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dsfasdf

「四大」到底为何吸引学生?
按投票排序
作为过来人谈谈我的想法。以下回答可能超出原本问题的范围,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不喜勿喷。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工资。即使工资不是一个人考虑一份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也会是重要因素之一。四大的起薪不低,在应届毕业生中算高于平均水平的。考虑到以后每年30%~50%的涨薪,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这是一件好事吗?不全是,我认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使你陷入高收入的肥皂泡中无法自拔。我亲眼看见很多朋友,在四大做了几年之后,因为在外面找不到薪水更高的工作,被迫留在四大继续工作,即便他每天一睁眼想到要来四大上班就想把自己撕碎。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收入既然不是你决定是否进四大的唯一因素,那就不要让它成为你离开四大的唯一因素。第二,职业发展。的确,目前来看进了四大有很光明的前途。如果留在事务所,那么五六年之后只要表现得好,是铁定能升为经理的。职业地位和收入都进入了不错的阶层。如果干几年出来,进个好企业做财务分析或者财务经理是比较有保障的。但这个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3%以上,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在这样的高增长下,才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审计经理和高级财务人员的需求。自去年开始,中国开始步入了较以前低的增速。也就是说,未来审计经理和高级财务人员的需求的增速会下降。这意味着将来要升入审计经理或者进入高级财务岗位的难度会加大,也就是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达成同样的目标。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进了四大躺着就可以有很好的前途的。进了四大跟去其他地方一样,也是需要万分努力才能达成自己的成就的。第三,单纯的工作环境。是的,四大相比一些乌烟瘴气的企业,办公室简直就是单纯得不能再单纯。但要说四大没有勾心斗角,那就是睁眼说瞎话。刚进事务所的时候,某个合伙人曾经因为我不帮女同事提包而冷落我长达一年之久。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根本就不是四大的优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你受不了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又为什么要去加入一个有着复杂的办公室政治的公司呢?去一家工作环境轻松的公司不就行了么。第四,你为这些将要付出什么?1)超长的工作时间。比起投行律所,四大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别人收入高多了。要比就比相近的收入水平的。银行、证券公司还有一些肥得流油的企业,收入水平和四大差不多,但工作时间比起来就少很多很多了。因为这样超长的工作时间,你会失去亲情、友情、爱情。这都不是随便说说,对于一个经常见不了面的人,大家都会逐渐疏远的。2)健康的身体。几乎所有干审计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就我自己而言,毕业干了两年审计之后,竟然得了轻微脂肪肝。而我还算动作很快加班熬夜少的。这个毛病在我离开审计之后一年就好了。至于一些朋友,则深陷病灶。更有甚者,过劳死。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对我自己影响很大。3)迂腐的审计思维。这条比较有争议。迂腐是相对于商业经营而言。曾经我们的大合伙人被问一个问题,从经营者的角度,一个酒吧送客人优惠,是送酒好还是等同成本价值的现金好?合伙人竟然答现金好。我和绝大多数同事当时竟然也认为现金好。经商最重要的是现金流,而不是什么风险。看看审计把我们误导成什么样了!说了这些优势和劣势,总结一下:四大吸引学生,凭的是收入、职业发展。我们这个社会,也单纯的靠收入、地位来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四大提供的条件与世俗认可的成功如此接近,因此才会有无数学生挤破了头朝里面钻。可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没有想明白,自己内心的渴求是否与四大所提供的条件相同。很多人在拿到了四大的高薪和职业地位后,对自己的超长工作时间、每况愈下的身体极度不满,又舍不得为自己降薪在外面另外找一份工作,从而满腹怨气。这种状态是对一个人心理和生理的终极摧毁,导致一个人对未来不再抱有希望。它还会导致一个人变成大家厌恶的人,没人喜欢跟一个成天怨声载道的人待在一起。说这些并不是说四大不好,而是说,一个人要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被世俗的眼光所绑架。你要独立的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期望的生活是什么样,什么样的工作能够组成你所期望的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份工作不能达成你的期望,就换一份。以别人的想法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愚蠢的。以我国目前的教育,绝大多数人在踏上社会那一刻,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该怎么办呢?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请沿着大家认为正常的路走。但当你意识到你需要的和你所从事的不符的那一刻,要坚决的走到自己的路子上去。
