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媒介如果还有明天原唱吗

日本传统媒体如何突破新媒体重围
——日本天天“蒋”&#日篇)
传统媒体还有明天吗?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在全球快速崛起,传统媒体拥有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媒体能否继续生存在下去提出了质疑。
2008年,《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久负盛名的报纸先后申请破产保护&#年,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畅销杂志《读者文摘》轰然倒下&#年初,创刊80年的美国主流新闻杂志《新闻周刊》纸质版停止发行;同年11月,创刊于1877年的美国三大报之一《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网站创始人贝索斯收购……。
近年来,各国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可谓惨不忍睹。但是,寒风萧杀之中,依然盛开着一朵夺目“奇葩”——日本。
传统媒体衰而不弱
报纸是传统媒体的代表,而日本被称为“报业王国”,在全球发行量十大报纸排行榜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世界新闻协会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5份在日本,分别是第1位的《读卖新闻》&#万份)、第2位的《朝日新闻》&#万份)、第4位的《每日新闻》&#万份)、第6位的《日本经济新闻》&#万份)、第9位的《中日新闻》&#万份)。
在新媒体反逼欧美传统媒体全面转换经营模式之时,日本的街头巷尾和公车地铁中,拿着报纸等纸质媒体阅读的人仍然比比皆是。一片“狼来了”的惊恐声中,日本的传统媒体好像穿上了盔甲。
其实,日本虽然报纸发行量巨大,但近年来也逐渐显露出颓势。日本新闻协会的统计显示:从2004年开始,日本的报纸发行量逐年减少&#年为5302.2万份&#年为4834.5万份&#年为4777.8万份&#年为4699.9万份,以每年约百万份的速度递减。
日本新闻行业从业人数和广告收入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00年,报社和新闻社从业人数为5.9万人。这个数字近年来持续下降&#年已降至4.6万。同时,报纸广告收入也连年下降。据日本最大广告商电通公司的统计&#年,日本报纸类广告总收入为10377亿日元,到2011年已降至5990亿日元。
日本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完全是因为新媒体的冲击。一方面纸质媒体本身内容管理和发行创新不足;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消费、经济增长停滞,造成广告收入下降。但是,由于传统纸质媒体依靠长期强势发展,已经建立起良好口碑,网络等新媒体在日本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据日本新闻协会2013年的统计,每1000名日本人的报纸拥有率是469份,每个家庭拥有0.86份报纸。如此巨大的读报需求,让新媒体很难在短时间内取而代之。
那么,各国传统媒体一片“狼来了”的惊恐声中,日本的同行们为何能具备如此强大的抗击打能力?
长期培养的报刊文化
日本人经常很自豪地称“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文盲,我们国家人人爱读书看报”。客观地说,事实大致如此。日本领先世界的教育程度与国民素质,与民众喜欢读书看报是分不开的。
在这种良好氛围下,日本传统媒体培养读者是从小孩到老人、从城市到农村,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日本的小学和中学大多专门配备有新闻教育辅导员,从小就对学生实行媒介启蒙教育,并指导学生自己办刊办报,学生入学后就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的各大报社、杂志社还将报刊引进中学课堂当教材,以扩大影响。《产经新闻》在“读者之声”专栏里,一个星期有一到两次会发表中小学生的文章。《现代周刊》、《朝日周刊》等还会经常刊发中小学生的来信。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对报刊产生了感情。
令笔者感触很深的一件事情是:日本每一家大报,每个星期在报纸里会出现“儿童专页”,主流杂志都有连载漫画,完全面对孩子。这些版面都是彩色版,增加很多可爱的图片,把所有文字旁边都注音。一份报刊加入了儿童专页,可以形成父子互动、母子互动的阅读。一个家庭的两代人在读一份报刊时,这种方式非常温馨,也能够促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
在日本,报刊的作用一直不仅局限于新闻媒介。二战后,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城市生活中,“送报人”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很多从农村进城寻求更高教育的年轻人,都曾经当过“送报人”,挣到充足的学费。其中很多人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城市里落地生根。这种特殊的经历,是报刊在50岁以上日本人,特别是那些年轻时从地方到城市的人里,仍然非常流行的原因之一。报刊对于他们来说,还承载着一份珍贵的青春记忆。
日本报刊发行员不仅是送报刊那么简单。他们还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各种社区服务,甚至填补了政府职能的空白。比如,在日本人口稀少的农村,老龄化很严重。发行商会为老人提供租借轮椅的服务,或者定期走访独自生活的老人,看一看老人的生活状态,察看一下老人是否还健在,并送上一些生活用品。他们的举动赢得了民众尊重,在报刊文化之中融入了日本社会最注重的“人情、义理”。
无所不在的发行网络
日本报刊的发行模式很特殊,这也是日本传统媒体能够抵挡住冲击的重要原因。日本明治大学新闻学讲师松志浩认为:“日本报刊业依赖强大的发行系统,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报刊送到订户手中,这种模式与其它国家的报摊零售模式很不相同。”
从具体操作层面,喜爱阅读报刊的日本人造就的高发行量,是由四通八达的发行网络实现的。日本报纸95%以上的发行靠订阅实现。全国有将近2万个地方发行站,触角遍及社会每一个角落。杂志则在用户订阅的同时,与全国各地的便利店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每次发行后会以最快速度出现在便利店最显眼的位置。
日本《朝日新闻》社社长秋山耿太郎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北海道最北面的稚内,到九州南方的小岛,我们拥有超过2600个配销点,雇有大约7万员工。具有这样的经营规模,我认为报纸发行量不会轻易下降。”
秋山认为,鉴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报纸发行量“会慢慢下降,但速度不会太快,会比欧美更加缓慢”。
此外,日本独特的“让报纸进入家庭”的订阅制度,也培养了每家每户至少订阅一份报纸的习惯。
大部分发行站与某一家报纸签订单独的合同,与报纸的销售部门通力合作,尽量保证快速地将报纸送到各家各户。在东京,基本上每个发行站只会与一家报纸签订合同,在地方有可能会一个发行站代卖两家报纸。
这些发行站的人员工作辛苦,每天既要拓展订户,又要尽力维护原有的订户。发行员在配发报纸之前,往往会向报纸里面插入折叠广告,以提高自己的收入。
