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包括有哪些区别?最好举出通俗形象的例子

会计中间交易性经融资产指的是什么?另外所有者权利里面的公积是什么意思?通俗点讲,最好举个列子谢谢了_百度知道
会计中间交易性经融资产指的是什么?另外所有者权利里面的公积是什么意思?通俗点讲,最好举个列子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指企业近期内售持投资企业赚取差价目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债券、基金等 企业股市购入某市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0元准备股票涨卖赚取差价 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本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2所者权益项目——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企业收投资者资超其注册本价值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等等已经答提问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会计的资本跟资产什么区别?
会计的资本跟资产什么区别? 50
学了一个学期的会计,我连会计入门基础的资产(ASSET)=资本(CAPITAL)+负债(LIABILITIES)都分不清楚啊。。1.资产跟资本什么分别,怎么区别?
2.还有债权人跟债务人什么分别呢? 我用英文学的会计。。。懂的高手帮忙解答了谢谢
1.资产,英文为 Asset, 是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为投资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 ; 资本,英文为Capital, 是企业为购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产的资金来源,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它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分别归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股东)所有,企业对其资本不拥有所有权。
区别:资产是经营者获取未来现金流的经济资源 ,在报表左;资本就是建设公司经营系统的资金来源,主要在投资者或债权人,报表右。
2.债权人:简单的说就是别人说的债主 或出借方债务人:就是借款方。 比如:你找别的公司借款那么别的公司就是这笔帐的债权人,而你是债务人
谢谢采纳!!@
以下是转的,希望有帮助。
一、关于资本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包含以下含义:
(1)、资本是可以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价值。可以是物,可以是货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必须有价值。
(2)、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资本具有增殖的能力是资本最根本的特征。
(3)、必须是在运行中不断增殖的价值。准备增殖的最终源泉是劳动。
2、对资本的本质必须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自然属性看,资本是一个属于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通过在连续不断的运动中占有和支配剩余劳动,以取得价值增殖的价值,它属于社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要素,资本本身不反映社会关系;
从社会属性看,资本与一定社会制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就必然反映该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
3、资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增殖性、返还性、运动性、风险性、社会性(资本具有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这五个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对资本所有者来说,返还性是前提,增殖是目的,风险是压力和动力,运动是实现增殖的条件;但任何资本形式,都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
4、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和设备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5、 资本流通的总公式
G(货币)——W(商品)——G?(增殖的货币)。此处的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G—G?只是此公式的简化)。
二、关于资产
资本与资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内涵。资产,英文为 Asset,是企业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为投资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归企业所有。企业的所谓法人财产权,就是指企业对其控制的资产拥有的所有权。资本,英文为Capital,是企业为购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产的资金来源,是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它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分别归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股东)所有,企业对其资本不拥有所有权。
1、资产定义的重大进步
  资产是六大会计要素之首,其他五大会计要素都与其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资产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界定,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而得到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实践证明,这一定义未能真实反映资产的质量状况,当企业的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者发生了减值,比如有些企业的部分存货实际已经贬损,但仍以实际成本确认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再比如有些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来,而债务单位实质上已经无力承担偿债义务,但是按照原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仍然确认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使得企业资产虚增,利润虚增,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这样的例子,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也同样存在,这些资产不实的情况,会导致会议信息的失真。
  上述资产的定义是年我国进行会计制度改革时确立的。这一定义明显地带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客观存在的较多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市场经济所必然发生的诸多经济交易或事项,在当时还不可能充分反映出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还没能真正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产定义的理论缺陷给通过虚盈实亏、虚增资产来粉饰业绩提供了会计技术上的条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重新定义后的资产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从两个方面对原定义作了修正:一是资产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而不是由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二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一点修正,主要是强调时间概念,强调企业不能根据可能发生的未来交易或事项而预计资产。第二点修正,即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一个本质上的突破。所谓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某项支出如果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的全部或一部分,它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否则,就只能作为费用或损失。同样,企业已经取得的某项资产,如果其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已经不复存在,就应该将其剔除。例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经失效或毁损的存货,它们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应该再作为资产,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将本应列作费用的巨额支出长期作为资产挂账,虚增应收款虚增收入等等,这些做法一方面夸大了资产,另一方面也虚增了利润,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从而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蒙受损失,中国证监会曾为此处罚了几家上市公司。可见,一项资产要确认为资产,就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且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001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资产所作的定义,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国资产定义的精华,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重大突破。
