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在国外研究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有人生分为哪几个阶段段?国内的研究现状又是怎么样的?

72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2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
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已把可靠性技术和全面;关键词:可靠性现状发展;1.可靠性的起源于发展;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用;随着可靠性基础理论与可靠性标准体系的日臻完善,现;(2)可靠性标准体系的日臻完善;可靠性试验可分为工程试验和统计实验两大类;2.国内外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国
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已把可靠性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地集合起来,有力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工程诞生在20世纪40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已经被应用到了航天工业当中。进入70年代,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或系统广泛用到可靠性技术。八九十年代可靠性研究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之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更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关键。国内外把对可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高度来认识。在现代生产中,可靠性技术已贯穿于产品的开发研制、设计、制造、实验、使用、运输、保管及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关键词:可靠性 现状 发展 1. 可靠性的起源于发展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在起飞台上爆炸,还有一些掉进英吉利海峡。由此德国提出并运用了串联模型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当时美国诲军统计,运往远东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G不能工作。电子设备在规定使用期内仅有30G的时间能有效工作。在此期间,因可靠性问题损失飞机2.1万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由此,引起人们对可靠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故障分析,采取对策,诞生了可靠性这门学科。随着可靠性基础理论与可靠性标准体系的日臻完善,现代可靠性工程技术进入成熟阶段,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完整的可靠性参数体系。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应反映设备的备战完好性、任务成功性、维修人力、保障费用的要求,设备的可靠性参数也由单一变为多个可靠性参数描述,使可靠性参数体系完整的表达了产品的可靠性特征,设备级的可靠性参数一般以MTBF为主。可靠性参数一般分为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以及任务剖面。按照故障判断应分为不导致危险的、保持基本功能以及附加功能三类。(2)可靠性标准体系的日臻完善。美国在1980年就建立了完备的可靠性标准体系,国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开展可靠性工程,二十一世纪初,可靠性工程在我国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我国的可靠性工程基本沿用了美国的标准体系,利用标准化的方法可以使RMS(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的工程经验得到广泛利用。随着RMS工程和管理的发展。我国已逐步总结并建立了一整套有关标准,这些标准对提高设备的效能,降低寿命周期费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靠性试验可分为工程试验和统计实验两大类。工程试验的目的在于暴露产品的可靠性缺陷,并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排除。在可靠性领域中把机械可靠性作为三大课题(另外两个是加速试验和软件可靠性)之一。机械可靠性试验技术是是机械可靠性技术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被广泛关注。2. 国内外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国外的可靠性研究基本是从美国引进的。美国对于机械可靠性的研究,开始于60年代初期,其发展与航天计划有关。当时在航天方面由于机械故障引起的事故多、损失大。于是美国宇航局(NASA)从1965年起开始进行机械可靠性研究,例如,用超载负荷进行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试验验证;在随机动载荷下研究机械结构和零件的可靠性;将预先给定的可靠度目标值直接落实到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都随时间变化的机械零件的设计中去.美国的可靠性在机械产品可靠性理论方面主要研究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概率设计方法;在机械故障预防和检测方面对设计、诊断、监测、故障等进行研究,在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编制了一些可靠性设计手册和指南、可靠性数据手册。日本的可靠性设计是从美国引进的,以民用产品为主,强调实用化,日本科技联盟是其全国可靠性技术的推广机构。对于机械可靠性设计,主要依靠固有技术,通过可靠性实验及使用信息反馈,不断改进,达到可靠性增长。可靠性理论的应用,主要应针对有问题的设计部分。另外由于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缺乏实用经验,需要用可靠性技术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在可靠性工程应用方面,比较重视可靠性实验、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产品失效分析、现场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反馈。英国国家可靠性分析中心成立了机械可靠性研究小组,汇编出版了?机械系统可靠性?一书,从失效模式、使用环境、故障性质、筛选效果、实验难度、维修方式和数据积累等7个方面阐明了机械可靠性应用的重点,提出了几种机械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并强调重视数据积累。由欧共体委员会支持的欧洲可靠性数据库协会成立于1979 年,其可靠性数据库交换、协作网遍布欧洲各国,收集的大量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可靠性数据,为进行重大工程规划和设备的研发、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我国对机械产品可靠性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才得到较快的发展,机械行业相继成立了可靠性研究的相关协会,各有关院所和高校也开展了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研究,制定了一批可靠性标准,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总的来看,理论研究多,实际运用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有些成果尚不能完整地、成熟地应用在不同的机械系统中。3.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的探讨3. 1
故障或失效模式、机理及对策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是针对产品故障来进行的。产品的故障或失效模式机理可划分为:与损伤无关的偶然故障和与损伤积累有关的渐发故障两大类。这种分类很好地考虑了机械产品的故障模式与特征,考虑了不同故障模式损伤发生的规律,考虑了不可修产品与可修产品的差异。因而可针对偶发性故障进行无故障性设计,对渐发性故障进行耐久性设计。因此,今后可靠性设计应着眼于无故障性设计和耐久性设计。3. 2
定性设计与定量设计相结合在具体设计一个产品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设计方法,而应是定性与定量设计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对类似产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所设计的产品功能和初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FM ECA , FTA 等分析,找出关键件和重要件,对它们进行可靠性指标的分配,接着针对不同的故障模式及机理对零件进行设计,其中可运用具体的方法,如概率设计法、稳定性设计法, 进行有限元分析等, 如不合格, 还要重新设计。FM ECA 分析应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始终。3. 3
传统设计方法与可靠性设计相结合如前所述,传统的安全系数法虽存在种种不足,但因为它历史悠久,且有直观、简单、设计工作量小等优点,并在许多情况下能保证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加之目前在一般机械产品中推行可靠性概率设计的困难,因此还不能完全摒弃安全系数设计法,尤其对不重要的情况或因素非常复杂,且难精确分析的情况,有丰富经验基础的安全系数方法很有价值。现阶段比较明智而又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审慎地采用概率设计法的概念去完善和改进传统的安全系数法。如用可靠性安全系数代替常规的安全系数,使可靠性与安全系数直接联系,或一方面广泛应用现有的各种设计方法对产品进行设计计算,一方面与采用可靠性概率设计方法的结果以及实物试验进行比较,积累经验,收集和整理可靠性设计数据。对一些条件成熟或精度要求很高的产品应全面进行可靠性概率设计。3. 4
