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有林场改制粮食补贴资金可以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吗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守臣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中国农经信息网
欢迎您进入中国农经信息网站!"替党和政府分忧,为农民群众解难"希望全国的农经人都能为农经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注册,欢迎投稿!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文字颜色黑色白色红色灰色绿色蓝色青色黄色
背景颜色白色黑色粉红灰色绿色蓝色青色综色
字体大小9 pt10 pt12 pt14 pt16 pt19 pt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守臣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表日期: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王守臣&&本页面已被访问 2616 次
同志们:&&& 这次吉林省农村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会前,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讨论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政才书记、儒林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刚才,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就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讲话对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提出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完全符合我省实际,我们要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总结“十一五”,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再讲四个问题。&&& 一、认真总结“三农”工作,准确把握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三农”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自然灾害极为严重,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异常艰巨的严峻形势,面对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挑战,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特殊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明显增多的严峻考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发展承接了前几年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显著成就。&&& ――粮食生产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去年,我们克服了历史上罕见的春季持续低温多雨、初夏严重干旱、伏期特大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量达到568.5亿斤,比2009年净增76.5亿斤,增幅15.5%,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近1/4,是“十一五”期间增产最多的年份。&&& ――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粮食生产为主,大力推进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形成多业并举、提质增效、互促共进、良性发展的新格局。畜牧业克服了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实现产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园艺特产业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产值达到707.8亿元,同比增长27.3%。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产值733亿元,同比增长1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50亿元,同比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七连增”。去年,粮食等农产品量增、质优、价好,农民务工人数、工资水平也同步增长,国家补贴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全面增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比上年增长13%,纯增6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七年纯增2950元,年均增加421元,是历史上第一次。&&& ――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年初承诺的12件民生实事。提高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新解决13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改造农村泥草房20万户、林区棚户区4.08万户,启动了垦区泥草房改造试点。提高了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绿化美化家园和新能源建设稳步推进,胜利完成了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各项任务。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展顺利,实现了13.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县域经济继续加快发展。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入落实扩权强县政策,加快工业集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建设,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明显改善,保持了县域经济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全省县域GDP预计实现5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85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76.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9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较大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3488万亩林地确权到户,占参改林地面积的96%,签订各类承包合同141万份,排除化解矛盾纠纷28400件,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扩大到519个乡镇,落实各类奖补资金3.8亿元,带动农民投工投劳折8.2亿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14.62亿元,完成任务63.7%。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现了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全省492个乡镇建立了“三资”管理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9%,有力推动了农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决策公开和民主化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突破性发展,到去年底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已达11347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加入和带动农户110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7.6%。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创办村镇银行10家,批准的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已达211家,其中开业152家。农户信用贷款、小额抵押担保贷款、农机具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注册资本达33.8亿元。特别是农业银行在我省率先创办的畜牧业贷款中心运行较好,去年一年投入畜牧业贷款33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畜牧业快速发展。我省首创的财政直补贷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用直补政策有效撬动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农行、信用社、建行等金融机构新增支农贷款10.94亿元,惠及11.8万农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村屯建设规划不断完善,新的城乡布局趋向合理。以项目为载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帮扶制度基本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观。&&& ――抗洪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面对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力有序地组织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01.2万人,主要江河和大中型水库无一处决口、无一座垮坝,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速度快、力度大、效果好。狠抓了恢复生产、水毁工程重建和农田整理修复,集中抢修抢建农村水毁倒塌房屋,实现了入冬前受灾群众有房住、基本生活有保障、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广大灾民比较满意。&&& 去年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管理通胀、稳定物价、保障供给提供了强力支撑,为克难攻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超额完成“十一五”确定的“三农”工作各项发展目标画上了圆满句号。&&& 总结和回顾“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工作,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深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技应用能力、农民综合素质、“三农”领域投入明显提高的重要时期。五年间全省累计生产粮食2700.5亿斤,年均540.7亿斤,比“十五”年均提高75.