  2、新的资产定义与谨慎性原则的一致性
  如前所述,新的资产定义的二处重要修正,一是资产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二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正是通过这二点修正,使资产的定义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具有了内在一致性。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其判断的根本标准是资产的定义。如将不符合这一定义特征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失效、毁损的存货从资产中剔除出去,使其从质的角度符合资产的定义,就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企业目前拥有的资产尚能在多大程度上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一种未来的可能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对现实资产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也就是资产的质量状况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从有利于未来着眼,不高估目前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目前的负债或费用,据此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进行合理地预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其从量的角度符合资产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
  从资产的最新定义出发,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扩大了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对以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企业的“资产”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特征。谨慎性原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资产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这一特征相对应的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在原来计提存货、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四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要求,从而使得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到八项,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也就是说除现金类资产外,对非现金类资产企业在会计期末都应作一个全面检查,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若发生减值则应计提准备。
  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
  企业对财产清查中所发生的盘亏,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于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上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如果待摊费用所应摊销的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企业确定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
  委托贷款计提的利息到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
  若预计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性计入损益。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法。
  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性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与“资产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相对应的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如有销货退回可能的商品销售,将估计不会发生退回的部分确认为收入,估计可能发生退货的部分不确认收入。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售出商品的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对于收取的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如果所收费用能使会员在会员期内得到各种服务或出版物,或者以低于非会员负担的价格购买商品或劳务,则该项收费应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尚未确认的收入在“递延收益”科目中核算。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获取利息收入,超过利息收款期限尚未收回的利息,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同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
  企业接规定应收取的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补助,应在实际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
  与资产定义间接相关的涉及到资产计量的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其基本依据还是能否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以及能在多大程度在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例如、企业每期利息和折(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溢)价的摊销金额。
  此外,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或有事项等方面的规定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这些也与资产定义间接有关。
  综上所述,新的资产定义准确地表述了资产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特征,谨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资产类项目的运用,正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各项资产符合资产定义的本质特征而作出的一系列规定。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较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资产也就成其为真正的“资产”;不考虑或少考虑谨慎性原则,资产就会是有水份的“资产”。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意义,即挤出水份,还资产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来功能。
其他回答 (4)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总的来说资产就是你所拥有的东西,或是别人欠你的
负债是你欠别人的债务
权益是利益方面的往来
资产跟资本,资产是企业拥有的不一定拥有所有权,资本是拥有的所有权。债权人是对债权拥有所有权的,到期有权利要去债务人清偿债务返还资产,债务人是负有偿还义务
资产就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左边的那一列都是资产。
资本是所有者投入的资产或通过经营累积的资本,在资产负债表里反映的话就是所有者权益(owner equity)。
别人欠你钱,你就是债权人,债权反映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用应收款(receivable),预付款(Prepaid)等反映
你欠别人钱,你就是债务人,债务反映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用应付款(payable),预收款(Deposit received)等反映
英文我不行的。只能用通俗的语言解答了。
资本是指,你的投资或者说是本钱。
资产,是把投资或本钱变成的实物。如机器设备、购入的商品 、材料,用于周转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
别人欠你钱,你就是债权人。你欠别人钱,你就是债务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财务税务领域专家所有者权益与净资产的关系问题
您身边的职业导师 值得信赖的教育专家
                           
会计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所有者权益与净资产的关系问题
作者:admin 来源:会计资源网 .cn 更新日期: 02:59:44