掐指算算,到这个月底,在四大审计已干满五年。相比当年入职,如今四大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当初同届一起入行的同窗,如今也几乎全部转行(下家都很不错)。不过不管外界怎么看,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人也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看过去这五年的经历,感觉收获颇丰。这些经历我站在五年前的位置却不容易看到,因而很庆幸自己歪打误撞地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行当。为了避免让面临找工作的毕业生象我当年般盲人摸象,让我谈谈一个新人对这份工作所能期待的收获吧:1. 让自己锻炼一身可以糊口的手艺。这话说得凄惨点,但对于生性保守的人来讲,在事务所里的工作经验能被业内认可,不乏挑战的高强度工作能确实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再加上一纸CPA证书,实在是一种踏实的职业选择。而且这活计对天资要求不高,看重的是态度和投入。经验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说是越干越增值。捏了一辈子饭团的小野二郎的职人精神,罗胖子吹破天的所谓匠心,其实都有机会在这一行上实现。把自己当个professional也好,当个手艺人也好,如果你觉得自己适应不了那种人吃人比谁快的行业,或不屑于参与到越来越2B、不按套路出牌的社会竞争,不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大可以考虑到四大里潜心钻研个几年,实打实的积累自己的资本。除了少睡点觉,吃不着亏。2. 在项目制中快速培养管理能力。审计这行最常遭人误解的地方,是被认为这是一群整日只会跟数字打交道的人。其实,随便问问不管哪个级别的审计师就会知道,我们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跟人周旋:客户财务部,客户管理层,手下小朋友,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高级经理,项目合伙人,独立审阅人,税务部同事,企业风控部同事,公司秘书行政...每一个项目都免不了与这些角色打交道。尤其处在第3-6年阶段的中间层,更是处于各个通道的交汇处,每天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需要放下手中的正常工作来应付你这每天来问东问西的讨厌鬼的客户财务,不知道你整天在忙些什么希望请你来花的银子物有所值的客户管理层,要不啥也敢问要不啥也不敢问的小朋友,不停找茬只为保证审计质量的项目经理,高高在上又总喜欢出些高屋建瓴的大难题的合伙人...每个人的利益都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加上五花八门的工作方式...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关系网不亚于任何一类企业的环境,所不同的是,每一次的项目组建都意味着把这些过程重来一遍。那么你说,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自下而上的经历上述的各个角色,而且不止一遍,每一次都面对不同的人,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人的管理能力,对客户期望的管理能力,对项目协调的管理能力,对外部资源的管理能力,会不会有长进呢?3. 不断面对的挑战、越发有意思的工作。每隔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事务所的每个人都会感觉在工作上进入到一个不那么舒服的状态。新的任务和项目团队中新的角色不断地加载到身上,工作内容很少一成不变。第一年只是做做简单的资产负债表科目(我甚至一度有一段时间专业跑银行函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问,了解事务所的运作机制、审计程序和测试的目的,所属行业的基本特点等等,在明确的指挥棒下任劳任怨。第二年,就要开始钻研复杂的科目,带新人,从现场负责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再做多一两年,进入到上面所说的四面受敌、承上启下的位置,工作时间和责任陡增。同时会发现一次只关心一个客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常常要在数个项目间辗转腾挪,对时间和精力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再往后走,向着审计经理的方向努力,就要考虑维护客户关系,争取项目资源,协调合伙人和独立审阅人对项目的参与。到了经理一层,审计质量的责任落到肩上,基本不再做底稿,而是大量的审阅,同客户(尤其是财务总监,高管一层)较量,谈审计费,谈报告披露。并且开始参与项目竞标,事务所日常事务的管理等很多非审计的内容。一路向上,总有新的内容要承担起来。而每一次痛苦挣扎过后都是一次蜕变,这种打怪升级似的晋阶,让职业生涯最初几年的进步变得清晰具体。4. 工作本身带来的纯粹的快乐。这是我最后想说说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做审计这一行能带来的各种愉悦。有一部份快乐来自于数字。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像在扮演侦探的角色:根据关联科目的变动,与客户不同岗位的访谈,企业公开的经营状况,勾勒出数字背后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存在矛盾时就不得不推倒重来。就像一个游戏一样。另外一部份的快乐来自于客户的信任。能够帮到客户把账目理顺,对内控提出建议,最重要的,按时的出具审计报告,达到甚至超过客户的预期,那种来自甲方的笑容真是最好的奖励。而整个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其乐融融,虽然辛苦,但是目标一致,相互照应,也让这份工作变得没有那么难熬。