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相继跨越4000元和5000元两个大关,五年增加2686元,年均增加537.2元,年递增12.8%,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实现了既增产又增收的双增目标。这5年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政策增收力度最大、产粮大县获得奖励最多的历史时期,省财政累计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重大技术补贴和农业保费补贴等400多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受益3500元。产粮大县获得奖励资金82.5亿元,县均受益1.96亿元,最多的榆树市获奖4.47亿元。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饮水、电网、公路、沼气、危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分别达到100%和94%;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36万个;改造农村10千伏和66千伏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建设全面完成;新开通广播电视“村村通”4871个、电话“村村通”1325个、建设互联网宽带村村通5254个,实现了乡乡通宽带;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中心40个;全省有200多万农户开通了“12316”和“12582”新农村热线及短信平台;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1252.54万人,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6.7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0万人,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80元;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61%,为13.6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发放了基础养老金;每年启动实施了400个行政村整村扶贫开发,实现了56.8万人口脱贫。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一体化进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可喜步伐。总之,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农民群众心情最舒畅、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农村社会最和谐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黄金期。&&& 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领导的结果,是农村广大干部、农民群众、科技工作者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重视“三农”、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向支持和关心“三农”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农业农村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力度越来越大,将为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并以中央一号文件下发,这表明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大水利投入,增加“三农”投入,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必将有力有效地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越来越强,加之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有关部门合力兴农,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加强,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许多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主要是: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重发趋势明显,水利对农业的制约日益突出,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目标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基数较高,又面临着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政策增收空间收窄、财产性收入十分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实现持续较大幅度增收的压力加大;虽然“十一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很快,但基础设施脆弱,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破解“三农”问题仍然任重道远。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提高存贷利率,势必加剧货币投放不足和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尤其在CPI上扬、通胀压力较大、市场敏感度增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预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对大宗农产品供需比较敏感,而且对一些如生姜、大蒜、绿豆等小品种短缺也严重关切。因此,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和上行推力并存,作用因素复杂多变,起伏波动趋于频繁,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可低估。农业农村面临的上述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准确把握、科学应对。既要充分运用有利条件,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推动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坚定信心、正视困难、化危为机、迎难而上,不断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加强组织,强化政策,凝聚力量,奋力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十二五”农业农村重点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推进“三化”统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机遇期。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政才书记和儒林省长以及房俐秘书长的讲话要求,在党委和政府全部工作中,突出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三农”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三化”统筹中,突出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突出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和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突出发展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十大产业系列,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基础、调结构、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建制度,加快推进“五大一强”建设,让城乡居民生活的更加美好。上述总体要求,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客观分析形势,立足省情实际,遵循发展规律,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优势,着眼全局需要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四个目标”、“五大产业”、“十大系列”、“六项重点任务”。本质要求是,紧紧围绕四个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进而建成农村经济强省。&&& 关于农村工作四个目标:粮食增产是“十二五”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因为,粮食生产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发展粮食生产不仅关系到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财力增强,而且关系到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大局。同时,我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产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粮食生产搞好,也是国家大局的需要。因此,无论从省内自身发展,还是从国家大局需要,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农村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是“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为,只有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有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关系,才能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十二五”末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740元,年递增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财力增强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实际上,我们与发达省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差在县域经济上。这些年,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强力推动县域突破战略,说到底就是要千方百计把县域经济搞上去,把县域财力搞上去。虽然经过努力,我省县域财力薄弱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总量不大、实力不强、后劲不足,仍然是突出问题。因此,持之以恒、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加大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尽快把县域财力做大做强,不仅对农业和农村至关重要,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农村和谐稳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也是搞好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反映在区域间、城乡间和各种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呈上升趋势。