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式是指什么》??

您当前的位置:&>&&>&
&下列公文格式中,_____属指定性格式题目。
C: 秘密等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指定性格式题目,即公文的必备要素,标题是公文必备的要素,A、C、D是选择性要素。
好东西分享一下:180被浏览14,938分享邀请回答1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您的位置: &
公文文书是什么 正文
公文文书是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什么是公文
什么是公文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即公文文书,又称文件。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记载工作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这些机关或组织都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有关的章程、条例建立起来的,是具有法定地位的。这种法定的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办理公文的权力。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有自己主管的事务与办事意图它们在行使法定职权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字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公文的法定效力是由公文形成者的法定地位所决定的。公文的规范化格式 ,不仅增强了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也方便了公文的处理。
4、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处理政务、办理事务的重要工具。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通过公文这一工具来表达意图,处理公务,实施管理。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则使用“报告”;向下级布置工作,则使用“指示”或“通知”;向有关单位联系公务,则使用“函”;记载会议议决事项,则使用“决议”或“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它是伴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生产的继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与经济活动中都要凭借文书这一工具来进行彼此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说:“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衣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在这里,恩格斯把文字应用于文献记录,即文书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评价是很高的。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指出:“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的发展,商业更需要有条理的书信来往??”这段话,科学地阐明了文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文书在国家管理工作和社会经济效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灿烂的历史文明,就是凭借那些帙卷浩繁的、不同形式的文书记载而传之于世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文化。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结绳记事”的办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越来越复杂的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又渐渐产生了表
意与表声的原始刻写符号与文字。这在我国古代的经籍中是有记载的。“人类有政治之组织,即有法令。有文字之法令即有公牍。”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夏、商、周三代。《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闭饫锼档摹笆槠酢保褪侵傅氖怯梦淖肿魑镏试靥宥纬傻奈氖椤S辛宋氖椋拍芄岢雇持握叩囊馔迹允迪稚缁岬男畔⒋荩疟愫凇爸巍薄安臁庇搿薄N氖橐簿统闪酥问赖墓ぞ摺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王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是我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文书珍品。到了西周,则设有专门管理文书与起草文书的官吏了。据《周礼?天宫?宰夫》云:“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汉郑玄注:“治藏,藏文书及器物,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这说明,在我国,作为国家管理工具的官文书的产生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一种暴力机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就要制定和施行政令。我国早在夏商和西周奴隶制社会,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公文的作用。现在保留下来的《尚书》,即上古之书,儒家尊称为《书经》,其中不少就是统治者对属下和民众发布的指令性下行文书,包括“诰”、“誓”、“命”等文种。如《汤诰》、《大诰》、《康诰》等篇,就是当时统治者商汤、周公、成王发布的告民众书;《甘誓》、《汤誓》、《牧誓》等篇就是当时统治者夏启、商汤、周武王在出征前向军队发布的誓师词;“命”就是统治者发布的命令,如《文侯之命》等。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有关国家政力大事的,故《荀子?劝学篇》说:“《书》者,政事之纪也。”所以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秦”,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就是在秦王朝建立之前,秦国客卿李斯向秦王呈送的一份意见书。它用大量事实,反复论证,终于说服秦王收回了驱逐客卿的成命。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两汉时,官府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的平行文种“移民”的使用也逐渐多了起来;下行文则有“令”、“谕”、“教”等。
秦汉以后,以至明清,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下行、上行、平行的公文种类不断演变增多,据徐望之《公牍通论》所计,不下六七十种,这说明了历朝封建统治者对公文的重视,也反映了政权机构工作的日趋细密。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适应其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需要,对沿习已久的封建王朝的文书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简化文书种类,划一公文程式。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内务部奉大总充令,颁发了《公文程式》五条,指出:“现今临时政府业已成立,所有行用公文程式,亟待规定,以期划一,而利推行。”并规定行用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明确了这些文种的使用范围。从而废除了封建王朝几千年来所使用的“制”、“诏”、“诰”、“敕”、“奏”、“表”、“笺”等公文名称,表现了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这也是公文名称上的一次革命。在此,在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为了适应其统治的需要,又多次对文书工作进行改革,增加了一些文种。语体也由文言文发展为半文半白,并规定公文必须使用标点符号。
