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处毕业论文以简报的形式发表可以毕业吗?

职称论文发表-百姓网
&&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职称论文发表注册时间:&&&有效信息:0店铺介绍职称论文发表【QQ】毕业论文代写
金牌秘书网:主营,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本科、研究生论文协作 专业代写团队,为您解决职称之忧 QQ: 团队创地址:南岸-南岸周边手机也能逛微店关注【职称论文发表】,实时查看Ta的最新消息。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3 &点击公众号菜单“我的百姓-关注的微店”微信“扫一扫”,手机也能逛微店或点此直接查看喜欢本店的百姓还喜欢: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您现在的位置: >
> 简报(十二)
简报(十二)
作者:&&&信息来源:&&&浏览次数:358&&&发布时间:
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委员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经管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3" Month="3" Year="年4月23日
“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完善世界观,提高政治素养和人生修养,于已于社会都大有益处的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这是经管学院07硕士三支部党员李刚同学学习科学发展观后的体会。
近日,在经管学院的组织号召下,经管学院师生党员纷纷向院党委提交学习体会,踊跃抒发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截止目前,学院已收到师生党员的体会文章500余篇。大家结合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工商一支部的陶文静同学围绕学生自身的科学发展写道:“要想自身能达到更大的发展,必须辨证的看待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优缺点。”金融一支部的陈浩同学围绕注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谈了体会,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深刻理解所肩负的重担,不偏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兼顾体育锻炼及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做到全面发展。”06硕士二支部的陈杰同学表达了大部分毕业研究生党员的心声:“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马上要
走上工作岗位,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并为将来工作实践作理论储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金融二支部邱业古同学的体会代表了很多本科毕业生的感受,他在体会中写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层层考验,最终我被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录取!今后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不断学习。”08硕士三支部的孟芳芳同学将认识提高到大学生的责任感上,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全面协调的发展自身。”教工党员薛彩霞的体会表达了很多老师的共同感受,她写道:“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马红玉老师也认为,“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了师德的重要性,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更好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入心、入脑,经管学院师生们深刻的学习体会说明学院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抄送: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王家武&&&最后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婚-55BBS 我爱购物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结婚
就业很悲催实验室师兄刚毕业,一个月三千,一师姐至今在家待业。。。。即将毕业的师姐现在各种抓狂。忙着各种考试,什么公务员、教师资格证,一堆,怕毕业工作不好找………………可耻的匿了~~~~~~~~
9条其他回答
本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06级的学生
研究生办公室:北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不错的。现在白领一般都读美国远程学位作为在职教育了,学生可以在线下载课程、在线考试、在线递交论文。有空的时候一上网就可以读的,美国远程MBA或EMBA,可以迅速建立国际性的人脉关系网,和全球师生在线互动。一般读专业硕士或MBA,自己去美国大学官网直接申请
不可以.论文有自己的格式.比如关键字什么的.各杂志要求还有细微的差别.
简报的格式不能被杂志录用.如果你自己不爱改,我们可以帮您改成论文
详细可以咨询我们.搜我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希望希望有所帮助
整体来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毕业即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很多专业的就业率都能稳定在90%以上,这些专业一般是农林类的,其中动科学院、动医学院、水建学院、园艺学院等都在95%左右
看你读什么专业了,如果为了一个比较强的专业,且非农的话,那么就去山东师范大学吧。否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有研究生院,到时保研名额等都占据很大的
你看到的评价大概是比较古的吧,时代在发展,杨凌在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在发展! 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
