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2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现代教育技术答案2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9|
上传日期: 06:31: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答案2
官方公共微信福师1208《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福师1208《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以下是《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一些相关教学文件,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目的要求和考核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必修课程,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其先修课程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类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1.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信息教育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
   2.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
   3. 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4. 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综合能力,媒体应用能力和评价管理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6.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三、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课程考核分闭卷考试和平时作业与实践操作考核两方面。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学分的80%平时作业和实践操作占课程学分的20%。
   闭卷考试统一命题,考试范围为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考试题目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做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平时作业与实践操作应遵照教学大纲、形成性作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由地方电大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考核。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内容和课时
        
   二、教材
   1. 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化”方式。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文字教材包括课程的专业系统知识内容、小结内容、作业内容、学习目标和标注配有录像带教材的说明符号。文字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无误、阐述清楚,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合成人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便于自学。
   2. 录像教材:在电大多年声像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录像教材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三、教学环节
   1. 录像课、CAI课件和网上辅导:录像课、CAI课件和网上辅导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辅助途径之一。录像课14个课时(50’×14),网上辅导每学期9次。
   2. 实践操作:依据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结合文字教材的内容,地方电大组织实施相关实验活动,并负责相应的考核。一般情况,必须有实验环节,才可以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统一闭卷考试。
   3. 自学:自学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途径,自学能力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由于本专业是以开放方式办学,自学的地位更为重要。除录像课中注意对自学进行辅导和介绍自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外,学员自己应重视个人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养成。
   4. 课程教学要求层次: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概念、性质等内容按“知道、了解、应用”三个层次要求;有关程序内容、操作、运用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9章的教学内容组成。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视听媒体教学基础、计算机教学基础、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管理和远程教育等内容。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教育技术的教育和技术双重性、教育技术的属性和基本特征,了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2. 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内涵)和实践领域(外延),了解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化进程。
   3. 了解影响教育技术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视听教育、个别化教学、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实践和发展)和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4. 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要求
   1. 教育技术的概念
   2. 教育技术的定义和解释
   3. 教育技术发展简介
   4.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论、教学论、传播学和系统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学习过程的理论。
   2. 了解学习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3. 了解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模式。
   4. 了解网络资源的内容和获取方法
   5. 了解教学媒体资源的理论和掌握选择方法。
   二、内容要点
   1. 学习的过程和教学的过程
   2. 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3. 学习资源、网络资源
   4. 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三、重点难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学习资源、网络资源、 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第三章 视听媒体教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和视觉图像的基础知识。
   2. 知道常用听觉媒体(录音机、普通唱机和激光唱机、传声器和扬声器等)各自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听觉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听觉媒体的教育应用,掌握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的基本方式。
   3. 知道电视和摄像机的原理,了解录像机和激光视盘的组成和原理,了解视听觉媒体的教育功能和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视听觉媒体的教育功能和掌握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要点
   1.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视觉图像的基础知识
   2. 话筒、扬声器、扩音机的组成、基本原理和特点;激光唱机与激光唱片的组成、基本原理和特点、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3. 电视、摄像机、录像机、激光视盘和视听媒体的教学运用
   三、重点难点:人耳的听觉特性和视觉图像基础、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视听觉媒体的教学运用
   第四章 计算机教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内容。
   2.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课件设计与制作。
   3. 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二、内容要点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过程
   2. 计算机课堂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应答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
   3. 网上教育的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学、网上资源的获取和评价
   三、重点难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网上资源的获取和评价