本来吧,这篇文是打算拟个类似《应届生拿到四大的offer是否要去》这样冷静中立客观的标题的。但是想到我虽然是个逃兵,好歹也在某家厮混过一年,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感情色彩,所以——干脆抒情到底,写哪算哪。时过境迁,如今四大的offer早已是京沪第二梯队以上院校的保底备选了。从前年开始陆陆续续接到师弟师妹们问询offer的电话,特别是财会类专业,诉说都快拿毕业证了工作没有着落。我总会问一句:四大投了吗?对方答:没有。我愕然:为啥啊?是有更好的offer吗?对方:也没有,但是大家都说四大好累好辛苦的,薪水也没什么竞争力了,苦兮兮拿那么几千块,户口指标也越来越稀少。我想想说的也是情理之中,并未夸大,又追问:那你想去哪里呢?对方答:央企!国企!公务员!稳定!福利好!有户口!要不就是金融机构!我继续:那这些去面试了吗?有戏吗?电话那端嗫嚅道:唉,人家要男生……于是我苦口婆心的劝导:要不还是试试四大的补招吧?毕竟四大招的多,也不限性别……这时对方那头一般都是沉默,良久说:哦,谢谢师姐,我再想想……放下电话的我,想起8年前在武汉接到offer电话时的欣喜若狂,觉得真是恍如隔世呢。但我还是忍不住会回忆起很多碎片,也就是这些碎片,在后来的日子里屡屡成为一个又一个坚定的支点。四大有个导师制,进来后会分配一堆小朋友一个经理,经理会请大家吃吃饭扯扯淡。一般人这样也就算过去了。但我的counselor特认真(或者说较真),正儿八经的发了邮件请小朋友们一定要开会。而且开会现场直接清点人数后,电话公放给没有来也没有请假的缺席人员,直接质问你在祖国美好河山的哪里玩耍,深深的震慑一下大家。接着自我介绍,哦,北大光华的本科(好厉害,大家心里仰望下)。再然后给现场的每个小朋友设置一个场景请大家解决问题。比如:你跟的经理特别变态,出差加班费和差补往死里扣,你想换项目,但怕其他项目组不要你,怎么破?比如:你在项目上负责哪块的底稿,但是没有人来教你,客户也懒得搭理你回答你的弱智问题,怎么破?我还记得他笑眯眯的看向我:某某啊,眼看着元旦,你亲爱的妈妈生日就要到了,你都打算好请假回家给妈妈过生日啦,但是1月1号凌晨你要外地出差盘点啊。怎么办?我谨慎小心的回答:刚上班的新人,一切以工作为重!counsellor拉长失望的语调:啊,你竟然不在意家人?!我惊慌失措的补救:不是的啦,但是工作上领导点了名怎么可以撂挑子……他又充满怨言的补刀:啧啧,你不怕妈妈伤心吗?就这样冷血的看着我在他设置的亲情or工作,to be or not to be的困境里团团打转,我终于忍不住了:请您明示!那要怎么办!只见他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摊开双手:我哪里说过我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啦。于是会议室里的小朋友们头上有黑乌鸦飞过,他继续深沉的卖萌——你们懂了吗?今天这个会,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在事务所工作,很多事情,很多困境,是无解的。当时我心里就千万头羊驼飞奔,心想那你开个劳什子的会啊!你这么黑事务所,你的合伙人TA知道嘛!就这样我带着对我尊敬的counselor深深的不解,开始了单调枯燥的审计助理小朋友生涯。有了他的《事务所七宗罪》这样开宗明义的presentation在先,我确实多了几分心理准备——比如当香港的经理把厚厚的p-file甩到我脖子上时,据他说他这是在跟我打招呼;比如从来没有盘点过的我被其他所借调,一个人出差到昆明(我居然还恐飞……),凌晨三点跟客户在街上打黑的去店铺盘点运动服时;比如发现自己问客户的问题自己都不懂,丢脸到被客户质问你大学到底学什么的,然后苦闷的加班到12点回家,发现cpa下个星期就要考试了的时候;比如下到番禺的厂里做项目,厂里欺负我们一群小姑娘新人来做审计,一桌菜让前面的员工吃的差不多了,剩下些残羹冷炙留给我们时(换到今天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吗?真没有。后来发现,有的事情可以自己尝试做些努力:比如我确实不喜欢全说粤语的项目组,我写邮件给导师说,能否收留我做你的项目。导师说:哇靠你不知道我项目很苦的哦,钱也不多。我咬咬牙心想只要不被人当二等公民也就得了。比如发现cpa真的太恐怖,我非财会专业毕业零基础,好吧那就别贪多,先主攻最简单的那门,每天加班再累,回来看一小时,就一小时。多一分钟累到恨不得扑到笔记本上就睡。结果出成绩那天晚上也是加班到要哭死,我真的丢开底稿打算写辞职信了,想想查查成绩吧就,然后发现经济法竟然有63,热泪盈眶感动的我默默的关掉了辞职信的界面,告诉自己:熬,继续熬。还有些事情就完全无能为力,只能自己持续建设强大的内心。恐飞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这是工作你要淡定。被客户奚落或者翻白眼的时候就想着,我只要拿到我要的资料就好了,回头让我们经理去和你对着掀桌子pk调账去哈哈哈。就这样渐渐习惯了客厅里永远有个打开的行李箱,随时准备出差之后;就这样渐渐习惯了跑回所里还得抢工位的日子后;自己慢慢的,也有了一点韧性。当忙季就这样昏天黑地的过去,以至于现在回忆起德勤像是多年前遥远的一个梦境。但留下的还是很多。比如我记得老板说:中文底稿里面不能出现一个英文单词,这样影响底稿的整体水平和美感!我还记得底稿的格式,字体,言辞他都有严格要求(我竟然忘了问他是不是处女座……)。如果看到不符合要求的底稿就不耐烦和焦躁到想砍人的那副神情,我也是醉了。多年后,他给我写推荐信,也像写底稿一样严谨,里面竟然有这么一句:“某某燃气项目”,以下简称“某燃气”。感谢他。不过,看到我这篇文,他势必又要抓狂了…… 比如他教导我们不要迷信报表上写的,和客户口中讲的。曰:“做审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你看三国演义里面说草船借箭,你算算草船表面积多少,十万箭又是怎样一个数量级,这完全不re啊!” 比如被我忽悠来财大宣讲会,以至于明明是华科大光电高材生偏偏误入歧途深似海,去了另一家四大的哥们,他基本养成了不出差不加班就在办公室看书准备各种考试的奇葩习惯。从cpa到gmat,之后跳到券商投行部还在准备保荐人考试。我幸灾乐祸的告诉他,为了怕他考不过,这考试已经取消了。哈哈哈哈哈。当然了,他会发微信照他那张凝结着汗水的注册会计师证书来羞辱我。于是我只能默默的打开台灯,假装在学点什么,要不内心会很惶恐。就是这样,四大这庞大的机器,把一大群青涩的毕业生丢进去,在大机器里轰隆隆几年,出来一帮所谓的专业人士。为什么这么辛苦又谈不上薪水很多,还是有人去呢?说到底,谁也不傻,四大出来的人,专业能力在所里是中等水平往上,醒目点的,出去的路还是挺多。这么拼又肯这么熬,无非是为了几年之后出来的时候,多一些选择。其实谁又比谁聪明呢,只不过项目量大工作量大,跑的客户多,见多识广点,四大的一天抵普通企业(不包括更加变本加厉的投行等……)1.5-2天,所以几年级出来都是有市场公认价码的。另外,四大的人被虐惯了,给人的感觉是:能吃苦,好用,大部分还过了专业资格考试。