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机械设计师草原灭鼠使用什么机械

草原灭鼠:一场很难打赢的战争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张昊华&生焰明&通讯员&王瑞芳&□   “内蒙古还有大草原吗?”网友的问题不是提给内蒙古自治区格根塔拉草原上那位放羊大爷的,但见到记者一行,大爷羊鞭一挥,皱着眉头说:“你们是来这儿玩的吗?要是来玩,那可太不是时候。这些年,碰上雨水充足,草也就能长两寸左右,今年可是大旱呀。”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哪里去了?开发、干旱、沙化、畜牧过载一连串的危害重创了草原。而此次记者深入草原,见到退化的草原已经成为老鼠的天堂。 &   逝去的草原   踏上内蒙古草原之前,已读过无数描写草原的诗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不断浮现在记者脑海里。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发,北行300多公里,记者看到了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格根塔拉草原。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向往已久的草原竟是眼前这副景象——   烈日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沙土地,汽车碾过,尘土漫天。沙土地上星星点点的绿色就是小草,东一小撮,西一小撮。   牧民们说,现在的草原就像秃子,稀稀拉拉没有几根“毛”,早就看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更嗅不到“草原的清香”,剩下的就是沙土地、沙尘暴,还有数不清的鼠洞。   在穿越格根塔拉的公路上,记者遇上一位挥着羊鞭的大爷。大爷皱着眉,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心事。“没有了草,家里的山羊也就没有了吃食,越来越瘦,都卖不出好价钱了。”   来格根塔拉的游客们都很失望。本以为七八月正是水草丰美的季节,可现在拿着相机想和草原合个影竟成了难事。当地人告诉记者,在内蒙古,大青山(阴山山脉)以北本应都是草原,可现在好的草原只有呼伦贝尔才有,其他地方早已不是往日景象。可就是在呼伦贝尔,有媒体报道去年4月也是老鼠为患,牛羊没草吃。 &   疯狂的老鼠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域,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北部接壤俄罗斯、蒙古两国,边境线长达4221公里,是我国重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已查明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总面积达33.7万多平方公里,占该自治区总面积的28%。今年春天,内蒙古1亿多亩天然草场发生了大面积鼠害,其中严重危害面积达5000多万亩。   老鼠的常见种类有30多种。老鼠的繁殖能力更是惊人。了解它们习性的人说:“一公加一母,三年二百五。”每只雌鼠每年平均繁育44.5只幼鼠加入种群,一对成年鼠可以有1.5万只后代。我国现有各种鼠类数量是人口数量的4倍。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老鼠防”范蒙光说,生活在内蒙古的主要鼠疫疫源动物有四种: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和蒙古旱獭。长爪沙鼠主要生长在中北部的荒漠草原,如乌兰察布市境内;达乌尔黄鼠主要生活在东南部的松辽平原,即赤峰市、通辽市境内;布氏田鼠主要生活在东部的锡林郭勒盟;蒙古旱獭则主要生活在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上。   鼠害严重了,草少了;草少了,喜欢生活在荒漠草原上的长爪沙鼠数量猛增,并开始随着退化的草原逐步东侵。据内蒙古地方病防治中心的监测,今年春天,他们最远已经在满洲里发现了长爪沙鼠。   当地人说,今年不仅长爪沙鼠多了,锡林郭勒盟的布氏田鼠多了,甚至赤峰市部分村落的达乌尔黄鼠也多了。老鼠多到什么程度?竟有牧民报告自家的羊群被老鼠袭击!   据调查,今年春天,锡林郭勒盟草原鼠害最为严重。布氏田鼠已经形成高密度种群,平均有效洞口数为623个/公顷,最高达1210个/公顷。放眼望去,遍地全是密密麻麻的鼠洞。   锡林郭勒盟各地今年4月陆续开始了春季鼠害的防治工作,共出动大型气力喷洒机160台次,小型防治机具1411台次,摩托车3239台次,劳力9381人次,技术人员986人次,累计完成防治面积539.2万亩。机器喷洒药物、鹰架招鹰和鼠类天敌灭鼠各种招数用了个遍。   令人担忧的是,长爪沙鼠与布氏田鼠形成了混生鼠,对草场的破坏性更大。 &   可怕的疫情风险   老鼠身上带有200多种病菌,其中能致人死亡的有50多种。老鼠传播的疾病有30多种,人们耳熟能详的如鼠疫、汉坦病、伤寒等。其中鼠疫的危害程度最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有史以来,全球死于老鼠传播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之和。   而现在,我们正面临这样一个可怕的风险:鼠密度增大,就增加了暴发鼠间鼠疫几率,进而增大波及人群的风险。   事实也证明了上述推断。截至7月28日,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有3个盟市4个旗(市)检出鼠疫菌株9株。