可见,公文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历代政权的性质,也反映了统治者的需要及其对公文在行
政治权力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如前所述,公文是统治阶级实现自己统治的一种工具,文书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并为其服务。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书工作,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为实现党的纲领,推翻三座大山,争取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的伟大事业服务的。它和以前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文书工作在内容、形式、工作方法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出现,使我国的文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
在机关工作活动中,常常出现“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种概念同时使用的情况。如文书、文书处理、文书工作;文件、文件拟写、文件往来;公文、公文格式、公文立卷等。这些概念有时还可以互为通用。如文书处理也可称为文件处理、公文处理;文件往来也可称为文书往来、公文往来;公文格式也可称为文件格式、文书格式等等。这就说明,在机关工作中,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场合,分别使用这三个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书、文件和公文三者之间是可以互为通用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沿革和使用习惯,以及其他原因,在不同的场合往往强调不同的侧面,有着不同的称呼和用法。
文书一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极为普遍和广泛。它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文书还可以指一种职业,如某某人在做文书工作,也可以指职务名称,如文书、文书科长、文书处长等。
文件同文书一样,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如一次大型会议,会议结束之后,要将会议文件立卷归档保存。这里说的文件,即指会议形成的有规范格式的正式文件,如会议纪要、决议等,也包括会议进行中的简报、领导讲话、代表发言、会议纪录,甚至还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有关资料。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如:中共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等具有规范格式的正式文件,人们往往郑重地称之为“文件”,而不称文书或公文。就某一单份的文件来说,人们也习惯地称之为一份文件,而不叫一份公文或一份文书。
至于公文的概念,它的特指范围是很清楚的,是指各级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二产生的文书或者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公务文书或者公务文件的简称。
从一些史籍的记载来看,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个要领是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有一个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文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贾谊《新书?过秦下》:“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王充《论衡?别通》也有关于“文书”的记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这些地方所说的“文书”,是泛指古代的文籍图册。在我国先秦时期,“文”与“史”是很难分开的。“文书”的概念范围要大些,一些有史料价值的文字材料都可称之为文书。
汉代以后,文书作为公文与案卷的含义才逐步被确定和沿用下来。《汉书?刊法志》:“文书盈
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唐元稹《望喜驿》诗有“满眼文书堆案边,眼错偷得暂时眠”的句子。这些地方所说的“文书”就是指的公务文书。
“公文”一词,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汉代多称文书,称公文较少。三国以后,多称公文,指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如《后汉书?刘陶传》:“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是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等人势力强大,可能聚众起事,但州郡官员只是口头相互转告,不肯以公务文书的形式上奏朝廷。《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中也有“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的记载。自此以后,公文就成为公务文书的统称了。
“文件”一词,大约在清末才出现,当时在外交文书中提到“寻常往来文件”,“交涉文件”等。宣统三年五月,朝廷三年五月,朝廷颁布的《内阁属官官制》,将“掌本阁公牍文件”,作为承宣布厅职责之一。后人承袭历史,文书、公文、文件这三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篇二:一般公文常识
1.公文的性质是什么?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公文的性质是具有法定效力。法定效力,按字面理解就是法律规定的效力。既然是法律规定的效力,也就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效力。
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就要求:
第一,公文的制发机关必须具有法律地位,是依法批准成立的机关。我国《宪法》规定了从国务院直到乡政府的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
第二,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法律要求。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具有法定效力,企事业单位的公文是否也具有法定效力呢?应该说凡是依法批准成立的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也具有法定效力,不过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效力不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具有执法效力,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不具有.但仍有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效力。
2.公文的作用是什么々
公文的作用定义为“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这是第一次把公文的作用提高到“依法行政”的高度来认识。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依法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各种公务活动,而公文则是其重要的工具,是具有法定效力的凭证。把公文的作用提高到依法行政的高度,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公文处理工作中的体现。
3.为什么要划分文种?