所以,中规中矩的去企业财务条线的,或者金融机构信贷分析/信贷审核条线的;少数能折腾点的去个pe/vc/投行,帮忙做做财务尽调;想转前台的去资管做信托/券商集合理财/基金子公司的跑跑业务;还有形象好点擅长应对的一票去企业的上市办公室或者董事会监事会,往投资者关系/公司治理路子上走了。当然了,还有我这样少数的逃兵异类,做着和四大没什么直接关系的活儿,但靠着当年被敲打无数遍养成的工作习惯,努力想在这个领域里做的更专业点。以上。不想为四大歌功颂德,这年头拿个四大offer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儿,但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我要真诚的说:在这里你辛苦的日日夜夜,会有回报的。不会一夜暴富,但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储蓄罐,每努力一天,存下来一点点手艺和小小的资本。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终将收获。很絮叨的一篇文,以此送给当年带我入行的counselor,还有项目上和我并肩作战的所有前同事们。祝我们大家各自安好:)
不请自来。作为入职某大刚一年的新职员,借知乎说两句。话说看到的签名,我一度以为我们在同一个合伙人手下干活,还专门查了phone directory.从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寻找工作而言,所思考的无非以下维度:知名度。四大在应届生中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杠杠的,毕竟每年都数以千计的从各大高校招人,口口相传,夹杂点称赞或者鄙视的私货,总归离不开应届生的眼。哪怕清北两大高校也喜欢揣着四大offer(录取通知书)保个底。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应届生从一入校便专注于找工作,有的可能出国未遂,有的大四才开始找工作,有的准备考研的时候拿个offer求稳(比如我)……这一人群如果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充分的话,反正四大大家都知道,听说也不错,那就去呗(我会告诉你们这就是我咩)。成长。我不知道有多少曾经雄心壮志的应届生会坚定寻求一份具有成长性好的工作,职业发展明确而踏实。一年前还图样图森破的我就是因为“成长”这两个字最终去了某大,虽然现在想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但毋庸置疑,四大还是给予了入职者在职业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中极大的支持。Technical(技能). Team work(团队工作意识) Leadership(领导力)如果和我一样是某大的并听过孙经理上课的一定对这个铁三角相当熟知哈哈。在四大,若能从小盆友一步一步做到senior in charge(项目主管高级审计员),这三点职业素养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名声。财务界,四大还是很有声誉的。这点毋庸置疑。虽则安然事件对曾经的“五大”名声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的影响,但四大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上还是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事实上,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层以上的财务人员超过70%有四大背景(具体数据记不清了)。在国内,四大的地位当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四大的地位相差甚远。(深叹一口气,我一直觉得国内四大想扭转颓势只能等到天朝真正实行市场经济,而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我是不是太悲观了 ) 但是,但是,也不用太悲观。我知道的好几个senior(高级审计员)跳出去那也是年薪四五十万的水准啊哈哈。是不是觉得很有钱途哈哈。不过他们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牛逼,也不是纯靠四大的牌子,想进四大的筒子们不要想多了。薪酬。四大的薪酬水平极为公开。A-level(审计员级别) 6K打头,S-level(高级审计员级别) 10K往上, M-level(审计经理级别) 30K左右。从entry level(入职水平)来讲,Associate的工资确实强差人意,考虑到四大谈之色变的工作强度,确实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工作。但是,从A到S的发展路径几乎是人人可以达到,从S到M,近年来虽坑变少了难度加大,每年promote(升职)的人还是很多的。至于再往上的SM(高级审计经理)甚至是Par(合伙人),就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到的了。这样的一个涨薪的水准在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加个PS吧,说说自己的感想:年审的时候,确实很累。当时就觉得我是不是脑子抽了,堂堂**大学的非优秀但也非傻逼毕业生居然来这么一个钱少事儿多快速致病的工作,一度产生了迅速离职的念头。但是,但是!当我下了peak season的时候。那怎叫一个爽字了得啊。9点半上班,5点半下班,中途没事,你可以上网聊天打屁看电影,也可以自习excel学注会& ACCA。忙季的时候很忙,忙各种新知识各种无用功各种tough客户(指比较难以相处的客户),忙的不知不觉自己就成长了。闲的时候很闲,可以做你爱做的事情。对了,PS还要再PS:这篇的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因为我在闲季呀。如果我在忙季,嗯,说不定我已经辞职了也不一定呢。