范蒙光说,尽管这个数字并没有高出去年的水平,但考虑到鼠密度的增大,已达到稳定控制多年或动物鼠疫中断多年未发生的地区近年再现疫情,鼠疫疫情表现出复杂性和突发性的特点,鼠疫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内蒙古只是我国鼠疫防控的一个战场。   去年春夏之交,新疆也因和内蒙古一样的问题,遭遇了和内蒙古一样的鼠害危机,鼠害面积达7463万亩,严重危害3531万亩。这是新疆10多年来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鼠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说,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经发现12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295个县(市、旗),疫源地面积达143.4万平方公里,较2000年有所增加。近几年,南方家鼠的鼠间鼠情控制情况相对较好,但西部旱獭疫源地比较活跃,7月底青海人间鼠疫疫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疆新的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发现也提示我们鼠情的复杂。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俞东征说,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西部省(区)是目前我国鼠疫最为活跃的地区。过去,这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飞机和青藏铁路,鼠疫病人从疫点出发,在潜伏期内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   俞东征表示,我国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自1980年重新开始活跃以来,鼠疫已从怒江以西的边境地区蔓延到云南南部,并侵入广西和贵州,而且有继续向东扩散的趋势。幸运的是,与历史相比,现在南方鼠疫毒力已温和了很多,但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变成原来的样子。 &   大自然的报复   是什么导致了鼠害泛滥?又是什么造成了复杂的鼠情?   这是一个很复杂很难说清的问题。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几年前,一群日本人来到了当时内蒙古经济最为落后的鄂尔多斯市。在鄂尔多斯,他们发现了成群的山羊。日本人的眼睛亮了,对牧民说:“山羊绒是软黄金,你们应该多养。把羊绒做成轻巧又保暖的羊绒衫出口,可以赚大钱!我们可以投资帮你们建厂。”   牧民们心动了,谁不想让自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呢?内蒙古的第一家羊绒衫厂就这样建了起来。靠着卖羊绒,一些牧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其他的牧民也跃跃欲试,草原上渐渐兴起了养殖山羊的热潮,绵羊不再作为牧民养殖的主要羊种。但是人们忽略了草原也有承载量,无法超负荷“运转”,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绵羊只吃草,不扒草根,而山羊不仅吃草,还会连草根也扒出来吃掉。   十多年过去了,牧民们富了,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草原呢?山羊加上牛、马这些值钱牲口的大量养殖,草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没有草固定土壤,水土大面积流失,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山羊帮了牧民,也害了牧民。   范蒙光说,长爪沙鼠就喜欢长在只有很少草的沙土地上。草原的沙化为它们提供了更多适宜的生长环境,沙鼠的数量逐渐增多,分布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其他几种鼠类尽管生活在草地上,却并不喜欢草长得太高。现在草矮了,它们也开始大量繁殖,草原随之进入鼠害活跃期。   从格根塔拉草原向北,沿着公路走,路两旁不仅有草原,还有被开垦的耕地。在范蒙光看来,那些被乱垦的耕地也是导致水土流失、草原沙化的重要原因。“草原就是草原,这种土地土层薄,就适合长草。如果硬要把它开垦成耕地,不仅庄稼的收成不好,土层也会越来越薄。还有前些年大面积采挖发菜,发菜挖了出来,地也就完蛋了。”   如果说经济的发展要以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牧民们显然已经尝到了恶果。大自然愤怒了!这种愤怒让牧民们的牛羊没有了好的吃食,草原春天的风沙越来越大,当然,还有可怕的鼠害,以及伴随而来的鼠疫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的开始。植被破坏了,水土流失了,草儿不长了,老鼠多了;老鼠活跃了,草儿更不长了;没有了草,水土也就进一步流失。鼠害的风险就如同放在沸水里的温度计,红色汞柱噌噌上蹿。 &   二连浩特是面镜子   二连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隔界相望,边境线长68.29公里,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铁路、公路口岸。