这种社会演变给“三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农民工问题、征占地问题、民生问题、生态问题、环保问题、治安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等等。哪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麻痹大意,否则小事就会酿成大事,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甚至一个个案处理不好也会酿成群体事件,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要把稳定放在特殊重要位置来抓,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确保万无一失。上述四个目标,对我们吉林农业大省来说,意义特殊,作用重大,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必须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有机整体、工作重点。粮食增产是基础,农民增收是核心,县域财力增强是关键,社会和谐稳定是保障。所以,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深刻认识,牢牢把握,推动落实。关于五大主导产业:一是粮食产业。根据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我省现有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达到600亿斤,2015年达到700亿斤,进一步提升我省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保障能力。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重点抓好30个产粮大县,集中建设专用玉米产业带、优质水稻产业带、优质大豆产业带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生产基地。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对30个粮食生产大县要实行分类指导,提出不同要求,加大支持力度,促其总产提升一个档次。其中:60亿斤以上的粮食大县要达到3个,50亿斤以上的达到2个,40亿斤以上的达到3个,30亿斤以上的达到3个,20亿斤以上的达到8个,10亿斤以上的达到11个。同时,要突出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技术装备,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畜牧产业。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和农副产物,加快发展畜牧业,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二五”末期,全省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分别递增6%、5%和7%。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养殖加工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因此,我们要重点抓好3区3带,集中建设15个规模化标准化牧业园区。抓好3区3带主要是:第一,在西部松嫩草原区,包括松原、白城和四平、长春部分县区,重点抓好资源节约循环型牧业经济,形成优质肉羊、优质绒毛羊、草原红牛为主的草食型畜牧产业带。第二,在中部松辽平原区,包括长春、四平、辽源和松原、吉林部分县区,重点抓好粮食转化和秸秆开发利用,形成以肉牛、奶牛、生猪、肉蛋鸡为主的转化型畜牧产业带。第三,在东部长白山区,包括通化、白山、延边和吉林部分县区,重点开发利用野生饲料资源、草山草坡,形成以延黄牛、特种经济动物为主的山区特色畜牧产业带。集中建设15个规模化标准化牧业园区,主要是:以华正、四海、金锣、雨润、德利斯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45个县,重点建设5个生猪产业园区;以皓月、汉德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33个县,重点建设3个肉牛产业园区;以广泽、新源、飞鹤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46个县,重点建设4个乳品产业园区;以卓越、鹏翔、吉星、正方、曙光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32个县,重点建设3个家禽产业园区。“十二五”期间,15个牧业园区要具备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系统的疫病防疫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数量、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升,市场营销体系和专业合作组织功能明显增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达到80%以上。三是园艺特产业。重点围绕我省特色资源和潜在优势,加速实施园艺特产千亿元创业计划,提升百万亩棚膜蔬菜、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和鹿、林蛙、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资源开发,不断壮大园艺特产业经济总量,提高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1760亿元,年递增19%以上。因此,全省要着力建设5个北方园艺特产基地,即:以9区5线棚膜蔬菜为重点,着力建设蔬菜产业基地;以发展长白山人参为重点,着力建设北方中药材产业基地;以发展黑木耳、香菇、金针菇等为重点,着力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发展花生、红干椒、油葵、杂豆等为重点,着力建设经济作物产业基地;以发展梅花鹿、林蛙、狐貂等为重点,着力建设经济动物产业基地。四是林业产业。坚持以生态建设和资源培育为主导的林业发展方向,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加快推进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到2015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递增12%。重点抓好“四区五带”建设,着力实施八大工程。建设四区:就是建好东部长白山林业经济地区、中部平原林农牧循环经济区、西部复合型林业经济区和城镇高效精品型林业经济区;抓好五带:就是长吉图加工贸易带、长白山食品医药经贸带、白山松水旅游开发带、科尔沁草原沙地经济带、农防林循环经济增效带;实施八大工程:就是森林培育工程、木材加工业工程、森林食品和医药工程、生态旅游工程、种苗花卉工程、沙地经济和生态草工程、林区矿业工程和林业清洁能源工程。五是农产品加工产业。我省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加工转化能力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综合效益差。实践证明,走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工补农、工农联动良性发展之路,是农业大省的希望和潜力所在,也是资源禀赋和经济规律决定的。“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成果,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到2015年,全省粮食加工转化达到70%以上,畜禽和特产品达到65%以上,玉米秸秆和畜禽等副产物综合加工转化水平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000亿元以上,年递增15%。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全力支持和培育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其中,着力培育产值超千亿元的企业1个,超百亿元的企业10个,超10亿元的企业50个,超亿元的企业200个,加快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型龙头企业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领跑县域工业的带动力量,增加地方财力的支撑力量。省里确定重点抓好以上五大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我省农村经济特点、产业优势、不同区域发展基础和潜力;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五大主导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关联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关于十大产业系列:就是重点抓好玉米、水稻、大豆、肉猪、肉牛、禽蛋、乳品、参茸(中药材)、蔬菜、林特产品等十大产业系列。十大产业系列是以五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农业、工业、商业一体经营,使各种生产要素突破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城乡界限,使城镇的技术、人才、物资、信息与农村的土地、劳力、原料等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使农业生产链条不断向工业和流通领域延伸,使更多的农民不断向工商领域转移,使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不断改善和融合,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因此,抓十大产业系列,就是抓农业产业化,就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的有效途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重点,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抓好十大产业系列,从发达国家、先进省份和我省的实践经验看,关键是要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科技创新、合作组织等5个重要环节。同时,也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联系、紧密合作之路。当前,我省十大产业系列建设虽然有较好的基础,有些产业系列发展的很好,孕育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多数产业系列还处于初始阶段,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小、杂而乱、低水平重复建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品牌培育滞后,优势产品不多,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较少;企业与基地建设相互脱节,利益关系不顺,没有形成紧密的联接机制;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全省总体上初级产品较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因此,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政策制定上、发展环境营造上、领导工作重心摆放上,要着力推动企业整合,使龙头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扶持带户功能强的大型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三个重点,进一步推进十大产业系列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引领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于六项重点任务:强基础、调结构、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建制度。