   第五章 组合媒体教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多媒体教室的组成和应用特点。
   2. 了解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教育电视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4. 了解计算机校园网的组成和应用特点。
   二、内容要点
   1. 组合媒体教室(录音—-投影组合、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多媒体的组合)、普通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
   2. 语言实验室(听音、听说、听说对比、视听对比)、学习资源中心
   3. 开路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我国的卫星教育电视系统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三、重点难点:组合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教育电视系统、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第六、七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用途和特点,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
   2. 了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和指导意义
   3. 了解教学设计的层次和要求的前提条件
   4. 了解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掌握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结构和系统过程
   二、内容要点
   1. 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
   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4. 教学目标的设计
   5. 教学策略的设计
   6.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设计
   三、重点难点: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设计
   第八章 学校教育技术管理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学校教育技术活动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2. 了解学校教育硬件资源的管理
   3. 了解学校教育软件资源的管理。
   二、内容要点
   1. 教育技术管理的内容和机构、微格教学活动、研究活动的管理
   2. 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分类和规划,教学设备设施的验收、保管、借用和维护等
   3. 教育媒体教材的收集、入库、保管和借用,教育媒体教材管理中的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
   三、重点难点:微格教学活动、教育媒体教材管理中的数字技术、网络资源的管理、教育技术活动的管理
   第九章 远程教育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
   2. 了解远程教学的过程
   3.了解课程材料与学生支持的内容
   二、内容要点
   1. 远程教学的概念
   2. 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发展
   3. 远程教学的过程
   4. 课程材料与学生支持服务
   三、重点难点:远程教学的过程、课程材料与学生支持服务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建议
  一、 教学组织形式:面授辅导为辅,自学为主。自学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面授辅导用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在适当时间组织进行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方法指导和重点问题讲授的活动。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开展学习辅导,组织学员讨论,尽量提供进行实践练习的条件,满足进行实验操作的需要。
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 总体说明  
一、课程概况
   《现代教育技术》是全国电大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类)本科的必修课,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开设次序在《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思想》、《课程与教学论》之后。本课程4个学分,计划课内学时76。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它的宗旨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提高效率,实现教育的优化。它与教育哲学和教育的一般理论(教授理论和学习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涉及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最一般规律,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问;教育的一般理论(教授理论和学习理论)是关于教与学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的学问;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重视所有学习资源或称为人类的学习媒体的开发、应用、管理,设计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强调用科学的系统方法来分析和整合“教、学”过程。例如,利用系统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经过需求分析、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制订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递进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些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过程、方式、媒体),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设计方案,并在方案的试行中,进行评价总结,依据需要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这样的系统过程为实现优化教学活动(或学习经验)提供了途径。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方法等。如学习理论中的行为派、认知派、人本主义派等;传播理论中的传播模式、传播的系统论、传播的要素论等;科学技术中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技术、物理方面的知识、卫星广播电视及通讯方面的知识技术、系统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系统方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学校教育技术活动的管理等。
   掌握上述内容,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对21世纪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名合格教育管理人员的必要条件。
   鉴于中央电大公共管理专业(教育类)本科属于新建专业,除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借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音像教材在该专业内属于新建和一种创新,在电大内部其他专业或普通高校,亦未发现可以借用的或基本相同的音像教材。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
   1. 教学大纲的特点
   中央电大下发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从电大办学的经验和实际出发,针对专业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所采取的“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具有本专业本学科的许多鲜明特点。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特别强调本课程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教学,其重点是讲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具有理论性、简明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把掌握教育技术的主要方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强调多种媒体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辅助活动均应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中,明确提出对概念、性质、定义等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对有关程序内容、操作、运用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为了方便学员自学,规定课程文字教材的编写采取主、辅合一型,并按单元—模块式结构组建教学内容,等等。教学大纲的这些鲜明特点和具体要求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和具体目标。
   2. 教学内容体系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内容着重考虑三个问题:
   (1)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定位