第一,文种是公文行文方向和内容取向的标志。例如文种是“请示”,便能知道行文方向是上行文,内容取向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第二,不同的文种其适用范围、写作要求、发送范围和处理要求是不一样的,标明文种,有利于公文的办理。第三,便于公文立卷、归档和查询。因此,凡编有文号的正是公文均应在标题中准确标明文种。
4.如何确定文种?
一是根据行文方向,二是根据行文内容。
公文按行文方向可以分为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的上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的下行文;向不相隶属机关行文的平行文。不同的行文方向有规定使用的不同文种。如上行文的文种有“请示”、“报告”;平行文的文种有“函”;下行文的文种有“命令、决定、批复”;行文方向确定后还要根据行文内容,如行文方向是上行文,公文内容是请求指示或批准,用“请示”:是汇报情况或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用“报告”;是列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用“意见”。
5.什么情况下用“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从“决定”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必须用“决定”,而其他事项要掌握“重要”和“重大”原则。“重要”是指程度而言,“重大”是指范围而言,也就是说,一般的事项、行动或奖惩不要用“决定”,可以用“通知”、“通报”等,同时注意,由于“命令(令)”运用范围只有“嘉奖’,
“决定”就是“惩”的最高文件形式。从发文形式来看,“决定”一般要用文件形式,而不采用信函式公文形式。
6.“公告”和“通告”有什么区别?
一是范围不同。“公告”是对国内外,“通告”是对社会各有关方面,显然只指国内。二是内容不同。“公告”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是具体操作事项。三是发布机关层次不同。“公告”的发布机关一般是国家机关或者国内外广泛了解的大的社会组织;“通告”的发布机关则因事而异,没什么限制。四是发布的形式不同。“公告”一般要通过新闻媒体;“通告”则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也可以采取张贴、揭示方式。
7.“通知”有什么特点'?
“通知”是适用范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通知”按行文方向和内容可以划分为告知性通知、批转性通知和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按通知对象可以是平行文,也可以是下行文。通知事项一般是具体活动事项,如会议通知、活动通知等。告知性通知内容单一,形式简便,可以拟标题,也可以只冠“通知”二字;可以标明发送范围,也可以不标发送范围;可以盖章,也可以只落款不盖章,视具体情况而定。
批转性通知是下行文,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这类通知一般要有一段按语式的文字,说明批转或转发的理由和目的,有时还可以提出具体要求。被批转或转发的公文要放在印章之后另起一面排布;可以原文复制也可以重新打印;可以作为附件也可以不标附件,转发的文件大都不作为附件。
指示性通知是下行文,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的事项。
此外,“通知”的适用范围还有“任免人员”一项。这类“通知”各单位大都设有专固定的“任免通知”格式。
写“通知”要注意不要漏掉重要内容,包括不要漏掉该通知的单位,即对公文的主送、抄送范围要根据通知内容仔细斟酌.诙通知的单位没有通知到,常常会误事。
8.“通报”的特点是什么'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通报还是奖惩的一种形式。 “通报”的事实一定要准确,并要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要求。因此写“通报”要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要用材料说明观点,观点统率材料,以此来决定取舍、详略。
9.“报告”的特点是什么?
“报告”是上行文,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接起因可以分为主动型报告和被动型报告。大多数情况下“报告”是因上级机关要求或询问而写的,即被动型报告。被动型报告要注意,开头一定把写报告的起因交待清楚,如应上级机关文件要求(标题、文号引清楚)或某领导何批示(时间、情况交待清楚)等,以便上级机关销号。然后接上级机关要求报告情况即可,可不做分析或过多分析。主动型报告既是主动,必有意图,因此要对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往往还要提意见、建议。
无论是哪种报告,都要注意与“请示”和“意见”相区别。即“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所提意见、建议不是要求上级机关必须处理或答复的。同时.“报告”要注意篇幅精炼,结构严谨,切忌乱而长。
10.“请示”要注意什么?