既是2011年全省“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十二五”乃至更长远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方面房俐秘书长已经做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扎实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好形势,促进全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今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实现600亿斤,力争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增长1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增长18%;县域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扎实开展工作。&&&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新时期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加上去年中央下发的林业改革发展决定和今年的一号文件,构成了扶持“三农”发展完整的政策体系,体现了强农惠农政策的重点,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近些年,中央和省里用于“三农”投入持续增加,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今年,按照中央要求,“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我们要继续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和生猪大县财政奖补政策扶持;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增强政策协调性,突出政策针对性,更加注重对主产区、重要品种、关键措施的支持。&&&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这是我省“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加大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力度,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稳定粮田面积、调整品种结构、增加高产作物比重、挖掘单产潜力、增加粮食总产。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增加到4800万亩,水稻面积增加到1200万亩。要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较大幅度扩大高产创建规模,万亩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田力争达到400个以上,建设模式要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加大整乡整村建设力度。要加强重大农业增产技术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力争做到全覆盖,生物防螟3000万亩,农田灭鼠2000万亩,深松深翻1700万亩,种子等离子处理600万亩,膜下滴灌20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100万亩。同时,扎实推进玉米宽窄行种植、保护性耕作、间混套种等各项实用技术。要加大物资投入,确保化肥、柴油、种子、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数量充足、价格合理、质量完好。要继续开展农民增施有机肥补贴试点工作。要加大农业防灾减灾力度,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尤其是要搞好抗旱、抗低温和防雹工作。继续对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较高,今年增收600元,增幅10%以上,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但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实现。要采取综合措施,多措并举,多渠道挖掘潜力增加收入。首先,要一如既往地抓好产业增收。这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和大头,也是吉林省情决定的。我们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真正把产业增收的潜力挖掘出来。其次,要下力气抓好劳务增收。这是我省与其他省份农民增收滞缓的最大差距。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09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266元中,工资性收入只有869元,占16.5%;我省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0位,但工资性收入却排在第29位,仅高于新疆和云南两省区。差距孕育着潜力。我们必须下决心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进入工业、服务业和城市。这是一项艰巨性的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当前,要抓住市场用工短缺和劳务价格较高的机遇,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指导服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搞好市场衔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等问题,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增收。今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要达到360万人以上。第三,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比如:乡村小作坊、农家店、庭院经济、野生采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等,这方面增收潜力很大,更适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也方便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我们要适应市场规律和产销形势的变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规模经营;要培育品牌,靠精品、名品、特色产品,开拓市场,提高效益;要充分发挥能人、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协会引领、带动和组织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增加信贷资金投放,有效发挥小额贷款作用,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试点在这方面要重点倾斜。第四,要继续抓好政策增收。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缩水、不截留、不挪用,真正惠及到广大农民。去年以来,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到,尽管中央和省里三令五申不断强调政策落实问题,但仍有一些地方置若罔闻,侵占农民利益,比如:土地补偿、良种补贴、道路修建、合作医疗、农业保险等方面侵害农民利益问题比较突出,也不同程度引发农民上访告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必要时要开展专项整治,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真正得到有效保障。&&& (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总的要遵循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进行。就全省来说,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精深加工业和高效园艺特产业,积极发展林业和水产养殖业,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我省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必须大力推进。要以“三年攻坚战”为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畜牧业扩能升级、提质增效,尽快解决基地建设滞后于生产加工、品种改良滞后于市场需求、疫病防控滞后于规模发展等问题。2011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8%。要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进程。重点支持15个牧业园区和1000个养殖小区建设。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今年重点支持500个规模养殖场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要依托资源优势,切实抓好鹿、兔、貂、狐、貉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尤其是要突出抓好梅花鹿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好“药食同源”问题。要大力推进兽医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省、市、县三级监测、预报、监管等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搞好免疫、监测、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重点疫病有效防控。要加快推进畜禽良种化进程,继续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兼顾其他畜禽品种。重点抓好30个原种场和20个扩繁场建设,认真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规模。认真搞好畜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支持畜牧业贷款中心和担保公司建设。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重点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原料短缺问题,开工严重不足,比如:肉牛、生猪、肉鹅、乳品等企业按设计能力开工率还不足50%,主要是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如不很好解决,畜牧业大省建设将是一句空话,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出政策意见,认真加以解决。&&&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重点,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问题,使其尽快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之路。