建立机械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数据库,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可靠性设计的精确性和先进性是建立在应力、强度、寿命等数据的真实性、精确性基础上的。而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困难正是缺乏有效的数据,因此,重视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数据能准确反应设计产品的物理特性,对设计新产品时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是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研究的又一个方向。参考文献:(1)武拴男 杨兆建 机械可靠性设计有关问题探讨与应用研究《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0(2)刘惟信. 机械可靠性设计[ M ]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3)崔玉莲. 国内外机械产品典型可靠性方法[J ] . 质量与可靠性,2000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72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等内容。
 可靠性综述 83页 1下载券 可靠性测试培训 18页 1下载券 国内可靠性发展现状分析...性试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总结了机械可靠性试验 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 072102 司晓飞
摘要:随着生产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无论是在粗糙度配合或 者是可靠性上都有了飞跃...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 研究文献综述报告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可靠性与系统...3 所述研究方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膜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将成为国内外重点发展的前沿...所以,厌氧生物 处理技术到目前为止仍存在它的局限性...  可靠性设计报告 072102 雷明佳
综述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 ――072102 雷明佳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将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进行了...  可靠性设计应用与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可靠性是机械...年代初在原电子工业部的内部期刊有介绍国外可靠性...机械安全与可靠性设计技 术领域提供机械安全设计与...  综述国外包装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后,对比国内包装机械发展 现状,分析国内包装机械...包装机械的生产效率之外,包装机械强国还十分注重提高包装机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_互联网_IT/...实现对信息的 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传送,包括各种有...研究、 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  汽车发动机国内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_机械/仪表_...“减排”的概念渐渐深入高性能轿车产品领域的大背景...传感器,为发动机在高负荷运行时提供了良好的可靠性。...您当前的位置:&>&&>&
论文导读::准则体系于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 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  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733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622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3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见表1)。  表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ki.net/  国内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具体企业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另外还有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和绩效的大量研究,例如公司治理,资本结构等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等。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CNKI文献检索,可以看到与&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如图1)。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CNKI)知识搜索  图1 &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  表2 年 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ki.net/  国内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开展研究也相对较晚。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文献检索来看,国内最早开始对盈利模式进行探讨的文章出现于2000年7月,徐锋在《互联网周刊》上发表《慧聪&&低成本盈利模式》一文,文中叙述了某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自2000年以后,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迅速增加。2001年和2002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加快发展和普及,这一时期,对宽带、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迅速增加。2002年上市公司,中国入世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研究学者也把目光转向国外企业,通过研究探索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借鉴。对宽带、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相关研究仍然较多。2003年的相关研究较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专家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004年至2005年,这一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券商盈利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和广播电视行业盈利模式等相关方面。  2006年,国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数量又创新高。比2005年的研究数量多一倍,研究关注点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房地产企业、出版企业、连锁企业以及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行业。2007年至今,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逐年递增。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事物的盈利模式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涉及到新兴时尚产业盈利模式(如动漫产业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还有对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行业盈利的模式探寻。  二、国内外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盈利模式内涵   目前,理论界关于盈利模式(profit pattern)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观点。有的学者从狭义角度出发,提出盈利模式即企业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其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关注于企业如何获得利润。麦考尔&罗帕(MichaelRappa) 3认为盈利模式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盈利模式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AlexanderOsterwalder,YvesPigneur (2002) 4把盈利模式定义为一个公司提供给一个或几个细分顾客和公司架构体系及合作伙伴网络的价值上市公司,公司创造、营销和传递这些价值是为了产生盈利性的可持续收益流。  部分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以下相关学者的论述虽是对商业模式的描述,但都明显地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Hawkins(2001)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盈利模式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盈利模式必须把握住几个要点。首先,盈利模式是围绕企业如何获得利润展开设计的。其次,盈利模式是模式化的,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第三,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和途径。第四,盈利模式是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和执行整个生产经营行为始终的。Linder,Cantrell(2001)5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琼&玛格丽塔和南&斯通(2003) 6指出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定义,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周永亮(2001) 7在《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一书中指出上市公司,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经营模式。栗学思(2003) 8分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归纳总结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认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潘永涛(2004) 9认为,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阎峰(2006)10指出盈利模式通常是以发现行业利润区为基础,以高利润区的持久停留为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顾客、声誉、资本、品牌等在内的资产系统配置,发展相应的经营模式。  