作为一名在四大作到高级经理,现已混在企业的过来人,谈一谈我的感受。 1. 四大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尤其是税务,不断有新的文件,新的模式,新的方?出来,你需要不停思考,学习,积淀,创意,才能提供价值。学习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 2. 一群和你共同志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一起成长,一起开心,一起郁闷,一起加班,一起喷愤,苦亦乐。 3. 上下级关系不明显,我在第一年就能和大par谈心,很多par很平易近人。经理有时也要讨好s,要以德,以技服人,单纯的命令不一定管用。虽然有政治,但有能力一定能出头,企业是平行架构,而不是垂直架构。理论上只要撑得下去,就能作par。 4. 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虽然上面说理论上都可以作par,但是你要考虑身体是否可以。家庭是否允许。我也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离开的,现在企业管税,生活工作得到平恒。再有,作为咨询,如果不了解企业和企业管理层的需求而给出的意见,在我看来就是屎一坨。所以也应该在企业里滚一滚,才更好地作所谓的筹划。 总的来说,四大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或是每个四大人的终点。这些作过多种投资,发现收益最大的还是投资自己。去四大,用自己或长或短的几年青春作为投资筹码,得到一个清晰的起点,一个还算确定的未来和傍身之技。你可以继续在此之上前行,作投资人,作分析师,作财务总监,或者开个小所。呵呵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我是2007年毕业后加入这个行业,LOCAL所呆过,普通外资所呆过,四大呆过首先,四大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出路确实有很多,镀金也很不错,可以在这里打下相对扎实的财务基础,公司名声也很不错,但是要考虑到一些问题:就如前面的朋友所说,很多人被不高不低的工资困住了,出去同等薪水的工作找不到,低工资又不肯屈就.至今,我还有很多同事依然奋斗在审计的第一线,除了我上面所说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路;四大确实是比较好的跳板,PE银行方面的情况我个人不是特别熟悉,因为当年的同事去的不是特别多,也和当年的金融危机有一定关系,大多数同事去的依然是企业,然后这就是四大人员浑浑噩噩问题的关键了说实话,我经历过以后,才明白,企业所要的人才和四大人员的本质,是有一定区别的,大多数企业,他们需要的财务相当多数是从企业内部做起来的,因为这样的人才对于企业内部的沟通流程,突发状况,有着一定经验的人才,而这一点是四大人员所欠缺的,有人或许会说,四大出来的,很多做财务经理,OK,确实有一部分,但不多,因为财务经理在一个企业内,真正用到财务知识的时候,其实不多,多的是和各个部门老大打交道,长袖善舞的能力,这一点,老实说四大的人员很欠缺.基层财务人员四大不会做,企业也不会要,财务经理很多人不一定胜任,剩来下的只有财务分析,报表合并,成本核算分析等这样一些中间岗位,而很多四大的朋友也是去这种岗位的多,而且一些好的公司,也乐于招聘四大的人来做这样的岗位;前几年尤其是0809年以前,整个经济的形势还不错,岗位也多,但是这几年,形势不好,很多公司的岗位全都CLOSE,四大的出路,比起当年,差距肯定是有的此外,前面一位朋友说到的健康问题,很不幸,我的心脏病就是拜这个行业所赐,那时候加班的太厉害,诱发了隐性疾病,所以,每当我和我大学的学弟学妹讨论四大的时候,我一定会加一句,好好锻炼身体.最后,一句话,一个一直在招人的公司,必定也是一直在走人的公司,而一个一直在走人的公司,也必定有其问题,一切看你的取舍,看你要什么,你真的喜欢,觉得值得,那就去,就这么简单
作为过来人,讲讲四大的魅力所在。1、较高且稳定的薪资水平。应届毕业生,毕业直接5~6k的起薪,正规的五险一金,10天年假,其他一堆传说中的福利(德勤的半块月饼?),13薪/bonus,CPA的Q pay。这些单独一项可能都不算什么,但是结合在一起,基本上一些只有大牛的外企才能提供,如投行、美资财富500强等。2、非常高的品牌形象。如果是相关专业学生,从大学入学就会不断被四大的名字不断冲击,国际化、行业旗舰、专业、多元化,这些品牌形象,给人以高大上的印象,吸引着单纯的大学生。3、高大上的工作状态,套装、衬衫、领带、电脑、航班、核心CBD的办公室,这都是商科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状态。想想就是实现梦想的舞台。4、迷人的工作机会,任何一家四大招聘都会宣传自己的Global Development Project(德勤的叫法,简称GDP),任何staff都有外派到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当然平时你也会有很多参与国际项目的机会。5、平等的工作平台,四大都很关注自己的多样性,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平台有丰富的机会。几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有几乎平等的工作机会,只要你能努力、智商也还够,职业生涯都能取得不错的发展。在这里,不会过多考虑你的家庭背景、学校背景,一切以工作论成败。6、专业的培训机会。每年少说100小时的培训,200天以上实地项目的On-job training,每天都是在成长,每一次被training,都是一次专业知识的提升。以上,彼此都会有一些交集,但汇总在一起就是四大的魅力之处。
钱是你想挣就能挣的吗。工作是你想找就能找的吗。迷茫是你想克服就克服的吗。幸运的是,当你需要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时候,下面这三个问题你还不需要回答:幸福是什么?健康重要吗?我到底是谁?所以,很多人来了四大,比如我。
四大有很多被褒奖的地方,也有不少被吐槽之处,近年来应该是吐槽更多了。前两天和一个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担任财务总监的前辈交流,前辈说:“从专业水平上来看,四大和local firm的差距是越来越少了,早年讲国际准则的时候,大家是真不会,只能请四大。现在差不多了,但其实用过四大的,还会选择四大,无他,专业精神还是很值得佩服的。”是的,我个人认为四大最能吸引应届生的恰恰就是一种专业精神(Professionalism)。什么是专业精神,答主早年参加培训的时候看到的印象深刻,在此与大家分享。What is Real Professionalism
