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品中非直接接触皮肤ph值的产品PH值要求是多少?

现在位置:>>
《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0版与03版区别
★ 发布时间:日 ★
GB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10版标准)已于日发布,此版本取代目前实施的GB1(以下简称03版标准),将于日起实施。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是为了保证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而提出的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要求,它在纺织品生产销售以及日常监督检验等工作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标准条文,明确其与03版标准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1主要区别与条文理解
10版标准与03版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可以称之为GB的加强版。
1.1适用范围
10版标准在适用范围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服用、装饰用和家用纺织产品。出口产品可依据合同的约定执行。注:附录A中所列举产品不属于本标准的范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适用范围中增加了&家用纺织产品&,删除了&供需双方另有协议的除外&,即只要是在我国境内生产和销售,不管是供需双方另有协议或是进口纺织产品都必须满足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具有通用性和强制性。附录A不属于本标准范围的纺织产品目录中进一步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箱包、背提包、鞋、伞等&,&地毯&,将&装饰挂布、工艺品等装饰小物件&变更为&布艺工艺品&。
1.2婴幼儿纺织产品的定义
婴幼儿纺织产品的定义由03版标准的&年龄在24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改为&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或使用的纺织产品&。同时将5.3条文注释中的适用身高由&80cm&改为&100cm&。相比03版,10版标准对婴幼儿纺织产品的定义更加广泛,更加贴近婴幼儿身高的实际情况,也对婴幼儿纺织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3产品分类和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表示方法
10版标准条文4.1中,产品分类的表示方法由&A、B和C代号+文字的描述形式&改为直接以文字描述的形式表示分类方法。
条文5.2改为&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增加了&至少&字样。对这一变化的理解非常重要。10版标准中产品分类和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品分类是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对纺织产品的属性进行的分类(附录B给出了分类示例),而A类、B类、C类代表的是技术要求,它们之间没有对应的等效的关系。而03版标准没有明确区分,一般理解为对应的关系。也正因如此,在10版标准实施以后,在使用说明的标注格式上带来了一些困惑。
1.4致癌芳香胺中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
10版标准附录C中的致癌芳香胺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致癌芳香胺的种类由23增加到了24。相对03版,10版标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更加严格,也对检验机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23344,将GB/T17592.1变更为GB/T17592,并在表1的脚注c中增加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限量值为&20mg/kg,提高了致癌芳香胺检测的可操作性。
同时在条文6.8中对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做了具体规定:&一般,先按GB/T17592检测,当检出苯胺或1,4-苯二胺时,再按GB/T23344检测&。
1.5pH值要求的变化
10版标准的表1中,B类产品的pH值由4.0~7.5放宽至4.0~8.5,相比03版要求符合我国纺织染整行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充分考虑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和水资源浪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染整水洗企业的成本。
同时,10版标准在表1的脚注a中增加了&非最终产品&,对可放宽至4.0~10.5的产品作了更明确的规定,以便于理解。
1.6色牢度不考核的说明
10版标准表1的脚注b由&洗涤褪色型产品不要求&改为&对需经洗涤褪色工艺的非最终产品、本色及漂白产品不要求;扎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要求;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幼儿纺织产品&。同时条文5.2中增加&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这就更加明确的指出了洗褪型牛仔服装如果为最终产品,也需要考核色牢度。
10版标准增加了部分对色牢度不考核情况,如手工着色产品、本色及漂白产品,更好的体现了适应性和针对性。
此外,10版标准还作了其他一些更改,如:调整了附录B中的一些示例,增加了附录D,将7.4注的内容纳入条文等。
新旧标准过渡期时间为多长?过度期间使用说明应如何标识?标识中是否需要标注年号?过渡期间标准如何实施?目前尚无具体实施细则公布。加上不同检验机构和企业对此的解读不尽相同,给企业和检验机构带来一些困扰。因此,建议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或制定新旧标准过渡期的相关实施细则。
前文提到10版标准的产品分类和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表示方法发生了变化,但是部分未更新的产品标准,沿用了03版标准的表示方法,这就给产品的使用说明标注方式和安全技术类别的选用带来困扰。如行业标准FZ/T《单、夹服装》中3.12.7规定:&成品的pH值限量,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为4.0~7.5&,3.12.8规定:&成品的pH值限量,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为4.0~9.0&,当服装执行GB和FZ/T时,就会产生歧义,带来不同的理解,如:
a)如某产品使用说明标识为&GBB类&和&FZ/T&,产品分类未标注,那么此产品的pH值按照FZ/T的要求则可能是4.0~7.5,也可能是4.0~9.0。而GBB类产品对pH值的要求为4.0~8.5。在监督检验时,pH值的测试结果若为8.0,如果从严判定,此产品不合格;而企业认定此产品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按FZ/T规定的4.0~9.0,结合GBB类要求,要求指标应该为4.0~8.5,此产品合格。
首先,标注&GBB类&肯定是正确的,因为GB中并未要求对产品分类进行标注,而产品分类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有的服装产品可能是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也可能是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
b)另一种为对类似情况的解读为:需要标注产品分类,即在标识中注明产品类别,这又会给使用说明的标注带来麻烦。因为按照10版标准的理解,除了婴幼儿纺织产品,标注&婴幼儿用品&字样外,不宜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标注。而目前不同检验机构对此的解读不尽相同,也给纺织服装企业带来困扰。
鉴于以上原因,个人建议标准化委员会和标准制定相关单位对GB标准实施后的标识格式和判定的指标选用进行补充说明,统一检验机构和企业对此标准的理解。建议可按照产品分类进行标注,如,婴幼儿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标注格式:&基本安全技术要求:B类&(或A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标注格式:&基本安全技术要求:C类&(或A类或B类),或者也可以按照&执行标准:产品标准GB18401B类&的格式进行标注。
&GB实施以后,当产品标准规定的甲醛、pH值由于表达方式的变化导致与GB发生冲突时,统一按照GB进行判定。这样不仅能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关系,方便企业标注产品使用说明,也避免了染整服装等相关企业进行质量管控,而且也与修订GB时放宽pH值指标的初衷相吻合。此外以后产品标准更新时,甲醛、pH值、致癌芳香胺、异味等指标可直接按照GB18401要求执行,不用另外规定指标。
10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相对于03版来说,覆盖面更广,对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更加严格,充分体现了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它的执行将更加有效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更加有力地引导纺织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质量环保意识,倡导低碳节能,以便从容应对国际贸易保护,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标准制定单位和监督检验机构,要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宣贯和引导,统一各方对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使新标准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纤检 )
本文来源作者: 来源:
声明:非源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只为传播用途;若为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源(本站原创)系本站信息发布,谨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与此相关 的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文章
[15-01-21][15-01-13][15-01-09][14-12-23][14-12-23]
标题点击数
[357][161][107][112][245][133][132][491][140][154]
& 山东服装协会网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网站备案编号:浅谈纺织产品的安全性
作者:张福东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针对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从概念、常见检测指标、标准现状以及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做了初步介绍,指出生态纺织产品是今后世界纺织品发展的潮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都应该在确保纺织产品安全性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纺织产品 安全 规范
  0 引言
  纺织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纺织产品在原材料获得及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各种各样的染料和助剂,它们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当其在纺织产品上的残留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世界各国对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但在国际Oeko-Tex100标准中像致敏染料、可萃取重金属和含氯有机载体等很多指标都还没有列入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中。因此,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监管在很多情况下还存在着无标准可依的尴尬局面。另外,纺织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在我国普通消费者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的纺织产品安全意识急需提高。
  1 纺织产品及其安全性概念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纺织产品是指以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纺、织、染等加工工艺或再经缝制、复合等工艺而制成的产品,如纱线、织物及其制成品。纺织产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
  2 评价纺织产品安全性能的常见指标