由于常年受强大的蒙古高压气候影响,当地植被低矮稀疏,以多年生的旱生植物为主,处于我国长爪沙鼠疫源区域内。   去年,二连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达到600万吨,进出境人数达到16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开辟了果蔬、粮油出口“绿色通道”,是不折不扣的欧亚大陆桥物流节点。   在二连浩特,集二线铁路与京包、京山线相连到达天津港,是日本、韩国以及亚太地区国家开展对蒙古、俄罗斯及东欧各国转口贸易的最理想通道,也是蒙古国走向出海口天津港的唯一通道。   从2005年起,二连除有每周2次发往北京的国际列车外,经公路发往北京的班车平均每天有20辆,还有一定数量的出租车,大约有1000名蒙古国人乘车在14小时内直达北京,占日入境人数的1/3。   看着这个边疆小城周围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二连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郭仲富说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他说,今年4月,在二连市区内就发现了感染鼠疫自毙的长爪沙鼠。他们赶紧围绕疫点进行了保护性灭鼠和相关的消毒处理,幸好没有动物扩散,也没有人间鼠疫出现。他说:“二连的疫点就分布在口岸和铁路沿线上,如果出现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2003年,二连市鼠间疫情呈多点大范围暴发流行,共判定疫点18处,分离出鼠疫菌129株,疫区呈“U”型包围城区,最近疫点距居民房舍仅50米,是二连建市以来发现鼠疫菌最多的一个年份,为此前检出所有鼠疫菌的1.6倍。说起那一年的人鼠之战,郭仲富仍心有余悸。“要知道,那年内蒙古也是非典疫区,我们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严防死守就是当时唯一的信念。”   “从2003年到现在,二连市区附近及公路、铁路沿线不断有鼠间疫情发生。但都由于处理及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现在内蒙古推广的保护性灭鼠措施,就是二连发明的。”尽管坐在疫情的火山口上,说起这些,郭仲富还是感到很骄傲。   老鼠多,地域大,人力有限,盲目灭鼠是行不通的。二连鼠防人通过监测,对重点地区和在有鼠间疫情的疫点周围开展灭鼠,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郭仲富说,春天在第一窝小鼠没有出窝之前,在城区外两公里内建起一条宽1公里左右的环城保护带,不让外围鼠情影响市区。到了秋季,再在老鼠开始繁殖前进行第二次保护带集中灭鼠。为了灭鼠,二连市民齐动员,各单位都有自己的划片区域,责任承包。目前看来,这项措施的效果不错。   最令郭仲富担忧的是国外病例的输入。他说,目前已经查明蒙古国有旱獭、布氏田鼠、沙土鼠三种类型疫源地,分布范围广泛,几乎占其国土面积的1/2,与中国交界的有5大块疫源地。人间鼠疫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主要是捕猎旱獭引起。为预防鼠疫发生,蒙古政府下令禁止猎杀旱獭,但偷猎事件仍时有发生。目前蒙古国的疫源地与二连疫源地已连接成片。据二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掌握的情况,蒙古国不开展鼠间疫情检测,鼠间疫情处于原始自生自灭状态,对鼠间疫情不做任何有效控制。   郭仲富说,由于地方医疗技术水平的制约和患者就医习惯影响,每年途经口岸直接到北京看病的蒙古国患者大约有1万多人次。特殊患病群体的流动增加了烈性传染病通过交通传播扩散的几率。“二连处于鼠疫疫源地内,近年鼠间疫情频发,加之蒙古国鼠间疫情十分活跃,人间鼠疫时有发生。如果鼠疫防控工作不到位或稍有疏漏,随时都有人间鼠疫发生和跨国境、跨地区人间鼠疫传播的可能。一旦蒙古国发生人间鼠疫,通过公路、铁路、客运、货运1小时便能传入本市,经铁路15小时左右便能传入首都,经公路8小时~14小时即可传入首都。”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二连的疾控部门和检验检疫部门配合紧密,各有分工。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入境人员体检和边境线上的鼠防工作,而二连疾控中心负责除边境线以外的鼠防。用二连市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东胜的话说,他们是双剑合璧,多年来配合默契。今年9月,该市检验检疫局新建的国家级负压生物安全实验室就要投入使用了,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实验室条件,王东胜更有信心。现在让他心里犯嘀咕的是,短期出入境人员强制体检取消后,会不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二连市机场将于今年年底通航,届时二连将建成公铁并行、陆空齐备的国际陆路口岸大通道。这个重要的改变在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契机的同时,也让这里的鼠防人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人会被鼠拖垮吗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防疫站的。”   “好女不嫁防疫郎,一年四季守空房。”   类似这样的“民谣”在内蒙古一度流传,防疫人的辛苦由此可见一斑。   