题目问的是吸引“学生”,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四狗,并且在四大有过三个月的实习经历,所以应该还蛮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我是2011年入学。北京。四大在某段时期还是很吸引我的,但也仅限于某段时期而已。具体来说,是从我接到这个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开始,到大三结束。在这段时间里四大之所以能够吸引我,是需要很多先决条件的。比如2011年,北京的落户政策还没有这么紧,等等。而四大本身所具有的几个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只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说):第一,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关四大的“传说”。这些“传说”,我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听到了,而“传说”对学生往往有着极强的诱导能力。有关薪酬的传说,有关晋升的传说,甚至有关跳槽的传说和各种花边新闻,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后来啊,大一的时候学院会请一些目前是par的校友来分享人生经历,我当时第一次见par,她是从一辆奔驰上下来的,而她在做演讲时,我只感觉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光芒,一种在我们这群小菜鸟眼中无与伦比的气质。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四大很吸引人。第二,在2011年和2012年,北京四大的起薪和涨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还有一点很关键的是,那个时候被delay的概率不高,在我2013年底去实习的时候,据说从A2升A1被delay的概率就超过了25%,而从A1升senior的delay率超过50%。第三,我在四大的实习分为两段,在两个部门,先风控,后审计。在风控的实习结束后,四大对我的吸引力依然非常强,因为在风控的那段日子是我大学期间最快乐的两件事之一。那时候很累,在期末请假去实习,六天跑了三个省五个城市,并且还要我作为带队的带着一帮实习生。但那种充实感,任务完成后的那种自豪感,会给人充分的满足感。我当时和我的一个哥们儿(一起实习的同学)说,就该趁着年轻使劲儿折腾,年纪轻轻去个国企待一辈子多没意思?那个时候我想的是:只要给我offer,我就去。后来我真的在大三就拿到了offer,但是四大已经没有那么吸引我了。我上大一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我们的班主任(不是辅导员,是管学业的班主任,教授)。在班会上,班主任问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我说进四大。我们班主任的脸色当时就变了,我清楚的记得那句话:“进四大干什么?”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我不知道四大有什么不好,但现在,我开始慢慢明白了。第一,这里是北京。我热爱这个城市,我想留在这里,但是,户口呢?第二,我上面提到过有关delay的问题,我进去之后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还有,跳槽真的那么好跳吗?第三,四大的薪酬和福利还有竞争力吗?今年又涨薪了,但是当我从HR那里知道这个涨完之后数字后,呵呵。第四,我在审计部的那段实习是在两个项目组,第二个项目组的那段时间简直是个噩梦。我在风控组时的经理听说了我的这段经历后都觉得我实在是太可怜了。这段实习经历,能够让人迅速成长,但也让我对四大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现在,我慢慢了解了一些有关就业的问题,我觉得题主可以把这个问题改一下了:四大还像以前那样吸引学生吗?在这里补充一个数据,刚刚拿到的数据。我们的师兄师姐,就是今年六月刚刚毕业的那届本科生,有8个最终去了四大工作,而最初签的offer(不是三方协议)超过了50份,我们学院一个年级本科生240人左右。不管怎样吧,作为一个曾经把在那里工作的经历写进简历的学生,我很感激四大。它让我有机会体会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让我把学的知识有机会应用于实践,有机会提前认识这个社会,提前遇见未来的自己。那里是一个适合人成长的地方,但是,是否成为我们最终的就业选择,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而不只是依靠吸引力就决定的问题。有点儿跑题了,抱歉。
好吧,我也来认真的回答这问题。其实 说的很多我也深有体会。它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工资、看起来体面、职业发展。工资。第一年月薪6K,税前。到手差不多5K,这比一般应届生可能差不多,但是加上出差补贴,有半年每个月会多2、3K,到手就会有7K多。(当然我是按我的经历来说的,也会有人碰上不出差的项目,补贴自然少很多)。每次收到发工资7K多的短信时,心里还是会偷乐的。遇上好年头,加班费给的多时,月薪能上万。然后就是每年的工资都会涨20%-40%。体面,这个要看对于谁,四大怎么说还是有声望的,很多人会觉得进去的人,怎么说也是above average的。职业发展,确实进去里面会学到很多东西,第一年进去的被称为小朋友,同事多数会包容你,会教你,只要犯的不是大错,会给你机会。然后慢慢会对你又要求,教过一次你最好不要问第二次,然后一定每一步都小心,不然你不知道哪天会被人Q。(Q是四大用语,就是觉得你的工作哪里不妥,或者对你的工作表示疑问,要求你解答)。所谓的职业发展,就是抱着个希望,我来这是学东西,这份工作对我的职业前景很有帮助。四大确实在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中充当了跳板,让他比那些从普通会计做起的升职很快,但是未来市场对财务人员需求怎样,还有没有那么容易跳,我就不知道了。然后我体会到它的恶魔一面就是,这里还是分等级的!Staff,Senior, Manager, Senior Manager, 分得很清楚,小的要会看大的脸色再行事。不过在这个社会,哪里不需要你会 “做人”,“懂规矩” 呢。忙季时这里确实很苦逼。接近连续一个月出差,没有周末,没有自己的时间。