康体检,加之所请的临时工流动性大,人员更换频繁,从而不能达到全部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五)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差,卫生知识缺乏。虽然每年县卫生监督所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组织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但一般都只针对承包人本身,承包人又不对聘请人员进行培训,加之所聘人员基本来自农村,卫生意识、卫生习惯都很差,导致食物制作操作不规范。
  (六)有的学校食堂没有严格执行大宗食品(粮、油、肉)定点采购和索票索证制度,食物留样未作记录和留样样品过少、食品储存间凌乱堆放杂物等。
  (七)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多数学校食堂缺乏餐具消毒设备设施,只备有消毒药片,也只为应付检查(笔者在检查中曾问过食堂从业人员如何使用,多数不能回答)。为此,在检查中要求学校食堂不得向学生提供餐具,但仍有部分边远学校在向学生提供餐具。食堂“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完整,餐具保洁工作较差。
  (八)学生食堂普遍存在盈利现象,学生抱怨品种少、花色少、价格贵,学生校外就餐情况严重,而在外面就餐,学校无法管理,如新发乡中学。
  (二)学校饮用水安全
  1、水源。学校饮用水源一是自来水,二是自备水源。乡镇中心校、中学为自来水,边远基点校为自备水源,未经任何处理。自来水按照规定应经过沉淀、絮凝、消毒杀菌等程序方可饮用。但在2006年由疾病控制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对学校饮用水的专项检查监测表明,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今年5—6月由县卫生局牵头开展的全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抽样监测结果表明合格率也仅为35.71%。笔者在事后调查中得知,自来水不合格的原因是供水单位因成本原因,对水未按照程序要求处理。
  2、开水。多数学校是将水烧开后置于水桶里供学生饮用。但是,由于多数学生未养成自带水杯的习惯(特别是农村孩子),学校提供水杯了的,就大家共用一个水杯;未提供的,有的就直接用嘴接到水桶的龙头喝或是喝生水,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三)学校内小卖部无证现象突出。小卖部基本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所卖食品以
“三无”小食品较多,无购进记录台帐,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无法追踪溯源。
  二、对策
  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全的膳食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学校饮食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饮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
  (一)首先要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师生员工和从业人员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知识讲座、班会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普及预防食物中毒和急性肠道传染病等卫生防疫知识,努力培养提高其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做到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二是校方还应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配合,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单位、食堂承包单位、学校三方联动的食堂食品安全机制,确保学生在校就餐时的食品安全,防范和杜绝学校食堂大面积的师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决遏制肠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蔓延。
  (二)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尽管面临有前述困难,但笔者认为不论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县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利用好寒暑假这段时间进行食堂的重点改造;使全县学校食堂逐步做到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食堂基础设施和面积;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堂的指导。
  (三)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卫生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卫生安全责任状,落实专人重点把好食品采购关,保鲜保洁关,消毒保管关。在全县学校中积极推行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行行政处罚与信誉度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促进学校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提高食品卫生信誉度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度,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学校食堂的卫生水平。二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学校食堂不得作为学校创收途径,严禁“甩手承包”、严禁管理人与承包人有利益关系,使管理做到责任到人,人员到岗,措施到位。三是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包括食品采购制度、贮存制度、食品加工销售制度、食物留样记录制度、餐饮具消毒制度、食品卫生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学生就餐制度等等。四是要引进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效能和水平的一项有效重要举措。卫生、教育部门要采取多举措多管齐下,改变目前全县学校食堂只有屏中学校食堂分级量化勉强达C级的现状。四是要加强对校园商店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各校必须严把食品进货关,校园商店出售的食品饮料,必须是通过正规渠道购进的合格产品,进货时必须索取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证明。必须严把食品销售关,不得销售“三无”食品、饮料,校园商店的食品饮料要及时进行清理,不得将过期、变质或劣质的食品饮料销售给学生食用。必须严把诚信经营关,对饮料、乳制品和膨化食品等三类儿童青少年日常食品要进行重点检查与管理,一经发现过期、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饮料,必须立即予以销毁。
  (四)强化饮水安全监督管理
  一是水源水质的监管。卫生、水利部门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促进其严格按照饮用水标准生产、供应;学校要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严格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二是学校要做好学生开水的供应,在现有条件下,向学生宣传自带水杯,宣传饮用水卫生知识;三是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饮水规划,从源头上解决饮水难题。
  (五)突出重点,加大学校食品安全检查的力度
  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一定要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区域上,农村中小学是工作的重点;在办学层次上,幼儿园是重点。因此,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把食品卫生安全整治作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突出环节来抓,食品药品综合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加强对各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整合各监管部门工作的监管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确保法律的严肃性、检查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刘扬
》相关新闻
北京中商联盟食品科学研究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当前我国校园暴力问题及其预防对策研究.pdf3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导致暴力事件频现校园,
已经直接威胁到在校师生的安全,严重干扰了校园的正常秩序。校园暴力问题成为社会普
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本论文以 “当前我国校园暴力问题”为线索进行论述,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校园暴
力的类型及主体特征。本文通过查阅并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对校园暴力的类型
进行了高度精炼的概括并对三种校园暴力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校园暴力的危
害及其产生原因。本文对校园暴力的危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损害学生的身心健
康、干扰学校校园秩序、危害社会和谐发展。校园暴力的发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内部
原因源于暴力主体的心理因素;其外部原因侧重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
最后,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应当从加强分类教育引导、构建人
文关怀网络、改善校园安全管理等三方面着手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校园暴力主体的特征和预防对策;研究难点是站在理论角度提出
的校园暴力预防对策,可能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性;研究的创新点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从
暴力主体的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现象发生的原因,尤其对教师暴力和他人暴力产生的原因进
行详细地阐述,突破了传统研究单纯从学生暴力主体的角度分析校园暴力产生原因的研究
倾向;其二是从加强分类教育引导、构建人文关怀网络、改善校园安全管理等层面探讨校
园暴力的预防对策,从而把校园暴力问题从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