日本的一位家庭主妇告诉记者,有时候推销员上门推销,游说读者订阅一份报纸,可以赠送洗衣粉;三个月之后订报到期,他们会再次上门,劝说续订,这样就会有食用油等价值更高的赠品。男人们由于阅读习惯,一直都会订阅报刊,而主妇们为了得到各种礼品,也会支持续订。发行量第一的《读卖新闻》有自己的棒球队,送报员还会给订户免费的棒球票。
主动转身迎接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压力,掌握充分资源的日本传统媒体也开始主动迎战,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乃至通信行业的全面互动。
朝日新闻社的转型之路,是新时代日本传统媒体突围的一个缩影。现在,由朝日新闻社发展而来的媒体集团麾下有《朝日新闻》、朝日电视台、朝日广播电台等媒体。1995年,朝日新闻社开设了自己的新闻门户网站,成为世界最早的大型新闻网站之一。该网站在2007年曾分别创下月网页浏览量3亿次和日浏览量2000万次的纪录。遇到重大事件,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互动的全方位报道逐渐成为常态。
与商业门户网站有所不同,朝日新闻网站的盈利不仅依靠广告。由于依托有130年历史的朝日新闻社,它既有其它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巨大文献库,也拥有专业迅速的多媒体新闻网。这也为它提供个性化新闻定制、历史文献查阅等服务提供了基础。从朝日新闻网的数据库中调取一条有文献价值的报道需要105日元(约合6.8元人民币)。
有了好的内容作保障后,朝日新闻社开始试水收费的网络版。该社于2011年5月推出收费的“朝日新闻Digital”,同时原有的免费新闻网站仍然保留。当然,免费公开的只是新闻的一部分,如要阅读全文则需要花钱订阅。朝日新闻社用这种方法弥补了其报纸发行量下降的损失。
朝日新闻社还与其它新媒体展开合作。比如为iPad电脑、安卓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提供电子报应用程序,或者作为内容提供商,将《朝日新闻》的著名专栏《天声人语》打包整合进电子词典等。如今,在日本各种新媒体平台中,朝日新闻社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作为一家传统媒体,有人曾担心朝日新闻社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会影响其报纸《朝日新闻》的发行,并且因广告收入减少而陷入财政危机。但事实上,由于日本报纸的订阅收入在营业额中的比例超过50%,改为电子发行之后,这部分销售额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广告方面的损失则由收费服务补偿。另外,随着平台的逐渐壮大,新媒体领域投放的广告也随之增加,虽然《朝日新闻》的广告在近10年内减少了约27%,但朝日新闻社的整体营业额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成为日本转型最成功的传统媒体之一。
从朝日新闻社转型的案例可以看出,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信息传递会变得更加迅捷,但另一方面,也会让信息变得碎片化,而且信源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这让受众往往难以把握新闻事件的全貌。而传统媒体能对事件进行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度的报道与分析。
这种需求不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减少,反而会快速增加。传统媒体如果能利用已有优势,不断拓展平台,牢牢把握住受众对信息的深度需求,完全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好比很多人都会做菜,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厨师。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传统媒体只要找准定位,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活出另一种精彩。■
┊禁止转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8 ; 978-7-04-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帧:
定&&&&价:
一&星&价:
22.1 元(79折)&&
二星价:22.1 元(79折)&&
三星价:22.1 元(79折)
免运费政策:
网络传播学概论
特色及评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的发展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二、互联网及其发展三、什么是网络传播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第二节 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一、网络传播的模式二、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三、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四、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五、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限变得模糊六、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第三节 网络传播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一、改变现有传播格局二、冲击舆论调控机制三、网络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第四节 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一、典型的错误观点二、纸质媒体会消亡吗思考题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优势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二、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三、低成本全球传播四、检索便捷五、多媒体六、超文本七、互动性第二节 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二、侵犯知识产权三、信息泛滥四、网络犯罪五、网瘾症分析六、数字鸿沟加剧第三节 正确看待网络传播的双刃性一、互联网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是主流二、不能简单地把网络问题的出现归咎于互联网络的发展第四节 网络传播的管理一、互联网监管的难点二、互联网信息流通中的政府控制三、网络传播的法制管理四、网络中的道德伦理约束五、技术管理第五节 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一、立法二、技术监控三、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机制四、政府指导五、通过税收政策促使网站限制未成年人浏览不良信息六、行业自律第六节 我国网络媒体管理方式的创新一、我国网络媒体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二、网络媒体管理的变革思路三、尊重网络媒体发展的特殊规律,创新网络媒体管理的原则四、关于实名制的讨论思考题第三章