天天早上八点多起来,十分钟吃完饺子或者面,从早到晚,除了三顿、上厕所,一直对着电脑做底稿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坐到屁股酸,然后回酒店洗澡睡觉,睡前剩少得可怜的时间跟男友求安慰,或者男友已经睡了。白天要有事没做完的睡前继续做。要是被人追杀(四大用语,就是你上级催你交东西),压力大的闹失眠,会很难受。天天如此。跟富士康近似。那段日子有种卖身的感觉,我已不是我自己的。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就是一个念头: 我要离开这里。回到原来的城市时,简直有出狱般想哭的感觉。忙季的时候就是这样,去完这个地去那个地,赶完这个Deadline , 赶那个。也有同事会在市内出差,每天能回家睡,但是是晚上每天十一二点,或者一两点,连续两三个月这样。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算什么,确实每个人的容忍度不一样,你觉得年轻就是要经一番寒彻骨,才得未来扑鼻香,也是个人志愿。(上述是个人经历或同事经历,是否有代表性就看你怎么看了)
对于没有家庭背景的非北大清华或其他TOP50的知名院校的经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四大是一个次优选择;注意黑色加粗的四个定语,同时成立的话,四大也只是一个次优选择(运气好的话也有更好机会)。事实是这样的,对于经管专业学生来说,选择优先级高于四大的有:知名央企总部、银行总部、知名投行、外资咨询
公司、知名外资500强总部;只不过上述机会实在有限,不是一般人得的到而已。
泻药。。。楼上大牛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我简单说说。其实快毕业的大学生最怕什么?未知的将来。这件事对大三的我来说是最可怕的。那时我时常有整夜整夜的失眠,担心找不到工作,整天家里蹲。担心找到了工作,却又自己不喜欢,不知道该怎么办。担心找到喜欢的工作,但是工资太低不足以满足各方面的虚荣心。诸如此类,最最核心的是,担心将来没有办法实现自我价值。选择四大的理由是什么,可以分成两类学生来说。像我这般,财会专业的,本科毕业想进金融行业,除非非常优秀的,还是很吃力。一来金融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对专业要求高,对学历要求也高,二来这行工作强度也不是常人能比的。那除此之外,需要专业对口的,只有四大和企业了。四大相比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其他都是假的,就两点非常吸引,1是工资相对高,2是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毕竟刚毕业的时候你如何得知进了企业你一年能拿多少钱?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要多久才能升职?每年能有多少涨薪?三年以后你能对财报所有科目有一定了解么?还是做完三年还是个小出纳?这些变数太多,但是四大却明确的给你了所有你想要的信息。非财会专业的,不大理解他们的思路。不过可以理解一个莫名奇妙专业的,比如什么历史专业诸如此类,如果本身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兴趣,进入市场之后也发现没有合适自己的工作,那么四大的确是很好的选择。没有专业限制,工资要比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要高那么几千块,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吸引。当然四大也有别的地方很吸引。早上上班不打卡;在哪里都能遇到愿意教你的同事;可以见识很多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运作;像学校一样的工作环境;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基本永远都在所有立场所有矛盾的核心做着三夹板,的确是很锻炼人,也可以展开一些视野的。最后一段码了删,删了码,还是算了,就写到这里把。==================看到楼上 的 这段话:‘ 你们一辈子那么会考试,那么听父母老师领导的话,那么符合父母老师领导对你们的要求,那么闪耀,名字每次都能在榜上左上角,你们都是特好的螺丝钉,30岁看起来像50岁一样还没结婚,一辈子的劳碌命,向你们致敬。(我承认见到逼格,又没忍住。)’ 我很想哭。
这个问题被问过很多次,自己也问过自己很多次。作为一个签了四大的应届生,每每长辈朋友得知我的选择之后,不是一脸苦相就是脱口而出一句:很辛苦的诶!!就在昨天,实习的地方隔壁team的大boss得知我去了四大,一脸半惊讶半苦逼混带着不解的表情。我:你不要这个表情嘛,我知道你在想什么~boss:那你说我在想什么啊?我:就是 这么辛苦的地方你去干嘛啦,对伐boss:还有呢?我:还有啊??还有第二层啊??boss:对啊,当然有第二层。我:我想不出了。。。boss:那算了我:any suggestion?boss: take care我:of myself?boss: of yourself, your family, your friends, your boyfriend, your husband!我:噢!第二层在这里啊!这是一个外资银行大boss对小姑娘去四大的看法:1.辛苦 2. 终身大事没着落之后她又问了:你为什么去四大啊?为钱?为名?为利?我:好像都不是,就想打打基础,挖掘一下自己的潜力。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四大,不愿意后悔的。1. 想进入金融业,我本专业是通信工程,辅修金融,对于搞研发搞技术支持之类的完全没有兴趣。也许有人要说,可以去读个金融硕士,不是没想过,但是在国内读时间成本略高,到国外读,转专业申请不到好学校,很有可能最后海龟变海带。所以我觉得把四大作为踏入这个行业的基础,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四大不挑专业,海纳百川。2. 楼上说不低的工资这一点,我想修正一下,应该是未来可以预期的不低的工资。说实话,本科毕业6k的工资,少吗?不少了。但是多吗?完全不多。并且结合繁重的工作量以及基本为零的加班工资,性价比可以说是倒数的。但是这只是第一年或者前两年的情况。重点就在于,如果你熬下来,未来可预期的工资应该还是不低的,不管是在firm内还是跳出去,当然前提还是你熬得下来。3. 