   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具体内容、难易程度,要综合考虑当前的教学需要和今后发展,适当定位。解决好“必须、够用”原则与扩展知识面、以及与本科课程的衔接等问题。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均为抽绎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既要照顾到教育技术的逻辑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又要尽量避免内容的繁琐和面面俱到。
   (2)精细安排课程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拟分为9章:  
   简明扼要地勾画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框架,构成本课程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逻辑整体,共同构筑了一个适合其学习者自学的、完整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编制要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突出教育性和教学性,学以致用,精心选择基本的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有所侧重,而不面面俱到的堆积所有的相关内容。注意区别教育类的自然科学课程与普通理工科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异同,注意教育工作的需要和客观规律性。在课程中适当加入实践学习的内容。
   3. 学习者需求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者或者教学对象是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大多学历层次不高,加之所处地区地理环境的偏僻和经济状况的欠发达,虽在学校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但一般缺乏对于本课程的系统了解,更不用说主动地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非常欢迎电大的“开放办学”学习方式,并且希望获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有关知识,以便满足他们下述的实际需要:
   (1)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的需要;
   (2)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能力的需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需要;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满足规范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教育实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满足学习者的这些实际需要也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的宗旨之一。
   4. 学习者分析
   为了能够真正满足学习者的上述实际需要,搞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对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主客观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作为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专门的学习进修,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跟上时代的发展;有着足够的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并具有强烈的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
   同时,他们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工学矛盾突出,缺少“大块的学习时间”和好的学习氛围。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上,学习者的这些优势和劣势应通盘考虑。比如,教学大纲规定,“现代教育技术”准备采取主、辅合一型的文字教材,就是适应学习者的自学能力较强、经济条件较差等等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又如,为了满足学习者渴求“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应制作一定数量的录像教材,以系统讲授和讲重点、讲难点的形式指导和辅导他们的学习活动,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时间和经济方面的承受能力,录像教材显然不宜过多。此外,还应注意:教材文字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便自学,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目标
   1. 总体目标
   (1)“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中央电大公共管理(教育类)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有关精神进行。
   (2)课程组要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高质量、全方位的进行教学媒体设计和教材编制。以方便学生自学为基本原则,力争在教育形式上取得突破,做到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
   (3)充分发挥课题组的组合优势。把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建设速度,编制出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具有广泛社会性和持久先进性的多媒体现代化教材。
   2. 学科体系目标和教学设计目标
   (1)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培养层次、编制内容、知识要点、拓展度和难易程度;
   (2)准确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在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力争保持学科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语言上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真正体现层次特色,并为“专升本”课程奠定基础。
   (3)针对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从远程教育开放办学的发展方向出发,贯彻“方便学生自学”的基本原则,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教学媒体,使每一个媒体之间都真正成为必须和互补,缺一不可。
   (4)注重媒体选择的合理性论证,各种媒体的编制设计应有尽可能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
   四、总体设计思想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学科体系目标和教学设计目标,在保证本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简明性和适用性的前提下,本课程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为:
   1. 在多种媒体教材的一体化设计上,充分研究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及其协调关系,进而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分配教学媒体;将多种媒体的教材精心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建设成为学习者信赖、实用、方便和有效的学习资源;
   2. 从学习者的客观实际和真实需求出发,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根据其入学基础(即依据教育工作者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工艺设计。
   3. 加强教材的导学、助学功能,减少学习难度,减缓学习梯度、缩短学习跨度,适应开放办学的需要,并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4. 必须注意增强教材的能力培养的功能,借此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五、总体设计方案
   1. 媒体选择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本课程初步确定采用三种以上教学媒体:即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计算机网上辅导等。最终目标是:各种教学媒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共同构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考”的体系,以便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文字教材是教学的主媒体,它的任务是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和自学的指导。它是学习者使用的主要的教学资源。
   录像教材是辅助媒体,它的任务是强化重点,分解难点讲和指导、帮助学习者学习文字教材。
   网上辅导用于及时辅导学习者的学习和进行教学反馈活动。
   三种形式的媒体就其任务、地位、目的而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相辅相承,既有相同之处又不是简单重复。
   2. 媒体使用说明
   (1)文字教材是将“课程教学内容”和“自学指导内容”有机结合的“合一式”形式。该媒体中“课程教学内容”约占书稿总数的五分之四,主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自学指导内容约占书稿的总数的十分之一,以引言、目标、本章小节、自我测试等形式,完成对学习者的导学、助学。
   (2)录像教材采用模块式,由14个专题内容构成,每个专题50分钟。着重讲解本课程的学法指导、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章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3个模块反应不同的内容,又共同构成“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要点,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基本架构。