  在《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中,将纺织品分为三类:婴幼儿用品(A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现将规范中涉及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指标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其它评价纺织产品安全性能的常见指标说明如下:
  2.1 甲醛 甲醛常用于纺织纤维、纯纺和混纺织物的树脂整理及部分服装成品的定型整理,具有免烫、防缩、防皱和易去污等作用。但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相关疾病并可能诱发癌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中对甲醛的限量如下: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甲醛含量分别不能超过20、75、300mg/kg的标准值。
  2.2 pH值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在0-14之间取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产品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产品的pH值能控制在中性至弱酸性范围内,则对皮肤比较好。反之,如果pH值过高,就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皮肤损伤、滋生细菌、引起疾病。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的规定,婴幼儿用品和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pH值为4.0~7.5,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pH值为4.0~9.0。如果企业对pH值这项指标不给予特别关注,服装用面料在染色和整理后水洗不充分就烘干出厂,或者未采取一定中和措施而后期又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这样势必造成纺织产品的pH值超过标准的规定。pH指标在消费者购买时很难鉴别,所以其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对于可以水洗的服装,在穿着前浸泡和漂洗则能很好地改善服装pH值。
  2.3 色牢度 色牢度不仅关系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低的纺织产品,染料或颜料很容易转移到皮肤上,则其中包含的有害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轻者让人感觉瘙痒、重者可以导致皮肤表面起红斑丘疹等,甚至诱发癌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中,把纺织产品的色牢度指标从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摩擦、耐唾液五个方面进行考察,以确保纺织产品色牢度的安全性。
  2.4 异味 不合格的纺织产品往往都伴有一些异味,异味的存在说明纺织产品上有过量的化学物质残留,这是消费者最容易判断的一项指标。纺织产品在开封后,如果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中的一种或几种,则可被判为&有异味&。
  2.5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禁用偶氮染料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其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芳香胺,通过皮肤被人体逐渐吸收,导致肌体病变,甚至能改变人体原有DNA结构,诱发癌症等。自1994年德国政府颁布禁用部分染料法令以来,随着人们环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连续发布禁用偶氮染料法规,禁用偶氮染料的种类不断扩大。目前禁用偶氮染料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安全健康品质重要控制项目之一。我国在强制实施的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中完全禁止使用可分解的芳香胺染料。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检验方法主要是依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进行。
  2.6 致敏染料 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目前致敏染料共发现27种,其中分散染料26种,酸性染料1种,分散染料常用于聚酯、聚酰胺和醋酯纤维纯纺或混纺产品染色。目前,国际上尚无正式用于检测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方法标准,这给相关法规、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德国曾于2000年提出过一项有关纺织品上分散染料检测方法的标准草案DIN NMP 512草案5-2000《纺织品分散染料的检测》。该标准草案提出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阵列二极管检测器法(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法(LC/MS)及薄层层析(TLC)、红外光谱(IR)等辅助手段对纺织品上可能存在的致敏性分散染料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的具体方法。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检测机构在进行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检测时,基本上都参照该标准草案。我国在进行纺织品上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检测时,基本都参照该标准草案,在技术上作相应的调整或改进。
  2.7 重金属 在环境与健康领域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Hg)、镉(Cd)、铅(Pb)、铬(Cr)以及具有重金属特性的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有时也泛指铜(Cu)、锌(Zn)、钴(Co)、镍(Ni)等一般重金属。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加工过程中亦可能从受污染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服装辅件如拉链、纽扣上也可能含有游离的重金属物质。纺织产品上残留的过量重金属组分一旦通过皮肤为人体所吸收,将会造成严重的累积毒性。一些重金属离子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后,与人体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硫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离子极易取代硫基上的氢,从而使酶丧失其生物活性。另外,核酶分子中的鸟嘌呤和腺嘌呤上的-N、-OH或-NH2基极易与重金属起反应,重金属与核酸结合后就会引起核酸立体结构的变化和碱基的错误配对,进而会影响细胞的遗传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等。实验证明重金属中的Cr、Co、Cd、Zn等均有致癌性;Fe、Ni的络合物也有一定的致癌性;Mn、Pb在某种条件下也存在致癌变的可能。