是一片参天大树绿化带,给人一种与大自然无比亲近的感觉;
往里(北)走是古老的3号楼,它是国家级保护文物,不过西农的学生有幸在里面上高数、英语、线代、离散数学等课程;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再往里(北)信息工程学院和生命学院在你的右手(西)边,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楼是全校上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VB等课程的主实验楼,另外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的所有的专业课的实验也在这里进行。实验楼共三层,工1000多台教学计算机,一二层是联想品牌的,液晶显示器;三楼今年配置了最新的IBM品牌机,相当给力。
再往里(北)是八号楼和北校图书馆,八号楼是北校区的主教学楼,共十层,六层以下是教室,以上是各种实验室(配备各种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
这是一个亮点,全塑胶地面,近百个篮球架,近百个乒乓球台,众多的羽毛球场,另外还有排球场,高低杠,单双杆……应有尽有。等你见到了你就知道了,不夸张的说全国高校中这样规格的运动场绝对屈指可数。
今年全面竣工的新建游泳池,可温水淋浴(截至我回答此问题时还未开放,2011届新生有望使用到),美中不足的是它们是露天的。
其他的食堂、住宿区、新建的教学楼、新建的绣山活动中心,不必细说,你到学校就知道详情了。
毗邻博览园,与体育馆遥相对望,一句话形容:现代化气息浓厚。
喷泉、国际交流中心、数字化大楼……一路的现代化园艺景观,各种人造植物园,比如,海棠园,牡丹园……当然景致也是相当不错,另外还有,梧桐路,青桐路,银杏路……整齐的花木傍在路的两旁,既可以庇荫,也有各种的小鸟自鸣其间,如果是傍晚行走其间,平添几许惬意…… 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边 交通
东去,西去火车和汽车都有,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的便利。
比较上档次的酒店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四星级),另外还有比较便宜的有农家乐,以及一大堆的自助火锅店,等等
KTV,网吧等
中国黄金(杨凌分店),珠宝店也有只是现在一时想不起名字
李宁,361,安踏,乔丹,德尔惠,耐克,kappa,阿迪,森马,美邦,以纯,海澜之家,七匹狼……商品价格数百到几千的各种中高低档物品……
另外还有 好又多、人人家、盛世阳光、国贸等数个购物中心,规模和西安的华润万家不相上下。
其他种种不在枚举,等你自己见到了,就明白了。
对于一个不常逛街,喜欢在校园里自习学习的人来说,以上列举的种种足以满足生活各种所需。
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个人觉得最实惠的过法是:有时间多去图书馆泡泡,尽可能多的了解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其实大学时光何其短,说起来只有三年,大四上学期就要找工作或者考研,如何度过,还得自己把握……
我是西农这个专业本科毕业的。我告诉你肯定能进,进一般的还是好进的,但想进八大院级别的稍微难点。我一个同学本科的进了华东院,当然他个人能力挺强的
硕士不需要发表,博士才需要发表。不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时候老师会很认真的,最好不要出现任何问题,即使是英文文献翻译,否则下面的一群老师会让你在台上很难受的。是我有过近似的感受,很不爽啊......如果你的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学院是可以帮你发表的
扫描下载客户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2010届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公告(30)
<font color="#10-06-03 &&
&& 点击: 1279
论文题目:普通小麦-簇毛麦整臂互补易位系T1DS&#8226;1VL和T1DL&#8226;1VS的创制、鉴定和性状评估
研究生姓名:
专业名称: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 博士
指导教师:& 教授
教授& 生物技术育种
教授& 作物遗传育种
& 教授& 作物遗传育种
赵惠燕 教授 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 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日下午2:30
答辩地点: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细胞学技术创制、筛选和鉴定了2个新的小麦-簇毛麦整臂互补易位系T1DS&#8226;1VL 和T1DL&#8226;1VS,并评估了其对小麦抗病性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小麦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结果如下:
1、在小麦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成功开发出了可以检测小麦背景中簇毛麦1V染色体臂的4个EST-STS分子标记。位于1DS上的2个标记BE499250-STS和BE591682-STS为共显性标记,不仅可以检测小麦背景中簇毛麦1V染色体的短臂,还可以检测小麦1D染色体的短臂。而位于1BL上的2个标记BE581358-STS和BE585781-STS是显性标记,分别扩增出2条1VL和1条1VL的特异片段,但扩增的小麦染色体片段不能区分1DL与1A和1B。
2、以中国春的1D单体为母本与中国春-簇毛麦1V染色体的二体附加系(DA1V)杂交,在其后代群体中,通过分子标记、C-分带和GISH等技术鉴定获得2株纯合互补的T1DL&#8226;1VS易位系和4株纯合互补的T1DS&#8226;1VL易位系。
3、中国春-簇毛麦的T1DS&#8226;1VL和T1DL&#8226;1VS易位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个新易位系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和中国春的抗白粉病水平相同,都属于中抗。但2个易位系对4个条锈病小种(条中31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和水源11致病类型4)的抗性与中国春的不同。易位系T1DL&#8226;1VS对4个条锈病小种均为中感或高感,发病程度较中国春严重;而易位系T1DS&#8226;1VL对条中31号中抗、对条中32号中感、对条中33号和水源11-4免疫,发病程度较中国春轻。因此,在簇毛麦1VL上可能含有抗条锈病基因。