   (3)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的互补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的两种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共存的关系,它们各司其责,共同为圆满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服务。关于其具体关系,请参见附表1。
   六、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者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关于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媒体使用和助学形式等方面的总体考虑。
   1. 教学程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属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领域。因此,拟综合采用“先行组织者”、“掌握学习”和“层次学习”等教学程序。突出学科特点、远程教育的原则,方便学习者自学。
   2. 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启发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社会实践法”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互相配合,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3. 媒体使用: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是远距离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中,合理利用和发展各种学习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媒体使用以文字教材的学习为主、录像教材的学习为辅,并利用“网上辅导”等建立反馈系统,进行媒体间的有机组合。
   4.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三类,以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个别化学习”形式大部分可以达到。其它助学形式如“网上辅导”、“面授辅导”、“小组学习”等作为辅助教学形式。
   七、教材建设的过程评价
   教材建设的过程评价即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材建设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规律顺利实施的保证。其内容包括:教材建设前期的评价,即对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方案、教材的样章(带)的评价;教材建设之中的评价,即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随时对其抽查、评估;对教材建设完成之后的评价,即对已经完成的各种媒体的教材进行评估、验收。
   1.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一个由学科专家、远距离教育专家、“共建课”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统一聘请)指导、监督本课程教材的建设过程;成立一个由专家、本课程组人员及本课程的学习者组成的“评价实施小组”,具体实施教材建设中的评价工作;在开设本专业课程的地方建立教材反馈基地,由该地的学习者(包括一般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及领导组成“反馈小组”,随时向“评价实施小组”反馈有关信息。
   2.“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建设工作规程”、“课程建设工作手册”和按照“专家组”的评审结论作为修改的本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的依据。评价方法的形式:
   (1)“专家评判法”。请专家对文字教科书的样章(带)及样书(带)、成书(带)等写出评价意见,以完善教材建设;
   (2)“量化评价法”。即设计一些调查表格或问卷请有关教师、学习者填写,收集教材各项指标的量化信息。参见附表2。
   (3)“座谈法”。即请本课程的专家、辅导教师和学习者定期组织座谈会听取意见;
   (4)“通讯反馈法”。即在教材正式使用后,与本课程的反馈基地建立长期的通讯联系,随时收集反馈信息。
   3. 评价阶段和评价程序:“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建设的过程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价样章(带),方式是组织审定会,听取专家组的意见,于2003年5月完成;第二阶段评价样书(带),方法是由“专家委员会”、“评价实施小组”组织各种形式的评价工作,收集积极性的、建设性的意见,于2004年3月完成;第三阶段评价成书(带),主要由“评价实施小组”及“反馈小组”在反馈基地进行,于2004年春课程正式开办以后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程序,请参见附图1、附表2。
              附图1:“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建设过程评价程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编制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媒体教材编制一览表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上述课程建设的总体设计思想、总体设计方案,特此制定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等的一体化编制方案。见附表1、附表2。
                 附表1 多种媒体教材编制一览表
   二、文字教材编写方案
   1. 文字教材的形式和编写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文字教材拟采用“合一式”,即课程内容与辅导内容融为一体,共同组成本课程的主教材。每一章在体例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章名、学习目标、学法建议、教学内容本文、本章小结和自测练习。在全书的最后,附上各章自测练习的答案。
   编写以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学科体系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原则上将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编写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内容安排上,应使文字教材成为由教学内容与相应的学习目标、学法建议、本章小结、自测练习等内容有机融合的一个整体。其中,课程的教学内容约占全部书稿的十分之九,其任务是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其它部分约占十分之一,其任务是导学、助学和自我测评。文字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素质水平,在内容及行文上都要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全书分为总字数限制在36万字以内。
   2. 编写细则
   版式注重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以便增强美感,突出主题。在体例上,本书分为“章、节、目”三个层次,以下标题按“一、1、(1)、①”等排列。其它相关内容拟与出版社商定后统一规定,此不赘述。
   3. 工艺设计方案(略)
   文字教材名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
   三、录像教材编制方案
   录像教材的作用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帮助学习者学习、扩展知识和增强学习效果。设计长度为14×50分钟。其内容包括:介绍学习的方法、讲授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深化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梁小庆高级工程师和清华大学李绯高级工程师担任主讲。具体安排参见附表4。
   四、CAI课件编制方案
   本课件是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该课程的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配套使用。本软件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供教师的课堂教学使用。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软件作用,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软件在基本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深化与拓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课件内容如表所示:
《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课件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 总体目标
  一、目标设计
  (1)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课件的学习层次、编制内容、知识要点、拓展度和难易程度;
  (2)准确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课件的定位,在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下,力争保持学科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做到知识技能上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操作上通俗易懂、过程人性化。
  (3)针对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从远程教育开放办学的发展方向出发,贯彻“方便学生自学”的基本原则,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计算机课件,使他与其他媒体之间都真正成为各有特色和互补一体化。