点击量:2279
所有者权益与净资产的关系问题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所谓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现行的会计理论将净资产等同于所有者权益,并可以通过会计恒等式表示,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
  一、现行的会计理论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现行的会计理论认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推导出资产=资本,资本=负债资本+权益资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现行的会计恒等式产生于15世纪末,成熟于20世纪30年代,其理论建立在以历史成本法计量属性基础上,其会计报表反映的以历史成本将不同时点、不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进行累加,从而产生相应的会计恒等式。而历史成本法建立基础的条件,一是币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生产率不变假设,二者共同构成历史成本原则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资产计价的结果,是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即某项资产要求按其取得或者交换时的实际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间一般不作调整。换而言之,历史成本法体现资产的属性就是过去形成资产投入的成本或者费用作为资产的价值。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由于名义货币不发生变化,则上述会计等式永远保持平衡所以称会计恒等式是毋庸置疑。故净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
  二、上市公司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又称股票净值或账面价值,是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在没有优先股的条件下,每股净资产是以公司净资产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份计算的。股票价格又称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证皇谐÷蚵舻募鄹瘛9善笔屑垡话阌晒善钡哪谠诩壑稻龆ǎ笔苄矶嗥渌蛩氐挠跋臁F渲校汗┣蠊叵凳亲钪苯拥挠跋煲蛩兀渌蛩囟际峭ü饔糜诠┣蠊叵刀跋旃善奔鄹竦摹S跋旃善奔鄹褚蛩兀1、供求关系;2、公司经营状况;3、宏观经济因素;4、政治因素;5、心理因素;6、政策与制度因素;7、操纵因素;8、其他要素。由于股票价格受上述因素影响,股票的账面价值总是不等于股票市价,在一般情况下,股票市价要高于账面价值。因此,对上市公司而言,净资产总是不等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股权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企业整体价值观认为,净资产是指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过去形成应该归属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说的更通俗些,它是企业过去形成自创无形资产及所有者投资的成本并且包括机会成本。两者之间在会计计量上并不完全相等,也并不是同一概念。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计量模式的不同,体现的价值属性也就不同。如:历史成本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历史投入成本;重置成本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重置成本;重庆会计网校公允价值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交换价值、现值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是在用价值或内在价值。由于不同的价值属性之间价值差异较大,因此,正确选择计量方法计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尤为关键,它不仅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的是否准确,而且还影响到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在历史成本法下,所有者权益是将反映投资者过去在不同时点上投入资本进行累加,而不反映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计量影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就是所有者权益的股权市价。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失真,从而越发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人们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改变,报告使用者越来越关注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以有助于评价与决策,因此,越来越凸显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必要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下,会计要素应该按照同一时点市场价格计量即会计要素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在不同一时点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使资产、资本的账面价值与市价存在差异,重庆会计网校 即:资产市价-资产账面价值=资产的价值变动,资本市价-资本的账面价值=资本的价值变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者权益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利得或损失计入利润,反映在所有者权益当中,也就是说将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动视为所有者权益价值变动,即形成会计等式:资产市价=负债市价+所有者权益,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现行会计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价值并不是该时点的股权市场价格,对上市公司而言,该时点的股权价值即股票的市价,非上市公司而言,要采用技术评估的方法,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真实价值,因此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价值会计信息并不真实、有用,使投资者无法进行评判、决策。重庆会计网校仔细分析发现,采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反映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既不是投入成本价值,也不是重置成本价值、交换价值、更不是在用价值,它反映价值是介于在历史成本与市场价值之间的价值,显然不符合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的特点,使价值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没有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从而会导致其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我们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净资产的价值不等于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即净资产来源于资产与负债的减项,所有者权益对上市公司而言,就是股权市价,非上市公司而言,要采用技术评估的方法,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真实价值,这也完全与实际情况相符。
  四、结论:
  从法律意义讲,净资产最终归属股东所有,但我们由此并不能得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的结论。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的计量模式下,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不同,不同的价值属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价值,不同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考虑时间这一因素对会计要素计量的影响,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同一时点的净资产的价值并不等于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并且这也完全符合科学逻辑与客观现实的。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6
  2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王光远.福建教育出版社
  3.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登录名:
(没有注册的用户名系统自动注册,用户名可以是中文)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最近开课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83号院西一楼(地铁1号线玉泉路B口出:金世纪教育) 100039
Copyright &
Powered By
版权所有  京公海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