“请示”是上行文,一般来说.没有大事、要事是不会向上级机关请示的。因此,“请示”要特别注意:
l.请示开头最好有准确概括全文要旨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有时还可在文尾再强调一次,以加深印象。
2.既要把理由说充分,叉要简明扼要,切忌冗长而冲淡浓度。
3.涉及人、财、物时,要数据准确,关系明晰。
4.如果有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最好提出。
5.要注意行文规则.如不能一文数事、多头主送、非领导交办事项送领导个人、抄送下级机关。
6.注意与“报告”、“意见”相区别,不要把“请示”写成“报告”或“意见”。
11.“批复”要注意什么,
“批复”是对下级机关请示的答复。批复开头一定要把下级机关“请示”的标题、文号引全、引准确,然后用“悉”或“收悉”加句号结束。这样要求是便于收到批复的下级机
关准确分办。
12.“意见”的特点是什么7
“意见”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文种,即“意见”是个全能文种,上、乎、下行文均可用。“意见”用于下行文侧重于指导性,指令性、规定性的事项不要用“意见”。“意见”如果对贯彻执行提出明确要求,下级机关要遵照执行;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意见”用于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这既是对下级机关也是对上级机关提出的。对下级机关而言,“意见”要遵守“请示”的行文规则,如不能一文数事、多头主送、直送和抄送下级机关等,在格式上要比照上行文.如标注签发人、联系人等。对上级机关而言,对“意见”要处理或予以答复。“意见”用于平行文,所提意见供对方参考。
由于“意见’可用于上行文,就产生了上行文如何区分“请示”、“报告”和“意见”的问题。可按下列尺度掌握:须由上级机关明确指示或批准,用“请示”;就问题发表见解或提出意见、建议,希望上级机关表态,不表态亦可,用“意见”;不含请示事项,也不含“意见”内容,只是报告情况,用“报告”。
13.“函”的特点是什么?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是平行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用“函”比较好掌握,但“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也要用“函”就需要分析。这种情况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与被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行文。
“函”的行文对象各异,内容涉及广泛,因此要根据场合和对象的变化灵括办理。“函”按内容大致可分为“请批函”和“商请函”两类。“请批函”指主管被主管之间的行文,写法可比照“请示”和“批复”。“商请函”发函方往往是“麻烦”对方,由于是平级关系,对方没有必办的责任,因此“商请函”要注意语言措辞得体,但也不必过于谦卑,因为毕竟是“公函”,办公务,双方都要从大局出发,采取平等协商、相互配合支持的态度把事情办得圆满。
14.什么是“便函”?
“便函”是一种简便的公文形式。其简便主要体现在不编发文字号,可以没有标题,版记只保留抄送一项。“便函”适用于机关内部和对外处理一般公务。可使用机关公用信纸以至自纸,可以盖章也可以签字。对外发便函,一般要使用印有发文机关标识的红头纸.可使用信函式公文头纸,也可再设计其他式样,但发文机关标识不能冠“文件”二字。对外发便函一般盖章.