尽管各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相同的,即让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且这种盈利状态能够保持持久性。盈利体现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可以用公式表达:企业盈利=产品价值-生产成本。盈利模式是基于战略层面考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其设定要尽可能的提升产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理解盈利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盈利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前提,并且需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寻找新的盈利点;第二上市公司,盈利模式除了关注资源的投入分配的合理性,更关注资源的产出效率;第三,作为资源运营方式,盈利模式建立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设计制度安排等作为保障。  2.盈利模式创新和策略研究   西方学术界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争论的焦点在于何种具体的盈利模式最适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 J 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 J Morrison) 11出版《利润模式》(Profit Patterns,1999)一书。书中通过分析众多知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竞争对策,提出了30 多种改变各行各业竞争态势的模式,指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 J Slywotzky,2002)12在《赢利艺术》(The Art of Profitability)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额利润的 23 种模式。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 13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盈利模式的组成元素。他认为,盈利模式应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及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众多分析研究。饶红兵(2003) 14对中国的经销商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大类经销盈利模式是当前阶段经销商赢利模式的最优选择。黄长征(2004) 15分析了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及零边际成本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既对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一定影响,更对企业实现利益回报的方式有重大影响。提出产业链横向扩张的盈利模式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传统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余伟萍等(2004) 16通过分析企业在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再生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性,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提出各种盈利模式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芮明杰(2005)指出创新的盈利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点;2)增值服务;3)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4)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作等,并说明了盈利模式转变的途径。  
无相关信息会计准则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要性,会计准则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9-12-26 & 发布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总1-构思浙江财经学院沈颖玲汪祥耀摘要:本文基于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总体差异的比较分析上,着重探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具体策略我们认为,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直接采用型,求同存异型,专业特色型等差异性趋同策略,梳理与整合现有会计制度体系,最终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战略目标.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也必须融入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探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之前,首先应明确接轨的方向,即解决与谁接轨的问题.我们把&国际&会计准则界定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下文简称国际会计准则),本文基于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总体差异的比较分析上,着重探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具体策略.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总体差异分析(一)准则制定模式所谓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指为制定会计准则而对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制定程序,制定方法以及制定基础(或导向)等方面作出的一种固定安排(汪祥耀,2004).,准则制定机构不同.准则制定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制定,另一类则是由民间机构或私立部门加以制定.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尽管我国也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我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性质上仍属于咨询委员会的性质,本身并无权制定会计准则.可见,我国是由政府机构制定会计准则,其制定的会计准则属于行政规章,具有权威性与强制性.而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属于民间机构性质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在制定机构的组织结构方面,财政部与之间存在差异.2,准则制定程序不同.根据财政部最近发布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分为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和发布阶段.一项会计准则的出台需要经过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准则草案——送审稿——正式准则等几个步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定准则过程中严格按照&应循程序&()所规定的步骤,与&应循程序&相比,我们没有采取公开的听证会,开展有关实地测试等环节,此外,准则发布不是由委员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而是由财政部领导最终审定的形式.3,准则制定基础不同.一般准则制定基础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规则基础&,另一种则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张的&原则基础&.&原则基础&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很强的中立性和职业道德观.我国并没有明确以哪一基础为导向,但从会计准则对一些指标的明确规财套通乳-综合2005年第11期定,详细的指南,以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倾向于&规则基础&.(二)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未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我国会计准则由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构成,由基本会计准则代替概念框架,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中都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是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指导下具体制定准则的,概念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具有会计准则的效力.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的确是参照国际上概念框架制定的,但对其定性不明确.实践证明,基本会计准则不能很好地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其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这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一大特色,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不同.从各国情况来看,要么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要么采用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像我国这样准则与制度并存的情形并不多见.