作为应届毕业生,私以为去一家有规模,管理模式成熟的大企业熏陶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相比小企业,可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了局限,但是无论是你的思维模式,待人接物,专业知识都会得到比较系统的锻炼。众所周知,四大人流动率高,能够相信她的培训机制必须要完善才能弥补流动率高的缺陷。所以我一直是抱着把四大当成培训机构的心情来面对外界的质疑的。4. 针对办公室政治的问题,不可能没有,只能说四大对于应届生来说更介于学校和真实的办公室之间,因为四大每年招很多人,大家同批进去的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大多都不会心眼很多,但是中高层之上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金字塔形的,单纯的都在下面,人多,所以应该还蛮融洽的。5. 抗压能力的锻炼。大家总说四大辛苦辛苦,过劳死之类之类的,但还是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坚持下来了,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本性和能量值不同会有不用的价值衡量。我相信那些选择了四大的人都是对自己有充分了解的。拿我来说,我属于同龄人中精力比较充沛,闲不下来的,非常喜欢忙碌的状态。我也去事业单位实习过,早上8点上班,中午2小时午睡,下午4点下班,中间还有约2小时无所事事。有些人可能会咆哮道:这么舒服!可是请允许我犯贱地觉得,实在是太无聊了!虚度生命啊!!确实大部分人都喜欢舒舒安逸的生活,可是我就是这么贱怎么办,我就是觉得年轻的时候不能这样浪费青春,我希望等到我老的时候想到20几岁的时候曾经做过些什么感到自豪,而不希望想到自己青春都耗在了在办公室玩电脑上。最后总结一句吧:你眼里有价值的事情,也许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毫无价值,我们不能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价值,只要你自己觉得有价值,你的最亲密的家人朋友能够理解你的价值,这就够了。
第一次回答,过来人。三年前从四大resign 是因为受不了老板每周六晚必打电话让我现在的想法有些不同,1. 财务这一行,四大的背景确实有很大优势;2. 如果熬得住,混到经理,pay 还是不错的;3. 作为小朋友,刚毕业进四大会过的开心不少,毕竟都是同龄人,和大学很像;当然,不建议姑娘去,太耽误事儿。当然,找老公去的姑娘除外。
当年大学毕业时拿了KPMG的offer,没去。还有另一家也到了final interview,但因为没答出来什么是QFII而露了馅儿,没拿到offer。身边同学很多都去了四大。据我自己的体会,四大的offer当时是用来“保底”用的。有更好的就不去了,但如果没找到更好的,就去四大——我猜我身边的同学也多是这个想法吧。就是明知道四大并不是个完美的工作,但也还算是一个比较稳定、体面且有比较好收入的选择。
作为一名准四大小朋友,去年的宣讲会“轰炸”、各项网申、面试等等还记忆犹新,所以从自身的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1.不低的工资。这个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我这里的数据是一线城市起薪6000元,二线城市起薪5400元,还没有算加班费。和其他许多外企以及公务员福利来说不算高,但对于毕业生,基本的生活质量还是有保障的。2.对职业发展比较好。当然这个不完全是工作决定,还需要自己有意识地加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考CPA以及相关证书。一方面,四大内部的升迁安排比较透明;另一方面,即使离开公司,你的专业知识、专业证书也是被认可的,也就是我们普遍说的“跳槽容易”。3. 相对单纯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是升迁都已公示,相对更透明一些。另一方面,我自己的理解是:不同组织需要有不同的决定人才和职位的方式。有的可能更需要你去“钻研”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关系,有的可能更看重你的工作能力。“四大”对于人的挑选,可能更多是通过工作量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挑选,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种工作强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种高强度之下做到高质量。所以绩效会出现区别。但由于是凭实力说话,相对而言不会有那么多“办公室政治”(不是说没有,毕竟还没有感受过,不下断言),人际关系会单纯不少。4.一般愿意去“四大”的学生对高强度的工作和加班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个很明显,在宣讲会时这个问题就被反复提到。也就是说,“四大”吸引的是学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3年前某中上985本科毕业时,感觉四大算是中档offer,至少没有大牛选这个,我们那会基本四大行省分行算是接近保底的选择,四大和分行在大家心目中就基本平行。很多有事业心想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就签了四大。看起来招的人鱼龙混杂,就在学校的表现来说,只能说进去的都是中档学生。现在看起来当初进四大的同学都还混得不错,一来收入确实涨起来了,二来去的都是有斗志的,在这个环境里感觉很有奔头,还在往上走。今年形势不好,不少当初出国的或者读研的最终也选择了四大,似乎就不太值了,尤其和自己本科就进去的同学相比。
对于没有家庭背景的非北大清华或其他TOP50的知名院校的经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四大是一个次优选择;注意黑色加粗的四个定语,同时成立的话,四大也只是一个次优选择(运气好的话也有更好机会)。事实是这样的,对于经管专业学生来说,选择优先级高于四大的有:知名央企总部、银行总部、知名投行、外资咨询公司、知名外资500强总部;只不过上述机会实在有限,不是一般人得的到而已。
钱多!一年五万,三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sfas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