15.“会议纪要”的特点是什么?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的格式独特,主要是不盖章;成文日期转变为会议的通过日期,一般以结束的日期为准,标注在会议纪要标题之下,用圆括号括起;主送单位不放在公文的抬头而放在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机关之上。
“会议纪要”不盖章,如何体现其效力,是掌握“会议纪要”的要点,逮要分析会议纪要出现的几种情况。
一种是办公会议纪要。如 “总理办公会议纪要”。这类办公会议通常是该机关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会议纪要的效力是由会议的性质决定的,因此虽然不盖章,但有决策的约束力。这类办公会议纪要通常有固定的格式。
另一种是办事的会议纪要,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上级机关召集下级机关开会,所形成的会议纪要,由上级机关来发,这种情况晟好以“印发……会议纪要的通知”形式发。这时文种变成“通知”,已不是“会议纪要”了,“会议纪要”亦成为“通知”的主件。由于“通知”要盖章,自然体现了公文的效力。二是不相隶属的单位为办事而开会,会议纪要通常委托参加会议的某个单位来发,这是最标准的“会议纪要”。由于参加会议的单位相互不
隶属,盖章便显得没有必要;特别是如果参加会议的单位很多,如果都盖章则更加不现实。这种会议纪要虽然不盖章,但仍有约束力,其约束力是由参加会议的单位在会议纪要中所做的承诺决定的,而且这种承诺大家都要兑现,如果不兑现,事情办不成,对各方都不利。这种会议纪要的主送单位是发文时确定的,而不是会议纪要的一部分,因此放在版记中是有其道理的。
还有一种是报道会议情况的会议纪要.如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纪要除了介绍会议情况外,主要是记载会议的观点。自于没有约束力的事项,不盖章则是顺理成章。
会议纪要特别是具有约束力的会议纪要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台约形式,如果会议议定事项需要有严格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则最好采用协议或其他合同形式。
会议纪要不同于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虽然都是会议的产物,都其有纪实性,都不能脱离会议内容而任意发挥,但只有会议纪要有约束力。
会议纪要也不同于会议决议和会议协议,虽然都具有约束力。会议纪要只要参加会议的单位认可(有时也采取签字方式)然后委托某个单位印发即可.而会议决议要经过表决通过,会议协议则必须经协议各方签字或盖章,必要时还可作公证。
16.什么是公文格式7
公文格式简言之就是公文的表现形式。它相对于公文的内容而言,既由公文的内容所决定,又服务于公文内容的需要。
公文格式包括:
l.公文的物质载体,即纸张和油墨。
.2公文的成品缮印要求。
3.公文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作用。
4.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标识方法。
17.什么情况标注份数序号?
新《办法》要求“绝密”、“机密”级公文要标注份数序号。
公文印多少份编多少号,一般应至少编2位,如果采用号码机其位数一般是6位。编份数序号的公文应登记,这样便可以掌握每一份公文的去向,一旦需要收回、查询或销毁可以避免遗桶。不是“绝密”、“机密”级的公文有的发文机关也编份数序号,如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文件即是,这同样是出于对公文严格管理的需要。
18.公文的保密期限如何掌握?
带密级的公文都应规定保密期限,以年、月为单位.如果不标明,视为长期,根据国家保密局第2号令发布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绝密级事项按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按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按不超过10年认定。
19.如何拟好公文标题?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或称主题)和文种组成。印有发文机关红头的公文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标题的作用除了显示发文机关和公文种类外,主要是提示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标题还是公文登记和查询的主要项目。
对标题的要求是“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拟好标题关键是既准确叉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即写好事由部分。应该说“简要”与“准确”是一对矛盾。在这列矛盾中,“准确”是主要矛盾,即应在准确概括公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再追求“简要”,不能一味求短,以短害义。
如何提炼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好标题的基本功.要使公文标题的内涵或外延与公文内容的内涵或外延相符,既不要扩大也不要缩小。当然,在准确概括的前提下标题越短越好,多一个字都不要。如转发文件的标题,就没必要出现一系列的“的通知”。不管多少级转发,
被转发的文件始终不变,好比接力赛中的“接力棒”,这样,在标题中可以只显示这个“接力棒”,只用一个“的通知”.在正文中再把原文转发的关系说清楚。
标题中的“关于”值得分析。“关于”是一个介词,与事由组成介词结构,作文种的定语。“关于”的语法功能是取消了标题成为一个句子的可能性,使标题成为个名词性的结构.语义重点放在公文文种上,强调的是发了一个什么样的文.而不是发文这个动作行为本身。这与新闻报导类的标题大不样新闻报导类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发生,因此标题中般不出现“关于”.所以,虽然标题中要用“关于”没有明文规定,但公文标题中的
20.版记的位置如何掌握?