4、中国春-簇毛麦T1DS&#8226;1VL和T1DL&#8226;1VS易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中国春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是易位系T1DS&#8226;1VL的Zeleny沉淀值(10.0 ml)极显著低于中国春的Zeleny沉淀值(30.7 ml),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为1.5 min和1.2 min,分别比中国春形成时间(4.2 min)和稳定时间(4.2 min)减少了2.7 min和3.0 min,其面团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为199 FU和19,分别比中国春的弱化度(98 FU)和粉质质量指数(64)增加了101 FU和减少了45;而易位系T1DL&#8226;1VS的Zeleny沉淀值(37.4 ml)极显著高于中国春,形成时间为5.0 min,稳定时间为5.9 min,比中国春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增加了0.8 min和1.7 min,其面团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分别为47 FU和86,分别比中国春的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降低了51 FU和增加了22。结果说明T1DS&#8226;1VL易位降低小麦面筋强度和品质;而T1DL&#8226;1VS易位增强面筋强度,改善小麦品质。推测簇毛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Glu-V1可能位于1VS。
论文题目: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小花完整叶绿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研究生姓名:王书平
专&&&&& 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以杀雄剂处理后的小麦小花为材料,应用差数离心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完整叶绿体,采用固相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叶绿体蛋白质进行分离,在建立了相应的叶绿体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体系的基础上,对叶绿体差异蛋白质组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肽指纹图谱分析,并结合Mascot软件在Swiss-prot数据库搜索,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分析,其目的是在亚细胞水平上从败育的结果作为探索生理型不育的突破口,分析差异蛋白,以单个细胞器内表达的蛋白质组为实验对象缩小研究范围,以排除中间生理生化歧化产物的影响,深入探讨亚细胞中与育性调控直接相关的蛋白质,从中试图找出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最终原因。揭示其与不育机理的关系,或为创制新的杀雄剂赋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题目: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嵌合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mtDNA消减文库的构建
研究生姓名:胡俊敏
专&&&&& 业:种子工程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黏类小麦不育系其线粒体基因组来自黏果山羊草(Ae.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偏凸山羊草(Ae. 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Ae. bicornis),在该类不育系中,由于育性基因单一,不育性彻底,易恢复性高,为小麦雄性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极有利的材料基础。本研究以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的黏型不育系ms(Kots)-90-110(A)和其近等基因系BC5F2为实验材料,根据T型小麦嵌合基因orf256的序列设计引物,在黏型小麦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系中进行扩增,对扩增到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同时,为进一步探讨嵌合基因的表达与黏型小麦花粉败育的关系,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嵌合基因在小麦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的转录本表达模式亦进行了分析。此外,本实验为了从源头上寻找育性差异基因,以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Kots)-90-110(A)和其近等基因系BC4F1为实验材料,应用消减抑制杂交技术(SSH)构建了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DNA文库,为研究小麦线粒体基因组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T型小麦不育系中嵌合基因orf256tim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在黏型小麦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系的叶片mtDNA和花药细胞发育的二核期的cDNA中扩增,分别获得了orf256kot和orf260kot基因,说明其转录本长度发生变化。由于本研究实验材料除育性有差异外,其它遗传背景完全一致,因此orf256kot转变为orf260kot应该是恢复基因介导的结果。进一步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orf256kot在不育系中编码256个氨基酸,而在相同细胞质的可育系中转变为编码260个氨基酸的orf260kot,且两者氨基酸的改变与缺失多数集中在跨膜区,说明这些插入的氨基酸可能与小麦育性的表型差异有关。