   二、学习需求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者或者教学对象是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大多学历层次不高,加之所处地区地理环境的偏僻和经济状况的欠发达,虽在学校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但一般缺乏对于本课程的系统了解,更不用说主动地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非常欢迎电大的“开放办学”学习方式,并且希望获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有关知识,以便满足他们下述的实际需要:
   (1)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的需要;
   (2)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需要,满足规范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实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能力的需要。
   三、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主客观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作为我国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主要优势是: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专门的学习进修,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跟上时代的发展;有着足够的教育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并具有强烈的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
   同时,他们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经济状况较差,学习资源亦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因而学习时间缺乏;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工学矛盾突出,缺少“大块的学习时间”和好的学习氛围。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建设上,学习者的这些优势和劣势应通盘考虑。为他们提供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应该包括:学习要点、知识讲解、自检自测、相关资源、教学应用4个部分,提供适当的学习经验,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第二部分 设计思想
   在软件设计中,我们贯彻如下设计思想:
   一、软件使用对象的界定
   本软件是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该课程的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配套使用。本软件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供教师的课堂教学使用。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软件作用,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软件在基本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深化与拓展。
   二、“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鉴于学生是软件的主要使用者,软件的设计要特别考虑便于学生使用,尤其要考查学生对软件的参与程度。具体措施有:软件的界面设计应美观、简单、易用,各控制键简洁、明了、醒目,不要求很深的计算机知识,软件的界面设计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
   三、知识的重组与知识的表现形式
   知识重组与知识表现是CAI课件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以最适当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宜的表现方式来展示课程的基本内容,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件的内在质量。 本软件应充分注意发挥计算机的表现特点, 与音像教材和文字教材各具特色,取长补短,避免雷同。打破教科书的章节界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逐步完成知识构建。
   四、课件的实用功能
   整体设计包括导航图、知识群,每一个知识群包括:学习要点、知识讲解、自检自测、相关资源、教学应用4个部分,便于学习者的知识学习、学科扩展、实际使用和自我检测。
   五、课件的外观要求
   课件外观美观大方,尽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画外音讲解,并插入适当的录像片段。
第三部分 《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课件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 总体说明
   为保证该课程考试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考核对象
   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凡参加本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二、考核命题的依据
   本考核说明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三、课程考核
   (1)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分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70%,成绩总分合计60分为通过。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
   ·完成中央电大布置的课程作业。
   ·完成实践操作课程(或实验课程)
   各试点教学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处、师范部备案。中央电大安排随机赴试点单位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一旦发现情况不实,将对试点单位追究责任。不完成作业和实践操作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终结性考试。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属于标准化考试,是对课程学习情况的全面检验。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考试命题的原则和试题结构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要求和文字教材内容的范围之内,不扩大或缩小考试的范围。凡未涉及的情况,不列为考试内容。每份试卷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内容的70%以上的章节。
   (2)试卷兼顾各学习目标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比例大体是:
   ·知道(知道)占20%;
   ·了解(基本理解)占40%;
   ·应用(问题解决)占40%。
   其中,知道指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并能够准确地写出。主要试题形式为:单项选择。了解指在知道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公式、规则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简单说明。主要试题形式为:判断、简答。实践应用指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选择方法或计算。主要试题形式为:提出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或计算。
   (3)试题保持难易适中,一般分为容易、比较容易、适中、较难4种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
   ·容易题占30%;
   ·比较容易题占30%;
   ·适中题占30%,
   ·难题占10%。
   试题中的学习目标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后者反映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情况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在每个学习目标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两者不可混淆。
   (4)试题类型及结构
   本课程的考试题类型范围为单项选择、判断、简答、问题解决方法或计算题。本课程的考试题结构为:单项选择、判断两部分约占内容的60%,简答部分约占内容的21%,问题解决方法或计算三部分约占内容的19%。
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1)考核范围
   1. 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三个主要方面
   2. 视听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观念的贡献
   3.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定义
   4.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5. 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6.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 现代建构主义观
   8.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9. 香农一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
   10. 教学系统方法的应用模式
   11. 程序教学
   12. 发现学习
   13. 建构主义的教学应用
   14. 罗杰斯的教学论
   (2)考核知识点