新《格式》规定,版记应置于公文的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部分置于最后一行。实际操作,会出现下列情况:
1.公文主体只有一面,即公文只有一个单页,且主体下面的空白还能容下版记.这时版记也要放在第二面,而不能放在第一面,使第二面形成空白。
2.主体之后的空白容不下版记.需另起一面排布版记.这时版记也要放在最后一面。
3.公文如有附件,版记要放在附件之后,附件最后的空白如能容下版记,且该面页码又符合折页装订的要求.版记要放在该面;附件最后的空白容不下版记,按上述第2点的办法处理
4.转发文件,被转发文件的版记不能代替转发文件的版记,仍要标注转发文件的版记。如果技术条件允许,被转发文件的版记可以不保留,腾出空间标注转发文件的版记.以减少公文篇幅,节约纸张。
坚持把版记放在公文的最后,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式公文前有红头,后有版记,公文首尾均有显著的标记,首尾之间均是公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坚持把版记放在最后,操作上可能会麻烦些,但为了保证公文质量,还是要严格遵守格式的这一规定。
21.公文中如有表格要注意什么?
1.表格如在正文中,要排在一面,不能两面断开,并注意与文字的衔接,之间不要出现空白。
2.表格的字体、字号可自行设计。
3.横排A4型表格的表头,单页码放在订口一边,双页码放在切口一边,这样排布便于翻阅。
4. A3型表格要折叠为A4型,页边要对齐。由于要折叠,A3型表格一般为单面印刷。A3型表格要粘贴,因此公文不能采用骑马订,要平订。A3型表格可不放页码。A3型表格如在公文托尾,仍要坚持把版记放在A3型表格之后。
22.什么是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是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在行文中的体现。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无非有两种,一种是领导隶属关系,反映在行文上就是上、下行文关系。一种是非领导隶属关系,也可称为平级关系,平级关系又分两种,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二是非同一组织系统的机关,不论其是否同级,均属于平级关系。非领导隶属关系反映在行文上就是平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每个机关都要确定自己的行文关系,首先要确定本机关是一级行文还是两级行文。一级行文就是只有机关能够行文,两级行文就是除了机关以外机关内设机构或称机关内设部门也能行文。两者各有其利弊。一级行文大权独揽,但易造成大小事务均须机关负责人过问审定;两级行文可以更多地发挥机关内设部门的积极性,分担机关负责人的负担,使大的事务集中在机关,具体事务分散给部门,但易造成部门行文失控,出现部门越权、擅权,代替机关做部门应做的事。确定几级行文一般根据机关组织系统的规模范围的大小来确定。组织规模大、职权范围广的可以两级行文,反之可以一级行文。篇三:常用公文文书写作
常用文书写作规范及相关知识
一、公务类
㈠、决定、决议
决定 是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政公务做出安排而制定的一种指挥性公文,属下行文种。
分为首部和正文两部分。
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加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加文种构成。成文时间即发布决定的时间。一般在标题下方用括号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会议通过。
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开头部分,简要交代决定的缘由、目的、根据;二是主体部分,主要写决定的内容,落实决定的要求和措施,要求具体明白、层次清楚,便于有关单位执行;三是结尾部分,用于提出希望、要求或执行说明。
有的决定需要带附件。有附件的决定,应当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或依据,并将附件附在主件之后。
决议 是党政领导机关对某个问题或重要事项,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天空并表决通过,而后正式发表的一种领导性、法规性文件。
分为首部和正文两部分。
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加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加文种构成。成文时间即发布决定的时间。一般在标题下方用括号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会议通过。
正文由决议根据和决议事项部分组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于内容单一的决议,把议定的事项直接表述出来;另一种适用于内容比较复杂的决议,将决议事项分条列项表述出来。
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通告不同于公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制发机关不同。公告的制发机关一般都是层次级别较高的省级以上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部门;通告则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
2 发布事项不同。公告发布的是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有必要让海外人士了解的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则属于有关部门对有责任管理的社会某一方面工作作出规定和安排的一般业务事项。