首先,要搞好规划布局。根据资源优势、区位特点、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遵循工业化、城镇化规律和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业和未来发展重点进行优化布局。中部地区要重点发展粮食和生猪、肉牛、奶牛、禽蛋精深加工;东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人参、林蛙、鹿业、食用菌和中草药精细加工;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乳品、杂粮、杂豆、油料等特色产品加工;城市郊区要重点发展粮畜、蔬菜、花卉、奶业等高档产品加工。各市、县要根据全省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制定和优化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重复建设,坚决不上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使农产品加工业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其次,要集中建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这是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之所以有了突破性发展,主要是这项工作抓的好、做的实、有创新。今后我们更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发展,要按照儒林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从今年起,力争三年内完成县域工业集中区(农业产业化集中区)提档升级工作,把那些发展前景好、活力强的集中区建成面积再增加一倍。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我省农产品加工主要是资源型加工业,这是我们的优势。因此,招商引资一定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上项目,运用项目搞招商,通过招商引智、引技、引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搞好项目引进和对接,把符合我省发展需要的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未来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和有持续投资能力的企业引进来。要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方式,注重扎实有效搞招商,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企业达产率。第四,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加强科研开发。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层次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区域界限,鼓励企业间、科研院校间、企业与院校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领先技术。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要创造条件,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成果购买、资源互换、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关键技术,培育名牌精品,提高附加值,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财政专项资金、产业税收政策、金融手段要进一步向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倾斜。&&& 加快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是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和优势产业。两年来,我们实施的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深受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全省棚膜蔬菜一定会形成一个大的产业,不仅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也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园,还是设施农业的样板田,更是农民转移就业的载体和空间。2011年,全省要新建棚膜蔬菜5万亩,总面积达到95万亩。重点实行连片开发、集中发展、成规模建设,努力提高我省鲜细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进一步解决好省内蔬菜自给问题。有关专项资金和新菜田资金要按上述要求重点倾斜。要加大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强化人参标准化生产、园区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精深加工、市场开发和药食同源试点,较大幅度提高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快发展林蛙、食用菌和中药材生产,积极发展林业、水产业和绿色有机食品产业。&&& (五)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提出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省作为全国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任务很重。我们要及早谋划,提高标准,及时跟进。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搞好土壤改良、黑土地保护和土地整治。二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依法按政策用地,严肃土地执法,严格规范用地秩序,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违规批地、占地、征地行为,认真实施土地管理问责制,对于在土地征占地中出现问题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责任,确保基本农田红线不受侵犯。三是切实抓好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工作。目前,我省相继组织实施了西部土地整治、黑土地治理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土地治理示范县项目建设,总投资123亿元,涉及全省30多个县(市、区),这是我省农业发展史上土地整治工作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件大事,有关市(州)、县(市、区)和省直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形成合力、注重实效、切实抓好。今年要通过土地整治和黑土地保护,新增耕地5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万亩。要注意解决好项目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处理好施工主体与农民投资投劳的关系,处理好土地整治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土地开发整治后新增耕地承包管理使用问题。要严格项目工程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要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要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坚决防止和杜绝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确保项目建设数量、速度和质量符合规划要求。四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这几年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很快,对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功不可没。今年,全省新启动建设农机化示范区1000万亩,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0亿元,重点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要继续加强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农机化发展,尤其是重点解决好玉米收获水平低、水稻插秧滞后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提高30个粮食主产县全程农机化建设能力,继续搞好榆树、九台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继续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五是抓好种业建设。要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着力提高生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引导科研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开展商业化育种,对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实施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要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私繁乱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扰乱种子市场、坑农害农问题,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六是加快农技推广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装备和条件建设,完善功能,增强服务能力。七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水平,力争新建农户标准化储粮仓15万套,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八是搞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启动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提高气象服务“三农”能力,切实搞好东北地区人工增雨影响天气服务中心建设。&&& (六)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努力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土地家庭经营承包制度;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落实好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础上,今年重点启动和跟进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区改革。三是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要进一步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激励机制。