防疫人苦,鼠防人是苦上加苦。跟着各地的鼠防人采访,记者对这一点感触颇深。   一双防蚤袜,一副手套,一些鼠夹和简单的消毒器械与药品,就是鼠防人的全部装备。穿上防蚤袜,记者跟着四子王旗疾控中心干了一辈子鼠防的老叶一起出发了,目的地是这几年比较活跃的疫点。   老叶说,那里距离疾控中心不远。半个多小时车程后,老叶指指窗外说:“你看,就是那儿。”   记者问老叶怎么知道那里就是疫点?因为那不过是一片荒漠草原,看不出任何异常。老叶笑笑说道:“我们都做了标记的。再说干久了,哪里有鼠,哪里是疫点,早就烂熟于心了。”   站在这片疫源地上,看着大大小小的鼠洞,老叶有些兴奋。“你看,这个鼠洞有老鼠活动的痕迹。可以看到鼠爪印,还有尾巴拖在沙土上留下的长长划痕。”老叶说,“老鼠是很聪明的动物,我们把鼠洞挖开后,会发现它的‘卧室’、‘卫生间’、‘储藏室’是分开的。它们常会站在洞口立起前爪,警觉地眺望,一发现敌情,立刻钻回洞里。”   “这是老鼠屎。”老叶乐呵呵地把几个黑褐色的小颗粒抓到了记者面前。“在这里布上鼠夹明天来取,一捕一个准。取回去就把老鼠身上的跳蚤摘出来,化验看看有没有鼠疫菌。在一定的范围内布上鼠夹,就可以测出鼠密度。如果前几天捕鼠多,后几天少了,就要分析原因,看看老鼠是被天敌吃了,还是得病死了。如果得病死了,那就是危险的信号。到灭鼠的季节,拿上‘烟炮’(一种灭鼠工具)往鼠洞里一放,老鼠就都被熏死了。”   老叶说,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经鼠蚤传播、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从人到人的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日常预防鼠疫的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者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避免蚤的叮咬。实行“三报三不”制度,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这些知识,他一下乡就讲给牧民们听。   老叶觉得现在已经很幸福,出来捕鼠,还有汽车可以用。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是骑自行车,太阳晒几个小时,晒得脑袋疼。没有实验室,就在村里废弃的空房子里用布帘子隔几间;没有地方吃住,就住在卫生院里,自己做饭吃。   刚到二连,就听郭仲富说,这里有个很传奇的鼠防之家。他一定要带记者见见那个被他们亲切地称为“二哥”的“老鼠防”——52岁的陈俊义。这个黑黝黝的中年汉子手拎一个小水壶,笑容略显腼腆。二连市历年检出的鼠疫菌几乎全部出自他的手,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鼠洞。   “二哥”的父亲原来是二连市防疫站(疾控中心前身)的站长,那时的防疫站就是为鼠防而建的。“二哥”的女儿现在就在实验室干着内勤,检测“二哥”抓回来的老鼠。   二哥不善言辞,也说不上自己到底为什么干了这么多年鼠防。只是轻描淡写道:“干上了就觉得有意思。”   郭仲富却觉得有些难过,因为给不了兢兢业业的“二哥”更好的待遇,干得这么辛苦,一个月工资也就2000块钱。更让他困扰的是,“二哥”退休后,他不知道让谁来接班,因为现在疾控中心只有“二哥”一个做外勤的鼠防人了。“这份工作又脏又累,还有风险,更赚不了多少钱,有谁愿意干呢?疾控中心现在的人员只有不到40%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凭现有的条件,要想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简直是空谈。”   事实上,困扰鼠防工作的不仅仅是人才缺乏,还有装备落后、药品储备不足、强毒实验室条件落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现在每个旗县10万元鼠防经费,对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杯水车薪。   今年自治区政府开始在几个国家级鼠疫监测点建活动板房,下乡监测,就可以就近在更好更安全的实验室里检测鼠疫菌了。   面对这两个极普通的鼠防人,记者几次想问,人会被老鼠拖垮吗?但终于没能问出口。 &   不能没有老鼠   在数百年的人鼠之战中,人们积累了很多关于灭鼠的经验和控制鼠疫发生流行的办法,比如保护性灭鼠、定期检测;又比如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病鼠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等。这些经验和做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世界各国防治鼠疫的办法也都差不多。   但是有了这些措施是不是就够了呢?就能阻止老鼠破坏草原和庄稼,减少鼠疫发生的风险吗?   内蒙古草原目前灭鼠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机器喷洒药物、鹰架招鹰和鼠类天敌灭鼠,但这些人工办法很难大面积推广使用。相对而言,利用飞机喷洒药物能使灭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因为专用飞机架次少,租赁费用较高,飞机灭鼠的办法执行起来也有一定困难。根据内蒙古草原管理部门粗略计算,防治经费以每亩0.50元计算,全区至少需要灭鼠经费5000多万元,而目前政府仅仅拨付了200万元,还存在4800万元的经费缺口。   