3 发布范围不同。
4 发布方式不同。公告是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方便快捷、涉及面广的媒体来发布;通告则可以利用发布范围相对较小、更易于引起相关范围人士注意的公开张贴、悬挂、下发等形式。
5 发布目的不同。公告一般以让人“知”为目的;通告则要求“知且行”。
其内容结构包括标题、发文字号、正文和落款四部分。
标题。通告的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二是“事由+文种”;三是“发文机关+文种”。
发文字号。于标题下方标注序号“第×号”即可,有些则可省略。
正文包括因由、事项两部分。
因由要求扼要写出通告的理由、依据、背景和目的。
事项即主体部分,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如内容较多应分条列述,内容应明确具体,把通告事项的规定要求和实施措施定清楚。
正文的结尾一种是常用“特此通告”等习惯用语;另一种是说明式尾语:“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等。
落款署明行文单位名称和发文日期。
写作要领:
1 制发主体必须是对社会各有关方面事务具有相关决定权或执行权的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
2 发布事项必须是对社会某一方面工作的决定和安排。
3 发布的目的和要求必须是明确的。
各位农户:
现已进入农业生产的季节,而且仍是森林防火期(10月1日至次年5月1日),又已临近清明节,为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特作规定如下:
一、坚持野外用火审批制度,野外用火必须先到乡林业站办理相关手续,并经林业站到现场对防火措施验收合格后,方可用火。
二、防火期内,严禁烧田坎、烧稻草。
三、扫墓祭祖,要做到人离火熄。
四、发现火情应及时上报并组织当地群众进行扑救。森林火警电话:8622333 林业站办公室电话:8417008。
希望大家在用火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大意,以免发生火灾害人害己害国家。 特此通告
江口乡林业站
二OO五年四月一日
㈢、报告、请示、议案
报告 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或要
求的陈述性公文。
报告的结构包括首部、正文和落款三部分。首部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组成。主送机关即受文单位,应写全称,顶格写。
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
报告引据即开头部分。要开门见山地简要说明报告的主要内容或基本情况,报告的原因,目的、意义,然后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引入正题。
报告事项是报告的核心部分。要准确简要、条理清晰地将有关工作或事件的情况表述清楚,并加以扼要分析。如是汇报工作,则应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再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措施及由此带来的直接效果,最后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大体工作设想。如是反映问题,则应先对所要反映的问题或情况作一概述,然后集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如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应先扼要叙述上级交办的事项和任务,然后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代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如是就某项工作中的错误向上级机关检讨,应先陈述错误的事情概况,继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及应负的责任,最后写处理结果及今后工作的改进意见。
结尾部分。结束语,另起段写。和情况报告常用“特此报告”;答复报告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则用“请审阅”、“请收阅”等。
写作要领:
1 注重实效,情况真实。
2 正确把握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及要求。
3 篇幅要简短,用语要精炼。
4 要切实把握报告写作的通用规则:
情况----做法----问题(意见);
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情况----问题----今后意见;
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情况----问题----建议等。
关于请求解决水渠硬化水泥的
县财政局:
我上湘村是通道县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今年元月的那场冰雪灾害,把本村去年冬天刚刚修好的灌溉水渠全部冻裂,多处需重新修砌,该水渠长1300米,担负着100余亩的农田灌溉任务,冬季又可为上湘自然村提供村寨消防用水。经预算,修缮完成共计需水泥伍拾吨,但由于我村资金极度紧张,由群众投工投劳和供应沙石是可以的,近几年村里的建设群众已多次集资,实在无法再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经与县新农办联系已帮助解决了壹拾吨水泥,但仍然有很大的缺口。为此,特恳请县财政局帮助解决水泥贰拾伍吨或资助壹万元为盼!