网络传播的类型第一节 网络人际传播一、电子邮件二、网上聊天三、脆弱而危险的网恋第二节 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一、BBS分析二、网上同学录分析三、正式组织的网络传播第三节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四节 Web2.O一、Web2.0 的兴起二、Web2.O 的特征三、web2.O 是革命还是炒作第五节 博客一、博客的概念二、博客的特点三、博客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四、博客存在的问题五、播客、维客思考题第四章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民研究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一、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二、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三、网络传播带给受众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四、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五、网络传播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二节 网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化一、网民数量增长分析二、网民的大众化第三节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一、网民的类型与心理二、受众的普遍心理分析第四节 网民的上网目的和动机一、网民上网目的分析二、网民上网动机分析三、网络媒体的娱乐化第五节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一、网民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二、网民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三、非常时期的网民行为特征第六节 网络舆论一、网络舆论的特性二、网络舆论的功能三、网络舆论的规律四、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五、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规范思考题第五章 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第一节 网络广告一、何谓网络广告二、网络广告的特点三、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四、网络广告效果评估五、网络广告的发展六、网络广告的监管七、网络广告的发展之道第二节 电子商务基础问题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二、电子商务的特点三、电子商务的类型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五、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第三节 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一、网络媒体开展电子商务有代表性的模式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是国内最早进行网络传播研究的专著之一,也是作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技术最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第1版出版后,已被国内数十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及专业采纳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作者随后在日本与美国作研究与访问学者,接触到了国外网络新闻传播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所得,中西贯通,创作了《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第2版。第2版荣获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第2版与作者新编著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网络传播技术》构成配套教材。由于以博客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传播形式和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学科进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作者创作了第3版,主要是调整陈旧数据,增加学科与产业发展新热点,以保持《网络传播学概论(第3版)》的新颖性与科学性。
网络传播学概论&&&&&&&&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乔保国
¥39 ¥25.4
本类五星图书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object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data="/flash/bcastr4.swf?xml=
/ss6/html/08/n-401008.html
/ss6/attachments/6_031mQoi.jpg
集微网微信&
/ss6/html/07/n-401007.html
/ss6/attachments/6_231J51Z.jpg
每日微信报&
/ss6/html/06/n-401006.html
/ss6/attachments/6_3113VrV.jpg
微信点新闻&
/ss6/html/56/n-383356.html
/ss6/attachments/6_561F8nc.jpg
关注“集微&
/ss6/html/47/n-377447.html
/ss6/attachments/6_181xw9d.jpg
关注“集微&
auto 5 5 auto
width="250" height="250" id="vcastr3">
<param name="movie" value="/flash/bcastr4.swf?xml=
/ss6/html/08/n-401008.html
/ss6/attachments/6_031mQoi.jpg
集微网微信&
/ss6/html/07/n-401007.html
/ss6/attachments/6_231J51Z.jpg
每日微信报&
/ss6/html/06/n-401006.html
/ss6/attachments/6_3113VrV.jpg
微信点新闻&
/ss6/html/56/n-383356.html
/ss6/attachments/6_561F8nc.jpg
关注“集微&
/ss6/html/47/n-377447.html
/ss6/attachments/6_181xw9d.jpg
关注“集微&
auto 5 5 auto
三块折叠屏智能机;纸质书还有明天吗?