对于准则与制度的关系,目前着手进行改革,将以准则为主导.(三)具体会计准则我国现有具体会计准则还未能涵盖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所有交易行为,有些准则的规定不够明确,可操作性较差,准则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我国至今只发布了6项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的154项准则公告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3项仍有效的国际会计准则与6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数量要少得多;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四)计量属性在计量属性方面,我国试图尽量回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尽管公允价值曾经在修订前的《投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出现,但因部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财政部于2001年对这三个准则进行修订,取消了公允价值,将账面价值作为交易计量基础,并禁止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确认收益(涉及补价时除外).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但是对公允价值的一概加以否认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相吻合.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企业合并,非货币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事实上,我国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作出了有关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在确定&可收回金额&时还是避免不了应用公允价值.(五)其他相关法律根据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对公司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如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公司上市后如申请增发新股,必须是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等.当利润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的关键指标时.上市公司很可能仅注重对利润(或盈余)加以管理.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是利润表,即更注重利润表会计要素的定义,在确认,计量方面,利润表先于资产负债表.而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会计准则已从先前的&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更注重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构思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现存的总体差异,作者主张我国应走一条有特色的国际化之路,力争改革成本最小化,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针对实际情况走差异性趋同战略,并力争得到国际会计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这已被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工作的实践所证实。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迅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制定过程中一次性完善。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准则也应适时修改,以使其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规范;会计法规体系  从1993年7月 1日开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会计制度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那么它是否就完全符合并且能够指导中国会计的实践呢?如何客观地评价《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成效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我们的会计准则就十全十美呢?又如何去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呢?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需要知道和得以如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才能使我们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会计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管理工作。  一、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  会计准则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初,在此之前,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与合伙企业,企业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也无必要有一个统一的会计规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资本的扩张,原先缺乏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体系已无法满足众多投资者的需要。1993年,美国国会率先制定《证券交易法》,其中规定所有股票上市公司都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程序,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随后,许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适用于本国环境的会计准则。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规范,到1978年,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才出现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等术语,直到1992年11月才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这时我国才真正有了会计准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发布于日,于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共有10章66条。  第二层次是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按规范对象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二类是有关特别行业基本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业等;三类是有关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等。我国从1997年开始陆续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到2000年底共出台了以下几项:《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收入》(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投资》(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适用于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适用于所有企业)等。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成效  中国会计准则自研究制定至今,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方面,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十几年来,《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只是现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的条件。作为过渡性措施,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这一体系具有层次结构清晰,内部关系紧密,宏观微观管理结合,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缩短我国会计与世界发达国家会计之间的差距,尽可能使会计信息做到“多国共享”,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相互流动。在西方国家里“需要,实用”是他们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原则。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上本身就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这样,我国就应在实用的基础上,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实用同超前”便成为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原则。这就为中国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  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走向国际会计舞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式会计理论和方法,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是极其困难的。会计准则的实施,才使其成为可能。  4、对表外项目的披露给予了充分关注  我国对表外项目披露一直没有统一的要求,即使是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有利事项披露较多,对不利事项披露较少或根本不予披露。