草原管理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还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等草原上主要生存的老鼠多年来已增强了抗药能力,传统灭鼠药物已对它们的杀伤力明显减轻。更何况像溴敌隆、敌敌畏这样的药品对环境还会造成污染。   鼠防专家们知道,鼠是灭不完的。作为草原生态链上重要而基础的一环,老鼠也是不能没有的。如果没有了老鼠,其他的动物该如何生存?生态的平衡该如何维持?灭鼠暂时可以控制疫情,但解决不了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两年,自治区政府开始在部分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和围封转移。所谓的围封转移,就是把原本放养的牲口圈起来圈养,给它们喂饲料,牧民们也可以打些草给它们吃,但不再让它们每天啃食草原。   上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了生态灭鼠的概念,即通过植树造林,在荒草地上种上适宜生长的经济植物,把生态建设和农业、林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改善生态环境,使老鼠的天敌如蛇、鹰、狐狸等多起来,从而实现灭鼠、改善环境、发展经济“一箭三雕”。   赤峰市便是采用了生态灭鼠的理念,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典范。   在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桃池村有一片通过德援项目种起来的2515亩经济林。2002年,这个项目开始在2515亩荒草地上实施,如今这片荒草地已经长满了一米多高的小树苗。桃池村村民说,按照合理的株距,四棵杏树三棵松树配比种下来,树间种上耐旱的苜蓿草,再过几年,他们就可以收获好吃的杏子。苜蓿草籽一亩地可产50多公斤,卖给饲料厂加工成牲畜饲料4毛钱一斤,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原本生长在这里的达乌尔黄鼠越来越少了。   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围封转移,还有生态灭鼠,这些改变足以让农、林、畜牧、卫生各个部门的鼠防人感到欣慰。尽管今年又出现旱情,但从总体来看,高原上的植被还是比以前保护得好了点,面积也增加了些。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草原灭鼠器市场应用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收藏到手机
该商品尚不支持在线交易,建议选购支持的商品。若您直接向卖家转账付款,可能存在资金风险。
暂无炫铺分类
公司名称:
联&系&人:
宋俊花 &销售部
电&&&&话:
86-010- &&
传&&&&真:
<li alt="86-010-" title="86-010--01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慧聪网上看到的,谢谢!
请输入用于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
发送成功!
慧聪已向手机号码“”发送一条短信,请查收!由于使用人数较多,可能会有延迟,请耐心等待!
超过次数限制!
您也可以,让卖家主动找您!
超过次数限制!未登录用户仅可免费使用5次。通辽市春季草原灭鼠工作全面展开
发布时间: 8:19:00
发布者:通辽信息科王天龙&冯国荣
文章来源:
通辽市草原工作站
浏览次数:
  通辽市春季草原鼠害属于偏重发生年份,主要鼠种为长爪沙鼠、草原黄鼠、草原鼢鼠。为有效遏制草原鼠害扩散趋势,市草原站组成鼠害防治技术工作组,抓住入春牧草返青前有利时机,协助重点旗县草原站深入到鼠害发生严重的苏木乡镇组织农牧民进行联防联治。根据鼠害发生的程度,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一是动用大型灭鼠毒饵机5台套,从4月20日开始在扎鲁特旗的道老杜苏木、乌力吉木仁苏木及科左中旗的珠日河牧场西北部三个分场的沙丘沙地草场对长爪沙鼠进行集中连片防治。二是使用鼢鼠箭2000个,背负式投饵箱500台,对扎鲁特旗北部牧区的草原鼢鼠、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农牧交错带的草原黄鼠集中进行防控。三是集中制做C―型肉毒素灭鼠毒饵26.45吨,按照药剂使用规程,控制调制时限,采取集中投饵、旗县现场制作的方式延长了药品灭鼠的时效,提高灭鼠使用效果。
  截止5月11日统计,全市投入防治人员3287人(次),防治车辆82台(套),草原鼠害防治面积已达122多万亩。目前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推荐给朋友
?  []?  []?  []?  []?  []
内蒙古农牧业厅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农牧业厅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农牧业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草原灭鼠毒饵喷撒机毒饵排放系统研究研究,毒饵,系统,毒饵喷撒机,灭鼠机,毒饵盒,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草原灭鼠毒饵喷撒机毒饵排放系统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原灭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