2.以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近等基因系的叶片和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cDNA为模板,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orf256kot和orf260kot与邻近的coxI双顺反子转录本和coxI单顺反子转录本在不育系和可育系中的表达模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orf256kot和orf260kot单顺反子转录本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orf256kot和orf256kot—coxI转录本的表达量在不育系花药开始败育的二核期最高,但coxI的表达量低于可育系,表明orf256kot可能参与了花药败育的调控。而在可育系中orf260kot—coxI双顺反子转录本的表达量在二核期显著低于不育系,进一步说明orf256kot可能介导了花药的败育,而恢复基因通过抑制orf260kot—coxI转录本的表达而恢复花药的育性。
3.应用SSH技术以黏型小麦不育系ms(Kots)-90-110(A)线粒体DNA为检测子,其近等基因系BC4F1线粒体DNA为驱动子,构建了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mtDNA消减文库,并对其文库中的全部扩增产物和6条单条带扩增产物进行克隆转化,对其序列进行研究分析发现,SSH文库的单条带扩增产物中约90%的序列来源于线粒体基因nad1和nad5的非编码区。
论文题目:三例同核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mtDNA的RAPD分析及特异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研究生姓名:兰红玉
专&&&&& 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利用RAPD技术,对细胞核来自同一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细胞质分别来自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二角山羊草(Ae.bicornis)和斯卑尔脱小麦变种(T.spelta)的三例同核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不育系在mtDNA上呈现明显差异;(2)对三种不育系的mtDNA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片段OPY01-1517和OPP02-750均与普通小麦线粒体DNA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鉴别含有斯卑尔脱小麦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材料奠定了基础,更为区别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论文题目: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编辑位点研究
研究生姓名:韩艳芬
专&&&&& 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指的是具有粘果山羊草、偏凸山羊草等不育细胞质的一类不育系的统称。这类小麦具有不育性彻底、易保持、易恢复、恢复系来源广泛等突出优点,是小麦雄性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良好材料,是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潜力和前景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本研究以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Kots)-90-110(A)及其近等可育基因系BC5F1自交一代(BC5F2)为材料,首先根据醇溶蛋白间的差异,鉴定了近等基因系与不育系间遗传背景的一致性;在保证供试材料一致性很高的基础上,研究了黏型小麦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编辑位点和各位点在花药发育各阶段的编辑频率,以期为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获得的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不育系、近等基因系、亲本和对照中国春共17个样作了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分析研究,共分离出24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个材料可分离出16~18 条谱带,其中9 条(50%) 为所有供试材料的共同带,9条带(50%)具有多态性。其中近等基因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到了0.967。可见,通过5代回交和一代自交,该近等基因系与不育系的遗传相似性很高,为后续的RNA编辑研究提供了除了育性外,核质背景都相当一致的研究材料。
2. 克隆测序得到了atp6基因完整的保守区序列,小麦atp6基因保守区DNA序列在供试材料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系中完全一致,且与普通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atp6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克隆测序和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atp6基因转录本保守区RNA编辑的结果规律相似。
3. atp6基因共有15个编辑位点,其中有13个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和第二位点上,这些位点的编辑都使氨基酸种类发生了变化。有2个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点上,不引起氨基酸种类的变化。其中第6和第7位点是共转录的。随着花药发育时期的推移,各位点的编辑频率逐渐增高。
4. 不育系与其近等可育基因系比较显示,在引入核恢复基因后,各位点的编辑频率明显提高。编辑不充分的转录产物可能会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表明黏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的编辑有一定的相关性。
论文题目: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cACO基因的表达分析
研究生姓名:张明珠