热度94票&&
时间:日 22:41
集微网(微信号:jiweinet)消息 &文/刘洋今日关键词:三块折叠屏幕智能机 & 微软最大股东不是盖茨 &纸质书还有明天 & 苹果下代耳机测心率 & &智能鞋垫 & &吹气测癌点击图片上方“集微网”,关注老杳吧微信平台更多手机资讯关注手机中国联盟微信平台:zengshouji【PaperFold:拥有三块可折叠屏幕的智能手机】皇后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一款名为PaperFold的手机。这款设备配备了3块独立的显示屏,可彼此折叠在一起,又可以彼此相配合。如果你像使用笔记本电脑那样摆放这款手机,也就是一面与桌面平行,另一面与之垂直,设备就会在平放的那一块显示屏上面显示键盘,另一块则作为主屏幕。它支持多种设备形式,为那些需要大尺寸屏幕或键盘的移动任务提供了支持,同时又保持了超级紧凑和轻薄的外型。【比尔盖茨不再是微软最大股东 4年后抛空股份】过去几年盖茨根据预定的计划每季度出售2000万股微软股份。本周盖茨再次进行了售股。在此次售股之后,盖茨已不再是微软最大的个人股东。而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的持股数已超过盖茨,据《福布斯》的数据盖茨目前的财富约为770亿美元。在本周的售股后,盖茨持有超过3.3亿股微软股份,而鲍尔默的持股超过3.33亿股。因此,盖茨和鲍尔默均持有微软总流通股的约4%。【未来智能阅读设备可能仍是纸质书?】以另一种方式看待纸质书和屏幕:不是将它们看做传统技术及其不可避免的替代者的角度,而是看做不同的互补界面,各自能促进特定的思维模式。也许纸质书是尤其适合阅读小说、论文和复杂文章的技术,而屏幕则适用于浏览和略读。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拉科菲特o阿克曼发现,在纸质书上阅读时,他们对于自己的理解程度似乎有更准确的认识。而在屏幕上阅读时,他们觉得自己轻松吸收了资讯,但测试却发现不一样的结果。屏幕似乎会让人过于自信。【苹果下代耳机或可监测心率 将与iOS 8一同发布】据Mashable报道,一位自称是苹果雇员的人表示,新版EarPod具备更好的降噪效果,并具备侦测心率和血压的功能,而且它还包含iBeacon传感器,防止被用户弄丢。它将成为未来iWatch等苹果可穿戴产品的“门户产品”(gateway product)。此项专利关于和耳机整合的生理学传感器。这款耳机可以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给媒体系统。【智能鞋垫问世:武装到臭脚丫子】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员Dhairya Dand发明了“智能鞋垫”,可以在不看地图的情况下,给我们指引道路。主要由蓝牙模块、单片机和一套“触觉震动反馈线圈”组成,这些东西都安置在一个富有弹性的矽胶鞋垫中,可以把鞋垫放入任何一双鞋子中。SuperShoes的缺点也很明显,突如其来的震动有时候它会破坏生活本身。或许对于这款还处在原型的产品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人乐意每周把臭烘烘的鞋垫抽出来充电。【对手机吹气检测癌症 英科学家称两年内成真】去年Owlstone公司成功推出一款名为Lonestar的吹气检测仪,可利用气味判别结肠癌和普通肠道疾病,这款设备可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诊断出结肠癌。作为日常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人类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化学物质散发到空气中去。相比正常细胞,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异,会释放出不同气味的化学物质,但这些气味差别过于微弱,人类鼻子无法识别。随着智慧手机的快速发展,一些最新手机已经配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吹气检测仪的核心部件——晶片——装进手机,博伊尔说这并不难,仅需两年的时间就能实现,我们正在寻求投资。
&& &老杳吧推出微信公共平台,想阅读更多老杳文章,请订阅老杳吧微信,资讯内容:手机、集成电路、面板、专利、老杳独家视点及手机概念股相关业务进展等;微信平台使用帮助发送“help”。关注办法:微信关注‘集微网’、‘jiwei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老杳吧本周热点帖子
老杳吧今日热点帖子
老杳吧本周热点资讯
老杳吧今日热点资讯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4 (2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30次打分)
【已经有29人表态】
[感动最多的]
[路过最多的]
[高兴最多的]
[难过最多的]
[搞笑最多的]
[愤怒最多的]
[无聊最多的]
[同情最多的]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全国咨询电话:400-
发表:010-
编辑:010-
中国论文资源库成立于1998年春。在两位清华教授的提议和大力支持下,三名致力于学术论文研究的博士,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创建了中国论文资源库。至今15年,中国论文资源库的专职和兼职团队已达400余人。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论文发表服务平台。以庞大的期刊库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论文发表期刊信息咨询服务。期刊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核心、SCI、国家级、省级等各个种类。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与论文编辑服务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自1998年创建以来,注册用户量已突破263万人,并帮助近400多万人次顺利发表论文。15年来,中国论文资源库始终遵循热情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深受广大网民青睐,是目前国内论文行业,规模最大、服务人员最多的正规注册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登录中国论文资源库移动网站