  2.8 农药残留量 纺织产品上的残留农药一般都结构稳定、难氧化、难分解、毒性大,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后容易累积稳定存在于人体的肪组织中,也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物的合成、释放、代谢等过程。欧洲生态纺织品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已将杀虫剂残留量列入天然纤维织物和服装的必检项目,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织物和服装,其杀虫剂残留量不得超过1.0&10-6。
  2.9 织物燃烧性 由于大多数纺织品都具有易燃特性,而且现有的纤维材料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大气中的氧。因此,服装等纺织产品很容易给人们带来燃烧伤害。美国于1953年制定了《织物燃烧性法案》并制定了服装用织物燃烧性强制标准,禁止将极易燃烧的织物用于制衣。诸如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美国消防协会(NF-PA)、美国软体家具功能理事会(UFAC)、保险业实验室(UL)等制定的协会标准和国家强制性法规一起构成了比较完备的织物燃烧性标准体系。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The U&S. Consumer ProductSafety Commission,CPSC)是对美国市场上消费品的安全性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室内家具及装饰织物等各种家用消费品在进入市场前均须按照CPSC的燃烧性能标准进行测试,只有通过该测试的产品才能准许进入市场,否则产品将被禁止进口和出售。美国的织物燃烧特性标准规定:平纹布织物的起燃时间应当大于3.5秒;起毛布织物的起燃时间应当大于7.0秒。因为织物的起燃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接触者及时摆脱起燃物品对人体的伤害,并在火场中对人体有短暂的防护作用,可以为人类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标准还有待完善。
  2.10 其它指标 其它纺织产品的安全性检测指标还有含氯苯酚、有机氯载体、有害细菌存活量和挥发性物质释放等。以上所述的纺织产品质量检验指标项目基本上概括了当前纺织产品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所涉及的环保、安全健康性能问题,其他当然还有很多的纺织产品安全性能指标,这里就不再叙述。
  3 我国纺织产品安全标准概况
  1982年我国制定了纺织品的甲醛试验方法标准、1987年制定了pH值试验方法标准。以后相继发布了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2005年正式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2008年,《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GB/T )、《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GB/T )等19项国家生态纺织检测新标准也正式颁布实施,逐步完善了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保障体系。但我国的纺织产品安全标准也存在着部分现行标准水平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技术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标准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设置不够详尽,标准涉及产品分类较笼统模糊,专用性不强等缺陷。所以,还应该不断改进管理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体系接轨。
  4 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
  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它必须满足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等基本要求。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统计,当今40%的欧洲人更喜欢购买绿色产品,其中67%的荷兰人、82%的德国人在购物时考虑环境因素,半数以上的英国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全球消费者对生态纺织品的需求高涨使生态纺织品前景广阔。有关生态纺织品法规和技术国际标准主要有: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专业机构之一的Intertek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国际民间生态纺织品组织的Oeko Tex 100;欧盟的生态标签(Eco&Label)生态纺织品标准等。我国于2002年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该标准参照采用Oeko-TexStandard100标准2002年版的技术内容,规定了产品分类、生态纺织品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该标准的分类方法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考核项目和限量值与国际接轨,也达到了国际同类标准的水平。
  5 结束语
  国家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纺织产品的安全标准保障体系,确保执法监督部门在对纺织产品进行安全质量检查时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执行。纺织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遵循纺织产品标准,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放心的安全纺织产品。消费者也应该不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关注纺织产品颜色、质地、价格时,更要关注其安全性环保性,拒绝不符合安全环保标准要求的纺织产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安全环保纺织产品的良好氛围。
Tag:相关内容
化工安全论文热点内容
1080110604991595078987610156615559
化工安全论文推荐内容