专&&&&& 业:种子工程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化学杀雄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是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而简捷的途径,它可以把育种的起点建立在小麦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上。小麦新型杀雄剂SQ-1具有杀雄彻底、喷药窗口宽、对小麦无不良影响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最优良小麦杀雄剂之一。然而,其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机理尚不清楚,尤其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正因如此,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胞质顺乌头酸酶基因(cACO)的部分cDNA序列。该cDNA序列长1368 bp,编码45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475062。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生理型不育和可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早期至三核期,cACO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生理型不育花药发育的单核晚期cACO基因表达水平与同期可育花药相比显著升高,到二核期和三核期明显降低,ACO酶活性变化表现出相同趋势。这反映出在小麦生理型不育系中,cACO基因在花药败育关键期异常表达可能影响了花药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导致花粉发育能量不足和所需物质匮乏,从而导致了非遗传型花药败育现象。
论文题目: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抗白粉病基因的定向导入与改良及分子标记鉴定
研究生姓名:刘红占
专&&&&& 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为创制杂交小麦白粉病抗病性定向改良育种新体系,白粉病抗源材料N95175,N9134为抗病种质,西杂系列强优势杂交小麦新品种的亲本为受体,采集陕西不同地区小麦白粉病流行混合菌种为菌源,对供试材料亲本、杂交F1代和回交后代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鉴定,包括抗性级别、成株期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和病情指数(DI),并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的SCAR标记和与抗白粉病基因PmAS84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作为抗病性定向选择分子标记以进行抗病性鉴定研究。本研究创建的这一抗病性定向改良技术可作为强优势杂交小麦定向抗病育种的新体系,可在保持杂交小麦原有优势的情况下,定向改良杂交小麦的抗病性状,为实现超级杂交小麦育种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试验获得如下重要成果:
(1)建立了杂交小麦抗病育种定向改良技术体系,这一抗病性定向改良技术可在保持杂交小麦原有优势背景下,定向改良杂交小麦的抗病性状,并获得了导入抗白粉病基因的亲本种质材料,以实现杂交小麦既高产优质又高抗的目的。应用杂交小麦抗病基因改良技术体系可以改良杂交小麦特定组合的抗病性,创制出了强优势组合抗病的新型杂交小麦材料为继续组配和筛选更好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优异种质材料和种质创新的新途径。
(2)抗白粉病材料N95175、N9134抗病性在苗期、成株期都表现免疫、近免疫,AUDPC和DI值都为0;对照品种陕225表现高感,AUDPC和DI值都较高;轮回亲本材料母本Fp1与Fp2和父本Mp1与Mp2苗期、成株期抗病性均表现高感,AUDPC和DI值都很高;轮回亲本与N9134杂交所得F1代无论苗期、成株期都表现免疫、近免疫,AUDPC和DI都非常低;与N95175杂交的F1代苗期表现高抗或中抗,成株期基本表现中抗,AUDPC和DI值也比较低,其抗病性符合杂种优势表现显性假说,表明抗白粉病性状主要由单基因显性控制,遗传方式为细胞核遗传。
(3)回交一代与杂交F1代相比,抗病性明显减弱,L21-1、 L21-3、 L21-4、 L21-6 这4个单株中含有SCAR1265的特异扩增片段, SSR标记WMS67检测回交一代,回交一代单株和N9134带型相同的有L1-1、L1-2、L1-3、L1-6、L1-8、L2-1 、L2-2、 L3-3、 L3-4、L4-1、L6-1、L6-2、L6-3、L8-1、L8-2、L8-4、L9-1、L9-3、L10-5、L10-6这20个单株;回交一代材料23个株系中共选出24株表型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基本一致的单株。这24个单株可作为杂交强优势组合白粉病的的抗病材料。
(4)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的SCAR1265标记和与抗白粉病基因PmAS84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不但稳定可靠且具有显著特异性,作为分子标记育种辅助选择可直接用于杂交小麦杂交代及各回交代的抗病性分子标记鉴定分析,这两种分子标记技术也为杂交麦分子育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抗病性快捷鉴定的有利途径。
(5)鉴定过程中存在个别有抗病基因条带但表型鉴定感病现象,说明抗病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环境及其遗传背景的影响,另外其他单株有表型鉴定为抗病株但是没有标记出差异条带,这说明仅仅凭借表性鉴定结果盲目性较大,表型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准确率较高。
(6)这一强优势组合杂交小麦抗病育种体系不仅可以应用于白粉病抗病性的定向改良,亦可以应用于改良条锈病等其他病害。
论文题目:几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小麦线粒体DNA差异性分析
研究生姓名:高春保
专&&&&& 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在自然界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母性遗传现象,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其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特别是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一直是摆在众多杂交小麦育种者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前人研究表明,小麦CMS与线粒体直接相关,而探索和研究线粒体DNA(mtDNA)与CMS的关系,成为了当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热点。