   知道:直观教学、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特点、教育技术的物理学观念、视听传播论、教学技术、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传播活动要素、整体原理
   理解及应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信息加工学习原理的4个方面内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四个要素、现代建构主义观的6个学习特征、拉斯韦尔传播模式、香农一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程序教学的4个要素、伊利的教学应用模式、德里克的教材开发应用模式、 发现学习的优势和作用、美国教育部教研室提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罗杰斯的10种教学策略方式、信息论的基本方法、控制论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1)考核范围
   1. 学习
   2. 学生的学习
   3. 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
   4. 皮亚杰提出的学习过程
   5. 维果斯基提出的学习过程
   6. 学习策略的成分
   7. 学习风格的层面
   8. 教学活动过程的要素
   9. 三种教学结构
   10. 教学策略
   11. 学习资源的形态
   12. 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
   13. 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过程模式
   14. 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15. 影响学习过程的要素
   16. 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方法和策略
   (2)考核要求
   知道:孔子的学习过程模式、赫尔巴特的学习过程模式、杜威的学习过程模式、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过程模式、桑代克的学习过程模式、班杜拉的学习过程模式、布鲁纳的学习过程模式、皮亚杰的学习观、维果斯基的学习观、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学习风格的意志成分、学习风格的生理倾向成分、学习风格的社会倾向成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广义的促进学习过程、狭义的促进学习过程、教学活动过程的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乔伊斯的教学模式分类、叶澜的教学模式分类、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学习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教学媒体、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
   理解及应用: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的异同点、学生学习的特点、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8个内部阶段、皮亚杰提出的S→AT→R的含义、维果斯基提出的A?X?B的含义、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的总结、学习风格的三个层面、教学活动过程的要素分析、 三种教学结构的优缺点、教学策略的特点和共性、学习资源的形态、教学媒体的基本理论观点、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教学媒体的4种选择方法、影响学习过程的6个要素、教育技术领域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网上信息资源的搜索方法、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基本策略
   第三章 视听媒体教学基础
   (1)考核范围
   1. 听觉的方位感
   2. 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
   3. 传声器的用途和种类
   4. 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
   5. 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
   6.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形式
   7. 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方法
   8. 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9. 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的方式
   10. 录像机与外部的连接方式
   11. 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
   12. 视听媒体教学应用的些特点、功能和方法
   13. 视觉图像的主要特点
   (2)考核要求
   知道:响度、音调、音色、立体声、传声器、传声器的种类、无线传声器、传声器的方向性、扬声器、扬声器的种类、磁带录音机、磁带、激光唱机、扩音机、摄像显像、彩色电视制式、摄像机的组成部分、彩色摄像机的结构原理、DVD、VCD、CD-ROM、CD-RW、CD-R、MPEG-2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杜比数字音响技术、光盘的记录过程、三基色原理、视觉图像的类型、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的方式、光盘的记录过程
   理解及应用:CD唱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使用扩音机注意事项、扩音机和扬声器的配接、听觉的方位感、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传声器的用途和种类、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形式、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方法、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录像机与外部的连接方式、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视听媒体教学应用的些特点、功能和方法、视觉图像的主要特点、影碟机的使用与保养
   第四章 计算机教学基础
   (1)考核范围
   1. 网上教学形式
   2. CAI的基本模式
   3. S-P表的使用方法
   4. 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特点
   5. 简述视听表达的心理策略设计
   6. 简述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设计
   7.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模式——CARS
   8. 网上教育的物理环境
   9. 网上教育的在线学习环境
   10. 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的主要活动
   11. 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学生的主要活动
   12. 网上资源的搜索技巧
   (2)考核要求
   知道:题库系统的基本功能、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表达信息的媒体元素、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步骤、MPEG图像压缩标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特点、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常用搜索引擎、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计算机的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处理、CAI系统、计算机课堂信息管理系统、应答信息系统、题库
   理解及应用:网上教学形式、CAI的基本模式、S-P表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特点、视听表达的心理策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设计、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模式——CARS、网上教育的物理环境、网上教育的在线学习环境、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的主要活动、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学生的主要活动、网上资源的搜索技巧、课件的选题、文字脚本、制作脚本、视听素材的组接策略设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处理、在线学习环境、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与学活动、网上教学形式、搜索技巧
   第五章 组合媒体教学基础
   (1)考核范围
   1. 学校媒体组合教室
   2. 4种语言实验室
   3. 计算机教室
   4. 视频演示仪
   5. 域名、工作站、网络服务器
   6. 透射式投影仪
   7. 计算机网络
   8. 卫星电视
   9. 现代投影器
   10. 投影屏幕
   11. 学习资源中心
   12. 校园网络系统
   13. 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14. 我国卫星电视和Ku波段
   (2)考核要求
   知道:视频演示仪、广播教育电视系统、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卫星电视转播系统的分类、有线电视、闭路教育电视、网卡(NIC)、集线器、网关、路由器、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TCP/IP协议)、网络操作系统、接入Internet的方式、IP地址、域名、校园网与Internet接入方式、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时的基本要求、校园网中的教学科研系统、校园网中的行政和教学管理系统、校园网内的通讯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理解及应用:学校媒体组合教室的概念和组合形式、4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卫星电视特点和组成、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投影屏幕的种类和选择、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和功能、校园网的教育应用、我国卫星电视的发展情况和Ku波段的特点