> 中国期刊业会迎来哪些机遇?
中国期刊业会迎来哪些机遇?
发布时间: 13:10:15&字体:&&&&&
  由国际期刊联盟和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将于11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办。在期刊业整体面临数字化挑战的大环境下,中国期刊与国际期刊发展存在哪些差距?期刊融合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与推进?作为全球最顶级行业会议之一,大会又将为期刊业未来发展带来何种机遇?日前,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就上述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融合结果一定是百花齐放
  在石峰看来,中央提出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在传统媒体非常困难,新兴媒体又需要提高社会信誉度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发展的需要。
  但是,融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融合的路径也不会那么容易。到底要怎么做,如何融合,还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探讨与摸索。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一个期刊行业盛会,自2008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是第二次在中国召开。“在当前业界为期刊下一步发展寻找方向和道路之时,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一方面响应了中央的号召,另一方面恰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与交流的平台。”石峰如此表示。
  据统计,我国期刊业发展从去年开始有所下滑。但石峰认为,这并不代表期刊媒体在走下行通道,融合发展实际上给期刊带来了新机遇。未来期刊的融合方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最后呈现给社会的新媒体形式也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主动迎接变革需要更大动力
  现在业界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我国期刊的数字化基本与国际同步,没有太落后;另一种认为,我国期刊与国际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提到荷兰三大媒体公司年销售额达到几十亿美元,利润有几亿美元。我国有9000多种期刊,年销售额只有220亿元人民币。”石峰认为,尽管我国期刊数字化起步与国际差不多,但是由于体制等问题,在面临数字化挑战时,期刊社主动迎接并作出变革的动力不足。
  在本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上,将发布《2014世界杂志媒体创新报告》,中国期刊协会被独家授权进行中文版编译。该报告对全世界的期刊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立体扫描,可供国内期刊学习和借鉴。石峰认为,当媒体的市场化改革完成,媒体的市场化地位建立之后,国外很多模式我们都可以借鉴。
  与其彷徨不如迈开步子
  现在,业界有些人觉得纸质期刊已经没有太大希望,但发展新媒体又找不到出路,因此感到很彷徨。“与其发愁,不如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学习别人怎么做,受到启发后自己再去探索该怎么走,否则这样下去就真的没有出路了。”石峰如此表示。
  前几年,美国《新闻周刊》停刊的时候,很多人把它作为纸媒消亡的例子。后来《新闻周刊》恢复印刷版,大家又认为纸媒还有明天。本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专门邀请了《新闻周刊》负责人来讲述其中的思想变化。此外,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演讲嘉宾,分别从内容编辑、原生广告、程序数据、平台渠道以及商业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此外,在数字化探索中,学术期刊这几年的探索精神远超过市场消费类杂志,在各种培训和讲座中也非常积极,此次会议还专门安排了探讨学术期刊发展的环节。
  采访最后,石峰提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借力。从表面上看,现在看报刊的人少了,但实际上接触媒体的人远比过去要多。这就是说,不是只有看报看书的读者才是你的受众,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目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步子已经迈开,如果今后能够发展为媒体的主要形态,在未来5年-10年,媒体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还有明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