对具有相同核背景而细胞质分别来源于偏凸山羊草(Ae.ventricosa)、易变山羊草(Ae.Variabilis) ,提莫菲维(T.timopheevi)的 3 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采用 50条随机引物对其细胞质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RAPD 多态性分析,筛选出3条特异性引物,其中引物S22 在ms(Ae.ventricosa)-90-110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500bp 的特异带,引物OPAA16在ms(T.timopheevii)-90-110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200bp的特异带,引物OPA05在ms(Ae.ventricosa )-90-110中扩增出分子量约为670bp的特异条带。分析表明:3类不同细胞质的小麦不育系在线粒体DNA上表现出稳定的差异,为进一步在分子基础上鉴别这3类不育胞质源不育系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论文题目: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研究生姓名:袁蕾
专&&&&& 业: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小麦杀雄剂途径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一条重要而简捷的途径,大量实践表明,它可以把杂交小麦育种的起点建立在小麦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上。在众多小麦杀雄剂中,杀雄剂SQ-1有杀雄彻底、品种间互作效应小,且对植株农艺性状、雌蕊育性和杂交种籽粒品质无负面影响等特点,是目前较为优良的化学杂交剂之一。然而,其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机理还尚不清楚。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更好的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和对等可育系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差异,所构建的AFLP-cDNA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文库为基础,经EST序列的比对分析,从中挑选了9个候选基因片段采用了RT-PCR半定量表达分析技术及基因克隆技术,对其候选基因进行了生理型雄性不育相关分子机理的研究,获得如下重要结果:
1、以小麦品种西农2611和西农9766为材料,研究比较了9个候选基因在不育和可育等生理系不同时期花药中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SQ-1诱导的雄性不育花药中,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链过程的相关基因:烯醇酶、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E1-PDHc)、线粒体NAD7基因受到抑制;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Ⅶ亚基、嘧啶核酸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不育花药中则表现为基因表达丰度最高时期提前。由此推测SQ-1可抑制花药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链过程,使不育株花药的有氧代谢过程受阻,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花药细胞大量败育。在不育花药中,小孢子发育前期由于电子传递链过程受抑制,花药细胞内积累了过量活性氧,为消除过量的活性氧花药中抗氧胁迫相关基因则大量表达。
在SQ-1处理的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中ARF-GTP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可能使膜运输作用受阻,引起小孢子正常发育所需物质供应不足,与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而泛素途径相关基因:泛素-核糖体融合蛋白S27a和F-box蛋白,在不育花药中基因表达丰度最高时期提前,推测在小孢子发育关键期,不育花药中泛素相关基因大量表达,加速有用蛋白的降解而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
2、以小麦品种西农2611可育组二核期花药的cDNA一链为模板,扩增获得了普通小麦E1-PDHc基因和ARF-GTP基因的cDNA序列,并向NCBI提交,登陆号分别为563379和GU563378。经结构域分析及同源序列比对,GU563379序列片段长1206bp,编码330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E1-PDHc基因保守结构域,包含E1-PDHc基因ORF编码框的完整3’端;而GU563378,经结构域分析及同源序列比对,具有典型的植物ARF-GTP基因保守结构域,并包含完整的ORF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1380bp,编码460个氨基酸。
论文题目:小麦生理型、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对应核型可育系小花叶绿体蛋白差异的比较研究
研究生姓名:李莉
专&&&&& 业:种子工程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小麦有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如何有效的利用其杂种优势,是我国现阶段提高小麦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以杀雄剂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遗传型雄性不育系ms(S)-西农1376 及其对应核型可育系MS(A)-西农1376单核早期的小花为试材,经差速离心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先提纯小花完整叶绿体;通过TCA-丙酮沉淀蛋白,利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差异蛋白比较;胶内酶切、挖点、质谱测序并经数据库检索,对小麦小花在花粉小孢子单核早期叶绿体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利用不同方法提取单核早期小麦小花叶绿体,淀粉碘化钾染色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完整叶绿体呈棒状或橄榄状并被染成蓝色;破碎叶绿体不着色。