而具体会计准则对表外披露作了严格规定,弥补了以往的不足,这就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维护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如:《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明确规定了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以下内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以及变更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重要会计差错的内容;重要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等。  5、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这一中国会计历史的重大转折,恐怕我们还要在上百种分部门、分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中奔忙。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制度和实施会计准则真正把会计工作者从繁杂无序的旧社会制度中解脱了出来,为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真正的管理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中国已发布的会计准则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色。  1、关联方披露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相比,中国关联方披露准则对关联方关系的确定提供了较多的指南。这样做,是为了让准则使用者能较好地把握准则的精神实质,易于在实践中操作和运用。此外,中国关联方披露准则明确规定,不能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制,就将其视为关联方。这是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例相对较大,如果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作关联方,那么国有企业要作的关联方披露将实在是太多了。是否属于关联方,要看其是否符合准则确立的标准。  2、现金流量表准则:根据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收到股利和利息应归属于投资活动,而支付的股利和利息则应归属于筹资活动。但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则允许企业有多种选择,比如收到的股利和利息既可以归属于投资活动,也可以归属于经营活动;而支付的股利和利息既可以归属于筹资活动,也可以归属于经营活动。这是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别。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与1998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同。我国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将资产负债日后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时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主要指现金调整事项。我们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发现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如不作为调整事项处理,那么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对财务报告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的审核将缺乏依据。  4、债务重组准则:目前,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涉及了债务重组问题,而国际会计准则尚未涉及。与美国的相关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时,债务重组准则没有引入现值。也就是说,债权人不是将未来现金流入进行折现后与债务重组时的债权帐面余额进行对比,来判断是否作出了让步。我们之所以没有在判断债权人是否让步时引入现值,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现值的确定比较复杂,而债务重组业务具体到某个企业,并不是经常发生。出于简化会计核算的目的,不宜引入现值。第二、会计信息使用者目前对信息的需求尚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地步。  五、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走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既有成效,又有问题,成效是显著的,但问题也不少,我们应当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到目前的不足,面向未来,明确准则发展的进一步方向。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当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相协调,充分体现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要求,形成结构严谨、内容完整、逻辑一贯、高效实用、集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管理方法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理论和方法体系。  会计准则的长远目标是建立提供网络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然而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使中国会计真正跨入会计准则规范的模式。为此,应当做到以下要求:  1、完善法规体系,理顺法规关系:完善与发展会计准则,一方面必须有与之配套协调的法规体系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必须理清各种法规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准则与其他经济法规的关系。就我国目前来说,会计准则与有关的经济法规仍有不够协调之处,既有矛盾,也有重复。会计准则在对与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相关的内容进行规范时,应以有关的经济法规为依托,在会计技术性方面进行规范,而其他经济法规只应对会计行为以外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不宜过多地对会计行为进行干预。同时,就目前的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理顺财务规范同会计准则的关系。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宏观性已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条件。国家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干预显得力不从心,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由企业自行操作,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使财务制度融入有关的经济法规即将成为现实,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抓紧实施。  2、正确对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我国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也应当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同时,我国有特殊的环境,中国会计准则保持特色是客观现实,也是现实所必须。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两种正确的观点: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内容和方法中有许多是科学的、适宜的,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不能一味为了寻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放弃这些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主要表现为对国外会计的吸收和借鉴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会计准则既要选择国家样本,又要注意不能照搬。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各种会计准则的协调活动,利用国际讲坛向世界介绍中国,并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方法,充分利用会计职业团体和大学的智力优势,多方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国际协调的方法和途径。  3、不断地修订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始料不及的事项。因此,对会计准则进行不断修订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对已经公布实施以及虽未公布但已经完成等待公布的会计准则,如果实际情况有所变化或反映意见较大,就及时进行修改,这是会计准则修订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对于已经完成但内容欠缺的会计准则,就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对于尚未制定但会计实务中已普遍存在或国外已经定型,完全可以比照执行的会计准则,应适时增加会计准则项目。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既是会计准则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已经完成的会计准则缺陷进行补救的措施。为此,还应建立会计准则的修订机构,完善修订程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化,企业的不断改革,任何东西是不可能一尘不变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应该有所改变与修正,有的内容应该删除(已实现或过时的)。有的内容应该增加(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指导企业的活动,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改革,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有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分为哪几个阶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