以上报告,敬请批示。
二○○八年十一月八日
请示 是请求上级机关指示工作、批准某种要求时使用的上行公文。
各机关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对属超出职权范围的事项,即应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获准后方可执行和办理。
请示可分为:1 批准性请示。请求上级领导解决本单位、本部门的某些困难和某个问题的请示。对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条例、或对上级的某个指示有不同理解,希望上级明确解释。
2 批转性请示。某一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因职权范围所限,无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予以贯彻落实,希望上级审核肯定,并批转有关单位照办。
其内容结构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和落款三部分。
正文包括请示的原由,事项和结束语等。结束语在正文后另起段写,习惯用语如:“当否,请批示”、“以上请示,请审批”等。
写作要领:
1 请示的上级机关应是与本单位有直接的隶属和指导关系。
2 要把握请示的内在逻辑:“为什么要请示”和“请示什么问题”。
3 应坚持一文一事和只送一个主送机关的原则。
关于重新调整采伐山场的
县林业局:
我乡大团村 组的黄柏头车田冲山场,经我站技术人员到现场规划并作出设计,出材量为
立方米,由于该山场在前几年已择伐过大径松材,林木长势不均,林相不整齐,加上伐区面积较大,设计人员设Z的个别标准地偏高。该伐区现已采伐完,经我站到现场进行伐后验收,出材量达不到设计数且超出允许误差。为此,特请求局林政股组织各有关部门到现场进行核实,并恳请局领导审核批准调整采伐山场为盼!
以上报告,敬请批示。
江口乡林业站
二OO五年一月十日
议案 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一种例行公文。
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构成:发文机关+案由+文种;案由+文种。
开头主要写明议案的事实依据,阐明理由和回答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议案。
主体主要对提请审议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办法要有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法。 结语是在正文结束时的程式化用语。主要有:“请审议”、“请审议批准”等。
落款通常由行政首长签署并盖公章,再用汉字写明年月日。
㈣、会议纪要
是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文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可以上呈,向上级汇报会议情况和结果,以便及时得到指导;二,可以下发,以传达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三,会后,是在相应范围内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检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重要依据。
会议纪要具有纪实性、概括性、理论性和条理性等特点。
会议纪要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标题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机关名称、会议名称和文种三要素组成;二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三是正副标题式。
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开头,即前言。通知型会议纪要大都有较固定的格式(如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员等)。指示型会议纪要开头应先介绍开会的时间、地点、召集人、参加人员范围及人数;交代会议的中心议题及指导思想;叙述会议的主要活动及主要收获,并对会议作出总的评价。
二是主体部分。有三种写法。通知型会议纪要按问题的顺序,逐个问题地说明会议研究了什么问题及对这个问题所作出的决定。座谈会、讨论会及内容较复杂的大、中型会议把会议的中心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和意见,按内容分类加以归纳,然后分项来写。第三,按会议所研究、决定的内容分几个部分写。一般包括对过去工作的评价,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对未来工作总的要求及实现这个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结尾一般要写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提出希望、号召;二,交代会议的有关事项。 写作要领:
1巧设布局,多姿多彩。
2 明确宗旨,突出中心。
3 讲究用语,注意条理。
4 忠实会议,做好记录。
5 行文方式,单复结合。
X乡加强和完善财会制度工作会议纪要(日)
XX乡于日上午8时,在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加强和完善财会制度工作会议。会议由乡党委书记年启厚同志主持。副乡长王化林、副乡长佟宝明、纪检委员高文斌、党委秘书杨荣付、财政所长刘成红、财政现金吴国庆、土地所长刘成勇、经管站长张军、文化站长孙荣辉、林业站长张俭秋、农业站长郭晓凤、防保站长韩国铭、水利站长高玉林、农机站长陈兆云、敬老院院长王景科出席了会议。
财政所长刘成红首先传达了辽中政办[2005]39号《转发县财政局关于加强全县财务会计管理的通知》、辽中政办发[2005]40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县各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通知》,并指出了我乡各站所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财会人员不健全,无财会内控制度,新老账交接不清,现金结余过大,收费无明细。纪检委员高文斌就
公文文书是什么相关文章
《》由www.zaidian.com(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文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