01-2601-1801-1401-1301-1301-1201-1201-11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  业务联系:010-
E-mail:   &
&& 京公网安备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最新查询-中国标准信息网
&& 正文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标准数据查询检索
最新标准信息
标准购买方法
◇总机:010-
◇传真:010-
◇客服MSN|邮箱:china_
◇网上检索与订购:
 客服QQ:
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日期: 17:26:11点击次数:
婴幼儿童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
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童装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婴幼儿童装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8个省、直辖市75家企业生产的75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6.4%。
此次抽查依据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对婴幼儿童装产品的面料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以及产品标识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结果表明,一是此次抽查婴幼儿童装产品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耐唾液色牢度及产品标识等项目单项符合率达到100%。二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较好,所检项目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1、个别产品色牢度不合格。色牢度是指服装颜色褪色和沾色程度。强制性国家标准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各项色牢度指标,A类产品(指婴幼儿服装)必须大于等于3~4级或4级,B类产品(指直接接触皮肤服装)必须大于等于3级。抽查中有个别产品色牢度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色牢度差的服装,接触水、汗渍或唾液时,颜色容易脱落褪色。
2、个别产品pH值不合格。此次抽查的婴幼儿童装产品基本上属于A类和B类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GB《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A类、B类产品的pH值指标为4.0~7.5。抽查中有个别产品pH值不合格,其中有1种产品pH值达到9.0以上,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3、个别产品面料纤维含量与明示标识不符。强制性国家标准GB8《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对纺织品服装面料或里料的纤维含量如何标注有明确的规定。抽查中有个别产品面料的纤维含量明示标识与实测结果不符合。
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同时,对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婴幼儿童装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婴幼儿童装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婴幼儿童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婴幼儿童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如何选购婴幼儿童装
选购婴幼儿童装产品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产品标识齐全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童装上应有以下标识内容:
① 产品上有商标,有中文厂名、厂址。
② 产品上有号型及规格尺寸,号型主要标注小孩的身高及紧胸围,如:小孩的身高为145cm,紧胸围为68cm,其号型标注应为145/68即可。
③ 看清产品上的类别标注,即:A类指婴幼儿产品(24个月以内的或身高在80cm及以下的婴儿),B类指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也是指24个月以上的儿童),C类指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④产品上有面料(包括里料及填充物)的纤维含量标注,其各种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清晰、准确。
⑤产品上有洗涤说明或有图形符号表示的洗涤标识及说明。
⑥产品上有合格证,并表明产品质量等级,产品执行的标准代号等。
二、注意产品面料或辅料配件的质量
由于婴幼儿童装的款式多样性,选用的各种辅料,如拉链、钮扣、金属攀等及各种塑料装饰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这对儿童穿着使用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儿童服装上的面料有无明显的织疵,以免影响儿童服装的美观与牢度。
② 注意儿童服装上的各种辅料,如拉链是否滑爽,拉链的两头是否有毛刺,以免损伤儿童皮肤,钮扣是否牢固,金属扣、金属攀及各种金属件是否有快口,以免划伤儿童的皮肤,服装上的各种塑料装饰件是否牢固,防止不牢固而脱落,被儿童误服口中。
③ 服装各个主要部位的缝制线路是否顺直、牢固,面料质地是否紧密,以免引起拼接缝处的脱开,而影响穿着牢度。
三、选购舒适、安全、健康的婴幼儿产品
① 选购婴幼儿童装时,应选购以全棉及天然纤维为主的面料为宜,此类面料具有柔软、透气和吸湿的特性,有利于婴幼儿童的健康安全。
② 选购婴幼儿童装产品,其面料颜色应以浅色为主。
③ 选购婴幼儿童装的规格尺寸以宽松为宜。一是婴幼儿童成长速度较快。二是以天然纤维为主的面料,因其经常洗涤后其收缩率一般较大。三是能保留皮肤与面料之间的空间,增加透气性和保暖性而达到舒适的感觉。
④ 选购婴幼儿童装的安全性最为重要。产品各种金属配件上应无毛口、快口,可用手触摸一下,有无毛口、快口的感觉,防止划伤、擦伤婴幼儿童的皮肤。缝制部位要柔软,各种商标、标签应在隐蔽处,不会接触到婴幼儿的皮肤,产品上的带子、绳子等不宜过长,防止缠绕婴幼儿童的颈部等处。
四、选择放心的购物场所和有品牌信誉的产品
① 规模较大、售后服务规范的大中型商场。
② 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婴幼儿童装品牌产品。
③ 购买时看清购物发票上的内容与实物是否一致。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ph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