   第六章 教学设计(一)
   (1)考核内容
   1.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
   2. 教学设计的前提
   3.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4. 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5.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6. 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四个步骤
   7. 伯顿和梅里尔提出的六类学习需要
   8. 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的7个方面教学问题
   9. 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
   10. 信息加工分析
   11. 使能目标分析
   12. 学习准备分析所包括的三方面内容
   13. 学习风格
   (2)考核要求
   知道:设计的4方面特点、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系统教学设计方式与传统方式两种活动的比较、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学习需要的概念、前期分析的内容、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组织学习内容时的注意事项、场独立与场依存、焦虑水平、学习准备分析所包括的三方面内容、学习风格
   理解和应用: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学习需要的类型、教学设计主要考虑7个方面的教学问题、信息加工分析、使能目标分析、对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初步评价、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教学设计的前提、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四个步骤、伯顿和梅里尔提出的六类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的7个方面教学问题、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
   第七章 教学设计(二)
   (1)考核内容
   1.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2. 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
   3. 行为目标的编写
   4.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5. 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测试形式和题目
   6. 测试题目的形式和方法
   7. 教学策略的设计的内容、特性和操作
   8.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9.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0. 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11. 教学媒体选择
   12.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13. 完成一个教学设计
   (2)考核要求
   知道: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情感领域目标的类别、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要求、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教学策略的设计涉及内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加涅9个教学事件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分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育的影响、形成性评价、诊断功能、教学设计成果评价评价的工具、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理解和应用:回忆性题目、识别性题目、结构化回答题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测试形式和题目的编写、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行为目标的编写、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回忆性题目、识别性题目和结构化回答题目)、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完成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有前期分析、目标编制、策略设计和评价方案4部分内容)
   第八章 学校教育技术管理
   (1)考核内容
   1. 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
   2. 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
   3. 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4. 设备设施保管工作
   5. 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
   6. 收集教育媒体教材的渠道
   (2)考核要求
   知道: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课题申报的准备、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审批课题的要求、课题的日常管理、微格教学系统、数字视频的来源、网络一次信息的组织管理、网络二次信息的组织管理、学校网络教育体系、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网络课程建设规范、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功能要求、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理解和应用: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设备设施的管理分类和规划、设备设施的验收和登记建账、媒体教材的收集和借用、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方式、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方法、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方法、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收集教育媒体教材的4种渠道
   第九章 远程教育
   考核内容
   1. 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
   2. 远程教育概念
   3. 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的关系
   4. 远程教学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考核要求
   知道: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历史、函授教学方式、函授教学的特点、六个基本要素的远程教育的概念、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远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远程教学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学生支持概念、学生支持的类型、学生支持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
   理解和应用:简述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表述远程教育概念(基更对远程教育概念的界定)、阐述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间的关系、阐述远程教学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
第三部分、试题类型举例
   一、选择题
   1. 贝罗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 A )四个基本要素。
   A. 信息源、讯息、通道、接受者
   B. 学生、教师、媒体、信道
   C. 信息源、媒体、通道、接收者
   D. 信息源、信道、效果、接收者
   2. 学习风格的构成有(A )三个层面。
   A. 生理、心理和社会
   B. 场独立、场依存和生理
   C. 焦虑水平、概括和列举
   D. 生理、心理和沉思与冲动
   二、简答题
   1.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
   2. 视听教学媒体的教学方法
   三、选择题
   1. 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声级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由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 测试题目包括三种形式:回忆性题目、识别性题目和结构化回答题目。通常,所有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都可按照这三种形式设计成不同的测试题目。( A)
   A.完全正确 &&&& &&&&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 D.部分错误
   四、实践题
   完成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有前期分析、目标编制、策略设计和评价方案4部分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