2、TCA-丙酮沉淀蛋白,7cm,pH3~10的线性预制干胶条进行IEF/SDS-PAGE检测,发现三层蔗糖密度梯度结合差速离心技术所得叶绿体完整性和纯度都高于差速离心及两层蔗糖密度梯度所得叶绿体。
3、用17cm,pH4~7的线性胶条对“三系”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利用PDQuest软件对图像进行背景消减,斑点检测、匹配,获取斑点位置坐标,并分析计数蛋白点,每个图谱在pH4~7,分子量14.4~94.0KD的范围内,均可以得到130~200个蛋白点,而且大多数蛋白在等电点4.5~7(胶条的碱性端),分子量10~60KD居多。发现杀雄剂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叶绿体蛋白相对于对应核型可育系间叶绿体蛋白差异点不明显,仅有少数差异只是表达量上的差异。
4、选取6个差异蛋白点质谱测序,获得肽指纹图谱(PMF),用Profound和Mascot 软件搜索NCBInr 数据库,鉴定结果,Spot1为酰基辅酶A脱氢酶结构域蛋白,Spot3钙调结蛋白磷酸酶,Spot4被鉴定为多催化功能肽酶,Spot5为热休克蛋白60,Spot41是拟南芥叶绿体未知功能基因表达的蛋白。
5、对已知蛋白的功能进行分析,推测小麦雄性不育可能主要与能量代谢紊乱导致代谢供能不足,信号转导受阻导致细胞抗性减弱,活性氧积累导致细胞中毒,细胞凋亡导致花药发育异常及花粉败育,以及调节花器官发育基因作用失控导致的花丝不伸长或不产生有功能的花粉等有关。
论文题目:小麦多子房性状细胞质和核基因的SSR分析
研究生姓名:朱东旭
专&&&&& 业:种子工程
研究生类别:硕士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主&&& 席:&
教授,生物技术育种
委&&& 员:&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 高& 翔 教授,作物遗传育种
赵慧燕 教授,生态抗虫遗传育种
姚雅琴 教授,细胞生物学
答辩时间:& & 下午2:30
答辩地点:& 科研平台2213会议室
摘&&& 要:杂交小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未走向大规模生产,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小麦的种子繁殖系数低。多子房性状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特殊性状:小花内有2-3个雌蕊、3个雄蕊,结实比较稳定,具有明显的多粒性状。多子房性状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繁殖系数,在提高小麦杂交种繁育制种效益方面具有巨大前景。本文对具有多子房性状的部分材料的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退火温度梯度实验,获得适合多子房性状SSR-PCR的体系和退火温度。体系:10×Buffer2.0&l,Mg2+(25mM)1.5&l,dNTP(2.5mM) 1.6&l,SSR引物(2&mol/L)2.0&l,模板DNA(50ng/&l) 2.0&l,ddH2O10.9&l。合适的引物退火温度应比Tm值低4-6℃。
2.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近等基因系中23个材料及其轮回亲本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1)4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2条谱带,其中53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率57.61%;3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引物率71.43%;(2)23个材料与轮回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7-0.9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8;(3)聚类分析将23个材料和轮回亲本的相似系数在0.84处分为7大类,其中70.83%的材料归入第一类;第一类在0.87处又分为3个亚类,其中多子房材料2008H69与轮回亲本差异最小,在0.93处就聚为一类。
3.将多子房小麦多Ⅱ与西藏半野生小麦正反杂交,发现F1全部表现多子房,F2出现性状分离,且多子房植株与单子房植株比例经卡平方测验后符合3:1,说明多子房性状是由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SSR分子标记发现有2对引物没有任何扩增产物,其它78对引物共扩增出202条谱带。其中1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31条多态性谱带,占总谱带的15.35%。这10对引物均可作为鉴别两亲本材料的分子标记。
4. 将多子房小麦与11个不同类型细胞质材料杂交并调查田间性状。结果表明7个山羊草属细胞质小麦的细胞质和一个普通小麦细胞质材料对多子房性状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效应,使F1杂合显性多子房基因表达受阻。
5. 提取多子房小麦与异源细胞质材料mtDNA并进行SSR分子标记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提取mtDNA纯度高、质量好,但浓度较低;(2)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7条谱带,其中13对多态性引物扩增出4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78.95%,多态性引物率61.90%;找到两个多子房性状标记引物WMt1和WMt8;(3)聚类分析将12个亲本材料在0.71水平分为两类,其中无细胞质效应的山羊草属细胞质小麦02-11-29、02-11-30和多子房小麦多II聚为一类;其他9个存在细胞质效应的亲本聚为第二类;(4)12个亲本材料与其作母本的F1的遗传相似度都很高,均在0.89水平以上。
李向拓责任编辑: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学院地址:中国·杨凌渭惠路3号 邮编:712100
综合办公室 029- 招生办电话:029-
主管领导:惠安堂 网管员:赵普庆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