按中央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要自觉履行支持“三农”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增加“三农”信贷投放,特别是增加农业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继续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继续搞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近两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认真执行吉办发[2009]38号文件确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法规宣传,制定科学规划,严细规范管理,强化为农户服务责任,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 (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支持和大力实施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今年,每个县(市、区)都要集中培育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集中培育2-3个标准较高、相对集中的样板区,做到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强化产业支撑,每个示范村都要发展2-3个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撤村并屯、整治空心村、集中建设农村社区,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规模化、组织方式合作化进程。要以“四清四改两化”为重点,突出抓好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郊区环境整治工作。继续落实省市县三级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责任制。今年还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继续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省农村民生实事主要抓好13项:1.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2.新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0万人。3.新改造农村泥草房20.4万户、林区棚户区4.26万户,继续搞好垦区泥草房改造试点。4.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5.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6.新建和改造乡镇变电所(站)116个,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7个、乡镇75个、村1135个。7.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超过60%,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率达到100%。9.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年人均补助标准增加到989元。10.扶持建设3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3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4000场,实现全省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11.改善乡镇初中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室装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1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争达到全省县(市、区)的50%。13.实施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跃升工程,实现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并将下发《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决定也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我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和2/5。我省水旱灾害比较频繁,建国以来共发生较大洪水22次,近30年来发生10次大洪水和较大洪水,近10年来连续发生大面积干旱,干旱已呈常态化趋势。实践表明,洪涝灾害仍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事件增多,全省水利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我们必须把水利工作摆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方略,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把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为“三化”统筹的重要支撑,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合力兴水,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人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六要坚持突出重点。按照上述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是制约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突破水利制约,推动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继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十二五”期间,要新建松原灌区等3个大型灌区,基本完成14个大型灌区和10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24处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完成54片重点涝区治理。切实增强农田灌排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完善渠系配套,加快涝区治理,全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总面积达到3200万亩。今年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全省重点启动1000万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二)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近年来,我省大江大河治理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的洪涝灾害,突出暴露了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性,也暴露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紧迫性。因此,从今年开始,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整治的同时,按照统筹谋划、统一实施、整体推进、完善提高的要求,重点推进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基本完成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2条大江大河支流、4条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完成规划内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内的137条中小河流重点段的治理任务。同时,完成22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山洪易发区50条山洪沟治理和33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任务。&&& (三)加快水利水毁工程修复重建。去年,罕见的洪涝灾害对我省一些水利工程破坏较大,修复重建任务时间紧迫、异常艰巨。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热切期待,我们要以对事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千方百计抢时间、争主动,帮助受灾地区完成修复重建任务。总的要求是:春耕播种前,要把影响春耕生产的水毁工程全部完成;今年主汛期前,要把影响防洪安全的水毁工程全部完成。其他水毁工程力争2012年底完成修复重建任务。&&& (四)科学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进一步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哈达山、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建设进程,全面完成主体工程,适时启动配套工程。中部引水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关乎到我省“三化”统筹战略的实施,关乎到中部城市群建设,关乎到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要加快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干流工程,力争“十二五”完成任务。要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提高普及率。同时,要搞好工程运行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五)切实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要求,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今后十年全省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省、市、县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以县和水利建设项目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使用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一规划,统筹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投放。大力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信贷资金投放。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基础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合力。&&& 同志们,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0一一年元月十二日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20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林省国有林场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